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2

合集下载

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②解读

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②解读

三、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重要文学体裁、代表人 物和代表作
1、先秦诗歌: (1)、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开创诗歌新体裁:楚辞 2、两汉时期:赋: (1)、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东汉:张衡《二京赋》 3、唐朝时期:诗: (1)、初唐: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川》;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盛唐: A、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山水诗:孟浩然《春晓》《宿建德江》;王维《渭城曲》《汉 江临眺》 C、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早发白帝城》《蜀道 难》 D、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三吏”“三别” (3)、中唐:白居易:“三吏”、“三别” (4)、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②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中国古代文学 ①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3、汉字与中国书画 ①了解汉字的演变 ②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4、中国的戏剧艺术 ①了解京剧的产生
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4、两宋时期:词: (1)、北宋: A、婉约派柳永《雨霖铃》 B、豪放派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 时有》 (2)、两宋之交:婉约派李清照《武陵春》《声声慢》 (3)、南宋:豪放派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5、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关汉卿《窦娥冤》马致 远《秋思》王实甫《西厢记》 6、明清小说: (1)、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2)、明:吴承恩《西游记》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古代文学体裁的变化反映出文学的发展趋势:通俗化、 平民化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小结与测评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及其反映的古代科技的特点1.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重经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2)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4)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

[对点训练]1.对于中国传统科技,有学者曾这样评说:“古人立一法必有一理,详于法而不著其理,理具法中”。

此论述强调了中国传统科技的显著特点是( )A.服务生产生活、重实用B.轻视理论探究、重经验C.忽视实践推广、重理论 D.附会阴阳五行、神秘性解析:选B 中国传统科技“详于法”即使用方法较完备,“不著其理”即不注重探究其原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科技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重视理论探究。

故答案为B 项。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对点训练]2.中国古代文学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众多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

阅读下面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解析:选A 材料中“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为楚辞,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为唐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一、专题主干知识: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及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的概貌及中国古代艺术精神。

3、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专题知识详解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本题课程标准中没有直接规定)P30.(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3.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高度发达的原因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3)启示: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①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②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第二节四大发明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第二节四大发明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 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 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 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 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 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 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步枪。
元代火铳
元至顺三年铜炮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明朝时期水陆两用的 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
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 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火药的影响
➢ 火药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的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 技术和战术革命,各种各样的火器被制造出来了。 ➢火器的强大威力改变了战争的面貌,改变了军队的 编制、战法和整个指挥系统。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 使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 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火药还用于开采矿山。 ➢对文化娱乐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节结束
北宋四种指南针之一。其结构是:以独根蚕丝 用蜡连接磁针中部,悬挂于木架上;架下放置 方位盘,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其两端分指南 北。
指南龟是将一块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龟的腹内,在木 龟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对准并放置在直立于木板 上的顶端尖滑的竹钉上,这样木龟就被放置在一个固 定的、可以自由旋转的支点上了。由于支点处摩擦力 很小,木龟可以自由转动指南。当时它并没有用于航 海指向,而用于幻术。但这就是后来出现的旱罗盘的 先声。
课前导入


学富五车
中 国 传
章 中 国 古
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 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
统 代 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

解谜中国古代最神秘的科技与发明

解谜中国古代最神秘的科技与发明

解谜中国古代最神秘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与发明,这些创造力的背后,蕴藏着许多谜团,现代科学难以解释。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科技与发明,将带你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探寻古代智慧的奥秘。

一、神鬼莫测的地动仪地动仪,是古代中国科学家创造出来的一种可以探测地震的仪器。

古人没有现代地震仪的科学知识,却可以准确测出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这让人不禁疑惑:古人是如何做到的?经过研究发现,地动仪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原理。

它利用了液位的原理来检测地震波的传播过程。

当地震波通过地下传播时,地动仪的液位会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这种变化,就可以推断出地震的发生。

这种科学的原理在古代被发现并应用,实在令人惊叹。

二、神秘莫测的火箭技术在古代,中国人早就掌握了火药的制作与运用。

火箭作为一种军事武器,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凭借其强大的威力,成为战场上的制胜利器。

然而,现代科学家对古代中国火箭技术的研究仍然充满了困惑。

古代中国火箭技术的神秘之处在于,其制作与运用对化学、力学等学科知识的要求极高。

中国古人是如何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情况下,创造出如此先进的火箭技术?这是一个令人难以解答的谜团。

三、匠心独运的机械木人中国古代的机械木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些机械木人可以模仿人的动作,甚至会弹琴、写字,展现出惊人的机械技术。

机械木人的制作方法至今仍然没有被完全掌握,这让现代科学家们感到困惑。

机械木人采用的机械原理和制作工艺,很可能早已失传,成为了古代科技的秘密。

我们对这个神秘的发明仍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四、无与伦比的紫禁城建筑工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凭借其恢弘壮丽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然而,紫禁城的建造工艺和材料,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在古代没有现代建筑工具和机械的情况下,紫禁城的建造难度可以想象得到。

古人是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打造出如此宏伟的建筑群?这不仅仅需要宏大的规划和精密的测量,更需要高超的建筑工艺和技术。

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2含解析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导学号95954011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草书D、楷书解析:小篆的主要特点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选C项;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答案:C2、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材料反映了“写经体”的出现源于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表述太绝对,D项错在“产生”.答案:C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芝,羲之献之.”下列说法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解析:柳公权和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而非宋代,故选D项.答案:D4、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解析:“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其画作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诗画相联”更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项.答案:C5、导学号95954012元代有名的肖像画家王绎在其著作《写像秘诀》中强调:创作肖像画要在“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求之,要能做到“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而不是“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下列选项对其肖像画创作原则理解正确的是()A、注重写意传神和空间感B、追求人物的“真性情”C、与文人画创作手法类似D、关注人物的生活情趣解析:由材料可知,王绎认为创作肖像画应该特别关注人物的真性情,即捕捉人物谈话之间的自然动作,而不是等人物正襟危坐时画,这样画出来的画非常死板,说明他画人物注重写实性和自然性.因此选B项.答案:B赵孟兆页《古木竹石图》6、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A、“造型写实”B、“境生象外画中诗”C、“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D、“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解析:由“赵孟兆页《古木竹石图》”和图片内容,可知是文人写意画,文人写意画的特点是讲究神韵意趣,B项符合题意.答案:B7、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绘画和诗歌的互补作用,故C项正确.答案:C8、“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A、昆曲B、乐舞C、元杂剧D、京剧解析:唐朝时期虽有梨园称呼,但没有形成具体的戏剧,梨园只是乐舞的代名词.昆曲出现于明朝,元杂剧形成于元代,京剧形成于清朝.答案:B9、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而民间舞蹈却十分兴盛,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A、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B、是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C、是否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D、是否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彩解析:与宫廷舞蹈相比,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感情,从而决定了民间舞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答案:C10、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题干中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原因是城镇经济繁荣,A项正确.答案:A11、“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反映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解析:浪漫主义风格侧重写人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体现的人物和车马表演风格不符合,故A项错误;“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湖”并不是指书画,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侧重于对社会的批判,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湖”指的是戏台上进行表演的虚拟艺术,故选D项.答案:D12、电影《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解析: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取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发展而来的,所以A、B两项叙述错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繁荣,所以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解字·序》材料四迄今考古发掘的甲骨文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意义和中国古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乔·韦尔斯观点的认识.(3)材料三、材料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因素: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2)不认同.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材料四比较可信.理由: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其中大量文字已经辨认.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陈琬的《旷园杂志》中记载,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者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参考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

中国十大无解科学之谜

中国十大无解科学之谜

中国十大无解科学之谜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然也孕育了许多科学之谜。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提及的中国十大无解科学之谜,但请注意,这些谜题的“无解”并不是指它们完全没有科学解释,而是指目前尚未有广泛认可的科学的、确凿的解释。

1.秦始皇陵的机关之谜: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据传其中有复杂的机关和防腐措施,但具体细节和实施方法尚不明确。

2.敦煌壁画中的飞行器之谜:敦煌莫高窟的一些壁画中描绘了类似飞行器的图案,引发人们对其真实性和时代背景的猜测。

3.天启大爆炸之谜:1626年,北京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但爆炸的原因至今不明。

4.楼兰古城消失之谜:楼兰古城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但在公元4世纪后突然消失,其原因尚不清楚。

5.鄱阳湖老爷庙水域之谜:鄱阳湖老爷庙水域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三角”,船只在此地频繁失踪,原因尚不明确。

6.故宫灵异事件之谜:故宫等地经常有关于灵异事件的传闻,虽然许多可以用科学原理解释,但仍有一些事件缺乏确凿的解释。

7.太平天国宝藏之谜: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据说有大量财宝被埋藏,但具体位置和宝藏内容尚未被发现。

8.四川三星堆文明之谜: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铜器和玉器,其背后的文明和制作技术仍有许多未知之处。

9.罗布泊双鱼玉佩之谜: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双鱼玉佩被认为是古文明遗物,但其确切用途和象征意义尚不明确。

10.北新桥锁龙井之谜:北京北新桥附近的锁龙井传说中有着龙的传说,井中的铁索和腥味等现象尚无确切解释。

这些谜题涉及到历史、考古、地质、物理等多个领域,有些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揭开,有些则可能永远保持神秘。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1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1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指出的:“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

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板印刷。

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

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

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 这数百余字,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融为一体。

因此,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人文精神和文化艺术的熏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从中汲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科学遗产继续发扬光大;有助于我们树立敢超前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勇于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有助于我们把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以适应21 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雄居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第一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科学、技术的内涵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1.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即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并且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

2. 科学是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方法。

科学就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所遵循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正确认识,同时又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方法。

3.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是随着科学的日益快速发展而逐渐显示出来的。

4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 —1626)明确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新工具》)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992年在南方讲话)(二)什么是技术?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对“技术”一词的内涵就已有所论述。

中国古代科技之谜专题解读作业--3

中国古代科技之谜专题解读作业--3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摘要:李约瑟难题是困扰中国学界很多年的一个难题,从李约瑟提出至今,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解答它。

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的意义甚大,甚至有人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

就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以及地理等方面想出了一些看法。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1]这就是至今仍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李约瑟难题”。

中国曾经一度以其灿烂的文明引导着世界的发展,而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由领先于世界到落后挨打,是什么导致了东方文明的衰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事实上,李约瑟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在我看来,这两部分由信仰所连接交织。

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想。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宋代科技发明解析

宋代科技发明解析

宋代科技发明解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其科技成就影响了后世。

本文将对宋代的科技发明进行解析。

一、造纸术宋代是造纸术的发展高峰期,宋徽宗时期更是造纸术达到了巅峰。

宋代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对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由竹简逐渐转变为纸张,提高了书写效率,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二、指南针古代航海中最重要的仪器之一是指南针。

宋代崇宁年间,沈括改进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将其用于航海。

指南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使得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贸易更为便捷。

指南针的发明对于地理探索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宋代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

北宋时期,中央集权政权的出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繁荣,这其中就包括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印制更为便捷和高效,大大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为后世出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宋代是火药使用的高峰期。

宋代通过改进火药的配方和火药武器的制造工艺,使火药武器的威力大幅提升。

火药的使用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边疆,稳定了社会。

火药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

五、造船术宋代的造船术在世界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造船技术,并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得船只的运载能力和航行速度大幅提高。

宋代的海上贸易也因此蓬勃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造船术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丰富了宋代的海洋文化。

六、天文学宋代天文学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北宋时期,苏颂提出了地轴偏转的理论,他的观测实验证明了地球自转。

这一重要的天文学发现促进了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的天文学成就使得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更趋精确,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综上所述,宋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小学历史五年级中国古代科技教学解析

小学历史五年级中国古代科技教学解析

小学历史五年级中国古代科技教学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小学五年级历史教学中,中国古代科技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科技进行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造纸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是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

古代人们用树皮、麻布等纤维素质料制作纸张,这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教育和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使得古代航海更加方便和准确。

中国古代科技的又一伟大发明,指南针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航海技术,使得古代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更加广泛和密切。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对于地理学和航海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使得古代战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古代中国发明的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问世不仅在军事上威力巨大,也推动了火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利用火药的发明,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火箭、炮、鞭炮等武器,改变了古代战争的格局,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军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活字印刷术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古代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大提高,推动了古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人利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了大量的书籍,它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地动仪地动仪是古代中国科技的杰出代表之一。

地动仪是一种测量地震的仪器,能够测量地震的方向、时刻和震级等参数。

地动仪的发明不仅对于古代中国人预测地震和抵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地震学的发展和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古代科技是非常丰富和卓越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地动仪等众多发明对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其对社会的影响,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科技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练习题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初中历史练习题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初中历史练习题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发明。

这些古代的科技创新,不仅展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世所借鉴和发扬光大。

下面,我们将通过初中历史练习题的形式,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题目一: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古代中国的造纸术是一项极具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方便了书写和记录信息,也促进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下面是一道相关练习题,请结合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应用,选择正确的答案:1.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A. 蔡伦B. 杨红公C. 张衡D. 王之涣答案:A. 蔡伦2. 造纸术最早应用于以下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清朝D. 唐朝答案:B. 汉朝3. 以下哪种原料可以用于制作古代造纸术?A. 石头B. 木材C. 塑料D. 金属答案:B. 木材题目二:古代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指南针和火药是古代中国的两大科技发明,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是一道相关练习题,请结合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应用,选择正确的答案:1. 古代中国的指南针最初是用来指示以下哪个方向的?A. 东B. 西C. 南D. 北答案:D. 北2. 指南针的发明对古代中国的哪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A. 航海B. 农业C. 纺织D. 矿业答案:A. 航海3. 古代中国的火药最早用于以下哪方面的应用?A. 煮饭B. 医疗C. 军事D. 装饰答案:C. 军事题目三: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活字印刷术,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亮点之一。

下面是一道相关练习题,请结合造船技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选择正确的答案:1. 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对哪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 农业B. 航海C. 工艺制造D. 商业贸易答案:B. 航海2.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以下哪位科学家?A. 蔡伦B. 毕昇C. 程颢D. 管子答案:B. 毕昇3. 以下哪位科学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具体方式和工具?A. 赵佶B. 王之涣C. 蔡伦D. 毕昇答案:D. 毕昇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造船技术和活字印刷术等。

自-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

自-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1)思考题:1 简述西周欹器的力学特点,你从中领悟到什么?(一)力学特点: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二)领悟:大圣人孔子将“欹器”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力学特征引入到治国之道和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中来,告诫人们应该努力做到中而不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古代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视为国宝,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是要提醒自己,为人处事要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不可过分,以防“满而覆”。

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也把它当作“座右铭”放置在案前或显眼地方以为戒。

联系实际我认为欹器主要给人以下两个启示。

第一,“满招损,谦受益”。

这是欹器给人的一个重要启示。

如果器皿不是空的,就盛不了东西,欹器不是空的,也不能汲水,人也是如此。

人不但要虚心学习,而且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句话,做人要谦虚。

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认识,有的放矢。

第二,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人民与人君,或统治阶级的关系就像水与欹器的关系。

没有水,欹器就无所作为,成为废物,只有水,才能使欹器运动起来,且到了适中的位置,欹器就会自动摆正而不会倾覆。

可见,只要以民为本,为民谋利,顺应民意,情系群众,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相反,如果与民争利,没有公平正义,失去了“中则正”,那么,就会不平则鸣,甚至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导致水将欹器倾覆!2简述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你对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阶段性结论有何看法?(一)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天文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我国是天文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记录的资料也最多,其内容之广泛在世界文明史中是罕见的。

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从考古发掘着,半坡民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一个方向。

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相同之处有( D

①、起止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 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④、 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赞誉 (C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白渠
2、说说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
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探索、个 人的努力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于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西欧一直到9世纪早期才开始确立起封建制度, 这时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因此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的先进, 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宋元时期,民族融 合的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科 学文化. 明清以前,中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 策,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 化
对号入座 类 别 数 学
祖冲之

物 朝







《九章算术》
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
南 朝 东 汉
世界第一次圆周率的数值 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华 佗 张仲景 李时珍
“麻沸散”和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 雕版印刷品。
我北 国宋 晚时 了, 约毕 四升 百发 年明 了 活 字 印 刷 术 。 欧 洲 比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二科技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二科技史

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一.知识归纳新课标版: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1.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洛阳、长安、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751年,(8世纪)大食俘虏唐军的一些造纸工匠,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868年的《金刚经》。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5世纪中期,欧洲才有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等地得到应用,印制的最大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4世纪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3)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已提到火药。

隋唐时期炼丹人发明。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1044年的《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

在12、13世纪,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学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萍洲可谈》有记载。

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5)对世界的影响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人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宋朝科技知识问答

宋朝科技知识问答

宋朝科技知识问答一、宋朝的科技发展1. 问题:宋朝的科技发展如何?回答: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问题:宋朝有哪些著名的科技成就?回答:宋朝有许多著名的科技成就,如火药的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改进等。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问题:火药在宋朝的应用有哪些?回答:在宋朝,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娱乐等方面。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宋朝的军事力量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也促进了火器、炮台等武器的发展。

4. 问题:活字印刷术是宋朝的发明吗?回答:是的,活字印刷术是宋朝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品质,使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这一发明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问题:指南针在宋朝有何改进?回答:在宋朝,指南针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

改进后的指南针更加稳定、精确,成为宋朝海洋航海、地理测量等领域的重要工具,为海上贸易和地理探索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宋朝科技对社会的影响1. 问题:宋朝的科技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回答:宋朝的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和劳动效率,推动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技的应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2. 问题:科技发展对宋朝经济的推动作用如何?回答:科技发展对宋朝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纺织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科技的应用也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3. 问题:科技发展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回答: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传播更加广泛,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火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提高了战争的效率;指南针的改进促进了航海和地理探索等。

这些科技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作业(2)
思考题
1.何为六代之乐?中国古代四大回声建筑各有那些奇特的回声现象?
(一)
从周代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音律史上第一个比较明确的雅乐体系,即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及军事典礼等活动的乐舞,最主要的就是所谓的“六代之乐”:黄帝之乐—《云门》: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天神;
尧之乐——《大威》:奏太蔟,歌应钟,以祭天地;
舜之乐——《九韶》:奏姑洗,歌南吕,以祀四望;
禹之乐——《大夏》:奏蕤宾,歌函钟,以祭山川;
商之乐——《大镬》:奏夷则,歌小吕,以享先妣;
周之乐——《大武》:奏无射,歌夹钟,以享先祖。

(二)奇特的回声现象
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回声建筑,它们分别是:
①山西永济县的莺莺塔(普救蟾声):砖塔发出蛙鸣回声;
②河南三门峡宝轮寺三圣舍利塔(河南蛤蟆塔):在塔的正前方10—40米的范
围内击掌或击石,均能听到类似蛙鸣的回声;
③重庆潼南大佛寺的石阶梯(四川石琴):
位于潼南县西1.5公里的大佛阁右侧25米处,是一条由人工修凿而成的登山石道。

由于人行走在上面时,随着脚步声,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故而被称之为“石琴”;
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1>回音壁——即皇穹宇的围墙
<2>三音石——由20块石板铺成的南北甬道,从甬道北端向南数,第一块石板为一音石,第二块石板为二音石,第三块石板为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一个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二个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三个回声。

<3>圜丘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击掌,能听到三个不同的回声。

<4>天坛对话石——南北甬道的第十八块石板,一人站在此石板上说话或击掌,则站在距此约36米远的东配殿的东北角(或西配殿的西北角)处的人,虽然见不到说话或击掌的人,但听到的说话声或击掌声就站在配殿附近。

<5>四音石——从甬道北端向南数的第四块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击掌,能听到四个回声。

它们奇特的回声现象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 中国古代建筑物一般都采用那些措施来避免雷击?山西应县木塔没有安装避雷针的主要依据什么?
(一)措施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可能知道雷击是可以避免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其时已经出现了用大青石建造的“避雷室”。

汉武帝在屋顶设“鸱尾”的防雷方法, 实际上就是在屋脊上按装一些由铜铁所制,状如牛角一样的金属尖端刺向天空的装置。

经过长达数千年的变化,所谓“鸱吻”、“鸱尾”或“蚩尾”的外形已有多种。

有变为龙形物以铁制龙舌或龙须,龙尾刺向天空的;也有成鸟鹊或雄鸡状;虽然,这些安装在屋脊上的装饰物的外形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几条铁制尖端物刺向天空,这就是它们共同特点(也有直接用一把剑的)。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物上,屋顶上都设置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瓦饰,尤其是那些昂首向上伸舌并涂有一层金属涂料的吻兽(一般都连接有金属条与地相通),实际上已经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在一些古塔上,它的尖顶通常被涂以一层金属涂料,有的塔顶就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高大殿宇的建筑群中,常有所谓的“雷公柱”之类的设置,而这些设置通常是采用一些容易导电的材料直达地下,这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避雷针”。

金章宗在广寒殿两侧建造“镇龙铁杆”
(二)依据
由吴寿煌、张荫榕、王秉钧、丁士章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实地测量和实验室的雷击模拟实验。

实验结果和应用静电模型所作的理论计算表明,雷击对于应县木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终于解开了近千年的木塔避雷之谜:应县木塔的避雷机制就在于绝缘避雷。

首先,建造木塔塔基的石料是青石板,其导电性能差,接地电阻比较大,其体积电阻率近似为1010 cm,也就是其绝缘性能比较好;而且,用于塔基的夯土层土坯和砖块的绝缘性能也比较好,其体积电阻率近似为106 cm;但是远离塔基处的接地电阻值则比较小。

其次,建造塔身的木料绝缘性能亦比较好,其体积电阻率近似为1013 cm。

因此,塔身和塔基形成了一个类似的地下相对高电阻区,在它的周围则形成相对低电阻区,在雷电天气,塔上很难产生大量感应电荷并产生逆流注。

这就可以定性地说明,在木塔附近上空形成的雷电,先导通容易向塔的四周放电的那些物体,而不趋向木塔的塔身。

因此有雷雨时,雷电只在塔的四周落下,而塔的本身却从未遭受到雷击,据记载,遭雷击最近的地点距木塔只有70米远,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这并不是因为应县地区的雷电少,据应县气象部门统计,1980年以来,应县的平均年雷电日为41.4天,这在雁北平原来说是比较多的。

再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木塔的引雷半径R比较小。

经专家们用相同尺寸的木塔和铝塔模型作模拟试验,两者之间的比值为1.60:2.64,引雷面积之比为1:2.72。

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专家们分析后发现,木塔受到雷击的概率要比装有金
属避雷针时受雷击的概率还要小。

因此,专家们得出结论:木塔不装避雷针比装上避雷针还要安全一些。

正是上述三个主要避雷因素的存在,这才使得建造近千年应县木塔得以保存至今。

3.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一)内涵: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一般认为,其形成与疾病的症候、针感的传导、按摩和导引的应用以及古代解剖知识的结合等有关。

这一理论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在生理方面,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功能;在病理方面,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在防治疾病方面,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功能。

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防疫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整体的医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自觉地应用当时的科学,即五行(金、木、水、火、土)学与天文地理中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地脉及天人合一思想等取得的丰硕成果。

古代医学家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不例外,其运行规律应与天地万物完全统一。

这种一元论的观点指导着中国古代的医学,使之与当时的物理、天文、地理和哲学等学科紧密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以经络藏像学说为核心的一整套医学理论。

(二)看法
中医的经络学说已同空中不明飞行物“飞碟”以及“百慕大”现象,一同被世人列为当今世界的科学之谜。

经络学说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且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了系统的记载,《内经》以外的一些非医学著作中也有零星的记载。

所以我认为我们对经络学说应该予以肯定。

首先,经络(及运行于中的气)人皆有之,它们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感到。

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经络敏感的人约占(全人类)1%,另外99%的人虽不敏感,但有所谓隐性经络感传现象。

在手指和脚趾的12经末端通上微弱电流,再用力在体表轻轻叩击就能在体表找到12条与其他部位不同,具有特殊感觉的线,这就是隐性经络感传线。

同理还可找到另两条隐性经络感传线。

实践表明,人人均有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而且几乎人人的位置都相同,并且常年不变。

令人惊奇的是,这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几乎与古人标示的经络完全重合!
其次,我国科学家也用现代科学实验检验了经络存在的客观性。

中国科学院
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套能测得几个光子的高度敏感仪器,发现隐性经络线是一些善于发光的线,它们发出的光子是非经络线的2.5倍。

隐性经络是些低电阻线,其电阻比两侧的皮肤低;隐性经络线具有特殊的导音和发音性能,振动后能像琴弦那样发生高亢宏亮的声音;隐性经络线皮肤表面的温度有时与非经络线有很大的差别;注射示踪元素到皮下的经络线上,示踪元素将在经络线上沿经扩散。

另外,我国著名皮肤科学家、经络学者李定忠教授观察了305例循经皮肤病,发现皮肤的理论性病变沿经络循行路线产生。

这一发现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巨大震动,日本还专门为李教授出版了专著《经络现象》(上、下册)。

经络研究目前还处于唯象学的阶段,远未达到将经络、穴位和气是什么清楚地呈现在每个人眼前的水平,即远未达到能揭示经络谜底的水平。

还须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手法,对经络、穴位和气的物理特性作深入的研究,积累材料,才有可能揭示其实质。

但是,我们不可完全否认它的存在,而应予以肯定并继续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