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毒编码VPg蛋白N端结构是VPg与核仁蛋白 Fibrillarin互作区域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抗体制备
E IA检 测表 明 ,Y LS Z MV在 田间 普遍 发 生 , 究制 备 的 IG 可 用 于 Z MV检 测 。 研 g Y 关 键 词 : 西 葫 芦黄 花 叶病 毒 ; 核表 达 ; 血 清 制 备 ; G提 取 ; 小 原 抗 l g 间接 E IA LS 中 图分 类 号 :42 4 s3.l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2 2 1 ) 1— 0 5— 4 10 9 3 (00 0 0 3 0
s b e u nl % ~ 0 u sq e t 5 y 2 % g a in DS P GE.T e a t e u a an tte C a r p r d f m c n t s e i c t a o f me rd e tS — A h n i r m g i s h P w s p e a e o mie a d i p cf i w s c n r d s r s i y i
b e tr lta l ss I G g i s YM V— CP s p rf d b mmo u s lae s di n ain a d Pr ti Re ph r s f nt wa u i e y a i nim uf t e me t to n oen A— d Se a o e af iy i
小 西葫 芦 黄 花 叶病 毒 外 壳蛋 白抗体 制备
祁 伟 韦传 宝 杜 , , 宇
(.安徽 大学生命 科 学学 院 , 肥 203 2 1 合 302; .皖 西学 院化 学与生命科 学 系,六安 27 1 ) 302
病毒学复习题
填空题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和E 蛋白。
N4.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13.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
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拟南芥HPR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孔结构,功能是协助mRNA转移。
与野生型相比,推测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胞中,有更多mRNA分布于()A.细胞核B.细胞质C.高尔基体D.细胞膜答案:A分析: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得到的mRNA会从核孔出去,与细胞质的核糖体结合,继续进行翻译过程。
分析题意,野生型的拟南芥HPR1蛋白是位于核孔协助mRNA转移的,mRNA是转录的产物,翻译的模板,故可推测其转移方向是从细胞核内通过核孔到细胞核外,因此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胞,不能协助mRNA转移,mRNA会聚集在细胞核中,A正确。
故选A。
2、科学家研究发现,让雌性小鼠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它们第3代中的雌性会出现体型变大和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的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代小鼠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后体型会变大B.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改变也能遗传给后代C.亲代小鼠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后,DNA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D.亲代小鼠的生活经历可能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传给后代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让雌性小鼠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它们第3代中的雌性会出现体型变大和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的现象,说明高脂肪摄入引起的肥胖可以遗传给后代,可能是高脂肪摄入引起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表观遗传。
A、脂肪是高能物质,小鼠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后会长胖,体型会变大,A正确;B、亲代由于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后体型变大,它的第三代雌性也出现体型变大,说明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C、亲代小鼠摄入高脂肪食物后,其DNA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D、题图信息说明亲代的生活经历可能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传给后代,这种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答案:D分析:1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病毒学1-10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及突起_____。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_和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__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___。
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__、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_。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__,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
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____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
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
小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Co ns t r u c t i o n 0 f RNA i n t e r f e r e nc e v e c t o r o f Wh e a t y e l l o w mo s ai c v i r us c o a t p r o t e i n g e n e a n d i t s g e ne t i c t r a n s f o r m at i o n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D 『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Wh e a t y e l l o w mo s a i c 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 b y t h e Wh e a t y e l l o w mo s a i c v i r u s( W YM V )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d i s — e a s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s o f Ch i n a . RNA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RNAi ),wh i c h wa s t r i g g e r e d b y d o u b l e — s t r a n d e d RNA
( d s RNA ) 。l e a d s t o g e n e s i l e n c i n g p h e n o me n o n .I n p l a n t s 。RNAi ha s b e e n e x p l o i t e d e x t e n s i v e l y f o r t h e s u p pr e s — s i o n o f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r o u g h RNA- me d i a t e d s e q u e n c e — s p e c i f i c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I n t h i s s t u d y ,t h e p l a n t e x p r e s s i o n v e c t o r c o n t a i n i n g t h e c o a t p r o t e i n g e n e o f W YM V w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NAi p r i n c i p l e .Us i n g p a r t i — c l e b o mb a r d me n t me t h o d,t h e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v e c t o r p W M B0 0 6 Ds CP a n d t hr e e e mp t y c o n t r o l v e c t o r s p WM B 0 0 6,
小麦黄花叶病毒全序列分析及蛋白互作和亚细胞定位
董家红.小麦黄花叶病毒侵染性eDNA克隆及细胞侵染体系的建立[M].中国农业大学,2004.
雷娟利,陈炯,陈剑平,郑滔,程晔.我国真菌传线状小麦花叶病毒病病原初步鉴定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尹卣嘱毛辜毙1998,13(1):90一97.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P1,B:P2,C:P3,D:P3NPIPO,E-’7K,F。:CI,G:14K,H:VPg,
I:NIa-Pro,J:Nlb,K:CP
ofWYMV experss in tobacco leafepidermal cells
Fig.3—10The protein
A:P1,B:P2,C:P3,D:P3NPIPO,E:7K,F:CI,G-14K,H:VPg,
I:NIa-Pro,J:NIb,K:CP
观察WYMV编码蛋白在本氏烟中的亚细胞分布发现:
NIb仅在细胞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点,认为NIb可能定位于细胞核中,P2布于细胞质中,且形成许多绿色圆形空心,认为P2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上;P1, CP定位于细胞质,形成小囊泡;P3、C1分布于细胞细胞质中以及质膜上。NIa-Pro、7K散布于细胞质中。14K、P3N—PIPO似定位于细胞膜。VPg仅在细胞中出现一个极亮的小点,认为VPg极可能定位于细胞核中,且位于细胞核核仁中。
燕飞,孙丽英,尚佑芬,陈剑平.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稽物织妒
56
\
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乒卣r疠毒学2003,18(1):76—78.
陶家凤,秦家忠,肖际亨,沈言章,赵福臻,李天眷,谢贻远,何代富,饶有后,黄显华.四川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的研究.稽物瞒理蝴1980,lO(1):15.27.
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ActaAgriculturaeZhejiangensisꎬ2019ꎬ31(5):777-783http://www.zjnyxb.cn张岩ꎬ亓玉华ꎬ鲁燕华ꎬ等.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ꎬ2019ꎬ31(5):777-783.㊀DOI:10 3969/j.issn.1004 ̄1524 2019 05 13收稿日期:2019 ̄01 ̄25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 ̄3 ̄1)ꎻ农业农村部/浙江省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作者简介:张岩(1993 )ꎬ女ꎬ山东枣庄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植物病毒 ̄宿主互作研究ꎮE ̄mail:zhangxiaoli1028@163.com∗通信作者ꎬ陈剑平ꎬE ̄mail:jpchen2001@126.com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张㊀岩1ꎬ2ꎬ亓玉华1ꎬ2ꎬ鲁燕华2ꎬ杨乾坤2ꎬ何雨娟2ꎬ李俊敏2ꎬ3ꎬ陈剑平1ꎬ2ꎬ3ꎬ∗(1.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ꎬ福建福州350002ꎻ2.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ꎬ农业农村部/浙江省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ꎬ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ꎬ浙江杭州310021ꎻ3.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ꎬ浙江宁波315211)摘㊀要: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ꎬWYMV)隶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ꎬ其基因组由两条正义单链RNA组成ꎬ共编码10个蛋白ꎮ先前的研究表明ꎬ马铃薯Y病毒组多种病毒编码的保守蛋白P3具有多种功能ꎬ在病毒复制㊁致病性㊁克服宿主抗性㊁细胞间移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ꎬ而P3在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中是否有类似功能目前还未见报道ꎮ本研究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rattlevirusꎬTRV)介导的本氏烟基因沉默系统ꎬ明确了WYMV的P3碳端在本氏烟上具有致病功能域P3 ̄Cꎬ但完整的P3则不具有致病能力ꎮ进一步移码突变研究表明ꎬP3 ̄C的致病性是由其编码的多肽引起的ꎬ而非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介导的宿主基因沉默ꎮ同时P3 ̄C的两个跨膜结构域对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ꎬ单独表达任何一个跨膜结构域P3 ̄C均不能在本氏烟上引起明显症状ꎮ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毒ꎻP3蛋白ꎻ致病性ꎻ中图分类号:S435 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 ̄1524(2019)05 ̄0777 ̄07Identificationandanalysisonpathogenicity ̄relateddomainofP3proteinofwheatyellowmo ̄saicvirusZHANGYan1ꎬ2ꎬQIYuhua1ꎬ2ꎬLUYanhua2ꎬYANGQiankun2ꎬHEYujuan2ꎬLIJunmin2ꎬ3ꎬCHENJianping1ꎬ2ꎬ3ꎬ∗(1.CollegeofPlantProtectionꎬ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ꎬFuzhou350002ꎬChinaꎻ2.StateKeyLaboratoryBreedingBaseforZhejiangSustainablePestandDiseaseControlꎬKeyLaboratoryofBiotechnologyinPlantProtectionofZhejiangProvince/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InstituteofVirologyandBiotechnologyꎬZheji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Hangzhou310021ꎬChinaꎻ3.InstituteofPlantVirologyꎬNingboUniver ̄sityꎬNingbo315211ꎬChina)Abstract:Wheatyellowmosaicvirus(WYMV)belongstothegenusBymovirusꎬfamilyPotyviridae.Itsgenomeconsistsoftwosensesingle ̄strandedRNAsencodingatotalof10proteins.Previousstudieshadshownthatthecon ̄servedproteinP3encodedbypotyviruseshadmultiplefunctionsandplayedanimportantroleinviralreplicationꎬpathogenicityꎬovercominghostresistanceꎬandcell ̄to ̄cellmovement.HoweverꎬwhetherP3hadsimilarfunctionsinbymovirushadneverbeenreportedyet.Inthisstudyꎬtobaccorattlevirus(TRV) ̄mediatedgenesilencingsysteminNicotianabenthamianawasusedtostudythefunctionofWYMVP3.OurresultsindicatedthatCterminalofWYMVP3(P3 ̄C)ꎬbutnotthewholeP3ꎬhadapathogenic ̄relatedfunctionaldomaininN.benthamiana.FurtherframeshiftmutationconfirmedthatꎬratherthantheviralsmallinterferingRNA ̄mediatedhostgenesilencingꎬthepathoge ̄nicitywascausedbythepolypeptideofP3 ̄C.InadditionꎬthepathogenicityonN.benthamianadisappearedwhenanyofthetwopredictedtransmembranedomaininP3 ̄Cweremutatedꎬindicatingtheimportantrolesofthetrans ̄membranedomainsinP3 ̄Cpathogenicity.Keywords:wheatyellowmosaicvirus(WYMV)ꎻproteinP3ꎻpathogenicity㊀㊀我国土传小麦黄花叶病的病原主要为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 ̄movirus)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ꎬWYMV)[1]ꎮWYMV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Polymyxagraminis)传播ꎬ广泛分布于我国安徽㊁河南㊁江苏㊁湖北㊁陕西㊁四川和山东等冬小麦区[2]ꎮ由于我国的WYMV和国外发现报道的另一种同属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heatspindlestreakmosaicvirusꎬWSSMV)十分相似ꎬ之前在日本㊁印度和中国被认为是引起小麦黄花叶病害的第二个病毒[3-5]ꎮ1994年Sohn等[6]报道了WSSMV法国分离物RNA13 端4kb序列ꎬ1995年于嘉林等[7]报道了一个中国河南分离物RNA13 末端的891个核苷酸序列ꎬ发现与法国分离物仅有69 9%的序列同源性ꎮ随后ꎬ1998年Namba等[8]报道了日本WYMV基因组全长序列ꎬ与法国分离物相比ꎬ也仅有69 8%的同源性ꎬ从而表明它们是不同的病毒ꎬ在我国和日本造成小麦黄花叶病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属病毒为WYMVꎮWYMV在小麦苗期侵染但不显症ꎬ通常在2月中下旬当气温升到6ħ左右时开始出现症状ꎬ3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ꎮ气温升至15ħ以上时出现隐症ꎬ20ħ以上病情会停止发展ꎬ但发病对产量造成的损失仍然存在ꎬ严重影响我国冬麦区小麦的安全生产[2]ꎮWYMV由RNA1和RNA2两条正义单链线性RNA组成ꎮRNA1全长7635个核苷酸ꎬ只包含一个编码269ku的多聚蛋白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ꎬORF)ꎬ经蛋白酶切割后形成8个成熟的蛋白ꎬ分别简称为P3㊁7K㊁CI㊁14K㊁VPg㊁NIa㊁NIb以及CP[9]ꎮ此外ꎬ在P3中还可以通过+2移码产生PIPO蛋白ꎮRNA1的5 和3 末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62和258个核苷酸ꎮRNA2全长3650个核苷酸ꎬ整个基因组也仅有一个ORFꎬ编码一个约100ku的多聚蛋白ꎬ通过切割产生2个成熟的非结构蛋白P1和P2ꎮRNA2的5 UTR和3 UTR分别为171和767个核苷酸[2]ꎮP3氨基酸序列在马铃薯Y病毒科中具有较高保守性ꎬ研究表明ꎬP3蛋白在病毒复制[10]㊁致病性[11-12]㊁克服宿主抗性[13]㊁细胞间移动[14-15]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ꎮ利用野生型的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 ̄saicvirusꎬTuMV)分离物Tu ̄3和Tu ̄2R1构建侵染性克隆ꎬ实验结果表明ꎬ交换分离物的P3部分序列后对两种病毒在甘蓝和萝卜上的症状产生显著影响ꎬ表明P3对TuMV在宿主植物上的致病性具有明显影响[16]ꎮ同时ꎬ研究表明P3碳端(P3 ̄C)对马铃薯Y病毒属的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mꎬER)定位和致病性有决定性作用ꎮ木瓜环斑病毒(PapayaringspotvirusꎬPRSV)的P3 ̄C末端具有ER定位信号ꎬ对P3的功能有重要作用[17]ꎮ虽然P3在马铃薯Y病毒属中的功能已有较多研究ꎬ但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中的P3是否有类似功能目前还未见报道ꎮ本研究对WYMV的P3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ꎬ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土传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植物材料:感染WYMV的小麦样品于本实验室-80ħ冰箱保存ꎬRT ̄PCR检测确认带毒情况ꎻ野生型本氏烟于本实验室温室种植ꎬ将小苗移植于营养土ʒ珍珠岩ʒ蛭石(体积比)为3ʒ1ʒ1的土壤中ꎬ24ħꎬ光照16h/黑暗8h处理条件下培育ꎮ菌株与载体:大肠埃希菌感受态(DH5α)购于南京百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ꎻ农杆菌感受态(GV3101)购于上海唯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烟草脆裂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为本实验室保存877 浙江农业学报㊀第31卷㊀第5期菌株ꎮ1.2㊀试剂琼脂糖购于翊圣生物公司ꎻKODFXNeo高保真扩增酶和Ligationversion.2购于TOYOBO公司ꎻThermosensitiveAlkalinePhosphatase和Th ̄ernoScientificFastDigestPstⅠ购于fermentas公司ꎻRNA提取试剂:Trizol试剂盒购于赛默飞生物公司ꎬ氯仿购于上海凌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ꎻcD ̄NA逆转录试剂盒购自天根生物公司ꎻRT ̄qPCR试剂ChamQTMSYBR®qPCRMasterMix购于诺唯赞生物公司ꎻDNAMarker㊁RNAFreeH2O㊁TAE缓冲液等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公司ꎻ乙醇等其他试剂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ꎮ1.3㊀WYMVP3蛋白相关基因克隆从NCBI下载WYMVP3基因序列(NCBI登录号AJ131982 1)ꎬ根据DNAMAN软件预测P3基因的跨膜结构域(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ꎬ分别设计P3和P3碳端(P3 ̄Cꎬ位于P3的712 ̄981个核苷酸)㊁P3 ̄C缺失单个跨膜结构域(P3 ̄C ̄dN㊁P3 ̄C ̄dC)的上下游引物ꎬ下划线为PstⅠ识别位点(表1)ꎮ以Trizol法(具体方法参照Invitrogen公司的RNA提取试剂盒说明)提取WYMV侵染的小麦叶片RNAꎬ通过RT ̄PCR扩增出P3以及P3 ̄C特异基因片段ꎬ割胶回收PCR产物ꎮ1.4㊀TRV载体构建将含有沉默载体的质粒按照总体积60μL体系进行单酶切处理ꎬ其中含抽纯质粒30μLꎬFastGreenBuffer6μLꎬPstⅠ2μLꎬ其余用ddH2O补足ꎮ其中载体质粒经酶切37ħ处理30min后ꎬ需加入去磷酸化酶ThermosensitiveAlkalinePhos ̄phatase以防止其发生自连ꎬ37ħ再处理30min后进行切胶回收备用ꎮ表达载体总体积15 0μLꎬ含单酶切目的基因产物6 5μLꎬ表达载体单酶切产物1 0μLꎬLigationversion.27 5μLꎮ于16ħ连接12hꎬ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并涂布在含有卡纳霉素(Kanꎬ50μgmL-1)抗性的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ꎬ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后ꎬ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液送往擎科生物公司进行DNA测序ꎬ获得重组表达质粒ꎮ1.5㊀P3及P3 ̄C致病性分析将测序成功质粒(P3㊁P3 ̄C㊁P3 ̄C ̄dN㊁P3 ̄C ̄dC)使用电击法转化到农杆菌GV3101菌株ꎬ2d后表1㊀引物列表Table1㊀Listofprimersusedinthestudy引物名称Primername引物序列Primersequence(5 ң3 )扩增基因AmipificationTRV ̄WYMV ̄P3 ̄FCTGCAGATGGAGCAGACAGCAGCC扩增P3基因序列TRV ̄WYMV ̄P3 ̄RCTGCAGTTGGAGAGCTATTTTTGGGAmplificationoftheP3geneTRV ̄WYMV ̄P3 ̄C(712) ̄FCTGCAGGCACGTACGCCAACAGATT与TRV ̄WYMV ̄P3 ̄R扩增P3 ̄C序列AmplificationofP3 ̄CwithreverseprimerTRV ̄WYMV ̄P3 ̄RTRV ̄WYMV ̄P3 ̄C(712) ̄FM ̄F:CTGCAGGCACGTACGCCAACAGACTGTTTCATGTGTGTCTT扩增P3 ̄C移码突变序列TRV ̄WYMV ̄P3 ̄C(712) ̄FM ̄RCTGCAGGTTGGAGAGCTATTTTTGGGAmplificationofP3 ̄CframeshiftmutantTRV ̄P3 ̄C ̄dN ̄FCTGCAGCACTCCATCTATTTT与TRV ̄WYMV ̄P3 ̄R扩增P3 ̄C氨基端缺失跨膜结构域序列AmplificationofP3 ̄CN ̄deletiontransmem ̄branedomainwithreverseprimerTRV ̄WYMV ̄P3 ̄RTRV ̄P3 ̄C ̄dC ̄RCTGCAGTTTAAAAAGAAAA与TRV ̄WYMV ̄P3 ̄C(712) ̄F扩增P3 ̄C羧基端缺失跨膜结构域序列AmplificationofP3 ̄CC ̄deletiontransmem ̄branedomainwithreverseprimerTRV ̄WYMV ̄P3 ̄C(712) ̄FP3为完整蛋白ꎬP3 ̄C为P3的712 ̄981个核苷酸ꎬP3 ̄C ̄dN和P3 ̄C ̄dC分别为P3 ̄C缺失N段的跨膜结构域和缺失C端的跨膜结构域片段ꎮP3indicatedthecompleteproteinꎻP3 ̄Cindicatedtheregionof712 ̄981ofP3ꎻP3 ̄C ̄dNindicatedthetransmembranedomainofP3 ̄CwithN ̄ter ̄minaldeletionꎻP3 ̄C ̄dCwerethetransmembranedomainofP3 ̄CwithC ̄terminaldeletion.977 张岩ꎬ等.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经菌落PCR鉴定成功后挑取单菌落摇菌ꎬ集菌后用缓冲液(10mmol L-1pH5 8的MES㊁10mmol L-1MgCl2和200μmol L-1乙酰丁香酮)重悬农杆菌沉淀ꎬ28ħ静置2h注射9或10叶期的本氏烟ꎮ注射后持续观察烟草症状表现ꎮ1.6㊀P3 ̄C移码突变将WYMVP3 ̄C肽段中第一个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之后的第一个碱基进行缺失突变ꎬ使后续的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ꎮ利用移码突变后的P3 ̄C基因序列构建TRV重组载体ꎬ经农杆菌浸润后ꎬ持续观察本氏烟的症状ꎮ1.7㊀P3 ̄C跨膜结构域突变为了研究P3 ̄C两个跨膜结构域(TMD1和TMD2)对P3 ̄C功能的重要性ꎬ我们将TMD1和TMD2中的重要氨基酸用脯氨酸替代ꎬ从而破坏跨膜结构域的功能ꎮ突变被设计为减少TMD的疏水性ꎬ将TMD1中的2个亮氨酸以及一个酪氨酸(LLY)ꎬTMD2中异亮氨酸ꎬ酪氨酸ꎬ苯丙氨酸以及亮氨酸(IYFL)分别用连续的脯氨酸替代产生mP3 ̄C突变体ꎮ另外ꎬ我们同时设计了分别缺失TMD1和TMD2的2个突变体ꎬ命名为P3 ̄C ̄dN和P3 ̄C ̄dCꎮ利用突变后的基因序列分别构建TRV重组载体ꎬ经农杆菌浸润后ꎬ持续观察本氏烟的症状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WYMVP3及P3 ̄C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为获取P3及P3 ̄C目的片段ꎬ从WYMV侵染的小麦叶片中提取总RNAꎬRT ̄PCR扩增得到了WYMVP3(TRV ̄WYMV ̄P3 ̄F/R)及P3 ̄C(TRV ̄WYMV ̄P3 ̄C(712) ̄F/P3 ̄R)cDNA片段(图1 ̄A)ꎬ割胶回收PCR产物并将其分别构建到PstⅠ酶切的TRV载体上ꎬPCR检测并挑取阳性克隆送测ꎮ测序结果表明ꎬP3基因全长由981个核苷酸组成ꎬ共编码327个氨基酸ꎬP3 ̄C核苷酸长度为270ꎬ编码90个氨基酸ꎮ通过NCBIBLAST同源比对明确了扩增的确实为WYMVP3序列ꎮ经DNAMAN蛋白质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ꎬP3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含有多个疏水性区域ꎬ且含有3个跨膜结构域ꎬP3 ̄C(712 ̄981)含有两个跨膜结构域(图1 ̄B)ꎮ2.2㊀WYMVP3 ̄C在本氏烟上具有致病效应将P3及P3 ̄C成功构建到TRV载体后ꎬ与TRV ̄RNA1农杆菌共浸润本氏烟植株ꎮ结果表明ꎬ农杆菌浸润5d后ꎬ与对照组相比ꎬTRV ̄P3 ̄C在浸润烟草2d时(图2 ̄A㊁D)ꎬ接种叶即开始出现萎蔫失水ꎬ接种后4d接种叶片坏死且紧挨接种叶的茎部开始萎蔫坏死(图2 ̄B㊁E)ꎬ接种5d整个茎部进入失水萎蔫坏死状态ꎬ植株已无法正常生长发育ꎬ直至整株植物死亡(图2 ̄F)ꎮ有意思的是ꎬ构建的P3全长载体TRV ̄P3与对照组相比则没有明显表型差异ꎬ均未引起本氏烟致病表型(图2 ̄C)ꎮ2.3㊀P3 ̄C的致病有效因子为多肽由于P3 ̄C致病性可能由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或病毒编码的多肽引起ꎬ为进一步明确P3 ̄C致病性是否由P3 ̄C编码的氨基酸引起ꎬ我们将MꎬDNAmarkerꎻ泳道1ꎬWYMVP3ꎻ泳道2ꎬWYMVP3 ̄CꎮMꎬDNAmarkerꎻLane1ꎬWYMVP3ꎻLane2ꎬWYMVP3 ̄C.图1㊀RT ̄PCR扩增结果(A)及P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和跨膜结构域预测(B)Fig.1㊀RT ̄PCRresults(A)andsequenceanalysisofP3proteinandpredictionofitstransmembranedomains(B) 087 浙江农业学报㊀第31卷㊀第5期A ̄BꎬTRV ̄GUS分别侵染烟草2和5d症状图ꎬ作为阴性对照ꎻCꎬTRV ̄P3症状图ꎻD ̄FꎬTRV ̄P3 ̄C分别侵染烟草2㊁4和5d症状图ꎮA ̄BꎬSymptomsofN.benthamianainducedbyexpressionofGUSgene(negativecontrol)fortwoandfivedaysafterinjectionꎻCꎬSymptomsofTRV ̄P3ꎻD ̄FꎬSymptomsofN.benthamianainducedbyexpressionofP3 ̄Cfortwoꎬfourandfivedaysafterinjection.图2㊀TRV分别表达WYMVP3和P3 ̄C在本氏烟上引起的症状Fig.2㊀SymptomsofN.benthamianainducedbyexpressionofWYMVP3andP3 ̄CinaTRVvectorP3 ̄C进行移码突变ꎬ并命名为P3 ̄C ̄FM(图3 ̄A)ꎮ通过农杆菌侵染本氏烟5d后观察症状ꎬ结果表明移码突变后的P3 ̄C(即P3 ̄C ̄FM)和对照症状类似ꎬ无法在本氏烟上引起P3 ̄C的萎蔫坏死表型(图3 ̄D)ꎬ表明P3 ̄C的致病性确实是由其编码的氨基酸引起的ꎮ2.4㊀跨膜结构域对WYMVP3 ̄C的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P3 ̄C两个跨膜结构域(TMD1和TMD2)对P3 ̄C功能的重要性ꎬ我们将P3 ̄C中两个跨膜结构域中疏水性氨基酸用脯氨酸替代ꎬ重新构建TRV ̄mP3 ̄C重组载体(图4 ̄A)ꎮ同时ꎬ我们还将两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单独缺失ꎬ构建突变体TRV ̄P3 ̄C ̄dN和TRV ̄P3 ̄C ̄dC(图4 ̄A)ꎮ农杆菌浸润后持续观察本氏烟上引起的症状ꎬ结果表明ꎬ浸润5d后无论是TRV ̄mP3 ̄C还是TRV ̄P3 ̄C ̄dN/TRV ̄P3 ̄C ̄dC均和对照类似ꎬ无明显症状ꎬ不具备致病性(图4 ̄B)ꎬ表明这两个跨膜结构域对WYMVP3 ̄C的致病性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ꎮ3㊀讨论植物病毒编码的复制酶㊁运动蛋白㊁外壳蛋白等均有可能是病毒的致病因子ꎬ多种植物病毒中曾报道过复制酶导致的寄主致病性[18]ꎮ同时有研究表明ꎬ寄主RNA干扰产生的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除剪切病毒自身基因组外ꎬ也可能靶AꎬP3 ̄C移码突变示意图ꎻBꎬTRV ̄GUS为阴性对照ꎻCꎬTRV ̄P3 ̄C为阳性对照ꎻDꎬTRV ̄P3 ̄C移码突变(TRV ̄P3 ̄C ̄FM)症状图ꎮAꎬSchematicdiagramofP3 ̄CframeshiftmutationꎻBꎬTRV ̄GUSwasusedasanegativecontrolꎻCꎬTRV ̄P3 ̄Cwasusedasapositivecon ̄trolꎻDꎬTRV ̄P3 ̄Cframeshiftmutation(TRV ̄P3 ̄C ̄FM)symptom.图3㊀移码突变示意图及烟草症状图Fig.3㊀SchematicdiagramofframeshiftmutationsandthesymptomsofinfectedN.benthamiana187 张岩ꎬ等.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AꎬP3 ̄C跨膜结构域突变示意图ꎻBꎬTRV ̄GUS为阴性对照ꎻCꎬTRV ̄P3 ̄C为阳性对照ꎻD㊁FꎬP3 ̄C跨膜结构域突变症状图ꎮAꎬSchematicdiagramofP3 ̄CframeshiftmutationꎻBꎬTRV ̄GUSwasusedasanegativecontrolꎻCꎬTRV ̄P3 ̄CwasusedasapositivecontrolꎻD-FꎬP3 ̄Ctransmembranedomainmutationsymptom.图4㊀跨膜结构域突变示意图及烟草症状图Fig.4㊀SchematicdiagramoftransmembranedomainmutationsandthesymptomsofN.benthamiana向寄主内源性靶标并对其进行转录后水平调控ꎬ导致寄主症状的产生[19-20]ꎮ由于WYMV在小麦上的研究缺乏反向遗传学工具ꎬ同时禾谷多黏菌传毒体系在室内建立较困难ꎬ因此目前WYMV的相关研究进展较慢ꎮ本研究利用TRV介导的本氏烟基因沉默系统ꎬ明确了WYMV的P3碳端在本氏烟上具有致病相关功能域P3 ̄Cꎬ且其致病性是由多肽引起的ꎬ同时其两个跨膜结构域对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ꎬ有助于后续对WYMV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ꎮ本研究发现ꎬP3 ̄C在本氏烟上有致病活性ꎬ而完整P3蛋白则不具备ꎬ推测是由于P3 ̄C比P3缺少一个跨膜结构域ꎬP3 ̄N端的区域在结构上可能会掩盖P3 ̄C端的致病能力ꎬ这一推测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ꎮ先前研究表明ꎬP3氨基酸序列在马铃薯Y病毒属中具有较高保守性ꎬP3氨基酸序列在WYMV不同分离物中也具有很高保守性(未发表数据)ꎬ这可能和P3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有一定关系ꎮ已有研究表明ꎬP3蛋白除了对宿主具有致病性外ꎬ其在病毒的复制[10]ꎬ克服宿主抗性[11-12]ꎬ细胞间移动[14-15]等方面均有重要功能ꎮ与WYMV同一家族中的不同病毒相比ꎬ不同病毒编码的P3在寄主内的亚细胞定位有所不同ꎮ如烟草叶脉斑点病毒(TobaccoveinmottlingvirusꎬTVMV)的P3蛋白与CI蛋白在寄主的细胞质中发生相互互作[21]ꎬ而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etchvirusꎬTEV)的P3蛋白则在细胞核内与病毒编码的NIb和NIa蛋白发生互作[22]ꎮ这些现象表明ꎬ不同病毒的P3蛋白可能在寄主中发挥不同功能ꎬ而WYMV病毒P3蛋白在寄主内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及发挥的生物学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ꎮ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向荣ꎬ孙丽英ꎬ孙炳剑ꎬ等.小麦黄花叶病毒P1蛋白原核表达㊁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J].浙江农业学报ꎬ2011ꎬ23(2):324-328.XIANGRꎬSUNLYꎬSUNBJꎬetal.DetectionofP1proteinencodedbyWheatyellowmosaicvirusRNA2ꎬusingpolyclonalantibodyraisedagainstprokaryoticexpressionP1fusionprotein[J].ActaAgriculturaeZhejiangensisꎬ2011ꎬ23(2):324-32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2]㊀陈剑平ꎬ阮义理ꎬ董玛佳.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的病原研究[J].病毒学杂志ꎬ1989ꎬ4(2):176-181.㊀287 浙江农业学报㊀第31卷㊀第5期CHENJPꎬRUANYLꎬDONGMJ.Studyonthepathogenofawheatsoil ̄bornevirusdiseaseinChina[J].VirologicaSini ̄caꎬ1989ꎬ4(2):176-181.(inChinesewithEnglishab ̄stract)[3]㊀INOUYET.Filamentousparticlesasthecausalagentofyellowmosaicdiseaseofwheat[J].NogakuKenkyuꎬ1969ꎬ53:61-68.[4]㊀HOLTZYꎬBONNEFOYMꎬVIADERVꎬetal.Epistaticde ̄terminismofdurumwheatresistancetothewheatspindlestreakmosaicvirus[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ꎬ2017ꎬ130(7):1491-1505.[5]㊀CHENJP.OccurrenceoffungallytransmittedwheatmosaicvirusesinChina[J].AnnalsofAppliedBiologyꎬ1993ꎬ123(1):55-61.[6]㊀SOHNAꎬSCHENKPꎬSIGNORETPAꎬetal.Sequencea ̄nalysisofthe3ᶄ ̄terminalhalfofRNA1ofwheatspindlestreakmosaicvirus[J].ArchivesofVirologyꎬ1994ꎬ135(3/4):279-292.㊀[7]㊀于嘉林ꎬ晏立英ꎬ冯继东ꎬ等.一种中国发生的真菌传小麦花叶病毒RNA ̄13 末端核苷酸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ꎬ1995ꎬ11(3):248-254.YUJLꎬYANLYꎬFENGJDꎬetal.Sequenceanalysisofthe3ᶄ ̄terminaloffungus ̄transmittedwheatmosaicvirusrna ̄1isolatedinChina[J].ChineseJournalofVirologyꎬ1995ꎬ11(3):248-25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8]㊀NAMBASꎬKASHIWAZAKISꎬLUXꎬetal.Completenucle ̄otidesequenceofwheatyellowmosaicbymovirusgenomicRNAs[J].ArchivesofVirologyꎬ1998ꎬ143(4):631-643. [9]㊀CHENJꎬCHENJPꎬYANGJPꎬetal.DifferencesincultivarresponseandcompletesequenceanalysisoftwoisolatesofwheatyellowmosaicbymovirusinChina[J].PlantPatholo ̄gyꎬ2000ꎬ49(3):370-374.[10]㊀MERITSAꎬGUODYꎬJÄRVEKÜLGLꎬetal.BiochemicalandgeneticevidenceforinteractionsbetweenpotatoApoty ̄virus ̄encodedproteinsP1andP3andproteinsoftheputativereplicationcomplex[J].Virologyꎬ1999ꎬ263(1):15-22. [11]㊀CHUMHꎬLOPEZ ̄MOYAJJꎬLLAVE ̄CORREASCꎬetal.Twoseparateregionsinthegenomeofthetobaccoetchviruscontaindeterminantsofthewiltingresponseoftabascopepper[J].MolecularPlant ̄MicrobeInteractionsꎬ1997ꎬ10(4):472-480.[12]㊀SÁENZPꎬRIECHMANNJLꎬDALLOTSꎬetal.Identifica ̄tionofapathogenicitydeterminantofPlumpoxvirusinthesequenceencodingtheC ̄terminalregionofproteinP3+6K1[J].JournalofGeneralVirologyꎬ2000ꎬ81(3):557-566. [13]㊀HÄMÄLÄINENJHꎬKEKARAINENTꎬGEBHARDTCꎬetal.Recessiveanddominantgenesinterferewiththevasculartransportofpotatovirusaindiploidpotatoes[J].MolecularPlant ̄MicrobeInteractionsꎬ2000ꎬ13(4):402-412. [14]㊀DALLOTSꎬQUIOT ̄DOUINELꎬSÁENZPꎬetal.Identifi ̄cationofplumpoxvirusdeterminantsimplicatedinspecificinteractionswithdifferentPrunusspp.[J].Phytopathologyꎬ2001ꎬ91(2):159-164.[15]㊀JOHANSENIEꎬLUNDOSꎬHJULSAGERCKꎬetal.Re ̄cessiveresistanceinPisumsativumandpotyviruspathotyperesolvedinagene ̄for ̄cistroncorrespondencebetweenhostandvirus[J].JournalofVirologyꎬ2001ꎬ75(14):6609-6614.㊀[16]㊀SUEHIRON.AnimportantdeterminantoftheabilityofTur ̄nipmosaicvirustoinfectBrassicaspp.and/orRaphanussa ̄tivusisinitsP3protein[J].JournalofGeneralVirologyꎬ2004ꎬ85(7):2087-2098.[17]㊀EIAMTANASATESꎬJURICEKMꎬYAPYK.C ̄terminalhydrophobicregionleadsPRSVP3proteintoendoplasmicre ̄ticulum[J].VirusGenesꎬ2007ꎬ35(3):611-617. [18]㊀GARCÍAJAꎬPALLÁSV.Viralfactorsinvolvedinplantpathogenesis[J].CurrentOpinioninVirologyꎬ2015ꎬ11:21-30.㊀[19]㊀SHIBBꎬLINLꎬWANGSHꎬetal.Identificationandregu ̄lationofhostgenesrelatedtoricestripevirussymptompro ̄duction[J].NewPhytologistꎬ2016ꎬ209(3):1106-1119. [20]㊀SMITHNAꎬEAMENSALꎬWANGMB.Viralsmallinter ̄feringRNAstargethostgenestomediatediseasesymptomsinplants[J].PLoSPathogensꎬ2011ꎬ7(5):e1002022. [21]㊀RODRIGUEZ ̄CEREZOEꎬAMMAREDꎬPIRONETPꎬetal.Associationofthenon ̄structuralP3viralproteinwithcy ̄lindricalinclusionsinpotyvirus ̄infectedcells[J].JournalofGeneralVirologyꎬ1993ꎬ74(9):1945-1949.[22]㊀LANGENBERGWGꎬZHANGLY.ImmunocytologyshowsthepresenceoftobaccoetchvirusP3proteininnuclearinclu ̄sions[J].JournalofStructuralBiologyꎬ1997ꎬ118(3):243-247.(责任编辑㊀张㊀韵)387张岩ꎬ等.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小麦黄色花叶病毒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的筛选和定位分析
( e a m n o Pto g n t eK yLb r o r g bo cnl y C ia D pr et f a l yadSa e aoa r f r i eho g , h t h o t ty o A o t o n
A r u ua U i rt,B in 00 4 C ia g cl rl nv s y e ig10 9 , hn ) i t ei j
ln e y s v n rv r e e td c mp tb e n ce t s whc a o m o p se sr tr A h r squ n e r h o fa k d b e e e e e rp ae o a il u lo ie ih c n f r a lo —tm t cu e. s o e e c c f s d u t i
M o a cViu s i r sRNA2 i no u a e h a n I c ltd W e t
Z HANG e— u YANG u HAN Ch n — u , I Da we , W ih a, J n, e g g i L — i YU i —i Ja ln
维普资讯
t I t T I t
2 硪黜
华 农 报・ 0。 ( : — 北 学 2 62 1 88 0 1 ) 05
小 麦黄 色花 叶病 毒 R A N 2自然缺 失 突 变体 的筛 选 和定 位 分 析
张卫 华 , 杨 军 , 韩成贵 , 李大伟 , 于嘉林
小 麦黄花 叶病 在我 国南部冬 小 麦种植 区分 布 十 分广泛 , 已经遍 及长 江流域 各省 份 以及河 南 、 西等 陕
bs A o U onc t t fdl e g n w i edl i i a i m n i ssT epsi em cai f ae (r )cneto h l t e t r i , h hi t e t ns n ayv ue.h os l ehns o e e e d e o c sh e o gl n r b m
2019高考生物复习课时跟踪检测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十(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Ⅱ)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赫尔希与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两者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C2.(2018·贵州铜仁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 分开研究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解析: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太短,DNA 还未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去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使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去,A错误;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有S菌出现,B正确;艾弗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 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植物抗性信号
1.植物利用自身的结构屏障以及能够降解病原物细胞壁的毒性化合物以抵御绝大多数病原菌的侵入-(非寄主抗性)。
植物体细胞膜外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Transmembran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菌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与之结合后,开启PAMPs激发的免疫反应(PTI),通常PTI 可以中断病原菌对植株的进一步侵染-(基础抗性)。
但病原菌经过漫长的进化,通过干扰质膜上的PRRs对PAMPs的识别,或者向细胞溶胶中分泌可能改变抗性反应的蛋白因子来抑制PTI途径的防御功能。
一旦病原菌成功地抑制植物的第一道防卫反应,植物就需要启动更为特殊的机制来抵抗它们,即由病原菌分泌的效应因子激发的植物防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R-基因介导的抗性)。
在ETI途径中,植物能够利用抗性蛋白直接或者间接地识别病原菌,抑制PTI的效应蛋白因子。
与PTI一样,在植物体内病原菌尚未增值到一定程度时,ETI则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然而,自然选择使得病原菌进一步进化出可以逃避ETI的方法,即隐藏被识别的效应因子或分泌可以抑制ETI的蛋白因子。
2.植物的三种抗性:1)非寄主抗性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病原物产生抗性,对少数病原物感病,是最主要的抗病类型,它不是由植物单个专化性抗病基因控制的,不易随着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而丧失,具有稳定持久抗性特点。
形成或被动抗性机制:物理屏障—角质膜,细胞壁等。
次级代谢物-燕麦素(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醇类结合,改变膜通透性)番茄碱(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醇类结合,形成凝聚物导致膜破裂)等。
可诱导植物抗性机制:植物抗菌素。
拟南芥是白粉菌的非寄主,对白粉菌具有抗性,是非寄主抗性。
拟南芥有三个基因:PEN1(AtSYP121) 、PEN2(AtSYP122) 和PEN3 (At-SYP123)参与控制形成抗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
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增强出版
核农学报2024,38(6):1005~101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长江中下游麦区279个品种(系)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研究王汝琴1范德佳1何震天1, 2张容1, 2王建华1, 2韩燕1陈士强1, 2, *(1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2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摘要:小麦黄花叶病是影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
为了筛选抗小麦黄花叶病种质资源,本研究对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的27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田间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小麦黄花叶病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Ym.nau-5A.1和QYm.nau-2D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以分析抗病QTL在品种(系)中的传递过程。
结果显示,抗病材料为174个,占62.4%,其中仅含QYm.nau-5A.1和QYm.nau-2D的材料分别为30、98个,两个QTL均含的材料为9个,两个QTL均无的为37个,表明还存在其他抗病基因或QTL;感病材料为105个,占37.6%,其中仅含QYm.nau-5A.1和QYm.nau-2D的分别为6、25个,两个QTL均无的为74个。
进一步分析小麦品种(系)系谱发现,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系)的QYm.nau-5A.1主要来自于西风小麦,通过宁麦9号传递;QYm.nau-2D主要来自于苏麦6号、扬辐麦9311、郑麦9023,其中苏麦6号中的抗性QTL主要通过镇麦9号传递。
本研究结果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黄花叶病抗性分子育种及新抗病基因挖掘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麦;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分子标记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6.1005小麦黄花叶病是主要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引起的土传病害,在土壤中通过禾谷多黏菌传播[1]。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第四单元第15讲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2第一章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第二章第2节DNA贮存遗传信息;第三章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三部分内容。
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本单元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易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相联系。
(2)考查内容①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原理、材料、流程、现象及结论。
②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③DNA复制的特点、条件、原料、结果、意义等。
④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
(3)考查形式①选择题考查以上各考点。
②简答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及中心法则,多以图解的形式出现。
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DNA的发现—结构—复制—功能”为主线,系统复习两个经典实验、DNA的结构及与RNA的比较,DNA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②以“中心法则”为纽带,比较转录、翻译、DNA复制、RNA复制、逆转录过程的区别,尤其是转录、翻译与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2)复习方法①借助实验流程图和列表比较法突破两大经典实验。
②采用图文结合法理解记忆DNA的组成、结构。
③列表比较法和图文结合法理解基因的表达。
第15讲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历程与DNA贮存遗传信息[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一、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1.寻找遗传物质(连一连)2.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20世纪中叶,遗传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格里菲斯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思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
富兰克林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拆合实验,证明在没有DNA 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判一判(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3)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2023北京高三二模生物汇编: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2023北京高三二模生物汇编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单选题1.(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草甘膦是无选择性除草剂的有效成分,施用时也会“误伤”作物致死,其机理是抑制与植物多种代谢途径有关的EPSP合酶的活性。
研究人员试图培育抗草甘膦作物,如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目的基因是抑制EPSP合酶的基因B.①过程可利用农杆菌将重组DNA导入矮牵牛细胞C.①过程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成转基因矮牵牛D.转基因矮牵牛存活说明EPSP合酶表达水平下降有利于抗草甘膦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医生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受检人是否携带HIV。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根据HIV的RNA序列合成小段DNA作为引物B.血液样品中HIV的RNA经逆转录后进行PCR检测C.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血液样品中HIV抗原D.与检测抗原、核酸相比,检测抗体能更早诊断HIV感染3.(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转座子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片段,玉米Ac转座子能编码转座酶而自主转座,Ds转座元件只有与Ac转座子同时存在时,才能从原位点切离并插入到新位点中。
研究者利用玉米转座子系统构建烟草突变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Ds转座元件不具有编码转座酶功能B.可构建同时含有Ac/Ds的基因表达载体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D.Ds与其被插入的基因间发生基因重组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下列生物学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时需借助仪器的是()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B.提取和分离菠菜叶片中光合色素(2)为协调菌体生长与产物生产之间的关系,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经______处理后的枯草芽孢杆菌(D(4)对三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培养,结果如图3,请选择适宜工业发酵生产的菌种并阐明理由________。
甲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
甲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肠道传播的病毒。
甲型肝炎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传播。
本文将对甲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
甲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长度约为7.5 kb,包含有4个结构蛋白和2个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域。
其中,VP1、VP2、VP3和VP4为结构蛋白,而2A和2B为非结构蛋白。
首先,我们来分析结构蛋白。
VP1是甲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结构蛋白,它包含了病毒的抗原决定簇(epitope),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关键。
VP1通过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
VP2和VP3则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和包膜形成。
VP4是甲型肝炎病毒的内壳蛋白,与病毒基因组RNA结合,形成病毒的核心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非结构蛋白。
2A和2B是甲型肝炎病毒的两个非结构蛋白,它们在病毒复制和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A蛋白具有蛋白酶活性,能够剪切宿主细胞内的蛋白,从而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
2B蛋白参与了病毒的膜重排和复制过程,对病毒复制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甲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详细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病毒的感染机制和致病过程。
此外,对甲型肝炎病毒蛋白质的研究还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目前,已经有多种甲型肝炎疫苗上市,有效预防了甲型肝炎的传播。
总结起来,甲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对于深入了解病毒的感染机制和致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甲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为保障公众健康做出贡献。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抗体制备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抗体制备祁伟;韦传宝;杜宇【摘要】根据已报道的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ZYMV的全长外壳蛋白(C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SBET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 S中诱导表达.通过12%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 二次制备电泳纯化诱导产物,免疫小鼠,获得经过Western blot分析为特异的抗CP 血清.硫酸铵沉淀法与Protein A-Red Sepharose亲和层析相结合提取IgG,获得效价达1:4800的一抗,对西瓜和甜瓜田间样品的间接ELIA检测表明,ZYMV在田间普遍发生,研究制备的JgG可用于ZYMV检测.【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0(027)001【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IgG提取;间接ELISA【作者】祁伟;韦传宝;杜宇【作者单位】安微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2;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六安,237012;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六安,237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1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一种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危害葫芦科作物的最主要的病毒之一,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
ZYMV最先由Lisa[1] 和Lecoq[2]分别在意大利和法国发现并报道。
自从1989年在中国新疆发现该病毒[3] 以来,台湾、河北、安徽等地都有该病毒发生的报道,而且面积不断扩大。
该病毒可以侵染葫芦科、豆科等9个科的多种植物,侵染葫芦科植物后引起系统花、叶黄化和叶片畸形等症状,严重时形成蕨叶、果实畸形,从而造成严重减产。
本文报道安徽省六安市ZYMV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异性抗外壳蛋白血清的制备和抗体的纯化,为研制ZYMV检测试剂盒打下基础。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是两种RNA病毒,结构如图A、B所示,侵染叶片后的症状如图C、D所示。
图中E进行的是两种病毒的重组,下列对叶片F的预测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种病毒和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根本差异是病毒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但是它们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重组病毒E侵染叶片F后,叶片F表现出与叶片C一样的症状,说明蛋白质决定性状D.重组病毒E子代的特性由HRV的RNA决定,叶片F的患病症状与叶片D的相同2、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1)、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2)以及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3)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不能得出R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的结论B.实验2的任意一组实验的培养基上都有R型细菌C.实验3的35S标记的实验组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D.实验2和实验3均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是()A.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B.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五碳糖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C.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相连D.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相连4、下列关于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重组C.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酯酶,与R型细菌混合后培养能得到S型细菌D.该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5、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后A约占32%B.DNA中C约占18%C.DNA中(A+G)/(T+C)=1D.RNA中U约占32%6、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小麦黄花叶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小麦黄花叶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唐伟;程德杰;魏娇;孔凡惠;李向东;于金凤【摘要】The coat protein ( CP) gene of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 WYMV)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HISTEV to produce recombinant plasmid pEHISTEV-WYMVCP.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Rosetta and expressed a 38 kD fusion protein after inducing by IPTG.The fusion protein was collected as antigen to immunize rabbits for production of polyclonal antiserum against WYMV CP.Finally the polyclonal antiserum was obtained with titer above 1∶2 048 by ELISA.With this antiserum, the WYMV CP in the infected wheat plant could be detected specifically by Western blotting.The resultant antibody will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WYMV and the function-al studies of WYMV CP.%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麦黄花叶病毒( 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的衣壳蛋白( CP)基因,将其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HISTEV,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IPTG诱导后,可以表达38 kD的融合蛋白。
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
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杨军;侯明生【期刊名称】《植物病理学报》【年(卷),期】2001(31)4【摘要】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中抽提病毒总 RNA,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方法 ,合成病毒外壳蛋白 (CP)基因 c DNA。
对所获得的 c DNA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 ,结果表明 ,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WSSMV)、大麦黄花叶病毒 (Ba 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 (Ba MMV)等病毒 CP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 70 % ,而与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97%。
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原应为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
【总页数】5页(P319-323)【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湖北【作者】杨军;侯明生【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S432.41【相关文献】1.山西西葫芦花叶病病原鉴定与部分序列分析 [J], 王德富;时晓丽;寇丽莎;庞小静;刘勇;牛颜冰2.我国真菌传线状小麦花叶病毒病病原初步鉴定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J], 雷娟利;陈炯;陈剑平3.玉米矮花叶病病原河北株系的分子鉴定和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J], 吴志明;赵和;王云逸;温春秀;谢晓亮4.我国真菌传线状小麦花叶病毒病病原初步鉴定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J], 雷娟利;陈炯;陈剑平;郑滔;程晔5.山东省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的分布与病原鉴定 [J], 吴斌;姜珊珊;张眉;王升吉;赵玖华;徐德坤;辛相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麦黄花叶病 毒 编 码 V P g蛋 白 N 端 结 构 是 V P g与 核 仁 蛋 白F i b r i l l a r i n互 作 区域
边 靓 , 向 荣 , 孙 丽英 ’, 陈剑平 ,
( 浙江 师范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 学学院 , 浙江 金华 3 2 1 0 0 4 ;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病毒学 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浙 江省植物有害生 物防控国 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农业部植物保 护与生物技术 重点开放 实验室/ 浙 江省植物病毒重点开放实验室 , 浙江 杭州 3 1 0 0 2 1 )
摘
要: 小 麦黄花叶病毒( W h e a t y e l l o w m o s a i c v i r s, u WY MV) 属 于马铃薯 Y病 毒科大麦 黄花叶病毒 属成员 , 其
基 因组是 由两条正义单链 R N A组成 , 共 编码 1 0个蛋 白 。其 中, V P g ( V i r a l p r o t e i n g e n o me — l i n k e d ) 作 为病 毒末 端结合蛋 白, 与病毒基因组 R N A 5 ’ 端共 价连接 。利用软件分 析 WY MV V P g蛋 白氨基 酸序列 发现其 N端 具
BI AN J i n g ,XI ANG Ro n g ,S UN L i . y i n g 一 ,C HE N J i a n — p i n g ,
(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i s t r y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 Z h e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h u a 3 2 1 0 0 4 ,C h i n a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B r e e d i n g B a s e f o r Z h e j i a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P e s t a n d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 Mi n i s t r y fA o g r i c u l t u r e K e y ab L o r a t o r y fB o i o t e c h n o l o — g i n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 I n s t i t u t e f o V i r o l o g y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Z h e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f o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H a n g z h o u
1 a r i n与 V P g进行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 , V P g与 F i b r i l l a r i n互作且定位于细胞核 中。根据 V P g 结 构特点构 建一系列缺失突变体与 F i b r i l l a r i n的互作实 验验 证了它们之间的互作 区域发生在 N端 N L S区域 。
浙江农业学报 A c t a A c u l t u r a e Z h e j i a n g e n s i s , 2 0 1 4 , 2 6 ( 1 ) : 8 9 — 9 4
学报 , 2 0 1 4 , 2 6 ( 1 ) : 8 9 - 9 4 .
h t t p : / / w w w . z j n y x b . c n
有核定位信号 ( N L S ) 序列 , C端具有核输 出信 号 ( N E S ) 序 列。通过 激光共 聚焦显微 镜观察 V P g与 G F P融合
蛋 白在烟草细胞 中的表达情况发现 , G F P — V P g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中。利用 e Y F P ( n ) 标记核仁结构蛋 白 F i b r i l
N- t e r mi n a l do ma i n o f VPg e nc o d e d b y Whe a t ye l l o w mo s a i c v i r u s i s i n v o l ve d i n t he i nt e r ac - t i on wi t h t h e nuc l e o l a r pr ot e i n Fi br i l l a r i n
.
边靓 , 向荣 , 孙丽英 , 等.小麦黄花 叶病毒 编码 V P g蛋 白 N端结构是 V P g 与 核仁蛋 白 F i b r i l l a r i n互作 区域 [ J ] . 浙江农 业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1 5 2 4 . 2 0 1 4 . 0 1 . 1 6
3 1 0 0 2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Wh e a t y e l l o w m o s a i c v i r u s( WY MV)i s a m e m b e r o f t h e g e n u s B y m o v i r u s i n t h e f a m i l y P o t y v i r i d a e .
关键词 : 小麦黄花 叶病毒 ; V P g 蛋 白; 细胞核定位 ; F i b r i l l a r i n蛋 白; 蛋 白质互作 中图分类号 : S 4 3 5 . 1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1 5 2 4 ( 2 0 1 4 ) 0 1 . 0 0 8 9 —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