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1:一、注重导入。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画,所以在文章导入部分,采用画面、音乐加诗文句的方式来设置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声色结合,激发先生浓厚的学习兴味。
二、注重朗读。
朗读是学习白话文极为有效的方法。
在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白话基本知识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养语感。
同时朗读还应与联想一想象有效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与朱元思书》最经典处在于,作者描写景物生动,抽象,作者把富春江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精确描摩出来了;文章的言语极精炼、有神韵。
可以经过对本文的朗诵,让同学们深化感遭到祖国言语之美,可以有效培养先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能经过听读、自读让先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使先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
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工具书的辅助,便于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习主体的热情。
再适当教以方法,开展以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提供展现成果的平台,便能有效进步学习效率。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2:《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吴均的山水小品文,言语简练而隽永,备课的时分就在想这篇课文给先生甚么呢?结合上学期讲过的《答谢中书书》先生可以明白古代书信的一个方面功能,那么本课可以让先生明白哪些知识点呢?在教学设计上还是要求先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弄清文意,理解作者写作思绪,知晓作者写作意图。
留了预习作业,熟读课文,扫清字词妨碍。
今天上课就问了预习的情况,读的比较流利,一部分同学曾经会背诵了!不测的播种,有的孩子总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订正了一个字音,“蝉则千转不穷”一句中“转”的读音该当读啭(四声)这是一个通假字,这个读音阐明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分仅仅是盯着文本了,没有看书下注释,没有加上文意的理解,因而告诫同学们还是要结合文意来预习来背诵,不然即使背下去了也是融会贯通没有播种的!接着采取了各种读,来进一步熟习课文,先是慢读,进一步正音,然后本人出声朗读,然后请了三个同学泛读,最初齐读,齐读分为慢读和快读(快读就是不计标点符号的朗读,该读法对于熟习课文有很大的好处,当然快读要在熟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在课堂上又经过了七遍朗读课文,课文先生基本烂熟于胸,为下一步翻译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 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 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强化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 况,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 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调整
突出重点难点
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内容理解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但在对一些细节和深层次含义的理 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
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与朱元思书》,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对文言 文的理解和鉴赏方面。
VS
思维能力
学生在分析、归纳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的 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03
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授《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时,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 、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有趣的导入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课堂氛围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参与度
学生参与的引导
知识目标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生字词的解 释可能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理解 不够透彻。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掌握分析 、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
能力目标的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时,可能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导致学 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1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交流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交流,我收获颇丰,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自己的优点在于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与朱元思书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组织和控制方面还有待加强。
有时候,我会过于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时间管理上有所欠缺,难以准时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我也需要更多的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于我的.不足之处,我已经开始着手改进。
我努力加强了授课计划的编写,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和管理,确保能够准时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我也开始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并尝试在课堂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交流让我深感收获颇丰。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开始采取改进措施。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2近日,我在教学过程中,品赏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我不仅被他那角度多变的手法,灵活精妙的构思,清新流畅的文字所折服和陶醉,更为他那育人无痕的独具匠心和寄情山水的宠辱皆忘的博大胸怀所倾倒。
作者在文中极言了富春江的奇异美景之后,又设想了追名逐利、热衷于官场的人到这里来会引发的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为什要这样写?因何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把这篇佳作赠送给朱元思?其目的究竟何在?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带着种种疑问,查阅了吴均的人生档案得知:“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反思_《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9则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反思_《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9则范例一我执教的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一课,。
我认真总结和反思了这一课的教学,真是获益匪浅。
一、重引导。
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成为师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呈现出资源丰富、信息多元的动态特点,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课堂会因为教师善于捕捉信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教师二、炼板书。
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特别是在教学文言文的“清水课”中,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
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我精心设计了板书、副板书,把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
一节课下来,我倒是比较恰当、适时地完成了整个板书,并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试背了课文,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
但是,望着黑板上满满的一片,我觉得“为了板书”好辛苦!是陈老师的话使我豁然开朗:“你去想着板书了,就离不开讲台了。
”是啊,偌大的阶梯教室使我和学生的距离倍增,我在“三尺讲台”的范围内进退维谷,教案再熟悉、预设再充分,我都感觉走不到学生中去,原来黑板是无形的手牢牢抓住了我,都是板书惹的祸!范例二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导入部分化的时间多了一点;其次在分析“奇山”一段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串讲,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
造成的后果是,背诵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同时“奇山”一段也讲得比较匆忙。
其实这一段也应该让学生去自己找出“山”的几个特点,在用原文来印证,这样可能条理会更加清楚。
范例三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在积极的动手、动口、动脑。
上完了这篇课文,我没有一句句的教学生翻译,但学生却基本能翻译了。
以前要花两课时的课文,今天用了一课时就基本完成了。
我感觉这堂课还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的要求。
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反思
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基本上是按朱老师的思路上的。
有关目标的达成,反思如下:1、易读错的字词,易写错的字,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苍蝇、系铃铛、即使、敏锐、证明、障碍物、荧光屏”,强调易读错的词语“苍蝇、系铃铛”,区分多音字“系”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读音并组词。
学生提出不理解“敏锐”,解释词意。
学生们觉得“障碍”两个字容易写错,我强调了“蝙”字中的一横两竖。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第一课时先读书本第一个批注,读课文最后两节,解答问题。
再读书本第二个批注,解答问题。
老师小结,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来问的,第二个问题是针对局部来问的。
接着,讨论课后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解答“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部分学生解答出来,但没有科学依据。
再小结,这两个问题是依据生活经验提出的。
最后总结,上节课我们知道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针对全文或局部提问,这节课我们知道,提问还可以针对生活经验来提问。
接着,介绍一种新的提问方法,针对写法提问,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法。
先示范根据字词提问:“为什么课文中要用上‘横七竖八'?”,学生讨论答案。
然后,学生试着提问,他们问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用漆黑一词?”“为什么要用清朗一词?”“为什么要用反复一词?”“叹隹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回答。
学生明显和前两节课比,会提问了,而且提问的质量高了。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借助练习册上的第四题重点学习4-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完成练习。
练习完成后,学生自主提问,小朱问“为什么要写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学生自主回答。
学完全文,小林提了针对写法的问题,“为什么课文一开头介绍的是飞机,而不是蝙蝠?”有同学说,因为作者先看到飞机,才想到了解飞机飞行的秘密,而飞机飞行的秘密和蝙蝠有关。
于是,课文后面开始介绍蝙蝠。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懂得家中的事情要共同承担,观察画面,捕捉细节,大胆推测和表达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朱家故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观察画面,捕捉细节,大胆推测和表达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懂得家中的事情要共同承担。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1.PPT(演示文稿),部分绘本图片,黑板,小铃。
2.人手一本《朱家故事》绘本,用长尾夹夹住绘本的后半部分。
活动过程:一、阅读封面,产生探究朱家故事的兴趣1.回顾拍全家福的经验。
师: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和家人~起合影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表情是怎样的?2.认识朱家成员,发现朱家全家福的与众不同。
师:这是一张朱家的全家福,照片上分别是朱先生、朱太太和两个孩子。
你觉得这张全家福怎么样?(出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
)师(小结):是啊,朱家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朱太太一个人身上,朱太太看上去心情一点也不好。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吧。
二、自主阅读,理解朱太太不快乐的原因1.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前半部分,寻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朱家父子在做什么,朱太太又在做什么。
)2.幼儿分类梳理朱家父子和朱太太在家所做的事情。
师:朱太太为什么心情不好?这一家人都在做什么呢?你从第几页上发现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将各人所做家务的图片分类贴到黑板上。
)师(小结):原来全家人的事情都由朱太太一个人做,朱家父子从不分担,难怪朱太太闷闷不乐。
三、分段阅读,感受朱太太离开家后朱家的变化1.倾听故事,理解朱太太离开的原因。
师:直到有一天,朱先生和孩子像平时一样打开家门,可是没有人迎接他们,家里静悄悄的。
【班会教案】《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学习朱子文化》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朱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朱子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朱子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核心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接纳朱子文化,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教具:PPT、朱子文化相关资料、班级黑板报。
教学资源:互联网上关于朱子文化的资料、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朱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朱子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并接纳朱子文化。
3. 案例分享(10分钟)教师分享一些朱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朱子文化的重要性。
4. 分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朱子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朱子文化的价值,并鼓励学生积极践行朱子文化。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将朱子文化融入其中,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情况,评价学生对朱子文化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以及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的提高。
六、教学延伸活动1. 举办朱子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朱子文化知识。
2. 开展朱子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朱子文化遗址、举办朱子文化讲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朱子文化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根据学生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朱子家训教案
朱子家训教案
朱子家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朱子家训的背景和内容。
2.理解朱子家训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3.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确朱子家训的核心教育价值。
2.引导学生从朱子家训中提取并应用道德观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朱子家训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训的理解和家教的重要性。
2.知识讲授(15分钟)
向学生讲解朱子家训的背景和内容,重点介绍朱子家训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如忠孝、勤学、诚信等。
3.反思讨论(15分钟)
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朱子家训的核心教育价值,并提供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如“你认为忠孝是什么?为什么忠孝是朱子家训的核心?”等。
4.拓展活动(15分钟)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能理解和应用的朱子家训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与同学分享。
5.总结归纳(10分钟)
向学生总结朱子家训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家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
6.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条朱子家训,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训的理解和看法。
四、板书设计
朱子家训教案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朱子家训有了更深入和细致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第二课《走月亮》教学反思
第二课《走月亮》教学反思在上《走月亮》一课前,比较了空课和朱老师的备课思路,左思右想,一直在思考到底怎么上。
后来,又翻了翻教参,刚好课件和教参的思路一样,课件又做得精美,于是就照教参的思路上了。
课堂的呈现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反思如下:1、画面的概括是出彩之处第一课时先理解“走月亮”的意思,然后带着问题“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初读课文。
接着,学习易错的生字“卵、灌、穗、浇”,理解词语“泼剌、汩汩、洱海、点苍山”等。
学生们基本能交流出地点,再顺着地点的线索理出四句重复的句子,从而梳理文章结构。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幅画面1-3自然段。
先找出地点是“洱海”,再找找“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最后将画面概括为四字词,如“月亮升起”图。
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概括其他三个画面。
先找到“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再想想这些景物出现在什么地点,最后试着概括看到的画面。
这个环节本以为对孩子们有难度,没想到他们还概括得不错,第二幅图画“月下溪边”图是他们概括出来的。
他们概括第三幅图画是“月下村道”、“月下田地”,我让他们名字再取得美一点,于是就有了“月下田园”。
他们概括第四幅图时,先找到景物“月亮和星星”,然后我让他们再找出表示月亮和星星关系的动词,他们很快找到“牵”,于是,“月亮牵星”就这样概括出来了。
2、课文的学习(1)”月亮升起图”让学生通过学习第1段,知道月亮升起的时间、地点。
通过学习第2段,了解月亮是明亮的,月光是柔和的,然后学习一句排比句,感受到月亮照亮的事物很多,范围很广。
(2)“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下溪边图”的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交流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课文,给画面起一个名字,如“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等。
学生不会概括,花的时间较长。
然后,朗读语句,想象画面,并体会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
后面的“月下田园图”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学的,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结合课文,为脑海中的画面取一个名字,如“修补村道”、“虫唱鱼跃”等。
2024年朱自清春评课教学反思
朱自清春评课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科学整合,恰当地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教过本节课之后,我的感触颇深。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存在的问题:
1、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2、在品读“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
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板书的字体不够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解决的办法:
1、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朱自清春评课教学反思 篇2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自中学时期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直到今日仍然记忆犹新。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性的感知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与朱元思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内容深远,语言精美,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教材。
通过对本书的教学实践,我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较弱。
在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意义上,缺乏对深层含义的理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我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作品,加深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分析、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较差。
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词汇对于现代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在阅读时常常遇到阅读障碍。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我应该加强对于文言文的解读和理解,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技巧去理解古代文言文,并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在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学生常常在写作时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缺乏扎实的写作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通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写作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组织思路、运用修辞手法,使他们的写作更加准确、生动有力。
最后,在学生的学习动力方面,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缺乏对于这类作品的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应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欲望。
综上所述,通过对《与朱元思书》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我将努力加强对于作品的解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加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注重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趣味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有所提高,他们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也将更加高涨。
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一课,基本是按朱老师的思路上的。
先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字词,再重点指导学习第3、4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接着,放手让学生学第2自然段。
最后学生借助图片进行练习,学会细致观察,练习准确表达。
反思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如下:1、关于字词学习读准“嫩茎、叶柄”等词语,读准多音字“曲”并组词。
强调易写错字“虎、漾、隙、舒”等。
2、梳理文章结构第一课时,让孩子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带着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他们很快得出第1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2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第3~5自然段都是写爬山虎的脚的。
3、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先是老师带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教学分为五个层次。
(1)读,找到关键句子。
直接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读,提取关键词。
读懂每句话写了什么,圈出关键词,了解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爬山虎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再读,一边读一边记住关键词。
(3)读,图文结合,理解句子。
借助图片,理解爬山虎的具体位置及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理解句子。
(4)读,感受观察,体会表达。
看看图片,再读读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黄说,作者写的和图片上的一模一样。
小开说,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写得也非常具体。
学生基本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
再进一步,让学生说一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
这时,他们纷纷找到“六七根、反面、枝状、嫩红、蜗牛的触角”等词语。
(5)说,读后输出。
借助板书和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
学生前面读得滚瓜烂熟,已经对这几句的内容烂熟于心,用自己的话说得也很到位,说明真正理解了。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自然段,先借助视频理解“漾起波纹”,初步体会观察的细致,用词的准确。
再问他们,你们还从哪里看出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用词准确呢?小黄找到写叶子“均匀”一句,小何找到写叶子“嫩红、嫩绿”一句,小沈找到叶子“不大引入注意”一句,小朱找到写“新鲜”一句。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哎呀,说起这堂《朱元思书》的教学,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就像吃了麻辣火锅,又热乎又带点刺激。
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巴适”和“入味”,教书也是这么个理儿。
开始嘛,我以为这古文对学生来说,就像啃硬骨头,难以下咽。
结果,一上课,我用咱们四川话那么一翻译,嘿,学生们眼睛就亮了,跟发现新大陆似的。
我说:“这朱元思啊,就像咱们四川的九寨沟,山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文字里头藏着的都是画面儿。
”
讲到关键处,我还特意加了点“段子”,比如讲到水流之急,我就说:“那水啊,流得比咱岷江涨水时还凶,好像后面有十万火急的熊猫儿在撵它样!”学生们一听,全笑了,那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记到心坎儿里头去了。
但话说回来,这课也有让我琢磨的地方。
有些学生啊,古文基础薄弱,就算我用四川话讲得再生动,他们还是云里雾里的。
我就琢磨着,下次得搞点“配套服务”,比如课前预习小视频,用动画讲讲古文背景,让他们先有个“预热”。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得还算“安逸”,但教学嘛,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得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新花样儿,才能让学生们学得开心,学得扎实。
就像咱们四川的变脸艺术一样,得有点新花样儿,才能留住观众的心。
2024年《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2024年《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2024年,我有幸担任《与朱元思书》的教学工作,这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朱元思与苏轼等人的书信往来,探讨宋元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意识到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与朱元思书》这本书信集涉及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但是其中的文字较为古雅,对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梳理教学内容的脉络,通过提供背景知识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同时,我还通过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和思辨能力。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书信内容,还能够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这一点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他们表示对书信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历史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与朱元思书》这本书信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关联。
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了一些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思考书信内容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我引入了当代的书信交流案例,让学生通过比较探讨书信沟通在不同时代的异同。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让教学变得更加互动和生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也更加积极和主动。
第三,我深刻意识到对于历史知识的教授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与朱元思书》这本书信集涉及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自身经历、社会现象相结合,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对于理解和解读现实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书信中关于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当代社会的现象和问题来思考未来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在《与朱元思书》这个教学活动中,我扮演了朱元思这个角色,与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诗歌创作的互动。
通过这个活动,我总结出了一些反思,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的教学。
首先,我认为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很成功。
朱元思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通过扮演朱元思,我将学生带入了历史的背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朱元思的诗歌作品。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不仅能够被朱元思的诗意所吸引,还能够在互动中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我觉得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
在扮演朱元思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我则用诗歌的方式回答。
这样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且,学生的问题是多样化的,有的是关于历史背景的,有的是关于诗歌创作的,这促使我更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思考和需求。
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我能够更好地解释诗歌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另外,我认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
诗歌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它不同于其他文字材料。
因此,我在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我鼓励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和比喻等方式来理解和分析诗歌。
在创作环节中,我提供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提供了一些评价标准和评分方法,以评价学生的创作。
同时,我也在学生完成创作后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并指出了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觉得评价和反馈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总结起来,《与朱元思书》这个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朱元思的诗歌作品,还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朱习斌 电焊教学反思
电焊实训教学反思郧阳科技学校朱习斌在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又渡过了一个学期,回顾本学期教学工作,我感到:一、能认真上好每节课。
课前备课,对于本人以前未有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来讲,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把对专业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用板书,语言或手势等方式准确的告诉学生。
我写的实习教案,书面不整洁,但决不是照抄课本。
老实说,那是本人的学习体会,是把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的产物。
在实践教学上,这是本人的强项,遵循教学环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课后小节环环紧扣,成果是明显的。
二、能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中职学生特点,决定了对焊接乏味,空洞的理论知识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担不起精神,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强制学生怎么做。
整顿课堂秩序是会消耗掉课时的!语言是授课的根本,板书再好,语言表达不清,不准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本人普通话讲不好,干脆用本地话(非不用普通话上课的理由),大嗓门,通俗易懂的表述也可收效。
另外,多年工作实践,工作单位调动经历,所见所闻,也为上课举例,旁证索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是关注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用实训体会验证专业理论。
由于我是理论实训一人挑,在规定的总课时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课时,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讲焊接应力,焊接变形的原因和防止方法,到实训中去体验。
实训焊缝出现气孔,再在课堂上讲产生的原因等等,如此反复,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操作技能。
如果说理论知识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那么,专业技能教学除此之外,还是一个养成教育过程。
在教学中,除按规律,按环节等等,在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教育上更是如此。
从劳保用品穿戴,到焊接操作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示范引领,严格要求,使学生对专业更加热爱,劳动和实训积极性非常之高。
少数同学操作姿势俨然就象工作多年的老焊工,令我感到欣慰。
2013.7.1。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尊敬的朱元思老师:您好!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有幸成为您的学生,并有机会向您学习。
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通过这封信,我想与您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
首先,我要说我非常感激您给予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您以身作则,注重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您在课堂上引导我们主动思考、互动参与,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我们获益匪浅。
其次,我认为您在教学方法上的巧妙运用,使我们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通过生动的比喻、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您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形象,使我们更容易掌握。
您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实践,鼓励我们学会如何自主学习。
这对我们的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要提到您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精准性和前瞻性。
您注重将教材与实际情境结合,引导我们学会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和热点,使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您的引领下,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增长了见识和阅历,使我们更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最后,我要感谢您在教学中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您每次课后都会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您的耐心和细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您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受益良多,我相信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您的教学,我也有一些反思和建议。
首先是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虽然您一直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但有时还是有些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不太愿意发言。
我觉得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大家的参与度,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
其次是关于作业和评价的问题。
有时候作业量比较多,而且评价标准也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同学对于作业的完成存在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反思
乾县二中朱录选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及高考科目的变化,我们这学期开始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由于高考科目已改变,但教材没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的深浅及难易程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参照兄弟学校的做法,及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学两星期来,我采取了以下做法,在此做一小结,权当教学反思吧。
一,教材版本
现在中学化学教材版本上有多种,主要有三种版本: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
以往我们都是采用鲁教版,但它注重能力素质。
在知识结构编排上则不够系统,难度偏大;而人教版则依照知识的内在体系编排,难度适中。
同时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学期我不完全依据某一教材,而是两者(或者说三者)兼顾。
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本。
二,教学策略
依照学校的指示,及其它同仁的经验,这学期我采用学案教学法,通过半个月的实践,发现效果较好,许多以前不太听课的的这学期也在听课,并且课后都在做学案后的练习,学生反映学案上的练习不很难,可以动手,不像以前练习册上的太难了,看都看不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晚修的时间,我还给学生补习必修一的知识。
增强他们的化学基础。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具体做法
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由两部分组成,必修2教材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侧重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因此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教学中要注意将必修2与选修5相关知识进行衔接,既要避免重复,又让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这点我特别注意,在讲选修的时候必要迁涉到必修2。
2、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体会到这种思想,以便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好这个平台。
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基础后开设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强有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
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4、习题的选择和处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
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显得极其重要。
5、突出有机化学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兼顾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有机化学、赞赏有机化学的个性。
所以,可利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
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6、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联系有机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有机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