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小小图书馆》课后教学反思
小小图书馆课后教学反思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小图书馆这个教学活动对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孩子们通过参与图书馆活动,不仅能够培养阅读习惯,还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社交能力。
然而,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小小图书馆课后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回顾在小小图书馆的课后教学中,我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图书馆的概念和图书馆的重要性。
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范,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动力。
接着,我组织了孩子们进行图书馆的模拟体验活动。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拥有一个小小图书馆,他们可以借阅和交流图书。
最后,我组织了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心得。
整个教学过程非常生动有趣,孩子们都参与进来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学反思在这次小小图书馆的课后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深入的阅读指导在小小图书馆的模拟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在借阅图书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阅读指导。
他们大多数只是简单浏览书籍内容,而缺乏对书中细节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由此可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阅读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参与度不够高虽然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有些孩子的参与度并不够高。
他们可能只是被动地观察活动,而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组织活动时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或者是因为孩子们缺乏一定的阅读能力。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我需要更加巧妙地设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
3. 阅读资源的不足尽管我提供了一些图书供孩子们借阅,但是由于资源有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受益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欢阅读科幻小说,而有些孩子则更喜欢阅读绘本。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我需要增加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包括各类题材和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书籍。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的教学反思,我制定了以下的改进措施:1. 加强阅读指导在小小图书馆的模拟体验活动中,我将加强对孩子们的阅读指导。
《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1今天在教《最大的“书”》一文时,我问学生:这本岩石之“书”,“书”中真的有字吗?很多学生说没有,也有学生说有。
我说其实这本岩石之“书”,“书”上是没字的,之不过地质学家叔叔能从中看出很多有关发生在这块岩石上的事,及它经历的年代或其他相关的事,对我们研究很早很早以前人类及自然的活动很有意义。
学生便开始发问,我给他们讲了化石以及很多很多我知道的这方面的知识,可学生的刨根问底,足足问了我一节课,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一一做答。
但最后还是让我这个自认为知识不少的老师也黔驴技穷。
当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只能让他们自己有空上网查资料了。
以后看来除了语文方面的知识要加强,其他方面的也要加强啊!《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2《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教学前,我认为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没想到,课堂上,我刚出示课题《最大的“书”》,同学们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当让大家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有的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说:“最大的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书加上引号是因为它跟我们平时看的书不同。
”学生学会了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解答问题,我禁不住鼓起掌来。
书法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书法教学反思通用15篇书法教学反思篇1本次,我教的是二年级硬笔书法课。
低年级是小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从入学开始就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然而书法课一般都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他们对书法的热爱,我从以下几点入手:从环节设计上来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生从字的偏旁开始,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展示讲解—示范演示—生初步练习—师生分析纠错—学生再次巩固练习,从而基本掌握月字旁的写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书写“月字旁”及例字腰。
如何落实重难点,我想了很多,首先从导语设计上,通过简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从现实因素中让明白学好书法的重要性,然后导入到本课的课题。
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帮助,讨论探究,拓展延伸,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此我设计了小组闯关晋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家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临摹能力,同学们思想集中,气氛活跃,这些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对学生的书写姿势严格要求,详细指导。
从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
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范写,然后再让学生写。
而是再学生讨论的同时,请几个学生板书,大家共同找出优缺,最后再通过课件展示正确的书写方法。
并且边演示边讲述: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
强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这样结构的字什么特点,主笔是什么,存在怎样的规律,使学生脱离田字格一样会写字。
写完一个字后还要从整体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学会临摹,临摹是一种练字的最好方法,学生练得多了,写得像了,无师自通。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精选12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篇1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
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
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
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
孩子们的学习兴致高涨,同伴间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研究该怎样动手。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
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影响一节课的情绪,由着性子随心所欲,难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 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篇2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
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
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比如:1、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抓住“小鱼”一词理解叔叔开心的心情。
平时我们看到小鱼,都会很开心,因为小鱼很可爱。
今天我们在哪里看到小鱼呢?(在岩石上)除了开心的心情,叔叔的心还带着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2、叔叔讲到岩石书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书法教学反思优秀8篇
书法教学反思优秀8篇书法教学反思篇一最近,福建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贯彻执行。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让学生书对书法学习感兴趣,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持之以恒,通过正确练习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写出一手漂亮潇洒的硬笔字呢?一、教师应加强书法练习,力求写一手美观大方、工整、潇洒的字。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学板书,作业批改,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产生直观的美感。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字习惯和正确的习字姿势。
小学生都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要想写好字,正确的习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影响到学生习字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书写性趣,甚至还会接影响到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但是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不能依靠学生自己摸索,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经常性的提醒、督促、示范。
使学生真正做到头正、身直、一拳、一尺、一寸等要求,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行了。
三、教师应着力提醒和指导学生加强基本笔画的练习。
小学生练习书法极易产生渴望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很难从基础练起。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要想练好字,只有打牢基础才能获得大的进步,才能写出合乎规范的字。
其次,教师应及时将自己在练习书法过程中的心得告诉学生,使学生发现练习书法过程中的进步和乐趣。
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时,可以将学生从开始练习写字时的作品加以保留,分阶段的发给学生,让他们翻阅回顾,对照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思考自己进步的原因;总结取得进步的经验,进而产生更进一步提高的愿望。
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应切忌强迫学生机械地描摹练习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同时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将所写之字记住,并应用到书写实践之中,这样就能逐步从书写练习步入到实践运用的阶段中去了。
书法教学反思篇二书法在陶冶人情操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在学习当中体现出,学生的兴趣不高,因为准备工具多,要求严,而效果较为慢,给教学带来了阻力,因此,在毛笔字的教学上提出自己的教学看法。
书法教学反思(15篇)
书法教学反思(15篇)书法教学反思1教了一个多月的书法,关于书法教学方面,我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论一下。
一、建立起写字的心理需求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作用。
二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人内心的需求决定了行动的方向。
在书法上,也是同样道理,就我自身而言,当我在外人面前写字的时候,就会自惭形愧,那一刻,总是立志要好好练字。
这就是“脸面”的问题。
所以对于学生,从第一节课,我就强调“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写一手一塌糊涂的字,说明他有一颗一塌糊涂的心”,用这些话语来激起学生写字的自尊心。
由自尊而自强。
但是,我面临的学生毕竟只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些空洞的理论对于他们来说效果是转瞬即逝。
于是,我又根据一些笔记心理学,对学生的字偶尔做出为人上的评价,当然多以鼓励为主,这下学生对字产生了好奇心,反而加深了写字对学生的吸引。
二、展现出汉字的魅力中国的汉字是四大古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汉字的造字历史来看,更是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
汉字本身就是一串美妙的音符,极富韵致。
在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历史,讲一些跟汉字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汉字的演变中感受其中的神奇和有趣。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还小,对于理解汉字的魅力还是有些生硬,所以从一些有趣的故事等入手,学生会更乐于接受,低年级的孩子,乐趣是最重要的,魅力反而下降到其次,他们所要的就是吸引。
三、养成练习的习惯孔夫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学生来讲,练习的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从长远考虑,练习的效果是令他们受益终身的。
记得周恩来总理小时候每天都坚持写字,哪怕外出很晚归来仍要坚持。
今天的孩子这种精神已经很少了,我能做到的就是课堂上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每次上课前,我都领着学生把之前学过的写字技巧再复习一遍。
这样才会能够将写字技巧不断练习不断巩固。
四、加强个别的指导尽管有复习,学生的写字还是不尽如人意。
当堂完成的书法作业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关于书法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
书法课教学反思关于书法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书法课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课教学反思1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对字体的观察,尤其是字的整体形态、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偏旁组合、字的重心与特征等,字形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教授书写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书写,注重突出笔画的特征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下刻意练习。
当然必要的示范还是很重要的,我会结合书法多媒体教学软件,示范笔画和行笔的技巧等,一般会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边演示边讲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刻意展示书写细节问题,答疑解惑,这样能使书法教学的效率提高。
在课堂时间安排的分配上,以学生理解基础书写为主,挑出主要的问题集中讲解,因为书法课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学生们物品准备尽量放在上课铃声之前,这就要提前三到五分钟去班级领学生带到书法教室,收拾书法用品需要十分钟,讲授5~10分钟,书写20~25分钟,评价展示作品五分钟,整个课堂安排还是非常有序而紧张的。
书法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课堂上的理解与书写是比较浅显的,课后的不间断的练习是让自己书法不断进步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书法课教学反思2硬笔书法开课有一个多月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我有待提高的地方太多,硬笔书法课教学反思。
总结如下:(一)自己的备课太笼统,没有成纲。
备课的实效性太差,没有明确的导向。
没有发挥备课的真正作用。
备课本的项目背的不全,教后反思的太少。
备课太形式,新颖的教学过程太少,即无新意。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5篇〈最新〉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5篇〈最新〉《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收集的《最大的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这是我实习以来的第二节课,较之前那一次自我感觉是有一些进步的。
对于教案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思路,在课堂上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基本能够控制课堂,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对于教案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落下了一个环节;第二,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太少,不够衔接;第三,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是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去自我评价,可以是师生评价,更多的是生生评价,而且在评价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先去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说缺点,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第四,板书不到位,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板书,导致有些学生没有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及时改正。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
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
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
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第【2】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人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的图画。
教学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描写的事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接着,通过大胆想象、有感情明读等方式,从描写事物的语句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和语言的生动。
然后,引守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含义;引导学生简单地写一句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洞整本书阅读课教学反思
洞整本书阅读课教学反思如果说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段旅程,那么在阅读中思考、探索并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书中有趣的话题,便能够让我们将这段旅程走得更远。
回顾自己的《洞》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从阅读、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前后大约有三个月之久。
这本书是我近五年来唯一一本静心阅读的小说,也是我多次参与全国百班千人共读活动后第一次尝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体验,有收获,亦有成就之感。
在阅读中厘清当我拿到《洞》时,看到封底的内容简介,其中一句:“在挖完第四十五个洞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神秘感吸引了我,暑假期间,利用带孩子空闲时间阅读了第一遍。
我被书中众多的外国人名、跳跃的插叙情节、突然出现的事物迷惑了,导致合上书本不知其中所云。
我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该如何阅读,于是,在我阅读第二遍时,便在草稿本上记录一些自认为重要的段落、情节关键词,并标注相应的页码,以备再次翻阅时对比查看。
在记录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一些插叙的情节,记录时,我用图示方法简单整理出人物和事物,甚至关注到了小说中重复出现的语言、人物动作、场景等。
这令我想到曾经参加百千阅读时,张三老师说过在阅读中要“捕捉闪回策略”,以便更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此时学以致用,很有成就感。
第二遍阅读结束后,再次回看记录的笔记,整篇小说的大致情节线索跃然在脑中。
作者精心设计了若干组有着巧妙呼应关系的人物和细节,几乎每一个因素出现的时候都是自然的、互不相关的,甚至几乎是漫不经心的,但它们之间早已存在一环扣一环的内在联系。
情节梳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会存在难度,那么在接下来教学中我会利用以主人公斯坦利为主线的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在思考中探究一本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让人静下心来读,并且由此扩散开来,去思考,去探索。
阅读《洞》,我会有意识地利用文本以外的资料帮助我进行深入思考,茫茫互联网。
有效资源屈指可数。
我把目光转向知网,学术期刊中,搜索到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是湖北工业大学的张娟老师的《实现社会价值,完成人生蜕变——路易斯·萨奇尔小说<洞>的成长主题解读》,文章在谈及主人公斯坦利社会性成长时,引用了一位学者的观点:“为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反面参照,与“坏”的比较使“好”获得了清晰的界定。
老师教学反思论文优秀6篇
老师教学反思论文优秀6篇教师的教学反思论文篇一《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语言很优美,是极适合一年级学生朗读的,所以本课的重点便是指导朗读和背诵。
诗文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的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上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的节日有哪些?你们最喜欢的节日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我适时引出另一问题: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呢?在小朋友们回忆“节日趣事”的时候,我又问:过儿童节,你们快乐么?生:“快乐!”接着,我就直接揭题。
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为学习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互动合作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等一系列的朗读方式。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
然后,我又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们觉得最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再次感受节日的快乐。
在这样反复朗读过后,很多学生都已经做到了熟读,接着让他们背诵也就更轻松了。
但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联系不大,学生背诵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在展示交流中首先为学生设置背诵比赛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从章节再至整篇诗文的背诵,并交给学生背诵法,逐步让学生体验背诵成功的喜悦,培养背诵的兴趣,坚定背诵全文的信心。
经过这样的训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一二章节了。
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
教学中,我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由选读课文小节,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勾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
教学反思调研报告(6篇)
教学反思调研报告(6篇)【篇1】教学反思调研报告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
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调查目标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
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
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
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最大的书》
在本次教学《最大的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没有和他们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我应该在引入课文前,先了解学生对书籍的一些见解和观点,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其次,我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
我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然后再进行解答和讨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我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指导。
我应该提供更多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最后,我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需求。
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和难度,以便他们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找到了改进的途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
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骑鹅旅行记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骑鹅旅行记教学反思不足之处《〈骑鹅旅行记〉教学反思不足之处》《骑鹅旅行记》是一本超级有趣的书,我在教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有好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呢。
就说最开始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吧。
我只是干巴巴地告诉同学们这是一本讲尼尔斯骑着鹅旅行的故事书。
哎呀,这多无趣啊!我就像一个只会念说明书的机器人,没有把书里那些超级精彩的情节先给勾出来。
要是我当时能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爷爷那样,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有个小男孩啊,他突然变得像拇指那么小,然后就骑着鹅飞上天啦,你们能想象那是啥样的画面吗?”这样的话,同学们肯定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超级酷的玩具,可是你只给人家看了包装盒,没把玩具的奇妙之处展示出来,那人家怎么会有兴趣呢?在课堂上讲解人物的时候,我也没做好。
尼尔斯这个小主人公,他的成长变化可丰富了。
可是我呢,就只是按照书里写的顺序,一条一条地讲他从调皮捣蛋到勇敢善良。
这就像是把一道美味的菜按照菜谱念了一遍,而不是让同学们亲口尝尝这道菜的美味。
我当时要是能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尼尔斯的转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细节,那课堂气氛肯定活跃多啦。
比如说,让他们找一找尼尔斯在面对狐狸斯密尔的时候,最开始是什么反应,后来又是什么反应,从这些反应里能看出他怎样的变化。
我却把这些都自己包办了,同学们只能听我讲,就像一群小鸭子只能跟在鸭妈妈后面,不能自己去探索池塘里好玩的东西一样。
还有啊,书里描写的瑞典风光那是美不胜收。
我虽然也提到了一些,可是讲得太简略了。
就好像给同学们看了一幅巨大画卷的一角,这怎么够呢?我应该让同学们闭上眼睛,然后像导游一样带着他们在书里的瑞典走一圈。
“同学们,咱们现在到了拉普兰的大雪山啦,你们看,那雪像棉花糖一样厚厚的,风一吹,雪就像小蝴蝶一样飞舞着。
”这样生动的描述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那景色的美。
我之前那种简单的几句带过,就像只给了同学们一颗小糖果,而他们本来可以得到一大袋甜美的糖果呢。
在引导同学们理解这本书的主题的时候,我也犯了迷糊。
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一、品读语言,感受生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向着这个核心目标出发、着力、落脚。
在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读”。
通过配乐朗读、合作读、接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文中生动的语言,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受,体现读与想象、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
二、建构方法,形成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凭着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本节课,教师将“教方法”作为暗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一)阅读方法。
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强调借助关键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在方法的实践运用中自我构
建新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二)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以及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中读到的奥秘和感受到的乐趣,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学习运用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观察方法。
在课文结尾部分,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提取关键词“寻找、沉思、遐想”,旨在告诉学生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来读大自然这部“大书”。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三年级学生学情出发,精心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拓宽了学生视野,充分激发了兴趣,并且扎实复习,将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至本堂习作课中。
一、欣赏摘抄,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重在日积月累,而课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范本,里面的好词佳句更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进行积累将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因为最初的写作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上课伊始,陈老师展示了同学在上完第二课时后摘抄的好词好句,为接下来的创作做足了准备。
二、巧用视频,点燃热情激发兴趣。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现在的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少,特别是近一年多以来的疫情,更是让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又拉开了一些,因此,在习作之前,陈老师巧妙利用视频,在课堂上打开了一幅大自然的巨幅画册,并带领他们去观察,最重要的是观察后化为语言,说一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引导运用四字词语,用上修辞手法,再一次为习作做准备。
三、由扶到放,扎扎实实螺旋上升。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方法的给予是关键。
陈老师从一开始的欣赏叶圣陶和朱自清的两篇美文,再到设计填空的形式将句子说完整,到最后的完全由学生自由写作。
老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步步为营,而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观察大自然,并化为文字,流淌笔尖。
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之后,发现了本来重在欣赏的两篇佳作拓宽得有点多,因此后面的创作时间就被挤压了。
第二,如果可以将借助图片引导放在前面,在学生创作之前再放关于大自然的影片,这样的话,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或许题材会更加的丰富。
中班图书活动教案反思
中班图书活动教案反思【篇一:中班数学《做图书》教学反思】中班数学《做图书》教学反思中班数学《做图书》教学反思反思:《做图书》是一个数学活动,是幼儿在认识1—5数字的基础上,通过幼儿亲手制作图书,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理解物体简单的数量对应关系,学会按数字匹配实物,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前我能做好准备工作,带孩子认识图书,观察书的封面、封底并了解什么叫每一页,所以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在最后一页贴上图形片这样的情况。
活动中我能紧扣目标来进行,讲解也比较清楚。
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要求去制作图书,看清封面上的数字,然后在后面的每一页上贴上相同数量的图形片。
但由于本次活动我给孩子准备的学具是三种不同颜色的不同种图形片,孩子要排除颜色和图案的干扰进行自主选贴,所以给活动增加了一些难度,有的孩子在每页上贴的都是各种颜色、形状的图形片。
活动中,教师“教”的痕迹太重,没有做到“孩子在前”、“老师在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够清晰,略显“乱”。
本次教学后,来给我听课的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对这次数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不再采用之前装订好的现成小书,而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三张带有数字的小白纸,然后让幼儿根据数字进行图形片选贴,完成后孩子们共同合作,根据小白框里的标记去进行分类、放入框内,最后请老师帮忙装订,一本数字书就制作完成了。
经过调整后,我又去听姚老师上这节课,发现调整后的课比第一次更清晰、具体了,孩子们的操作也更有序了,真正做到了“幼儿在前”。
后期还可以进行活动延伸,利用其他形式进一步让幼儿巩固、提升。
本次活动给我的启示就是,在课前,做准备工作的时候,还要考虑的更详细一点、周密一点,还要多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贴近生活,材料是否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孩子。
如何适合幼儿的实际,为幼儿所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须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促成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说明书》的教学反思
《说明书》的教学反思《《说明书》的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说明书》的教学反思1、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主要的任务要求:一是寻找信息。
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这些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二是解释原因。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
有时,也要求学生进一步判断作者的意图,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等等;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
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联系。
2、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随着时代发展,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娱乐等等。
这要求阅读不再是单独的课堂行为,必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在不同的阅读情境中,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同:在学校,学生为学习知识而阅读,在生活或工作中,为获得信息而阅读。
在《说明书三则》中,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说明书交流介绍,这样的阅读材料和我们教材中的选文阅读材料是完全不同的',最主要表现在阅读取向上,为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知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对书面语言或图表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
在我们小学阶段,基本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主,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呢?依据课程标准中所提的目标和建议,我觉得是否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我们的课文,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
也可以在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的插图。
2、关注生活中的广告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彭原小学宋静波
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
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
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
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比如:1、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抓住“小鱼”一词理解叔叔开心的心情。
平时我们看到小鱼,都会很开心,因为小鱼很可爱。
今天我们在哪里看到小鱼呢?(在岩石上)除了开心的心情,叔叔的心还带着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2、叔叔讲到岩石书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比较重视双基,有改句式、填空题。
特别是填空小练习,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将刚的知识巩固。
比
如:讲完到岩石的字时,出示小练习:岩石上,()、()、()都是字呀!出示:雨痕、波痕、矿物3幅图,先出示图,再出示名称。
讲岩石上的图画时,练习题一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比较完整,但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流畅。
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较少,课堂的语言不够精炼。
在今后的日子,我会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此,我十分感谢二年级的老师们,特别是廖老师和李老师,在教学和业务工作中,她们常常指点我,让我学到知识、积累了经验。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
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
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
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
孩子们的学习兴致高涨,同伴间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研究该怎样动手。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
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影响一节课的情绪,由着性子随心所欲,难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