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医疗事业单位中医学专业知识:须疮和麻风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麻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必考内容——麻疹一、麻疹的概念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等为特征。
因疹点如麻粒大,故称麻疹。
二、好发季节、年龄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季节,且常可引起流行。
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
三、证候分类与预后麻疹的病程,一般分为“初热”、“见形”、“恢复”3期。
若属“顺证”,预后良好。
但年幼体弱,正气不足,或护理不当,再感外邪或感染邪毒较重,正不胜邪,麻毒不能顺利外透,极易引起“逆证”、“险证”而危及生命。
本病患病后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麻疹的病因麻疹的病因为外感麻毒时邪。
二、顺证病机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麻毒时邪侵肺卫,而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眼泪汪汪等,为初热期。
肺胃热盛,与气血相搏,正气抗邪,托毒外达,从肌肤透发,而见高热、出疹,此为出疹期。
疹随热出,毒随疹泄,疹点透齐后,热退疹回。
热去津伤,而见皮肤脱屑,舌红少津等,此为收没期。
三、逆证邪毒闭肺、热毒攻喉、邪陷心肝产生的病机若麻毒炽盛,正气不支,无力托毒于外,邪气内陷,产生逆证。
邪毒闭肺,肺气郁闭,可见咳喘痰鸣,形成肺炎喘嗽证。
麻毒时邪炽盛,化热化火,循经上攻咽喉,而见喉肿声嘶,形成热毒攻喉证。
邪毒不能外达,内陷心肝,蒙闭清窍,引动肝风,而见神昏抽搐,形成邪陷心肝证。
细目三:辨证论治一、辨顺证、逆证(一)顺证起病时患儿身热不甚,常有微汗,神气清爽,咳嗽而不气促。
3~4天后热势上扬,精神尚可,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均可见疹点。
疹点色泽红活,分布均匀,无其他合并症。
疹点约在3天内透发完毕,而后依次隐退,热退咳减,精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复。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病因病机: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
1. 外因:风、湿、热、虫、毒。
2. 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
3. 病机:气血失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
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1. 自觉症状:①瘙痒②疼痛③灼热感、蚁行感、麻木感。
2. 他觉症状:原发性和继发性。
1) 原发性皮损:①斑疹:皮肤颜色改变,不隆起、不凹陷。
大而成片称斑片(大于 1cm )红斑(血热)、紫癜(血瘀)、白斑(气滞血虚)②丘疹:高出皮面,实性。
直径小于1cm斑块。
血热,风热。
斑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
③疱疹:含脓液的疱疹。
多由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常见于脓疱疮等。
④脓疱:含有液体、高出皮面水疱。
大疱(大于 1cm ) 。
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
⑤结节:真皮或皮下实质损害(大于 1cm )。
肿块(直径大于 3 cm )血瘀痰结。
⑥风团:局限性水肿隆起,骤发骤退,不留痕迹。
风寒、风热、血虚。
2) 继发性皮损:①鳞屑:表皮角质层的脱落。
余热不清、血虚生风②糜烂:表皮的破损易愈合,不留疤痕。
多属湿热③溃疡:皮肤破损达真皮或皮下愈合后留疤痕。
热毒湿毒、气血不足④痂:皮肤创面处的浆液或脓液与皮肤碎屑。
热毒未清⑤抓痕:表皮或真皮浅层损伤、线状。
⑥皲裂:皮肤干燥、弹力降低、角质增厚。
⑦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
⑧色素沉着:色素增加所致。
⑨萎缩:表皮或真皮萎缩。
外用药物的剂型①溶液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消炎,适用于急性皮肤病②粉剂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病。
青黛散、六一散、枯矾粉、滑石粉等。
③洗剂(混悬剂)止痒、保护、干燥、消炎,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病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颠倒散洗剂。
④酊剂收敛祛风、杀菌、止痒,适用于慢性肥厚增生瘙痒性皮肤病、手足体癣。
复方土槿皮酊、止痒酊。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学相关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学相关知识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
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④颜色:白驳风,丹毒等。
⑤疾病牲:烂疔,流注,温疮等。
⑥范围大小: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⑦病程长短:千日疮等。
⑧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⑨传染性:疫疔等。
⑩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基本术语1)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肿疡:体表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3)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
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事瘘管,指停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4)顺证:“顺”指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
5)逆证:“逆”就是指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6)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7) 七恶:恶就是环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症)。
8) 痰:是指发生皮里膜外。
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9)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指按压时有波动感。
*10护场:护,保护;场,斗争场所。
所谓护场是指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向愈,没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差。
例题:1、在我国医学史上出现专职外科医生始于A 商代B 周代C 秦代D 西汉E 东汉2、葱管导尿术的记载最早见于A 《肘后方》 B《诸病源候论》 C《千金方》 D《外台秘要》 E 《刘涓子鬼遗方》3、不属于丹毒的疾病是A 抱头火丹B 缠腰火丹C 流火D 赤游丹E 内发丹毒4、乳痈成脓切开后并发乳漏的主要原因是A 恣食膏梁厚味B 脓毒壅盛C 脓液引流不畅D 手术时损伤乳络E 局部挤压碰撞参考答案1 B2.C3 E4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中医如何治疗麻风病
中医如何治疗麻风病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它隐渐起病,慢性病程。
有时在慢性过程中,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的活跃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我国古代医籍对麻风有过多种名称,如疠、疠风、癞、恶疾、大风、麻疯、大麻疯等。
在《千金方》中描述“恶疾大风有多种不同......”。
唐代,为了隔离麻风病人而专门设立“疠人坊”。
祖国医学认为麻风多属风、湿、热、毒所致,故治疗时主要是用祛风、胜湿、通络、解毒、杀虫的方法和药物。
“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所以在主方中加入补益强壮之药,以助祛邪之力。
兼证结节红斑反应、神经痛、虹睫炎、睾丸炎等多属气滞血瘀。
在治疗中佐以活血化瘀、凉血活血之品,诸症可瘥矣。
1.处方名称]五服方[功能主治]功能祛风通络,解毒杀虫。
主治各型麻风。
[处方组成](1)羌活6克、苍术6克、防风6克、玄参6克、荆芥6克、柴胡6克、赤芍6克、枳壳6克、黄芩6克、白藓皮6克、甘草6克,每日l剂,水煎服,共服4剂。
(2)羌活6克、防风6克、黄芩6克、白芷6克、川芎6克、知母6克、甘草6克、生地6克、细辛3克,每日l剂,水煎服,共服2剂。
(3)大黄9克、朴硝6克、枳壳9克、银花9克、桃仁9克、黄柏9克、黄芩9克、玄参9克、黄连4.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共服3剂。
(4)防风9克、荆芥9克、白附子9克、玄参9克、蒺藜9克、独活9克、火麻仁9克、枳壳9克、银花9克、赤芍9克、黄柏9克、甘草9克、天麻6克、姜虫6克、大枫子4.5克、制川乌4.5克,水煎服,共服10剂。
(5)玄参6克、白芷6克、枳壳6克、独活6克、赤芍3克、银花3克、制川乌1个、防风30克、蒺藜480克、火麻仁480克、大枫子480 克,以上研成细末,再以蕲蛇360克,去头尾用热酒浸2-3日(秋冬浸5-6日),浸松后去骨蒸熟焙干研末和前药、蜂蜜(与药对半)为丸,每丸12克,日服3次,每次l丸,茶送下,服完为止。
五服方1疗程时间为100余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麻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麻风麻风又称大风、疠风,是因感受风邪疠毒而致肌肤麻木不仁的慢性传染病。
《素问,长刺节沦》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坠,名曰大风。
”《》》科正宗》云:“其患初起,麻木不仁,次发红斑,久则破烂,浮肿无脓,其症最恶。
故曰,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刀割不痛,血死破烂流水,筋死指节脱落,骨死鼻梁崩塌。
”以主要侵犯皮肤粘膜与周围神经、病程较长、症状变化多、临床表现呈多种类型为临床特征。
本病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以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省较多。
本病晚期可造成肢体残废、畸形,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重视麻风病的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大批麻风病患者得到治愈,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流行区也有缩小,列为在二十世纪末达到基本消灭的病种。
[ 病因病机 ] 由于体虚感受山岚瘴疠之风邪,或经常接触患者及其污染之厕所、床、被、衣服、用具等,感染疠气,袭人血脉,客于经络,留而不去,与血气相干,致营卫不和,淫邪散溢而发。
[ 诊断 ]多发于青壮年,潜伏期平均 2—5 年,长者可达 10年以上,临床上按五级分类法:一、结核样型此型患者抵抗力较强,病情较轻,主要累及周围神经,不侵犯内脏和粘膜,传染性较小,皮损原发于面、四肢、臀等暴露部位,皮损局限,数量少,不对称,边界清楚,伴感觉减退或消失,闭汗。
皮损有斑、斑块、丘疹,红色或浅色,皮损附近常可摸到硬粗而不规则的皮神经。
眉毛外可以脱落,全脱者少。
由于神经受累,弓I 起肌肉萎缩成各种畸形,如面瘫、兔眼、垂腕等,但无全身症状,预后较好。
常规查菌阴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多为强阳性。
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原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分布广,不对称,皮损为班疹或斑块,境界清楚,色红或淡黄,部分中央有明显的空白区,形成明显的环状,有鳞屑。
皮损部感觉障碍明显。
眉毛易脱, 多数浅神经有损害。
预后一般较好。
一般查菌阳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为弱阳性,或可疑,或阴性。
麻风知识宣传内容
麻风知识宣传内容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上呼吸道黏膜和周围神经。
这种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皮肤密切接触传播。
虽然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但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较低。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且伴有感觉丧失(麻木)干燥闭汗,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眉毛脱落、歪嘴、爪形手、跛足等残疾。
然而,麻风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早诊早治可以避免畸残,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国家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政策,报病有奖。
预防麻风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避免与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
2.在与麻风病患者接触时,应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3.如果出现麻风病可疑症状,应尽早到专业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站)等)就诊。
麻风病患者也需要进行自我护理和残疾预防。
例如,眼睛的自我护理包括每日检查眼睛(红、视力、异物)、养成自发性眨眼习惯、戴防护眼镜、晚上用眼罩遮盖眼睛、使用人工泪液或清水冲洗眼睛等。
手足创口感染的处理包括休息、制动、使用溃疡愈合鞋、创口清洁和抗菌素使用等。
总的来说,通过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中医外科常考名词解释
中医外科常考名词解释一、中医外科基础知识中医外科,又称为疮疡科,是中医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和防治。
中医外科疾病主要包括疮疡、瘿瘤、骨伤等,与内科、妇科、儿科等其他临床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多与正气虚损、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邪正交争和气血瘀滞两个方面。
在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强调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以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二、中医外科病机与病证1.疖:疖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脓肿,多由热毒蕴结所致,常见于夏秋季节。
疖的初期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硬结,随后逐渐增大,三五天后软化,形成脓栓,脓栓破溃后脓血排出,随后疼痛和肿胀逐渐消退而愈。
治疗疖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痈: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脓肿,常由热毒或湿毒所致。
痈的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迅速蔓延成一片,皮色暗红,疼痛剧烈。
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3.疽:疽是皮肤下的深部脓肿,多发生于肌肉之间,其特点是发病迅速,肿块坚硬,表面皮肤紧绷,疼痛剧烈。
疽的常见病因是正气虚弱和外邪入侵。
治疗疽的方法主要是扶正托毒、清热解毒。
4.疔:疔是一种深部组织脓肿,其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常伴有高热、呕吐等症状。
疔的常见病因是火热之毒和气血瘀滞。
治疗疔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5.丹毒:丹毒是一种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多由热毒所致。
丹毒的典型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高热、头痛等症状。
治疗丹毒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三、中医外科诊疗方法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闻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的方法;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其他部位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在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
麻风知识考题一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麻风知识题库一一、填空题1、从2012年起,新发现麻风病人2级残疾比控制在 20 %以内。
2、专业人员在检查、诊断麻风病时必须作左眉弓、右眉弓、左耳垂、右耳垂、下额、皮损部位的抗酸染色查杆菌检测。
3、中央资金管理治疗病人的要求有:每年要对治疗病人进行 2 次皮肤细菌查菌,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 2 次;如果病人发生神经炎,医生对病人的随访频率为 1 次/月,一般共随访 6 月,并将随访检查的神经功能结果记录在神经功能检查记录表上,抗神经炎药物一个疗程治疗费用为 2500 元/例4、中央资金将麻风畸残康复工作纳入到今年的工作任务,①发放和培训使用自我护理防护用具包:发放对象为 1、2级眼手足畸残病人,每年发放2次,②发放溃疡换药敷料包:发放对象为手足有伤口和溃疡的病人,每年发放 15 次。
③发放防护鞋:发放对象为足底麻木和足底溃疡的病人,每年发放 2 双。
5、报告的麻风可疑线索一旦被县级机构确诊,报告人可获现金600 元。
6、麻风足底溃疡的分泌物会传染麻风病吗?会不会√7、I型麻风反应的首选药是强的松;II型麻风反应的首选药是反应停,当病人同时出现虹膜睫状体炎时,首选散瞳药物为阿托品。
8、麻风病会遗传吗?会不会√9、麻风病人密切接触者预防治疗性服药率达到 90 %以上。
10、麻风细菌密度指数= 各涂膜细菌密度值之和/涂膜数。
11、麻风病人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达到 95%以上。
12、反映麻风病流行状况的指标:发现率= *100000/100000 患病率=*100000/10000013、麻风病的治疗分为MB和PB两类,其主要的药物有:多菌型(1年):①利福平600mg/月②氨苯砜100mg/日③B663 300mg/月,监服,氨苯砜50 mg /日;少菌型(半年):①利福平600mg/月②氨苯砜100mg/日。
14、加用反应停时(是否√)停止MDT治疗和激素治疗。
反应停治疗的时间一般不低于 3 个月。
中医外科发的名词解释
中医外科发的名词解释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学注重以整体观念来分析和处理疾病,强调疾病的内外相应,旨在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促进自我康复。
一、疡疡是指皮肤或黏膜组织的溃烂和糜烂形成的溃疡。
中医外科学中的疡主要包括湿疡、痛疡和肉疡。
湿疡常见于创伤感染或外伤后,常伴有肿胀、红肿、渗液和疼痛。
痛疡则是指由于体内湿热蕴结或毒邪在经络中阻滞所致的疼痛溃疡。
而肉疡是指皮肤或黏膜组织发生坏死、溃烂且形成凹凸不平的溃疡。
中医外科学中对疡的治疗主要包括清洗、消炎、止血和促进愈合等方面。
在清洗疡面时,可以采用中药外洗或搭配采用中草药茶水进行温水洗涤。
消炎则可以使用中药外敷或内服中药来清热解毒。
止血可以采用中药敷料来加强止血作用,促进愈合可通过中药熏洗、中药熨法或采用独特的外科手法来刺激疡面生长新的皮肤。
二、刺疮刺疮是中医外科学中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疮毒、淋巴结肿大等疾病。
刺疮通过利用中药细针或毛刷轻轻刺激患者身体上的穴位或病变部位,以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清除病邪。
在刺疮治疗中,中医外科医师首先要诊断疾病的归经归类,并确定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然后,医师使用干净的中药细针或毛刷对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轻微的刺激,刺疮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一些麻刺、微疼或微酸等感觉。
治疗时间根据疾病的情况和患者的反应来决定,一般每次治疗10-20分钟,连续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
刺疮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刺激穴位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排除,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其次,刺疮可以改善局部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自愈能力。
此外,刺疮还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整体的健康。
三、疗伤中医外科学中的疗伤是指通过中医药的手段来治疗创伤引起的损伤。
病伤不仅包括外部损伤如骨折、肌肉损伤、皮肤烧伤等,还包括内部损伤如脑外伤、脊柱损伤等。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臁疮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臁疮今天整理中关于臁疮的知识。
臁疮是指发生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
在古代文献里还有裤口疮、裙风(《证治准绳》)、烂腿(《外科证治全书》)等名,俗称老烂脚。
本病多见于久立、久行者,常为筋瘤的后期并发症。
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1/3处,与季节无关。
相当于西医的慢性下肢溃疡。
本病多由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
其临床表现为本病多见于久立、久行者,常为筋瘤病的后期并发症之一。
初起出现小腿肿胀、色素沉着、沉重感,局部青筋怒胀,朝轻暮重,逐年加重,或出现浅静脉炎、淤积性皮炎、湿疹等一系列静脉功能不全表现,继而在小腿下1/3处(足靴区)内臁或外臁持续漫肿、苔癣样变的皮肤出现裂缝,自行破溃或抓破,糜烂、滋水淋漓,溃疡形成,当溃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边缘趋稳定,周围红肿,或日久不愈,或经常复发。
后期疮口下陷,边缘高起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秽暗,滋水秽浊,疮面周围皮色暗红或紫黑,或四周起湿疹而痒,日久不愈。
继发感染则溃疡化脓,或并发出血。
严重时溃疡可扩大上至膝下到足背、深达骨膜。
少数病人可因缠绵多年不愈,蕴毒深沉而导致癌变。
中医认为臁疮是本虚标实证,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益气活血消除下肢瘀血是治疗的关键。
可以从内治和外治来进行论治。
内治上,湿热下注证,其证候表现为小腿青筋怒胀,局部发痒,红肿、疼痛,继则破溃,滋水淋漓,疮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方宜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红肿疼痛重者,加赤芍、丹参;肢体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
气虚血瘀证,其证候表现为病程日久,疮面苍白,肉芽色淡,周围皮色黑暗、板硬;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无力;治宜益气活血,祛瘀生新;方宜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外治上,初期:局部红肿,溃破渗液较多者,宜用洗药。
如马齿苋60g,黄柏20g,大青叶30g,煎水温湿敷,日3~4次。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须疮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症状及病史:
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酌用抗生素。有脂溢性 皮炎者应积极治疗,对狼疮样须疮可使用 理疗或浅部X线照射。 2.局部治疗 亚急性可用1∶5000高锰 酸钾溶液热敷,每天2~3次,再外用抗生 素软膏或洗剂。 3.中医疗法 可内服龙胆泻肝丸、栀 子金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治疗:
需要请详细 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预防:
须疮预防_须疮怎么调理
刮须时避免损伤皮肤,避免局部刺激,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加强机体抵抗力,避 免劳累和紧张。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病灶。
预后 毛囊口化脓,愈合后留萎缩性瘢痕, 可使毛囊破坏,毛发缺如,称狼疮样须疮。 病程缓慢,常迁延日久不愈。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诊断:
常继发湿疹样改变。 2.中医病机和辨证 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系因肺胃湿热、
兼感毒邪、上蒸于口唇周围面发病,属于 脾胃湿热上蒸。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并发症: 须疮并发症_须疮有哪些并发症 暂无相关资料。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治疗:
须疮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须疮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须疮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须疮>>>
别名: 胡须顽湿,睑疮,寻常须疮,燕窝疮,羊胡子 疮。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主讲人:张忠贵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
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
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
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
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
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
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四、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五、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
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
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
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
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
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麻风是洪水猛兽吗?——带你揭开麻风的神秘面纱
麻风是洪水猛兽吗?——带你揭开麻风的神秘面纱发表时间:2020-09-03T12:01:14.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作者:张长清[导读]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麻风治疗不及时或发病晚期,可以导致手、足、眼等身体器官畸残,这是人们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麻风病人不仅遭受到肉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时至今日,还有个别地方,仍存在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如“谈麻色变”,甚至个别疑似麻风病人不敢去医院诊治,担心检查出来真是麻风病,自己和家人遭受歧视。
又如一些地方的人,宁愿把自家搬走也害怕跟麻风病人做邻居、去接触,连麻风病人走过的路也惧怕、不愿去走。
难道麻风真的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吗?在此,我将带你揭开麻风的“神秘面纱”,认清麻风的真实面目。
一、什么是麻风麻风俗称“癞子”,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麻风的发病率很低,即使是最密切接触麻风病人的配偶患病率也不超过5%,也就是说100个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配偶机体被麻风杆菌入侵后,患麻风的人最多不超过5人。
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周围神经。
如果麻风病人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病人 “脱眉”、“兔眼”、“狮面”、“猿手”等毁容和肢体残缺的损害。
二、麻风有哪些传播途径麻风的传播途径有:一是飞沫传播。
目前认为,飞沫传播是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
麻风病人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会将携带麻风杆菌的飞沫播散在空气中,带麻风杆菌的飞沫随着人的呼吸作用,可进入到健康人的体内,从而感染麻风杆菌。
二是生活密切接触、文身等传播方式。
健康人的皮肤或粘膜出现破损之后,当其与携带麻风杆菌的病人接触后,麻风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到健康人的身体内;文身、母乳、昆虫和注射等方式也可传播,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这些途径有什么重要性。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大麻风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大麻风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大麻风”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大麻风
病名。
见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大麻风第四十八》“大麻风症,……其患初起,麻木不仁,次发红斑,久则破烂,浮肿无脓,其症最恶。
”
指疠毒侵蚀脏腑而以肌腠麻木溃烂为特征的疠风病。
有一定的传染性,为世界性疑难大病。
多因体虚而接触患者,感染疠毒内侵血脉所致。
证见临床表现复杂多端,初为患处麻木不仁,继则斑片色变,目损,鼻塌,皮肉腐烂等。
眉毛脱落是该病发生的先兆症状。
但亦有少数皮肉疼痛病例。
今简称麻风。
《内经》称疠风,《神农本草经》称大风癞疾,《华佗神医秘传》称大疠风,《诸病源候论》称癞。
参见各条。
又,见明·李梴《医学入门·外科·遍身部》“有呼杨梅为大麻风者。
”
即杨梅疮,详见该条。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中医外科学速记(必背)
201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疮疡一、疖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暑热浸淫:清暑汤体虚毒恋,阴虚内热: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体虚毒恋,脾胃虚弱: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二、疔三、痈1.痈火毒凝结:仙方活命饮热盛肉腐: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气血两虚:托里消毒散2.颈痈风热痰毒: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3.腋痈肝郁痰火:柴胡清肝汤4.脐痈湿热火毒: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脾气虚弱:四君子汤5.委中毒气滞血瘀:活血散瘀汤湿热蕴阻: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气血两亏:八珍汤四、发锁喉痈痰热蕴结:普济消毒饮热盛肉腐:仙方活命饮热伤胃阴:益胃汤臀痈湿火蕴结: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湿痰凝滞: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八珍汤五、有头疽火毒凝结: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壅滞:仙方活命饮阴虚火炽:竹叶黄芪汤气虚毒滞: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六、流注余毒攻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暑湿交阻:清暑汤瘀血凝滞:活血散瘀汤七、丹毒风热蕴毒:普济消毒饮肝脾湿火: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湿热毒蕴: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胎火蕴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八、走黄与内陷第二单元乳房疾病一、乳痈气滞热壅:瓜蒌牛蒡汤热毒炽盛:透脓散正虚毒恋:托里消毒散二、粉刺性乳痈三、乳漏四、乳癖肝郁痰凝:逍遥蒌贝散冲任失调:二仙汤合四物汤五、乳核肝气郁结:逍遥散血瘀痰凝: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六、乳岩肝郁痰凝: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充任失调:二仙汤合开郁散正虚毒炽:八珍汤气血两亏:人参养荣汤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第三单元瘿一、气瘿肝郁气滞:四海舒郁丸二、肉瘿气滞痰凝: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三、瘿痈风热痰凝:牛蒡解肌汤气滞痰凝:柴胡清肝汤四、石瘿第四单元瘤一、脂瘤痰气郁结:二陈汤合四七汤痰湿化热: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二、血瘤心肾火毒: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肝经火旺: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脾统失司:顺气归脾丸三、肉瘤四、失荣气郁痰结:化痰开郁方(经验方)阴毒凝结:阳和汤瘀毒化热: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气血两亏: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第五单元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一、热疮肺胃热盛: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阴虚内热者:增液汤二、蛇串疮肺经郁热:龙胆泻肝汤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气滞血瘀: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三、疣寻常疣风热血燥:治瘊方湿热血瘀:马齿苋合剂扁平疣热毒蕴结:马齿苋合剂热蕴络瘀:桃红四物汤四、癣五、脂溢性皮炎风热血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肠胃湿热:参苓白术散六、油风血热风燥: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气滞血瘀:通窍活血汤气血两虚:八珍汤肝肾不足:七宝美髯丸七、黄水疮:暑热湿蕴:清暑汤脾虚湿滞:参苓白术散八、虫咬皮炎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九、疥疮十、湿疮湿热浸淫: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脾虚湿蕴: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血虚风燥: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婴儿湿疮胎火湿热:消风导赤汤脾虚湿蕴:小儿化湿汤十一、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消风散热毒湿蕴: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血虚风燥: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十二、药物性皮炎湿毒蕴肤:萆薢渗湿汤热毒入营:清营汤气阴两虚:增液汤合益胃汤十三、瘾疹风寒束表: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风热犯表:消风散胃肠湿热:防风通圣散血虚风燥:当归饮子十四、牛皮癣肝经化火:龙胆泻肝汤风湿蕴肤:消风散血虚风燥:当归饮子十五、白庀血热内蕴:犀角地黄汤血虚风燥:当归饮子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湿毒蕴阻:萆薢渗湿汤火毒炽盛:清瘟败毒饮十六、淋病湿热毒蕴(急性淋病):龙胆泻肝汤阴虚毒恋(慢性淋病):知柏地黄丸十七、梅毒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血热蕴毒: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毒结筋骨:五虎汤肝肾亏损:地黄饮子心肾亏虚:苓桂术甘汤十八、尖锐湿疣湿毒下注:萆解化毒汤火毒炽盛:黄连解毒汤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一、痔风伤肠络: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湿热下注:脏连丸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气滞血瘀:止痛如神汤二、息肉痔小儿无蒂息肉:注射疗法低位带蒂息肉:结扎法较高位小息肉:电烙法三、肛隐窝炎四、肛痈热毒蕴结: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火毒炽盛:透脓散阴虚毒恋: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五、肛瘘六、肛裂:血热肠燥: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阴虚津亏:润肠汤气滞血瘀:六磨汤七、脱肛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萆薢渗湿汤八、锁肛痔第六单元泌尿男性疾病一、子痈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气滞痰凝:橘核丸二、子痰湿痰凝结:阳和汤,配服小金丹阴虚内热: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阳虚痰凝:十全大补汤合小金丹三、阴茎痰核痰浊凝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四、尿石症湿热蕴结:三金排石汤气滞血瘀:金铃子散合石苇散肾气不足:济生肾气丸五、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气血瘀滞:前列腺汤阴虚火动:知柏地黄汤肾阳虚损:济生肾气丸六、前列腺增生症湿热下注:八正散脾肾气虚:补中益气汤气滞血瘀:沉香散肾阴亏虚:知柏地黄汤肾阳不足:济生肾气丸第七单元其他外科疾病一、冻伤二、烧伤三、毒蛇咬伤四、破伤风五、肠痈瘀滞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湿热证:复方大柴胡汤热毒证: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第八单元周围血管疾病一、股肿湿热下注:四妙勇安汤血脉瘀阻:活血通脉汤气虚湿阻:参苓白术散二、血栓浅静脉炎湿热瘀阻:二妙散合茵陈赤小豆汤血瘀湿阻:活血通脉汤肝郁蕴结: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三、筋瘤劳倦伤气:补中益气汤寒湿凝筋: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外伤瘀滞:活血散瘀汤四、臁疮湿热下注:二妙丸合五神汤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五、脱疽寒湿阻络:阳和汤血瘀脉阻:桃红四物汤湿热毒盛:四妙勇安汤热毒伤阴:顾步汤气阴两虚:黄芪鳖甲汤。
成年男性应注意防治须疮
家庭医药 2019.0916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成年男性应注意防治须疮刘先生是公司外联部的主管,工作中经常要出差。
有好多次,他发现在自己出差期间或出差后,上唇和近鼻部的皮肤会出现数片红斑或毛囊性小丘疹,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脓疱,并且逐渐增多向四周扩大,自觉灼热或瘙痒,为此很苦恼。
最近,他抽时间去皮肤科就诊,才知自己患的是须疮。
在临床上,须疮是一种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的化脓性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症,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男性的面部,但多集中在20~40岁。
由于一部分患者不了解这一疾病,经常不能正确对待及寻求正确的医学处理方法,延误了治疗,导致毛囊被破坏,瘢痕形成。
须部变化多留意须疮好发于夏秋季节,常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偶尔也可由其他细菌引起,细菌的菌型常与鼻腔内或皮肤上所分离出的菌型相同。
很多须疮患者的发病和自身皮脂溢出及工作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感染严重时可蔓延至毛囊深处,向周围扩散,中央还可能形成瘢痕,影响容貌美观。
最初在胡须生长区发生散在的水肿性的毛囊性丘疹或脓疱,皮疹中可见须发穿过,若毛囊周围或附近毛囊也有累及,则可以融合成皮肤斑块。
有些患者可以反复发作数个月或数年,呈慢性过程,常发生在上唇和面颊处,如果未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毛囊被破坏,就可能形成永久性的瘢痕,有些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累及头皮毛发。
如男性面部生长胡须处出现皮疹,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由医生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免疫力低下者还要警惕疱疹性须疮除了普通的须疮,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还可能发生疱疹性须疮。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疱疹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
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
中医治疗羊胡疮
中医治疗羊胡疮*导读:羊胡疮也叫做须疮,通常长在男性的胡须位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羊胡疮属于自限性疾病,病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疮症发作的时候,皮肤表面会红肿化脓,患者会感到瘙痒和疼痛,影响患者外貌的美观和生活是质量。
……羊胡疮也叫做须疮,通常长在男性的胡须位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羊胡疮属于自限性疾病,病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疮症发作的时候,皮肤表面会红肿化脓,患者会感到瘙痒和疼痛,影响患者外貌的美观和生活是质量。
对于羊胡疮的治疗,除了进行局部涂膏药治疗,还可以尝试内服中药,将身体调理好,有利于防止羊胡疮的复发。
中医认为,引起羊胡疮主要分为湿热型和阴虚型两种,具体方药如下。
*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白芷3g,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陈皮各9g。
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剂即可,此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气血两虚的患者疮症呈淡红色,脸色苍白,气短,精神萎靡等。
*托里消毒散加减处方:人参1钱,黄耆(炒)1钱,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芍药(炒)1钱,白术(炒)1钱,陈皮1钱,茯苓1钱,金银花7分,连翘7分,白芷7分,甘草5分。
也是用水煎服,每天服一剂,同一剂药可以重复煎两次。
此方治疗肾阴虚型患者,表现为羊胡疮反复发作,同时伴有耳鸣,腰酸膝软,心情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
*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熟地6两,山药4两,茯苓2两,丹皮2两,莲须1两,龙骨3两(生研,水飞),芡实2两,萸肉4两,鱼鳔胶(蛤粉炒成珠)4两。
每日一剂,帮助滋阴养肾,清热解毒。
服用中药调理之余,患者要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经常洗脸洗手,注意生活规律,作息正常,少吃辛辣和刺激的食物,避免过度油腻,过甜的饮食。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背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背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背导读:关于中药学的知识是中西医执业医师的必学知识点。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背,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性能特点: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性能特点: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性能特点: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性能特点: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性能特点: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别称“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必背】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疮
一、须疮的概念
须疮是发生在胡须部位的慢性毛囊炎。其临床特点是多在男性胡须部位的毛囊出现丘疹和脓疱,反复起小疱。本病中医亦称之为“羊胡子疮”、“燕窝疮”。
二、须疮的病因
脾胃湿热,熏蒸口周肌肤;或素体禀赋不耐,外感毒邪而发病。
三、须疮的症状
初起口唇周围、颏、颊部胡须部粟米样丘疹,以后迅速形成绿豆大小脓疱,中央贯穿一根须毛。须毛松动易拔出,脓疱易破,破后即干燥结痂,痴下常有潮红、糜烂、渗液。痂脱愈后留下色素沉着。若皮损逐渐向四周扩大,毛囊破坏,而形成边缘稍隆起疤痕,上有脓疱结痂。多发于上唇、颊部及下唇有毛部位。极少数可发于眉毛、睫毛、腋毛及阴毛处。自觉灼热,瘙痒及疼痛。一般2—4周痂脱而愈,但易反复发作,以致病情缠绵。
四、麻风的治疗
(一)内治法
(1)万灵丹、神应消风散、磨风丸。服法:第1天服万灵丹工粒,温酒送服;第2—4日服神应消风散,每日6g,早晨空腹温酒送服;第5-6天服磨风丸,每次60-70丸,每日2次,温酒送服。连续循环应用,至痊愈为止。
(2)蝮蛇酒,每次10ral,每曰2次。
(二)外治法
足底溃疡选用冬青膏外敷,每天换药1次。
五、麻风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防与护理
(一)对麻风病人,必须实行隔离治疗。
(二)加强营养,禁止饮酒(药引用酒除外),忌房事,居室须注意空气清新及阳光充足。
(三)建立合理生活制度。
(四)参加适当劳动,防止和纠正手足挛缩及畸形。
四、须疮的治疗
(一)湿热蕴蒸证:治宜清脾利湿,清热解毒。方用清胃汤加减。
(二)气血不足证:治宜益气养血,托里消毒。方用黄芪托毒汤加减。
(三)防风通圣丸,每服6g,每日3次;龙胆泻肝丸,每服6g,每日3次。
五、须疮的预防与护理
(一)忌食辛辣肥甘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二)患者用过的剃刀器具应予消毒处理。
三、麻风的症状
结核样型:典型的皮损为红色斑块,有时隆起,表面干燥,毳毛脱落或有鳞屑,有的损害由丘疹聚集成堆呈苔藓样,或向四周扩散成环状、半环状皮损;有的互相融合成堤状隆起。皮损附近常可摸到粗硬而不规则的皮神经,是本型的重要特征。除面部外都有明显的感觉障碍。损害主要分布在面、肩、臀、四肢伸侧等易受摩擦部位。
(三)对有口腔、鼻腔等感染病灶患者,应及时治疗。
麻风
一、麻风的概念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毁形严重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以青壮年发病者为多,潜伏期不定,平均2—5年,短者数月,最长可超过10年。
二、麻风的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体虚或经常接触病人及其污染之厕所、床、被、衣服用具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疠气(麻风杆菌)内侵血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