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秘诀

合集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近年来,中国文学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翻译与传播模式,让中国文学在海外获得更多的认知与接受度。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的研究。

一、翻译与传播首先,翻译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翻译的本质在于文化交流。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跨越不同文化的桥梁。

如何通过翻译让中国文学更好地被传播,就变得十分重要。

其次,翻译不是简单地把一种语言的概念、表述转译为另一种语言,而是需要对原作进行解读与对比。

一个好的译本,应该在语言上保留原作的特色与风格,同时在文化上也要符合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习惯。

这样的译本,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传递。

最后,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环节。

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学刊物、出版社、网络等。

不同的传播渠道,可以让中国文学在不同的受众心目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力。

中国文学“走出去”模式可以从翻译作品输出、出版社引进、文学影视剧传播三个方面入手。

翻译作品输出: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输出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这个环节的核心是翻译质量。

只有翻译作品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证中国文学在海外获得更多的认知。

此外,翻译作品的定位也很重要。

有的作品在国内是文化名篇,但是在国外却未必能引发受众共鸣,因此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

出版社引进:出版社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引进外国优秀作品,也应该引进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让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

此外,出版社还应该在营销方面下功夫,对于重要的传记或当代作品,可以建立一些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读者。

文学影视剧传播: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传播方式。

通过影视剧,可以更好地把中国文学引进世界。

不同的影视剧风格、拍摄手法可以很好地展示中国文学在外国受众心中引起的不同印象。

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改编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

三、结论翻译质量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不断走向国际化,中国文学作品逐渐在全世界展露头角。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

无论是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文字上都带有太过浓重的中国元素,这使得海外读者很难接受和理解。

那么,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实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目标呢?一、语言翻译的重要性要想实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语言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

翻译需要准确、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仔细研究原作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因素,从而准确的还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只有准确的翻译,才能让海外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二、文学作品内容中和风险大的元素中国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和价值观等因素,对于海外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进行文化的调整。

文化的调整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减少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因素,避免让海外读者感受到文化的隔阂。

同时,在选择翻译作品时应该注意一些特定的因素,例如政治因素、宗教因素等,避免引起敏感话题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三、对海外市场的深度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一直面临着语言、文化和市场等多种障碍。

为了实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

比如,在美国市场,可以采用译者的策略,在法国市场可以采用出版社的策略,而在日本市场则可以采用电影、动画等形式进行推广。

因此我们需要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度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出版策略和宣传策略。

四、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的品牌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不仅需要强大的语言、文化和市场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品牌的力度。

目前,我们需要提高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可识别性,并创造良好的文学品牌形象。

借助一些重大的文学活动,如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等来提高中国当代作家的知名度,并加强与海外文学界的接触和合作,从而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更广泛传播。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08影视传媒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景德镇陶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辛凤【摘要】中国网络文学产生了世界影响力。

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凭借从东亚到北美的地域传播、类型传播、多种平台传播等方式,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获得广阔的海外传播空间,通过中国文化认同激活全球文创能量。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面临着翻译作品数量少、翻译环节状态不稳、维权困难等困境,需要进一步拿出解决方案,以促进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对策研究一、背景与问题近年来,网络文学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有媒体称,中国的网络文学与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美国的大片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自1998年,网络写手蔡智恒(痞子蔡)在互联网上发表了自己的原创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引发读者和文学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时代就此开启。

经过20年的发展,在网络作家、网络读者、网络本身、资本、IP、衍生品等各种力量推动下,网络文学逐步向精品化、融合化方向迈进,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形态之一。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20年的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产业。

如今中国的网络文学在海外备受关注,网络传播适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

网络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阳友权教授将其定义为:“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和1nternet 交互作用创作的超文本、多媒体作品,以及借助特定软件自动生成的‘机器之作’,这类作品离开了网络就不能生存。

因而,这是狭义的网络文学,也是真正的网络文学。

”当然,随着网络文学的壮大,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并促使网络文学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使之与大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使读者具有一种认同感与参与感。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我国网络文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中国当代文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这一成就离不开中国作家们的努力和中国政府的支持。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首先得益于中国作家们的创作和努力。

中国作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又具有普遍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

作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了中国人的思考和情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中国作家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支持和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

政府组织文学交流活动,邀请外国文学家来华访问和交流,同时也积极鼓励中国作家参加国际文学奖项的角逐。

这些举措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中国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在国际上出版发行。

这些作品通过翻译和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中国文学,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翻译和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还包括文学交流和活动。

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中国政府组织的文学交流活动,为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和交流。

这些交流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也为国际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还得益于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

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中国作品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全球各地,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中国文学。

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也为中国作家和读者提供了一个互动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情况

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情况

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情况□李静一/文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递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内涵,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张鲜亮名片。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的部分流派: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为切入点,通过数据分析与读者评价,浅析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情况,以期整理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情况和脉络,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1 改革文学改革文学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其特征是把“改革者”的形象塑造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描写他们在某一单位、地区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的动人故事[1]。

因为顺应转型时代的历史潮流,迎合大众的变革渴望,符合国家的现代化政策,所以改革文学很快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

作为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张洁、麦家、路遥等作家的作品在海外获得广泛译介与传播。

据世界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OCLC)显示,截至2024年1月26日,收录有张洁《沉重的翅膀》(Leaden Wings,Howard Goldblatt)的图书馆,最大馆藏量达479本,麦家《解密》(Decoded,Olivia Milburn,Christopher Payne)最大馆藏量达537本,贾平凹《浮躁》(Turbulence,Howard Goldblatt)最大馆藏量达456本(如表1所示)。

改革文学作品的馆藏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类作品的海外影响力,而普通读者的真实评价往往又是评判异域作品本土接受度的重要指标。

作为改革文学作家之一,麦家曾获得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等多项国内奖项,其作品《解密》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在国外,《解密》于2014年3月18日在英美等21个英语国家同步上市,并被收入进英国著名的“企鹅经典文库”,是迄今唯一被收入此文库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麦家也成为被“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首位中国当代作家。

本部分选取《解密》在国外读书社交网站“读书网站”()的读者评价数据(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总结指出读者对该小说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

基于5W传播模式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基于5W传播模式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2、说什么(Say What):中国文 学的优秀作品
2、说什么(Say What):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
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核心内容。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 中国文学的高度,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红楼梦》、 《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以及《蛙》、《白鹿原》、《尘埃落 定》等现代文学作品都在海外广受欢迎。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元面貌和 人性的丰富性,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自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们从不同 角度对网络文学传播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文学传 播是文学传播在网络时代的延伸,是文学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另一些学者 则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研究网络文学传播,他们网络文学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 用,以及其跨媒体、跨平台的传播模式。
基本内容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在会议新 闻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应用。这一模型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改进传播过程的重要工 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和提高会议新闻传播效果。
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然而,拉斯韦尔的5W模型并非没有局限性。例如,它并未充分考虑到受众的 反馈和能动性,也未能全面揭示复杂的传播环境。但尽管如此,它仍然为传播学 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框架和视角。
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型为会议新闻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 的理论指导。通过深入分析和反思这一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议新闻的传 播过程,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对会议新闻 的需求。
谢谢观看
结果与讨论
在“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方面,网络文学传播主要依靠各 大文学平台,如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等。这些平台通过与作者合作,提供作品 发布、推广等服务。另外,“对谁说”(To whom)方面,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 十分广泛,包括学生、职场人士、老年人等各类人群。最后,“产生什么影响” (With what effects)方面,网络文学传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还为 影视、游戏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内容资源。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策略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策略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策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战略,它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是运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的一种策略。

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人文情境与文化生态,表达中国人此时此地的心声,展示社会、民族、地区的生活精神和文化状态是文化当代性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出发点。

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当代文化的忽视,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张扬之中,舞狮子、打太极依然是不少对外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导致国外一些人以为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长袍马褂的封建社会。

“文化中国”形象中长期欠缺鲜活的、丰富的、多元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元素。

因此,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当代”和“传统”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必须立足当代、立足本土,展现既积极、平和、快乐又存在矛盾的真实中国,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符号就是民族文化意义和理念的载体。

文化符号不仅与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密不可分。

正像迪斯尼、好莱坞、华尔街、哈佛大学等符号就是美国文化的寓意。

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究竟就是什么?多次的中外民调以及对外传播的现实基本可以证实,目前被普遍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依然就是以传统文化居多,故宫、孔子、功夫、兵马俑、瓷器、京剧、美食等耳熟能详的传统符号依然就是主流,在海外甚至存有“孔夫子+中餐馆=中国文化”这一有违偏颇的讽刺之说道。

因此,找寻和建构更加多元、更加现代的文化符号,就是文化跑过来的关键任务。

在文化符号建构的过程中,必须提高中国当代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尤其就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符号建构急需强化。

只有多元、现代的文化符号就可以展现完备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文化传播的高层次传播是价值观、生活观的传播,沟通、对话、交流是其传播的基本形态。

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文化输入其核心都是强调文化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熏陶和感染的力量。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现状及策略探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现状及策略探

134《名家名作》·探索[摘 要]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和专业传播三个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效果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并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策略。

[关 键 词] 中国当代文学;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专业传播;策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现状及策略探讨陈欣怡 谭吉聪 李 悦一、引言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

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文化走出去”,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与中国传统文学典籍的海外传播相比,学术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重视程度还不够。

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只能检索到50条文献记录,而且从发表时间来看,以近两年的文献居多。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国家主体的传播行为(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教育的传播(如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活动和场馆的传播(如国际书展、图博会等)以及翻译和传播(创建生态翻译环境、翻译人才培养以及更加微观层面的翻译策略研究等),这些内容并不能反映当下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全貌。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等传播渠道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从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和专业传播三个方面调研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传播对策和建议,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

二、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现状(一)大众传播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图博会的销量情况可以管窥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效果。

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中国图书及其译作在世界各大图博会和书展上的版权协议达成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以近三年北京图博会为例,在2019年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9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家出版商参展,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996项,同比增长5.6%;2020年第27届北京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6788项,同比增长13.2%;2021年北京图博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共达成各类成果7321项,同比增长7.9%。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中华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 (5)2.1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2.2 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与需求 (8)2.3 中华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结合点 (9)三、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10)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11)3.1.1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13)3.1.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传递 (14)3.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5)3.2.1 项目式学习 (16)3.2.2 互动式教学 (17)3.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8)3.3.1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19)3.3.2 鼓励教师国际化 (20)3.4 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1)3.4.1 奖学金制度的设立 (22)3.4.2 学生的文化体验活动 (23)四、案例分析 (24)4.1 成功案例介绍 (25)4.2 案例分析 (26)五、挑战与对策 (27)5.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9)5.2 应对策略 (30)六、结论与展望 (31)6.1 研究成果总结 (3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不仅关乎中文的国际推广,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介绍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中文的国际需求也催生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现状,尽管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在传播策略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播渠道单传播内容片面、传播效果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传播策略:一是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传播效率;二是丰富传播内容,注重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增强传播的吸引力;三是强化传播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及时调整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1. 历史背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传播到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也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2. 移民和留学生,自19世纪以来,大量的中国移民和留学生赴海外,他们带着中华文化的元素和传统价值观到了世界各地。

他们通过传统节日、语言、饮食、服饰、武术和传统医学等方式,将中华文化传播给当地社区,并逐渐融入当地文化中。

3. 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电影节、音乐会和书展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海外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4. 媒体和互联网,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华文化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中国的电视剧、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同时,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分享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5.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设立在海外的一种文化交流机构,旨在推广中华文化和汉语教学。

孔子学院提供了学习中文的机会,并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如汉字书法、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舞蹈等。

这些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6. 中华美食和传统医学,中国的美食文化和传统医学在海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在世界各地开设,让人们品尝到正宗的中华美食。

同时,中国的中药和针灸等传统医学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涉及到历史、移民、文化交流活动、媒体、互联网、教育机构和美食等多个方面。

这种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I.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文化之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媒工具,海外传播有助于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海外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

II.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1. 设立文化交流中心- 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交流中心,提供展览、演出、讲座等文化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参与。

- 与当地的博物馆、剧院、学校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文化活动。

2. 开展文化交流项目- 定期举办中华文化节,在当地展示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精彩节目,吸引观众的兴趣。

- 组织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茶艺等,让当地民众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III. 利用新媒体推广中国传统文化1. 创建官方社交媒体账号- 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如Facebook、Instagram 等,发布关于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故事等内容,吸引海外用户关注。

2. 制作精美文化短视频- 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精美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视频,包括传统音乐、绘画、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简洁清晰的方式吸引观众。

3. 合作与推广- 与当地知名博主、YouTuber等进行合作,邀请他们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制作相关内容并分享给他们的粉丝。

- 与当地媒体合作,撰写专栏文章、录制电视节目等形式,深度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IV. 文化节庆活动1. 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活动- 在海外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展示传统的习俗和文化艺术表演。

- 邀请当地民众参与,为海外民众带来亲切的传统节庆体验。

2. 文化艺术展览- 在海外举办中国传统艺术展览,如中国书法、国画、工艺品等展览,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 邀请当地艺术家参与展览,增加当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V. 孔子学院与合作学校1. 建立孔子学院-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成为海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 提供中文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当地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学走出国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学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和优秀的作家。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了解中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中国文学走出去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旨在寻找有效的途径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在探讨路径和方法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意义和重要性。

中国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世界各地的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社会风貌。

然而,要想让中国文学走出去并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语言障碍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大难题。

汉语是一门复杂而独特的语言,对外国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成本。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会影响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再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文学走出去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法。

目前,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的路径和方法可以借鉴。

其中之一是文学翻译与出版。

通过将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翻译成国外语言,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出版和推广,可以有效扩大中国文学的受众群体。

另一条路径是文学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作家、学者和文化组织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与互动,打破文化壁垒。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中国作家和文化界的共同责任,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寻找适当的路径和方法,中国文学有望走向世界舞台,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思想价值。

接下来的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这些路径和方法,并展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诸多领域,包括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篆刻、园林、风水等众多方面。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传播方式、接受情况、困境与展望等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一、传播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

1. 交流活动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经常通过交流活动的形式向国外推广中国文化。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展览、中西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会、艺术节、演出和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带到国外,也可以为国外人士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和机会。

2. 传统节日庆典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也成为了向国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窗口。

一些海外城市会举行中国传统文化节庆典,比如“洛杉矶华人春节庆典”、“温哥华中秋节晚会”、“纽约春节游行”等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也让他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3. 在线文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成为了国外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首选方式。

这些平台的功能丰富、内容丰富,为海外受众提供了直接了解和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

二、接受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情况一直都很好。

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它的内涵和价值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海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也得益于政府、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情况的几个方面。

1. 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精品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展品皆为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例如,故宫文物展,展示了中国宝贵的文物珍品,曾在各大博物馆中展出,受到国外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

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中的传播研究

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中的传播研究

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中的传播研究第一章:引言中国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

然而,虽然有些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受到高度评价和传播,但是更多的作品则往往被西方文学界所忽视。

这些名著在西方的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同的障碍,例如翻译的问题、文化差异等,这些障碍对于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学、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中的传播的研究,探讨这些名著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机遇,并进一步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中的传播概述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中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

在那个时期,一些旅行家和学者开始对中国文明进行研究,也从中了解到了中国文学。

然而,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中,中国文学的名声并不高。

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学才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

在中国文学名著传播到西方之前,面临着许多困难。

最显著的问题之一是语言上的障碍。

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语言与中文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得翻译成为了名著传播的第一步,但很多时候翻译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给名著的传播带来了新的难题。

第三章: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化中的困难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化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文化规范的不同。

在中国,一些元素可能很常见而在西方却不是。

例如,一些国际读者就不理解中国作家所写的关于中国宗教和神话的小说,这主要是因为与他们熟知的现代主义风格和故事元素有所不同。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大量与道德和价值观有关的元素,但在西方文化中却没有。

这也使得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观众中的接受程度较低。

因此,对于文化的差异应该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学名著时避免的障碍之一。

第四章:如何促进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文学的传播为了促进中国文学名著在西方的传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当代文学海外传播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首先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文化及文学的了解程度也逐渐加深。

同时,中国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让海外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地接触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其次,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家们开始关注海外读者的需求,注重将中国文化与外国读者需求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具国际化的作品。

还有些作家选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创作,让不懂中文的外国读者也能够轻松阅读理解。

当然,文学翻译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很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得到了翻译家的精心翻译,并在海外出版,让外国读者更容易地阅读理解中国的文化及文学作品。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的青睐。

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得到传播,加深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规律

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规律

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规律1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始于古代,可以追溯到汉朝。

当时,中国的技术、商品和文化已经开始流向外国地区,务实精神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

秦朝时,中国语言、知识和哲学也延伸到印度、中东和越南。

汉朝时,伟大的诸子百家在国内大行其道,同时也开始指引海外文化发展的方向。

光绪统治时期的中国贸易活动使中国文化进一步渗透到东南亚地区,同时中国也接纳了美洲传教士以及西方商品和文化。

2 海外传播的规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受动传播、强势传播和主动传播。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也有不同表现。

受动传播时期是中华文化外传史上最为明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经济落后,只能从中外文化交流中获益而不是宣扬自己的文化,在尘世之中一路飘零。

强势传播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化开始主动介入海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明显提高,在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强大。

主动传播时期,是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挥着主导作用,且成为海外国家所崇拜的文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包括了演艺领域中的流行文化,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播。

3 结论中国文化在古代就开始将其务实精神投射到海外,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传承;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及其影响力不断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相互交流。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规律才能更好地认知文化传播的大致脉络,使中国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其独特与神韵。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中国文学也在海外展现出不俗的影响力。

从《红楼梦》到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国文学不断地在海外传播着自己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了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文学在国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获得国际认可。

中国作家开始在国际文学大奖中屡获殊荣,例如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雪莱夫人奖等,都让更多的海外读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学。

在中国文学的传播过程中,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点。

在翻译出版方面,国内的出版社也积极寻求和海外的出版社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能够翻译成多种语言,进一步提高其传播效果。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局限。

其中之一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对于西方文学,中国文学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上有较大的差异,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难以让海外读者理解和接受。

此外,国际上的文学市场对中国文学的接纳度还相对较低。

因此,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也需要注重与海外读者的交流,多与国际出版社和文化机构合作,加强文学交流。

在海外读者接受中国文学方面,也需要相应的努力。

海外读者对作品的阅读期望和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中国作家也需要对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有所了解,让阅读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此外,中国文学的翻译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化和精准化,让海外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内涵。

在海外读者接受中国文学的过程中,作品语言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也开始用英语进行创作和翻译,让更多的海外读者有机会接触、阅读中国文学。

但是,用英语进行创作或翻译也需要注意语言的自然流畅性和质量,避免让作品的价值被语言的不够成熟所扭曲。

总之,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作为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核,应该更多地走向海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中国文学。

从汉译外人才培养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路径

从汉译外人才培养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路径

从汉译外人才培养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路径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并不足以展现出其真正的魅力。

要想让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就需要培养更多能够从汉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外语人才,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文学,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路径。

从汉译外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被外国人理解和接受,就很难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

而能够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语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国文学,还需要对目标语言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他们需要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将中国文学的魅力完整地传达给外国读者。

当前,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足;二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推广渠道和力度还有待提升。

这两个问题的背后,都可以找到“从汉译外”人才的培养不足的原因。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路径。

要加大对“从汉译外”人才的培养力度。

当前,中国高校的外语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对中国文学的介绍和研究也较为薄弱。

可以通过改革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翻译课程,培养更多懂得中国文学和语言的外语人才。

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翻译学院或者研究机构,为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培养和指导。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与推广平台。

目前,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出版社和国际出版机构,中小型出版社和翻译机构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翻译数量和质量的不足。

可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与推广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翻译人才和文学作品,促进作品的翻译和推广工作。

也可以通过一些国际性的文学交流活动和比赛,给予优秀翻译人才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海外传播技巧

海外传播技巧

海外传播技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海外传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介绍几个海外传播的技巧。

一、语言与口音语言是文化和民族的重要体现之一,因此,在海外传播中,应当注意选择好的语言进行表达。

当然,这也要求传播者对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

一些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都会为员工提供语言和文化培训,这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口音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之一。

在多语种和多口音的国家,传播者应尽可能使用当地流行的语言和口音,以此更好地打通传播渠道。

二、文化适应与创新海外传播中,文化适应和文化创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文化适应是指在目标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认真调研和理解,以便更好地进入和融合当地的文化环境;文化创新则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受众的文化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进。

例如,在向西方社区传播中国文化时,可以借用西方人熟悉的流行元素,比如音乐、动画、电影等来进行传播,有效地提高了传播的吸引力和可接受性。

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海外传播的渠道非常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电视、广播等,这些媒介在受众中的侧重点和传播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电视广告具有视觉和声音双重传达的特点,可以吸引大量的受众目光;而报刊广告则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和信息传达的效果。

而新媒体则涵盖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

在海外传播中,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已经逐渐超过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和更具互动性的特点。

因此,海外传播应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以最大程度地覆盖目标受众。

四、跨文化沟通跨文化沟通是海外传播的必备技能。

在与外国受众进行沟通时,传播者应当了解到其文化背景、习惯和信仰等因素,并注意语言的姿态和谈话的技巧。

此外,面对不同文化的受众,还需要保持敏感和尊重,尽量避免出现可能会被视为冒犯的行为或言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秘诀作者:韩雪来源:《出版广角》2019年第03期【摘要】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但囿于汉语与世界其他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中国文学作品未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因此,出版界亟须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和“融进去”,实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深入对话。

分析《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可以审视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中的现状与问题,明确文学作品英译版编辑出版的发展方向,进而探索中国文学穿越“巴别塔”之路。

【关 ;键 ;词】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师傅越来越幽默》【作者单位】韩雪,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SJB2067)。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19.03.018汉学家施舟人认为:“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不能被中国人独享。

”中国文学应该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读者共同分享的精神盛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快。

然而,中国文学要真正被海外读者接纳,“走出去”和“融进去”,仍需优化出版资源,改变出版理念,充分认识国内出版和海外出版的本质差异。

《师傅越来越幽默》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推出英译版时,出版者和翻译者创造性地对作品进行重构,既传达了原文的主旨和意蕴,又迎合了海外读者的审美情趣。

这部作品在海外出版后,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的成功典范。

一、莫言与《师傅越来越幽默》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一位自由作家,著有60多部短篇小说、20多部中篇小说以及40多部长篇小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莫言的小说逐渐推向海外,多部经典作品被译成40余种外文,在全世界读者中广泛传播。

莫言的小说得以推向海外并取得成功源于其独特性与原创性,其主题与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生活,写作手法又借鉴了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

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融合在一起”[1],其作品体现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和谐共生。

《师傅越来越幽默》汇集了多部短篇小说,采用了莫言作品中较为鲜见的城市生活题材。

莫言运用朴实却不失幽默的笔触,勾画出千姿百态的城市人,呈现了酸甜苦辣的市井生活。

书中的主要作品《师傅越来越幽默》运用现代主义写法,讲述了临近花甲之年的下岗工人丁师傅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丁师傅退休前下岗了,他把郊外的废弃公交车外壳改为“情侣小屋”,收取费用以维持生计。

一天,丁师傅认为一对男女在“情侣小屋”里殉情了,于是匆忙报案,等警察来查明真相之后,发现是虚惊一场。

“幽默”是丁师傅的爱徒对他善意的提醒,反映了丁师傅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

这部作品融入了黑色幽默,看似无厘头的结局是对莫言作品独特性的最佳诠释。

而莫言幽默的要义在于在荒诞的情节中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二、《师傅越来越幽默》成功推出的秘诀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离不开出版。

文化全球化涉及两个重要环节——输入和输出。

《师傅越来越幽默》之所以能够成功推向海外市场,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关键因素在于作者、译者和编辑对西方文学的输入和借鉴。

1.易表存真在《师傅越来越幽默》这部作品集输出海外的过程中,编辑和译者首先摆脱了字面的束缚,深入挖掘原作文字的意蕴,从整体上理解作品,其次以目标读者需求为中心,整合原作的内容,最后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原作的精髓。

易表存真是这部译作的鲜明特色,从其书名的翻译可见一斑。

《师傅越来越幽默》的书名被翻译为Shifu, You' 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乍看之下与原书名相去甚远,如果遵循原书名的字面意思,应直译为Shifu Is More and More Humorous。

但是仔细阅读作品后,不难发现两个翻译书名的优劣。

《师傅越来越幽默》中,丁师傅因不知道城市内的公共厕所要收费而第一次被徒弟说“幽默”。

而后,丁师傅认为一对情侣在“情侣小屋”里殉情,报警之后却发现房内无人,殊不知这是那对情侣逃避房费惯用的伎俩,于是又一次被徒弟说“幽默”。

这样一个憨厚老实的老人因生病花掉所有积蓄,好不容易找到谋生的办法,却因这一场闹剧使得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事实上,丁师傅这个看似被时代抛弃的小人物,不会真正给人们带来幽默,更不可能越来越幽默。

所以,“humorous”一词难以准确表现人物的特征,反而“laugh”一词更能生动传递作者的原意。

同时,用“do anything”来代替“more and more”,虽然不能体现故事情节幽默程度的一次次加深,但可以把小说的荒诞意味一下子推到顶点。

所谓“题好一半文”,译作书名虽然在表达上与原作有所不同,但是能够全面把握小说的整体内容,将原作的主旨和精髓准确地传递给海外读者,从而激发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

2.意象替换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

“中国文学译介的受众主要是西方读者。

成功的文化传播要突破文化中‘他者’和‘我者’的对立,从而获得‘他者’对‘我者’的认同”[2]。

在文化发展进程中,特定的标志性语言是编辑出版英译作品的重要突破点,如果不能恰当表达这类语言的本意,容易造成目标读者理解作品困难,降低文学“走出去”的成功率。

因此,确保英译作品的可读性,促使文学作品“走出去”和“融进去”,需要运用文化意象替代的方法来重构原作,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师傅越来越幽默》原作中多处出现对“积德”的描述,译者不仅要用意译的方式来表达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采取文化意象替代的方式来翻译。

比如原作中提到:“有时候他的心里也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孽还是在积德。

”[3]这句话中“造孽”和“积德”是一组相对词语,不仅形式上对称,意义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对应。

东方文化中“积德”指人们为了获得幸福而多做善事,西方文化中“saint”指“乐善好施的人”,这两者在意义上是对等的。

由此可见,《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编辑出版英译版的过程中,遵循了译文可读性原则,重视海外读者的接受度,运用文化意象替代的方式来消除读者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困难,巧妙地传递了“积德”这一用语的深层意蕴。

同时,译者对原作中词性的转换(动词转名词),使得东方文化中的抽象概念变成具体的西方文化符号,更为符合海外读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感,引起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

3.艺术再造中国文学能够登上世界舞台,很大程度上源于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好奇,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读者。

《师傅越来越幽默》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将作者自身的乡土情怀融入作品中。

这部作品中方言的运用凸显了独特的艺术内涵,但在推出的英译版中如何凸显这一艺术内涵,吸引海外读者,仍需在翻译出版过程中下一番功夫。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法原封不动地照搬原作细节,并保留其艺术审美特征,只能运用翻译技巧来为读者重构、再造类似于原作的艺术氛围。

在推出《师傅越来越幽默》英译版的过程中,译者精准把握了中华传统文化及方言的深层含义,运用看似误译实为创造的特殊手法来传递原作的深意,再现了原作的审美特征。

比如,“你这算什么主意?你这是让师傅去耍死狗!”[3] 中的后一句被译为“Are you asking me to go put on an act?”[4] 原作中的“耍死狗”是带有山东地域特色的方言,意指无赖行为。

汉语与英语关于狗的比喻意义是有差异的:汉语中带有“狗”的词语多为贬义词,通常与拙劣行为有关,如“鸡鸣狗盗”“狐朋狗党”等;英语则不同,与“狗”相关的词语多为褒义词,通常指代善良友好、真诚聪明的形象,如“love me,love my dog”(爱我就爱我的一切)、“work like a dog”(卖命地工作)等能充分表达西方人心目中狗的形象。

因此把“耍死狗”直译为“play with a dead dog”,就与原作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而一味纠缠于原作中“狗”的意象,“强调它的历史原因和褒贬色彩,就不免显得迂腐了,应以求取功能相当为上”[5]。

“Put on an act”的意思是装模作样,虽然没有忠实还原小说文本的乡土特色,亦不能表现出“耍死狗”的夸张和意象效果,却尽可能地表达了原作的意思,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中英传统思维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让海外读者能够顺利地阅读故事。

三、《师傅越来越幽默》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启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不断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因此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让海外读者能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

要实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深入对话,加快中国文学在海外的推广,就要对中国文学推向海外市场过程中的得失有明确的认识,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明确编辑出版英译作品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中国文学的海外推广策略,让中国之光早日穿越“巴别塔”。

1.审视与分析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中的现状与问题中国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孔子学院遍及世界各地,中国文学作品逐渐被海外所熟知。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但仍与英美文学的传播存在差距。

因此,审视当前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由于中西方出版行业规则的差异,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中国出版行业的编辑在推出一部文学作品时,不会对原作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而西方出版行业的编辑对文学作品及翻译的参与度远高于国内。

例如,托马斯·沃尔夫、海明威等风靡全球的作家,如果没有编辑麦克斯威尔·柏金斯的帮助,断然不会如此成功。

此外,中西方文学界之间一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很多西方译者对第三世界的文学带有陈旧的偏见,常常以傲人的姿态来解读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因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译者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度有待提升。

要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必须先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这需要大量的优秀译者把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译为各种语言推向海外市场。

目前,汉学家是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主要力量,但现在从事文学翻译的汉学家全球仅有20人左右,让他们来承担起整个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使命,显然有些勉强。

而其他学者或有此志向的高校教师、学生因时间关系对翻译工作也只能偶尔为之。

所以,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亟须更多优秀译者的倾力投入。

第三,因中国文学英译作品选材过于广泛,使得出版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

出版机构在把文学作品推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在选择作品题材时应听取译者的意见,不能随意选取内容。

例如,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版非常火热,海外读者把这些文学作品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媒介,但是中国出版机构对当代文学作品译介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版在数量上很难满足海外读者旺盛的阅读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