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八下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4、语言表述流畅、清晰,富有感染力。
5、积极承担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态度认真,合作意识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全球化到来的必然性,并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的分析,理解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对应课标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所要掌握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组织、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等。
过程与方法: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和美苏争霸的形成,分析世界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知道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客观认识和评价雅尔塔体系,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4、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2、相关网站:;;
常规资源: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一、【活动1】新课导入:播放课件《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讲述“铁幕”演说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丘吉尔所谓的“铁幕”是指什么?暗含了他怎样的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铁幕”政策对美苏关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探究兴趣,开始学习新课。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一、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发展
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2.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兴起
3. 文明的扩散和交流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
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
2.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法律制度
3.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贡献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2. 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3.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四、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2. 孔雀王朝的兴起和印度教的发展
3. 印度古代文学和科学的成就
五、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
1.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2. 西非的古代国家和贸易网络
3. 斯瓦希里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六、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1. 奥尔梅克文明和玛雅文明
2. 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3. 美洲古代文明的科技和农业成就
七、历史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 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底原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过得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齐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中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多喝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帝国主义的包围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的经验借鉴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新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人民民主专政得到有力巩固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路线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热情工作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间1954年9月内容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饿了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地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们制度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农业改造原因根本原因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直接原因农民有进行合作互助的要求措施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掀起高潮,1956年底基本完成意义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支主题手工业改造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阶段逐步推进,走合作化道路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层一度遭受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用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度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开始时间1954年方式公私合营,公司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的含义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赎买政策的意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留民族资本主义结束时间1956年底结果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皇帝制度:介绍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的权力来源、统治方式等。
2. 封建制度:介绍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包括分封制度、土地制度等。
3. 士族制度:介绍古代中国的士族制度,包括士族的特权和地位等。
二、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1. 贵族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贵族阶层,包括王侯、大夫等的地位和权力。
2. 农民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农民阶层,包括农民的生活和权利。
3. 工匠商人阶层:介绍古代中国的工匠商人阶层,包括他们的地位和职业。
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1. 儒家思想:介绍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孔子、孟子等的思想理念。
2. 道家思想:介绍道家思想的产生和影响,包括老子、庄子等的思想内容。
3. 墨家思想:介绍墨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包括墨子的理念和实践。
4. 法家思想:介绍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实践,包括商鞅的变法思想等。
四、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1. 书法艺术:介绍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包括隶书、楷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
2. 绘画艺术:介绍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类型的绘画。
3. 音乐舞蹈:介绍古代中国的音乐舞蹈,包括雅乐、散曲等不同形式的音乐。
4. 建筑雕塑:介绍古代中国的建筑雕塑,包括宫殿、寺庙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五、中国古代与外部世界的联系1. 丝绸之路:介绍古代中国与西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2. 元朝统一:介绍蒙古帝国统一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3. 明朝海洋:介绍明朝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和与外国交往。
六、历史事件与人物1.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秦始皇统一: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
3. 汉武帝统治: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扩张和文化繁荣。
4. 文景之治:介绍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盛。
通过以上的知识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常规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2011版新课程标准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松花江上》的插曲,学生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九一八事变
(一)播放《二战全纪录03:九一八事变》片断,讨论:
1、日本为什么要制作柳条湖事件?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2、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哪个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
3、东北三省为什么迅速沦亡?
(二)播放《步入辉煌》、《赵一曼》电影片段,阅读教材,了解东北人民的抗日
1、阅读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材料。
2、了解“嫩江大桥之战”和“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将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的顽强奋战。
3、总结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活动三:西安事变
播放电视《西安事变》片段,学生讨论:
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2、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释放蒋介石?。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1953.7(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3、土地改革(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1、"一五计划”(1953——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①工业方面: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标题:探索八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在深入研究和理解任何一门学科之前,了解其基本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历史学习者来说,八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框架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的指引。
它帮助我们建立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和分析信息的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主要探讨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历史。
这部分内容覆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封建社会结束的时间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将整个知识框架分为几个部分来详细阐述。
一、原始社会这是中国历史的最早期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以及初步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学会使用火,制作工具,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进入了奴隶社会。
这一阶段以夏商周三个朝代为代表,特点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青铜器的大量使用,以及甲骨文的出现。
三、封建社会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科技文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代表了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唐朝的开放包容,宋朝的文化繁荣,元朝的疆域广阔,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不同面貌。
五、封建社会的解体与近代化的起步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标志着封建社会的解体。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社会矛盾激化,但同时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以上就是八下历史第一课的基本知识框架。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理解历史,需要我们去阅读历史文献,去观察历史遗迹,去思考历史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才能真正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2.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思维导图】【微试题】1.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有相似之处。
其相似之处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答案:A2.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C.农耕经济的发达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答案:A3.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
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
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材料二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材料三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思维导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时间:1950-1952年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抗美援朝(★★★★)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1953-1957年。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
【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
【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
【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知识检测】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八下历史1-10课知识点总结
八下历史1-10课知识点总结八下历史的前十课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的都城雄镇,以及周边国家的进步和沟通。
通过进修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外交干系以及经济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的详尽总结。
第一课:都城雄镇的形成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的都城如何形成,以及其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从将来的长安、洛阳到古代的都城,都是依据当地地理条件、资源状况以及政治需要等综合思量而建立的。
第二课:城市的茂盛-定都洛阳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都城洛阳,它是当时中国最茂盛的城市之一。
洛阳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商贾和人才聚集,成为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第三课:新的都城-长安这节课主要叙述了隋朝和唐朝时期的都城长安。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唐朝的都城,它的茂盛程度超过了洛阳。
长安的进步为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世界上最茂盛的城市之一。
第四课:宫殿的建筑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点和演变。
古代宫殿建筑重视对称、富丽堂皇,往往依山傍水,重视自然环境的融合。
通过进修宫殿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皇帝的权力和地位,以及古代工艺技术的进步。
第五课:中国古代的外交干系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外交干系。
古代中国在丝绸之路的作用下与周边国家保持了广泛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了一种以礼尚往来为基础的外交文化。
通过了解古代的外交干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国家间的互动。
第六课:中土与西域的沟通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与中亚和西亚的沟通。
通过毗连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与中土、西域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合作,为中国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第七课:东亚文明圈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与东亚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
中国古代与朝鲜、日本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民族联系,形成了东亚文明圈。
八下历史与社会单元思维导图ppt课件
发 展 轴
发展一 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
资产阶级统治 的扩展
时间轴 17、18世纪 19世纪60-90年代 发展二
5
项目
开始标志 颁布文件 政体 领导人物 革命性质 相同点
英国资产阶级 美国独立战争 革命
1640议会召开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首创) 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革命 1775年来克星顿枪 声 《独立宣言》 共和制 (首创) 华盛顿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 阶级革命
八 年 级 下
1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2 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3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的浪潮
4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1
历史学习方法
第一条主线:年代尺 第二条主线:表格探究
时间推进法 标题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 归纳联系法 对比探究法
2
文艺复兴(意大利) (14—16世纪)
经济
农业技术进步,培育新品种;高产 量作物引进;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与此同时,西方正在通 过工业革命
文化
明清小说;晚明科学巨匠的代表作 品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与文字狱;西 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疆域
收复台湾,设台湾府;设驻藏大臣; 闭关锁国;西方妄图打开中国市场, 设伊犁将军;改土归流 中国领土主权正受挑战。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 进一步沦为 大大加深 彻底沦为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39 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1900年 1912年 1894年 1898年 1911年 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