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第21讲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竞赛题目与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竞赛题目与解题技巧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提供给学生的题目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一些解题技巧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本文将从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初中数学竞赛题目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证明题。
每一类题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竞赛中常见的题型。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理解问题的含义。
通常,选择题的选项中会设有一些干扰项,需要学生具备辨别和排除的能力。
解答选择题时,可以用排除法,先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进行进一步判断。
此外,注意选择题有时会有多选题的形式,需要将所有正确选项都选择出来。
填空题要求学生将适当的数字或符号填入空缺的位置,使等式成立或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解答填空题时,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求,对于涉及数学概念的问题,需要将概念和运算规则灵活运用。
此外,注意排除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选项,以避免填入错误答案。
解答题是数学竞赛中较为复杂的题目类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题的解题过程通常包括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求解和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在解答题时,需要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合理规划,强调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同时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尽量将问题简化,提高解题效率。
证明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定理和方法,给出合理的证明过程,推导出问题的解答。
在解答证明题时,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求,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在给出证明时,需要严谨地运用定义、定理和公式,逐步推导出结论,使思路逻辑清晰。
其次,解题技巧在初中数学竞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1. 建立逻辑思维:学会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归纳过去的经验和解题方法,形成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效率。
初一数学应用问题选讲竞赛教程含例题练习及答案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应用问题选讲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我们在学校中学习数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其它学科和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打下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现在和将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工农业生产以及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我们称之为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解答这个数学问题,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即:这里,建立数学模型是关键的一步。
也就是说,要通过审题,将实际问题与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联系起来,将其归结到某一类型的数学问题,然后解答这个数学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典型的数学模型。
一、两个量变化时,和一定的问题两个变化着的量,如果在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和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它们的差与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下面的表: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的规律:两个变化着的量,如果在变化的过程中,和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它们的差越小,积就越大。
若它们能够相等,则当它们相等时,积最大。
这个规律对于三个和三个以上的变量都是成立的。
例1农民叔叔阿根想用20块长2米、宽1.2米的金属网建一个靠墙的长方形鸡窝。
为了防止鸡飞出,所建鸡窝的高度不得低于2米,要使鸡窝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应是多少?解:如上图,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米和y米,则有x+2y=1.2×20=24。
长方形的面积为因为x和2y的和等于24是一个定值,故它们的乘积当它们相等时最大,此时长方形面积S也最大。
于是有x=12, y=6。
例2如果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那么每个的利润是10元,但只能卖出500个。
当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时,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
为了赚得最多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解:设每个商品售价为(50+x)元,则销量为(500-10X)个。
总共可以获利:(50+x-40)×(500-10x)=10×(10+X)×(50-X)(元)。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例5】已知实数 、 、 、 互不相等,且 ,试求 的值.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 、 、 用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 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 (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 ( )变形为 ,代换后降次;
11、已知 、 是有理数,方程 有一个根是 ,则 的值为.
12、已知 是方程 的一个正根.则代数式 的值为.
13、对于方程 ,如果方程实根的个数恰为3个,则m值等于()
A、1B、2 C、 D、2.5
14、自然数 满足 ,这样的 的个数是()
A、2 B、1 C、3 D、4
15、已知 、 都是负实数,且 ,那么 的值是()
20、如图,锐角△ABC中,PQRS是△ABC的内接矩形,且S△ABC= S矩形PQRS,其中 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求证: 需为无理数.
参考答案
第二讲 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
为了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工厂里通常使用各种检验仪器,为了辨别钞票的真伪,银行里常常使用验钞机,类似地,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最好能知道根的特性:如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根的符号特点等.我们形象地说,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在以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判别式,判定方程实根的个数、根的特性;
运用判别式,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判别式,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
借助判别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解几何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广西中考题)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上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一)(上)目录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 (1)第二讲绝对值 (10)第三讲求代数式的值 (17)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 (24)第五讲方程组的解法 (32)第六讲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 (40)第七讲含绝对值的方程及不等式 (47)第八讲不等式的应用 (56)第九讲“设而不求”的未知数 (64)第十讲整式的乘法与除法 (73)第十一讲线段与角 (79)第十二讲平行线问题 (88)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1.括号的使用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例1计算: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例2计算下式的值: 211×555+445×789+555×789+211×445.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211×(555+445)+(445+555)×789=211×1000+1000×789=1000×(211+789)=1 000 000.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例3计算:S=1-2+3-4+…+(-1)n+1·n.分析不难看出这个算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分别配对的方式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括号”之法.解S=(1-2)+(3-4)+…+(-1)n+1·n.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1)n+1·n=n,所以有例4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1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n-(n+1)-(n+2)+(n+3)=0.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2.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100+2)×(100-2)=100×100-2×100+2×100-4=1002-22.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上述运算过程变为 (a+b)(a-b)=a2-ab+ab-b2=a2-b2.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 (a+b)(a-b)=a2-b2,①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例5计算 3001×2999的值.解 3001×2999=(3000+1)(3000-1)=30002-12=8 999 999.例6计算 103×97×10 009的值.解原式=(100+3)(100-3)(10000+9)=(1002-9)(1002+9)=1004-92=99 999 919.例7计算:分析与解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于是分母变为n2-(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n2-(n2-12)=n2-n2+1=1,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例8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分析式子中2,22,24,…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2-b2了.解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22-1)(22+1)(24+1)(28+1)(216+1)×(232+1)=(24-1)(24+1)(28+1)(216+1)(232+1)=……=(232-1)(232+1)=264-1.例9计算:分析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 (a+b)(a-b)=a2-b2.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 a2-b2=(a+b)(a-b).本题就是一个例子.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计算简化.例10计算: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3.观察算式找规律例11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90×20+(-3)+1+4+(-2)+3+1+(-1)+(-3)+2+(-4)+0+2+(-2)+0+1+(-4)+(-1)+2+5+(-2)=1800-1=1799,平均分为 90+(-1)÷20=89.95.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S=1+3+5+…+1997+1999.①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 S=1999+1997+1995+…+3+1.②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S=(1+1999)+(3+1997)+…+(1997+3)+(1999+1)=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2000×500.从而有 S=500 000.说明一般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题3-1=5-3=7-5=…=1999-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例13计算 1+5+52+53+…+599+5100的值.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解设S=1+5+52+…+599+5100,①所以5S=5+52+53+…+5100+5101.②②—①得 4S=5101-1,说明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例14 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解由于所以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练习一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3-5+7-9+11-…-1997+1999;(2)11+12-13-14+15+16-17-18+…+99+100;(3)1991×1999-1990×2000;(4)4726342+472 6352-472 633×472 635-472 634×472 636;(6)1+4+7+ (244)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91,86,78,74,85.第二讲绝对值绝对值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求代数式的值、化简代数式、证明恒等式与不等式,以及求解方程与不等式时,经常会遇到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同学们要学会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有关绝对值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借助于数轴来认识,它与距离的概念密切相关.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结合相反数的概念可知,除零外,绝对值相等的数有两个,它们恰好互为相反数.反之,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也成立.由此还可得到一个常用的结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例1 a,b为实数,下列各式对吗?若不对,应附加什么条件?(1)|a+b|=|a|+|b|;(2)|ab|=|a||b|;(3)|a-b|=|b-a|;(4)若|a|=b,则a=b;(5)若|a|<|b|,则a<b;(6)若a>b,则|a|>|b|.解 (1)不对.当a,b同号或其中一个为0时成立.(2)对.(3)对.(4)不对.当a≥0时成立.(5)不对.当b>0时成立.(6)不对.当a+b>0时成立.例2设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1所示,化简|b-a|+|a+c|+|c-b|.解由图1-1可知,a>0,b<0,c<0,且有|c|>|a|>|b|>0.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有b-a<0,a+c<0,c-b<0.再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得|b-a|=a-b,|a+c|=-(a+c),|c-b|=b-c.于是有原式=(a-b)-(a+c)+(b-c)=a-b-a-c+b-c=-2c.+-+例3已知x<-3,化简:321x分析这是一个含有多层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可从里往外一层一层地去绝对值符号.解原式=|3+|2+(1+x)||(因为1+x<0)=|3+|3+x||=|3-(3+x)|(因为3+x<0)=|-x|=-x.解因为 abc≠0,所以a≠0,b≠0,c≠0.(1)当a,b,c均大于零时,原式=3;(2)当a,b,c均小于零时,原式=-3;(3)当a,b,c中有两个大于零,一个小于零时,原式=1;(4)当a,b,c中有两个小于零,一个大于零时,原式=-1.说明本例的解法是采取把a,b,c中大于零与小于零的个数分情况加以解决的,这种解法叫作分类讨论法,它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很常用.例5若|x|=3,|y|=2,且|x-y|=y-x,求x+y的值.解因为|x-y|≥0,所以y-x≥0,y≥x.由|x|=3,|y|=2可知,x<0,即x=-3.(1)当y=2时,x+y=-1;(2)当y=-2时,x+y=-5.所以x+y的值为-1或-5.例6若a,b,c为整数,且|a-b|19+|c-a|99=1,试计算|c-a|+|a-b|+|b-c|的值.解 a,b,c均为整数,则a-b,c-a也应为整数,且|a-b|19,|c-a|99为两个非负整数,和为1,所以只能是|a-b|19=0且|c-a|99=1,①或|a-b|19=1且|c-a|99=0.②由①有a=b且c=a±1,于是|b-c|=|c-a|=1;由②有c=a且a=b±1,于是|b-c|=|a-b|=1.无论①或②都有|b-c|=1且|a-b|+|c-a|=1,所以|c-a|+|a-b|+|b-c|=2.解依相反数的意义有|x-y+3|=|x+y-1999|.因为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所以必有|x-y+3|=0且|x+y-1999|=0.即由①有x-y=-3,由②有x+y=1999.②-①得 2y=2002, y=1001,所以例8 化简:|3x+1|+|2x-1|.分析本题是两个绝对值和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同时去掉两个绝对值符号.若分别去掉每个绝对值符号,则是很容易的事.例如,化简|3x+1|,只要考虑3x+1的正负,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这里我们为三个部分(如图1-2所示),即这样我们就可以分类讨论化简了.原式=-(3x+1)-(2x-1)=5x;原式=(3x+1)-(2x-1)=x+2;原式=(3x+1)+(2x-1)=5x.即说明解这类题目,可先求出使各个绝对值等于零的变数字母的值,即先求出各个分界点,然后在数轴上标出这些分界点,这样就将数轴分成几个部分,根据变数字母的这些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化简,这种方法又称为“零点分段法”.例9已知y=|2x+6|+|x-1|-4|x+1|,求y的最大值.分析首先使用“零点分段法”将y化简,然后在各个取值范围内求出y的最大值,再加以比较,从中选出最大者.解有三个分界点:-3,1,-1.(1)当x≤-3时,y=-(2x+6)-(x-1)+4(x+1)=x-1,由于x≤-3,所以y=x-1≤-4,y的最大值是-4.(2)当-3≤x≤-1时,y=(2x+6)-(x-1)+4(x+1)=5x+11,由于-3≤x≤-1,所以-4≤5x+11≤6,y的最大值是6.(3)当-1≤x≤1时,y=(2x+6)-(x-1)-4(x+1)=-3x+3,由于-1≤x≤1,所以0≤-3x+3≤6,y的最大值是6.(4)当x≥1时,y=(2x+6)+(x-1)-4(x+1)=-x+1,由于x≥1,所以1-x≤0,y的最大值是0.综上可知,当x=-1时,y取得最大值为6.例10设a<b<c<d,求|x-a|+|x-b|+|x-c|+|x-d|的最小值.分析本题也可用“零点分段法”讨论计算,但比较麻烦.若能利用|x-a|,|x-b|,|x-c|,|x-d|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将显得更加简捷便利.解设a,b,c,d,x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D,X,则|x-a|表示线段AX之长,同理,|x-b|,|x-c|,|x-d|分别表示线段BX,CX,DX之长.现要求|x-a|,|x-b|,|x-c|,|x-d|之和的值最小,就是要在数轴上找一点X,使该点到A,B,C,D四点距离之和最小.因为a<b<c<d,所以A,B,C,D的排列应如图1-3所示:所以当X在B,C之间时,距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AD+BC,即(d-a)+(c-b).例11若2x+|4-5x|+|1-3x|+4的值恒为常数,求x该满足的条件及此常数的值.分析与解要使原式对任何数x恒为常数,则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合并时,必须使含x的项相加为零,即x的系数之和为零.故本题只有2x-5x+3x=0一种情况.因此必须有|4-5x|=4-5x且|1-3x|=3x-1.故x应满足的条件是此时原式=2x+(4-5x)-(1-3x)+4 =7.练习二1.x是什么实数时,下列等式成立:(1)|(x-2)+(x-4)|=|x-2|+|x-4|;(2)|(7x+6)(3x-5)|=(7x+6)(3x-5).2.化简下列各式:(2)|x+5|+|x-7|+|x+10|.3.若a+b<0,化简|a+b-1|-|3-a-b|.4.已知y=|x+3|+|x-2|-|3x-9|,求y的最大值.5.设T=|x-p|+|x-15|+|x-p-15|,其中0<p<15,对于满足p≤x≤15的x来说,T的最小值是多少?6.已知a<b,求|x-a|+|x-b|的最小值.7.不相等的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如果|a-b|+|b-c|=|a-c|,那么B点应为( ).(1)在A,C点的右边;(2)在A,C点的左边;(3)在A,C点之间;(4)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第三讲求代数式的值用具体的数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进行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具体求解代数式值的问题时,对于较简单的问题,代入直接计算并不困难,但对于较复杂的代数式,往往是先化简,然后再求值.下面结合例题初步看一看代数式求值的常用技巧.例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分析上面两题均可直接代入求值,但会很麻烦,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有关概念、法则,如合并同类项,添、去括号等,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求值,这样会大大提高运算的速度和结果的准确性.=0-4a3b2-a2b-5=-4×13×(- 2)2- 12×(-2)-5=-16+2-5=-19.(2)原式=3x2y-xyz+(2xyz-x2z)+4x2[3x2y-(xyz-5x2z)]=3x2y-xyz+2xyz-x2z+4x2z-3x2y+(xyz-5x2z)=(3x2y-3x2y)+(-xyz+2xyz+xyz)+(-x2z+4x2z-5x2z)=2xyz-2x2z=2×(-1)×2×(-3)-2×(-1)2×(-3) =12+6=18.说明本例中(1)的化简是添括号,将同类项合并后,再代入求值;(2)是先去括号,然后再添括号,合并化简后,再代入求值.去、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各项符号的变化.例2已知a-b=-1,求a3+3ab-b3的值.分析由已知条件a-b=-1,我们无法求出a,b的确定值,因此本题不能像例1那样,代入a,b的值求代数式的值.下面给出本题的五种解法.解法1由a-b=-1得a=b-1,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a3+3ab-b3=(b-1)3+3(b-1)b-b3=b3-3b2+3b-1+3b2-3b-b3= -1.说明这是用代入消元法消去a化简求值的.解法2因为a-b=-1,所以原式=(a3-b3)+3ab=(a-b)(a2+ab+b2)+3ab=-1×(a2+ab+b2)+3ab=-a2-ab-b2+3ab=-(a2-2ab+b2)=-(a-b)2=-(-1)2=-1.说明这种解法是利用了乘法公式,将原式化简求值的.解法3 因为a-b=-1,所以原式=a3-3ab(-1)-b3=a3-3ab(a-b)-b3=a3-3a2b+3ab2-b3=(a-b)3=(-1)3=-1.说明这种解法巧妙地利用了-1=a-b,并将3ab化为-3ab(-1)=-3ab(a-b),从而凑成了(a-b)3.解法4 因为a-b=-1,所以 (a-b)3=(-1)3=1,即 a3+3ab2-3a2b-b3=-1,a3-b3-3ab(a-b)=-1,所以 a3-b3-3ab(-1)=-1,即 a3-b3+3ab=-1.说明这种解法是由a-b=-1,演绎推理出所求代数式的值.解法 5 a3+3ab-b3=a3+3ab2-3a2b-b3-3ab2+3a2b+3ab=(a-b)3+3ab(a-b)+3ab=(-1)3+3ab(-1)+3ab=-1.说明这种解法是添项,凑出(a-b)3,然后化简求值.通过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是很灵活的,需要认真思考,才能找到简便的算法.在本例的各种解法中,用到了几个常用的乘法公式,现总结如下:(a+b)2=a2+2ab+b2;(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3=a3-3a2b+3ab2-b3;a3+b3=(a+b)(a2-ab+b2);a3-b3=(a-b)(a2+ab+b2).解由已知,xy=2(x+y),代入所求代数式中,消去xy,然后化简.所以解因为a=3b,所以 c=5a=5×(3b)=15b.将a,c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得解因为(x-5)2,|m|都是非负数,所以由(1)有由(2)得y+1=3,所以y=2.下面先化简所求代数式,然后再代入求值.=x2y+5m2x+10xy2 =52×2+0+10×5×22=250例6如果4a-3b=7,并且3a+2b=19,求14a-2b的值.分析此题可以用方程组求出a,b的值,再分别代入14a-2b求值.下面介绍一种不必求出a,b的值的解法.解 14a-2b=2(7a-b)=2[(4a+3a)+(-3b+2b)]=2[(4a-3b)+(3a+2b)]=2(7+19)=52.|x|+|x-1|+|x-2|+|x-3|+|x-4|+|x-5|的值.分析所求代数式中六个绝对值的分界点,分别为:0,1,2,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的符号,将有3个x和3个-x,这样将抵消掉x,使求值变得容易.原式=x+(x-1)+(x-2)-(x-3)-(x-4)-(x-5) = -1-2+3+4+5=9.说明实际上,本题只要x的值在2与3之间,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就是9,即它与x具体的取值无关.例8若x:y:z=3:4:7,且2x-y+z=18,那么x+2y-z的值是多少?分析 x:y:z=3:4:7可以写成的形式,对于等比,我们通常可以设它们的比值为常数k,这样可以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便利.x=3k,y=4k,z=7k.因为2x-y+z=18,所以2×3k-4k+7k=18,所以k=2,所以x=6,y=8,z=14,所以x+2y-z=6+16-14=8.例9已知x=y=11,求 (xy-1)2+(x+y-2)(x+y-2xy)的值.分析本题是可直接代入求值的.下面采用换元法,先将式子改写得较简洁,然后再求值.解设x+y=m,xy=n.原式=(n-1)2+(m-2)(m-2n)=(n-1)2+m2-2m-2mn+4n =n2-2n+1+4n-2m-2mn+m2=(n+1)2-2m(n+1)+m2=(n+1-m)2=(11×11+1-22)2 =(121+1-22)2 =1002=10000.说明换元法是处理较复杂的代数式的常用手法,通过换元,可以使代数式的特征更加突出,从而简化了题目的表述形式.练习三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a4+3ab-6a2b2-3ab2+4ab+6a2b-7a2b2-2a4,其中a=-2,b=1;的值.3.已知a=3.5,b=-0.8,求代数式|6-5b|-|3a-2b|-|8b-1|的值.4.已知(a+1)2-(3a2+4ab+4b2+2)=0,求 a,b的值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例1解方程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去中括号得去大括号得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化简为去中括号得去小括号得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3(x+2)=5x,①4x-3(a-x)=6x-7(a-x) ②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的值.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4×3-3(a-3)=6×3-7(a-3),7(a-3)-3(a-3)=18-12,例3已知方程2(x+1)=3(x-1)的解为a+2,求方程2[2(x+3)-3(x-a)]=3a的解.解由方程2(x+1)=3(x-1)解得x=5.由题设知a+2=5,所以a=3.于是有2[2(x+3)-3(x-3)]=3×3,-2x=-21,例4解关于x的方程(mx-n)(m+n)=0.分析这个方程中未知数是x,m,n是可以取不同实数值的常数,因此需要讨论m,n取不同值时,方程解的情况.解把原方程化为 m2x+mnx-mn-n2=0,整理得 m(m+n)x=n(m+n).当m+n≠0,且m=0时,方程无解;当m+n=0时,方程的解为一切实数.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解这类方程时,需要从方程有唯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例5解方程 (a+x-b)(a-b-x)=(a2-x)(b2+x)-a2b2.分析本题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后产生x2项,但整理化简后,可以消去x2,也就是说,原方程实际上仍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将原方程整理化简得 (a-b)2-x2=a2b2+a2x-b2x-x2-a2b2,即 (a2-b2)x=(a-b)2.(1)当a2-b2≠0时,即a≠±b时,方程有唯一解(2)当a2-b2=0时,即a=b或a=-b时,若a-b≠0,即a≠b,即a=-b时,方程无解;若a-b=0,即a=b,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例6已知(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199(m+x)(x-2m)+m的值.解因为(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m2-1=0,即m=±1.(1)当m=1时,方程变为-2x+8=0,因此x=4,代数式的值为199(1+4)(4-2×1)+1=1991;(2)当m=-1时,原方程无解.所以所求代数式的值为1991.例7 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1)=3x-2无解,试求a的值.解将原方程变形为 2ax-a=3x-2,即 (2a-3)x=a-2.由已知该方程无解,所以例8 k为何正数时,方程k2x-k2=2kx-5k的解是正数?来确定:(1)若b=0时,方程的解是零;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零,则b=0成立.(2)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正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正数,则ab>0成立.(3)若ab<0时,则方程的解是负数;反之,若方程ax=b的解是负数,则ab<0成立.解按未知数x整理方程得 (k2-2k)x=k2-5k.要使方程的解为正数,需要 (k2-2k)(k2-5k)>0.看不等式的左端 (k2-2k)(k2-5k)=k2(k-2)(k-5).因为k2≥0,所以只要k>5或k<2时上式大于零,所以当k<2或k>5时,原方程的解是正数,所以k>5或0<k<2即为所求.例9若abc=1,解方程解因为abc=1,所以原方程可变形为化简整理为化简整理为说明像这种带有附加条件的方程,求解时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可使方程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例10若a,b,c是正数,解方程解法1原方程两边乘以abc,得到方程ab(x-a-b)+bc(x-b-c)+ac(x-c-a)=3abc.移项、合并同类项得ab[x-(a+b+c)]+bc[x-(a+b+c)]+ac[x-(a+b+c)]=0,因此有 [x-(a+b+c)](ab+bc+ac)=0.因为a>0,b>0,c>0,所以ab+bc+ac≠0,所以x-(a+b+c)=0,即x=a+b+c为原方程的解.解法2将原方程右边的3移到左边变为-3,再拆为三个“-1”,并注意到其余两项做类似处理.设m=a+b+c,则原方程变形为所以即x-(a+b+c)=0.所以x=a+b+c为原方程的解.说明注意观察,巧妙变形,是产生简单优美解法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之一.例11设n为自然数,[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解方程:分析要解此方程,必须先去掉[ ],由于n是自然数,所以n与(n+1)…,n[x]都是整数,所以x必是整数.解根据分析,x必为整数,即x=[x],所以原方程化为合并同类项得故有所以x=n(n+1)为原方程的解.例12已知关于x的方程且a为某些自然数时,方程的解为自然数,试求自然数a的最小值.解由原方程可解得a最小,所以x应取x=160.所以所以满足题设的自然数a的最小值为2.练习四1.解下列方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a2(x-2)-3a=x+1;4.当k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3(x+1)=5-kx,分别有:(1)正数解;(2)负数解;(3)不大于1的解.第五讲方程组的解法二元及多元(二元以上)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主要是通过同解变形进行消元,最终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所以,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主要的消元方法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下面结合例题予以介绍.例1解方程组解将原方程组改写为由方程②得x=6+4y,代入①化简得11y-4z=-19.④由③得2y+3z=4.⑤④×3+⑤×4得 33y+8y=-57+16,所以 y=-1.将y=-1代入⑤,得z=2.将y=-1代入②,得x=2.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说明本题解法中,由①,②消x时,采用了代入消元法;解④,⑤组成的方程组时,若用代入法消元,无论消y,还是消z,都会出现分数系数,计算较繁,而利用两个方程中z的系数是一正一负,且系数的绝对值较小,采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解方程组消元时,是使用代入消元,还是使用加减消元,要根据方程的具体特点而定,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与技巧,使解法简捷明快.例2解方程组解法1由①,④消x得由⑥,⑦消元,得解之得将y=2代入①得x=1.将z=3代入③得u=4.所以解法2由原方程组得所以 x=5-2y=5-2(8-2z) =-11+4z=-11+4(11-2u)=33-8u=33-8(6-2x)=-15+16x,即x=-15+16x,解之得x=1.将x=1代入⑧得u=4.将u=4代入⑦得z=3.将z=3代入⑥得y=2.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解法3①+②+③+④得x+y+z+u=10,⑤由⑤-(①+③)得y+u=6,⑥由①×2-④得4y-u=4,⑦⑥+⑦得y=2.以下略.说明解法2很好地利用了本题方程组的特点,解法简捷、流畅.例3解方程组分析与解注意到各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系数的关系,可以先得到下面四个二元方程:①+②得x+u=3,⑥②+③得y+v=5,⑦③+④得z+x=7,⑧④+⑤得u+y=9.⑨又①+②+③+④+⑤得x+y+z+u+v=15.⑩⑩-⑥-⑦得z=7,把z=7代入⑧得x=0,把x=0代入⑥得u=3,把u=3代入⑨得y=6,把y=6代入⑦得v=-1.所以为原方程组的解.例4解方程组解法1①×2+②得由③得代入④得为原方程组的解.为原方程组的解.说明解法1称为整体处理法,即从整体上进行加减消元或代入消为换元法,也就是干脆引入一个新的辅助元来代替原方程组中的“整体元”,从而简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例5已知分析与解一般想法是利用方程组求出x,y,z的值之后,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计算.但本题中方程组是由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组成的,因此无法求出x,y,z的确定有限解,但我们可以利用加减消元法将原方程组变形.①-②消去x得①×3+②消去y得①×5+②×3消去z得例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分别求出当a为何值时,方程组(1)有唯一一组解;(2)无解;(3)有无穷多组解.分析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含有字母系数的一次方程组求解时也要进行讨论,一般是通过消元,归结为一元一次方程ax=b的形式进行讨论.但必须特别注意,消元时,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者去除方程的两边时,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解由①得 2y=(1+a)-ax,③将③代入②得 (a-2)(a+1)x=(a-2)(a+2).④(1)当(a-2)(a+1)≠0,即a≠2且a≠-1时,方程④有因而原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2)当(a-2)(a+1)=0且(a-2)(a+2)≠0时,即a=-1时,方程④无解,因此原方程组无解.(3)当(a-2)(a+1)=0且(a-2)(a+2)=0时,即a=2时,方程④有无穷多个解,因此原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例7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1)x+(a+2)y+5-2a=0,当a每取一个值时,就有一个方程,而这些方程有一个公共解,试求出这个公共解.解法1根据题意,可分别令a=1,a=-2代入原方程得到一个方程组将x=3,y=-1代入原方程得(a-1)·3+(a+2)·(-1)+5-2a=0.所以对任何a值都是原方程的解.说明取a=1为的是使方程中(a-1)x=0,方程无x项,可直接求出y值;取a=-2的道理类似.解法2可将原方程变形为a(x+y-2)-(x-2y-5)=0.由于公共解与a无关,故有例8甲、乙两人解方程组原方程的解.分析与解因为甲只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所以甲所得到的解4×(-3)-b×(-1)=-2.③a×5+5×4=13.④解由③,④联立的方程组得所以原方程组应为练习五1.解方程组2.若x1,x2,x3,x4,x5满足方程组试确定3x4+2x5的值.3.将式子3x2+2x-5写成a(x+1)2+b(x+1)+c的形式,试求4.k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一组解;无解;无穷多解?第六讲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和方程一样,也是代数里的一种重要模型.在概念方面,它与方程很类似,尤其重要的是不等式具有一系列基本性质,而且“数学的基本结果往往是一些不等式而不是等式”.本讲是系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下面先介绍有关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用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或式子去乘(或去除)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它与等式的类似性质上的差异,即当所乘(或除)的数或式子大于零时,不等号方向不变(性质(5));当所乘(或除)的数或式子小于零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性质(6)).2.区间概念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不等式表示数集和点集.如果设a,b为实数,且a<b,那么(1)满足不等式a<x<b的数x的全体叫作一个开区间,记作(a,b).如图1-4(a).(2)满足不等式a≤x≤b的数x的全体叫作一个闭区间,记作[a,b].如图1-4(b).(3)满足不等式a<x≤b(或a≤x<b)的x的全体叫作一个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b](或[a,b)).如图1-4(c),(d).3.一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像方程一样,经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整理后,总可以写成下面的标准型:ax>b,或ax<b.为确定起见,下面仅讨论前一种形式.一元一次不等式ax>b.(3)当a=0时,用区间表示为(-∞,+∞).例1 解不等式解两边同时乘以6得12(x+1)+2(x-2)≥21x-6,化简得-7x≥-14,两边同除以-7,有x≤2.所以不等式的解为x≤2,用区间表示为(-∞,2].例2 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正整数解,所以原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x=1,2,3.。
七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第二十一讲应用题(含答案)
第二十一讲应用题趣题引路】2003年“信利杯”数学竞赛有一道有趣的应用型问题:某人租用一辆汽车由A城前往B城,沿途可能经过的城市以及通过两城市之间所需的时间(单位:h)如图21-1所示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SOkm/h,而汽车每行驶lkm需要的平均费用为1. 2元试指岀此人从A城岀发到B城的最短路线(要有推理过程),并求出所需费用最少为多少元?解:从A城岀发到达B城的路线分成如下两类:(1)从A城岀发到达B城,经过0城.因为从A城到0城所需要最短时间为26h,从0城到B城所需最短时间为22h.所以,此类路线所需最短时间为26+22二48 (h).(2)从A城岀发到达B城,不经过0城。
这时从A城到达B城,必泄经过C, D, E城或F, G, H城,所需时间至少为49h.综上,从A城到达B城所需的最短时间为48h,所走的路线为A-F-O-E-B.所需的费用最少为80X 48X1.2=4608 (元).在本讲中,将介绍各类应用题的解法与技巧。
知识拓展】当今数学已经渗人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应用数学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成为各类数学竞赛的一个热点。
应用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解答应用性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其求解程序如下:()在初中范国内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数式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平而几何模型、图 表模型等. 一、用数式模型解决应用题数与式是最基本的数学语言,由于它能够有效、简捷、准确地揭示数学的本质,富有通用性和启发性, 因而成为描述和表达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例1: (2003年安微中考题)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讣,调价前后各 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1) 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 的?(2) 另一方而,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 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 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解析:抓住“平均价格”''平均日总收入”等关键词. 解:(1)风景区是这样计算的:调整前的平均价格:1()- — -2<-25=16 (元)•调整后的平均价格:5 =16 (元)・所以调整前后的平均价格不变,平均日人数不变,故平均日总收入持平.(2)游客是这样计算的:原平均日总收入:10X1 + 10X 1 + 15X2+20X3 + 25X2=160 (千元), 现平均日总收入:5X 1+5X1 + 15X2+25X3+ 30X2=175 (千元),(6)若数斡吉果不舲实际,则修正,改迹重适 数冷型实际情景抽象通过数学化求解数学问麵(4)结合实际(5)故平均日总收入增加了:门5-16()“4% .160(3)游客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二、用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和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常常要用到方程(组)的知识,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 系和相等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例2: (2003年重庆中考题)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 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逍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査中,对4道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 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min 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min 内 可以通过800名学生・(1) 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2) 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降低20%.安全检查规左:在紧急情况下全大 楼的学生应在5min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适的 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左?请说明理由.解析:列方程(组)的关键是找到题中等量关系:两种测试中通过的学生数量•设未知数时一般问什 么设什么•“符合安全规左”之义为最大通过量不小于学生总数.解:(1)设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可以通过x 名学生,一道侧门可以通过y 名学生,由题意得:2(x + 2y) = 560, <4(x+y) = 800, (2)这栋楼最多有学生4X8X45=1440 (名), 拥挤时5min4道门能通过:5X2 (120+80) (1-20%) =1600 (需人 因1600>1440>故建造的4道门符合安全规左.三. 用不等式模型解应用题现实世界中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许多问题有时并不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只需要确左 某个量的变化范围,即可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比较淸楚的认识.例3: (2003年苏州中考题)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风力资源丰富,一年内日平均的风速不小于3m/s 的 时间共约160天,其中日平均风速不小于6m/s 的时间占60天.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这种“绿色资源”, 该地拟建一个小型风力发电场,决左选用A 、B 两种型号的风力发电机,根据产品说明,这两种风力发电 机在各种风速下的日发电量(即一天的发电量)如下表:根据上而的数据回答:(1)若这个发电场购x 台£型风力发电机,则预计这些A 型风力发电机一年的发电总疑至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k W -h ;(2)已知A 型风力发电机每台0.3万元,B 型风力发电机每台0.2万元,该发电场拟购风力发电机共解得:2 120, y = 80.10台,希望购机的费用不超过2.6万元,而建成的风力发电场每年的发电量不少于102000kW・h,请你提供符合条件的购机方案.解:(1)(100X36+60X 150)A =12600.V:(2)设购A型发电机x台,则购B型发电机(10—x)台,解法一根据题意得:0.31+0.2(10-A)^2.6,12600.V + 7800(10 - *)2102000,解得5Wx£6.故可购A型发电机5台,B型发电机5台;或购A型发电机6台,B型发电机4台.解法二假设恰好将购机款用完,则0.3x+0.2 (10—x) =2.6,解得x=6,若x=6,则年发电量至少为:12600X6+7800 (10-6) = 106800> 102000,符合要求.故可购A型发电机6台,B型发电机4台.四、用函数知识解决的应用题函数类应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进数学符号,建立函数关系;(2)由提供的基本模型和初始条件去确定函数关系式.例4:(2003年扬州)杨嫂在再就业中心的扶持下,创办了“润杨”报刊零售点.对经营的某种晚报,杨嫂提供了如下信息:①买进每份0.20元,卖岀每份0.30元;②一个月内(以30天计),有20天每天可以卖出2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120份:③一个月内,每天从报社买进的报纸份数必须相同•当天卖不掉的报纸,以每份0.10元退回给报社:(1)填表:(2)设每天从报社买进该种晚报X份,120£xW200时,月利润为y元,试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月利润的最大值.解析:(1)填表:(2)由题意可知,一个月内的20天可获利润:20X[(0.3—0.2)x]=2x (元);其余10 天可获利润:10[(0.3—0.2)X120—0.1 120)] =240—x (元):故y=x+240, (120WxW200),当x=200时,月利润y的最大值为440元.点评:根据题意,正确列岀函数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里特别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国. 另外,初三还会提及统计型应用题,几何型应用题.好题妙解】佳题新题品味()例1 (北京市东城区)某音乐厅五月初决左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其中团体票占总票数的?,若提前购票,则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在五月份内,团体票每张12元,3共售岀团体票数的°,零售票每张16元,共售岀零售票数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5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内售出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左价才能使这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解析:设总票数为"张,六月份零售票应按每张X元泄价,则五月份团体票售出数为:3 2 2一x —a = —“ ♦5 3 5票款收入为:12x—r/=—6Z (兀):5 5零售票售出数为:1 1 1—X—"=—“♦2 3 6票款收入为:(元)・6 3六月份团体票所剩票数为:2 2 4—x—“ = —a 95 3 15票款数收入为:\6x±a = —a(元):15 15零售票所剩票数为:1 1 1票款数收入为:丄= (元)・6 6由题意,得24 8 64 1——"+ —" = —CI +—UX ,5 3 15 6解得:x=19.2.例2 (广州市)2003年2月27日《广州日报》报道:2002年底广州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即自然保护区而积占全市而积的百分比)为4.65%,尚未达到国家A级标准.因此,市政府决左加快绿化建设,力争到2004年底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8%以上.若要达到最低目标8%,则广州市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应是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设广州市的总而积为1,广州市自然保护区而积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IX4.65%X (1+X)2=1X8%•••(l+x)2al.720・T x>0, ••• l+x>0.••• 1+x〜1.312,••• x=0.312.点评:增长率公式:第一年A :年均增长率x,则第"年:P n =A (\ + x )n-'.例3 (哈尔滨市)建网就等于建一个学校,哈市慧明中学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学,拟投资建一个 初级计算机机房和一个髙级计算机机房,每个计算机机房只配巻1台教师用机,若干台学生用机•英中初 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8000元,学生用机每台3500元;髙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11500元,学生用机每台7000 元•已知两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相等,且每个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不少于20万元也不超过21万 元,则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高级机房各应有多少台计算机?解折:本题中既有相等关系又有不等关系,用等式(不等式)表示全部题意是关键. 解:设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有x 台计算机,髙级机房有y 台计算机,则有:0.8 + O.35(x-1) = 1」5 + 0.7( >■-1), < 20<0.8 + 0.35(x-l )<21, 20W1.15 + 0.70,-1)W21.V x 为整数,:.兀=56, 57, 58.同理,y=28, 29.x = 56, x = 5&y = 2& [y = 29・中考真题欣赏例1 (安徽省)王大伯承包了 25亩上地,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 44000 元,英中种茄子每亩用了 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 1800元,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 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解:设王大伯种了 x 亩茄子,y 亩西红柿,根据题意,得:x + y = 25,“ 1700x + 1800v = 44000・共获纯利:2400X 10+2600X 15=63000 (元). 答:王大伯一共获纯利63000元.例2 (桂林市)某公司需在一月(31天)内完成新建办公楼的装修工程•如果由甲、乙两个工程队 合做,12天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队单独做,甲队比乙队少用10天完成.(1) 求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天数.(2) 如果请甲工程队施工,公司每日需付费用2000元;如果请乙工程队施工,公司每日需付费用1400 元•在规泄时间内:A.请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B.请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C.请甲、乙两队合作完成 此项工程•以上方案哪一种花钱解得:2 10, y = 15.最少?解析:这是一道策略优选问题.工程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时.解:(1)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x天,根据题意得:1 1 1—4 --------- =—.X X-10 12去分母,整理得x2-34x+120=0解得xj=4» X2=3O・经检验知,小=4, X2=30都是原方程的解,因为x=4不合题意,所以只取x=30.所以,甲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用20天,乙队需30天.(2)各种方案所需的费用分别为:A・请甲队需2000X20=40000元;B. 请乙队需1400X30=42000 元;C. 请甲、乙两队合作需(2000+1400) X 12=40800元.所以单独请甲队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竞赛样题展示例1 (全国联赛初赛题)一支科学考察队前往某条河流的上游去考察一个生态区,他们以每天17km 的速度出发,沿河岸向上游行进若干天后到达目的地,然后在生态区考察了若干天,完成任务后以每天25km的速度返回,在岀发后的第60天,考察队行进了24km后回到出发点,试问:科学考察队任生态区考察了多少天?解折:挖掘题目中隐藏条件是关键!解:设考察队到生态区去用了x天,返回用了y天,考察用了z天,则x+y+z=60・且17x-25y=-h K卩25y-17x=l. ①这里X、y是正整数,现设法求出①的一组合题意的解,然后计算岀z的值.为此,先求出①的一组特殊解(xo, y0),(这里小,血可以是负整数).用辗转相除法.25 = 1X17+8, 17=2X84-1,故1 = 17-2X8= 17-2X (25-17)= 3X17-2X25.与①的左端比较可知,X0= - 3,內=-2.下面再求出①的合题意的解.由不左方程的知识可知,①的一切整数解可表示为x= -3+25f, y= -2+17A••• x+y=42f—5, f 为整数.按题意0Vx+yV60,故仅当r=l 时才合题意,这时x+y=42 - 5=37,.・.z=60 — (x+y ) =23.答:考察队在生态区考察的天数是23天.点评:本题涉及到的未知量多,最终转化为二元一次不左方程来解,希读者仔细咀嚼所用方法.例2 (江苏省第17届初中竞赛题)华鑫超市对顾客实行优惠购物,规左如下:(1) 若一次购物少于200元,则不予优惠:(2) 若一次购物满200元,但不超过500元,按标价给予九折优惠:(3) 若一次购物超过500元,其中500元部分给予九折优惠,超过500元部分给予八折优惠.小明两次去该超市购物,分別付款198元与554元.现在小亮决左一次去购买小明分两次购买的同样 多的物品,他需付款多少?解析:应付198元购物款讨论:第一次付款198元,可能是所购物品的实价,未享受优惠:也可能是按九折优惠后所付的款,故应分 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情形1:当198元为购物不打折付的钱时,所购物品的原价为198元.又554=450+104,英中450元为购物500元打九折付的钱,104元为购物打八折付的钱,104宁0.8 = 130 (元). 因此,554元所购物品的原价为130+500=630 (元),于是购买小明花198+630=828 (元)所购的 全部物品,小亮一次性购买应付500X0.9+ (828 - 500) X0.8=712.4 (元).情形2:当198元为购物打九折付的钱时,所购物品的原价为1920.9=220 (元)•仿情形1的讨论, 购220+630=850 (元)物品一次性付款应为500X0.94- (850 - 500) X0.8=730 (元).综上所述,小亮一次去超市购买小明已购的同样多的物品,应付款712.40元或730元.例3 (2002年全国数学竞赛题)某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队承包,2?天完成,需付180000元;由 5乙、丙两队承包,3。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二分册) - 副本
初二数学竞赛班讲义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1)第二讲因式分解(二) (10)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17)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26)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 (34)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 (44)第七讲根式及其运算 (52)第八讲非负数 (63)第九讲一元二次方程 (73)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81)第十一讲勾股定理与应用 (90)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 (101)第十三讲梯形 (108)第十四讲中位线及其应用 (116)第十五讲相似三角形(一) (124)第十六讲相似三角形(二) (132)第十八讲归纳与发现 (153)第十九讲特殊化与一般化 (162)第二十讲类比与联想 (171)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180)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188)第二十三讲几何不等式 (197)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222)第二十七讲列方程解应用问题中的量与等量 (230)第二十八讲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一) (239)第二十九讲生活中的数学(一) (247)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二) (254)复习题 (260)自测题 (268)自测题一 (268)自测题二 (270)自测题三 (271)自测题四 (273)自测题五 (274)复习题解答 (276)自测题解答 (304)自测题一 (304)自测题二 (309)自测题三 (314)自测题四 (321)自测题五 (327)第一讲因式分解(一)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1.运用公式法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1)a2-b2=(a+b)(a-b);(2)a2±2ab+b2=(a±b)2;(3)a3+b3=(a+b)(a2-ab+b2);(4)a3-b3=(a-b)(a2+ab+b2).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5)a2+b2+c2+2ab+2bc+2ca=(a+b+c)2;(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2)x3-8y3-z3-6xyz;(3)a2+b2+c2-2bc+2ca-2ab;(4)a7-a5b2+a2b5-b7.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2x n-1y n[(x2n)2-2x2n y2+(y2)2]=-2x n-1y n(x2n-y2)2=-2x n-1y n(x n-y)2(x n+y)2.(2)原式=x3+(-2y)3+(-z)3-3x(-2y)(-Z)=(x-2y-z)(x2+4y2+z2+2xy+xz-2yz).(3)原式=(a2-2ab+b2)+(-2bc+2ca)+c2=(a-b)2+2c(a-b)+c2=(a-b+c)2.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a-b+c)2(4)原式=(a7-a5b2)+(a2b5-b7)=a5(a2-b2)+b5(a2-b2)=(a2-b2)(a5+b5)=(a+b)(a-b)(a+b)(a4-a3b+a2b2-ab3+b4)=(a+b)2(a-b)(a4-a3b+a2b2-ab3+b4)例2 分解因式:a3+b3+c3-3abc.本题实际上就是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证明前面给出的公式(6).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公式(a+b)3=a3+3a2b+3ab2+b3的正确性,现将此公式变形为a3+b3=(a+b)3-3ab(a+b).这个式也是一个常用的公式,本题就借助于它来推导.解原式=(a+b)3-3ab(a+b)+c3-3abc=[(a+b)3+c3]-3ab(a+b+c)=(a+b+c)[(a+b)2-c(a+b)+c2]-3ab(a+b+c)=(a+b+c)(a2+b2+c2-ab-bc-ca).说明公式(6)是一个应用极广的公式,用它可以推出很多有用的结论,例如:我们将公式(6)变形为a3+b3+c3-3abc显然,当a+b+c=0时,则a3+b3+c3=3abc;当a+b+c>0时,则a3+b3+c3-3abc ≥0,即a3+b3+c3≥3abc,而且,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如果令x=a3≥0,y=b3≥0,z=c3≥0,则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z.这也是一个常用的结论.例3 分解因式:x15+x14+x13+…+x2+x+1.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有16项,从最高次项x15开始,x的次数顺次递减至0,由此想到应用公式a n-b n来分解.解因为x16-1=(x-1)(x15+x14+x13+…x2+x+1),所以说明在本题的分解过程中,用到先乘以(x-1),再除以(x-1)的技巧,这一技巧在等式变形中很常用.2.拆项、添项法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整理、化简常将几个同类项合并为一项,或将两个仅符号相反的同类项相互抵消为零.在对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需要恢复那些被合并或相互抵消的项,即把多项式中的某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或者在多项式中添上两个仅符合相反的项,前者称为拆项,后者称为添项.拆项、添项的目的是使多项式能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例4 分解因式:x3-9x+8.分析本题解法很多,这里只介绍运用拆项、添项法分解的几种解法,注意一下拆项、添项的目的与技巧.解法1 将常数项8拆成-1+9.原式=x3-9x-1+9=(x3-1)-9x+9=(x-1)(x2+x+1)-9(x-1)=(x-1)(x2+x-8).解法2 将一次项-9x拆成-x-8x.原式=x3-x-8x+8=(x3-x)+(-8x+8)=x(x+1)(x-1)-8(x-1)=(x-1)(x2+x-8).解法3 将三次项x3拆成9x3-8x3.原式=9x3-8x3-9x+8=(9x3-9x)+(-8x3+8)=9x(x+1)(x-1)-8(x-1)(x2+x+1)=(x-1)(x2+x-8).解法4 添加两项-x2+x2.原式=x3-9x+8=x3-x2+x2-9x+8=x2(x-1)+(x-8)(x-1)=(x-1)(x2+x-8).说明由此题可以看出,用拆项、添项的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拆哪些项,添什么项并无一定之规,主要的是要依靠对题目特点的观察,灵活变换,因此拆项、添项法是因式分解诸方法中技巧性最强的一种.例5 分解因式:(1)x9+x6+x3-3;(2)(m2-1)(n2-1)+4mn;(3)(x+1)4+(x2-1)2+(x-1)4;(4)a3b-ab3+a2+b2+1.解 (1)将-3拆成-1-1-1.原式=x9+x6+x3-1-1-1=(x9-1)+(x6-1)+(x3-1)=(x3-1)(x6+x3+1)+(x3-1)(x3+1)+(x3-1)=(x3-1)(x6+2x3+3)=(x-1)(x2+x+1)(x6+2x3+3).(2)将4mn拆成2mn+2mn.原式=(m2-1)(n2-1)+2mn+2mn=m2n2-m2-n2+1+2mn+2mn=(m2n2+2mn+1)-(m2-2mn+n2)=(mn+1)2-(m-n)2=(mn+m-n+1)(mn-m+n+1).(3)将(x2-1)2拆成2(x2-1)2-(x2-1)2.原式=(x+1)4+2(x2-1)2-(x2-1)2+(x-1)4=[(x+1)4+2(x+1)2(x-1)2+(x-1)4]-(x2-1)2=[(x+1)2+(x-1)2]2-(x2-1)2=(2x2+2)2-(x2-1)2=(3x2+1)(x2+3).(4)添加两项+ab-ab.原式=a3b-ab3+a2+b2+1+ab-ab=(a3b-ab3)+(a2-ab)+(ab+b2+1)=ab(a+b)(a-b)+a(a-b)+(ab+b2+1)=a(a-b)[b(a+b)+1]+(ab+b2+1)=[a(a-b)+1](ab+b2+1)=(a2-ab+1)(b2+ab+1).说明 (4)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由于分解后的因式结构较复杂,所以不易想到添加+ab-ab,而且添加项后分成的三项组又无公因式,而是先将前两组分解,再与第三组结合,找到公因式.这道题目使我们体会到拆项、添项法的极强技巧所在,同学们需多做练习,积累经验.3.换元法换元法指的是将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并用一个新的字母替代这个整体来运算,从而使运算过程简明清晰.例6 分解因式:(x2+x+1)(x2+x+2)-12.分析将原式展开,是关于x的四次多项式,分解因式较困难.我们不妨将x2+x看作一个整体,并用字母y来替代,于是原题转化为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了.解设x2+x=y,则原式=(y+1)(y+2)-12=y2+3y-10=(y-2)(y+5)=(x2+x-2)(x2+x+5)=(x-1)(x+2)(x2+x+5).说明本题也可将x2+x+1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今x2+x+1=u,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例7 分解因式:(x2+3x+2)(4x2+8x+3)-90.分析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再重新组合.解原式=(x+1)(x+2)(2x+1)(2x+3)-90=[(x+1)(2x+3)][(x+2)(2x+1)]-90=(2x2+5x+3)(2x2+5x+2)-90.令y=2x2+5x+2,则原式=y(y+1)-90=y2+y-90=(y+10)(y-9)=(2x2+5x+12)(2x2+5x-7)=(2x2+5x+12)(2x+7)(x-1).说明对多项式适当的恒等变形是我们找到新元(y)的基础.例8 分解因式:(x2+4x+8)2+3x(x2+4x+8)+2x2.解设x2+4x+8=y,则原式=y2+3xy+2x2=(y+2x)(y+x)=(x2+6x+8)(x2+5x+8)=(x+2)(x+4)(x2+5x+8).说明由本题可知,用换元法分解因式时,不必将原式中的元都用新元代换,根据题目需要,引入必要的新元,原式中的变元和新变元可以一起变形,换元法的本质是简化多项式.例9分解因式:6x4+7x3-36x2-7x+6.解法1 原式=6(x4+1)+7x(x2-1)-36x2=6[(x4-2x2+1)+2x2]+7x(x2-1)-36x2=6[(x2-1)2+2x2]+7x(x2-1)-36x2=6(x2-1)2+7x(x2-1)-24x2=[2(x2-1)-3x][3(x2-1)+8x]=(2x2-3x-2)(3x2+8x-3)=(2x+1)(x-2)(3x-1)(x+3).说明本解法实际上是将x2-1看作一个整体,但并没有设立新元来代替它,即熟练使用换元法后,并非每题都要设置新元来代替整体.解法2原式=x2[6(t2+2)+7t-36]=x2(6t2+7t-24)=x2(2t-3)(3t+8)=x2[2(x-1/x)-3][3(x-1/x)+8]=(2x2-3x-2)(3x2+8x-3)=(2x+1)(x-2)(3x-1)(x+3).例10 分解因式:(x2+xy+y2)-4xy(x2+y2).分析本题含有两个字母,且当互换这两个字母的位置时,多项式保持不变,这样的多项式叫作二元对称式.对于较难分解的二元对称式,经常令u=x+y,v=xy,用换元法分解因式.解原式=[(x+y)2-xy]2-4xy[(x+y)2-2xy].令x+y=u,xy=v,则原式=(u2-v)2-4v(u2-2v)=u4-6u2v+9v2=(u2-3v)2=(x2+2xy+y2-3xy)2=(x2-xy+y2)2.练习一1.分解因式:(2)x10+x5-2;(4)(x5+x4+x3+x2+x+1)2-x5.2.分解因式:(1)x3+3x2-4;(2)x4-11x2y2+y2;(3)x3+9x2+26x+24;(4)x4-12x+323.3.分解因式:(1)(2x2-3x+1)2-22x2+33x-1;(2)x4+7x3+14x2+7x+1;(3)(x+y)3+2xy(1-x-y)-1;(4)(x+3)(x2-1)(x+5)-20.第二讲因式分解(二)1.双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我们常用十字相乘法.对于某些二元二次六项式(ax2+bxy+cy2+dx+ey+f),我们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例如,分解因式2x2-7xy-22y2-5x+35y-3.我们将上式按x降幂排列,并把y当作常数,于是上式可变形为2x2-(5+7y)x-(22y2-35y+3),可以看作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对于常数项而言,它是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为即-22y2+35y-3=(2y-3)(-11y+1).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所以原式=[x+(2y-3)][2x+(-11y+1)]=(x+2y-3)(2x-11y+1).上述因式分解的过程,实施了两次十字相乘法.如果把这两个步骤中的十字相乘图合并在一起,可得到下图:它表示的是下面三个关系式:(x+2y)(2x-11y)=2x2-7xy-22y2;(x-3)(2x+1)=2x2-5x-3;(2y-3)(-11y+1)=-22y2+35y-3.这就是所谓的双十字相乘法.用双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ax2+bxy+cy2+dx+ey+f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是:(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ax2+bxy+cy2,得到一个十字相乘图(有两列);(2)把常数项f分解成两个因式填在第三列上,要求第二、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ey,第一、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dx.例1 分解因式:(1)x2-3xy-10y2+x+9y-2;(2)x2-y2+5x+3y+4;(3)xy+y2+x-y-2;(4)6x2-7xy-3y2-xz+7yz-2z2.解 (1)原式=(x-5y+2)(x+2y-1).(2)原式=(x+y+1)(x-y+4).(3)原式中缺x2项,可把这一项的系数看成0来分解.原式=(y+1)(x+y-2).(4)原式=(2x-3y+z)(3x+y-2z).说明 (4)中有三个字母,解法仍与前面的类似.2.求根法我们把形如a n x n+a n-1x n-1+…+a1x+a0(n为非负整数)的代数式称为关于x 的一元多项式,并用f(x),g(x),…等记号表示,如f(x)=x2-3x+2,g(x)=x5+x2+6,…,当x=a时,多项式f(x)的值用f(a)表示.如对上面的多项式f(x)f(1)=12-3×1+2=0;f(-2)=(-2)2-3×(-2)+2=12.若f(a)=0,则称a为多项式f(x)的一个根.定理1(因式定理) 若a是一元多项式f(x)的根,即f(a)=0成立,则多项式f(x)有一个因式x-a.根据因式定理,找出一元多项式f(x)的一次因式的关键是求多项式f(x)的根.对于任意多项式f(x),要求出它的根是没有一般方法的,然而当多项式f(x)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即整系数多项式时,经常用下面的定理来判定它是否有有理根.定理2的根,则必有p是a0的约数,q是a n的约数.特别地,当a0=1时,整系数多项式f(x)的整数根均为a n的约数.我们根据上述定理,用求多项式的根来确定多项式的一次因式,从而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2 分解因式:x3-4x2+6x-4.分析这是一个整系数一元多项式,原式若有整数根,必是-4的约数,逐个检验-4的约数:±1,±2,±4,只有f(2)=23-4×22+6×2-4=0,即x=2是原式的一个根,所以根据定理1,原式必有因式x-2.解法1 用分组分解法,使每组都有因式(x-2).原式=(x3-2x2)-(2x2-4x)+(2x-4)=x2(x-2)-2x(x-2)+2(x-2)=(x-2)(x2-2x+2).解法2 用多项式除法,将原式除以(x-2),所以原式=(x-2)(x2-2x+2).说明在上述解法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多项式的有理根一定是-4的约数,反之不成立,即-4的约数不一定是多项式的根.因此,必须对-4的约数逐个代入多项式进行验证.例3 分解因式:9x4-3x3+7x2-3x-2.分析因为9的约数有±1,±3,±9;-2的约数有±1,±为:所以,原式有因式9x2-3x-2.解 9x4-3x3+7x2-3x-2=9x4-3x3-2x2+9x2-3x-2=x2(9x3-3x-2)+9x2-3x-2=(9x2-3x-2)(x2+1)=(3x+1)(3x-2)(x2+1)说明若整系数多项式有分数根,可将所得出的含有分数的因式化为整系数因式,如上题中的因式可以化为9x2-3x-2,这样可以简化分解过程.总之,对一元高次多项式f(x),如果能找到一个一次因式(x-a),那么f(x)就可以分解为(x-a)g(x),而g(x)是比f(x)低一次的一元多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对g(x)进行分解了.3.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它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在因式分解时,一些多项式经过分析,可以断定它能分解成某几个因式,但这几个因式中的某些系数尚未确定,这时可以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待定的系数.由于该多项式等于这几个因式的乘积,根据多项式恒等的性质,两边对应项系数应该相等,或取多项式中原有字母的几个特殊值,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字母系数的值,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例4 分解因式:x2+3xy+2y2+4x+5y+3.分析由于(x2+3xy+2y2)=(x+2y)(x+y),若原式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它的两个一次项一定是x+2y+m和x+y+n的形式,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m和n,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x2+3xy+2y2+4x+5y+3=(x+2y+m)(x+y+n)=x2+3xy+2y2+(m+n)x+(m+2n)y+mn,比较两边对应项的系数,则有解之得m=3,n=1.所以原式=(x+2y+3)(x+y+1).说明本题也可用双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自己解一下.例5 分解因式:x4-2x3-27x2-44x+7.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元整系数多项式,根据前面讲过的求根法,若原式有有理根,则只可能是±1,±7(7的约数),经检验,它们都不是原式的根,所以,在有理数集内,原式没有一次因式.如果原式能分解,只能分解为(x2+ax+b)(x2+cx+d)的形式.解设原式=(x2+ax+b)(x2+cx+d)=x4+(a+c)x3+(b+d+ac)x2+(ad+bc)x+bd,所以有由bd=7,先考虑b=1,d=7有所以原式=(x2-7x+1)(x2+5x+7).说明由于因式分解的唯一性,所以对b=-1,d=-7等可以不加以考虑.本题如果b=1,d=7代入方程组后,无法确定a,c的值,就必须将bd=7的其他解代入方程组,直到求出待定系数为止.本题没有一次因式,因而无法运用求根法分解因式.但利用待定系数法,使我们找到了二次因式.由此可见,待定系数法在因式分解中也有用武之地.练习二1.用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1)x2-8xy+15y2+2x-4y-3;(2)x2-xy+2x+y-3;(3)3x2-11xy+6y2-xz-4yz-2z2.2.用求根法分解因式:(1)x3+x2-10x-6;(2)x4+3x3-3x2-12x-4;(3)4x4+4x3-9x2-x+2.3.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1)2x2+3xy-9y2+14x-3y+20;(2)x4+5x3+15x-9.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实数是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重要基础.在初中代数中没有系统地介绍实数理论,是因为它涉及到极限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中学数学里没有实数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运算知识,中学数学也将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了.例如,即使是一元二次方程,只有有理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适当学习一些有关实数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基础,而且也是初等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本讲主要介绍实数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用于解决许多问题,例如,不难证明: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还是有理数,或者说,有理数对加、减、乘、除(零不能做除数)是封闭的.性质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为零的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亦然.例1分析要说明一个数是有理数,其关键要看它能否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证设两边同乘以100得②-①得99x=261.54-2.61=258.9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对四则运算是封闭的,而无理是说,无理数对四则运算是不封闭的,但它有如下性质.性质2 设a为有理数,b为无理数,则(1)a+b,a-b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在实数集内,没有最小的实数,也没有最大的实数.任意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所有点是一一对应的.在实数集内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运算,其结果仍是实数(即实数对四则运算的封闭性).任一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只有当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时,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例2分析证所以分析要证明一个实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由于有理数与无理数共同组成了实数集,且二者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判定一个实数是无理数时,常常采用反证法.证用反证法.所以p一定是偶数.设p=2m(m是自然数),代入①得4m2=2q2,q2=2m2,例4 若a1+b1a=a2+b2a(其中a1,a2,b1,b2为有理数,a为无理数),则a1=a2,b1=b2,反之,亦成立.分析设法将等式变形,利用有理数不能等于无理数来证明.证将原式变形为(b1-b2)a=a2-a1.若b1≠b2,则反之,显然成立.说明本例的结论是一个常用的重要运算性质.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整理得由例4知a=Ab,1=A,说明本例并未给出确定结论,需要解题者自己发现正确的结有理数作为立足点,以其作为推理的基础.例6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求证:a与b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即有理数集具有稠密性).分析只要构造出符合条件的有理数,题目即可被证明.证因为a<b,所以2a<a+b<2b,所以说明构造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数,或一个式子,以达到解题和证明的目的,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例7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问是否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即由①,②有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b4+12b3+37b2+6b-20的值.分析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不可能把一个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一位一位确定下来,这样涉及无理数小数部分的计算题,往往是先估计它的整数部分(这是容易确定的),然后再寻求其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14=9+6b+b2,所以b2+6b=5.b4+12b3+37b2+6b-20=(b4+2·6b3+36b2)+(b2+6b)-20=(b2+6b)2+(b2+6b)-20 =52+5-20=10.例9 求满足条件的自然数a,x,y.解将原式两边平方得由①式变形为两边平方得例10 设a n是12+22+32+…+n2的个位数字,n=1,2,3,…,求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分析有理数的另一个定义是循环小数,即凡有理数都是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必为有理数.所以,要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只要证它为循环小数.因此本题我们从寻找它的循环节入手.证计算a n的前若干个值,寻找规律:1,5,4,0,5,1,0,4,5,5,6,0,9,5,0,6,5,9,0,0,1,5,4,0,5,1,0,4,…发现:a20=0,a21=a1,a22=a2,a23=a3,…,于是猜想:a k+20=a k,若此式成立,说明0.a1a2…a n…是由20个数字组成循环节的循环小数,即下面证明a k+20=a k.令f(n)=12+22+…+n2,当f(n+20)-f(n)是10的倍数时,表明f(n+20)与f(n)有相同的个位数,而f(n+20)-f(n)=(n+1)2+(n+2)2+…+(n+20)2=10(2n2+42·n)+(12+22+…+202).由前面计算的若干值可知:12+22+…+202是10的倍数,故a k+20=a k成立,所以0.a1a2…a n…是一个有理数.练习三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为什么?5.设α,β为有理数,γ为无理数,若α+βγ=0,求证:α=β=0.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的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即分式只有在分母不等于零时才有意义;也像分数一样,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是分式运算中通分和约分的理论根据.在分式运算中,主要是通过约分和通分来化简分式,从而对分式进行求值.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分式的具体特征灵活变形,以使问题得到迅速准确的解答.本讲主要介绍分式的化简与求值.例1 化简分式:分析直接通分计算较繁,先把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再化简将简便得多.=[(2a+1)-(a-3)-(3a+2)+(2a-2)]说明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例2 求分式当a=2时的值.分析与解先化简再求值.直接通分较复杂,注意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可将分式分步通分,每一步只通分左边两项.例3 若abc=1,求分析本题可将分式通分后,再进行化简求值,但较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解法.解法1 因为abc=1,所以a,b,c都不为零.解法2 因为abc=1,所以a≠0,b≠0,c≠0.例4 化简分式:分析与解三个分式一齐通分运算量大,可先将每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化简.说明互消掉的一对相反数,这种化简的方法叫“拆项相消”法,它是分式化简中常用的技巧.例5 化简计算(式中a,b,c两两不相等):似的,对于这个分式,显然分母可以分解因式为(a-b)(a-c),而分子又恰好凑成(a-b)+(a-c),因此有下面的解法.解说明本例也是采取“拆项相消”法,所不同的是利用例6 已知:x+y+z=3a(a≠0,且x,y,z不全相等),求分析本题字母多,分式复杂.若把条件写成(x-a)+(y-a)+(z-a)=0,那么题目只与x-a,y-a,z-a有关,为简化计算,可用换元法求解.解令x-a=u,y-a=v,z-a=w,则分式变为u2+v2+w2+2(uv+vw+wu)=0.由于x,y,z不全相等,所以u,v,w不全为零,所以u2+v2+w2≠0,从而有说明从本例中可以看出,换元法可以减少字母个数,使运算过程简化.例7 化简分式:适当变形,化简分式后再计算求值.(x-4)2=3,即x2-8x+13=0.原式分子=(x4-8x3+13x2)+(2x3-16x2+26x)+(x2-8x+13)+10=x2(x2-8x+13)+2x(x2-8x+13)+(x2-8x+13)+10=10,原式分母=(x2-8x+13)+2=2,说明本例的解法采用的是整体代入的方法,这是代入消元法的一种特殊类型,应用得当会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解法1 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分式问题.(1)若a+b+c≠0,由等比定理有所以a+b-c=c,a-b+c=b,-a+b+c=a,于是有(2)若a+b+c=0,则a+b=-c,b+c=-a,c+a=-b,于是有说明比例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在解决分式问题时,灵活巧妙地使用,便于问题的求解.解法2 设参数法.令则a+b=(k+1)c,①a+c=(k+1)b,②b+c=(k+1)a.③①+②+③有2(a+b+c)=(k+1)(a+b+c),所以 (a+b+c)(k-1)=0,故有k=1或 a+b+c=0.当k=1时,当a+b+c=0时,说明引进一个参数k表示以连比形式出现的已知条件,可使已知条件便于使用.练习四1.化简分式:2.计算:3.已知:(y-z)2+(z-x)2+(x-y)2=(x+y-2z)2+(y+z-2x)2+(z+x-2y)2,的值.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有整式、分式与根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因式分解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等等,因此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学好初中代数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本讲主要介绍恒等式的证明.首先复习一下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两个代数式,如果对于字母在允许范围内的一切取值,它们的值都相等,则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叫作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恒等式的证明,就是通过恒等变形证明等号两边的代数式相等.证明恒等式,没有统一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变形技巧,使证明过程尽量简捷.一般可以把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另一类是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对于后者,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附加条件,使证明简化.下面结合例题介绍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1.由繁到简和相向趋进恒等式证明最基本的思路是“由繁到简”(即由等式较繁的一边向另一边推导)和“相向趋进”(即将等式两边同时转化为同一形式).例1 已知x+y+z=xyz,证明:x(1-y2)(1-z2)+y(1-x2)(1-z2)+z(1-x2)(1-y2)=4xyz.分析将左边展开,利用条件x+y+z=xyz,将等式左边化简成右边.证因为x+y+z=xyz,所以左边=x(1-z2-y2-y2z2)+y(1-z2-x2+x2z2)+(1-y2-x2+x2y2)=(x+y+z)-xz2-xy2+xy2z2-yz2+yx2+yx2z2-zy2-zx2+zx2y2=xyz-xy(y+x)-xz(x+z)-yz(y+z)+xyz(xy+yz+zx)=xyz-xy(xyz-z)-xz(xyz-y)-yz(xyz-x)+xyz(xy+yz+zx)=xyz+xyz+xyz+xyz=4xyz=右边.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就是“由繁到简”.例2 已知1989x2=1991y2=1993z2,x>0,y>0,z>0,且证令1989x2=1991y2=1993z2=k(k>0),则又因为所以所以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是“相向趋进”,在证明方法上,通过设参数k,使左右两边同时变形为同一形式,从而使等式成立.2.比较法a=b(比商法).这也是证明恒等式的重要思路之一.例3 求证:分析用比差法证明左-右=0.本例中,这个式子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取出它的第一项,把其中的字母轮换,即以b代a,c代b,a代c,则可得出第二项;若对第二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则可得出第三项;对第三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可得出第一项.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叫作轮换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使轮换式的运算简化.证因为所以所以说明本例若采用通分化简的方法将很繁.像这种把一个分式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式和的形式,是分式恒等变形中的常用技巧.全不为零.证明:(1+p)(1+q)(1+r)=(1-p)(1-q)(1-r).同理所以所以(1+p)(1+q)(1+r)=(1-p)(1-q)(1-r).说明本例采用的是比商法.3.分析法与综合法根据推理过程的方向不同,恒等式的证明方法又可分为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法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寻求在什么情况下结论是正确的,这样一步一步逆向推导,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立就可断言结论正确,即所谓“执果索因”.而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推理,得到所求结论.证要证a2+b2+c2=(a+b-c)2,只要证a2+b2+c2=a2+b2+c2+2ab-2ac-2bc,只要证ab=ac+bc,只要证c(a+b)=ab,只要证这最后的等式正好是题设,而以上推理每一步都可逆,故所求证的等式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分析法.例6 已知a4+b4+c4+d4=4abcd,且a,b,c,d都是正数,求证:a=b=c=d.证由已知可得a4+b4+c4+d4-4abcd=0,(a2-b2)2+(c2-d2)2+2a2b2+2c2d2-4abcd=0,所以(a2-b2)2+(c2-d2)2+2(ab-cd)2=0.因为(a2-b2)2≥0,(c2-d2)2≥0,(ab-cd)2≥0,所以a2-b2=c2-d2=ab-cd=0,所以(a+b)(a-b)=(c+d)(c-d)=0.又因为a,b,c,d都为正数,所以a+b≠0,c+d≠0,所以a=b,c=d.所以ab-cd=a2-c2=(a+c)(a-c)=0,所以a=c.故a=b=c=d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综合法.4.其他证明方法与技巧求证:8a+9b+5c=0.a+b=k(a-b),b+c=2k(b-c),(c+a)=3k(c-a).所以6(a+b)=6k(a-b),3(b+c)=6k(b-c),2(c+a)=6k(c-a).以上三式相加,得6(a+b)+3(b+c)+2(c+a)=6k(a-b+b-c+c-a),即8a+9b+5c=0.说明本题证明中用到了“遇连比设为k”的设参数法,前面的例2用的也是类似方法.这种设参数法也是恒等式证明中的常用技巧.例8 已知a+b+c=0,求证2(a4+b4+c4)=(a2+b2+c2)2.分析与证明用比差法,注意利用a+b+c=0的条件.左-右=2(a4+b4+c4)-(a2+b2+c2)2=a4+b4+c4-2a2b2-2b2c2-2c2a2=(a2-b2-c2)2-4b2c2=(a2-b2-c2+2bc)(a2-b2-c2-2bc)=[a2-(b-c)2][a2-(b+c)2]=(a-b+c)(a+b-c)(a-b-c)(a+b+c)=0.所以等式成立.说明本题证明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因式分解.分析本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中,包含字母a,x,y和z,而在求证的结论中,却只包含a,x和z,因此可以从消去y着手,得到如下证法.证由已知说明本题利用的是“消元”法,它是证明条件等式的常用方法.例10 证明:(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分析与证明此题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以使用换元法.令y+z-2x=a,①z+x-2y=b,②x+y-2z=c,③则要证的等式变为a3+b3+c3=3abc.联想到乘法公式: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所以将①,②,③相加有a+b+c=y+z-2x+z+x-2y+x+y-2z=0,所以a3+b3+c3-3abc=0,所以(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说明由本例可以看出,换元法也可以在恒等式证明中发挥效力.例11 设x,y,z为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且求证:x2y2z2=1.分析本题x,y,z具有轮换对称的特点,我们不妨先看二元的所以x2y2=1.三元与二元的结构类似.证由已知有①×②×③得x2y2z2=1.说明这种欲进先退的解题策略经常用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总之,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恒等式证明的关键是代数式的变形技能.同学们要在明确变形目的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例题中的常用变形技能与方法,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练习五1.已知(c-a)2-4(a-b)(b-c)=0,求证:2b=a+c.2.证明:(x+y+z)3xyz-(yz+zx+xy)3=xyz(x3+y3+z3)-(y3z3+z3x3+x3y3).3.求证:5.证明:6.已知x2-yz=y2-xz=z2-xy,求证:x=y=z或x+y+z=0.7.已知an-bm≠0,a≠0,ax2+bx+c=0,mx2+nx+p=0,求证:(cm-ap)2=(bp-cn)(an-bm).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代数式的求值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代数式是先化简再求值,特别是有附加条件的代数式求值问题,往往需要利用乘法公式、绝对值与算术根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根式的性质等等,经过恒等变形,把代数式中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化简,进而求值.因此,求值中的方法技巧主要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下面结合例题逐一介绍.1.利用因式分解方法求值因式分解是重要的一种代数恒等变形,在代数式化简求值中,经常被采用.分析 x的值是通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给出的,若解出x后,再求值,将会很麻烦.我们可以先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看一看能否利用已知条件.解已知条件可变形为3x2+3x-1=0,所以6x4+15x3+10x2=(6x4+6x3-2x2)+(9x3+9x2-3x)+(3x2+3x-1)+1=(3x2+3x-1)(2z2+3x+1)+1=0+1=1.说明在求代数式的值时,若已知的是一个或几个代数式的值,这时要尽可能避免解方程(或方程组),而要将所要求值的代数式适当变形,再将已知的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会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例2 已知a,b,c为实数,且满足下式:。
初中数学竞赛应对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竞赛应对技巧数学竞赛是检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初中数学竞赛更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挖掘数学潜能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应对初中数学竞赛的技巧。
一、了解竞赛特点,明确考查方向初中数学竞赛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竞赛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2.数学逻辑思维,如归纳总结、推理证明等;3.空间想象能力,如立体几何、平面几何等;4.数学创新意识,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
了解竞赛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1.细心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避免因粗心大意导致失分;2.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理清解题思路;3.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注重数学公式、定理的灵活运用;4.检查答案,确保解题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三、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1.强化训练,提高解题熟练度;2.做好时间规划,合理分配解题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导致题目无法完成;3.培养题目分析能力,快速找出解题关键点;4.注重基础,提高基本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积极参加模拟竞赛,提高应试能力1.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竞赛,熟悉竞赛环境和流程;2.分析模拟竞赛中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3.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培训班,提高专业指导;4.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1.参与数学课题研究,锻炼数学探究能力;2.多做创新性数学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3.参加数学竞赛研讨会,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4.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较高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竞赛题分析和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竞赛题分析和解题技巧数学竞赛是中学阶段学生展示自己数学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加数学竞赛不仅可以增加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外,还需要针对各种类型的竞赛题进行分析和解题技巧的的训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学竞赛题的特点。
数学竞赛题通常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独立解答出,所以题目往往设计得难度较高、思路较复杂。
与普通的课堂练习题相比,数学竞赛题更加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针对数学竞赛题的准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竞赛题的出题范围通常是固定的,掌握好学科中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对解题至关重要。
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竞赛题中,几何、代数、方程、不等式和概率等内容是大部分竞赛题的主要考点。
熟悉这些基础知识,理解其定义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找到适当的方法和方向。
其次是掌握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和难度进行的合理运用。
比如,在解决几何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和找到解题思路;在解决代数和方程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化简、代入和消元等方法来简化问题,使其更容易解决;在解决概率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并计算所有可能性的方法来找出正确答案。
总之,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另外,多做题并进行题型分类整理也是提高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各类题目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找出常见问题和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练习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除了以上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和态度。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1(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整理)数论与应用题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一例题选讲1、已知正整数a 、b 之差为120,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其最大公约数的105倍,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_。
(2003.二/4))2、试求出这样的四位数,它的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分别组成的二位数之和的平方,恰好等于这个四位数。
(2003.第二试/一)3、如果对于不小于8的正整数n ,当3n+1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n+1都能表示成个k 完全平方数的和,那么k 的最小值为多少?(2002.一/6)4、设N=23x+92y 为完全平方数,且不超过2392,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一切正整数对(x ,y )共有________对。
(2002.二/4)5、已知x,y 是正整数,并且xy+x+y=23,12022=+xy y x ,则x 2+y 2= ______ 。
(2001.二/3)6、一个正整数,若分别加上100和168,则可得到两个完全平方数,这个正整数为 _______ 。
(2001.二/4)7、正整数n 小于100,并满足等式[2n ]+[3n ]+[6n ]=n ,其中[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这样的正整数n 有多少个?(2000.一/4)8、甲乙两人到特价商店购买商品,已知两人购买商品的件数相等,且每件商品的单价只有8元和9元,若两人购买商品一共花费了172元,则其中单价为9元的商品有_______件。
(2002.二/3)9、某商场对顾客实行优惠,规定:①如一次购物不超过200元,则不予折扣;②如一次购物超过200元但不超过500元的,按标价给予九折优惠;③如一次购物超过500元的,其中500元按第②条给予优惠,超过500元的部分则给予八折优惠。
某人两次去购物,分别付款168元和423元;如果他只去一次购物同样的商品,则应付款是多少?(2001.一/6)10、某果品店组合销售水果,甲种搭配:2千克A 水果,4千克B 水果;乙种搭配:3千克A 水果,8千克B 水果,1千克C 水果;丙种搭配:2千克A 水果,6千克B 水果,l 千克C 水果。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技巧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参加数学竞赛时,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竞赛中的各种题目。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竞赛常用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竞赛学子有所帮助。
一、化繁为简,归纳总结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化繁为简。
一些问题可能看似复杂,但通过适当的转化和简化,可以更容易地解决。
此外,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和总结,可以找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解决类似的题目。
二、根据题意设变量在解决代数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设立适当的变量,再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设变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设变量,可以简化题目,提高计算的效率。
三、数学模型与方程数学竞赛中的大部分题目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求解。
首先,要分析题目,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然后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后,可以通过方程的求解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寻找规律与推理数学竞赛中的一些题目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规律。
通过观察题目的数据和条件,可以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此外,一些题目需要进行推理,通过已知条件得出未知结果。
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推理的方法,找到问题的解决路径。
五、利用图形与图像数学竞赛中,图形和图像通常是解题的重要工具。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通过构造图形、利用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同时,图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和趋势,可以找到解题的线索。
六、分类讨论有些数学竞赛中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无法一步到位解决。
此时,可以尝试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将问题分成若干情况进行分析和求解。
通过分类讨论,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多个简单的子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七、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运用化整为零和分而治之的方法来解决。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全完整版.doc
第一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第一部分 基本方法1. 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例如:方程 2x +6=0, x (x -1)=0, |x |=6, 0x =0, 0x =2的解 分别是: x =-3, x =0或x =1, x =±6, 所有的数,无解。
2.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情况:化为最简方程ax =b 后, 讨论它的解:当a ≠0时,有唯一的解 x =ab; 当a =0且b ≠0时,无解;当a =0且b =0时,有无数多解。
(∵不论x 取什么值,0x =0都成立) 3. 求方程ax =b (a ≠0)的整数解、正整数解、正数解 当a |b 时,方程有整数解;当a |b ,且a 、b 同号时,方程有正整数解; 当a 、b 同号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综上所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应先化为最简方程ax =b 第二部分 典例精析例1 a 取什么值时,方程a (a -2)x =4(a -2) ①有唯一的解?②无解? ③有无数多解?④是正数解?例2 k取什么整数值时,方程①k(x+1)=k-2(x-2)的解是整数?②(1-x)k=6的解是负整数?例3己知方程a(x-2)=b(x+1)-2a无解。
问a和b应满足什么关系?例4a、b取什么值时,方程(3x-2)a+(2x-3)b=8x-7有无数多解?第三部分典题精练1. 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写出下列方程的解:①(x+1)=0, ②x2=9, ③|x|=9,④|x|=-3,⑤3x +1=3x -1, ⑥x +2=2+x2. 关于x 的方程ax =x +2无解,那么a __________3. 在方程a (a -3)x =a 中,当a 取值为____时,有唯一的解; 当a ___时无解;当a _____时,有无数多解; 当a ____时,解是负数。
4. k 取什么整数值时,下列等式中的x 是整数?① x =k4②x =16-k ③x =k k 32+ ④x =123+-k k5. k 取什么值时,方程x -k =6x 的解是 ①正数? ②是非负数?6. m 取什么值时,方程3(m +x )=2m -1的解 ①是零? ②是正数?7. 己知方程221463+=+-a x 的根是正数,那么a 、b 应满足什么关系?8. m 取什么整数值时,方程m m x 321)13(-=-的解是整数?9. 己知方程ax x b 231)1(2=++有无数多解,求a 、b 的值。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解决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解决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各种复杂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科学的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解决技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
一、问题分析技巧在解决初中数学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而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分析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需要进行标注和理解。
2.对问题进行分类,确定问题的类型。
比如,是几何问题、代数问题、概率问题,还是综合问题等。
3.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
已知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所求目标是解决问题的目标。
4.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解题步骤技巧在确定了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后,就可以开始解题了。
解题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列出解题步骤,明确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2.按照步骤进行解题,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计算和推理。
3.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数学符号的使用和书写的规范。
4.对于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逐步简化,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三、解题策略技巧在解决初中数学实际问题时,有时候直接的解题方法可能会比较复杂,这时候就需要采用一些策略来简化问题。
常见的解题策略有:1.画图法:对于几何问题,通过画图来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设元法:对于代数问题,通过设定未知数来建立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3.逆向思维法:对于一些问题,通过逆向思考,从结果出发,反向推导出问题的解。
4.转化法: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可以通过转化,将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
四、检查和总结技巧在完成解题后,还需要进行检查和总结。
检查是为了确保解题的正确性,总结是为了提高解题的效率。
1.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每一步的计算和推理进行回顾和检查。
2.解题完成后,需要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和难点,以便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2)第21讲 分类与讨论
第二十一讲 分类 论分类在数学中是常见的 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有四张卡片 它们 面各写有一个数字 1 9 9 8.从中取出若 张按任意次序排列起来得到一个数 样的数中有多少个是质数因为按要求所得的数可能是一位数、二位数、 位数和四位数 们分别给予 论.任取一张卡片 只能得3个数 1 8 9 其中没有质数 任取二张卡片 可得7个数 18 19 81 89 91 98 99 其中19 89两个是质数 任取 张卡片 可得12个数 189 198 819 891 918 981 199 919 991 899 989 998 其中199 919 991 个数是质数 取四张 所得的任一个四位数的数字和是27 因而是3的倍数 是质数.综 所述 质数共有2 3=5个.面的解题方法称为分类 论法.当 们要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常把所要 论的对象分 若 类 然后逐类 论 得出结论. 分类 论法是一种很 要的数学方法.在分类中须注意题中所含的对象都必须在而且只在所分的一类中.分类 论一般分为 个 骤 首先确定分类对象 即对谁实施分类.第二是对对象实施分类 即分哪几类 要特别注意 次分类要按照同一标准 并做到 复、 遗漏 有些复杂的问题 要逐级分类.最后对 论的结果进行综合 得出结论. 例1 求方程x 2-│2x -1│-4=0的实根.x 2+2x -1-4=0x 2-2x 1-4=0x 1 3 x 2=-1.说明 在去绝对值时 常常要分类 论.例2 解方程x2-与x成=2 其中与x成是 超过x的最大整数.解 由与x成的定义 可得x 与x成=x2-2所以 x2-x-2 0解 等式得-1 x 2.现把x的取值范围分 4个小区间(分类)来进行求解.(1)当-1 x 0时 原方程为x2-(-1)=2所以x=-1(因x=1 满足-1 x 0).(2)当0 x 1时 原方程为x2=2.(3)当1 x 2时 原方程为x2-1=2所以(4)当x=2时 满足原方程.例3 a是实数 解方程x│x+1│+a=0.分析 方程中既含有绝对值 又含有参数a 若以 方化去绝对值的话 则引入了高次方程 把问题更加复杂化了.对 种问题 宜 论x 的取值范围来求解.解 (1)当x -1时 原方程变形为x2 x-a=0.当△=1 4a 0(且a=-x│1 x│ 0) 即a 0时 的解为(2)当x -1时 原方程为x2 x a=0.又x -1 即综 所述 可得 当a 0时 原方程的解为例5 已知 角形中两角之和为n 最大角比最小角大24° 求n的取值范围.解 设 角形的 个角度数分别是干 平 γ 且有干 平 γ. 由题设干-γ=24.(1)若平+γ=n 则干=180°-nγ=干-24° 156°-n 平 n-γ 2n-156°.所以156°-n 2n-156° 180°-n所以 104° n 112°.(2)若干 γ=n 则平=180°-n 于是所以所以 112° n 128°.(3)若干 平=n 则γ=180°-n 干=γ+24°=204°-n 平=n-干=2n-204°.于是180°- n 2n-204° 204°-n所以 128° n 136°.综 所述 n的取值范围是104° n 136°.例6 证明 若p是大于5的质数 则p2-1是24的倍数.分析 关于整数的问题 们常把它分 奇数和偶数(即按模2分类)来 论 有时 把整数按模3分 类 3k 3k 1 3k 2.一般地 可根据问题的需要 把整数按模n来分类.本题 们按模6来分类.证 把 整数按模6分类 可分 6类 6k 6k+1 6k 2 6k 3 6k 4 6k 5.因p是大于5的质数 故p只能属于6k+1 6k+5 两类.当p=6k 1时p2-1=36k2+12k=12k(3k+1).因k 3k 1中必有一个偶数 时24│p2-1.当p=6k 5时p2-1=36k2 60k 2412k2 12k=12k(k 1)≡0(mod 24).所以 P2-1是24的倍数.例7 证明A=││x-y│+x+y-2z│+│x-y│+x+y+2z4max{x y z}其中max{x y z}表示x y z 个数中的最大者.分析 欲证的等式中含有 个绝对值符号 且其中一个在另一个内 要把绝对值去掉似乎较为困难 但等式的另一边对 们有所提示 如果x 为x y z中的最大者 即证A=4x 依次再考虑y z是它们中的最大值便可证得.证 (1)当x y x z时A=│x-y+x+y-2z│ x-y+x+y+2z=2x-2z+2x+2z=4x.(2)当y z y x时A=│y-x+x+y-2z│+y-x+x+y+2z=2y-2z+2y+2z=4y.(3)当z x z y时 因为│x-y│ x y=max{x y} 2z所以A=2z-│x-y│-x-y+│x-y│+x+y+2z=4z.从而 A=4max{x y z}.例8在1×3的矩形内 叠地放两个 大矩形相似的小矩形 且 个小矩形的 条边相 地 大矩形的一条边 行 求两个小矩形周长和的最大值.解 两个小矩形的放置情况有如 几种(2)两个小矩形都 横放 如图2-124及图2-125所示 时两个小矩形的周长和的最大值是2(a 3a) 2与1-a 3(1-a)成 8.(3)两个小矩形一个 横放 一个 竖放 如图2-126 时两个小矩形的周长和为练 二十一1.解 等式 │x+1│ │x│ 2.2.解关于x的 等式 a(ax-1) x-1.3.解方程 ││x-3│-2│=a.4.解方程 x2-2与x成-3=0.6.设等腰 角形的一腰 边分别是方程x2-bx a=0的两根 当 样的 角形只有一个时 求a的取值范围.7.x y都是自然数 求证 x2+y+1和y2 4x 3的值 能同时是完全 方.。
初中数学竞赛题目解析与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竞赛题目解析与解题思路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题目类型和难度各异,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竞赛题目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
一、题目类型及解析1.填空题填空题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填写缺失的数字或符号。
填空题涵盖了各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2)根据已给的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到解题的线索。
(3)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线索进行计算或推理,填写正确的答案。
(4)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填写的数字或符号符合题目要求。
2.选择题选择题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复杂计算或推理,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理解题目要求。
(2)根据已给的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到解题的线索。
(3)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线索进行计算或推理,选择正确的答案。
(4)对所选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符合题目要求。
3.证明题证明题是数学竞赛中较为复杂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证明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题干,理解要证明的结论。
(2)回顾所学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找到可用的定理或公式。
(3)按照证明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推理方法,逐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4)对所推导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检查,确保每一步的推理都是正确的。
(5)总结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二、解题技巧和策略1.理清题目脉络在解答数学竞赛题目时,首先要理清题目的脉络和思路。
仔细阅读题干,分析并理解题目要求,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和线索。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推理和思维的连贯性,合理安排解题的步骤和思路。
2.运用所学知识数学竞赛题目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基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初中数学竞赛指导数学竞赛中的解技巧分享
初中数学竞赛指导数学竞赛中的解技巧分享初中数学竞赛指导:数学竞赛中的解题技巧分享在初中数学竞赛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往往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难题时游刃有余,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常用的解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同学在竞赛中因为紧张或者急于求成,没有认真读懂题目就匆忙下手,结果往往是错误百出或者陷入死胡同。
在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地读,理解每一个条件和问题的含义。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和隐藏条件。
例如,“正整数”“不超过”“恰好”等词语往往会对解题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要善于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画出图形或者列出关系式,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题目。
二、巧妙运用数学思想1、函数思想函数思想是初中数学竞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
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对函数性质的研究,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例如,对于求最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利用函数的单调性、顶点坐标等性质来求解。
2、方程思想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当遇到等量关系比较明显的问题时,可以设未知数,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然后求解。
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方程思想来解决。
3、分类讨论思想当问题的情况不唯一时,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条理清晰。
例如,对于绝对值问题,要根据绝对值内的值的正负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对于等腰三角形的问题,要根据顶角和底角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
4、转化思想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是解决数学竞赛题的常用策略。
比如,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或者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三、特殊值法当题目中的条件不确定或者比较抽象时,可以采用特殊值法。
选取一些符合条件的特殊值代入题目中进行计算和推理,往往能快速得出答案或者排除错误选项。
例如,对于选择题,如果无法直接得出答案,可以先代入一些简单的特殊值进行验证。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
嘿,你问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啊?这可有不少呢。
一种方法是特殊值法。
有时候题目里的条件很复杂,不好直接算。
这时候就可以找个特殊的值带进去试试。
就像你去买衣服,不知道合不合身,先找个差不多的穿上看看。
比如说求一个式子的值,但是式子很复杂,那就可以找一些特殊的数带进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
还有方程法。
遇到问题就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条件列方程。
就像你破案一样,找出线索,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比如说一个应用题,不知道某个数是多少,那就设这个数为 x,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系列方程。
另外呢,数形结合也很管用。
把数学问题用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就更直观了。
就像你画地图一样,把复杂的地形画出来,就容易看清楚了。
比如说几何问题,画个图,就能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条件。
还有分类讨论。
有时候问题有多种情况,那就得一种一种地讨论。
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有不同的优惠活动,就得分别算一下哪种更划算。
比如说一个函数问题,根据不同的
条件,函数的表达式可能不一样,那就得分类讨论。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参加数学竞赛。
有一道题很难,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
后来有个同学用特殊值法试了一下,发现了规律,就把题做出来了。
还有一道几何题,大家都想不出来,有个同学画了个图,一下子就明白了。
所以啊,这些方法在数学竞赛中都很有用呢。
总之呢,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有特殊值法、方程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数学中考21题解题技巧
数学中考21题解题技巧
嘿,宝子们!咱今天就来唠唠数学中考21 题的解题技巧!你们想想啊,中考那可是一场大战役呀!那 21 题就像个小怪兽,咱得想法子打败它!
比如说吧,就像你打游戏遇到个厉害的关卡,你得有策略吧!21 题也
一样啊!先得把题目仔细读清楚,一字一句都别放过,可不能像马虎大王一样!(你想想,要是读错题目,那不就走错路啦?)然后呢,分析题目里给的条件,就像在拼图,把那些pieces 都找出来拼好。
比如有个题目说三角
形的两边长,那你就得想到三边关系呀!(这不是很明显嘛,三边关系可是咱的好帮手呀!)有时候画画图,就像给小怪兽画像,一下子它的弱点就暴露啦!(嘿嘿,就是这么神奇!)
再就是,对于几何题,那些定理啥的可得用熟咯!可别到时候紧张得给忘啦!(哎呀,那可就糟糕了!)代数题呢,计算可别出错呀,要不然前面都白干啦!(那多冤呀!)还有啊,碰到难题别慌,稳住!尝试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有突破口啦!(就像钻山洞,换个方向说不定就通啦!)
总之呢,数学中考21 题没那么可怕,只要咱掌握了技巧,就能战胜它!宝子们,加油呀!。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第二十一讲《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北师大版
第二十一讲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应用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现实生活有必定的联系,它经过度与量的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胸怀关系,形成数学识题.应用问题波及许多的知识面,要修业生灵巧应用所学知识,在详细问题中,从量的关系剖析下手,设定未知数,发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获取方程的解,并代入原问题进行考证.这一系列的解题程序,要求对问题要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并进行严实的推理,所以对发展创建性思想有重要意义.下边举出几个例题,略述一下解应用问题的技术和技巧.1.直接设未知元在全面透辟地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依据题中求什么就设什么是未知数,或要求几个量,可直接设出此中一个为未知数,这类设未知数的方法叫作直接设未知元法.例 1 某校初中一年级举行数学比赛,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 3 倍,假如该年级学生减少 6 人,未参加的学生增添 6 人,那么参加与未参加比赛的人数之比是2∶ 1.求参加比赛的与未参加竟赛的人数及初中一年级的人数.剖析本例中要求三个量,即参赛人数、未参赛人数,以及初中一年级人数.由已知条件易知,可直接设未参赛人数为x,那么参赛人数即是3x.于是整年级共有(x+3x) 人.由已知,整年级人数减少 6 人,即 (x+3x)-6 ,①而未参加人数增添 6 人时,则参加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 2 倍,进而总人数为(x+6)+2(x+6).②由①,②自然可列出方程.解设未参加的学生有x 人,则依据剖析,①,②两式应当相等,所以有方程(x+6)+2(x+6)=(x+3x)-6,所以x+6+2x+12=4x-6 ,所以 3x+18=4x-6 ,所以 x=24( 人 ) .所以未参加比赛的学生有24 人,参加比赛的小学生有3× 24=72( 人 ) .整年级有学生4× 24=96( 人 ) .说明本例若按所求量序次设参加人数为x 人,则未参加人数为例 2 一工人在按期内要制造出必定数目的相同部件,若他每日多做做多少个部件?按期是多少天?剖析若直接设这个工人要做x 个部件,按期为y 天,则他每日做另一方面,假如他每日少做 5 个,则要增添 3 天工期,所以,明显,将此两式联立,解出x, y 即可.解设工人要做x 个部件,按期为y 天,则他每日做x/y 个,依剖析有方程组整理得②× 2+①得将 x=50y 代入②得y=27 , x=50y=1350 ,答工人要做1350 个部件,按期为27 天.例 3 一队游客乘坐汽车,要求每辆汽车的游客人数相等.开初每辆汽车乘了22人,结果剩下 1 人未上车;假如有一辆汽车空着开走,那么全部游客正好能均匀分乘到其余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只好容纳 32 人,求开初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游客?解设开初有汽车m辆,开走一辆空车后,均匀每辆车所乘游客为n 人.因为 m ≥ 2, n≤ 32,依题意有22m+1=n(m-1) .所以因为 n 为自然数,所以23/m-1 为整数,所以m-1=1,或 m-1=23,即 m=2 或 m=24.当 m=2 时, n=45( 不合题意,舍去 ) ;当 m=24时, n=23( 切合题意 ) .所以游客人数为:n(m-1)=23 ×(24-1)=529(人).答开初有汽车24 辆,有乘客529 人.注意解方程后所得结果一定代入原题查验根的合理性,并依据状况做详细讨论.2.间接设元假如对某些题目直接设元不易求解,即可将其实不是直接要求的某个量设为未知数,进而使得问题变得简单解答,我们称这类设未知数的方法为间接设元法.例 4 若进货价降低8%,而售出价不变,那么收益可由当前的p%增添到(p+10) %,求 p.剖析此题若直接设未知元为 x,则不易列方程,为此,可间接设元,设进货价为x,则降落后的进货价为 0.92x .因为售出价不变,它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x(1+p % )=0.92x[1+(10+p)%].解设原进货价为 x,则降落 8%后的进货价为 0.92x .依据题意售货价不变,故有以下方程x(1+0.01p)=0.92x[1+0.01(p+10)],约去 x 得1+0.01p=0.92 [1+0.01(p+10)],所以1+0.01p=0.92+0.0092p+0.092,所以(0.01-0.0092)p=0.92+0.092-1,即 0.0008p=0.012 ,所以 p=15 .答原收益为 15%.例 5 甲乙两人沿着圆形跑道匀速跑步,它们分别从直径AB两头同时相向起跑.第一次相遇时离 A 点 100 米,第二次相遇时离 B 点 60 米,求圆形跑道的总长.剖析与解如图 1- 76,设圆形跑道总长为 2S,又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V',再设第一次在 C 点相遇,则第二次相遇有以下两种状况:(1)甲乙第二次相遇在 B 点下方 D处,此时有方程组化简得由③,④得解此方程得S=0( 舍去 ) , S=240.所以 2S=480 米.经查验是方程的解.(2)若甲乙第二次相遇在 B 的上方 D'处,则有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得S=0( 舍去 ) , S=360.所以 2S=720 米.经查验也是方程的解.这样,两人可能在 D点处相遇,也可能在 D'点处相遇,故圆形跑道总长为 480 米或720 米.3.设协助元有时为认识题方便,可设某些量为协助量,参加列方程和运算,最后把这些协助量约去,得出要求的值.例 6 从两个重量分别为 m千克和 n 千克,且含铜百分数不一样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一块和另一种节余的合金加在一同熔炼后,二者含铜百分数相等,问切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剖析与解设切下的重量是x 千克,并设重m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的百分数为q1,重 n 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的百分数为q2,则切下的两块中分别含铜xq1 和 xq2 ,而混淆熔炼后所得两块合金中分别含铜[xq1+(n-x)q2]和[xq2+(m-x)q1].故依题意有方程解此方程得答切下的重量为mn/m+n(千克 ) .例 7 甲乙两邮递员分别从A,B 两地同时以匀速相向而行,甲比乙多走了18 千米 (km) ,相遇后甲走 4.5 小时抵达 B 地,乙走 8 小时到 A 地,求 A, B 两地的距离.解设甲速为 a 千米 / 小时,乙速为 b 千米 / 小时, A,B 两地的距离为2S,依题意有所以所以 S-9/S+9=3/4,所以 S=63( 千米 ) , 2S=126( 千米 ) .答 A ,B 两地相距126 千米.练习二十一1.已知甲、乙、丙三人.甲独自做一件工作的时间是乙丙两人合作做这件工作所用时间的 a 倍,乙独做这件工作是甲丙两人合作做这件工作的 b 倍.求丙独自做这件工作是甲乙两人合作做这件工作所需时间的几倍?2.有甲乙两容量均为 20 升 (L) 的容器,甲容器内装满纯酒精,而乙为空容器.自甲内倒出若干酒精于乙内,再将乙其余部分注满水,将此混淆溶液注满甲容器,最后自甲容器回注入乙容器 62/3 升,则两容器内所含纯酒精量相等,问第一次自甲容器倒出多少酒精?3.某人骑自行车从 A 地先以每小时 12 千米的速度下坡后,再以每小时 15 千米的速度走平路到 B 地,共用了 55 分钟.回来时他以每小时 8 千米的速度经过平路后,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上坡,从 B 地到 A 地共用了 11/2 小时,求地面上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有一块长方形的场所,长比宽多 4 米,四周有一条宽 2 米的道路围绕着,已知道路的面积和这块土地的面积相等.求这块场所的周长是多少米?5.一个四位数是奇数,它的千位数字小于其余各位数字,十位数字等于千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和的 2 倍,求这个四位数.。
初中数学竞赛解题技巧分享练习题解决数学竞赛难题的思维策略
初中数学竞赛解题技巧分享练习题解决数学竞赛难题的思维策略数学竞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在参加数学竞赛时,解决难题往往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和思维策略,帮助初中学生有效解决数学竞赛中的难题。
一、分析题目,理清思路首先,在解决数学竞赛难题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理清思路。
对于复杂的问题,将其分割成几个小问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通过将问题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题意,减少解题的复杂度。
其次,我们需要仔细审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
有时候,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可能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线索。
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排除掉与解题无关的信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二、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在解决数学竞赛难题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供初中学生参考:1. 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往往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适用于那些不涉及复杂计算的问题。
2. 数学建模法:将数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模型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转化为数学公式或方程的问题,例如几何问题和最优化问题等。
3. 反证法:运用反证法来解题,也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它通过假设答案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进而推出正确的解答。
4. 归纳法:通过观察一系列具有相似性质的例子,归纳出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找出模式和规律的问题,例如数列继续、图形变换等。
三、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除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维策略,多做练习题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磨练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毫无疑问,数学竞赛难题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找到解题的感觉和思路。
初中学生可以选择解题技巧的题目进行练习,逐渐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二年级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二年级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1、初中二年级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初中二年级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包括这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几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和函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几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有效审题,也就是说同学们要把题目给出的条件与相应的配图建立起联系,所以,同学们要在题目给出的配图上标上不同的记号。
如果同学们能从题目给出的条件直接推得一些结论,也可以在配图上作记号,这样做可以方便自己直接利用配图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推理。
第二、反复推理,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在题目给出的配图上找到具有特殊性质的几何图形,并运用相关的几何定理进行分析推理。
在推理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不能一次推理得到结论,如果正向推理不能得到结论的时候,可以采取反向推理的方式。
只要同学们反复尝试,不断总结,就能掌握推理的技巧。
第三、书写规范,也就是说同学们要严格按照几何定理的规范要求书写推理过程,不可以跳步或缺失条件,如果题目没有提供现成的条件,必须先进行推理得到这些条件。
同学们的每一步推理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必须有可以依据的相应的几何定理,而不能凭空想象。
图片函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
如果把函数图像上的任意一点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横坐标对应的是函数解析式中的自变量,纵坐标对应的是函数解析式中的因变量,那么,两个坐标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以后能使等式成立。
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就能在点坐标与函数解析式之间进行互相求解。
第二、理解点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
如果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向两个坐标轴分别作垂线段,那么,这个点到x轴的垂线段的长度对应的是这个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这个点到y轴的垂线段的长度对应的是这个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
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就能在点坐标与线段长度之间进行互相求解。
图片第三、把几何定理运用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判定性质定理依然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第21讲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
第二十一讲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
应用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量与量的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度量关系,形成数学问题.应用问题涉及较多的知识面,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具体问题中,从量的关系分析入手,设定未知数,发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获得方程的解,并代入原问题进行验证.这一系列的解题程序,要求对问题要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并进行严密的推理,因此对发展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下面举出几个例题,略述一下解应用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1.直接设未知元
在全面透彻地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题中求什么就设什么是未知数,或要求几个量,可直接设出其中一个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作直接设未知元法.
例1 某校初中一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3倍,如果该年级学生减少6人,未参加的学生增加6人,那么参加与未参加竞赛的人数之比是2∶1.求参加竞赛的与未参加竟赛的人数及初中一年级的人数.
分析本例中要求三个量,即参赛人数、未参赛人数,以及初中一年级人数.由已知条件易知,可直接设未参赛人数为x,那么参赛人数便是3x.于是全年级共有(x+3x)人.
由已知,全年级人数减少6人,即(x+3x)-6,①而未参加人数增加6人时,则参加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2倍,从而总人数为
(x+6)+2(x+6).②
由①,②自然可列出方程.
解设未参加的学生有x人,则根据分析,①,②两式应该相等,所以有方程
(x+6)+2(x+6)=(x+3x)-6,
所以
x+6+2x+12=4x-6,
所以3x+18=4x-6,
所以x=24(人).
所以未参加竞赛的学生有24人,参加竞赛的小学生有
3×24=72(人).
全年级有学生
4×24=96(人).
说明本例若按所求量次序设参加人数为x人,则未参加人数为
例2 一工人在定期内要制造出一定数量的同样零件,若他每天多做做多少个零件?定期是多少天?
分析若直接设这个工人要做x个零件,定期为y天,则他每天做
另一方面,如果他每天少做5个,则要增加3天工期,因此,
显然,将此两式联立,解出x,y即可.
解设工人要做x个零件,定期为y天,则他每天做x/y个,依分析有方程组
整理得
②×2+①得
将x=50y代入②得
y=27,x=50y=1350,
答工人要做1350个零件,定期为27天.
例3 一队旅客乘坐汽车,要求每辆汽车的旅客人数相等.起初每辆汽车乘了22人,结果剩下1人未上车;如果有一辆汽车空着开走,那么所有旅客正好能平均分乘到其他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只能容纳32人,求起初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旅客?
解设起初有汽车m辆,开走一辆空车后,平均每辆车所乘旅客为n人.由于m≥2,n≤32,依题意有
22m+1=n(m-1).
所以
因为n为自然数,所以23/m-1为整数,因此
m-1=1,或m-1=23,
即m=2或m=24.
当m=2时,n=45(不合题意,舍去);当m=24时,n=23(符合题意).
所以旅客人数为:
n(m-1)=23×(24-1)=529(人).
答起初有汽车24辆,有乘客529人.
注意解方程后所得结果必须代入原题检验根的合理性,并根据情况做具体讨论.
2.间接设元
如果对某些题目直接设元不易求解,便可将并不是直接要求的某个量设为未知数,从而使得问题变得容易解答,我们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为间接设元法.
例4 若进货价降低8%,而售出价不变,那么利润可由目前的p%增加到(p+10)%,求p.
分析本题若直接设未知元为x,则不易列方程,为此,可间接设元,设进货价为x,则下降后的进货价为0.92x.由于售出价不变,它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x(1+p%)=0.92x[1+(10+p)%].
解设原进货价为x,则下降8%后的进货价为0.92x.根据题意售货价不变,故有以下方程
x(1+0.01p)=0.92x[1+0.01(p+10)],
约去x得
1+0.01p=0.92[1+0.01(p+10)],
所以
1+0.01p=0.92+0.0092p+0.092,
所以
(0.01-0.0092)p=0.92+0.092-1,
即0.0008p=0.012,
所以p=15.
答原利润为15%.
例5 甲乙两人沿着圆形跑道匀速跑步,它们分别从直径AB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第一次相遇时离A点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离B点60米,求圆形跑道的总长.
分析与解如图1-76,设圆形跑道总长为2S,又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再设第一次在C点相遇,则第二次相遇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甲乙第二次相遇在B点下方D处,此时有方程组
化简得
由③,④得
解此方程得
S=0(舍去),S=240.
所以2S=480米.经检验是方程的解.
(2)若甲乙第二次相遇在B的上方D'处,则有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得
S=0(舍去),S=360.
所以2S=720米.经检验也是方程的解.
这样,两人可能在D点处相遇,也可能在D'点处相遇,故圆形跑道总长为480米或720米.
3.设辅助元
有时为了解题方便,可设某些量为辅助量,参与列方程和运算,最后把这些辅助量约去,得出要求的值.
例6 从两个重量分别为m千克和n千克,且含铜百分数不同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一块和另一种剩余的合金加在一起熔炼后,两者含铜百分数相等,问切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设切下的重量是x千克,并设重m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的百分数为q1,重n 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的百分数为q2,则切下的两块中分别含铜xq1和xq2,而混合熔炼后所得两块合金中分别含铜[xq1+(n-x)q2]和[xq2+(m-x)q1].故依题意有方程
解此方程得
答切下的重量为mn/m+n(千克).
例7 甲乙两邮递员分别从A,B两地同时以匀速相向而行,甲比乙多走了18千米(km),相遇后甲走4.5小时到达B地,乙走8小时到A地,求A,B两地的距离.
解设甲速为a千米/小时,乙速为b千米/小时,A,B两地的距离为2S,依题意有
所以
所以S-9/S+9=3/4,
所以S=63(千米),2S=126(千米).
答A,B两地相距126千米.
练习二十一
1.已知甲、乙、丙三人.甲单独做一件工作的时间是乙丙两人合作做这件工作所用时间的a倍,乙独做这件工作是甲丙两人合作做这件工作的b倍.求丙单独做这件工作是甲乙两人合作做这件工作所需时间的几倍?
2.有甲乙两容量均为20升(L)的容器,甲容器内装满纯酒精,而乙为空容器.自甲内倒出若干酒精于乙内,再将乙其余部分注满水,将此混合溶液注满甲容器,最后自甲容器回注入乙容器62/3升,则两容器内所含纯酒精量相等,问第一次自甲容器倒出多少酒精?
3.某人骑自行车从A地先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下坡后,再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走平路到B地,共用了55分钟.回来时他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上坡,从B地到A地共用了11/2小时,求地面上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有一块长方形的场地,长比宽多4米,周围有一条宽2米的道路环绕着,已知道路的面积和这块土地的面积相等.求这块场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5.一个四位数是奇数,它的千位数字小于其他各位数字,十位数字等于千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和的2倍,求这个四位数.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