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新理念
当代教育新理念及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当代教育新理念应运而生,这些理念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代教育新理念及其实践。
一、新理念概述1. 以学生为中心当代教育新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的核心。
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社会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4. 国际化教育全球化时代,国际化教育成为当代教育新理念的重要内容。
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实践探索1.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施新理念的重要途径。
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具体体现。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强调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具体实践。
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
教育理论自然不能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归根结底它是要走向“大众”的,因此一部分教育理论图书必须要讲“老百姓的话”,教育理论不能被专家和学者垄断我们需要能讲到教师心里的理念张树伟陈为友《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是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
这是一本具有“平民”品质的教育理论图书。
这里我们说的平民品质,是说教育理论图书跳出学术图书通常具有的那种艰深和晦涩,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风格向我们阐释了关于教育理念的相关知识。
在逻辑上,《国际教育新理念》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一一阐述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和学的教育理念。
可以说,这本书以谨严的逻辑、完备恰当的内容和平易近人的文风,真正成为中小学教师以及在校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教育的图书,是一本成就名师的奠基性图书。
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教育还背负着过于功利的目的时候,教育者往往有些手足无措的恐慌。
教育行为自身并不能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延续自己,在教育行为背后必须有着支撑它的力量。
但显然,很多教师仍然在迷惑之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在于,他们的教育不过是教育行为而已,而且是一种重复性的教育行为,即教育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这种机械的劳动自然会让许多教育者丧失信心,丧失对教育本身以及自己的信心。
在他们的眼里,教育已经完全职业化,也就是教育庸俗化,教育不再承担什么,而只是被动地传达时代的要求,向社会输送所谓的合格人才。
自然,这种合格的人才是相当可疑的,毕竟丧失活力的教育行为所塑造的人才的创造性和对社会的推动性作用很可能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相反的。
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当你站在讲台上,除了你要教会学生的那些知识外,你是否有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有一个大的理论背景支撑着你,你是否还有更自信的东西让你胸中充溢着激情,让你觉出你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让自己在繁琐的近乎原始遗传式的知识传递中迷失自己?每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着一个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让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站在讲台上,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教育的规律,而不是在迷惑和混沌中进行,简单地说,每个教师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教育理念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背景和力量的源泉。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国际教育新理念读后感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发展,以适应这一持续变化的现代社会。
教育也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21世纪,全球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种重大的变革和演变,也就是国际教育的发展。
国际教育的概念,它拥有自身特殊的理念,它不仅关注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学习者的心理和道德发展,以及涉及到文化、社会,以及其他人有效结合的思想和行动。
自强不息,唯有不断创新和发展国际教育,才能让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康成长,发展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社会的繁荣昌盛。
刚刚看完了《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具体的例子,生动的描述了国际教育的新理念,作者表达了国际教育新理念的真实内涵,即提升学习者的思维技能,形成“学习成长”的理念,他还认为,要想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实现自我调整的能力,就必须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此外,国际教育新理念还强调了国际教育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促使学习者去积极进取,激发他们探究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而且也可以对学习者的生活实践能力有所帮助,例如提倡自主学习,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以及主动担当责任的能力,让学习者更能适应未来世界的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教育新理念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可以更自由、更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发展,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际教育的发展,让学习者从知识习得的角度,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探索未知的问题,从技能学习的角度,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使得国际教育新理念的内涵日益深入,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式,让学习者拥有更加灵活的学习能力,培养国际视野,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为未来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2024年教育新理念——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推动智慧教育
2024年教育新理念——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推动智慧教育1. 引言在2024年的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智慧校园作为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其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特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具体来说,智慧校园应具备以下特点:1. 信息化:构建全面的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
2. 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智能化。
3. 网络化:搭建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输。
4. 绿色环保: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校园。
5. 人性化:关注师生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3. 智慧教育的推进策略以智慧校园为平台,推动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2. 丰富智慧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教育应用等。
3.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具备智慧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创育教学方法,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5. 加强智慧教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改革。
4. 智慧教育的应用场景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智慧教育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1. 个性化研究:通过智能推荐、自适应研究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资源和服务。
2. 智能教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4. 协同创新:搭建校内外合作平台,促进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5. 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身心健康。
国际教育新思想新理念 第一章 全纳教育
(一)全纳教育的人权观
《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人的平等自由权利 基调
第一条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第三条
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security of person.
一、什么是全纳教育
二、全纳教育与人权 三、全纳教育与普世价值
第一节 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全纳教育中的“全纳”(inclusive) 是针对其反义“排斥”(exclusive) 从整个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到也是一种从排斥到全纳的过 程。
教育发展过程图式 全纳 整合 隔离 排斥 ———— ———— ———— ————
全世界现有:
7700万适龄儿童失学; 7.7亿成人文盲。
残疾人受排斥更甚:
残疾人占总人口10%, 有6亿, 其中1.5亿是儿童; 在发展中国家残疾儿童入学率仅为1-5%,占总失学 率三分之一。
再看看我们的学校教育体制内: 还有不计其数的儿童或显性 或隐性地被排斥和被边缘化。 有例证表明: 在每三个被永久性排斥的学生中, 有两个是再也不会到其他学校学习了。
全纳教育是建立在以下三条教育权利之上 的:
1、有权利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2、有权利接受平等的、无歧视的教育。 3、有权利接受优质的教育(包括内容与
过程)。
全纳教育 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 全纳教育 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 提倡积极参与,主张集体合作, 满足不同需求,实现全纳社会。
这种理解的理由主要是: 1、根据全纳教育的本义,“接纳”(inclusion)主要表达了学校要接纳所 有的人,是针对其反义“排斥”(exclusion) 的,所以第一层意思就要表达 出“接纳所有的人,不排斥任何人”。
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
教师不能不知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模式你知多少?(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是指——1、教育终身化。
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
”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
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
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
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
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
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
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
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
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新理念:高等教育终生化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新理念:高等教育终生化摘要:德国学者戴夫关于终生教育的20条原则已成为终生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而终生教育的奠基人朗格朗则为高等教育终身化提供了九项主要依据。
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终生化的主要启示是:推进教育民主化,树立民主的师生观、新的课程观、为学生终生服务的质量观,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等教育;应对策略高等教育终生化就是指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有终生教育的思想,以终生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为全民终生教育理想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等教育是构成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实施全民终生教育及培训的最重要基地之一。
终生教育在各国有不同的称呼,在英语中称为lifelong education(终生教育),在法语中称为education permanente(继续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议上曾使用lifelong int egrated education(终生一体化教育)这种表达法,在日本称做“生涯教育”。
终生教育这个词首先是在《1919年的成绩》这个英国召开的会议总结中出现的,随后人们对成人教育中的终生教育这个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直到1949年在丹麦召开的国家成人教育会议上,才明确了终生教育的一些问题。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会议,确认终生教育不是学校公共教育结束后所进行的补充教育,而是不间断的连续的教育过程,是一切教育领域之一体化[1]。
终生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6 0年代。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生教育理念形成。
从此以后,终生教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理念,对世界教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对此,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终生教育是正在使整个世界教育制度革命化的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理念。
国际教育新理念
国际教育新理念【推荐前言】学习,特别是教师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要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要有胸怀天下的国际大视野。
要做到这些,唯一的渠道就是读书、学习。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这学期,学校教科室将陆续向大家推荐一些国内、国际教育教学理论性文章,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开学之初,李华东校长就提出我们的教师要做到——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希望大家在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同时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本学期之初,要求每个老师在学期末上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通过教育理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国际教育新理念1、终身教育——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郎《论终身教育》:“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
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
”——美国已于1976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日本已于1990年颁布了《关于终身学习振兴措施与推进体制等的整备法律》,简称《终身学习振兴法》。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内在的财富》“教育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在促进现代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通常把一生划分为几个不同时期的做法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
今天,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
……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人口问题,民主化的需求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终身教育提出了需求。
——《学习——内在的财富》:“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
“将学校教育定位于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具有基础性的组成部分。
郎格郎:终身学习是为了“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新生活”“吸取一切有益的因素去帮助人们过一种和谐的与人性相一致的充实生活。
学习国际教育新理念的体会
学习国际教育新理念的体会
五头一中赵保伟
俗话说:“学到老,学不了,越学越觉得知识少。
”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在学习进程中得出的结论。
学习国际教育新理念,使我发觉科学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
学习了国际教育新理念,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教学的底蕴。
知识是教师职业必备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方面。
扎实的文化基础是从事教育和学工作的文化基础,也是教师进一步自学、进修的文化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把技能技巧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似乎教学生把握技能技巧就是教学的目的。
而国际教育新理念是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一点,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审美能力作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的。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才是管好学生一辈子的大事。
创新精神是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是一个人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与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的教学目的。
教师担负着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好基础的重任。
我们教师应当加深对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不断地探索教学教法,为教改做出贡献,为培养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奉献自已的力量。
论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发展模式
大学 教育 国 际化 是 2 1世 纪世 界 各 国 大学 必 须确 立 的一种新 理 念 。4上 述诸 说 从 不 同 角度 和 I
侧 面对 “ 大学教 育 国际化 ” 行 了界 定 , 于我 们 进 对
较 为全 面 、 确切 、 学地 探 讨 和表 述 “ 学 教育 国 科 大 际化 ” 不乏启迪 。参 照上 述论 述 , 采 众 家之 长 , 博 笔 者认 为 : 学教 育 国际化 , 指一个 国家的大学 大 是
第2 6卷第 3期
Vo . 6 N . 12 o 3
论大学教育 国际化 的趋势及发展模式
张德 强 许 国纯 ,
( 鲁东 大学 a心理与教育学院 ,. . b 外事处 ; 山东 烟 台 24 2 ) 6 05
摘
要: 大学教 育国际化是世界各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 势, 同时也成为现代 大学的重要特征及发展理念 。
校长蒋 树声 教 授认 为 , 学 教 育 国际 化 “ 指 高 大 是
随着全 球 化 进 程 的不 断 加 快 , 学 教 育 ①国 大 际化 成为 当 今世 界 各 国高 等 教 育 的一 种 发 展 趋 势 , 成为现 代 大 学 的重 要 特征 及 发 展 理念 。对 也
大学 教育 国际化 的涵 义一 般 有 这样 几 种 理解 : . 1 理解 为一 种 “ 活动 ” 。如 日本 著 名 教 育 理 论 家 大 森 昌卫认 为 : 大 学 教 育 国 际 化 , 是 通 过 学 术 、 “ 就
集 会的状 况 等 四 个 方 面 。2 理 解 为 一 种 “ 程 ” . 过 或“ 趋势 ” 高 等教育 国 际化是 指一 国高 等教 育 。“
面 向国际发展 的趋势 和过程 , 是把 国际的 、 文化 跨 的、 全球 的观念 融合 到高等 学校 教学 、 研 和服务 科 等诸项 功能 中 的过 程 ” 3 理 解 为 一种 “ 准 ” 。 . 标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
《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
作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03期
入选理由梳理了深刻塑造21世纪教育图景的27個教育理念,深入浅出地解读各种理念的来龙去脉、意义内涵,通过真实案例,生动展示其学理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我国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凝练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观点书中认为,《教育2030行动纲领》强调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是一种公共产品,教育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相互理解、宽容、友谊与和平为目标。
未来教育应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引导。
为了对正规的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辅助,应该通过提供资源充足、机制健全的非正规学习途径,鼓励非正式学习。
其中包括,到2030年,确保所有女性和男性平等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以及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到2030年,大幅度增加拥有相关技能的青年人数量,这些技能包括就业、获得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职业技能;到2030年,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确保残疾人、原住民和弱势儿童等弱势群体平等地获得各级教育和职业培训。
书中强调,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教育思潮。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还需要政府、社会机构乃至个体付出一系列努力。
第一,要把整个教育体系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更加注重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第二,要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建立社区教育的新体系;第三,社会各种单位和组织都要成为学习共同体;第四,提倡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2024年全球教育体系的革新之年
展望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01 教育全球化趋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
02 技术创新对教育的影响
推动教育变革
● 05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与支持
教师培训与提升
01 全面教育培训
提供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02 学术研究支持
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项目
03 创新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实践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团队合作
教研团队构 建
建立跨学科的教 研团队
教师专业成 长
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
合作教学实 践
推行教师间的合 作教学
教师评价与激励
01 拓展学生兴趣范围
开拓眼界
02 开设兴趣班级
针对不同兴趣设立班级
03 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兴趣课程
鼓励自主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强化
提升师生情感互动
建立互信关系 加强沟通 促进心理健康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教授心理知识 提供心理调适方法 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 系
提供心理咨询 解决心理问题 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新型课程和评估体系
创新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
实践和项目 作业
注重学生实际操 作能力
多维度评估
全面评估学生能 力
● 02
第2章 全球教育资源整合
资源共享与合作
01 跨国合作办学
增进国际间教育交流
02 教师跨学校教学资源共享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03 学生跨校选修课程
读《国际教育新理念》有感
读《国际教育新理念》有感曲指算来,毕业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回想下竟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了,也许总是为自己找到种种借口说时间太忙,没有时间阅读。
也许是从事一项工作时间太久,觉得自己很熟练,操控起来得心应手,所以不断的忽视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趁着这次机会,抽空阅读了一下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国际教育新理念》(作者顾明远),感触颇多,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1、《国际教育新理念》(作者顾明远)基本介绍顾明远先生的《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包括三部分,首先介绍宏观教育理念;然后介绍一般的教育理念;最后介绍教与学的理念。
教育理念,是每一位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指导和支持。
而现实和理想总会有差距,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一定会有现实上的差距。
无论何种教育理念,都必须经过教育实践落应用到教育活动当中。
一些在书本上看貌似完美的教育理念,但实际操作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条件、或者思维相对陈旧的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缺乏是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其教学条件大大限制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同样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贯彻。
所以顾先生的书,并没有单纯的说教,很接地气。
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理念,纯理论化,但阅读过程却不枯燥乏味,在书中总能找到,并提出一些跟平时的教学紧密联系教学案例。
并通过详实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流程,给出解决方法。
二、《国际教育新理念》(作者顾明远)经典理论分享一二顾先生的这本书,内容较多,个人就以他书中的几个感触较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一:要有终生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概括而言,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它是人的一生的事业。
【由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不得不说,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可以说日新月异,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出来,或许现在的知识,马上就会被新的知识覆盖,现在正确的知识,马上就会变的不正确,因此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要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从而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大时代的迅速变化,适应新时代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国际教育新理念
国际教育新理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教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教育领域。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教育新理念也随之涌现。
首先,国际教育新理念强调全球视野。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局限于
国内,而国际教育的新理念则强调全球视野,尤其是对不同文化和不
同国家的了解和尊重。
其次,国际教育新理念注重交流和合作。
国际教育提倡交换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推广跨国学术合作,以增进全球人民之间的了解和
友谊。
最后,国际教育新理念鼓励学生开拓视野和探索未知领域。
国际
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
实践和公共服务。
总之,国际教育新理念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强调全
球视野、交流合作和开拓创新,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胜
任力的人才。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五:认知学习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五:认知学习5.1 背景与内容任何一位学习理论研究者回顾20 世纪的学习理论的时候,都无法忽视认知学习理论的巨大影响。
它产生于联邦德国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继而受到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早期认知理论的韦特海墨、考夫卡、苛勒、勒温和托尔曼,以及现代认知学习学派的布鲁纳、奥苏伯、加涅尔等。
正是因为如此众多富有创造力的认知学习家们的成果,才使得认知学习理论取代以往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兴起的背景一般认为,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说。
但是,认知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却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
从认知学习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来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二次大战之前,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的研究都局限于实验室,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霸占了学习领域。
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的内部心理历程。
然而,二次大战中涌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对之提出了挑战,战争对人的认知与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时代,以及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
这些实际的社会需要,直接刺激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兴起。
从认知学习理论的科学技术背景来看,它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取向。
很多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都与这些学科有不解之缘。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的一般理论模式,就直接借鉴了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的某些重要的思想。
又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57 年对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的《言语学习》一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强调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以及人的语言的先天性与生成性,他的观点直接影响到很多学习研究者开始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主义。
当然,认知学习理论也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七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与成人的合作中发展顾明远7.1背景与内容“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背景维果茨基认为以往的发展观,存在种种不足,并不能够真正揭示人类心理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我们人类所特有的,被当作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第二,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可以看出,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体系中,突出了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制约性。
他认为,由于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从而引起了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进一步地,从物质到精神,人类也发展出了语言、文字、符号等精神生产的工具。
由此出发,他对人类心理发展的一般原因作出了回答。
他认为,促使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受到社会规律制约的;儿童是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才学会语言的,并且最终通过语言这一重要的中介环节,掌握新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心理结构不断内化的结果。
正是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茨基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可以说,如果希望深入地了解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我们首先必须明白,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正是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原理上的深刻洞察,才使得他的理论得以独树一帜。
“最近发展区”的基本内容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的分析,为他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对于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探索,则直接导致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诞生。
在维果茨基之前,关于涉及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观点主要有3种:教学与发展无关论,认为教学不参与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发展是一种纯粹外部过程;教学与发展同一论,认为任何教学皆有发展性,对二者不加区分,把发展归结为“各种习惯的积累”;折中论,认为教学与发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即教学可形成儿童新的行为方式,从而推动发展,而发展(成熟)使一定形式的教学成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 续 增 加 . 改 进 教 学 质 量 、 高 学 生 成 绩 的 措 育 概 览》 述 的教 育 形势 具 有 较广 所 泛 的国际代 表性 。通过 分析 2 0 0 8年 的《 育概 览》 教 可 以将各成员 国当今 教育发展 主要特征概括 为 :
3各国不 断注意 调整教育 公平 与效率的关 系 .
《 育概 览》 种数 据表 明 , 合组 织成 员 国越 教 种 经
来 越注 重提 高教 育公平 与效 率 的关 系 指标 显示 .
国、 匈牙利 、 葡萄 牙和瑞 士外 , 国教 育经 费 的增 速 各 至少 与其他公 共部 门相 同 今年各项 指标 明显 反映 出各 成员 国增加 教育投 资 的努力 . 资源 能否跟 上 但
些 分 析 表 明 . 学 金 比贷 款 更 能 鼓 励 穷 困 家 庭 学 生 奖 继 续 学 习 . 贷 款 则 对 其 他 社 会 经 济 阶 层 的学 生 更 而 有 鼓 励 效 果 除 资 源 分 配 问 题 外 . 国 不 断 改 进 学 各 纳 教 育 的 课 程 教 学 观 为 世 界 各 国 所 广 泛 理 解 和 接
提供 必 要 的资 源 但 高 等教 育 方 面 的情 况 有所 不
同 19 9 5至 2 0 0 5年 . 因开 支 跟 不 上 学 生 人 数 的 增 加 . 些 情 况 下 学 生 人 均 开 支 有 所 缩 减 随 着 高 校 某
1各级教 育 资源 , . 尤其 是 享受 高等教 育 资源 的 人数不 断增长 , 家不 断增 加教育 投入 力求保 持和 国 提高教 育质量
20 0 5年 期 间 至 少 34受 调 查 的 国 家 的 私 人 资 金 /
入学率 为 5 % 无论 是 由于工资较 高还是就业前景 7 更佳 . 争取高 教学 历的动力 目前仍 很强劲 而且劳动 市场对高学历 职工的需求也 大幅提高 既要满足需
求 又 要 至少 维 持 质 量 .必 然 对 保 持 或 增 加 目前 教 育
压 力 . 无 额 外 资 金 投 入 . 均 经 费 下 降 趋 势 可 能 若 人
还将 加快 如果 目前 趋势 继续 下去 . 国问 资金水 各
平 的 差 距 可 能 还 会 进 一 步 扩 大 2 0 0 5年 高 校 学 生 人
均 开支 的差别 可达 七倍 .从俄 联邦 的 3 2 美 元到 41 瑞士 、 国的 2万美元 以上 。所 以 , 美 至少在 高等教育 方面. 应对 额外 资金 需要 的挑 战非 常 明显 虽 然各 级 教 育 总 体 经 费仍 有 8 %来 自公 共 资 源 .9 5至 6 19
经 合 组 织 多 数 国家 几 乎 普 及 高 中教 育 .近 来 最 大 的教 育 扩 展 发 生 在 高 等 教 育 部 门 1 9 年 有 3 % 95 7 适 龄 青 年 进 人 高 校 .而 现 在 经 合 组 织 各 国平 均 高 校
学生 人数继 续增 加 . 流入 经合组 织 国家和 地 区的 留 学 生对 那 些不 要求 外 国学生 完 全 自费 的 国家增 加
在 这 方 面 努 力 的 另 一 个 明证 是 .9 5至 2 0 19 0 5年 公 共 教 育 经 费 在 所 有 公 共 开 支 中 所 占 比 重 增 加 一 个 百 分 点 以 上 ,即 从 l.%提 高 到 l. 1 9 3 % 除 加 拿 大 、 2 法
益 者 和社 会 总体f 家庭 、 业 和政 府) 同分 担 的 即 企 共 理念 替代 . 至少 对高 等教育 阶段 而言
麓 鼍 曩琶 臻 鹱≮ l 。鏊
罄蚊 鬻 奄 秀 ≈ 鼍
毫 蔷 甏 _ 。 毫秀 罄 毫
国际教 育 的发展趋势 与新理念
◇ 中国驻 法 国 大使 馆 教 育 处
一
、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过去 1 0年人 口和结构方 面的变化依 然是个 问题
2各 国不 断协调政 府与市场在 教育发展 中的作 .
开支水平 . 高教育资金效益 产生压力 教育开支水 提
平 无 论 从 绝 对 数 字 还 是 占公 共 预 算 的 比例 .近 年 来
( :私 人资 金是指 除 国家公 共财 政拨 款外 的学校 注
收入 ) 长率 超 过 了 公 共 资 金 一 些 国 家 高 校 私 人 增
已经 有 很 大提 高 。 去 1 过 0年 中各 国 对 各 级 教 育 单 位
用及其 相 关 系
3 0个 经 合 组 织 国家 中 的 2 个 .显 示 在 预 算 总 3
额 不 变 情 况 下 . 家 用 于 中 小 学 教 育 的 投 入 还 可 能 国
经 合组 织 ( E D 每 年 发 表一 个 名 为 《 育 概 0C ) 教 览》 的年度摘 要报 告 . 布其 3 公 0个 成员 国教育 的各
资金 比例之高 . 足以挑战高等 教育主要是 国家责任
由 于 教 育 带 来 的 利 益 实 际 上 既 惠 及 国 家 也 惠 及 个 人 , 种 观 点 已 逐 渐 被 教 育 成 本 、 任 应 由 直 接 受 这 责
投入 的总资金 都有增加 .仅 在 2 0 00至 2 0 0 5年期 间 就 平 均 增 加 l% 2 0 9 0 5年 经 合 组 织 各 国总 体 有 61 . %国 内生 产总值 用于各 级教 育 . 中 8 %来 自公 其 6 共资源 。 1 国家的教育经费至少 占 5 各 国政府 2 个 %
在许 多 国家 家庭 经 济 条件 的学 生得 到 高等 教 育 的 机会多得 多 各成员 国逐步采取 措施鼓 励穷 困家庭 的学生 获取更 好 的教育 资 源 : 各成 员 国越来 越注 重
・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参
加 强公共 补 助 . 好 地平衡 学 生贷 款 和奖 学金 等 各 更 种 资金补 助 形式 , 保证 学 生入 学公 平性 的途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