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技术的方式及影响(一)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摘要利用秸秆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减轻因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阐述了秸秆还田的作用,总结了秸秆还田的方法。
关键词秸秆还田;作用;方法泗阳县是有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年产粮食达二十多万吨,而生产这些粮食,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有机质,同时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和植物的光合能量。
如果不补充这些养分和能量,势必使耕地越种越瘦,产量越种越低。
要培肥耕地,除了科学使用化肥外,还要大量增施有机肥,而泗阳县绿肥生产萎缩,有机肥源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1秸秆还田的作用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
实践证明,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业收入,同时还可以减轻因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秸秆还田腐殖化系数很高,达到0.25~0.50,即有25%~50%转化成土壤腐殖质,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促进了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形成,调节耕层水、肥、气、热。
同时提供丰富的养分。
据试验,连续3年施用作物秸秆(4.5t/hm2·a),可使土壤有机质提高0.05%~0.09%,速效磷增加0.5~3mg/kg,速效钾增加5~10mg/kg,容重下降0.01~0.08g/cm3,总孔隙度增加1.11%。
1.2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据试验,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适量速效氮肥,使得作物表现为:前期早发稳长,中后期青秀老健,不早衰,对禾谷类作物能增加有效分蘖和穗数,增粒增重,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的功能。
秸秆还田区的作物一般比不采用还田区的作物增产:水稻8%~15%,小麦5%~13%,棉花4%~9%。
秸秆还田不仅当季能取得培肥改土、增产增收的效果,而且对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促进作用。
实行秸秆还田的水稻田种小麦,小麦可以增产8%~10%。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

刀 或 条耕 条 播 机 播 麦 ,播 麦 行 秸 秆 全 量 还 田 ( 隔
行 不 处理 秸秆 , 自然 风化 )一开 沟 。 2 2 4 深 耕翻 秸 秆还 田、机 条播 工 艺路 线 ..
Hale Waihona Puke 使 用 铧 式 犁 进 行 秸 秆 深 翻 还 田是 一 种 传 统 的 方 法 ,但 由于 作 业 效 率 低 , 后 续 整 地 工 序 多 ,农 户 使用 不 多 ,仅 在 大 中型农 场 仍有 应 用 。
3 秸 秆机械化直接还 田的配套技术 3 1联 合收 割 机 的选用 . 3 1 1大 力发 展 高性 能半 喂入 联合 收 割机 .. 麦 、稻 秸 秆 具 有 利 用 价值 ,如 草 帘 、草 包 已 在 防 寒 、 防汛 等 方 面 有厂 泛 的 应 用 ,可 作 为 成 型
一
基 肥 、 除 草 剂 撒 施 一 反 旋 灭 茬 机 秸 秆 还 田耕 整
1 2 高 留茬 全量 还 田 . ( )联 合 收 割 机 在 进 行 收 获 作 业 时 ,切 割 留 1 茬 高度 为 1 ~ 2 m 5 5c ,匀 铺 脱粒 清 选 后 的秸 秆 , 再
进行 耕整 地 作业 。
地 一 少 ( )耕 条播 机播 麦 一 开沟 。 免 2 2 3 局 部秸 秆 还 田、机 条播 工 艺路 线 .. 联 合 收 割 机 高 留茬 割 稻 、秸 秆 切 碎 均 匀 抛 撒
一
基 肥 、 除 草 剂 撒 施 一 少 ( )耕 条 播 机 隔行 拆 免
( ) 同法 收 获 农 作 物 ,仅 对 局 部 进 行 秸 秆 还 2
秸秆还田的优点及应用

·129·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0期摘要:分析了秸秆还田的优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指出稻田秸秆腐熟还田优点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期指导秸秆还田的应用。
关键词:秸秆;还田;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就是秸秆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施入农田,它是秸秆利用、增加农田有机肥源的主要途径,是一种最简单最普遍的利用形式,也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实现高产优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多年来秸秆直接还田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秸秆直接还田的增产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生态效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不再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每到收获季节,由于抢农时,农户常常一把火将秸秆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农作物秸秆通过堆腐、免耕覆盖或机械粉碎直接还田等综合利用,既解决了秸秆的焚烧问题,又积累大量的有机肥料,连续几年实施秸秆堆腐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改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根据锦屏镇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目前主推秸秆粉碎旋耕还田的优点及应用剖析简要如下:1 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肥力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使微生物数量介绍如下。
秸秆还田的优点猛增,在高肥土上约增加50%,瘦土上更明显,约增2倍。
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
而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秸秆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可使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1]。
2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料,富含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秸秆直接还田,使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大大增强,吸水率可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 ℃;全氮、速效磷含量略有提高,速效钾含量提高很大,秸秆中钾很容易被分解释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
不同方式的小麦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的影响

全 量还 田 + 碳铵
半 量 还 田
2 3 . 3 . 4 . 6 . 8 . 3 2 1 5 5 24 0 5 37
2 . 3 . 3 . 4 . 61 4 8 5 2 1 19 6 2 3 5 . 4.
全 量还 田 + 腐熟 剂 2 . 3 . 3 4 . 6 . 8 . 27 26 6 3 2 17 3 1
总体 上是增加趋势 。理论 单产总体 上随钾肥 用量增 加而增
2 1— 015
表 5 水 稻钾 肥效应试 验单个茎蘖 性状 比较
加。对各 处理 水稻实产平均数进 行新复极差 测验 ( 见表 4: ) 处理 ( )与处理 ( ) 4 、( ) 5 、( )存在 极显著差 1 6 、( ) 3 、( ) 7 异,处理 ( )与处理 ( ) 1 2 存在 显著差异 ,处理 ( ) 2 与处理 ()() 6 、4 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施 用钾 肥对 水稻有明显的增
质抗倒 目 的实现。从群体看 , 标 施钾肥明显减轻了水稻纹枯 病 的病情 指数 ,大幅度增 加每穗总粒数 及结实率 , 大幅度提
2 4 对 水稻单 个茎蘖性状 的影响 . 对 各处理 单个茎蘖性状进 行考察 ,结果显示 ( 见表 5 , ) 施用钾肥 与不用钾 肥差 异明显 , 施钾明显提高水 稻单个茎蘖
高度 。 提高 了基部一 、 二节间的 长度 , 增加 了水 稻基 部一 、 二
高 水稻 千粒重 , 从而提 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 施用 不同用量 且
钾 肥符 合肥料 报酬递减规律 。本试 验表明 , 如皋高沙土地 在 区,当每 h K: m 施 0达 1 0 k 5 g以上时 , K2 随 0用量的增加 ,
剂 能促进 水稻前期生长 , 并能更好地促进水 稻后 期生 长, 从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小麦秸秆还田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水稻耕种技术,其利用废弃的小麦秸秆(秸秆)或者其他植物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还入田间作为土壤和水分来源,从而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
一方面,小麦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性状。
小麦秸秆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来肥沃土壤,例如有机质、磷、氮素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结构也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它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水分保持量,和重要的是改善土壤的胶结性,增加土壤的湿润度,减少土壤的水溶性铝,改善土壤的质地。
另一方面,小麦秸秆还田也能够提高水稻产量。
秸秆有机质中富含植物有效元素,如氮磷钾,利用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质地,同时较大的水分供给能够让作物得以充分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了水稻的产量。
此外,利用秸秆作为肥料还可以降低氮挥发损失,减少氮污染,保护环境。
总之,小麦秸秆还田对于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改良土壤性状,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但也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因此,在耕种水稻时,有必要应用小麦秸秆还田技术。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能够提高有机物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质地,减少氮污染,增加水溶性铝,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最终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同时,小麦秸秆的作用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不会造成环境破坏,而且成本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有机肥料。
因此,在未来,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将成为水稻种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稻秸秆还田后的配套技术措施及作业要求

试验场TRIAL水稻秸秆还田后的配套技术措施及作业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农机推广站 符 全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迟德龙试验场TRIAL2021.02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秸秆由收割机原装自带或者加装的粉碎抛洒装置把秸秆粉碎均匀抛洒田间,秸秆切碎长度3~5cm,之后采用机械翻耕、埋茬搅浆等配套措施实现有效还田。
具体技术路线为:收割机粉碎抛洒还田-秋季(春季)翻耕-春季浅水泡田-春季浅水搅浆平地。
该项技术在抛洒作业时建议采用收割机原装自带的粉碎抛洒装置,不建议采用加装的抛洒装置,因为加装的抛洒装置会消耗收割机动力10马力左右,影响收割作业效率。
翻耕时建议采用90马力拖拉机配套翻转四铧犁进行翻耕作业,翻耕深度得以保障,秸秆不外漏。
此种在收割的同时进行秸秆抛洒作业方式,因其秸秆含水量大,秸秆粉碎效果好,而且后期容易腐烂,是未来秸秆还田作业的发展趋势。
3.水稻全喂入收割机或半喂入收割机秸秆集条铺放二次捡拾抛洒还田配套措施 该项技术是采用全喂入收割机或者半喂入收割机收割,脱粒后的秸秆集条铺放田间,全喂入收获后秸秆长度杂乱无序,长短不一,半喂入收割机收获后秸秆整齐铺放田间,这样收割后的状态是无法进行翻耕或旋耕作业的,主要原因在于集条分布的秸秆会严重影响犁铧入土以及缠住旋耕刀齿无法作业,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把集条堆放的秸秆进行二次捡拾粉碎抛洒作业,把铺放的秸秆再次粉碎并且均匀抛洒田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后期翻耕或旋耕作业。
具体技术路线为:全喂入收割机或者半喂入收割机集条铺放还田-二次捡拾抛洒还田-秋季(春季)翻耕或旋耕-浅水泡田-浅水埋茬搅浆平地作业。
该项技术是目前广大农民普遍应用的主流模式,秸秆的杂乱铺放以及整齐铺放给秸秆还田工作带来难度,所以在收割完毕后争取最短时间内进行秸秆二次捡拾抛洒作业,避开雨雪天气造成的秸秆水分大导致二次抛洒作业效率低下,抛洒作业时我们建议采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秸秆捡拾抛洒机进行抛洒作业,做到抛洒均匀,秸秆抛洒长度≤10cm。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第3期(总第411期)2024年3月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No.3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黄日剑(宾阳县古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530415)摘要为探究秸秆还田技术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评估秸秆还田实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调查发现,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从而有助于提升产量。
但若秸秆还田操作不当,可能会成为病虫害的潜在孳生地,进而增加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因此,提高秸秆还田效果的关键在于强化政策引导与财政激励、鼓励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农户教育与培训、建立长效机制与反馈系统。
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实际农业生产实践,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稻;病虫害;土壤肥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3.063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and YieldHuang Rijian(Gula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Binyang County,Binyang530415,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technology on the occurrence and yield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improve soil structure,and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rice growth,thus contributing to increasing yield.However,if the straw is not properly returned to the field,it may become a potential breeding ground of diseases and pests,and then increase the risk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Therefore,the key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s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financial incentives,encourag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trengthen farm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feedback system.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pract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Key words:straw returning to field;rice;pests and diseases;soil fertility;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宾阳县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来抓[1]。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秸杆还田需做到“三要”一、要补充养分。
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杆的碳氮丝绸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
二、要补充水分。
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蹚,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杆腐解,同时还可以减少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机酸)和有毒气体。
三、要搞好病虫害防治。
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等)。
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优质丰产。
秸秆直接还田后要“一防二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发布时间:2009-09-18编辑:冯飞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一防二补”。
一防即重防病虫草害据试验,一般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秆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蚀率提高。
因此,秸秆还田更适合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这样秸秆还田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
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
如果在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秸秆翻耕还田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秸秆耙耕浅层还田的方法。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经过多年对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丰县实际,特制订丰县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规范。
一、麦草机械化还田(一)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特点1.产生大量秸秆,增加电力消耗。
高性能收获机采用秸秆切碎装置,将秸秆机械返回田间,增加了功耗,降低了作业效率。
秸秆还田机的操作功耗也会增加,从而增加操作成本。
2.作业茬口紧,工作任务重。
麦收后茬种植作物品种以水稻、玉米为主,夏收夏种作业时间短、作业茬口紧、作业量大,机手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质量难以保证。
3.操作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随着水稻插秧面积的扩大,对留茬、抛草均匀性和切碎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秸秆与土壤的不均匀混合会导致秸秆在田间的气生现象,影响幼苗根系的发育。
(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根据《秸秆还田机械操作规程》、《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旱地作业质量》等六项省级地方标准作业,结合机具配置情况、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特点及后茬作物等因素,制定适合我县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
(一)玉米种植区麦秸全部还田1、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拖拉机带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补助25元/亩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添加切碎装置,粉碎并返回现场→ 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补贴:10元/亩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15cm,秸秆切碎长度8-12cm,漏切率≤1.5%,合格率≥95%。
3.机具配置:收割与切碎装置相结合,或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置相应宽度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机)在收割后粉碎秸秆。
玉米茬播种机采用高机架、圆盘式开沟机具。
(二)稻麦种植区水耕水整秸秆还田作业1.技术路线:联合收割机将小麦和麦秸适当收获,切碎后均匀抛撒→ 施用基肥(增加氮肥)→ 用水浸泡田地→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耕作和整地→ 水稻机械插秧。
补贴:25元/亩12.作业要求:联合收割机收获残茬≤ 15厘米,秸秆切碎≤ 10cm,均匀分散在田间,秸秆还田机作业深度≥ 20厘米。
蔬菜尾菜还田技术措施

.蔬菜尾菜还田的技术举措跟着蔬菜栽种面积的扩大,怎样办理愈来愈多的蔬菜秸秆已成为困扰菜农的一道难题。
事实上蔬菜秸秆养分含量与大田作物邻近,完整能够进行还田办理,但因为其常常携带大批病菌虫卵,直接还田会惹起加剧作物病虫害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
在还田以前时要经过技术办理,才能达到既肥饶土壤又防止病虫害流传的目的。
蔬菜秸秆还田最常用的方式有堆沤还田、生物反响堆还田、蚯蚓过腹还田等。
(一)堆沤还田堆沤还田是最常有的方式,做法是将蔬菜秸秆集中搁置进行腐熟发酵,待发酵完整后将发酵物还田。
其主要技术重点是:1、正确判断发酵进度,防止在秸秆未完整发酵状况下还田。
堆沤发酵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
早期主要分解糖、淀粉、氨基酸等易分解物质并累积热量;中期分解纤维素,需要大批耗氧气,堆肥温度可达60℃以上,可杀灭病原菌和杂草。
后期分解比较难分解的木质素,堆沤温度降低,形成有益于微生物生殖环境。
秸秆完整腐熟标记是颜色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嫩有弹性,干时很脆简单破裂。
此时可直接施入田块。
2、发酵前秸秆要粉碎轧切,扩大发酵面积,加速腐熟进度。
秸秆粉碎细度最好达到厘米-5厘米,使发酵微生物与秸秆能充足接触。
未轧切秸秆聚积构造过于松散,简单惹起水分蒸发,阻碍发酵成效。
每方发酵堆在500-700公斤左右。
3、保证适合的水分。
堆沤水分过高易形成厌氧环境,产生腐臭气体和养分损失;水分过低则会克制微生物活性。
适合含水量以手攥感觉润湿为宜。
4、按期翻动发酵堆,保证氧气供给。
跟着发酵进行,发酵堆会向下堆积,孔隙变小,尤其是底部会形成局部无氧环境,而发酵中期需要耗费大批氧气,所以要按期翻动发酵堆,保证氧气流通。
5、配合施用发酵菌剂。
发酵菌剂是人工培养的特定发酵菌群,施用菌剂有益于发酵物快速、大批生成发酵菌,加速发酵进度。
菌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要依据有关说明,部分菌剂预先还要进行加水、加糖等活化办理。
.6、配合施用氮肥。
发酵需要的碳氮比为25∶1至30∶1,而秸秆的碳氮比为80∶1至100∶1,也就是说,秸秆的氮含量相对较低,在发酵时要增补氮素。
小麦、玉米免耕及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

小麦和玉米的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不翻耕土地的情况下种植小麦和玉米作物的一种栽培方式。
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节约劳动力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实现免耕栽培的关键是使用覆盖作物。
覆盖作物可以在收割后或者在种植作物期间播种,起到覆盖地面的作用,从而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防止土壤侵蚀、促进有机质的积累和微生物的繁殖。
常见的覆盖作物包括大豆、绿豆、甘蔗、菜豆、花生、红苕等。
秸秆全量还田是指在作物收获后将剩余的秸秆还田,而不是像传统的耕作方式一样将其焚烧或者扔掉。
秸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量确定肥料类型和施肥量,避免养分的过量或者不足,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同时还要注意秸秆还田的时间和方式,秸秆过早还田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过晚还田会影响作物的收获。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 一切 正 常 ,秧 苗 正常 活棵 返 青 , 已开始 换 白 根 , 没有 烂 根 、 黑 根 的现 象 发 生 。 1 天 后 秧 苗 已 8
有 3 以上分 蘖 ,长势 旺 盛 。 个
2 1 3 放 水泡 田 ..
统 一 上 水 ,浸 湿 全 部 麦 秸 秆 , 以秸 秆 不 在 水 面 流 动 为止 ,浸 泡 7 小 时 以上 , 以泡 软 秸 秆 、泡 2 透 土 壤 耕 作 层 为 准 , 一 般 泥 脚 深 度 大 于 1 c 以 0m
上。
2 1 4 还 田作 业 ..
割 ,将 整 齐 铺 放 的 秸 秆 收 集 利 用 ,高 留茬 秸 秆 用 铧 式 犁 耕 翻 灭 茬 , 半 量还 田 比较 切 合 农 业 生 产 实 际 。其 好 处 是 稻 秸 秆 利 用 途 径 多 ,如 编 织 草 帘 草 包 ,用 作 动 物 饲 料 、 生 活 燃 料 ,造 纸 、 发 电等 :
小麦 割 后 马 上 带 秸 秆 上 水 泡 田有 利 于 杜 绝 秸
秆 焚 烧 、 改 善 土 壤 结 构 和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但 与 割 后 晒 田的传 统 习 惯 有 冲 突 ,很 难 推 广 。上 水 泡 田 越 长 越 好 ,有 利 于 秸 秆 分 解 和 降 低 土 壤 耕 作 阻 力 ,更 有 利 于起 浆 埋 草 ;但 泡 田 时 间越 长 、上 水 的次 数 和 消 耗 水 量 越 大 ,作 业 成 本 越 大 。为 了提 高还 田效果 但 又 不 增 加 泡 田时 间 ,可 以在 割 后 马 上 进 行 旋耕 ,将 秸 秆混 合 进碎 土 中 ,埋茬 量 在4 % 0 左 右 ,然 后 上 水 泡 田 ,再 进 行 起 浆 埋 茬 作 业 , 既 迎 合 了 农 民的 生 产 习惯 ,作 业 效 果 又 好 ;但 是 多 了一 道 工序 , 增 加 了作 业 费 ,如 能 增 加 还 田补 贴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5期资源与环境科学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肖健1王娜1杨会娜1洪恩众2焦玉光1(1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2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秸秆形态还田、秸秆与土壤不同混合方式还田、不同耕作措施配合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模式的选择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措施;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中图分类号S1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5-0166-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5.04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Microorganism XIAO Jian1WANG Na1YANG Huina1HONG Enzhong2JIAO Yuguang1(1Hulunbuir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Hulunbuir Inner Mongolia021008;2Hulunbuir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Hulunbuir Inner Mongolia021008)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straw returning,different mixing ways of straw and soil and different tillage measures matching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microorganism,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mode sele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traw returning.Keywords straw returning;tillage measure;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soil microorganism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
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实施方案

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秸秆焚烧问题日益严重。
秸秆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对大气环境、土壤质量、农业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秸秆利用率,我国政府提出了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政策。
二、目标设定1.禁止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
2.提高秸秆还田率,改善土壤质量。
3.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实施方案1.宣传教育(1)开展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政策、意义和措施。
(3)组织专家讲座、现场演示等形式,普及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
2.政策引导(1)制定相关政策,对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给予补贴。
(2)设立秸秆还田示范项目,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3)对违反秸秆禁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技术推广(1)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秸秆粉碎、深耕还田、覆盖还田等。
(2)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生物质能源、秸秆饲料、秸秆菌料等。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种植结构,减少秸秆产量。
(2)推广免耕、少耕、浅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降低秸秆焚烧需求。
(3)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秸秆利用率。
5.社会监督(1)建立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社会监督机制。
(2)鼓励群众举报秸秆焚烧行为,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3)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秸秆焚烧行为。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了解当地秸秆焚烧现状,分析原因。
(2)调查农民对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认知和需求。
(3)收集相关政策、技术、资金等信息。
2.制定方案阶段(1)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实施方案。
(2)征求相关部门和农民的意见,完善方案。
(3)报请政府审批。
3.实施阶段(1)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
(2)开展宣传教育、技术培训、政策引导等工作。
(3)加强执法监管,确保方案落实。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作者:沙吉旦木·库尔班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0期沙吉旦木·库尔班农作物秸秆是在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多的副产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在生活中对秸秆的使用率已经明显地减少。
部分农村地区在前几年开始大量的焚烧秸秆,但是焚烧秸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较为严重地污染,所以我国目前已经对秸秆进行研究使其能够进行综合性的利用。
秸秆是我国数量较多的可再生资源中的一类,在秸秆中蕴含着大量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能够促进农作物健康茁壮地生长,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根据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的性质、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有量以及土壤结构,进而增强土壤蕴含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与发育。
一、秸秆还田的措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有很多研究都证明的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种植的水平,而且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秸秆还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当前最为常见的秸秆还田方式是直接还田与间接还田两种方式。
直接还田是指将秸秆放在田地中,让秸秆自行的进行分解。
直接还田也可以通过翻压、覆盖、粉碎的方式,让秸秆与田地相融合。
翻压指通过耕地将秸秆压进土壤中,这种方式能够增加秸秆的分解效率。
覆盖是将秸秆直接的铺放在田地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水汽蒸发,但是这种秸秆还田的方式分解过程较慢。
粉碎指将秸秆放入粉碎机,或者使用其他的方式将秸秆粉碎并且撒入到田地当中,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秸秆还田方式,这种秸秆还原的方式效率最高。
秸秆还田的间接形式主要有氨化、堆沤、过腹、过圈、焚烧、施肥还田六种形式。
氨化是使用尿素等具有氨成分的物质,让秸秆氨化降低秸秆中蕴含的木质素。
堆沤还田方式是指将秸秆与人畜的粪便堆放在一起进行沤肥。
等到秸秆发酵分解之后,再将其撒入稻田,但是这种秸秆还田方式工作量较大并且会产生非常刺鼻的气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还田技术的方式及影响(一)
摘要介绍了秸秆还田的2种方式:直接还田与间接还田,同时,分析了秸秆还田的影响,包括:对
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土壤酶的影响、对
作物的影响及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等,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影响
巫山镇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占粮食产量的90%
以上,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还田补充更新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氮
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培育地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秸秆还田可有效利用有机肥资
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保肥
供肥能力,降低土壤pH值和盐碱总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等。同时能减少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对空气、土壤、水质、环境的污染,对促
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秸秆还田的方式
1.1直接还田
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方便快捷,可大大减少用工,且还田数量较多,增产作用明显。因此,近几年
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常用的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3]。一是高茬还田。
就是收割水稻、小麦等作物时,有意识地提高作物的收割高度,留下较长的秸秆(一般为株高的
1/2左右),随后用旋耕机翻入土中。如果是小麦、玉米两熟制的田块,小麦收割后留高茬,其后
用铁锹或小型旋耕机顺行翻入行间。二是粉碎翻压还田。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收获后,
把秸秆碎成6~8cm,均匀撒在田的表面,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秸秆还田机和旋耕机把秸秆
翻入土中;还可牛耕还田,将碎断后的秸秆撒入犁沟,进行翻耕,效果较好。此方法用工量增加,
适合农闲季节和农田较少的地区。割蔸适当高,可相对减少稻草长度,有利于稻草均匀还田,
减少稻草成堆的现象。此方法优点是少工省力,还草量大,分布均匀,耕作质量好。三是覆盖免
耕还田。主要是埋间套插玉米,在小麦收割后,将切断的小麦秸秆不断进行翻耕犁田,直接点插
玉米,麦秆覆盖地面后,可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麦秆自行腐烂分解,
有利于防涝,减少杂草滋生,给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产。这种方式具有
节省耕种费用、争取季节、保肥保水的优点,适合于灌溉条件较差的田地。四是稻田整草还
田或铡草还田。整草还田是将稻草均匀铺在田里,用整耕埋草机(手扶拖拉机改装而成)翻埋入
田中,再耙平插秧。铡草还田是将稻草铡成2段,均匀撒入田中,再利用旋耕机翻埋后插秧。五
是直接掩青。趁秸秆青嫩时直接翻埋入土的一种秸秆直接还田方法。这种秸秆由于含水量较
高,翻埋入土后容易被微生物腐解。如玉米收割后,割下带青秸秆翻埋入土,可作小麦或水稻基
肥。麦秆直接掩青时都要撒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氮肥,以利于加速其腐解,为后茬作物提供充足
的养分。
1.2间接还田
利用生物学技术,将秸秆堆沤腐熟后还田和过腹还田,这种技术受条件限制,还田数量有限,但
也是一种秸秆还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高温堆沤还田。将作物秸秆利用
夏季高温沤制成肥料。比如水稻秸秆,在水稻田近处,挖1.0~1.5m的深坑,把秸秆切成长10~
15cm的小段,1层堆30~40cm厚,加上1层泥、草木灰、人粪尿、禽畜粪等,并用泥土封顶,
离地面略高或持平即可。由自然降雨或人为放水,温度升高即可腐解,最好翻1次,这样效果更
好。二是过腹还田。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猪、牛、马、羊等牲畜,可促进
畜牧增值,而畜粪尿又作为肥料施入土壤,该还田方式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在畜
牧业发展中推广更好。三是生化催腐还田。这是一种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加速作物秸秆腐烂,
积造优质活性高效生物有机肥的方法,此法质量好、适用性强。比如稻草用催腐剂腐熟堆沤:
将稻草浸透水,使其含水量达到50%~70%,每1000kg干稻草用催腐剂1.5kg或腐秆灵2kg,对
水100kg喷施。把吸足水分的稻草分层(10cm左右)压紧后喷施催腐剂或稻秆灵,堆成长2.0~
2.5m、高1.5m左右的梯形肥堆,用锹轻轻拍实,表面用泥封严(加盖薄膜)发酵,夏天8~15d,冬
天15~25d即可完全腐熟4]。
2秸秆还田的影响
2.1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物理状况的分析报道很多。施用作物残体能够提高水田耕层土壤
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含量,起到疏松土壤、增
强黏质土的通透性等作用,并能增强土壤蓄水保水性能。同时,施用作物残体可使土粒的破裂
系数降低,土壤微结构系数增加,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的改土作用。古伯
贤等就有机物对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向土壤施入有机物料
后,土壤总碳量和重组有机碳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4.88%~37.21%和30%,有机无机增值复合度
增加73.57%~75.66%,有机无机复合量较对照增加27.5%。增施有机肥料使土壤含碳量增加,
对保蓄土壤有机质具有重要作用,这也说明,土壤肥力不仅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重要的
是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2.2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直接补偿土壤潜在肥力的消耗,加速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促使土壤有益微生物
的生长,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培肥地力,使土壤中的全磷、无机磷含量也明显提高,并促进有机磷
的矿化,使氮、磷、钾肥肥效得以提高,有利于增强作物抗性。秸秆本身含有一定的氮、磷、
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等中间产物可使土壤中一些养分的有效
性增加。另外,秸秆在水田土壤中施用还会引起土壤的一系列变化5]。这些变化包括:土壤的
氧化还原状况、pH值、比电导和养分的转化等。产生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有机物的分解
及其中间产物的生成,有机物施于水稻田后,在渍水条件下分解产生许多有机还原物质。一般
认为:有机酸是水稻田中主要的有机还原体系。有报道表明,各种有机酸随稻草加入量的增加
而提高。有关水稻渍水后的还原物质总量与有机质含量关系的资料也说明,高肥水稻田的还
原性物质的总量较低肥者高。另外,有机质种类对土壤还原性物质的数量也有影响。这些变
化因土壤及所施作物残体的不同而各异,但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的肥力性质。
2.3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的大量繁殖,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微
生物能分解土壤有机质,使其成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无机盐;分解植物不能吸收的矿物质,使
其转化成植物可以吸收的状态;同化大气中游离的氮素,供给植物氮素营养;合成腐殖质,增加
土壤团粒结构。同时微生物可吸收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免于流失,死亡后分解被植被利用。因
此,土壤微生物在有机质的矿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植物营养的转化、土壤污染的修复
等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对土壤酶的影响
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各种酶的数量,而且给土壤酶提供了大量作用底物,提高
了土壤酶的活性。有研究显示,秸秆还田使土壤中的转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磷
酸酶、脱氢酶和ATP酶等的活性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必然促进土壤
有机质的转化和养分的有效化。许多土壤酶的活性与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
而且多已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表明可用土壤酶活性来表征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