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贡瓷淄博制造
山东淄川古窑瓷祖探秘
1 分 ,龟头 有尿孔 ,造型逼真 。后部 为一龙头 ,形状生动 ,张 公
口露齿 ,口衔瓷祖 。整条瓷祖 既象是 被蛟龙吞含 ,又象是 被蛟 龙 吐衔 ,令人生畏 。末端有对穿小孔 ,似为系绳悬挂或连接之用 。
瓷祖 通体施釉 ,末 端露 胎 。头部为黄 釉 ,末端龙头部施绿釉 ,色 彩鲜艳 ,露胎部份黄中透红 。
山东淄川古窑 瓷祖 探秘 源自魏传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区 淄川 2 5 O 510
淄川古窑瓷祖
古 淄 是 文 发 之 其 说 的 证 是 中上 不 陶 化 公 老 川 块 明 祥 一最 服 据 ,大 延 断 , 。 元 的 在华 的 地 瓷 具 力 就 这 地续 的文 从 前
2 0 年的寨里 镇北沈 龙山文 化遗址 的蛋壳黑 陶 ,到 南北朝 时期 50 的寨里窑青瓷 ,再到 被誉为 中国北方 民窑艺术明珠的 以磁 村窑为 代表 的唐宋 金元 瓷器 ,无不 以靓 丽灿烂 的 身姿 、博大 精深 的内 涵 向人们展示着昔 日淄川 的辉煌 。
在这些浩繁瑰丽的 陶瓷中 ,笔者有幸 收藏 了几件险些被人 当作不
雅之 物扔掉的特殊的瓷器, 这就是宋代烧制的瓷祖。
2、黄褐釉 瓷祖 ( 图 ) 见
全长 1 公 分 。头部 直 径 5 8 公分 后部 直径 4 分 ,中空 ,胎 厚 公
瓷祖 , 称男根 ,即男性生殖器 模型 ( 图 ),是非常罕见的古 又 见
孔 。施 白釉 ,光滑圆润 ,形象逼真 。
6、彩釉 瓷祖 ( 见图 )
是其中直径最 小的一件 ,根部残缺 。直径2 公分 ,残长45 .公分 。
黄褐釉瓷祖
中空 有尿孔 ,施透 明釉 ,釉下面 ,透 出淡黄绿色 ,小巧精致 。
魏传来 : 淄博市 收藏 家协会副主席 ,淄博市淄川文物局 、博物馆 顾问 。现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区政府 。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
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 2009年07月09日01:47 淄博新闻网2008年7月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在淄博市陶瓷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奋斗目标。
一年来,淄博陶瓷行业如沐春风,逆势崛起。
陶瓷文化工作者更是厚古颂今,以挖掘和弘扬淄博悠久的陶瓷文化为己任,形成了《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一文,经过专家论证确认,将淄博国窑文化的历史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
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金代博山窑白底黑花花口尊宋代磁村窑白釉炉序言淄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不仅以齐文化的发祥地著称于世,而且以灿烂的陶瓷文化和“中国陶瓷名城”蜚声中外。
据最新资料考证,早在一万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开始焚柴而陶,从此揭开了古人类从荒蛮到文明的历史。
在以后万年的历史时空平台上,赓续相继,代代传承,由陶到瓷,精品辈出,不时发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强音,为华夏文明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0世纪中叶以来,不甘人后的淄博陶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惊世骇俗的创造力,吸纳、凝练古今中外先进陶瓷文化之精华,开拓创新,从现代工艺技术到产品造型装饰,都走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面。
国庆十周年,淄博窑为人民大会堂生产了首批国家用瓷;同年,青花大鱼盘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参加国际展览。
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条日用陶瓷隧道窑,第一台链式干燥机、燃气梭式窑等一大批工艺装备。
发明了轰动中外的滑石质、高石英质、骨质等精细瓷器,发展了一批前所未有的名贵色釉、窑变花釉以及精妙绝伦的刻瓷工艺。
1979年,淄博产的立粉彩陶挂盘以国礼馈赠美国会众、参两院,为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1年,淄博刻瓷作品收录德文版《卡尔·马克思》一书,翌年,淄博刻瓷为中国陶瓷获得了建国后第一枚国际金牌。
1987年,高石英质日用细瓷获得国际发明金牌,使淄博陶瓷在世界陶瓷艺坛上魅力四射,以“当代国窑”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陶瓷之林。
淄博历史上的陶瓷名牌——谓头河大瓮
仃 各 种 文 宵 俑 、武 士 俑 、骑 十 俑 、宴 饮 俑 及 动 物 陶 等 。 东 汉 ,今 淄 博 磁 村 一 带 烧 制 低 温 绿 色 釉
陶 。 南 北 朝 时 ,淄 博 察 帘 就 已 成 为 了 我 国 北
头 。后因音变 “ 为”为
1 9 )。
“ 溜” ,
袭 今 (图
渭 头问村南与两河镇以劈 【 l l 为 ,东 南 临
金 、元 时期 兴 极一 【 { 、 『 的 两 坡 地 察 址 。 东 部 的 忐 公 …脉 为石 灰 岩 【 【 1 区 , 西 的 天 龠 【 l j 咏 为 沙 页 岩 …
淄 博 历 史 上 的 陶 瓷 名 牌
一 一
谓 头 河 大 瓮
魏 传 来
中 同 是 世 界 上 几 个 历 悠 久 的 文 明 卉 国 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对 人类 社会 的 进 步 与发 联做 出 了许 多重 火贡
献 。 在 陶 瓷 技 术 与 艺 术 上 所 瞅 得 的 成 就 ,尤 其 具 有 特 殊 匝 耍 意 义 。 在 中 国 , 删 陶 技 艺 的 产 生 可 追
淄 博 古 代 窑 址 众 多 ,f R火 多 已 停 烧 , 被 历 史 所淹 没 。而 兴盛 于 _ 月消 之 际 的 淄 川 龙 泉 酒 头 河 { 窑 ,却 奇 迹 般 的 一 直 延 续 到 现 存 ( > - 1 1 . 2)。
沂 源 北 桃 花 坪 扁 扁 洞 的 先 K 们 ,就 “ 抟 土制 器 , 地 筑 窜 , 焚 柴 而 陶 ” ,创 造 出 华 夏 大 地 上 第 一
淄博文化之淄博传统民间工艺乡土智慧的传承
淄博文化之淄博传统民间工艺乡土智慧的传承淄博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这里,淄博传统民间工艺代代相传,成为乡土智慧的典范。
这些民间工艺以独特的工艺技法和精湛的技巧,传递了淄博人民的勤劳智慧,同时也展示出淄博的独特魅力。
一、传统陶瓷工艺淄博是中国陶瓷之乡,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
淄博的传统陶瓷工艺以精细的创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著名。
其中,淄博紫砂陶艺是淄博陶瓷中的瑰宝,它的精湛工艺和高雅的艺术品味引人注目。
通过古法铸铜,使用传统绒套竹工艺,淄博陶艺展现了淄博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与热爱,也传承了淄博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创作能力。
二、传统纸扎工艺淄博的纸扎工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是淄博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纸扎艺人通过手工制作技巧,以废弃纸张为原料,精心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纸扎作品,如传统戏剧角色、动物、花鸟等。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淄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彰显了淄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传统木雕工艺淄博的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技法独到。
淄博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致的雕刻细节而闻名。
木雕作品涵盖了传统文化艺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多个领域,每个作品都展示了淄博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
淄博木雕工艺在传承中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多样化的雕刻风格和题材内容。
四、传统织染工艺淄博的织染工艺卓越非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淄博的传统织染工艺技法独特,颜色鲜艳,图案生动,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如淄博的蓝色印染工艺便是淄博织染工艺的一大亮点。
蓝色印染是淄博织染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深受人们喜爱的印染效果和独特的染色方式,展示了淄博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总结起来,淄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传统民间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工艺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淄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淄博人民通过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将乡土智慧代代相传,保留了淄博文化的精髓。
淄博出土文物
淄博出土文物 2005-11-26 来源:淄博文化信息网_铜雁足灯战国(公元前266年一公元前221年)高:36厘米盘径:24厘米I992临淄商王村Ml出土生活用具。
灯盘为圆形凹槽,内有三个锥形烛柱。
雁足立于平面为梯形的灯座上。
底座铸刻“?陵夫人”四字。
北宋时期通高13.2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8.8厘米淄博市博物馆藏1971年博山出土。
胎质细腻,色泽洁白,内外施釉,釉色白中泛青,光洁莹润,造型规整秀丽。
炉作圆球形,下腹饰两道暗弦纹,以子母口相扣合,喇叭形竹节状高圈足,上镂三个花式孔。
盖面隆起,盖顶中心有一圆孔.孔外有涡轮状孔,并饰镂空网状纹。
熏炉为焚香之用具。
“影青”是晚清以后对“青白瓷”的称谓,宋文献中仅见“青白瓷”一名,无“影青”之称谓。
晚清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器书中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
青白瓷即在青白玉可欲而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应是景德镇陶瓷匠师们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原料烧出的,色质如玉,它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不久便赢得了“假玉器”的美称。
南宋词家李清照《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词句,这里的“玉枕”指的就是色质如青白玉的青白瓷枕,即影青瓷。
元代青白瓷碗有印“玉出崑山”和“玉出崑冈”字铭,表明青白瓷仿玉器而作的寓意。
淄博窑作为古代北方瓷器重镇,不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使其成为北方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窑址。
1971年,博山区公安局在城区内挖防空洞时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内出14件影青瓷器,有执壶、熏炉、碗、葵口碟、四系带盖小罐、茶盏和盏托等。
这批瓷器,胎质细腻坚致,器表光滑素雅,釉色青中泛白,如冰似玉,实为影青瓷之上品。
同时出土造型如此精美、品种如此繁多的北宋影青瓷器精品,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据陶瓷专家鉴定,它们是江西景德镇北宋时期的湖田窑所产,属该窑辉煌时期的代表作品。
它们的出土也是淄博窑历史上博采众长、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的有力见证。
艺术奇葩淄博瑰宝——淄博磁村窑艺术釉瓷器赏析
坠入水中时晕散开的油星而得名 。是 中国古代 陶瓷 中稀有 的名贵
釉种之一 , 具有 独特 的装饰 效果和极高 的艺术 价值 ,在 中国陶瓷 发展史中 占有重要 的地位 。雨点釉瓷器是在烧造黑釉 瓷的基础上 创烧的一种黑釉装饰工艺 ,由于黑釉的釉质铁合量较高 ,在烧成 时铁的氧化物向釉厚处聚集 ,冷却过程 中这些釉厚的部位逐渐形
生产 的瓷器 ,精细粗 犷并存 ,豪放 工致兼 有 ,被 誉为中国北方 民
茶叶末釉瓷器
茶 叶末 ,瓷器釉色名 。我 国古代传统的高温铁结 晶釉中重要的品 种之一 ,其釉 面呈失透状 ,晶体 比普通 的结晶釉小 ,比微晶的无 光釉 大 。釉 色呈深绿 黄色 ,因釉 中均匀地布满形似茶叶的针 、片
高温在还原焰气氛 中烧制 , 温度 、 通风和冷却等都要控制在一定
条件 和范 围内 ,技 术操作 难度很 大 ,成 品率很低 ,所以非 常名 贵 。好的茶叶末釉瓷器价值极高 。
色釉瓷器 已非 常盛行 。 时的艺术釉一一 名贵 的茶 叶末釉 、 这 油滴
釉和兔毫 、 鹧鸪斑等花釉瓷器已经十分成熟了。
窑艺 术百花 园中的奇葩 。其中所创 烧的茶叶末釉 、 油滴釉 、 鹧鸪
斑釉和兔毫釉瓷器 ,更是达到了当时艺术釉瓷器 的高峰 。
状结晶体 ,颇似茶叶细末 ,故名 。 “ 叶末釉 ”一词始见于 《 茶 陶
釉 是附着于 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 质薄层 ,瓷器施 釉不仅提高机 械强 度和降低 吸水率 , 而且可使其 表面光洁 、美丽 , 使瓷器器
学 ,但却通俗易懂 , 故名称沿用至今 。由于釉层 中的暗绿色混杂
着结 晶状的黄色小斑点 ,在光线的 照射下 ,闪现 出云母片似的五
当代国瓷,淄博骄傲!你不知道的淄博陶瓷百年史
当代国瓷,淄博骄傲!你不知道的淄博陶瓷百年史淄博是中国当代五⼤陶瓷产区之⼀作为淄博⼈或者是陶瓷爱好者的你对淄博陶瓷历史知道多少呢?淄博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器时代晚期,最早出现的是陶器。
新时期时代的北⾟⽂化、⼤汶⼝⽂化、龙⼭⽂化,夏商时期的岳⽯⽂化,⼀系列历史⽂化遗存印证着淄博陶器⾛过的深深⾜迹。
淄博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
齐国国⼒强盛,制陶业繁荣,当时专设管理机构陶正官,并在临淄设⽴制陶作坊,从事陶器的专业化⽣产。
图为青釉莲花尊秦汉时期,淄博地区所制陶器更加精致实⽤。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淄川寨⾥窑开始烧制青釉瓷,淄博陶瓷烧造技术完成由陶到瓷的过渡,成为当时中国北⽅唯⼀的青瓷产地。
寨⾥窑址出⼟的青釉莲花尊造型优美,⼯艺复杂,是淄博早期青瓷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早期青瓷器中的艺术珍品。
图为馒头窑隋唐时期,淄川磁村窑兴起,初期烧制青瓷产品,唐中期转向⽣产⿊釉瓷、酱⾊釉、茶叶末釉等产品。
“茶叶末釉”的发明,使淄博制瓷业⾛向了辉煌。
唐末五代时期,磁村窑开始⽣产⽩釉瓷器,并盛⾏在⽩釉上点绿彩,开创了淄博⽣产彩瓷的先河。
博制瓷业⾛向了辉煌。
唐末五代时期,磁村窑开始⽣产⽩釉瓷器,并盛⾏在⽩釉上点绿彩,开创了淄博⽣产彩瓷的先河。
图为茶叶末釉宋⾦时期是淄博瓷器⽣产的全盛阶段,窑场数量众多,新品迭出,寨⾥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釉瓷、博⼭窑的绞胎瓷和宋三彩,还有⽩釉、粉杠瓷、茶叶末釉、⾬点釉都名噪⼀时。
值得⼀提的是,近年来专家考证发现,宋代淄川磁村窑的⽩瓷曾作为贡瓷进⼊皇宫。
元代⼭东地区战乱频仍,淄博陶瓷⽣产⼀度低落。
明清时期陶瓷⽣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博⼭成为⼭东陶瓷的集中产地和销售中⼼。
据考证,清代“博⼭窑”也⽣产过贡瓷。
清末民国近百年战乱使淄博陶瓷的发展受到重创。
新中国成⽴后的三⼗年间,淄博陶瓷科研⼈员创新攻关,在技术上取得了重⼤突破,硅元瓷器先后开发了以滑⽯质瓷、⾼长⽯质瓷、⾼⽯英瓷、鲁光瓷、合成⾻瓷等“五朵⾦花”为代表的新瓷种,形成了淄博陶瓷的特⾊,确⽴了淄博陶瓷在国内的地位。
淄博陶瓷发展史word版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
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
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
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龙山文化时期)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
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
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各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夏商周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根据淄博地区已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这一时期的陶器生产仍很发达。
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代)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
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时期)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
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
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各地仍以生产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
淄博齐文化的古代工艺与制造业
淄博齐文化的古代工艺与制造业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古代,淄博曾是齐国的都城,因此齐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独特的发展。
古代工艺与制造业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也体现了古代淄博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精神。
古代淄博的工艺制造业主要包括陶瓷、铁器、漆器、纺织品和木器等。
这些传统工艺在淄博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构成了淄博独特的文化景观。
首先,陶瓷工艺是古代淄博重要的制造业之一。
淄博出产的陶瓷制品以黑陶、灰陶和青瓷为主要代表,其中以青瓷最为著名。
青瓷是中国陶瓷的传统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精美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淄博的陶瓷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远销海外。
其次,铁器制造业也是古代淄博的重要产业之一。
淄博地处丰富的铁矿资源区,这为当地的铁器制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古代,淄博的铁器制造以武器、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要生产对象。
淄博的铁器工艺一度闻名遐迩,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广受赞誉。
此外,淄博还以漆器制造业出名。
漆器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工艺品,它的制作需要许多复杂的工序和高超的技艺。
淄博在漆器制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制作的漆器无论在工艺水平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属一流。
古代淄博的纺织业也十分发达。
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纺织业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传统的农村社区中,妇女们经常亲手织制布料和制作衣物,这成为淄博的一大特色。
淄博的纺织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产品质量上乘。
最后,淄博的木器工艺也相当出色。
历史上,木器在淄博的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具、建筑材料和工艺品等,都离不开对木材的加工和细致的制作工艺。
淄博人民的木器工艺不仅在质量上精益求精,而且在设计上也十分讲究,展现了淄博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古代淄博的工艺制造业在齐文化的背景下繁荣发展,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陶瓷、铁器、漆器、纺织品和木器等各个领域的工艺制造业,都体现了淄博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创造力。
淄博陶瓷简史
淄博陶瓷史陶瓷是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精华。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所以中国又有陶瓷之国的称誉。
据考证我国陶器的烧制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的出现也有1800余年的历史。
由于陶瓷与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加之历史悠久,所以成为我们今天考证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和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
淄博素称我国五大瓷都之一,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构成淄博古代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
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时期,境内先民们就开始掘地筑窑,焚柴而陶。
到南北朝时,富有聪明智慧的淄博陶瓷工匠已经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性飞跃,淄川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青瓷产地。
宋金时窑场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磁窑务窑场规模最大,官府在此设“务”收税。
经过元末战乱后,明代又有新发展,博山出现“陶者以千数”的盛况。
清初康、雍、乾三代,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博山成为山东陶瓷的集中产地和销售中心,以“瓷城”闻名遐迩。
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
1982年正式成立的山东省陶瓷公司,就驻在淄博市博山区。
20世纪末,淄博陶瓷产品覆盖面已经扩展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0年起陆续举办的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与国际陶瓷博览会,进一步把淄博和淄博陶瓷文化推向了世界。
新世纪初叶,淄博中国陶瓷馆在中心城区落成,从更深层次上开创了陶瓷与博物文化有机结合的新纪元。
作为齐文化发祥地,传承80个世纪的淄博陶瓷史是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南北朝时期实现由陶器到瓷器的过度,到宋金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都是可圈可点的。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陶瓷业累累硕果,以滑石瓷、高石英瓷、鲁光瓷、精炻器、合成骨瓷为代表的创造发明,以“中华龙国宴瓷”为代表的日用陶瓷,以及在国内外独树一帜的艺术刻瓷,以中国财富陶瓷城、淄川建材城、中国科技陶瓷城为代表的大流通格局的形成,标志着淄博陶瓷业进入了更加辉煌的历史时期。
国宴陶瓷诞生记
国宴陶瓷诞生记作者:李瑶瑶来源:《山东画报》2018年第10期山东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齐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孕育出的淄博陶瓷,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当代国窑”,淄博市也凭借淄博陶瓷,享有“陶瓷琉璃之乡”、中国“五大瓷都”之一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淄博地区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陶瓷,宋代的淄博,瓷器生产就已经非常发达了。
例如新石器末期的蛋壳陶、宋代问世的“雨点釉”和“茶叶末釉”,至今各仍被我国视为珍品。
1931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在淄博资建“山东模范窑厂”,采用机械生产,以当地原料制造透明瓷器,为全省陶瓷工业历史上之创举。
但时局的动荡、战争的频发很快使得陶瓷销售渠道断绝、滞涩,窑炉锐减,生产断断续续,难以维持。
“七七事变”后不久,淄博陶瓷生产更是落入日伪手中,大批手工业户和窑厂停产倒闭,工人颠沛流离,弃艺改行。
淄博陶瓷的破茧重生要从淄博解放说起,解放后,淄博陶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兴建了一批新厂,也由众多有识之士复兴了一些旧厂,鼎丰窑厂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家。
鼎丰窑厂兴建后未经一年,就因时局动乱歇业,直到1951年才又以旧名成立合营企业,后经淄博市陶瓷工业局批准,正式更名为“山东淄博工业陶厂”。
为响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号召,坚持改革开放,1980年山东淄博工业陶厂首次出现了高级日用细瓷“鲁玉瓷”。
如今的淄博鲁玉陶瓷有限公司就是由当初公私合营的企业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鲁玉瓷分公司重新命名转变而来。
它承袭母公司淄博工陶始近60年的陶瓷生产史,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陶瓷界工艺制造水平最高的代表企业之一。
鲁玉陶瓷是中国陶瓷新材质的实验制造基地,也是北方陶瓷企业中产品最早进入中南海的国宴用瓷。
靠着新瓷种的领先制造技术,鲁玉陶瓷1985年被选为中南海紫光阁接待用瓷。
不只是鲁玉陶瓷,淄博华光陶瓷“华青瓷”背后,是一个生产盛放豆腐乳坛子的小工厂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故事。
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的珍贵收藏
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的珍贵收藏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位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址博物馆。
它以其丰富的珍贵收藏而闻名,这些收藏品展示了淄博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
本文将介绍该博物馆的珍贵收藏。
首先,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拥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
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品种繁多,包括器皿、乐器、兵器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些青铜器以其造型优美、纹饰精细而著称,展示了淄博地区在古代的文化繁荣与艺术成就。
其次,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还珍藏了大量的陶瓷器。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淄博地区在古代就以陶瓷制作而闻名。
博物馆收藏的陶瓷器包括瓷器、瓦当、建筑陶器等,形式多样,装饰精美。
这些陶瓷器不仅展示了淄博地区的陶瓷制作传统,也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此外,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中国是有着悠久书画传统的国家,博物馆内的收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书法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质和才华,绘画作品则展现了淄博地区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这些书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前来欣赏。
此外,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一系列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这些文物包括古代钱币、石刻碑文、传世之宝等,记录了淄博地区的历史演变和人民的生活轨迹。
同时,文物展示了淄博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总之,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的珍贵收藏展示了淄博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些收藏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淄博文化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机会。
淄博文化历史博物馆的收藏品成为了淄博地区的骄傲,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珍贵收藏,传承淄博地区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可贵的历史财富。
(注:本文为虚构文章,仅用于说明示例,非真实内容)。
淄素瓷特征及收藏价值
淄素瓷特征及收藏价值
淄素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瓷器,产于山东淄博一带,具有
独特的特征和收藏价值。
首先,淄素瓷的特征包括,1. 瓷质细腻,淄素瓷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通透光洁,釉色晶莹剔透。
2. 彩绘精美,淄素瓷以青花、
釉里红等为主要装饰手法,花纹多样,线条流畅,色调明快,具有
浓厚的地方特色。
3. 制作工艺精湛,淄素瓷制作工艺经过数百年的
发展,工艺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擅长制作各种器型的瓷器,如瓶、罐、碗、盘等。
其次,淄素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1.历史价值,淄素瓷起源
于唐代,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传
统和文化积淀。
2.艺术价值,淄素瓷在瓷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瓷器收藏界的瑰宝。
3.稀
缺性和珍稀性,由于淄素瓷的制作工艺复杂,历经沧桑,存世量稀少,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古代淄素瓷更是珍贵稀有。
总的来说,淄素瓷以其独特的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
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淄素瓷不仅是一种艺术
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因此,淄素瓷在古董收藏市场上备受追捧,也是收藏爱好者们争相收藏的宝贝之一。
博山陶瓷发展史
博山陶瓷是指产自中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陶瓷制品。
博山陶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约7000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博山陶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史指的是博山陶瓷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包括其起源、演变、繁荣等各个阶段。
博山陶瓷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高峰,如唐代的“博山窑”、宋代的“博山瓷”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博山陶瓷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如明清时期的“博山青花瓷”等。
技术术语中,新石器时代是指人类使用石器等简单工具进行生产活动的时期;陶器是指用陶土等材料制成的器皿或建筑构件等;窑是指烧制陶器的设施;青花瓷是指一种以青花为主色调的瓷器,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淄博齐文化的古代历史与人文
淄博齐文化的古代历史与人文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淄博地区是齐国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古代历史和人文遗迹。
本文将介绍淄博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一、古代历史背景淄博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晚期,淄博地区已经出现了聚落,成为人类活动的场所。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淄博地区正值中原各国争霸的时期,齐国崛起并成为当时的强国,淄博地区也是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二、齐文化的形成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淄博地区作为齐国的发源地,也在文化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齐文化。
1. 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齐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古今。
其中,齐文化的陶瓷艺术是淄博地区的一大亮点。
淄博地区的陶瓷工艺精湛,制作出的青铜器、陶罐和陶塑等艺术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齐文化的哲学思想齐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地之一,孟子即是齐国的思想家,提出了孟子思想。
孟子的思想强调天命观念、仁人之道和人性善恶等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齐文化的哲学思想也体现在淄博地区的文化传承中。
三、人文景观除了淄博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里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探索和欣赏。
1. 淄博博物馆淄博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馆内陈列了包括原淄博文化人类遗址出土的文物在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
这里的藏品丰富多样,展示了古代淄博地区的历史变迁和齐文化的丰富内涵。
2. 昔阳古城位于淄博市中心的昔阳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
这里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是了解淄博古代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漫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古代的历史氛围。
3. 张店众孔石刻位于淄博市的张店众孔石刻是中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石刻群之一,被誉为“东方石刻艺术的瑰宝”。
淄博齐文化中原古国的文化瑰宝
淄博齐文化中原古国的文化瑰宝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原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淄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齐文化,被誉为中原古国的文化瑰宝。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索淄博齐文化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一、淄博齐文化的历史渊源淄博作为齐国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早在公元前770年,齐国的都城已经定位于今淄博地区。
此后,齐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淄博齐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成为中原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齐文化的艺术瑰宝淄博齐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瑰宝,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密不可分。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齐文化的陶瓷艺术。
淄博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华美的造型和独特的装饰被世人所称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齐鲁窑,以其独特的青瓷和白瓷而闻名于世。
这些陶瓷作品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资料。
除了陶瓷艺术外,淄博齐文化还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而闻名。
齐文化的书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独具一格。
而绘画艺术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强调自然的真实与生动。
这些艺术形式既反映了淄博地区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中原地区独有的文化风韵。
三、淄博齐文化的现代价值淄博齐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首先,淄博齐文化是淄博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它代表了淄博作为中原古国的辉煌历史,在当地人心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其次,淄博齐文化也是淄博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淄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淄博齐文化还对于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繁荣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齐文化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更在于其表达了中原地区人民的智慧、品格和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无论是对于当下的文化创新,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总结起来,淄博齐文化作为中原古国的文化瑰宝,以其丰富的历史渊源、艺术瑰宝和现代价值,展现了淄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淄博齐文化一个伟大王国的文化瑰宝
淄博齐文化一个伟大王国的文化瑰宝淄博齐文化:一个伟大王国的文化瑰宝淄博齐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文化体系。
作为一个伟大王国的文化瑰宝,淄博齐文化凝聚了齐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展示了中国文明的卓越成就。
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人们探索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淄博齐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齐国是当时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齐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巅峰,其繁荣程度不亚于当时的其他诸侯国。
齐文化既承袭了先秦时代的传统,又吸收了其他地区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独特文化风貌。
在淄博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陶瓷。
齐国陶瓷工艺精湛,技艺独特。
其制作的陶器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内容涵盖神话传说、人物故事以及风景等各个方面。
齐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在当时也是领先水平,堪称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
除了陶瓷,淄博齐文化还以书法和绘画而闻名。
齐国的书法家和画家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笔触赢得了后世的赞赏。
他们善于运用线条、色彩和光影的变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同时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淄博齐文化还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而闻名于世。
其中,齐国的盂兰盆节是最为有名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亡灵和祖先,同时也是当地人民祈福和祈愿的重要日子。
在盂兰盆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举行祭祀仪式、烟火表演以及传统舞蹈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是淄博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艺术和节庆活动,淄博齐文化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而闻名。
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诸如《齐民要术》和《战国策》等文献记录了当时齐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士人的智慧。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淄博齐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淄博陶瓷发展史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
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
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
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龙山文化时期)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
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
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各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夏商周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根据淄博地区已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这一时期的陶器生产仍很发达。
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代)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
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时期)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
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
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各地仍以生产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
宋代淄博窑瓷祖探秘
宋代淄博窑瓷祖探秘淄博古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迄今发现的诸多淄博古瓷窑遗址中,淄博市博山城大街南头一带,因旧城改造发现宋金时期大片瓷窑遗址,出土器物丰富,釉色、纹饰精美,令人瞩目。
在品种繁多的宋代古瓷器中,发现有三彩和单色釉瓷祖(即男性生殖器模型)。
现将作者收藏的瓷祖实物介绍于后,并就瓷祖的相关问题做些探讨。
1.三彩釉龙含瓷祖(图1)全长16.5厘米,中间直径4厘米。
中空,胎厚1厘米。
龟头有尿孔,后部为一龙头,张口露齿,口含瓷祖。
整条瓷祖既像是被蛟龙吞含,又像是被蛟龙吐衔,令人生畏。
末端有对穿小孔,似为系绳悬挂或连接之用。
瓷祖通体施釉,末端露胎。
头部为黄釉,末端龙头施绿釉,色彩鲜艳,露胎部分黄中透红。
2.黄褐釉瓷祖(图2左)全长18厘米。
头部直径5厘米,后部直径4厘米,中空,胎厚0.5厘米,龟头有尿孔。
通体施黄褐色釉,根部露胎,胎色黄中透红。
根部有对穿小孔。
3.绿釉瓷祖(图2右)全长19厘米,头部直径5厘米,后部直径4厘米。
中空,胎厚0.5厘米。
龟头有尿孔,根部有模压云纹。
通体施绿釉,釉层有脱落。
4.三彩釉瓷祖(图2中上)是其中直径最大的一件,只剩头部。
直径6.5厘米,残长8厘米,中空,胎厚1.2厘米,有尿孔,施黄、绿、褐彩釉。
5.白釉瓷祖(图2中)只剩头部。
残长6厘米,直径4厘米,中空,胎厚0.4厘米,无尿孔。
施白釉,光滑圆润。
6.彩釉瓷祖(图2中下)是其中直径最小的一件,根部残缺。
直径2厘米,残长4.5厘米。
中空,有尿孔,施透明釉,釉下面透出淡黄绿色,小巧精致。
瓷祖发现于窑址废墟大量堆积的碎瓷片中,大多残破不全。
从收集范围看,分布很广,在诸多分散的瓷窑周围均有,说明当时生产瓷祖有一定数量。
那么,这些造型逼真、釉色美丽的瓷祖,当时是做什么用的呢?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并参考当地民间传说,初步推论如下:一、崇拜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屡屡发现有石祖、陶祖和木祖。
如黑龙江齐齐哈尔郊区和西安客省庄二期文化发现的石祖,湖北屈家岭发现的陶祖,新疆哈密、鄯善和阿拉沟发现木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朝贡瓷淄博制造
淄博窑宋代玉壶春
官窑和贡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陶瓷产区来讲,贡瓷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和文化艺术成就。
而淄博是否有官窑、是否出产过贡瓷,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此,张道洪与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研究员张光明,博山成就。
而淄博是否有官窑、是否出产过贡瓷,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此,张道洪与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研究员张光明,博山区政协原文史办主任孙启新等人进行了认真而繁琐的考证,最终认为,古代淄博陶工的精品杰作,不仅受到了平民百姓的喜爱,而且受到了皇家的青睐,淄博陶瓷的国窑文化,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
青州贡白瓷原是淄博产。
严格来讲,所谓官窑,是指有皇家投资、朝廷管理、产品由朝廷使用的窑口,“就目前所发现的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还没有充分证据说明淄博有官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淄博没有出产贡瓷。
淄博窑宋代玉壶春底部
在宋代的《宋会要辑稿》中,有“青州贡白瓷”的历史记载。
早年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先辈郝鸣高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就说:“青州就是指淄博一带。
这说明在宋朝时,淄博陶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然不会列入贡品名单,也不会引起皇家的青睐。
”但也有人认为,在宋代,淄川和博山并不属于青州辖地。
张道洪等人几乎查遍了地方志资料和有关陶瓷专著,根本找不到有关“青州窑”及青州当地生产陶瓷的记载,却发现了代表青州陶瓷的是博山窑的相关记载。
《益都县志》记载,“淄砚、琉璃、磁器,颜神镇(今博山)居民独善其能。
”《青州府志》记载,“磁器出颜神镇。
”《山东通志》记载,“陶器出青州颜神镇。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肯定,青州的陶瓷产地在博山。
另外,从考古方面也可以肯定,至今青州附近包括全省在内还尚未发现宋代有比淄博窑技艺更高的窑场。
尽管如此,但宋代淄川和博山并不属于青州辖地。
根据地方史志记载,宋代,淄川置淄州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博山时称颜神,属淄州淄川县,为南境重镇。
但不能以此断定青州贡瓷不可能出自淄川、博山。
张道洪等人认为,从北宋地方行政建制及其职能来看,路是宋代最高的地方建制,“州上统于路”,路以下是州,州以下是县。
根据北宋路的设置,青州为京东东路首府,所属齐州(治历城)、淄州(治淄川)、青州(治益都)及潍州、莱州、登州、密州、沂州计八州,三十八县。
按照规定职能权限,需要向朝廷报告的地方财赋、民政,或奏章,或呈文,或朝觐均由路出面。
作为向朝廷进贡的大事,当然是由路来筹办。
贡品可以从各州中挑选。
分布在淄川境内的窑场,不管是磁村窑还是博山窑,只要有精品杰作,京东东路完全可以征调或令其生产。
根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
先生的解释:“在北宋,淄州(治淄川)与齐州、青州等,同属京东东路,其在区划上的地位与各州相同,故淄川县陶瓷可直接列为青州贡品。
”淄博烧瓷术北宋就领先。
淄博窑金代酱彩花鼓
此外,虽然宋代淄博窑生产白瓷文献记载尚少,但据考证,淄博窑生产白瓷到北宋已进入工艺成熟、产品琳琅满目的兴盛期,当时的淄博窑烧造技术、生产规模、产品品种,都有条件烧造贡品。
有专家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方贡白瓷的窑口中,《宋会要辑稿》只列举了定州和青州。
定州是北宋著名的白瓷工艺中心,把青州和定州并列,说明青州在北宋,也应是另一处重要的制瓷工艺中心。
”著名考古学家叶喆民先生,1977年曾对淄博窑做过实地调查,他说在几处古窑址发现过大量近似磁州窑的宋、金时期的陶瓷残片,有白釉、黑釉、白地划篦纹、白地绘黑花、白地剔划黑花、白地加红、绿彩,黑釉凸白线、三彩、绞胎等多种。
技法纯熟、釉质光润,有些作品之精并不次于北方其他著名窑口。
淄博窑金代酱彩花鼓
据此,张道洪等人认为,淄博窑宋代为朝廷生产贡瓷应该是确信的。
同时,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中的零星记载,通过对生产白瓷的窑场其历史、规模、资源、烧造工艺和出土遗物的材质、造型、纹饰分析,淄川磁村窑窑场的原料和燃料资源丰富,附近盛产瓷石,磁村窑唐代生产的黑釉瓷在北方诸窑场中已技压群芳,五代以产白瓷为主,并出现了白釉点绿彩的装饰方法。
入宋以后,工艺日趋成熟,品种增多,从原料处理到窑炉、窑具,都具备了生产精致产品的技术条件。
此外,根据《淄川区志》记载,磁村窑的所在地磁村,明以前叫做“磁窑务”,而根据《辞源》对“务”的解释,“‘务’为管理贸易及收税的机构。
”宋代磁村窑规模宏大、窑业发达,作为淄川重镇置“务”收税,应该是很自然的。
而且磁村窑的产品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兼有少量陈设瓷。
其瓷质,胎细白,釉面洁白光润,装饰除采用绿点彩外,还有剔花和划花,画面多选用牡丹、莲花等祥瑞题材,具有浓厚的吉祥文化特色,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审美情趣。
因此,当时的贡瓷,很可能就是从磁村窑出产的这些器物中遴选出来的。
除了宋代之外,清《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中也有“青州府土贡陶器”的记载,而且《大清一统志》记载,“青州府土产陶器,出博山县。
”清末以后的许多史籍文献中,对博山窑的记载和评价更是屡见不鲜。
进入新中国实现新跨越。
淄博窑金代酱彩花鼓底部
淄博窑宋代黑釉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