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读书笔记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胡华园长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一书,当初见这本书时,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的潜意识里,儿童往往与游戏相连,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哲学却高深莫测,儿童与哲学仿佛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但在细读百草园故事中,我慢慢的找到了答案。

胡园长将哲学比作了最亲近生活大地的树干,和儿童一样,都有着最初的启蒙意义,同时哲学也是生活智慧的探索历程,是爱智慧的过程,如果说儿童是天然的哲学家,那教师自然就是天然的教育哲学家了。

在这本书的第十章中,书写了许多幼儿教师的百草园教育故事,这些真实的故事饱含着教育实践智慧,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幼儿教师教育观的形成,通过自发、自觉、自由三阶段,慢慢形成并且不断深化,才能从一个经验型教师转变为智慧型教师,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此外,让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地是胡园长强调地“对话”地重要性。

作为一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什么是最多的呢,显而易见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那怎样与孩子对话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做到对话的丰富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整体性,百草园里的故事给了我答案。

在阅读中,我看到了百草园里的老师们观察记录与教育笔记,和孩子们的精彩碰撞,以“儿童视角”去记录真实的生活,让儿童说出自己眼中的现象,鼓励孩子表达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尽可能地给与孩子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与自我创造的机会,在平凡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关注儿童、理解儿童、移情儿童,使教师与儿童的对话变得深刻而有意义,以此让教师哲学观的建立变成了可能。

其中老师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也逐渐让我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心流,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内心,学会去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细细品味生活,发现孩子们的“哇”时刻。

我非常喜欢书本中的一句话“我的工作从来不是我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喜爱,一种信仰,因为我愿意和孩子一起过上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的确,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充沛的感情,当我们秉持这样的教育信念,身上才会持续的洋溢着蓬勃的创造力和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会真切的感受到这个职业是如此的幸福。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在阅读《教育哲学通论》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本质和真谛的大门。

书中丰富的理论和深刻的见解,让我对教育这一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哲学,初闻其名,或许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

然而,在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下,它逐渐变得清晰明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紧密相连。

书中开篇就探讨了教育的本质。

作者指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培养和个体全面发展的推动。

这让我反思起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在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大环境下,我们是否忽略了教育的真正内涵?我们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接着,书中对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工具,还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在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探索和成长。

在教育方法的讨论中,作者强调了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启发式教育则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教育也应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这让我思考起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比如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关于教育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书中也有深入的分析。

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研究。

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教育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为你提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

通过这些摘抄,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以下是我们精心挑选的20篇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导论》2.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涉及到学生、老师和社会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概论》3.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育与社会》4.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以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

”——《教育哲学》5.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心理学》6.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7. “教育应该是包容的,能够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多元文化教育》8.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

”——《家庭教育心理学》9.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改革与发展》10.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考试分数。

”——《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11. “学校应该是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管理》12. “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学生的平等权利。

”——《教育社会学》13.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

张楚廷《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张楚廷话题:张楚廷人是什么读书笔记知识产权马克思若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是必须以弄清楚“人是什么”为前提。

“人是什么”是“教育第一问”。

在今天相当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教育还没有自己的脑袋,那会让人感到另一种羞愧。

11文化在一般意义下仅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而且可以不包括政治而只包括政治学、政治哲学。

文化与教育,经济与教育,政治与教育,都有关系,但关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是包含关系,后两者是平行关系。

12“教育就是教育”这一带着情感所说的话中所包含的理性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它至少表明了一个重要观点:从教育自身来阐明教育。

17学校与工厂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的“产品”自己参与自己的“生产”过程。

23马克思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有精妙的论述,他说人是“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的生命,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25-26人自己可以反身回头来看自己,即反身性或自反性,这是“人的根本”质疑,人的根本特性之一。

人的这一根本特性可令教育永远思索和寻味,它应是教育理论的立足之地,是教育学大厦的基石,亦应是教育之本源,亦应曰:教育之根本。

27-28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所表达的是:人作为意识着、思想着的生命而存在着,生活着。

32卢梭:“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页)35马克思:“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人,这种声明其所以区别于其他生命,就在于这种生命可以其自身生命为对象,并通过这种对象性活动来发展自身,来增长自身,简而言之,就在于人具有反身性,并通过反身性而自增,而具有自增性,自反性与自增性一起描绘了人,使得人这种生命那样灿烂。

39人的新生命是与价值、意义而同时存在的,它亦可称之为意义生命、价值生命,换句话说,人是可获得价值生命或意义生命的生命。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篇一:《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教育?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迄今为止,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对教育的见解各有千秋,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去看待何为教育这个问题,让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教育的真正含义。

雅斯贝尔斯作为德国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为我们深度剖析了什么是教育,并通过他对教育的见解,让我们认识到何为教育,怎样更好的接受教育,传承教育。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独特见解是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出发的。

他指出,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

因为这种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人们只是机械的去从事教育工作,只重视教育的结果,忽视了爱的理解。

雅斯贝尔斯所理解的教育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它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的。

缺乏爱的理解的教育方式,是没有灵魂的,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

这样的教育与其在精神上的本质相悖,不能达到教育触及灵魂的目的,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教育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

经院式教育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

师徒式教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

这两种教育要么固守陈规,要么缺少公平,并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而苏格拉底式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以自由的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来使得自己对真理进行了解。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并加强了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

雅斯贝尔斯对苏格拉底式教育极为的推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各自都占据主动地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以反讽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进而激发他们内部潜在的力量,让学生在自己努力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教育的精神目的,使其整体精神得到成长。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三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三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范文总是爱在闲暇时刻,静静的坐下来,坐在屋角的藤椅上,坐在自己的心房里,手捧一本好书,感受一抹书香,心绪竟是无比宁静安详。

浸润好书愈久,愈是感恩满怀!我知道自己总是如此容易深深的被打动,被震撼!正如这本《爱的教育》,字里行间,每个文字,让我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友谊的甘甜、亲情的伟大中温暖浸润。

生活中的我,是一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不点。

当看到本书的标题时,我便怀揣着一个天真的问题:爱,在这以金钱地位权势为主线的世界中,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最终,看着每个温暖的文字,释然!因为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最为纯净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有一群朋友是幸福的,有一个真心相见的朋友更是幸福的。

我想,《爱的教育》中的安利柯便是真正幸福的人。

这份份纯简的爱,这段段深厚的情,又怎能不打动人心?又怎能不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情谊?!最终,合上书本的刹那,我欣慰的微笑了!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生活中处处朴素的爱,如同无处不在的空气一般,浸润着我,而我却是没有感觉,惭愧!这些温暖的爱,正如同人生路上处处飞花,绽放在我身边,温暖着我的心灵!每天每时每刻!记得,那是一个微显凉意的夜晚,只有一弯孤零零的明月挂在天边。

周围嵌着星星点点如仿真水钻般的星星。

夜深了,人倦了,忙碌一天的人们都赶回自己温暖的小家,舒缓紧张了一天的神经。

可是,仍有那么一个略显佝偻的瘦小的身影穿梭在黑夜中,靠近一点儿便可以发现,他正捡着店门口残留的旧纸板,准备拿去卖钱。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却令我始终无法忘怀。

那天,粗心的叔叔不慎将一箱价值几万元的香烟,遗忘在了店门口的那堆纸板上。

叔叔心急如焚,生怕那箱香烟不翼而飞,造成店里巨大的损失。

正在这时,保安室的电话打了过来。

叔叔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那箱价值不斐的香烟被那个靠捡垃圾维持生计的大哥哥捡到了,他竟二话不说交给了保安。

妈妈和叔叔可真是松了一口气啊!叔叔兴冲冲赶到保安室,感激的掏出一叠钱以示感谢。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篇1《我的教育理想》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哲学著作,他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这本书以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想是“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好公民”、“好公民意识”、“好公民习惯”。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种理念对于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所打动。

他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

在李镇西老师的眼中,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和关怀的。

他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他认为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他的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我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李镇西老师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具有民主性和平等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种理念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总的来说,《我的教育理想》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充满爱心和关怀,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我们就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篇2《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前不久,我读了我国家长、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书《我的教育理想》,读后真是感触良多。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的理想比教育的目标更重要;教师的理想比教育的目标更重要。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自身必须受到教育。

因此,我们要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

教育读书笔记(通用6篇)

教育读书笔记(通用6篇)

教育读书笔记〔通用6篇〕教育读书笔记〔通用6篇〕教育读书笔记1当我读完《爱的教育》时,我的心久久被感动包围着,它是一本可以净化心灵的书。

《爱的教育》这本书,内蕴无比深沉与沉重。

它用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又很不平凡的人物。

其中卡隆就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色,他是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生命的人,这些可以从他正直的行为中看出来。

有一次,几个人正在欺负驼背的奈利,卡隆不但保护了他,而且一直帮助奈利,最终让自卑的奈利变得开朗、自信。

可见奈利是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孔子有“仁爱”思想;墨子有“兼爱”思想;陶行知有“爱满天下”的思想。

爱是关心,爱是感动。

就像那天下午,我一直在考虑课外书上的一个问题:母爱有多少斤?直到我摔倒后,妈妈的轻声抚慰和温顺抚摸,让我彻彻底底地明白了母爱很轻,很轻,像空气一样一直围绕在我的身边。

回忆起妈妈往日的絮絮叨叨,我的眼睛有些潮湿。

作家劳拉·查理兹曾经这样写道:“很多人都以为远处有着最美的风景,才能收获最大的感动,所以对身边的小事,平凡的人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不知道,其实最美的风景就是他们身边的风景,最大的感动就是他们所忽略的感动。

”所以不但要付出爱,还要学会发现爱。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

爱是无私,爱是博大,只有心中时刻充满爱,才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才会享受爱。

教育读书笔记2当我们看到“爱”这个普通的字时还以为它只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字,可它却蕴含着超乎我们想象的意义。

它非常的无私,也非常的伟大,只有无畏的帮助别人我们才可以在爱的海洋里遨游。

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才领悟到了爱的博大的精神意义。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一位意大利的小孩安利柯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讲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以高尚的心爱心情感联络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就是“它”带我走入了小孩安利柯的那个充满了爱的生活与挑战,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八章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八章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第八章爱的教育是勃兰克的经典著作,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哲学书籍。

本书第八章,通过对爱的教育的探讨,深入研究了爱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将结合章节内容,对第八章进行读书笔记的整理。

在这一章中,勃兰克阐述了爱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原则。

首先,勃兰克指出,爱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他认为,家庭环境中的爱和关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从而建立起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爱的教育还培养了孩子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关注,创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勃兰克提出了爱的教育的原则。

他强调,爱的教育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自由和独立的成长空间。

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孩子。

此外,他还提到了爱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让他们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最后,勃兰克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非追求成绩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深受现代教育家的推崇,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除此之外,勃兰克还论述了爱的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他提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

他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与他们进行合理的讨论和交流。

此外,勃兰克还提到了父母在教育中应该注重赞赏和鼓励。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他还强调了爱的教育不能过于溺爱。

父母需要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要给他们一定的约束和规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对第八章的阅读,我对爱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爱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态度。

作为家长,我们要用爱去引导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而自信的个体。

同时,我们也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读书笔记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是一本深刻的教育哲学著作,它探讨了道德教育的本质、方法、目的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简要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表达我对其观点的看法。

一、简介《道德教育原理》是杜威对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的全面阐述。

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包括道德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

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以便他们能够在行动中学习和体验道德价值。

二、主要内容1.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规则。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能够独立思考、判断并采取行动,而不是盲目地遵循规则或传统。

2.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经验进行道德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道德价值,例如通过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行为。

此外,杜威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他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道德价值。

3. 道德教育的内容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相关。

他主张通过故事、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礼仪和传统价值。

此外,杜威还强调了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应该体验和理解道德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价值。

三、我的看法我认为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

他的观点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道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杜威的观点对于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他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经验性,这提示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其次,他强调了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作用,这提示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他强调了道德情感的重要性,这提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价值。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笔记第一章: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哲学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章介绍了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育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教育哲学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引导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发扬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另外,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本章介绍了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阶段。

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幼儿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家长的合作和互动。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课堂,幼儿教师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章: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实际工作知识。

本章介绍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幼儿教育的核心原则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情感和体验,培养孩子的综合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积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评估。

课程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通过故事、游戏、艺术等方式,帮助孩子积极参与学习。

评估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第四章: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联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种种经历。

就拿我小时候学画画这件事儿来说吧。

那时候,我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对画画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每次看到画册上那些五彩斑斓的图案,心里就痒痒的,特别想自己也能画出那么漂亮的东西来。

于是,我就缠着爸妈给我报了个画画班。

去上课的第一天,我满心欢喜地背着小画板,手里攥着新买的彩笔,感觉自己就像是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可是,一进教室,我就发现情况好像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老师站在前面,一本正经地在黑板上画了个苹果,然后就让我们照着画。

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这和我心里想的自由创作完全不一样啊!我小心翼翼地画着,一边画一边还偷偷瞄着旁边同学的。

结果发现,大家画的都差不多,都是那种圆圆的、红红的苹果。

我心里就犯嘀咕了:“为啥都要画得一样呢?” 但也不敢多问,就这么跟着画了下去。

过了几周,每次上课都是这样的模式,我渐渐觉得有点无趣了。

我想画我在公园里看到的小花,想画天上形状奇怪的云朵,可老师总是说:“先把基础打好,按照我教的来。

” 那段时间,我对画画的热情都有点消退了。

现在想想,这其实不就是教育哲学里提到的一些问题吗?教育到底是要让我们都变得一模一样,还是要鼓励我们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呢?书中还讲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培养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

这位老师上课可有意思啦!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会给我们出一些难题,让我们自己先去琢磨。

有一次,有道特别复杂的几何题,大家都被难住了。

老师呢,也不着急,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着我们抓耳挠腮的样子。

我当时心里那个急啊,就盼着老师赶紧给讲讲。

可老师就是不说,只是偶尔给点小提示。

后来,经过我们小组几个同学一起讨论、画图、计算,嘿,还真就把这道题给解出来了!那种成就感,简直没法形容。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深刻启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陶行知如同一座灯塔,他的思想指引着无数教师和学生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深受其启发,不禁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尤其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

一、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陶行知的教育哲学强调“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这与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虽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陶行知所提到的“做”,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手工活动,更是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真正把握与应用。

他提到的“劳力上劳心”,正是对教育内容深入思考的强调。

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要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许多教学往往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陶行知提醒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若不在实践中参与、探索,便难以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因此,教育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用心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师与学生割裂,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陶行知则倡导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一理念尤其适用于当今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若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陶行知强调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恰恰契合了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创与仿的辩证关系陶行知在开篇中强调的“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

教育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在于创造与革新。

模仿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实践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陶行知希望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出独特的价值。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教育哲学通论》读书笔记古时女子相夫教子时,我想她们应该是快乐的。

而今我选择教育行业,选择免费师范生政策,初衷是教书育人让我感到快乐,至少不会感到痛苦。

桃李满天下,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往各地,术业有成,就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得以实现一样快乐。

也如下象棋,看下棋的观棋不语,但如果能和下棋的达到心意相通,一种期待感得到满足,一种成就感和充实感得到实现,快乐也是无与伦比的。

《教育哲学通论》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与教育哲学专业相关的书籍,虽然很久以前就认识到教育和哲学、历史等是分不开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依然让我感到震撼。

山西出版社出版的,由北师大博导黄济先生著的这本《教育哲学通论》,正如黄济先生在前言所说,所谓通论者,即古今贯通,中西融合。

书中把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与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学说,结合当代教育的实际问题,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体系。

第二章天道观与人性论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天道观和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在人性,人性的根本在天命)“天道观天命观”不同→“历史观、伦理观、人性论”不同天道观天人之辩: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与天人相交胜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有善有恶、无善无恶、性三品天道观和人性论对教育的影响第一节天道观与天人之辩天道观:天人之辩: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分与天人相交胜(中国哲学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关系的争辩.涉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一、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的关系论述1、天道观和天命观在古代,不仅是人性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等的基础,不同的天道观和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的历史观和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2、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天道观的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的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宇宙观和世界观的问题。

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的是人性论的问题,有不同的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哲学通论》第十五章读书笔记 1

《教育哲学通论》第十五章读书笔记 1

《教育哲学通论》第十五章读书笔记1《教育哲学通论》第十五章读书笔记(1)2010-02-11 22:34第十五章教育本质论第一节古今中外教育家有关教育本质的论述1.历史上有关教育本质的论述1)在中国:《大学》开宗明义的支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记》指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孟子最早将教育二字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来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荀子、朱熹、王充等都有个自己的见解,总之,在中国古代教育家有关教育本质和功能能的论述中重在教育的社会作用,即使论述道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时候,也只是教育社会作用的这社会体现而已。

2)西方对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论述也不乏其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社会上存在着三种人:即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农民手工业者,教育应当由国家来阻止,教育的对象应该是第一第二种人,而不是第三种人,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以培养国家统治者和卫士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论述:教育应该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二人都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必须由国家来统一管理,在中世纪教会控制学校,他们也不否认教育的社会作用,不过把教育的社会职能找上了一件神学的外衣,涂上了一层宗教的色彩。

↓夸美纽斯指出:"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洛克提出:"教育目的在完成健全的精神与健全的身体"↓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在使人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在于涵养协调的与多方面的兴趣"↓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等等他们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虽不尽相同,但是在重视教育育人的发展的关系上则是共同的,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述教育本质问题的特点也是时代的使然。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原文摘抄摘要:一、罗素的教育观点1.教育的目的2.知识与技能的培养3.自由与纪律的平衡二、罗素论教育的意义1.个人发展2.社会进步3.世界和平三、罗素对现代教育的批判1.过度重视知识传授2.忽略个体差异3.功利主义倾向四、罗素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的应用1.以人为本的教育2.培养创新思维3.强调道德教育正文: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在《罗素论教育》一文中,他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

首先,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罗素认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他强调,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此外,他还主张将技能培训与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

在自由与纪律的平衡方面,罗素认为教育应该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罗素认为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教育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升自己。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此外,罗素还强调,教育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罗素对现代教育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现代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趣和痛苦,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罗素还指出,现代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使教育变得愈发狭隘和短视。

在现实应用中,我们可以借鉴罗素的教育理念,改进现有的教育制度。

首先,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在阅读《教育哲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教育深层思考的大门。

书中的观点和论述,不仅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我反思日常教育实践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教育,这个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词汇,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知识的传递,还是人格的塑造?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个体,还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点。

作者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应当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实中的教育,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

那些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许并非缺乏能力,而是没有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或者顺利进入名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批判性思维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创新能力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创造新的价值;而社会责任感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的现状,使得这些重要的素质培养往往被忽视。

书中还探讨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教育也应当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但在现实中,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常常存在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另外,关于教育中的公平问题,也让我感触颇深。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

然而,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家庭背景差异等原因,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不断思考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性恶论: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自然需求,人性恶的生理基础。荀子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
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为主要代表。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人性无分为善和不善,人性像流水一样,”它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
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和扬雄为代表。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除政治功能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还有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等。第二、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政治与现代教育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特点,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弘扬受教育的主体性等
5、性三品说: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韩愈提出了性三品的思想,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认为上下两种人的性都不能叫做性,只有中等人的性才可以叫做性。
我的人性论主张:我认为,我还是比较赞同性有善有恶论。所以我还是赞同世硕和扬雄所代表的性有善有恶说,孟子和荀子主张性善与性恶,是指在不同的个体上,世硕与扬雄所主张的观点是指在一个人的身上。我想,性善观点和性恶观点在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点。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和类似雷锋一样的人很多,他们是性善的代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犯罪作恶的人,他们是性恶的代表。我们也同时能在一个人中看到他的两面性,善恶共存。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
书名: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济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第一编,而且在第一编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各家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墨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儒家教育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包括,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后出现了儒道互补,隋唐佛学对儒学的冲击,促成了宋明理学的形成,近代西学东渐,西学和中学斗争的结果促成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
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
唯心主义虽然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朵,但它在启发人们思维发展方面,较之机械唯物主义却向前跨了一大步。
《汉书●艺文志》成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学术和哲学史纲。
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更为明确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名家和《墨经》中的形式逻辑思想,其中有的有的已经触及到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教学方面,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博与约、温故而知新有论述,并且还提出了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或闻、见、知、行等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理论。
虽然,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从第一编的内容中让我明白,教育和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的教育需要哲学来指导,哲学也需要教学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在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各种学术思想突起的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早期教育哲学的典范,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就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有三个大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虽然那是一些传统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和研究中和现实的教育实际联系起来,找到一个契合点,传统的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们对传统教育哲学的吸收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科学的研究态度上,按照书中所说,坚持历史的观点,传统式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极其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哲学观点的处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古为今用。在现代化上下功夫,批判继承和发展教育哲学,以现代化的教育为方向,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教育哲学,使哲学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既要博览,又要专精。没有博览,专精就缺乏基础;没有专精的工夫,博览就成为书库和字纸堆,讲无所从事。
儒道互补和美学与美育的新境界
儒家典雅(杜甫),道的超脱(李白),禅的空灵(陶渊明、王维)
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P173
我们现在阅读、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该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可以说儒家的教育思想史极其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比其他各家在教育上的思想要丰富的多,所以一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主线,在串联起墨家、名家、道家的思想观念是完全正确的研究方法。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性了,虽然,唯心主义和心学适合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对的概念,但是他们两者的内部都是具有正确的成分,因此,对他们的看法不应该是才去一刀切的思想,而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接收,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
梁启超把西学东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人在外强面前,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学习有关军事方面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搞政治制度上的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上根本上感觉不足,于是有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新文化的真正开始,科学和民主精神得到有力的弘扬)
我想,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德育上,教育的对象就包括这些人,而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要惩恶扬善,教导品行德行不好的人为善,鼓励性本善者继续发扬为善的思想和行动。
学科分类
《六艺》的划,出现得比较早,不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见闻知行和《中庸》学问思辨的关系评论
关于教学过程,讲的最为完整的是《中庸》中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里,学问思辩行做了全面的论述,并比较科学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到今天仍不失其对教学与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于博与约的关系
孟子所说:“博学而详说之,讲以反说约也。”意思是说,在广博学习和详细说的基础上,讲进一步达到简约地论说大意的地步,这是我们经常所理解的由博到约的含义。
人性论不同主张(归纳)
1、性善论: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四者就是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这些都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我觉得,孟子所列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有说服里。他曾举例说明,如果见到一个小孩匍匐讲入井,见到的人都会啦他一下,这就是要“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本性,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境界。因而他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天道观与天人之变
3、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