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合集下载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思考作者:陈沁谢海波黄彩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1期[摘要]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也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

开展课程思政需要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多维度教育变革,是育人观、使命观、教学观、课程观的教育变革。

[关键词] 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变革;高等教育[基金项目] 2019年度贵州大学教改项目“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有机化学”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陈沁(1986—),男,福建宁德人,有机化学博士,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基合成高分子研究;谢海波(1978—),男,湖南娄底人,有机化学博士,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黄彩娟(1974—),女,广西百色人,化学工艺硕士,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绿色合成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115-03; ; [收稿日期] 2020-02-14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师上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递价值观,高校的专业课也需要有育人功能。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加上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使得世界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

在这场变局之中,科技创新使国际发展的赛场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规则的制定上。

在传统的国际赛场上,规则都是别人制定我们加入,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赛,没有更多主动权[1]。

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实践要求

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实践要求

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实践要求◎王锁明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是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和总动员令。

为了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把握党和政府从战略层面提出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关键课程”在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思政课建设;时代背景;实践要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19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其中强调“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

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彰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为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理解和把握好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与实践要求,努力开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阶段。

当前思政课建设还不够强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政课,并逐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但正如《意见》所说,当前学校思政课建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但有些地方、有些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还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如一些中小学习惯于把思政课纳入“副科”,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一些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存在重学术技能训练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详案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详案

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详案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并在初中阶段着重开展体验性学习。

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此外,《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的要求指出,本课应达到:增强青少年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板块,本课应让学生〃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因此,本课希望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用透教学案例,调动学生的有效思维,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本人将本课的教学逻辑设定为从〃是什么〃到〃怎么做〃再回溯〃为什么〃,搭建本课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八年级上册教材的语境是社会生活,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逐步扩展,教材从〃我与家庭和学校〃的层面走出,进入到社会生活领域的范畴。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重在让学生认识、学习、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让学生在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本课《善用法律》,从属于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最后一课。

学生在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中,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到第二单元有关社会规则的学习中。

本课是在学习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之后,学生认识到违法无小事,应远离违法犯罪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更要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坚定捍卫者。

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据、内涵与维度

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据、内涵与维度

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据、内涵与维度作者:冯建军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23期新时代,为持续推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必须积极探索德育工作发展的新路径、新格局。

其中,统筹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和努力方向。

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建设不局限于德育在各学段的纵向衔接,即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还应充分考虑各学科横向贯通、家校社合力育人、一体化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统整等,环环相扣,全方位、立体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目前我国的德育一体化工作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要德育一体化作为新时代国家德育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思想道德发展规律的必然反映,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当前德育碎片化、孤立化的必要举措。

德育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构筑一个德育各要素横向贯通的整体和纵向衔接的序列,促进人的思想道德循序渐进地发展,实现德育的目标。

德育一体化建设需要观照三个维度:年龄特征之维、德育内容之维、德育形式之维。

年龄特征保证了德育的纵向衔接,内容与形式保证了德育的横向贯通,三个维度共同构建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大德育体系。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年龄特征;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作者简介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国家教材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德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自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之后,整体架构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识日渐强烈。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作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18•【文号】教材〔2020〕6号•【施行日期】2020.12.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20年12月18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现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一是把握新时代。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

二是推进一体化。

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

三是突出创新性。

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四是增强针对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围路径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围路径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和突围路径作者:吴又存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年第10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那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何有效实施、走深走实呢?笔者结合三十年的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存在的现实困境以及突围路径等方面,谈谈理解和认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出的时代背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方针政策的出台,擘画了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蓝图,全国各地开展一体化理论探析和实践探讨活动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局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入重要建设时期。

掩卷沉思,思政课的价值和作用并非局限于某个学段,而是伴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每个阶段,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因此,思政课建设亟须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区隔,“拧成一股绳”,做好衔接和统筹工作,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区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题研修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评价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小学缺乏思政课专职教师,思政课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高校思政课的评价指标注重学生上课满意度、课堂抬头率,教学过程中的政治引导、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研究作者:邹杰婷来源:《成才之路》2024年第10期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

文章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现实困境,从纵向衔接、加强学段目标与教材编写衔接,联动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跨学科融汇,协同建设、加强教学平台与资源信息化建设,环环相扣、加强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的关联性等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纾困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關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141-04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三阶衔四环’思政课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2E34)、2023年度益阳市社科研究课题“益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校的统领作用与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YS228)阶段性研究成果大中小学思政课既是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也是解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从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创新课程体系、推进内容建设、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行全方位指导[1]。

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业已成为新时代思政课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2]。

本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学段界限划分不清晰,教材编写不连贯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存在学段界限划分不清晰、内容编写不连贯等问题。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要求“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中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

“四史”教育的开展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是为了增强大学生“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与“四史”教育的内容相融、目标一致,是高校思政课开展“四史”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

一、“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核心使命“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加强“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的教学,助力“思政”课教育育人的功能发挥,需要将“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和历史性融入“纲要”课教学,进而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强化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将青年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中去。

思政课担负着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的重任,“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通过深入了解、深刻感知和生动体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掌握历史方法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现实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轨迹中进行考量,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逻辑。

铸魂强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铸魂强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铸魂强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曹晔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2年第04期【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政策;教师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8-0022-05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历史较短,职业教育教师具有特殊性,教师专业成长要求的环境复杂,教师队伍仍是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相关部门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对职业教育教师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加快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方向。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教工(2020)171号)以及结合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书》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三全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工匠精神、继承发展“赵瑜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统筹做好各专业(群)、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的总结3篇

学习《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的总结3篇

台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

以下是对这一意见的总结:1.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地位: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2.强化党性教育:意见要求思政课程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历史等内容。

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和信仰。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见鼓励思政课程将理论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拓宽教学方法和形式:意见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课堂等,以提高教学的活跃性和吸引力。

5.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意见提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对于保障思政课程质量至关重要。

6.充分发挥教材教辅作用:意见要求编写和使用教材教辅材料,以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传递理论知识。

同时,要确保教材教辅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7.推动课程改革实践:意见鼓励各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以提高思政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这份政策文件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改革方向,旨在推动这门课程的创新发展。

通过强化党性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教学方法和形式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高度政治觉悟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政治保障。

同时,也需要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切实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件,旨在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

以下是对这一文件的总结:1.坚定政治教育方向:该文件强调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它明确要求教育机构将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坚定政治信仰和忠诚党的使命感。

课程思政背景下“茶叶品鉴”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茶叶品鉴”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茶叶品鉴”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强调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课程思政强调专业课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并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技术课程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体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柔性思政教育,发挥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

本文以“茶叶品鉴”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茶叶品鉴”课程是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之一。

授课对象为已经修习过“茶文化”“茶学基础”“茶艺茶道”“茶叶审评”等课程的大专二年级学生,根据对课程教学目的与学生学情的分析,学生对饮茶历史与文化理论、茶叶冲泡与感官评价等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一定了解和学习,但是知识积累较少,对专业技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能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对于职业技能的理解片面,缺乏深入思考与探索。

在“茶叶品鉴”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教育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回归土地,喝懂一杯茶,泡一壶好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秉承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一、深挖思政元素,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茶叶品鉴”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茶叶源流、健康功能、茶叶加工、茶叶冲泡、茶叶鉴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开展茶叶品质的鉴别与冲泡技能的改进能力。

根据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计划需要,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协同发展角度出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调整以“茶叶品鉴”课程为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重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构建,对原有课程进行顺序调整、内容解析、评价完善。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作者: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34期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从“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一支政治強、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等方面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意见。

依法打击“校闹”行为,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及时处置、依法打击‘校闹’行为”,并明确了“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跟踪、纠缠学校相关负责人,侮辱、恐吓教职工、学生”等8类“校闹”行为。

制定规范中小学在职教师补课行为“八不准”为进一步治理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8月19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规范中小学在职教师补课行为“八不准”:不准课上不讲课后收费讲;不准抢跑超前超纲讲;不准到校外培训机构讲;不准诱导或推荐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不准向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学生信息;不准把学生评价与培训机构考试成绩挂钩;不准以任何形式向家长布置批改作业;不准根据家长身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前,河北省教育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通知》,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学年不少于2课时,并提出确保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中小学将全部实行封闭化管理日前,甘肃省教育厅等十二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2019年底前确保中小学封闭化管理达到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达到100%,城市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达到1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8.14•【文号】•【施行日期】2019.08.1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创新思政课教研机制 助推思政课教育出彩

创新思政课教研机制 助推思政课教育出彩

I思政育人中爹过涂%学参箸-m ail:*************************/搬臓教滅1腳廳職/--------------------------------------------------------------^ □吴奇*-----------------------1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明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为开设好思政课绘就了蓝图,在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在新 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上,思政课教研同样面临着新任务与新要求。

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并探索出新思路和新机制,才能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探索出“一、三、二、五+”的思政课教研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助推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思政课教研;创新;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而行,是其时代性和鲜活性的体现。

因 此,思政课教研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彰显其时代价值与使命担当。

那么,如何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政课教研内容与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教研人员面前的新任务与新要求。

一、 抓住一个关键: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和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使重视并加强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必须对思政课教研工作进行新的定位。

要从单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向注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转变,关注教师发展的“长宽高”,即站位要高,要站在更高位置看待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要有一技之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知识面和眼界要宽,不断加强综合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养。

思政课教育教学以德育为主兼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堂不仅是专业课堂,还是育人课堂;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师,还是人生导师。

年《对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应知应会测试卷

年《对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应知应会测试卷

年《对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若干意见》应知应会测试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30 分)1.《关亍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印发时间是:。

2022年年8 月2.印发《关亍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关亍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4.是国乊大计、党乊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5.《意见》指出,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迚、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螺旋上升6.《意见》指出,要把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乊中。

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7.《意见》指出,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

高中阶段8.《意见》指出,初中、小学阶段开设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道德与法治” 9.在统筹推迚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上,《意见》指出,要以、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

政治认同、家国情怀10.在统筹推迚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上,《意见》指出,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线。

爱人民、爱集体11.在统筹推迚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上,《意见》指出,要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迚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劢教育12.《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情怀深、思维新、规野广、自律严、人格正13.《意见》指出,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亍的比例核定丏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丐不得挪作他用。

1:350 14.《意见》指出,各地解决民办学校思政老师的方式是:。

指派思政课教师戒组建丏门讲师团15.《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特别强调要办好和骨干教师研修班。

Photoshop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与案例

Photoshop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与案例

Photoshop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与案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中职学校以技能教育为主,开设的思政德育课课时较少,如学生的思政教育仅依赖思政课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中职毕业生应德能兼备,因此在专业实训实践课进行思政教育渗透尤为重要。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了解国家政策的要求,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加强学习提高思政素养,学会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到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当中,实现全面、全方位思政教育。

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挖掘“课程思政”渗透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工匠精神、劳动意识、法律意识、健全身心健康。

每门专业课都有思政切入点,教师要吃透教材,熟悉实训,思考思政融入点,将思政在课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让学生如沐春风。

以下为Photoshop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与案例。

首先了解photoshop基础课程photoshop基础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photoshop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学习设计基础,通过软件的应用制作出图形图像,通过实例案例学会创作设计等。

photoshop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发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发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发展的价值、逻辑与路径作者:滕苏苏李守可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09期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是“大思政课”思维理念、教学规律、有序衔接、深度育人的彰显,凸显了国家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系统逻辑、上下逻辑、前后逻辑和左右逻辑。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协同发展,在路径上要实现思路协同、机制协同、资源协同和治理协同,从而促进各学段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效衔接和实践成效的螺旋上升。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发展;“大思政课”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9-0038-04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发展,提出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大中小学要主动对接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也明确了中小学实践大课堂的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施的题中之义,也是“大思政课”发展“大格局”“大课堂”“大载体”“大视野”的必要组成部分。

強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和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分段统一、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实践成效的螺旋上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发展的价值(一)“大思政课”思维理念的彰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要求“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2]。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3]。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使用办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使用办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使用办法学校按照规定每年拨付给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为更好地发挥专项经费的作用,做到使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经费来源与额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规定,“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

学校按每名学生30元的标准拨付给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

二、经费的用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专项经费除教师学术交流、考察外,还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进修、购置教学图书资料以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育等,经费的具体使用原则上参照如下标准和比例执行。

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在不超过总额的前提下适当统筹调整。

1.学术交流费用。

包括组织和参加各种小型教学、科研交流、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聘请校外专家学者的讲座费、差旅费、招待费等,总计不超过年度经费总额的30%。

2.教师社会实践考察费用。

包括教师集体外出调研和学习交流考察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等,总计不超过年度经费总额的30%。

3.专任教师培训进修费。

包括各种短期培训学习和集中备课会等所需的培训费、差旅费等,总计不超过年度经费总额的20%。

4.学生社会实践费用。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费、教师指导费、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外出调研、实习的交通费、考察费等,总计不超过年度经费总额的15%。

5.图书资料费。

包括思政课教学所必需的专业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影像等,总计不超过年度经费总额的5%。

三、经费的管理1.统一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由马院设立专项项目统一管理,综合办负责该专项经费的具体使用。

2.严格审批。

马院根据以上原则比例安排各项经费支出,并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履行各项审批报销手续。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优化路径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优化路径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优化路径作者:李晓蝶来源:《公关世界》2024年第14期摘要: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还具有人格培育与精神塑造的功能。

体育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体育课程与思政结合不够紧密,体育课程思政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高校体育教师科学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合理设计体育思政教学,优化体育课堂,把握体育教育中的思政教学契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品德修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引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发挥体育课堂教育目标多重效应的重要举措。

从学界关于体育课堂与思政融合的研究成果来看,众多作者围绕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展开了探讨,强调了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理念—方法—设计,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展开了探究,开拓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视野,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实践。

一、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版)中明确提出,高校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好课堂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结合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教学创新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有利于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将重心放在技能教育上,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则围绕着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的目标。

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因素,例如,将我国体育发展历程、运动健将的故事等融入学生的体育精神培育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09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

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意见》指出,一是要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
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

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

《意见》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

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

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

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

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

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

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

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

《意见》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

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

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

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

各地要参照设立相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投入。

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

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

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

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
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課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

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高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

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

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