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掌握本学期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单元一: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1. 研究天气预报仪的使用并介绍气象仪器;
2. 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和季节的特点。

单元二: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 探究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 了解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单元三: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1. 实践观测物体的变化现象,并研究物体的变化规律;
2. 研究物体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原因。

单元四:地球与宇宙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原因;
2. 研究月亮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
-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 理解物体的变化规律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研究;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评价
- 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将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套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上册科学课程内容,包括以下目标:1. 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2. 理解物体的浮力和空气对物体的作用;3. 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4. 理解电流的产生和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5.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动力并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天象现象。

二、教学内容本套教案包含以下科学课程内容:1. 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2. 浮力和空气对物体的作用;3. 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 电流和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5. 地球的构造、动力和天象现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前瞻性引导:通过提问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和现象;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增强教学效果;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本套教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2. 概述本课程内容,明确研究目标;3. 分步讲解科学原理和现象,配合实际案例和实验展示;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巩固研究成果;5. 进行课堂练和反馈,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6. 总结本节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方法:1. 日常观察: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判断其研究态度和兴趣;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程度;4. 大项目评价:评价学生在大项目研究中的表现和成果;5. 定期考试:通过定期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科学人教六年级上册二人体的奥秘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骨骼和肌肉》

小学科学人教六年级上册二人体的奥秘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骨骼和肌肉》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骨骼和肌肉》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 ( 大腿、骨骼、肌.....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3、小结: (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一-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 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 (关节)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 (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 (还需要 -一个动力源一- -肌肉)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伸--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

本教案为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套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该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下为教案
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课:观察家庭用暖设备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暖气设备的种类和
工作原理,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节约能源。

第二课:探究节日里的科学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理解节日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三课:学会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不同
状态下的水的特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第四课:探究树的生长繁衍
本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树的生长过程和繁衍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第五课:动物的化石
通过展示化石和实验活动,学生将了解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和地质的变迁。

总结:
本教案覆盖了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套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基本科学概念和原理;2.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3.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教案内容第一课:观察水的性质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活动一:观察水的各种现象1. 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特点,并记录在观察表上。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活动二:实验探究水的状态变化1. 学生进行以下实验:- 将水加热至沸腾;- 将水倒入冷水中;- 将水倒入冰箱中冷冻。

2.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二课:认识空气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活动一:观察空气的存在1. 学生进行以下观察活动:- 用手掌捂住鼻子并闭上嘴巴,感受呼吸的变化;- 用吸管在水中吹气,观察水的现象。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描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活动二: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1. 学生进行以下实验:- 用漏斗将水倒入瓶中并封口,逆置瓶子;- 用吸管吹气球。

2.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依此类推,列出其他教案内容)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检查学生的观察表和记录表,评价他们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2.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3. 参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问题解答,评价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本套教案的研究,相信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培养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3、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具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长夹、小撬棍。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具袋。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目标本文档旨在为六年级上册部编人教版科学教材提供一套全册教案。

教案内容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课时一:认识生物多样性- 研究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教学重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课时二:生物多样性的分类- 研究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

- 教学重点: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第二单元:物质的属性与变化- 课时一:观察食盐的溶解- 研究目标: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 教学重点:理解溶解现象与食盐的属性。

- 课时二:纸的变化- 研究目标:观察纸在火中的变化。

- 教学重点:理解纸的燃烧性质。

- ...第三单元:能够与运动- 课时一:物体的位置与运动- 研究目标:了解物体的位置与运动的关系。

-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位置与运动的变化。

- 课时二:测量运动的距离- 研究目标:研究如何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

-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物体运动距离的方法。

- ...第四单元:环境保护- 课时一:认识环境污染- 研究目标: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 教学重点: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

- 课时二:环境污染的预防- 研究目标:研究如何预防环境污染。

- 教学重点:掌握环境污染的预防方法。

- ...第五单元:机械与力- 课时一:运用力- 研究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 课时二:简单机械的使用- 研究目标:研究如何使用简单机械。

-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 ...第六单元:生命活动与健康- 课时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研究目标: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

- 课时二:饮食与健康- 研究目标:研究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 教学重点:了解健康饮食的原则。

- ...结束语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和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概述。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材配套,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审定)

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审定)

部编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
审定)
目标与导入(30分钟)
目标
-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 掌握生活中的常见科学现象与原理;
- 发展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导入
- 归纳学生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欲望。

研究活动一(40分钟)
活动目标
- 研究有关生物的知识;
- 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活动内容
1. 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特征;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归类动物,并解释自己的分类依据。

研究活动二(60分钟)
活动目标
- 研究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知识;
- 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活动内容
1. 分发不同地理环境下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模拟不同地理环境中种植植物,观察生长情况,并总结结论。

研究活动三(50分钟)
活动目标
- 研究天文知识;
-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活动内容
1. 观察和描述日月星辰的变化;
2. 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并绘制观测图;
3.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讨论出现的现象和规律。

总结与展望(20分钟)
总结
- 研究了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了观察、描述、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展望
- 下一章节将继续学习科学知识,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实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节:引入-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名称:科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研究,学生将会了解到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 前置知识:无前置知识:无第二节:教学内容2.1 单元一:科学与生活2.1.1 课堂活动:科学实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实验图片或一个实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知识: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科学实验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科学实验步骤和原则的理解。

4. 总结回顾:学生交流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5. 练巩固:布置实验报告的写作作业,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2 单元二:物质的组成和转化2.2.1 课堂活动:观察物质的特性-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不同物质的特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导入知识: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知识。

3.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总结: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特性,并归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规律。

5. 练巩固:布置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特性。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科学教案1:生活中的光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2. 掌握通过光传播声音的原理;3. 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4. 学会使用凸透镜放大光。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辅助教具:手电筒、半透明白纸、凸透镜等;3. 实验器材:光箱、凸透镜、纸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2.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光和光的传播路径。

3. 实验:利用光箱、半透明白纸和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凸透镜放大光的效果。

4. 讲解:讲解光的来源、传播方式和光的作用。

5. 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概括总结光的特点和作用。

7. 提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深化学生对光的认识。

8.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光的理解;2. 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科学教案2:机械与动力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机械的结构和原理;2. 掌握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3. 学会观察和描述运动过程;4. 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辅助教具:滑轮、绳子、小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机械和动力的思考。

2.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过程。

3. 实验:利用滑轮、绳子和小车进行实验,研究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

4. 讲解:讲解机械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杠杆和轮轴的工作原理。

5. 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机械运动和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概括总结机械的种类和原理。

7. 提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加深学生对机械和动力的理解。

8.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地球的运动”,属于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宇宙与地球”的内容。

本课通过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找到答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2.准备地球仪等教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地球模型、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运动的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六年级学生设计全册科学教学内容,帮助他们掌握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大纲本教案按照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课本内容进行安排,共包含以下单元:1. 科学与生活2. 物体的性质与变化3. 动物的结构与生活4. 植物的结构与生活5.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6. 太阳系与地球7. 能源与环境保护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进行相关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2. 实验与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探索科学现象。

3. 讨论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4. 游戏与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形式,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教学评估1. 日常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报告和作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相关作品,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测验和考试: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计划1.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2. 每单元安排2-3周的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每节课包括预导入、知识讲解、实验和观察、课堂讨论和练、作业布置等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参考1.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辅导书2. 相关科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民教育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民教育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民教育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认识常见的物质;2.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来认识物质;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第1课物质的认识1. 物质的概念和分类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2课常见的物质1. 固体的特征2. 液体的特征3. 气体的特征第3课物质的组成1. 元素的概念2.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第二单元实验操作技能第4课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仪器的使用2. 实验基本操作技巧第5课实验设计与实验报告1. 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 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6课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第7课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2. 化学变化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8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第9课生活中的科学问题1. 生活用品的选用2. 安全常识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来认识物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技能等,占总成绩的40%;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民教育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实验动画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2课时,共18周,具体安排如下:1. 第1-3周: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2. 第4-6周:第二单元实验操作技能;3. 第7-9周: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第10-12周: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研究并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科学原理。

3.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动- 了解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 探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循环系统- 讨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和惯-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研究不同物质的特性和状态- 掌握混合物和化学反应- 研究物质的变化和分解- 第三单元:力和运动- 了解力的作用和性质- 探究平衡和力的关系- 研究摩擦力和浮力- 第四单元:光和能量- 研究光的传播和折射- 探究能量的转化和储存- 研究使用太阳能的方法和意义- 第五单元:电和磁- 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 探究电路和电容- 研究磁力和磁场的性质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实验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科学现象。

3. 小组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和合作研究。

4.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程度和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互动能力。

4. 成绩考核:通过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显微镜、天平、酒精灯等3.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科学原理4. 实验材料:提供实验所需的物质和器材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通过学习关于健康、物质、力、光、电和磁的知识,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科学原理。

这将有助于他们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静电知识:电的产生、电的传导和静电现象等。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电的产生:摩擦和接触产生电。

2.电的传导: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导体的特点以及导体的作用。

3.静电现象:带电物体的性质,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电的传导和静电现象的理解。

2.科学思维和观察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

2.实验用具:毛巾、塑料棒、锡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打开实验课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说出电的特点和电的产生方式。

2.教师出示一个带有毛巾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个实验是要观察什么现象。

二、探究实验(20分钟)1.教师示范实验:用塑料棒擦过毛巾,然后把毛巾接近小纸片或小塑料片,观察纸片或塑料片的变化。

2.学生操作实验:每组两人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三、整理实验结果(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简单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可以吸引小纸片或小塑料片,这就是静电现象。

带电物体会对周围的物体产生作用力,使其发生变化。

2.教师出示一个带有锡纸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个实验是要观察什么现象。

3.学生观察后,与小组成员讨论并记录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

四、探究实验(20分钟)1.教师示范实验:用塑料棒擦过锡纸,然后把锡纸接近小纸片或小塑料片,观察纸片或塑料片的变化。

2.学生操作实验:每组两人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可以对其他物体产生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叫做静电力。

带电物体的性质是可以带电的物体。

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有吸引力和排斥力。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本章的重点词汇及其理解;b. 学习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c. 学习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 学习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e. 学习了解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f. 学习了解风向和风力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a.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b. 观察实验与归纳总结相结合;c. 合作探究与个人思考相结合;d. 真实生活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b.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d.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b. 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c. 掌握地球四季变化原理;d. 掌握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e. 掌握风向和风力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a. 学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b. 学习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外面的天气,让学生讨论天气现象以及产生这种天气的原因。

2. 学习地球运动:a.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b. 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c. 归纳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

3. 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a.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习太阳对地球的热能和光能的影响。

b. 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对物体的热能影响。

c. 讨论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学习地球的四季变化:a. 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图片,学生感受四季变化的特点。

b. 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理。

c. 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四季变化的过程。

5. 学习天气现象:a.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的图片,了解各种天气的特点。

b. 分组讨论,总结造成不同天气现象的原因。

c. 通过实验,模拟不同天气现象,加深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第二课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四、巩固与应用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