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合集下载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稻秸秆是农业废弃物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机插稻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通过将秸秆切碎并还田,可以降低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机插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其腐熟过程仍存在许多未知。

为了探讨机插稻秸秆还田的效果和腐熟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初步的试验。

本试验将不同处理方式的机插稻秸秆还田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该技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初步了解秸秆腐熟的情况。

本试验也将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机插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下是本试验的初步报告。

一、试验设计和方法本试验采用由机插稻秸秆还田的不同处理方式作为处理组,设立对照组,共分为五个处理组。

具体处理如下:1. T1组:将机插稻秸秆还田,不进行任何处理;2. T2组:将机插稻秸秆还田,进行浅翻;3. T3组:将机插稻秸秆还田,进行深翻;4. T4组:将机插稻秸秆还田,进行堆肥处理;5. 对照组:不进行秸秆还田处理。

试验地点为农用地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具体地理位置为(具体位置省略)。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并分别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

我们还进行了对机插稻秸秆腐熟情况的初步观察和分析。

二、结果及分析1.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处理组土壤样品的分析,发现T1组和T2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组和T4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有所提高。

这表明机插稻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T4组的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别,说明堆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T3组的土壤容重明显低于其他组别,说明深翻处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2.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析结果显示,T1组和T2组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组和T4组微生物数量也有所增加。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产效益。

而整株秸秆还田机具作为实现该种生产方式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旨在提高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可靠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的过度耕作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原因,导致土地质量逐渐下降,土壤肥力降低,致使水稻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

于是,整株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整株秸秆还田是指在收获完水稻后,将整株植株(包括茎、叶子和穗等)还原到土地上,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秸秆分解为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这种生产模式需要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实现,而实现该模式的机械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机具的可靠性设计和试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内容:本文将针对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根据机具的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对关键部件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建立可靠性设计模型,从而确保机具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2.通过试验验证机具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包括关键部件的材料选型、结构设计等,以确保机具能够在实际作业中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3.针对机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提出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方案,以确保机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研究意义:通过对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旨在提高机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机具故障率,从而提高整株秸秆还田生产方式的效益。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一、试验目的和意义稻秸秆是水稻种植后的副产品,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有效利用稻秸秆,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单位开展了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

该试验旨在探索利用机械插秸机将稻秸秆插入土壤深处,与土壤混合腐熟还田的方法,寻求一种既可以减少稻田农残污染,又能提高土地肥力的新技术和新途径。

通过对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进行初步研究,探索其在提高土地肥力、促进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二、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和条件本次试验地点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个水稻种植基地,种植区域秸秆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

土壤类型为壤土,PH值6.5左右,适宜水稻生长。

2.试验组设计我们选取了5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面积为500平方米。

分别为:机插还田组、常规还田组、裸田组、秸秆焚烧组和对照组。

其中机插还田组采用机械插秸机将稻秸秆插入土壤深处;常规还田组采用传统的耕地还田方法;裸田组不施用秸秆;秸秆焚烧组将秸秆进行焚烧处理;对照组为正常种植水稻的田地。

3.试验过程在水稻收割后,我们进行了秸秆收集和处理,然后进行了稻秸秆的机械插秸、常规还田、焚烧等处理。

在每个试验组的试验地点上放置试验田块,根据试验组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对各组进行了土壤和作物生长情况的调查和采样分析。

三、试验结果1.土壤肥力经过试验,发现机插还田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团粒结构良好,水分保持能力明显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机插还田组的土壤肥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作物生长状况也更好。

2.农田生态环境机插还田组的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农田生态系统更加平衡。

而其他组的试验地点,土壤肥力下降明显,生态环境退化。

3.农田农残污染通过对各组试验地点进行调查,发现机插还田组的农残污染相对较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的初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机插还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残污染,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价值。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稻秸秆作为我国农业废弃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稻秸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插秸还田与腐熟处理,将稻秸秆还田后逐步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二次污染,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为了探明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对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实验。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1.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T1)、常规稻秸秆还田处理(T2)、清耕处理(CK),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9个试验小区。

2. 试验方法:在水稻收获后,立即进行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的试验区,在试验小区施加腐熟有机肥,并配以机械插秸还田。

常规稻秸秆还田处理区依照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处理,清耕处理则在收割后进行了充分的清耕处理。

二、试验结果:1. 土壤肥力变化通过对试验区土壤的取样分析,发现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稻秸秆还田和清耕处理区,分别为T1(5.92%)、T2(4.78%)、CK(3.67%)。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区的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处理区。

2. 农作物产量变化三个处理区的稻谷产量变化如下: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区(8.2t/ha)、常规稻秸秆还田处理区(6.9t/ha)、清耕处理区(5.7t/ha)。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区的稻谷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区,产量提高了19.9%和43.9%。

3. 土壤微生物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发现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区,且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更加多样和丰富。

三、试验结论:通过对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的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2.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尤其是稻谷产量;3.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群落结构的多样化。

秸秆还田与机插水稻集成试验

秸秆还田与机插水稻集成试验

作业 ,形成满足机插作业要求 ,并通 过合理 的肥 、水 旋耕机 进行旋耕埋草 ,然后进 行平 整起浆 ,这样 可 以 运筹等农艺措施 ,促进秸秆快速腐熟 培肥地力 ,实现 实 现埋草 和平 整地 的 目的 ,使秸 秆和 泥浆充 分混 和 。
0 m,埋 草量 达 到 水稻生产的优质 、高产 和稳产 目标 。2 0 年 ,江苏省 麦 秸 秆还 田 的适 宜埋 深 应 为 5~1 e 08
推广天地
£ XT NSl N E o
秸秆 还 田与机 插水 稻 集 成 试 验
。江苏省大丰市农机推广站 朱龙兵
秸秆机械化还 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 ,是根 据 喂人联合 收割机 收割小 麦 ,留高 茬 3c 0 m左右 ,麦 秸 秸秆机械化还 田的作业工艺规程 ,利用 秸秆还 田机械 秆 匀撒 于 田面 。两种方式都是秸秆 全量还 田。首 先用
用 ,促进 了区域推广 ,取得了显著成 效。

三 、机 插 作 业

项 目配 套 作 业 机 具
1 沉 淀土壤 还 田作 业 以后 ,要 进 行 土壤 沉 实 , . 以防止机插时 漂秧 、倒秧和栽插过深 ,影 响分蘖和产
量。土壤的沉实度要高 于秸 秆不还 田的田块 ,一 般黏
秸 秆 机 械 化 还 田 使 用 江 苏 云 马 公 司 生 产 的
1 T 一 0 D水 田秸 秆 还 田机 ,该 机 与 5 G N 20 0马 力 以上 大
中拖配套 ,工作 幅宽 2 0m,水 田耕深 ≥1e 0c 0m,覆 盖 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 2 ~3天 ,壤土沉 淀 1 2天 ,砂 ~ 率 ≥8%,耕后 地表 平整 度 ≤5m。用于 机插 秧作业 性 土壤沉淀 1 。 0 c 天 的机具为江苏 东洋机 械有 限公司生 产 的 P 4 5 F 5S手扶 2 水层控 制 机 插作 业 时水层 控 制 以 3m 为宜 , . c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管理方式,该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生
长环境,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化肥使用量。

本文将介绍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步结果,以及对该方法在农田管理中的潜在优势进行讨论。

试验地点位于农村山区的水稻种植区,选取了两个相邻的田地作为试验地和对照地。

实验地选择了机械插秧,将秸秆集中堆放在试验地上,并进行了腐熟处理。

对照地依然采
用传统的稻田管理方式。

试验期间,对地温、土壤湿度、氮磷钾含量等参数进行监测,并
进行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的采集。

初步结果显示,机插稻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

与对照地相比,机插稻秸秆
还田地的土壤氮磷钾含量上升明显。

这是由于秸秆的腐熟分解可以释放大量的养分,提供
给水稻的生长。

与此机插稻秸秆还田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有所提高,有助于增加土壤保
水保肥能力。

机插稻秸秆还田还对水稻的生长环境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机插稻秸秆
还田地的地温相对较低,有助于减少水稻的蒸腾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机插稻秸秆还田
地的土壤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机插稻秸秆还田对其他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和土壤条
件下的适应性。

还可以探索机插稻秸秆还田与其他农田管理模式的结合,以提高土壤肥力
和农作物产量。

机插稻秸秆还田为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一、试验背景机插稻秸秆还田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割下的稻秸秆直接插入土壤中,通过腐熟分解来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质量。

与传统的稻秸秆还田方式相比,机插稻秸秆还田不仅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还能够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探究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和传统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2. 研究不同腐熟程度机插稻秸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 观察机插稻秸秆腐熟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三、试验内容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择在河北省农村地区的稻田进行,选取土壤化验合格、农作物生长良好的地块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取田间试验的方式,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将试验分为以下几组:组别处理方式T1 传统稻秸秆还田T2 机插稻秸秆直接还田T3 机插稻秸秆腐熟后还田(腐熟3个月)T4 机插稻秸秆腐熟后还田(腐熟6个月)每个处理方式设置3个重复。

在试验期间,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试验过程首先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对试验地点的土壤进行全面的化验检测,获取基础数据。

接下来,根据试验设计,进行机插稻秸秆还田和传统稻秸秆还田操作,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然后进行机插稻秸秆腐熟后还田操作,并将腐熟时间分为3个月和6个月两个处理方式。

最后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观察,记录生长期间的情况和产量数据。

四、试验结果分析1.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通过对样品的分析,得出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机插稻秸秆腐熟后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稻秸秆还田和机插稻秸秆直接还田,其中腐熟6个月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

2.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秸秆腐熟后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腐熟时间较长的处理方式。

关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

关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

关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的提高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而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处理一直是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传统的秸秆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而直接还田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针对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进行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从技术优势、适用范围、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技术优势1.保护土壤质量,增加有机质含量。

水稻秸秆粉碎还田可将秸秆粉碎成碎状物质,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增强土壤的肥力。

并且在土壤中逐渐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减少农田火灾。

传统的秸秆焚烧容易引发田间火灾,不仅对农作物安全构成威胁,也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减少机械化收获对土壤的损伤。

相比传统的机械化收获方法,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能够减少对土壤的机械损伤,有利于土壤保护和长期的农田可持续利用。

二、适用范围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适用于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处理,适用范围广,包括水稻种植区、大田种植区等。

不同地区的水稻种植条件有所不同,但该技术在大部分水稻种植区均可应用。

三、应用效果1.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粉碎还田后,秸秆中的养分能够更好地迅速释放到土壤中,提高土壤的肥力。

2.土壤保水保肥效果显著。

土壤表层覆盖有秸秆粉碎物质后,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保水。

秸秆的分解也会释放出大量的养分,增加土壤的肥力。

3.提高农田利用率。

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有助于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减少耕地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实际的试验示范中,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优化,该技术将会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在水稻生产中将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该技术将为我国水稻生产带来更好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一、试验目的
稻秸秆是农田中常见的一种农作物秸秆,其还田腐熟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

本试验旨在探究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对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水平的影响,为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方法
1.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农田试验基地进行,土地类型为黑土,试验采用的是随机区组设计,包括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组和对照组。

2. 试验准备:
试验前对试验地进行充分耕作,保证土地平整,然后根据试验设计进行随机区分布。

3. 试验设置:
从实验室获得的稻秸秆进行机插处理,每株间距30cm,行距为50cm;对照组只进行普通耕作和播面处理。

试验设有3个重复。

4. 试验管理:
对两组试验区域进行相同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两组试验条件一致。

三、试验结果
1. 土壤质地:
经过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后,土壤质地得到了明显改善。

试验区的土壤质地变得更加疏松,透气性更好,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2. 有机质含量: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0%以上,表明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2.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关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

关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

关于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技术的探讨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广阔,产量丰富,但在收割后的稻草处理问题上却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稻草处理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也无法充分利用稻草的潜在价值,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水稻秸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

本文将对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并结合试验示范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价值。

一、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概述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指种植水稻的农户在收割水稻时通过专用的收割机将水稻秸秆割断、粉碎,再将秸秆直接还田的一种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秸秆焚烧或者简单堆放露地的处理方式,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1. 节约人力物力: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 保护土壤: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可以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有机物质得以充分利用,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3. 减少空气污染: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4. 促进土壤肥力:水稻秸秆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经过粉碎还田后可以有效促进土壤肥力,并提高水稻产量。

为了进一步探讨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应用价值,我国在一些水稻种植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示范。

以广东省为例,一些农户采用了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统计,发现采用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田地,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水稻的生长势头也比传统的处理方式要好。

也观察到了一定的节约劳动力和资源的效果,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湖北省也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示范工作,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水稻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其中,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新型耕作方式。

通过将稻草还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肥力和保障长期耕作的需求。

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一、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优点1、提高土地肥力:水稻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和微生物,经过还田后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为庄稼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改善土壤质地:水稻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质地,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饱和度。

3、减少负荷: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农业面积的化肥、农药及其它农业负荷,减轻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负荷,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节约成本:水稻秸秆还田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种植成本,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益。

1、还田前处理:在水稻收割后,应将秸秆及时地处理,使其变为小块物料,便于存储和运输。

对于那些不易分解的秸秆,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方法,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处理,便于将来的应用和利用。

2、机械化还田:在处理好的秸秆堆肥上,使用还田机具进行机械化的还田作业。

机具应该采用轻型、小型、高效的机型,能够满足不同的耕作需求和场地限制,并保证还田的效果。

还田机具的设计要满足还田秸秆的要求,保证秸秆达到最大分散的程度,从而达到平均覆盖,保证耕地的家畜化效果。

3、后期处理:还田完成后,应按照耕地的质量要求,进行后期处理和管理,应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综合利用,适时施肥,培育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增加土壤肥力,避免草莓和杂草过度生长,影响篱笆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1、打造高效稻田耕作系统:针对当前国内还田机具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借鉴国外机具与技术,打造更加精细高效的稻田耕作系统,分段作业,确保好还田的效果。

2、设置追肥器,提高肥料利用率:机械化还田之后,可以设置追肥器,精准喷洒有机肥和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产生的成本。

秸秆快速还田机整体设计及三维建模

秸秆快速还田机整体设计及三维建模

题目:秸秆快速还田机整体设计及三维建模姓名:班级学号:1008指导教师:摘要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重要生物资源,合理的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对因过度使用化肥和焚烧作物秸秆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

秸秆机械还田是解决秸秆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秸秆机械还田机具已成为我国农机近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关于稻麦秸秆整株还田的机具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使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具各部件的结构设计降低秸秆整株还田机具功率消耗,本文对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本次新型秸秆整株还田机设计将解决部件缠草严重,可靠性低的问题;秸秆还田机功率消耗大的问题;秸秆还田后难以腐解问题。

黑龙江省作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推广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粮食生产良性循环和建立现代化生态农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

秸秆整株还田技术在简化结构、减少工序、节约成本等方面相对于粉碎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能解决因秸秆粉碎还田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壅土、翻压质量不好、妨碍耕作、影响出苗等现象。

因此应该大力提倡稻草整株还田。

秸秆整株还田机可以作为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的主要配套机具,同时完成整株还田和旋耕作业,实现一机多用。

机具进行反转作业,加大了深耕,有利于秸杆还田,实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满足了当今农艺深耕、松土的要求。

关键词秸杆还田快速腐解还田机毕业论文(设计)用纸AbstractToday,treatment of stubble has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fter harvest,a large number of stubble in the fields hindered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next cropping,and this stubble biomass resources with higher heating value are not fully utilized。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

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初报机插稻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旨在进一步提高农田的肥力,并且对于减少秸秆焚烧、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利用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试验的初步报告,对这一技术进行介绍和评估。

一、试验背景稻秸秆是水稻生产的副产品,传统上多以焚烧的方式处理,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机插稻秸秆还田技术,即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将稻秸秆还田到农田中,以此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的使用。

本次试验旨在评估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推广这一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1. 地点:本次试验选择了位于江西省的一块水稻田作为试验地点。

2. 方法:试验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是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组、机插稻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组和对照组(不施用稻秸秆)。

每个处理组设置三个重复,总计9个试验小区。

在试验前,将分别在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组和机插稻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待腐熟后,再进行试验。

3. 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了多次采集和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初步结果1. 土壤养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平均提高了20%以上,表明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2. 土壤微生物数量: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组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较高,显示出比其他两个处理组更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3. 作物产量:经过对比试验,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处理组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平均提高了15%左右,表明该处理组对作物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试验初步报告,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机插稻秸秆还田腐熟可以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并对作物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秸秆还田耕整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分析

秸秆还田耕整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分析
筛选的质量 ,完成收获工作的 同时也使得 田问的残留作 物秸秆量越 来越大,给农业的再次开展 造成很 大的 困难 。传统的耕整技术 不仅造 成的资 源浪 费较为严重 ,而且破坏耕作层 的土壤结构 ,使得 泥脚逐年 的加深 ,造 成水肥 流失、肥料利用率低 、生态环境恶化等 问题 以往 的秸秆 焚烧方 法更是对环境造成严重的 污染 ,已被 国家法令 禁止 因此 ,本 文结合相 关材料 ,对 高效通用的秸秆还 田耕整机进行研 究,分析其 关键部件 的设 计和相 关的试验检 测,为秸秆还 田和耕整作 业性 能及效率 的提 高工作提供有益 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秸秆还田;耕整机 ;部件设 计;试验分析
3 . 3 实验 结 果 及 分 析
经试验测 得主要 数据 :耕深 为 1 5 8 . 7 mm,耕 宽 2 0 1 4 a r m,地表平
整度 2 5 m m,秸秆埋覆率 9 4 . 1 9 %,耕深稳定性 8 4 . 8 6 %,小时生产率为
0 . 8 7 /h a 2 . h - 。
衡性 能较好 ,驾驶 员可以通过离合器来控制动 力的传递 ,从而控制秸
秆还 田耕整机 的工作状态 。
当在试 验 田中 的行进速 度为 4 . 3 6 k m / h 时 ,秸 秆还 田耕整 机的小
时 工作 率为 o . 8 7 h m z ・ ~,略高 于设计 参数 0 . 6 h m z . 的原 因是试 验 田的面积较小 ,作业 的时达
组的前进阻力。
3 秸秆还 田耕整机 的试验分析
3 . 1 试 验 目的
通过试验 ,测定秸秆还 田耕整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耕 宽、耕深、 耕深的稳定性 、地表 的平整度 以及秸秆埋覆率等 。试验 的测定 根据国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江苏农机化2020.6科研开发摘要:为实现水稻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机械化作业,解决稻麦轮作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效率低、成本高、机械化程度落后等问题,依据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农艺要求,运用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将链式开沟装置、水平搂草装置和螺旋绞龙覆土装置集成配套,研制了一种秸秆集中沟埋还田一体机,并通过田间试验对一体机的性能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为:一体机平均作业速度可达2.2km/h,作业效率为0.43hm 2/h,平均开沟深度为29.95cm,沟面宽21.2cm,沟底宽20.45cm,秸秆入沟率为86.3%,平均覆土厚度为15.5cm。

试验结果表明,秸秆集中沟埋还田一体机作业效果能够满足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要求。

关键词:开沟埋草;覆土镇压;田间试验0引言据统计,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亿~8亿t,其中稻麦秸秆约占43.71%[1,2]。

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农作物秸秆已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3]。

秸秆就地还田是最便捷、最廉价、最有效的秸秆利用途径,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4,5]。

常规还田方式存在高产条件下难以全量还田且秸秆还田深度浅,导致后期播种质量差、耕层土壤板结和病虫害风险增加等问题[6]。

王川等[7]研制了一种秸秆深埋保护性耕作复合作业机具,能将地表90%的秸秆深埋到地表10cm 以下。

郑智旗等[8]研制的秸秆捡拾粉碎掩埋复式还田机能将20%~50%的秸秆掩埋到土层15cm 以下。

魏凤兰等[9]研制的气吸式秸秆复合还田机能将地表粉碎秸秆吸入风机,经导料筒引至垄沟,存在秸秆量大时易堵塞等问题。

王瑞丽等[10]研制了一种秸秆深埋还田开沟灭茬机,可实现开深沟、碎土、灭茬等多道工序。

林静等[11]研制了一台1JHL-2型秸秆深埋还田机,可完成秸秆粉碎、收集、开沟、深埋、镇压等多项作业。

本文设计了一种能一次性完成水稻秸秆捡拾、秸秆入沟、覆土作业的秸秆集中沟埋还田一体机,为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科技成果——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

科技成果——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

科技成果——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成果简介水稻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及蓄水能力,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

针对联合收获后水稻整株或高茬秸秆大量置于田间,常规抛撒粉碎后旋耕或犁翻还田适应性差,泡田后秸秆漂浮于水面影响后续插秧及秧苗生长等问题,历时17年持续产学研攻关,发明了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创制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部件及还田机具,满足了旋耕、翻埋及平地等秸秆还田作业要求,形成优质土壤层,简化常规分段作业工序,避免多次进田过度耕整破坏水田土壤结构,解决了水整地后秸秆漂浮技术难题,实现了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的目标,推动了秸秆还田装备升级换代与科技创新,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地保护及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应用情况核心技术“水稻秸秆整株全量翻埋还田机械化技术”促进了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北方一季稻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等创新平台,举办交流会议120余次,培训农机人员及农户万余人,推动核心技术在水稻典型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自2010年此项技术经常州汉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诚远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转化生产,形成了系列化产品,获得多项成果鉴定、产品鉴定及推广鉴定,部分机型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代表机型参加国际农业装备展览会及洽谈会20余次,于黑龙江、吉林、湖北、江苏、天津等地应用推广,满足了北方早熟单季稻作区及长江中下游油-稻、麦-稻和稻-稻等多熟制区的秸秆还田作业要求,构建了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新模式。

技术效果与常规技术相比,应用此项技术可解决还田质量差、水整地秸秆大量漂浮、秸秆缠绕堵塞严重、作业工序多且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多年连续跟踪应用配套机具作业后,还田率可达90%以上,耕作深度稳定于16-20cm,耕深稳定性≥92.4%,作物产量增加6%以上,实现了节本增效目标。

辽宁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辽宁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示范园IMPLEMENT2021.02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辽宁省农作物秸秆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产量约为3000万吨。

以盘锦市为例,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年产水稻干秸秆40万吨左右。

在秸秆禁烧政策出台前,有95%左右的水稻秸秆都被焚烧,只有大约5%水稻秸秆被利用在编制草帘、食用菌基料、饲料等方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做好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和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开展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与推广》 项目。

一、项目指导思想和技术目标1.指导思想 一是结合水稻田块耕作特点和水稻秸秆实际情况,以作业程序简单、减少作业成本投入、不减少水稻产量为前提,注重农机农艺相融合,引进相关技术,开展相关试验。

二是设立核心示范区,强化宣传、培训、推广,促进成果转化。

三是探索形成适合全省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

2.技术目标 一是通过试验、示范,论证三种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的可行性。

二是试验分析指标。

定性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后土壤及秸秆变化情况;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因素情况;定性定量分析主要秸秆还田代表机型技术经济指标。

二、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建立了系统、完备、互为补充的三种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1.模式一:翻埋还田整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铧式犁秋翻+春季普通耙茬平地作业技术)技术路线:机械化收割秸秆切碎均匀抛洒(割茬高度25cm 以下)→机械化深翻(秋季)还田→普通耙茬平地机春季带水耙茬整平→机械化插秧。

配套机具:联合收割机、铧式犁、普通耙茬平地机、插秧机。

整地环节作业亩成本:75~85元(秋翻45~50元,春季耙茬平地30~35元)。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水稻秸秆还田主要依靠劳动力,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土壤压实、难以分解等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秸秆还田的效率和质量,发展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在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针对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技术模式分析、优化以及实验验证和经济效益分析,旨在为水稻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推动水稻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机械化作业技术有效地实现水稻稻秸秆的还田,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如何选择适合水稻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装备和方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研究如何优化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实现水稻稻秸秆还田作业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如何解决水稻稻秸秆还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稻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的影响以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等;通过实验证明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水稻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秸秆是水稻产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利用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传统的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机械化作业技术来进行改进。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的研究,在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也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对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进行研究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针对机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田间作业的生产力。

本研究将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原理、机器结构、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进行详细讨论和研究,并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农田作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参数优化设计;机器结构;实验测试;作业效率第一章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留下的秸秆却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和环境问题。

秸秆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质地和水分渗透,还会造成土地沙漠化和生态失衡。

因此,对于水稻秸秆的处理十分重要。

秸秆还田是解决水稻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还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性,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因此,秸秆还田已成为农田作业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目前的秸秆还田生产效率并不高,机器的工作效率、作业成本和操作难度成为了秸秆还田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设计一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优化机器的工作参数成为了必要的研究。

第二章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是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机器的工作参数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

具体工作如下:1. 分析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原理和机器结构特点。

2. 分析机器的工作参数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3.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测试获取数据。

4.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

5. 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第三章研究进展目前,本研究已完成了对机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对机器的关键工作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制定了初步的实验方案。

此外,已完成了对各种问题的梳理和整理,并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

下一步,将进一步开展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对机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秸秆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

其中,秸秆还田施肥技术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等。

因此,开发一款高效、简便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新型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满足农业生产对于施肥和播种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成本。

三、研究内容1. 设计新型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包括主、副传动机构、秸秆还田施肥装置和播种装置等。

2. 进行机械传动学原理分析,优化设计传动机构,保证机器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3. 进行机械结构的参数计算和优化,保证播种深度和施肥均匀。

4. 性能指标测试与验证,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性能指标与预期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机械传动学和结构参数的分析和计算,然后进行仿真、设计和制造,最后进行性能指标的测试与验证。

五、预期成果1. 设计出一款新型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具有高效、简便等特点。

2. 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符合预期设计要求。

3. 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可行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六、研究难点1. 传动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2. 播种与施肥的效果均匀性。

3. 机器的耐用性与性能稳定性。

七、进度安排第一年:完成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进行初步机器的设计。

第二年:完成机器的细节设计和制造,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第三年:完善机器的性能和参数,进行机器的试生产和推广。

八、参考文献[1] 苏凯,吴克力,谢小明,等.秸秆还田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6,31(2):161-167.[2] 李云山.秸秆还田施肥的优劣势及其应用前景.农村环境科技,2018,7(17):94-96.[3] 朱光有,陈凯.秸秆还田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2):10-11.[4] 王可,张凤元,朱敏.基于汽车油泵的果园喷施机构设计.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2019,41(3):56-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0期
王金武 等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5 5
机配 套 , 针 对 埋 草、 碎 土、 旋耕功能三位一体的要求 设计而成 , 结构如图 1所示 。 其主要由主轴 、 刀盘 、 切 埋草弯刀 ( 左右方向各 2 挡草栅 、 草 刀( 2把 ) 、 4把 ) 、 限位滑掌 、 边减速器 、 主减速器和悬挂架等组成 。 工 作部 件 为 刀 体 ( 专利 Z 如 图 2所 0 0 4 2 0 0 5 4 3 . L2 X) 示 。 设计特点是 : ① 减少同一纵向平面内刀片数量 , 增大作业时切土节距 , 降低功耗 , 减小作业负荷 。② 增 大 埋草弯刀 与主轴间 水 平 面 内 夹 角 ( 翻土角) 强 , 化埋草功能和提高作业效率 。③ 主轴两端加设切草 刀, 切断和防止轴颈缠草 , 降低缠草量 。
图 2 刀体结构简图 . 2 D F i g i a g r a mo f t h e b e n t b l a d e
埋草刀 1 . 刀盘 2 . 刀滚 3 .
将式 ( 对时间求导数 , 可求得埋草刀端点在 牨 1 ) 和 牪方向的速度 烄牤 =牤 1 -犧 s i n 犜 ) 牨 牔( 烅 =爲 犽 c o s 犜 烆牤 牪 此时 , 埋草刀端点绝对速度为
整机 两 侧 安 装 限 深 滑 掌 , 梁 上 可 安 装 松 土 铲。 草栅 ,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功率消耗主要由刀片切削 土壤 、 刀片抛掷土壤 、 推进机组前进以及传动装置摩 擦 4部分组成 。 埋草旋耕的功率消耗较大 , 除受土壤
5 6





报 表 田间作业性能检测结果
2 ] 续的播种工作造成影响 [行秸秆粉 碎还田作业, 正转旋耕机由于受到刀辊旋转方向及 结构的限制 , 其覆盖性能差 , 功率消耗大 。 其他的秸 秆 切碎 还 田 机大 都 使 用 甩 刀 砍 切 秸 秆 , 甩刀磨损严
1 ] 重, 寿命短 , 成本高 [ 秸秆被砍切得过碎 , 铺撒在地 。
2007年 1 0月
农 业 机 械 学 报
第 3 8卷 第 1 0期

式中
( 1 ) 牪 =爲 s i n 犜 刀辊回转半 爲—— 埋 草 刀 端 点 的 转 动 半 径 ( 径) —— 埋草刀转角 , =犽 —— 时间 犜 犜 牠 牠 —— 还田速度比 , =爲 燉 犧 犧 犽 牤 牔

图 1 整机结构简图 . 1 R F i g i g h t s i d ev i e wo f t h ewh o l ema c h i n e
因此 , 生产上迫切需要秸秆还田率高 , 碎土能力 强, 土壤覆 盖 好 , 且 性 能 可 靠, 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农 业技术要求的水稻秸秆还田机具 。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设计
整机结构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与纽荷兰 9 0 ~1 1 0型拖拉
表后再用旋耕机旋耕 2遍 , 覆盖效果仍然很差 , 给后
( 2 )
2 2 2 =槡 牤 +牤 =牤 犧 +1 -2 犧 s i n 犜 ( 3 ) 牤 牨 牪 牔 槡 传动系的设计特点 麦) 秸秆整株还田机与拖拉机 1 1 0型稻 ( Z T 2
挂接采用悬挂式 。 由于工作幅宽大于拖拉机后轮轮 距, 采用正 配 置 , 旋 转 刀 筒 设 置 在 中 部, 后部配置挡 传动系统采用单侧传动形式 , 如图 4所示 。 埋草刀滚 转速为 2 采用了单级一侧传动方案 。变速 6 0r 燉 , mi n 箱 由 1个 大锥 齿 轮 与 1个 小 锥 齿 轮 啮 合 , 经中间传 动轴将动力传到边减速器 , 再经 2次变速 , 传给埋草 刀滚实现反转作业 。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王金武 尹大庆 韩永俊 纪文义 孙 勇 赵铁军
摘要 】 阐述了 1 田间试验证明 , 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翻 【 1 0型水稻秸秆整株还田机的总体结构设计 。 Z T 2 土 和覆盖性能较好 , 可获得良好的土壤耕作层 , 耕深达 1 秸秆在 1 满足保护性耕 8c 5c 5 %。 m, m 深度以下覆盖率达 9 作农艺要求 , 能够保证水稻移栽作业质量 。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机 设计 试验 中图分类号 :S 2 2 2 . 4 文献标识码 :A
这样可防止缠草和减少挂草 , 避免由秸秆缠绕引 化, 起刀滚堵塞 , 提高了作业效率 。 在刀体 2个轴端设计
3 ] 能防止轴颈缠草而堵塞 [ 了扁平的切草刀 , 。
反转作业运动分析 以 刀 轴 旋 转 中 心 为 原 点 建 立 固 定 坐 标 系, 牨轴 正向和旋耕机前进方向一致 , 如 牪轴正向垂直向上 , 图 3所示 。 设还田机 前进 速度 为 牤 刀轴 旋转 角速 牔, 开 始 时 刀 片 端 点 位 于 前 方 水 平 位 置 与 牨轴 度为 犽 , 正向重合 , 则埋草刀端点的运动方程为 牨 =爲 c o s 犜 +牤 =爲 ( c o s 犜 +犜 燉 犧 ) 牔牠
挡草栅 1 . 滑掌 刀盘 2 . 埋草弯刀 3 . 主减速器 8 . 切草刀 4 . 悬挂架 9 . 主轴 5 . 限位 6 .
图 3 反转作业运动分析图 . 3 Mo F i g v e me n t o f u p c u t r o t a r yb l a d e
边减速器 7 .
切草刀和埋草弯刀设计 根据水稻秸秆整株还 田 机 作 业 特 点, 将埋草弯 刀 的 刃 口 设 计 为 曲 线 型。 在切 削 土壤 过程 中 埋草弯 刀的 曲 线 刃口先由 距 回转 轴 较 近 的 侧 切 刃 切 削, 然 后 逐 渐 转移 到距 回 转轴较 最后由 远 的 侧 切 刃 切 削, 正切刃切削 。 埋草弯刀 ( 刃 口 为 直 线) 从正斜面切开 切出沟底将秸秆向 土 块, 外 推移 。 埋 草弯 刀 按 其 空 间 运 动 轨 迹, 由点切土壤 充分利用拖拉机的有效功率 , 逐步转变为线切土壤 , 达到秸秆整株还田机的设计要求 。 采用反转作业 , 土壤被埋草弯刀切开的同时 , 秸 但由于秸秆的质量小 、 抛 秆的根部也从土壤中切出 。 起高度低 、 在空中运动时间短 , 而切碎的土块抛起高 度 高、 在 空 中 运 动 时 间 长, 这样就将落下的秸秆覆 盖 。 与此同时 , 在刀体的总体结构设计中 , 确保弯刀 从基部到侧切刃端点的刃口曲线上滑切角有所变
2007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测结果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站立 配套动力 燉 k W
-1 作业速度 燉 k m·h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Wa n gJ i n wu Yi nD a q i n g Ha nYo n g j u n J i We n y iS u nYo n g Z h a oT i e j u n ( ) 爫牗 牜 牠 牎 牉 牃 牞 牠 爛 牋 牜 牏 牅 牣 牓 牠 牣 牜 牃 牓 爺 牕 牏 牤 牉 牜 牞 牏 牠 牪 ﹢ ┈ ┉ ┇ ┉ ,t T h ed e s i g ni d e ao f t h e o v e r a l l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h e r o t a r yc u t t e r a n dt h e d r i v e s y s t e mo f t h e 1 wh o l er i c es t r a w r e t u r n i n g ma c h i n e( Z T 2 1 0 ) wa .F se x p o u n d e d i e l de x p e r i me n t swe r e c o n d u c t e da n d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e dt h a t s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c o u l di mp r o v et h e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o f ,c ,r t h es o i l h a n g et h ec o mp o n e n t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h u mu si nt h es o i l e g u l a t et h e .T t e mp e r a t u r eo ft h es o i l a n dp r o t e c tt h es o i l h er e s u l t sa l s op r o v e dt h a tt h er e v e r s i n gs t r a w r e t u r n i n gma c h i n ewi t hag r a s sf e n c ewa sp e r f e c t i nt u r n i n gt h es o i l a n dc o v e r i n gt h es t r a wa n d ;t 8c f e a t u r e dg o o ds o i l p l o u g hh o r i z o na f t e rt h et i l l a g e h et i l l a g ed e p t hwa s1 ma n dmo r et h a n 9 5 % o 5c ft h es t r a w wa sc o v e r e db e n e a t h1 m. T h ewh o l er i c es t r a w r e t u r n i n g ma c h i n ei s ,p r a c t i c a la n df e a s i b l ea n dc o u l d me e tt h ed e ma n d so ft h ep r o t e c t i v ef a r mi n ga n d a d v a n c e d . g u a r a n t e et h eq u a l i t yo f r i c et r a n s p l a n t ,S ,D ,E x p e r i me n t ┎┌ ┄ ┇ ┈ R i c e t r a wr e t u r n i n gma c h i n e e s i g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