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投资规模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平偏低。

⼀⽅⾯产业发展有⼀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江苏是制造业⼤省,产业结构⼀直以制造业为主,⼯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的阻碍;另⼀⽅⾯.江苏地理上与上海的相邻.在现阶段上海的经济中⼼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度发达,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已经是处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苏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上海,⽽不是江苏⾃⾝,这客观上遏制江苏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的⽆效率。

苏南⼀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开始着⼒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的增加。

⽽部分城市间产业⽣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撑。

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更为明显。

随着新科技⾰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类社会正逐步进⼊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发展经济学所揭⽰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度化。

根据OECD⼀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一、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

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

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二、现代服务业分化与融合趋势将明显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组织复杂化,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研发、测试、会计审计、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

"徼笑曲线”是对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化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左端是研发、设计,右端是营销、售后服务,左右两端都属于分化出来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间一段是生产和加工。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孕育着未来重大技术的突破,也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创新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复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比如迪斯尼公司的主题公园模式、ebay的电子商务模式、百度的搜索引繫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等。

中国现代服务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18-2022年(目录)

中国现代服务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18-2022年(目录)

中国现代服务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18-2022年)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现代服务业基本分析13第一节现代服务业阐述13一、定义及内涵13二、行业分类13三、发展背景14四、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15第二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特征15一、主体特性15二、时代特征15三、发展规律16第三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16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增长点16二、缓解就业压力主要渠道17三、提升国民经济素质重要举措17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17五、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17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17第二章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借鉴18第一节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18一、发展概况18二、发展特征18三、经验借鉴19四、发展趋势20第二节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22一、自主创新和需求的推动22二、二次创新的推动23三、外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推动24四、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的推动25五、对中国的启示26第三节世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28一、曼哈顿模式28二、金融城模式30三、东京新宿模式32第四节世界主要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33一、新加坡33二、英国38三、香港41第三章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分析43 第一节经济环境43一、国际宏观经济运行分析43(一)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43(二)欧洲宏观经济环境分析47(三)日本宏观经济环境分析51(四)新兴国家经济环境分析55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58(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58(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59(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61(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63(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64(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65第二节社会环境66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66二、现代服务业可推进城镇化发展67三、中国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展69四、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69五、中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70六、现代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吸纳就业能力70 第三节行业环境70一、中国服务业发展成就70二、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71三、中国服务业发展任务72四、中国服务业发展展望73第四章中国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76第一节中国现代服务业运行综析76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76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征77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决定性因素77第二节中国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78一、基本介绍78二、发展现状79三、发展特征83四、发展建议85第三节中国新兴与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88一、现代物流业88二、金融服务业88三、家庭服务业89四、养老服务业90五、科技服务业91六、健康服务业91七、法律服务业92八、高技术服务业92九、工程咨询服务业93十、节能环保服务业93第四节中国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发展分析94一、发展指标94二、发展特征94三、发展对策95四、发展经验96第五节中小城市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97一、外部环境比较97二、内在机制比较98三、产业效益比较98四、发展途径99第六节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100一、面临的困境100二、政策建议101三、发展的路径选择103第五章金融保险业发展分析105第一节银行业的发展探析105一、资产规模105二、负债规模105三、存款情况106四、贷款余额106五、民营银行107第二节证券业的发展解析108一、产业规模状况108二、股市价值规模108三、期货交易规模109四、证券业改革措施110第三节保险业的发展分析113一、市场规模现状113二、市场区域布局114三、行业资产总额115四、资金运营状况116五、市场格局分析116六、行业发展前景116第六章信息服务业发展分析119第一节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119一、发展成就119二、产业规模119三、发展特点120四、投资规模122五、数字化的发展124第二节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分析125一、产业链的形成125二、产业链的构成125三、产业链发展模式127四、上下游投资机会128五、产业链投资风险128六、产业链的演化分析130第三节信息服务业问题及对策分析132一、行业发展挑战132二、行业问题及建议133第四节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及规划138一、趋势138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9 第七章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147第一节房地产业发展概况147一、政策环境147二、景气指数148三、供给分析148四、需求分析149五、价格分析150六、品牌价值151第二节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规模分析152一、资产总额152二、营业收入153三、利润总额153四、经营效益153五、并购规模154第三节房地产行业投资分析155一、投资规模155二、资金来源155三、融资能力156四、投资成本157五、投资风险158六、投资前景158第四节房地产行业发展展望分析159第八章中国居民社区服务业发展分析163 第一节国际社区服务发展分析163一、国外社区建设经验借鉴163(一)政府的组织引导164(二)多渠道资金投入164(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165(四)非营利组织的自治166二、社区服务国际经验借鉴166三、美国社区服务经验借鉴167(一)社区服务发展特征167(二)社区服务经验借鉴168第二节中国居民社区服务业发展分析170一、社区服务发展阶段170二、社区服务发展优势171三、社区服务发展现状173四、社区服务产业化问题174五、社区服务政策建议174六、社区服务发展思路175第三节“十二五”中国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176 第九章中国租赁业市场发展分析183第一节中国租赁业发展概况分析183一、租赁业发展的宏观效应183二、租赁业发展的微观作用184三、租赁消费促使社会进步186四、租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187五、租赁业市场发展规模分析188第二节现代租赁业发展现状分析188一、现代租赁业特征及优势188二、现代租赁行业现状分析189三、现代租赁发展存在问题190四、现代租赁业的发展建议191第三节融资租赁业发展分析192一、融资租赁渗透率分析192二、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分析193(一)企业数量规模193(二)行业业务规模193(三)行业注册资金195三、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分布196四、融资租赁企业竞争格局197五、融资租赁市场发展前景198第四节融资租赁细分市场分析199一、金融租赁市场分析199(一)金融租赁发展规模199(二)金融租赁企业排名199二、内资租赁市场分析200(一)内资租赁发展规模200(二)内资租赁企业排名201三、外资租赁市场分析202(一)外资租赁发展规模202(二)外资租赁企业排名203第五节融资租赁企业市场投资机会203一、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潜力巨大203二、装备制造业融资租赁发展潜力巨大204三、公务航空融资租赁市场潜力巨大205第十章中国休闲服务业发展分析207第一节休闲服务业发展综析207一、政策环境207二、发展概况210三、发展特征212四、需求分析213五、休闲保健214六、市场前景215七、发展建议215第二节文化产业发展分析217一、发展特征217二、产业规模217三、文化机构218四、文化园区219五、投资分析219六、市场趋势220七、发展规划221第三节旅游业发展分析223一、政策环境223二、行业现状224三、发展特征225四、行业规模226五、投资分析226六、发展规划227第四节体育产业发展分析227一、政策环境227二、体育消费228三、发展规模229四、融资策略230五、投资前景231六、发展目标231第十一章中国现代服务业热点领域分析235 第一节科技服务领域235一、发展概况235二、发展重点236三、行业发展237四、发展前景241第二节现代物流领域242一、发展特征242二、产业规模244三、政府角色244四、应用技术245五、问题分析246六、发展建议247第三节电子商务领域248一、发展特征248二、市场规模249三、发展格局250四、盈利模式251第四节服务外包领域252一、全球规模252二、中国规模253三、行业结构254四、发包市场254五、区域布局255六、产业园区256七、企业竞争257八、企业认证257九、政策环境257十、发展前景258第十二章现代服务业主要区域发展分析260 第一节北京260第二节上海270第三节天津270第四节辽宁271第五节深圳272第六节重庆273第七节长沙274第八节安徽275第九节其他地区276一、山东276二、湖北276三、湖南278四、广州278五、河南漯河市279六、厦门279第十三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分析281第一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本介绍281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281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必要性分析281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特征282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态283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区位选择286第二节现代服务业集聚模式分析286一、从空间布局看286二、从驱动机制看287三、从主导因素看289四、从产业内涵看290五、国内应用分析292第三节现代服务业集聚竞争力评价体系透析293一、概念界定293二、影响因素294三、模型构建295四、结论与启示297第四节现代服务业集聚边界分析298一、概念内涵298二、形成机制299三、影响因素302四、综述306第十四章中国典型现代服务聚集区发展分析307第一节上海现代服务集聚区发展分析307一、发展概况307二、发展成就307三、发展特点307四、功能和作用308五、存在的不足309六、发展规划310第二节上海金山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分析310一、基本介绍310二、功能定位311三、发展特点311四、发展现状311五、发展规划312第三节广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分析313一、发展成就313二、发展动态313三、发展经验314四、发展规划315第四节南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分析315一、发展状况315二、载体建设316三、企业集聚316四、人才引进成效316五、政策创新317六、发展问题317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融资分析318第一节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概况318一、投资规模318二、投资动态318第二节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机会分析319一、投资机会显现319二、消费性服务领域319三、生产性服务领域320第三节现代服务业融资分析321一、金融需求分析321二、融资动态322三、融资问题分析323四、融资建议323第十六章中国现代服务业前景及规划分析326第一节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展望326一、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潮流326二、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趋势日益加强326三、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领域327四、国际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328第二节中国现代服务业的预测分析328第三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329一、发展形势329二、发展原则及目标330三、发展措施331第四节中国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342一、江苏大丰市342二、汕头345三、合肥350四、河北373第十七章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384第一节中国现代服务业政策概况384一、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384二、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获政策倾向384三、主要地区现代服务业政策状况385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解读385 第二节国际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借鉴386一、美国386二、新加坡387三、韩国388四、马来西亚389五、对我国的启示389第三节中国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分析390一、政策种类390二、政策现状及问题390三、改善建议391第四节中国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鼓励政策392一、江苏392二、江苏高淳392三、江苏吴江392四、浙江金华393五、海南393六、南宁393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1、大数据: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大数据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它可以提供精细的服务,避免人为出错,更有效地支持服务业的发展。

2、移动支付: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购买
各类服务。

同时,移动支付也带来了安全性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
者与商家的利益。

3、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
大范围地,更有效地,将其产品和服务推广至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企业
也可以采用在线销售等新形式来提高销售效率。

4、新营销模式:由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变化,以及新技术的普及,
现代服务业发展出了新的营销模式。

企业可以采用社交媒体营销、精准营
销等方式,更有效地进行服务销售,增加企业的收入。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
1、产业转型:服务业正在从传统的水平价值到价值链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敢于创新,加快投入以实现业务转型,实
现价值链的发展。

2、服务型经济:当前,中国正处于服务型经济的转型期。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分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现代服务业是一种以时间、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非实物经济活动,它以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为媒介,向用户提供消费服务。

服务业的特点是消费支出大,但生产投资小,出口收入占比大,具有极高的外汇收入,向农业和工业等其他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通过发展特权、培育人才和推行现代化管理等政策,使现代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根据2024年中国统计局的数据,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继续扩大,服务业的增加价值率有所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6.9%,居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服务业也在影响着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提高了中国的基本设施水平,加快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开发了更多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了中国的对外投资力度等。

同时,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标准不够统一、地方经济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产业链缺乏完整性、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现代服务业总产值达到23.54万亿元,同比增长8.2%。

中国连锁快餐服务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连锁快餐服务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连锁快餐服务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一、连锁快餐店的分类连锁快餐店是指经营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同一品牌的快餐零售店,在总部的组织领导下,采取共同的经营方针、一致的营销行动,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联合。

二、快餐行业发展阶段我国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数量型扩张阶段、规模连锁发展阶段和品牌提升战略阶段。

三、连锁快餐服务发展现状中国的快餐连锁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快餐连锁业快速增长,快餐业态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上营业额超越正餐的业态。

近几年,快餐行业逐渐繁荣,成为餐饮行业投资者的热门项目。

它们的出现不仅适应了当代人“快餐化”的生活形态,也满足了当代人对品质健康生活的追求。

2014-2019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门店总数逐年稳定增长,2018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门店总数17172个,比上年增加1033个,同比增长6.40%;2019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门店总数18725个,比上年增加1553个,同比增长9.04%。

随着连锁快餐服务门店的增长,中国连锁快餐服务营业面积也呈增长态势,2014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营业面积397.84万平方米;至2019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营业面积增长至551.03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长153.19万平方米。

2018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从业人数49.63万人,比上年增加4.53万人,同比增长10.04%;2019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从业人数52.98万人,比上年增加3.35万人,同比增长6.75%。

随着连锁快餐服务门店、营业面积的增长,中国连锁快餐服务餐位数同样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餐位数169.15万个,比上年增加7.16万个,同比增长4.42%;2019年中国连锁快餐服务餐位数179.12万个,比上年增加9.97万个,同比增长5.89%。

(目录)2022-2022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范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范文(目录)

(目录)2022-2022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范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范文(目录)

(目录)2022-2022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范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范文(目录)报告信息报告目录第一章现代服务业基本分析第一节、现代服务业阐述一、定义及内涵二、行业分类三、发展背景四、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第二节、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现代服务业分析一、静态分析二、动态分析第三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特征一、主体特性二、时代特征三、发展规律第四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三、增强产业竞争力水平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五、实现宏观经济跨越发展六、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第二章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借鉴第一节、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一、发展概况二、发展特征三、发展经验四、发展趋势第二节、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分析一、自主创新和需求推动模式二、二次创新推动模式三、外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推动模式四、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模式五、对中国的启示第三节、世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一、曼哈顿模式二、金融城模式三、东京新宿模式第四节、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一、美国二、英国三、日本四、新加坡五、香港第三章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经济环境一、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二、中国经济运行现状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四、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就业人口二、城乡居民收入三、居民消费价格四、居民恩格尔系数五、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六、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第三节、行业环境一、中国服务业发展成就二、中国服务业发展规模三、中国服务业运行特征四、中国服务业发展机遇五、中国服务业前景展望第四章2022-2022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分析第一节、中国现代服务业运行分析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征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决定性因素第二节、中国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分析一、商业模式分类二、流量密集型三、技能密集型四、资本密集型五、内容密集型第三节、中国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一、基本介绍二、产业规模三、发展特征四、发展建议第四节、中国新兴与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一、研发服务业二、节能环保服务业三、技术转移服务业四、创新创业服务业五、科技金融服务业六、科技咨询服务业七、行业发展特征第五节、中国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发展分析一、发展特征二、发展问题三、解决对策四、发展经验第六节、中小城市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一、外部环境比较二、内在机制比较三、产业效益比较四、发展途径分析第七节、中国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借力互联网一、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功能二、互联网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三、建设现代服务业互联网平台四、互联网促进现代服务业转型第八节、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发展的瓶颈二、发展的困境三、发展的策略四、重点发展部署五、整体发展路径六、科技发展路径第五章2022-2022年金融保险业发展分析第一节、2022-2022年银行业的发展探析一、行业运行特点二、经营业绩分析三、行业竞争格局四、信息投资规模五、未来发展趋向第二节、2022-2022年证券业的发展解析一、行业发展动态二、行业发展规模三、企业经营状况四、市场竞争格局五、投资并购态势六、行业发展趋势七、行业发展展望第三节、2022-2022年保险业的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规模二、维稳效益显著三、行业发展水平四、区域发展格局五、资金运营状况六、行业竞争格局七、互联网保险提速八、行业发展规划九、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2022-2022年信息服务业发展分析第一节、信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优劣势分析一、发展优势二、发展劣势第二节、2022-2022年信息服务业运行现状分析一、总体收入二、贸易情况三、细分格局四、区域格局五、从业人数第三节、信息服务业问题及对策分析一、行业制约因素二、行业发展挑战三、行业发展对策第四节、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及规划一、发展机遇二、发展趋势三、发展目标四、发展重点五、重点工程六、主要举措第七章2022-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2022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一、开发状况二、销售规模三、景气指数四、价格变动第二节、2022年房地产行业运行分析一、开发状况二、销售状况三、景气指数四、价格走势第三节、2022年房地产行业运行分析一、开发状况二、销售状况三、资金状况四、景气指数第四节、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问题及考验一、当前的发展问题二、行业面临的考验三、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四、市场监管乏力第五节、房地产行业的对策及建议一、主要发展对策分析二、市场调控应走法制化道路三、制度改革和市场发展对策四、规范税收管理的对策第六节、房地产行业投资分析一、行业的投资特性二、投资规模及增长三、投资结构分析四、资金到位情况五、行业投资风险第七节、房地产行业发展展望分析一、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二、仍处于黄金发展期三、未来发展机遇及挑战第八章2022-2022年居民社区服务业发展分析第一节、国际社区服务发展分析一、美国发展特征二、美国经验借鉴三、国际经验借鉴第二节、中国居民社区服务业发展分析一、发展阶段二、发展优势三、发展现状四、产业化问题五、政策建议六、发展思路第三节、居民社区服务O2O模式分析一、社区O2O的基本内涵二、社区O2O产业链分析三、社区O2O市场发展动态四、社区O2O的市场规模五、社区O2O发展的困境六、社区O2O未来发展展望第四节、中国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措施一、重点工程二、重点任务三、发展措施第九章2022-2022年租赁业发展分析第一节、2022-2022年租赁业发展概况一、行业政策环境二、宏观经济效应三、行业发展状况四、行业发展模式第二节、2022-2022年中国现代租赁业分析一、发展意义二、特征及优势三、问题分析四、发展建议第三节、2022-202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分析一、2022年行业运行状况二、2022年行业运行分析三、2022年行业运行分析第四节、租赁业投资分析一、投资概况二、投资热点三、投资风险第五节、租赁业发展前景分析一、租赁业未来发展趋势二、融资租赁未来发展机遇三、融资租赁未来发展空间四、融资租赁未来发展方向第十章2022-2022年休闲服务业发展分析第一节、2022-2022年休闲服务业发展综析一、政策环境二、发展概况三、发展特征四、运行状况五、模式探究六、问题分析七、发展建议第二节、2022-2022年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动态二、产业运营状况分析三、产业发展特征分析四、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五、市场竞争主体分析六、科技创新进展加快七、产业发展驱动因素八、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2022-2022年旅游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动态二、行业发展特征三、行业发展新常态四、行业运行状况五、市场消费结构六、行业投资格局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八、行业发展战略布局九、“十三五”发展思路第四节、2022-2022年体育产业发展分析一、政策环境分析二、产业运行动态三、产业发展特征四、产业发展规模五、企业投资动态六、产业需求分析七、产业低碳发展八、产业集群发展九、“十三五”发展规划第十一章2022-2022年中国现代服务业热点领域分析第一节、科技服务领域一、国际经验二、行业标准三、发展状况四、发展特点五、发展模式六、总体要求七、重点任务八、政策措施第二节、现代物流领域一、政策体系二、发展特征三、运行现状四、电商物流五、政府角色六、应用技术七、问题分析八、发展建议第三节、电子商务领域一、行业政策二、行业规模三、细分市场四、发展趋势五、发展预期六、前景广阔七、发展规划第四节、服务外包领域一、政策环境二、发展领域三、产业现状四、转型升级五、问题对策六、发展趋势第十二章2022-2022年现代服务业主要区域发展分析第一节、重点区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京津冀地区二、长江经济带三、珠三角地区第二节、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行业发展状况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三、互联网助力行业发展四、行业影响因素及对策五、行业发展建议六、行业战略重点七、行业发展目标第三节、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行业发展景气指数二、徐汇区发展状况三、试点项目发布四、主要经验及做法五、问题及挑战六、发展对策第四节、深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政策环境二、经济地位三、发展现状四、重点区域分析五、机遇及挑战六、发展策略第五节、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行业政策环境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四、重点地区分析五、行业发展措施六、发展思路及建议第六节、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政策环境二、发展状况三、聚集区发展状况四、主要问题五、政策建议第七节、重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政策环境二、新兴服务业三、商贸服务业四、集聚区建设五、主要问题六、发展对策第八节、安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发展状况三、重点地区四、存在的问题五、产业发展建议六、产业促进意见七、行业发展规划第九节、新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运行特征二、发展热点三、发展成就四、发展对策五、发展战略六、发展机遇第十节、云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发展形势二、发展规模三、重点区域四、投资动态五、项目试点六、模式创新七、扶持政策八、前景展望第十一节、其他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黑龙江二、山东三、湖南四、广西五、海南六、厦门七、东莞第十三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的投融资模式分析第一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模式综述一、国际开发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二、我国开发模式综述三、我国开发模式的特点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模式分析一、土地使用模式二、开发建设模式三、开发流程及各阶段实施要点第三节、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融资模式分析一、财政直投融资模式二、开发公司自行融资模式三、引入社会投资者融资模式四、主要融资模式对比分析第四节、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PPP融资模式一、PPP融资的基本内涵二、PPP融资获得政策支持三、现代服务业应用PPP融资四、现代服务业PPP融资项目五、中国实施PPP模式的途径第五节、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投融资模式建议一、战略意义层面二、体制机制层面三、政策制度层面四、环境建设层面第十四章2022-2022年中国典型现代服务聚集区发展分析第一节、上海现代服务集聚区发展分析一、发展回顾二、发展现状三、发展特点四、功能和作用五、存在的不足六、创新思路。

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

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
3 90 7. 2 3
8 1 4 . 7 0
1 7 4 8 . 0 2
4 67 6. 】 3
1 0 7 5 . 6 4
2 1 6 0 . 4 8
5 79 3. 6 6
1 2 4 6 . 3 2
2 4 7 4 . 4 4
6 53 0. 0】


现 代服 务业 的界定
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 务业 。 本文在 总结前 人研 究的基 础上 , 并 结合 重庆市 实际情 况, 把 服务业分为现代服 务业和传统服 务业 , 并 将现代服 务 业定义为 : 现代服务业 是指在丁业化 比较 发达 阶段 产生的 , 依靠高新技术 和现代管理方法 、 经营方 式及组织 形式 发展起 来的信 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型 的服务业 , 具有 新兴 化 、 信息化 、

面都 做 出了重要 的贡献 。从 实 际出发 , 重 庆市统计 年 鉴从 2 0 0 6年开始实施新的《 国民经济行业分析》 ( G B f F 4 7 5 4 — 2 0 0 2 ) , 考 虑到现代 服 务业 统计 数据 的时效性 和可获 得性 , 本 文对 2 0 0 5 -2 0 1 1 年产业结 构和就业结构的数据进行整理 、 分析 。
知识化和现代化 的特征。 根据 中国行业分类标准界定 的现代
“ 现代服务业 ” 的提法最早出现在 1 9 9 7年 9月党的十五 大报告 中 ; 2 0 0 0年 1 月在十五届五 中全会关于“ 十五” 计划的
建议 中 , 又明确提 出“ 要 大力发 展现代服 务业 , 改组和改造传
统服 务业 ” ; 特别在 2 0 0 3年十六 大报 告 中更进一 步强调“ 加 快 发展现代服 务业 , 提 高第三 产业 在 国民经济 中的 比重 ” ,

“十三五”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三五”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前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与国际接轨,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体验,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将从服务业创新发展、服务业结构升级、服务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前景。

一、服务业创新发展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推动。

相比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更加看重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数字技术、创意设计等方面,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已有了不小的差距,在短时间内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仍需付出努力。

但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现代服务业在网络零售、共享经济、在线旅游等领域,已经在创新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虽然在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时,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瓶颈,但我国政府和工商界都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除此之外,政府也一直在推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服务业中的高端人才进行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特别是在全民创新创业热潮中,服务业仍是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

二、服务业结构升级驱动服务业的升级,不仅有技术和创新的要素,还离不开产业定位、市场需求、产品特性等多方面的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业也出现了不少创新领域。

举个例子,线下文化休闲消费依旧占据了主流市场,但线上文化休闲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近年来热门的网剧,依靠网络平台的宣传和观众的分享,使得服务量和市场收益一路攀升。

在多元化的需求下,也应运而生了不少互联网平台上的服务,比如在线音乐、在线视频、在线教育等,这些新的服务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三、服务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攀升,其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日益突出。

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93万亿元人民币,并占据GDP总量的近54%,为口碑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35万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接近60%

2022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35万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接近60%
3.35万亿产值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35万亿元的新产值将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个 转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创新。35万亿元的新产值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重要的资金和技术 支持。
4.35万亿产值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投资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中国将实现新增值超35万亿
协同作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这个预测的实现需要多个因素的协同作用。首先,中国需要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加 强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其次,中国需要加强创新,提高科 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需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 治理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 的地位和影响力。
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增加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提高 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的增加,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它提高了社会的生活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消费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一些领域的服务质量不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待提高等。为了 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投资促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新增值超35万亿
生产性 服务业
高质量 发展
60%
35万亿 元
增长势 头
预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产业 升级
这个预测的实现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 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它将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 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最后,它将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持续 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模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主要涉及如下四方面的市场主体:当地政府及区域管理机构:是区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主体,是土地出让的决策者、监督者和协调者,承担区域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区域开发公司:是管理主体下属的市场化运营主体,是区域开发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从管理机构获取土地进行开发,可以自主开发,也可以与市场资本一起合作开发;社会化开发主体:是区域开发建设主要力量之一,从管理机构获取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根据市场时机追求资本带来的利润;入驻企业:区域产业发展的主力,一般通过购买物业或租赁物业的方式进驻区域,规模较大者可通过自建物业的方式进驻。

图表13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中各市场主体及相互关系示意图资料来源:产研智库除入驻企业作为使用主体外,开发建设的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均可主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开发。

以下分别对由当地政府或区域管理机构为主的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由区域开发公司主导的开发模式和由社会化开发主体主导的社会化开发模式的实施路径逐一进行分析。

(一)政府主导的开发建设模式目前,国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采用完全政府化的开发模式逐渐减少,多采用政府引导规划、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开发的模式。

但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仍多采用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基础设施尽快完备,而且有效落实区域内的统一规划。

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主要包括财直投开发模式和委托国有企业代投两种开发建设模式。

1、财政直投开发模式财政直投开发模式主要通过委托政府业主代理来实现,即通过专业的政府项目代建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集中管理的事业型代建模式。

目前我国副省级以上地区中,绝大多数地区已启动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改革试点工作,采用事业单位全流程管理的代建模式。

财政资金直接投资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由区域管理机构作为业主单位,政府业主代理作为市政府投资的执行单位与项目建设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并管理和监督项目的建设过程。

图表135 政府直投业主代理代建模式示意图资料来源:产研智库政府业主代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始全过程介入,直至项目建成移交给政府或新区管理机构。

政府以财政直投模式迅速启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对于区域建设快速启动、全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的力量实现高标准、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落实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能够迅速形成区域开发热点,彰显地区形象,增强市场投资信心,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进入。

同时,政府先期高标准投入基础设施如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以及大型配套设施如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可促使区域及周边地区土地商业价值提升,减轻区域管理机构在前期阶段开发实力不足而出让土地用于基建的资金压力。

总之,政府以积极、大力度的财政直投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开发,可实现区域加快开发速度,尽早实现开发目标,落实区域规划的整体性,同时取得土地及综合开发收益的最大化。

2、委托国有企业代投开发模式政府委托国有企业代投开发模式可根据基础设施专业化开发领域的不同,政府可委托国有企业代投资基础设施的开发模式主要应用于专业化领域的基础设施开发。

例如,以当地地铁运营公司承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轨道交通设施,以市土地储备中心投资土地一级开发。

这种开发建设模式是典型的市政府委托国有企业开发基础设施的代投模式。

或者,政府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理机构选择具有相应产业开发经验和实力的国有企业承担区域的开发。

对于这类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区域管理机构可将项目从土地一级开发到二级开发一并委托实业型国有企业进行开发。

在操作上,政府通过“招拍挂”方式一次性将土地转让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区域土地进行一级开发,按相关规划和时序安排进行二级开发,并承担招商引资和项目运营的任务。

这种开发模式下的国有企业承担区域全流程开发的重任,对该国有企业而言,要积累充足的政府行政资源,同时也要积累一定的市场化资源(如融资信用和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等)。

(二)三区域开发公司主导的开发建设模式此种模式为目前国内多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过程中所广泛采用的方式,即由当地政府或区域管理机构组建开发公司,作为区域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开发及二级市场物业开发主体的开发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开发公司作为政府全资公司,由政府或区域管理机构注入资本金、持续注入后续资金和土地资源等,通过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在土地二级市场上出让土地,获取相应收益,并将经过一级开发、手续齐全的土地作为抵押资本,向银行贷款融资,实现滚动开发。

一般而言,区域开发公司不仅承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土地的一级开发、二级开发等职能,也应是集建设、投资、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融资平台公司。

就其开发建设职能而言,开发公司将主要承担区域土地整备、市政基础设施、土地一级开发及二级开发等任务。

就其融资开发职能而言,开发公司可与社会化开发主体合作融资,完成土地一级市场开发,然后将成熟土地注入开发公司,扩大开发公司的注册资本,提高其融资能力;同时,在产业载体开发方面,开发公司可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减轻后,自主开发建设部分产业载体或商务公寓,以形成公司的可持续性经营业务。

(三)社会化开发主体主导的开发建设模式1、社会化开发主体与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模式(1)土地一级开发此种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开发主体是区域开发公司,在开发过程中由社会化开发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此种方式可以减轻政府在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巨大的资金压力,并提升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度。

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分为两种方式:由开发公司承担全部的土地一级开发,合作企业为土地一级开发提供资金,并约定回报方式,合作企业不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任何环节。

合作企业之所以提供资金,主要希望在土地二级市场出让时占得先机。

此种开发模式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具体实施开发的责任则集中于开发公司。

社会化开发主体出资完成土地的一级开发,使生地变成熟地,达到出让标准,从而获取回报。

此种模式下,开发公司依然占主导地位,负责承担区域征地拆迁等工作,合作企业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区域的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土地开发完成后,开发公司在土地二级市场上出让土地,合作企业收回开发成本,开发公司与合作企业共同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2)产业载体或产业配套项目的合作开发对于一些重大的产业项目和政府主导培育的产业孵化等项目,则常采用由开发公司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可通过提供价格优惠土地,开发公司与企业成立联合体进行开发,或者企业作为开发载体、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并参与后续经营的模式。

对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的标志性工程,或区域一些公用事业领域的开发、配套安居性住房的开发等,都可采用此种开发建设模式。

2、社会化开发主体单元开发模式社会化开发主体商业化运作开发模式是指由是由以大型工业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通过以股权融资的方式,联合众多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组成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对片区进行商业化的单元开发。

建立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的基础上,追求中长期稳定持续的经济收益是这种开发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社会化开发主体自身具有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特点,自身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运用众多金融市场工具融资,一般较政府更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商业物业。

由社会化开发主体承担起园区建设所需要的持续资本投入,更容易做好产业配套,提供优质的后续运营服务,打造产业集聚空间。

例如苏州工业园在开发初期,便采用财团商业化单元开发模式。

1994年,由我国和新加坡分别成立财团,并在中新政府合作框架下采用合资方式成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其中,中方财团包括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国东方信托投资公司等14个成员,新方财团由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KMP私人有限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工业集团等24个成员组成。

3、产业平台的BTO开发模式BTO(Build-Transfer-Operate)开发模式即建设-移交-运营模式,是特许经营权模式下的开发模式,一般指社会化开发主体与政府合作,为特定设施(如市政基础设施或产业平台项目)融资并负责建设,开发建设完成后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政府再授予其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市场化开发主体通过向使用者收费的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取合理回报。

与BOT 模式不用的是,“经营(Operate)”和“转让(Transfer)”发生了次序上的变化。

“转让”阶段提前,主要源于两种情况:(1)我国规定某些行业不能由政府或国有资本以外的投资方运营,如邮政、电信等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或外资投资这类产业,可投资建设,在建成后转交给政府运营,再由政府给予固定投资回报的过程。

随着我国投资领域的不断开放,这种情况应越来越少。

(2)政府为实施既定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需要提前取得资产所有权,使得政府可以统一对外招商引资,确保区域开发符合政府规划。

政府在提前取得资产所有权方面,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政府与投资方约定,由政府提前取得资产所有权,但资产交由投资方运营并实质占有。

投资方可凭借资产取得投资回报,政府亦可以按年给予投资方一定的运营补贴。

这种可简称为投资方运营的BTO模式。

二是如果资金充足,政府可以在项目设施建成后先行偿还投资方所投入的全部建设费用完全取得项目设施所有权,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由投资方租赁经营一定年限,或另行招标选择运营公司,这种模式可简称为非投资方运营BTO模式。

BTO开发模式可广泛应用于区域产业平台物业开发项目。

在BTO模式下,政府或区域管理机构是项目的最终所有方,投资方主要负责建安工程的投资,不需要承担投资项目的土地成本,因此可大幅降低项目投资总规模。

采用BTO模式,产业物业的所有权归政府,可避免开发商竞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房地产热。

因政府是产业平台物业所有者,具有完全控制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区域内可能出现的建筑物业投资成本过高导致物业租金成本高的情形。

(四)轨道交通站点的TOD开发模式TOD(Transit-Oriented-Develpoment)开发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区域开发模式,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提出,主要为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

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交通枢纽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区域的紧凑型开发。

TOD开发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开发中,尤其是城市中尚未成片开发的区域。

社会化开发主体通过先期对区域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低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熟地”,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公共交通设施的先期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