鼎湖古驿道在古籍中的记载

合集下载

缙云(鼎湖奇峰)

缙云(鼎湖奇峰)

鼎湖奇峰项一中一亿三千多万年前,浙江,缙云。

连续几天,仙都上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

这天傍晚,滴血的残阳撕开乌云的裂缝,把一束强烈的余晖射向崇山峻岭。

突然,大地剧烈地抽搐起来。

顷刻之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随着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一股鲜红色溶岩从山顶喷射而出,暗红色的蘑菇云从火山口迅速升空,并不断地翻滚、膨胀。

接着,滚烫的岩浆从火山口源源不断地溢出,化为一层层又厚又稠的熔岩,向四面八方流淌。

熔岩所过之处,繁盛茂密的原始森林、走投无路的飞禽走兽,顷刻间化为焦土而灰飞烟灭。

不久,纷纷扬扬的火山灰自天而降,覆盖了周边的大地,厚度高达近百米。

原本生机勃勃的仙都,陷入一片死寂......----这就是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的仙都火山大喷发!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侵蚀、寒暑交替,在地球暖湿气流的作用下,每年不请自来的季风为仙都带来了大量的植物种子。

它们用柔弱的毛细根扎入表层疏松的火山灰中,头顶却迎着阳光,顽强地举起两片脆嫩的绿叶,仙都大地逐渐恢复了生机。

随着植被的不断生长、演化,形形色色的昆虫、飞禽、走兽,纷纷回到了这片它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故土。

然而,这些新来的“殖民者”惊异地发现,当年动物们经历了灭顶之灾的生活场景早已荡然无存,火山口附近长出了一根巨大的擎天石柱。

它脚踏溪流,头顶蓝天,傲指苍穹,雄奇伟岸,有如立地撑天的“不周之山”。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这根石柱为中心的这片繁茂大地,又成了动物们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斗转星移,世纪更迭。

终于有一天,一批从遥远的黄河流域长途跋涉而来的人类,闯进了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当他们那支勇猛彪悍的先头部队来到溪水之畔,惊奇地发现这根顶天立地的石柱时,心底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他们立刻将这一消息报告给自己的最高首领。

这位首领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又曰缙云氏。

他就是北方那个威震诸侯、纵横中原的黄帝。

此时,他已经平定了整个中国的北方地区,正带领着自己的精锐部队----有熊部落最骁勇善战的将士,为寻找炎帝余部,跨长江,渡洞庭,入益阳,登湘山,然后往东进入浙江南部。

20鼎湖山

20鼎湖山
既然是游览,人物自然在行动,自然是以空 间转换的顺序为主。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 哪里,说得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 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2、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 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 与众不同。 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 文的关键?
“听”和“泉”
“听”和“泉”的关系 :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 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 的美。
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 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 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 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3、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 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 泉的句子。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
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 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诵 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
再读课文,谈谈诵读的体会 和感想,可以从诵读的方法 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 的所感所悟)
由悟中赏
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 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本文是否 如此?
分析课文 需注意的字词、注音
肇 zhà o庆 聆lí ng听 蒙眬 mé ngló ng 汩汩gǔ 菩Pú 提树
你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鼎湖山的知 识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走进鼎湖 山,倾听那泉水叮咚!
先自由诵读,再向大家展示你最 喜爱的句子或段落吧!(可以个 人,也可小组合作)
由读中悟
鼎湖山听泉
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原名顶 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 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 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 湖。鼎湖山的景色秀美。以“植物多”、 “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鼎湖山古诗七绝

鼎湖山古诗七绝

鼎湖山古诗七绝一、鼎湖山的地理位置1.1 鼎湖山的概述鼎湖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它以壮丽的山峰、秀美的湖泊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1.2 鼎湖山的地理优势鼎湖山地处南岭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其坐拥丰富的水源和丰富的植被资源,为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鼎湖山的历史沿革2.1 鼎湖山的历史渊源鼎湖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数千年前,鼎湖山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历史上,鼎湖山曾经是文人墨客们的胜地,许多古代诗人留下了关于鼎湖山的佳作。

2.2 鼎湖山的文化内涵鼎湖山不仅有着唯美的自然景观,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山中,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从古代的宗教信仰到现代的文化创意,无不体现了鼎湖山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2.3 鼎湖山的文学影响鼎湖山被誉为中国古诗七绝的发源地,许多古代文人墨客都曾到此留下了美丽的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描绘了鼎湖山的美景,还抒发了诗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追求。

三、鼎湖山的自然景观3.1 鼎湖山的峰峦壮丽鼎湖山有着众多壮丽的山峰,其中最有名的有北峰、南峰和中峰等。

这些山峰高耸入云、环境优美,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

3.2 鼎湖山的湖泊美景鼎湖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鼎湖、悬鼓湖等。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掩映,与山峰相映成趣。

在湖泊中可以乘船游览,欣赏到鼎湖山独特的湖光山色。

3.3 鼎湖山的植被资源鼎湖山地区植被丰富多样,有大片的森林和茂密的草地。

这些景观为鼎湖山增添了一抹翠绿的色彩,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鼎湖山的人文景观4.1 鼎湖山的古建筑鼎湖山有许多古建筑,如孔庙、昙岩寺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的独特价值,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4.2 鼎湖山的文化活动每年,在鼎湖山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画大会、书法展览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在推动鼎湖山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文化生活。

岭外代答上——精选推荐

岭外代答上——精选推荐

岭外代答上岭外代答上【宋】周去⾮撰四库全书总⽬提要史部地理类杂记之属 岭外代答⼗卷(永乐⼤典本) 宋周去⾮撰。

去⾮字直夫,永嘉⼈。

隆兴癸未进⼠,淳熙中官桂林通判。

是书即作於桂林代归之後,⾃序谓本范成⼤《桂海虞衡志》,⽽益以⽿⽬所见闻,录存⼆百九⼗四条。

盖因有问岭外事者,倦於应酬,书此⽰之,故⽈《代答》。

原本分⼆⼗门。

今有标题者凡⼗九。

⼀门存其⼦⽬,⽽佚其总纲,所⾔则军制户籍之事也。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段公路诸书叙述为详。

所纪西南诸夷,多据当时译者之辞,⾳字未免⾇讹。

⽽《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补正史所未备,不但纪⼟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

《书录解题》及《宋史·艺⽂志》并作⼗卷,《永乐⼤典》所载并为⼆卷,盖⾮其旧。

今从原⽬,仍析为⼗卷云。

⽬录岭外代答序岭外代答卷⼀地理门001 百粤故地002 并边003 ⼴西省并州004 五岭005 湖⼴诸⼭006 桂⼭007 桂林岩洞008 灵岩009 罗丛岩010 黎母⼭011 ⼴西⽔经012 牱江013 灵渠016 象⼭017 天威遥018 天分遥019 三合流020 象⿐砂021 天涯海⾓022 潮边帅门023 ⼴西经略安抚使024 琼州兼⼴西路安抚都监025 邕州兼⼴西路安抚都监026 宜州兼⼴西路兵马都监027 融州兼⼴西路兵马都监028 钦廉溪峒都巡检使岭外代答卷⼆外国门上029 安南国030 海外黎蛮031 海外诸蕃国032 占城国033 眞腊国034 蒲⽢国035 三佛齐国036 阇婆国037 故临国038 注辇国岭外代答卷三外国门下039 ⼤秦国040 ⼤⾷诸国041 ⽊兰⽪国044 东南海上诸杂国045 昆仑层期国046 波斯国047 蜑蛮048 三伏驮049 猺⼈050 西南夷051 通道外夷052 航海外夷053 沿边兵054 ⼟丁戍边055 峒丁戍边056 ⽥⼦甲057 峒丁058 寨丁059 ⼟丁保丁060 効⽤061 ⼟宣062 五民063 惰农064 僧道岭外代答卷四风⼟门065 ⼴右风⽓066 雪雹067 瘴地068 瘴挑草⼦附069 屋室070 巢居071 踏犂072 桩堂073 送⽼法制门076 奏辟077 定拟078 试场079 摄官080 南海役法081 常平岭外代答卷五财计门082 ⼴右漕计083 ⼴西盐法084 经略司买马085 宜州买马086 马纲087 邕州横⼭寨博易场088 邕州永平寨博易场089 钦州博易场岭外代答卷六器⽤门 ⾈楫附090 端砚091 笔092 墨093 茶具094 螺杯095 ⽻扇096 蛮⼑097 蛮甲冑098 蛮鞍099 蛮弩100 融剑101 黎⼸104 ⽊兰⾈105 藤⾈106 刳⽊⾈107 柂108 蛮笠109 ⽪履服⽤门110 緂111 布112 猺斑布113 ⽔紬114 綀⼦115 安南绢116 毡117 吉贝118 ⾍丝119 婆衫婆裙⾷⽤门120 酒121 茶122 ⾷槟榔123 ⽼鲊124 异味125 斋素126 买⽔沽⽔岭外代答卷七⾹门127 沉⽔⾹128 蓬莱⾹129 鹧鸪斑⾹130 笺⾹131 众⾹乐器门134 平南乐135 猺乐器136 腰⿎137 铜⿎138 桂林傩139 ⽩⼱⿎乐宝货门140 珠池141 蛇珠142 辟尘犀143 琥珀144 砗磲145 龙涎146 ⼤贝⾦⽯门147 ⽣⾦148 丹砂⽔银149 炼⽔银150 银朱151 铜152 铜绿153 铅粉154 锺乳155 滑⽯156 ⽯燕157 ⽯蠏⽯虾158 ⽯梅159 ⽯柏岭外代答卷⼋花⽊门果实附草附160 桂166 桄榔167 椰⼦⽊168 ⽵169 荔枝枝圆眼170 红盐草果171 ⼋⾓茴⾹172 余⽢⼦173 ⽯栗174 杓栗175 蕉⼦176 鸟榄177 柚⼦178 百⼦179 藤180 花藤181 胆甁蕉182 ⽔蕉183 红蕉花184 南⼭荼185 素馨花186 茉莉花187 ⽯榴花188 史君⼦花189 添⾊芙蓉花190 ⾖蔻花191 泡花192 曼陀罗花193 拘那花194 ⽔西花195 裹梅花201 铜⿎草202 ⽯发203 匾菜204 胡蔓草岭外代答卷九禽兽门205 象206 虎207 天马208 蛮马209 果下马210 蛮⽝211 猨212 ⽩⿅213 蜼214 ⼈熊215 ⼭猪216 花⽺217 绵⽺218 ⼤狸219 风狸220 仰⿏221 ⾹⿏222 ⽯⿏223 麝⾹224 懒妇225 ⼭獭226 ⼭凤凰227 孔雀233 灵鹘234 ⾻噪235 鸩236 春⾍237 鹑⼦238 鬬鸡239 长鸣鸡240 潮鸡241 枕鸡242 翻⽑鸡岭外代答卷⼗⾍鱼门243 蚺蛇244 六⽬龟245 鼊瑇瑁246 蟺⾳坛247 鲟鳇248 嘉鱼249 河鱼250 ⽵鱼鰕鱼251 ⿁蛱蝶252 ⿊蛱蝶253 天虾254古迹门255 韶⽯256 秦城257 绿珠井258 古富州263 冰井⽕⼭蛮俗门264 蛮俗265 獠俗266 ⼊寮267 挂剑268 绣⾯269 ⿐饮270 飞駞271 踏摇272 款塞273 ⽊契274 打甏275 抵鸦276 ⼗妻277 卷伴278 鬬⽩马279 迎茅娘志异门280 天神281 圣佛282 宁谏议283 武婆婆284 转智⼤王285 新圣286 鸡⼘287 茅⼘288 南法289 家⿁290 挑⽣291 蛊毒294 桂林猴妖岭外代答序 ⼊国问俗,礼也,矧尝仕焉⽽不能举其要。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

(4)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 丽,课文 中也涉及 了很多。但文中主要 是借 山泉的美来表 现山林的美,揭示从 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 的人生哲理。 你能 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 么吗?
小测
1、把“欢快清亮”、 “不绝于耳”、“清 纯悦耳”、“淙淙”按次序填入下段横线 处。
作者过了寒翠桥,就听到
的泉声,草丰
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
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 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 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 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 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 的变化
黄昏—晚饭后—夜间 (时间)
5、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 来比拟泉声, 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 比喻。请问作者为 何要选择这几种 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 举乐声后再 举本体?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 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 曾在此铸过 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 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 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 溪、云溪两大溪 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 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 云溪、 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溪景区是目前最 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 谭、 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
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
听泉
本文作者 着重抓住一 个“泉”字来写,用 听觉 来感受,写出了 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哪些部分写到泉?分几方面写?
2除了泉以外,还写到什么?分别在那几段?
3 写这些东西,是否喧宾夺主,削弱对泉水的描写?
4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5
有感情朗读第八段,对此段文字进行鉴赏。

鼎湖山历史传说

鼎湖山历史传说

鼎湖山历史传说篇相传在远古的时候,黄帝打败(山虫)尤,平定了中原之后,曾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这样,黄帝铸鼎的地方便易名为鼎湖。

自从鼎湖山跟黄帝沾上关系以来,它那宏伟多娇,百态千姿的风貌和这个神话传说结上了缘。

黄帝究竞在何处铸鼎,传说纷坛,莫衷一是,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河南人说,黄帝是在河南阌乡县南的复釜山铸鼎的;湖北人认为是在荆州附近的荆山;广东人却说在鼎湖山。

广东人的这个说法,溯本追源,大概始于明代。

这里有诗为据。

庆云寺的开山祖师憨山和尚在一首诗里写道。

苍梧东望鼎湖东,黄帝飞升湖已空,环佩自归金阙后,仙灵常在白云中。

当这首诗问世以后,不少人便到鼎湖山来寻找黄帝铸鼎的地方。

人们牵强附会,认为黄帝铸鼎的地方,肯定就在白云寺附近的老龙潭。

据说,鼎湖山原先叫顶湖或天湖。

这是因为山上有个深不可测的湖的缘故。

《高要县志》说:上有湖,四时不竭小潭湫四,是皆所谓顶湖也。

相传黄帝升天以后,神仙常居此湖上,升天入地,出入无常。

鼎湖开山始于唐代,据说唐僧智常禅师归隐白云,在那里建白云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鼎(湖)了。

明万历年间,憨山禅师路过鼎湖,认为凤来岭(即今庆云寺处)是佛地,即命名为莲花峰。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梁小川在这里建莲花庵,栖壑禅师来到鼎湖之后,改莲花庵为庆云寺。

篇玉屏岩顶,靠双珠峡处,有一个井,因掉东西下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所以叫叮咚井。

传说有个孩子叫亚大的,常受后母虐待,父亲死后,他更苦楚了。

一天,亚大从玉屏岩顶打柴回来,向后母的伢仔说,玉屏岩顶有个怪井,会叮咚--叮咚――响。

后母听了,暗自高兴。

第二天一早,后母叫亚大带上山了。

一到井旁,后母就一下子把亚大推了下去。

后母假惺惺地呼天哭地,好不伤心。

可是没几天,亚大突然回家来,他带着金银珠宝,好不高兴。

后母拉着亚大又痛哭一场。

亚大告诉她,那天他掉下井后,被一块软锦锦的东西托着,最后到了龙宫,得龙王的赏赐,带回了三个金砖、三个银砖、三串珍珠,三块宝石。

古驿道里的岭南千年史

古驿道里的岭南千年史

古驿道里的岭南千年史
作者:
来源:《同舟共进》2019年第05期
“長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道路之于国家,犹如血脉之于个人。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古时为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逐步修筑起众多通往南粤的驿道,它们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绵延于广袤大地。

古驿道是自然之路。

它们或关山迢递,或曲径通幽;或崎岖泥泞,或一马平川。

沿途驿站、码头、港口密布成网,水路与陆路相辅相成。

古驿道是历史之路。

兵家相争、官员交接,贡品劳力输送、贾商挑夫来往,皆经由此。

既推动了中原文明在岭南的落地繁衍,也让域外文明更顺畅地进入,南粤地区由此成为经济要地和国之窗口。

古驿道也是文化之路。

秦汉留戍,永嘉南渡,空前的移民潮让广东的多元文化日渐丰满,形成广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

韩愈、张九龄、刘禹锡、苏轼、文天祥、汤显祖、徐霞客……无数文人骚客于斯写下不朽名篇,一众古圣先贤在此留下智慧足印。

古驿道更是复兴之路。

伴随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规划,在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体育赛事的联姻中,古村落、古码头、古驿道等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古道的苏醒,承载着今人对历史的追溯与探求,凸显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它们也将和我们一起,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题记。

鼎湖变迁诗句

鼎湖变迁诗句

鼎湖变迁诗句
摘要:
1.鼎湖变迁的历史背景
2.鼎湖变迁的文学价值
3.鼎湖变迁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鼎湖变迁诗句,描述了我国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自唐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变迁。

鼎湖区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被誉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

鼎湖变迁诗句以历史为背景,以诗歌为载体,生动地描绘了鼎湖区在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巨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鼎湖变迁的历史背景。

自唐代以来,鼎湖区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唐代时,鼎湖区属于端州,宋代时改为鼎州,明、清两代又改为肇庆府。

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鼎湖区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也经历了多次战乱与繁荣。

正是这些历史变迁,为鼎湖变迁诗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鼎湖变迁诗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些诗句以古典诗歌的形式,展现了鼎湖区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同时,这些诗句还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如岭南风物、习俗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鼎湖变迁诗句是研究岭南文学及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最后,鼎湖变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些诗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鼎湖
变迁诗句也传承了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余光中的 鼎湖的神话 赏析

余光中的 鼎湖的神话 赏析

余光中的鼎湖的神话赏析《余光中的鼎湖的神话》鼎湖,位于我国广东省中山市南部,是一处充满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地方。

在我国文学史上,鼎湖更是被诗人余光中赋予了深厚的神话色彩。

余光中是当代我国文学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融合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他曾经以诗人的身份,描绘了鼎湖神秘的传说,使得这个地方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余光中的诗歌中,鼎湖被描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地方。

在他的作品中,鼎湖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秀丽的湖泊,更是一个被神话故事环绕的神秘之地。

在余光中笔下,鼎湖变得神秘而又富有诗意,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话故事般的世界中。

余光中的作品中,鼎湖的神话故事成为了重要的主题。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读者,更是在讲述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在鼎湖的神话世界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老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都得益于余光中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神话故事的独特诠释。

在余光中的作品中,鼎湖的神话故事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叙述故事,更是在借助神话的形式探讨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得余光中的作品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回顾余光中的作品,我们不禁被他对鼎湖神话的赋予以及深刻的思考所感动。

通过他的诗歌和散文,我们可以重新认识鼎湖,重新思考神话故事的意义。

这种文学作品不仅带给我们愉悦,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我来说,余光中的鼎湖的神话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他通过对自然和神话的理解,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和感悟。

在我的心目中,鼎湖的神话不仅仅属于余光中,更是属于每一个热爱文学的读者。

这种作品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余光中的鼎湖的神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思考。

余光中的鼎湖的神话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想象力的作品。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重新认识鼎湖,重新思考神话故事的意义。

这种文学作品不仅带给我们愉悦,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周末行走探寻广东那些不为人知的千年古道~

周末行走探寻广东那些不为人知的千年古道~

周末行走探寻广东那些不为人知的千年古道~古代的岭南地区在漫长的岁月里,可能的确不似岭北般文化昌盛,但与许多人眼中的“南蛮之地”也并不完全等同。

从历史资料和现存遗迹中都可以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多条通道沟通五岭南北,广东和东西两翼的交往也从未中断,如果算上早就开通的南海通道,水陆一体的交通网络,广东可以说是相当完备。

梅岭古道昔南北交通大动脉历史上的梅岭古道可并不止如此。

梅关号称“南岭第一关”,古道自唐代张九龄于716年开凿大庾岭后,1000多年来,一直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山间梅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元时期,山因此得名,也吸引了宋之问、沈佺期、苏轼、文天祥等文人的目光,留下很多诗文。

它沟通赣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但凡人口迁徙、商旅往来、使节访问等,大都经过这里。

因其重要,从宋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修路之举。

所谓路通财通,它带动了沿途的经济发展。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元林指出,北宋前期至中后期,梅岭道附近的南雄州、南安军、虔州等地商税都有增加,说明商品交易的繁荣。

而今天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岭古道南迁的。

位于古道上的珠玑巷,如今已被开发成中国最著名的姓氏文化旅游区,各姓祠堂林立,这里传说就是南迁先人的聚居地。

今赏梅怀古寻根处从每年元旦前后一直到三四月间,是韶关南雄梅岭最美的时节。

年初,被不绝的行人足迹磨得光滑平顺的石路一侧,连绵不断的梅花林从半山直抵山顶的梅关前,繁花似锦,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和画家。

山南花落、山北始开的胜景,更是一绝。

几个月后,青梅累累,梅酒飘香,风景醉人。

除梅关关楼外,这条可能是目前广东名气最大的千年古道上存留下来的古迹或遗迹还有不少:接岭桥、广大桥、望梅阁、半山亭、红梅铺、古驿站……而最著名者如六祖寺、张九龄祠、观音阁等,虽然修缮不多,多少显得有些简陋,但还是引人驻足。

近百年来,粤汉铁路、(南)雄(大)余公路、323国道和京珠高速先后开通,早已取代梅岭古道在交通方面的主要地位。

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翻译

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翻译

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翻译答案:望见龙泉宝剑的光气,就知道这古剑所在的地方。

看见宝气,便知有明珠的存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原序的翻译:据古书上记载,望见龙泉宝剑的光气,就知道这古剑所在的地方。

看见宝气,便知有明珠的存在。

萍实和商羊这样的吉祥之物不是聪明人是不会认识的。

要论广泛了解事物的人,应当推张华。

要论能明辨字义的人,应当说是嵇康。

要论善于分辩宝玉的人,应当说是倚顿。

但是这些人只能算是早晨的星星。

湖北蕲阳有个一个叫李时珍的人。

有一天我在江苏太仓县隆福寺西的山中与他相遇,一起饮酒几天。

我仔细的观察他,面貌润泽有光彩,清瘦而精神,说话有风趣。

北斗星以南的人间,李时珍算得上第一人了。

他打开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部数十卷的《本草纲目》,对我说道“时珍是湖北人,幼小时候多病,天生的笨拙。

长大以后爱读古典著作,就像是吃到了蜜糖一样,于是就广泛的阅读群书,搜罗百家著述,凡是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看后有心得就写下来。

原来有一本《本草》神农氏开始到自汉,梁,唐,宋,下至今朝,注解这部书的很多,但是,其中差错和伪论不是少数。

于是我就大胆冒昧的发誓不自量力地担当起撰述的工作。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努力,参考了八百多部书籍,稿件修改了三次。

重复的删去,缺少的加上,错误的纠正。

旧的《本草》1518种,现由增加374种,分为16部,编著成52卷,虽然未能完成,也基本上是全了,署名为《本草纲目》。

我希望您给这本书作序,以使其成为不朽之作。

”我打开书卷仔细玩味,见每一种药标明正名为"纲",别名为"目"。

从证明开始,按次序把集解、分辨疑惑、纠正错误、排列出土产植物形状’再按气味、主治、附方,说明功用。

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间传奇,凡是跟药相关的没有记述不到的。

就象进入了金谷之园(这里比喻内容丰富,美不胜数)品种多色彩夺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宫宝殿,宝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壶玉雕般,精致极了。

关于鼎湖的由来的民间故事

关于鼎湖的由来的民间故事

关于⿍湖的由来的民间故事 ⿍湖是珠江三⾓洲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关于⿍湖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下⾯就跟⼩编⼀起来看看关于⿍湖的由来的民间故事吧! ⿍湖的由来 远古时代,黄帝是⼀位⾮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存,打败了⼊侵者蚩尤。

在黄帝的时代也是古史上的⼤发明期,⾈车、历法、算术、⾳乐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发明的。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

当第⼀个⿍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透着⾦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们都⼤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分温和,忽然开⼝对黄帝说:“天帝⾮常⾼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明⼜向前迈进了⼀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 黄帝⼀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们说完,就⼀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起⾛。

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躯,把那些⼈都摔了下来。

⾦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下⼦就消失在云雾中了。

群⾂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去。

⼀位⼤⾂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的⼈,才有资格呢!” 后来的⼈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叫做“⿍湖”。

介绍 ⿍湖区⾪属⼴东省肇庆市,东经112°30′—112°57',北纬23°05'—23°15'之间,位于⼴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是珠江三⾓洲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邻佛⼭市三⽔区、南靠⾼要市、西临端州区、北接四会市,在肇庆中⼼城区中处于“肩挑两头”的特殊区位,是珠三⾓发达地区沟通粤西地区和⼤西南省市的重要交通节点。

全区属亚热带季风⽓候,总⾯积596平⽅公⾥,⼈⼝17.56 万⼈(2017年末常住⼈⼝),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共有53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拥有⿍湖⼭、凤凰⼭、九龙湖、葫芦⼭、砚洲岛、羚⽺峡等景点。

中国古代驿传制度

中国古代驿传制度
奢香“从贵州往东北有一条 小路可通四川,现已梗塞不 通,我愿出钱出人,开山辟 岭,修成驿道,以此来报答 皇上的恩典。”
龙场九驿
龙场九驿的意义:
明政府的腹地,可以由宽敞的驿道直 达云贵边疆,沟通了中原和西南地区的经 济文化联系。这是我国民族团结史上的一 段佳话,也是我国邮驿发展史上一件值得 大书特书的事,
古希腊史学家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希罗多德波斯驿站波斯驿站日本驿站日本驿站日本驿站日本驿站韩国驿站韩国驿站中国驿传制度中国驿传制度产生于奴隶社会产生于奴隶社会定制于秦汉定制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兴盛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鼎盛于元明清消亡于民国初年消亡于民国初年11公文传递军事政务信息公文传递军事政务信息我国古代把邮政叫做我国古代把邮政叫做邮驿何谓何谓邮
急递金牌
岳飞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十二道金牌, 催他班师放弃抗金战争。
五、元明清时期
1、元代 驿传范围扩大: 在亚洲西部和东欧等地设有驿站,凡当时蒙 军控制地区,俱有驿站组织。最多时达1万多处。
《马可·波罗旅行记》,意大利旅行家,在中国游历 了17年,记述了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
2、明代 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在他称帝
回顾旧知识
1、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是什么? 2、西周的社会调查形成的成果是什么?
中国古代驿传
驿传是什么?
我们先通过观看视频 《北京通州发现明代古 驿站遗址》,走进古代 驿站。
孟城驿 鸡鸣驿
孟城驿,在高邮市区南
门大街馆驿巷内,始建 于明洪武八年(1375 年),但绝大部分建筑 为清代重建。
鸡鸣驿,位于河北省怀 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是一处建于明代的驿站 遗存。
控制了我国的邮政事业,但此时的邮政已 经不以公文传递为主要业务了。

余光中 鼎湖的神话 赏析

余光中 鼎湖的神话 赏析

以下是《鼎湖的神话》的赏析,希望您能够满意:
余光中的《鼎湖的神话》是一首充满历史、文化和宗教色彩的诗歌。

这首诗以“鼎湖”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乘龙升天的场景,以及这一神话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在诗中,“鼎湖”被描绘成一个神秘的地方,是黄帝升天的地方。

这里,“鼎湖”象征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诗人通过描绘黄帝升天的场景,表达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崇拜。

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如“轩辕”、“鼎湖”、“龙”等,通过这些元素,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历史感的场景。

此外,诗人的语言也充满了诗意,如“大龙早夭,小龙失足,炎暑难熬”,这些描述既生动又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感受诗歌的美。

总的来说,《鼎湖的神话》是一首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描绘,表达了对中国古老文化的敬仰和崇拜。

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你知道唐代的驿道有多发达吗?

你知道唐代的驿道有多发达吗?

你知道唐代的驿道有多发达吗?2016-05-23路桥技术⽹时光如⼀骑快马,穿梭于⼤唐289年的历史长路中,留下模糊的蹄印和远去的⾝影。

这⼀时期,从中央发⾄各地和由各地送达中央的官⽅⽂书特别多。

据史载,每年仅各州送达中央的统计材料就有50 万张。

⽽据推算,在驿道交通发达的唐王朝,中央的政令⼀经发出,两个⽉内便可推⾏全国。

唐代驿道的发达,在⼀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

出现了“⼀驿过⼀驿,驿骑如星流”的繁盛景象。

“⼀骑红尘妃⼦笑,⽆⼈知是荔枝来。

”这⼀千古名句,讲得是唐⽞宗时,杨贵妃爱吃鲜荔枝,为博取美⼈⼀笑,唐⽞宗每年都要派专⼈从产地四川涪州(也有版本说其他地⽅的)运送荔枝⾄长安。

从涪州到长安不啻数千⾥之遥,经驿道快马的长途传送,据《新唐书》记载:“⾛数千⾥,味未变已⾄京师。

”此事⼀直为后世所诟病,但是,经千⾥之遥运抵长安,荔枝却未变味,由此可见盛唐驿道交通之发达。

唐代驿道通达全国。

据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中记载,唐时以⾸都长安为中⼼,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

第⼀条是从长安到西域的西北驿道,⾃长安经泾州(治所在今⽢肃泾川北)、会州(治所在今⽢肃靖远北)、兰州、鄯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凉州(治所在今⽢肃武威)、⽠州(治所在今⽢肃安西东南)、沙州(治所在今⽢肃敦煌)直达安西(今库车)都护府。

第⼆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驿道,⾃长安经兴元、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元)、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成都、彭州(治所在今四川彭县)、邛州(治所在今四川邛崃)直达今川藏地区。

第三条是从长安⾄岭南的驿道,由长安经襄州(治所在今湖北襄樊)、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洪州、吉州、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直达⼴州。

第四条是从长安⾄江浙福建的驿道,由长安经洛阳、汴州、泗州、扬州、苏州、杭州、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直达福建泉州。

第五条是从长安到北⽅草原地区的驿道,⾃长安到同州(治所在今陕西⼤荔),再经河中府(治所在今⼭西永济)、晋州(治所在今⼭西临汾)、代州(治所在今⼭西代县)、朔州(治所在今⼭西朔县),直达北⽅单于都护府。

肇庆鼎湖砚洲岛四大“古”带你穿越旧时光

肇庆鼎湖砚洲岛四大“古”带你穿越旧时光

肇庆鼎湖砚洲岛四大“古”带你穿越旧时光砚洲岛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位于西江古驿道线路之上。

砚洲岛内拥有多条古村落,村落布局整齐,不少明、清、民国时期的生活场景保存完整,透露出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情。

砚洲岛是广东最大的江心岛,位于西江古驿道线路之上古道、古码头、古建筑、古树……在肇庆鼎湖砚洲岛上,随处可见历史留下的痕迹。

走在古色古香的村落上,犹如穿梭于旧时光中,独特的古韵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古道穿越古今走在砚洲岛的村道中,三条数百年的麻花石古巷引人注目。

数百年历史的麻花石古巷四块麻花石并列铺砌,路面平整,道路美观,一直向前延伸一百多米。

该麻花石巷位于砚洲岛西北方,万历年间,不少罗氏族人来此,并相继在石巷两侧定居,故得名“砚洲三巷罗”,是砚洲麻花石巷的代表。

岭南的天气时晴时雨,麻花石路面的好处就是晴天不易长青苔,雨天不易路滑,排水性能较好,实用性强,对当地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四块麻花石并列铺砌,一直向前延伸一百多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砚洲岛三巷罗铺设精致,当地甚至出现“砚洲三巷罗,生仔不愁没老婆”的俚语,说的是未婚男女到美丽的巷里走走,或许可以成就一段姻缘。

石巷两侧布满民居三巷罗至今保存相对完整,这和砚洲岛居民对它的保护密切相关。

历史上,砚洲岛由于没有防洪堤,每逢发洪水,江水夹带泥沙侵入巷道。

洪水退去后往往泥沙淤积掩盖路面,对此,砚洲岛居民同心协力,清沙清淤,甚至掀起块块石头,重新铺设,才使得三巷罗得以完整保留。

三巷罗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砚洲岛居民对三巷罗充满感情,正因此,很多老人至今仍居住在砚洲岛。

今天,麻石巷路面已被磨得光滑,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码头见证时代变迁作为西江上的江心岛,砚洲岛居民自古以来均靠船只出入岛屿,因此留下了多个渡口。

其中,以位于砚洲岛北部的傅家古渡最为古老。

位于砚洲岛北部的傅家古渡据了解,傅家古渡始建于道光年间,由最早迁徙至砚洲岛的傅氏族人建造,台阶面宽5米,河堤到河面总长约150米,码头路面主要由麻花石堆砌而成。

鼎湖山的历史传说

鼎湖山的历史传说

鼎湖山的历史传说篇一唐代仪凤年间,一位僧人风尘仆仆路经端州的鼎湖山下。

他见山中有股灵气,料定其间必有名刹古寺可以挂单,心想,今宵的食宿算是有个着落了。

他到山前的村中一打听,谁知村民们告诉说,山上非但没有寺院,就连这山的脾气也挺怪。

即使是晴天烈日,也是说变就变,骤然间便会风雨交加,山洪奔泻。

此时若在山上,往往无从躲避,令人忽魂悸以魄动,茫然不知所措。

俗谚有道:烂柯落雨担谷晒,鼎湖落雨走唔快。

所以,就连山下的猎户樵夫也都未敢轻易深入。

僧人不禁纳闷:鼎湖山不是天下第十七福地么竟会如此!待我明日探个究竟。

当晚便在村中借宿。

翌日清晨,僧人不听村人劝阻,决意孤身溯溪而上。

只见密林荫翳,蔓葛交缠,他挽藤攀壁,跌跌撞撞,弄得手破鞋断,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天。

当他精疲力竭地攀上一个重叠的瀑布后,不由得惊诧了:这里群峰环抱,古木耸翠,眼前山峦叠嶂,脚下的溪流蜿蜒于峡谷之间,波光明灭,身旁一圜幽幽的深潭泛着碧绿真是块福地呵!他不禁惊叹道。

忽然间,天色暗了下来,只见乌云四合,山中雾气顿起,潭水也沸腾起来。

转眼间,一道白光从潭中跃起,伴随一阵沉吟,地撼山摇。

僧人慌忙颤颤巍巍地走到一棵大树旁扶定,瓢泼的大雨劈头劈脸地倾泻下来。

好一场大雨呵,足足下来一个时辰。

僧人要不是带着村民硬塞给他的箬笠和蓑衣,早就撑持不住了。

幸好,雨终于停止了,只有那闷雷还在轰鸣。

他登上溪边一块巨石坐下歇息。

忽然听出那隆隆的雷声并非来自天上,却是传自脚下,低头一看,好家伙,一条数丈长的苍龙正在溪涧中翻滚。

原来刚才搅得满天神佛的正是此孽畜!它辗转一番之后,便沿着溪涧隐入潭中。

僧人笑了,他悟出了鼎湖山风雨的奥妙。

就在那块巨石之上,僧人趺跏打坐,诵起师父传授给他的《金刚经》来。

自此,他每日都坐在巨石上参禅念经。

饿了,就在附近采些野果;渴了,捧一掬山泉。

偶尔还用随身带来的戒刀在巨石上刻字。

当初,山下的村民们无不为僧人捏着一把汗,以为他此次进山,即使不迷路饥毙,也难免被山洪冲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古驿道在古籍中的记载
明清时,居民西上肇庆或东到四会,陆路要走肇庆至四会的罗坑驿道。

驿道走向:以肇庆为起点,从黄岗沿北岭山旁经水基进入境内的山田和桂峰出四会罗坑。

《高要县志》《肇庆市鼎湖区志》记载:“清康熙以前,有山田、桂峰铺。

雍正八年(1730年),高要会通总铺在后沥、长利、永安、贝水各设有铺递所。

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驿设邮。


清雍正八年(1703年)后,陆路交通西至肇庆、东达四会、三水、番禺(今广州)要走肇庆至四会、三水驿道。

此道走向:起于肇庆,经羚羊峡进入境内的后沥,经长利,于永安出境,可抵四会和三水、番禺,全长50多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