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语文 -风筝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7篇)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法学法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1、自学指导(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三、交流精讲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引导学生品读悟情,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五、课堂总结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教案案例7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教案案例7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⑴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⑵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优秀的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一)、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儿歌。

(二)、能根据图画提示,说出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三)、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二、活动准备:(一)、关于秋天的图片。

(二)、秋天的各种树叶。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实地观察,导入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我们操场上的大树有什么变化了吗?(变黄了,不像以前那么绿了……)(二)、观看图画,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现在请大家看这幅图,上面都有些什么?(秋风吹过来,金黄的树叶飞起来,有的落到地上,有的在空中飞舞,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2、小朋友想一想,这幅美丽的画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天)3、有一首特别短的儿歌,也描绘了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

(三)、在朗读中理解儿歌并背诵。

1、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幼儿倾听。

(2)、教师范读,幼儿跟读。

(跟读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模仿快速的熟悉课文)(3)、学生齐读、轮读、对读。

(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朗读兴趣,巩固幼儿对儿歌的记忆)2、理解儿歌。

(1)、儿歌中说什么像蝴蝶?(2)、秋天的树叶变黄了,也有的变红了。

调皮的秋风把这些美丽的树叶从树枝上吹下来,就像蝴蝶在空中你追我赶,也像小朋友一样,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

3、背诵儿歌。

(根据对儿歌的理解来记忆、背诵儿歌)(三)、看图说话练习。

1、看图说话。

(出示图片,看看画面上有什么?2、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看实物说话。

师:老师这儿也有很多秋天的树叶,它们漂亮吗?(出示树叶)4、让幼儿接触树叶,加深他们对儿歌的理解。

(四)、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四、活动自然结束。

优秀教案篇二设计理念: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孩子的一种生命体验。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教案(优秀6篇)高一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⑴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P91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

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你喜欢旅游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

(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的作者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

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

你有信心写好吗?4.学生写字。

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

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随文识字1.过渡: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

2024最新-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

2024最新-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

初中语文教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

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牛牛范文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

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

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四、深入文本,层层剖析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复述、表演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乐于想象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教材:《格林童话》选段2.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理解故事的主题。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思考故事主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分享阅读感悟。

4. 展示环节: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故事内容以朗读、复述、表演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5.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美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朗读、复述、表演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程度及想象力的发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格林童话》选段。

2. 教学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童话故事相关图片。

3. 教室设施:讲桌、投影仪、音响设备。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分析故事的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思考故事主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分享阅读感悟。

4. 课堂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故事内容以朗读、复述、表演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简短语文教案设计(优秀7篇)

简短语文教案设计(优秀7篇)

简短语文教案设计(优秀7篇)简短语文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

重在讲清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初中语文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学会景物描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

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1、出示课题:《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月夜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

板书:星天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板书:爱但也爱7、朗读总起句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板书:(从前)家乡庭院(三年前)南京菜园(如今)海上舱面9、学习第一段:(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10、学习第二段:(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详细教案范文

语文详细教案范文

语文详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理解文中父亲背影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子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研读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段落,体会父子深情。

品味文章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2. 教学难点。

理解“背影”在文中的线索作用以及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 (二)知识讲解(7分钟)1. 作者简介。

2. 字词积累。

“下面啊,咱们得来扫清一些字词障碍。

(PPT展示字词)来,大家一起读一下这些字词。

(学生朗读后)好,那老师来给大家讲讲这些字词里面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比如说这个‘蹒跚(pán shān)’,形容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可不能读错喽。

还有这个‘颓唐(tuí táng)’,表示精神萎靡不振的意思。

大家要把这些字词记牢啊,这可是读懂文章的基础。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 朗读课文。

“现在啊,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呢,就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朗读后)这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洪亮。

不过呢,有些地方的情感还可以再饱满一点。

那咱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学生评价后)好,下面咱们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 概括内容。

“读完课文了,谁能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个啥事儿啊?(学生回答后)嗯,非常好。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回家奔丧后,和父亲在车站分别时,父亲给他去买橘子,艰难地爬过月台的背影让作者深受感动,后来作者每每想起这个背影就不禁落泪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10篇)小学语文教案篇一识字6综合课1、认读“海——领”十四个汉字;掌握“沙——苗”六个字的读写及运用。

2、朗读课文,读流利优美,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在朗读中体会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识字、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组合作识字卡片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合作交流,展示预习内容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还选了自己喜爱的一句话画成一幅画。

现在请小画家们把自己的精彩作品拿出来,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画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师参与交流,选四幅图贴于黑板。

图中画有哪些景物?能用数量词说说吗?二、情境导入课文学习1.从第一幅图引入:海滩的风景真美啊!谁可以当导游,带我们去海边玩一玩?2.指名介绍第一幅图。

3.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相应的一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4.课件展示生词:海鸥、沙滩、军舰、帆船5.开火车读,同桌互相考读。

6.课件隐去熟字,留生字:海、鸥、滩、军、舰7.自读,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8.总结学生识字方法:“鸥”,是“鸟”字旁,是鸟的一种;“海鸥”是在海上飞的鸟。

谁能画一只在海上飞的海鸥?“滩”,是“ 氵”,跟水、沙土有关。

谁能画一片沙滩?“舰”是“舟”字旁,跟船有关;“军舰”是军事上所用的一种船。

谁有军舰的图片,请贴在黑板上。

“帆”是“巾”字旁,跟布有关。

帆船是怎样的一种船,谁能用图表示出来?猜谜识字:每天都有水(海)。

小区里飞来一只鸟(鸥)。

水爬沙滩,太难太难(滩)。

把车盖住(军)。

看见一只小船(舰)。

三、引导学生小组自学其余三句1.小组户主学习。

下面再看另三幅图,小组商量一下,看你们最喜爱哪一幅,讲出图意,再找到相应的一句自学,要求读优美,圈出要学的字,想办法把字认准记牢。

哪组学得好,我们请他们上来做小老师教大家学。

生自学,师临场指导。

2.自学展示:请学习良好的四人小组上台,一人做导游,指图讲解,带大家“游览”。

一人带同学们读相应的一句,另二人(可用生字卡片)教大家学本句中的生字。

教案(优秀11篇)

教案(优秀11篇)

教案(优秀11篇)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激发深长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理解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1、收集山寨的有关资料,如诗歌、散文、图片等。

2、制作山寨风光的多媒体课件可图片、挂图等。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向学生展示山寨景色。

通过让学生观察导入新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

说说图中画了什么?想想这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这节课我学习《山蹇》。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

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

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猜字,问问周围的人,,查生字表的拼音等方法认识生字。

2、正音,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检。

同桌拿出生字卡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1、交流。

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生字卡贴到黑板上,全班一起读。

2、做游戏。

开火车读,读准字音,小组赛读,认清字形。

猜字迹、找朋友,分析字形。

例如:猜字迷。

信出一半,交换一半,“唤”。

找朋友。

将“票、风、火、因、另、亦、弓、句、扌、犭、氵、王”等做成卡片,进行找朋友组成字游戏。

(三)写字。

1、观察。

“飘、烟、弯”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

学生交流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字学生试写。

3、每个生字写两遍,学生互评。

(四)交流1、自读思考。

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句话?2、读文交流。

指名读每个小节,想想从每个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不理解:看见“飘起的炊烟“,”分明是到了寨边为什么还要一走就是半天?为什么左转右转,还是一户人家也不见“多亏小狗几声汪汪,才把客嗅到门前是什么意思?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再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寨子建在山上,山路是弯弯曲曲的,而且到处是树阴掩映,青藤垂挂,因此出现只见炊烟袅袅,不见山寨人家的有趣的现象,作者恰是抓住这一特色写出山寨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让人感到欣喜又有几分急切到家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8篇)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并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听写《赤壁之战》词语。

二、导入新课,布置自学。

(一)布置自学题目。

1、,给带点字注上拼音。

扫兴()约定()转败为胜()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得意洋洋()2、比一比,组词。

赛()级()慌()输()塞()极()谎()愉()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4、从课文中找出反义词。

胜利()结束()镇定()得意洋洋()5、读通全文。

(二)学生自学。

三、交流讨论。

四、齐读全文。

五、课堂作业:1、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赛马为什么结果不同。

2、谈谈学了本文的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自读课文,思考。

1、填空:田忌齐威王结果第一次上等马对()()中等马对()()下等马对()()田忌齐威王结果第二次()对()()()对()()()对()()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3、孙膑的计策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三、讨论交流。

1、略。

2、因为孙膑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3、关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四、讲读指导。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扫兴”?2、指名读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田忌、孙膑、齐威王说话的语气同吗?分角色朗读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3、指名读第十三至十八自然段。

4、学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失败了不气馁;(观察要仔细;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筋……)五、作业:按四人小组,练习复述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有感情,最吸引人。

小学语文教案篇二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平时最爱吃哪些蔬菜?(练习说话)2、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种植蔬菜的地方去看看,你们高兴不高兴?(出示插图)3、仔细观察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经典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经典教案(精选10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经典教案(精选10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在教学系统中起到主线贯穿的作用,它是教师教育理论、教育规律、自身教学素质、学情研究等各种因素。

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象之美。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四个太阳贴画2、《种太阳》的音像视频。

3、搜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设置悬念1.看到你们坐得这儿端正,老师奖励你们猜个谜语:一个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你真聪明!板书:太阳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都是红色的,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却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是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四个太阳》。

(齐读课题)二、自读读文,整体感知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让我们赶快到文中去看看,请自读课文,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思考:小画家画了__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___;三、小组合作,感受奇妙这四个太阳,藏着作者的四个不同心愿。

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学生上台说到哪个太阳,相机出示哪一个。

(一)感悟金黄的太阳师:请闭上眼睛,想想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致吧!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

你知道有什么水果是秋天收获的吗?随机出示:果园里,果子熟了。

(葡萄、苹果、柿子、橘子,梨,山楂等)引导学生用果园里,果子熟了,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②你们看,金黄的落叶飘来了,它正忙着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读)2.选择金黄太阳的小组请起立,请你们来邀请后面的老师尝尝水果的香甜,开心地把这一句读一读。

初三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初三语文教案【优秀9篇】

初三语文教案【优秀9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初三语文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初三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本文的词语;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交流作者信息简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

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检查学生预习1、学生活动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2、教师活动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二、新授: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板书)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

(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语文初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语文初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语文初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课程类型:阅读理解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感受亲情的伟大。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3. 能够掌握并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父亲的爱。

2. 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 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怎样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2. 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的主旨。

3. 详细讲解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让学生深入理解父亲的爱。

4. 讲解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让学生欣赏并学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几组代表进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

五、朗读感悟(10分钟)1.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感受文章的内涵。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文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2. 强调父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父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让学生欣赏到了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

在课堂讨论和朗读感悟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学生总结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调整课堂节奏,保证课堂小结的完整性。

语文教案(优选8篇)

语文教案(优选8篇)

语文教案(优选8篇)语文教案篇11、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2、教材分析这首新诗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畏艰苦跋涉。

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美,意蕴丰富,在诗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3、案例设计思想通过“导入,学习新课,谈人生经历”这三大板块教学,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有关知识(字词积累,朗读技巧,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并能在反复朗读与交流的过程中体悟人生道理,树立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如“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学会正确朗读。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与探讨中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山”与“海”体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艰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确对待困难。

5、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学难点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学方法①诵读法。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②联想想像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③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8、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

课文录音);投影仪;幻灯片;CAI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9、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拥有梦想。

梦想让我们无忧无虑,梦想使我们不畏艰难险阻,梦想公平地赋予每个孩子以权利。

当城里的孩子在喧嚣的都市里做梦时,山里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他们的想法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导入的同时伴随多媒体展示:一个孩子伏在窗口向远方眺远,远处是起伏的群山,东方有一轮红冉冉升起。

字幕、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教师板书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风筝
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德育目标
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
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

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找出本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设计(二)
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

设计(三)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

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四)
多媒体显示:
你放飞一个你
我放飞一个我
蓝天真小呀
你看
我们快活的姓名
正在悄悄靠近
它们在说悄悄话呢
不信
你把耳朵贴在线上
听听
教师要求学生猜读诗题,学生明确:《放风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
已集》等杂文集。

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野草》,散文诗集。

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

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

教师提示学生积累以下词语。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丫杈可鄙虐东笑柄瑟缩
点缀宽恕苦心孤诣嫌恶什物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

jubi()dng yng()qio cu()
jīng hung()huǎng rn dw()
(3)按要求写成语(或俗语)。

①表达愉快心情的:②带”苦”字的成语,如
范文写作(4)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这三个词语造句(或写一段
话)。

尘封肃杀傲然
3.学生带情感朗读课文。

四、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读课文,就”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这两个问题小组内部交流。

五、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对课文作圈点评注的学习方法,学生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资料内容如下:
对课文作圈点勾画评注的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疏通性的圈点勾画,目标是读通课文;二是思考性的圈点评注,目的在于提出质疑,引发思索;三是评论性的圈点评注,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启思维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参照平时通用的读书符号形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作为圈点勾画的符号,应简洁醒目,意义明确,使用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于对文章的重读与复习。

下面的符号系统是不少人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仅供参考。

(1)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
(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
(3)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
(4)打算摘录的内容;
(5)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
(8)表示否定;
(9)!!表示精辟、赞赏;
(10)△△表示应注意的地方;
(11)★★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
(12)[]表示要查考、注解的地方;
(13)○○表示需疏通的生字和生词。

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临时设置一些符号。

2.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勾画,把阅读中的感受、体会或疑问标记出来。

3.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汇集问题。

教师将所有问题归类,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归类,或按局部到总体的方式归类,或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

4.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可把问题分为4组,1~2段的疑问为一组,3~4段的疑问为一组,5~8段的疑问为一组,9~12段的疑问为一组。

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两组向全班汇报,有不同意见,全体同学讨论解决,教师加以评述。

六、内容研讨
第一组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

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思想汇报专题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

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第二组问题。

1.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
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

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

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明确:描述略。

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

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

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七、学生齐读前四段
八、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