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第1章 绪论 数据库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研究数据库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到数据库的组织、存储、检索、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数据库是一个具有组织结构的数据集合,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管理和处理,能够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各种需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系统架构:数据库系统由三个基本组件组成,即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数据库是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处理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是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软件。
数据库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至关重要。
2. 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用于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属性。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使用表格来组织和表示数据。
数据结构是数据库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方式,包括记录、字段和索引等。
3. 数据库查询与操作:数据库查询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过程。
查询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接口,常用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数据库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修改数据等操作。
数据库查询和操作是数据库的核心功能,需要高效和准确地处理各种查询和操作请求。
4. 数据库性能与优化:数据库性能是衡量数据库系统效率和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通过优化数据库设计、查询语句和索引等方式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常用的优化技术包括查询优化、索引优化、缓存优化和并发控制等。
5. 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和破坏的能力。
数据库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和完整性约束。
综上所述,数据库系统原理研究数据库的组织、存储、检索、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对于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
自考00261行政法学 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绪论本章目标分析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一、行政的含义【选】:;:公共行政;一、行政的含义【选】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二、行政权【选】【名】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二、行政权【选】二、行政权【选】1.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2.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二、行政权【选】1.二、行政权【选】2.关系来源于公民权利三、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选】行政关系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四、行政法的渊源【选】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四、行政法的渊源【选】①法律解释②国际条约、惯例③判例与指导性案例④软法规范五、行政法的分类【选】划分标准内容六、行政法的特点【选】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六、行政法的特点【选】内容广泛。
易于变动。
实体性程序性交织例题】A.B.C.D.【正确答案】D例题】A.宪法B.法律C.D.【正确答案】D例题】A.B.C.D.E.【正确答案】ABCDE谢谢第二节行政法关系一、行政法关系【选】行政法调整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选】【名】行政法调整之后行政管理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选】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法律关系【选】行政实体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二、行政法律关系【选】【简】(1)主体(2)客体(3)内容二、行政法律关系【选】【简】(1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平等但非对称性。
(3法定的。
(4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法院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选】指在监督行政行为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选】1.多重的、复杂2.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3.具有非对称性。
例题】A.B.C.D.【正确答案】C例题】A.B.C.D.【正确答案】A例题3.【参考答案】(1(2(3谢谢第三节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选】1.宪法的重要的实施法。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首先应该了解数据管理发展的历程,并理解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及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的两层映像,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难点】(一)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二)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分类,尤其是关系数据模型(三)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整体概念。
【考核知识点】(一)数据库技术是随着数据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数据处理的的核心是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二)数据管理技术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三)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数据不共享。
(四)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已经多样化、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有:数据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五)数据库管理阶段: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
5、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完整版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没有难点,相对的重点是数据模型的四个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识记)1.2数据描述的术语(领会)1.3数据抽象的级别(领会)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领会)1.5数据库系统(DBS)(领会)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几个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基本目的就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与数据管理相联系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
2.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与缺陷(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磁盘上;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3)文件组织呈现多样化;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以重复使用;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文件系统三个缺陷:1)数据冗余性2)数据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3.数据库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三件大事:1)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2)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
总结了当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尔后于1971年4月正式通过。
自考生物工程导论(题库)
生物工程导论复习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绪论生物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活的生物体或它们的一部分(1)第二章:基因工程一:选择题1.DNA双螺旋结构是由()提出(10)A. Monod和JacobB. NirebergC. Watson和CrickD.boyer2.起分子缝纫作用的酶是( )(11)A.限制性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TaqDNA聚合酶 D逆转录酶3.( )的发现,打破了中心法则(11)A.限制性内切酶 B.DNA聚合酶C.逆转录酶 D DNA连接酶4.( )携带生物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13)A.mRNA B.tRNA C.氨基酸 D DNA5.基因工程的分子剪刀是()(13)A.T4DNA连接酶B.限制性内切酶C.TaqDNA聚合酶 D RNA聚合酶III6.以下不能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 )(14)A 氢键的形成 B.碱基的堆积力C.氨基酸排列顺序 D碱基分子内能的作用7.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 ( )(14)A.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组成B.磷酸基之间的静电斥力C.核糖的构成形式 D A和C8.使复制叉处双螺旋DNA解旋的是( )(14)A.DNA连接酶B.逆转录酶 C.DNA拓扑异构酶 D. DNA解旋酶9.DNA复制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14)A.限制性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 DNA解旋酶10.在加热或某些试剂作用下,双链DNA的多核苷酸能完全分离,此分离过程称为( )(15)A.变性 B.杂交 C.复性 D 解离11.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15)A.DNA---RNA---蛋白质B.RNA---DNA---蛋白质C.RNA---RNA---蛋白质D.DNA---DNA---蛋白质12.利用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叫( )(15)A.翻译 B.杂交 C.变性 D转录13.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是( )(16)A 限制性内切酶 B.逆转录酶C.DNA聚合酶 D DNA连接酶14.逆转录酶是一种特殊的( ) (16)A.RNA聚合酶 B.RNA连接酶C.DNA聚合酶 D限制性内切酶15.氨酰tRNA合成酶在DNA的( )过程发挥作用(16)A.复制 B.转录 C.逆转录 D 翻译16.作为一个能转录和翻译的基因必须包括( )(16)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操作基因 D启动子17.乳糖操纵子是( )(17)A 操纵基因 B.结构基因C.调节基因D基因调控体系18.以下是病毒载体的是( )(20)A.大肠杆菌素因子 B.F因子 C.R因子 D SV4019.常用于原核生物宿主的载体( )(20)A.Ti 质粒 B.杆状病毒 C.YAC载体D噬菌体20.质粒广泛存在于细菌外的( )中(21)A.植物细胞 B.动物细胞 C.病毒 D蓝藻21.携带者参与或控制一些特殊代谢途径的基因的是( A )(21)A 降解质粒 B.F质粒 C.R因子D大肠杆菌素因子22.动物细胞的常用载体是( )(27)A.噬菌体 B.农杆菌 C.杆状病毒 D腺病毒23.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 )(30-31)A cDNA方法 B.DNA的化学合成法C.PCR法D.A,B和C24.TaqDNA聚合酶是( )(31)A.嗜热酶 B.嗜冷酶 C.嗜压酶 D嗜盐酶25.噬菌体颗粒感染宿主细胞将外源DNA转移到受体细胞内的方法叫( )(35)A.转化B.转导 C.显微注射 D脂质体介导法26.()可将外源重组分子导入原核的细菌细胞(35)A 显微注射 B.电穿孔 C.转染 D多聚物介导27.最早应用于基因工程,至今仍然最广泛使用的受体细胞是()(35)A.大肠杆菌B.枯草杆菌C.酵母D.霉菌28.基因工程常用的的宿主是( )(35)A 大肠杆菌 B.枯草芽孢杆菌C.放线菌 D霉菌29.表达产物常在体内形成包涵体的是( )(35)A.大肠杆菌 B.枯草芽孢杆菌 C.酵母菌 D 霉菌30.( )在转基因操作中不属于...微生物表达系统(35)A.大肠杆菌 B.霉菌 C.酵母D猴肾细胞31.能用于抗体生产的细胞表达系统是()(35)A.植物细胞B.昆虫细胞C.HeLa细胞D. 猴肾细胞32.用于食品工程的基因工程菌可以是()(35)A.链霉菌B.假单胞菌C.乳酸菌D.棒状杆菌33.动物基因转移受体细胞可以是()(35)A.体细胞B.腺细胞C.肝细胞D.胚胎细胞34.多聚物介导DNA转移中常用的多聚物是( )(36)A.磷酸钙B.DEAE-葡聚糖C. 聚乙二醇(PEG)D.二乙氨乙基葡聚糖(DEAE)35.DEAE-葡聚糖介导的转染法常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 )(37)A.酵母细胞 B.动物细胞 C.植物细胞 D大肠杆菌36.粒子轰击法常用于( )转基因操作(37)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植物细胞 D 动物细胞37.下列哪种是重组蛋白常需要经过的修饰( )(45)A.蛋白质的氧化 B.脱氨基 C.降解 D糖基化38.( )已成为当下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新热点(47)A. 疫苗 B.单克隆抗体 C.酶 D 激素39.基因组工程研究中,采用的载体是( )(48)A.Ti质粒 B.人工染色体 C.噬菌体载体 D质粒载体pBR322二:填空题1.基因工程的实施至少要有四个必要条件:工具酶,基因,载体,受体细胞(11)2.逆转录酶的发现打破了中心法则,使真核基因的制备成为可能。
自考数据结构课件 第一章 绪论
5.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Data Type)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都提供了这一 概念。在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中间,程序中出现的每个变量,常量 或表达式,都必须事先说明它们所属的数据类型,每个类型都明显或 隐含的规定了在程序执行期间它的变量,它的表达式所允许取值的范 围,以及允许进行的操作,因此 所谓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通常数据类型可以看作是程序设计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结构。 【例1.2】C语言的"整数类型"就定义了一个整数可取值的范围(其 最大值INT-MAX依赖于具体机器)以及对整数可施加的加、减、乘、 除和取模等操作。 按"值"是否可分解,可将数据类型划分为两类: ①原子类型:其值不可分解。通常是由语言直接提供。 【例】C语言的整型、字符型等标准类型及指针等简单的导出类型; ②结构类型:其值可分解为若干个成分(或称为分量)。是用户借助 于语言提供的描述机制自己定义的,它通常是由标准类型派生的,故 它也是一种导出类型。 【例】C的数组、结构等类型。
3.数据的四种基本存储方法
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以下四种基本存储方法得到: (1)顺序存储方法 该方法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 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 关系来体现。 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 程序语言的数组描述。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线性的数据结构。非线性的数 据结构也可通过某种线性化的方法实现顺序存储。 (2)链接存储方法 该方法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 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由此 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Linked Storage Structure),通常借助于程序语言的指针类型描述。
数据库系统2018年版自考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一、识记:1)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P27)2)数据库(DataBase,DB):通俗的被称作存储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与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数据集成、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度小、数据一致性、数据独立性高P32三、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P34)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成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也称储存模式,它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物理结构和储存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形式;三级模式结构的两层映像与数据独立性:(1)外模式/模式映像(2)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了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物理储存之间的对应关系(3)实现概念模式(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从而简化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
(P36)四、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应用结构:目前两种,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五、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三个要素组成;数据模型分类:第一类:概念层数据模型,第二类:逻辑层数据模型和物理层数据模型。
概念层数据模型:是数据抽象级别的最高层,其目的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世界建模,通常用来抽象、表示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及其联系;信息世界设计的基本概念如下:实体、属性、码或键、域、实体性、实体集、联系;概念模型表示方法:实体性(矩形表示)、属性(椭圆形表示)、联系(菱形表示)逻辑层数据模型:逻辑层是数据抽象的中间层,描述数据整体的逻辑结构。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数据库领域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数据库技术的起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涉及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对于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数据库系统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具有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数据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等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管理服务。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等部分。
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是指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员是指负责数据库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
其次,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数据的组织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和数据操作的规则。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为常用的数据模型,它采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特点。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并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完整性设计和数据安全设计等工作,以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要求,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包括实体-联系模型、E-R图等;逻辑设计是指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理解和处理的逻辑模式,包括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图等;物理设计是指根据逻辑模式选择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进行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和索引设计。
自考软件开发工具总复习和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1 软件开发工具的由来一、软件开发工具:1、软件开发工具的范围大致可以描述为: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方面,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的帮助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如何理解:首先,是一类软件,是开发软件用的软件。
其次,是在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另外,这里强调对软件开发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支持,即不仅包含狭义的编程阶段,而是包括了相当广泛的范围和相当丰富的内容。
二、软件开发工具的产生与演变1、软件开发工具的产生与演变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第三代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过程化语言)第四代语言——非过程化语言2、第三代语言与第二代语言的区别①第三代语言突破了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限制,用尽可能接近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描述人们设想的处理过程,把这种表达方式向机器指令的转化工作交给编译系统去完成。
②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高级设计语言实现了对机器的独立性,即不依赖特定的硬件系统,抽象地逻辑地描述处理和算法,而把硬件系统之间的区别交给不同的编译系统去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
(第三代程序设计语言一般是过程化语言)3、第四代语言——非过程化语言思想人们希望机器能够自动地完成更多的工作,包括自动安排某些(不是全部)工作的顺序,而做到只要给机器下达需要做什么的命令,由机器自己去安排执行的顺序。
4、软件危机:在认识到软件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也认识到软件工作的困难性。
这就是所谓的“软件危机”问题的提出。
三、软件工作的重要性1、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1)软件是广大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2)软件是人类的各个领域中积累的知识的结晶;(3)软件是人类文明与知识得以延续的新的载体;(4)软件是人类进一步成为一个整体,得以进一步相互联系的纽带。
2、软件工作的困难性(1)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软件本身的复杂性;(2)人类知识和丰富多彩,决定了软件的极大多样性;(3)客观世界的动态性,决定了软件对可维护性、可靠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0403自考家庭教育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涉及到家长和子女两个方面家长:素质: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能力行为:创设环境、主动教育行为和被动教育行为学前儿童:子女对事物的认识子女对家长的态度、子女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子女接受家长教育的行为行为子女影响家长的行为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发展-教育-指导-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选)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1.情报研究2.调查研究:现状研究,相关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纵向的追踪研究(一组对象,多次调查)横断研究(多组对象,一次观察) (选)研究者对家庭教育的已有事实进行的研究是调查研究。
3.经验总结4.科学经验总结(逻辑的、理性的,事实材料,理论,主题,内在机制。
)5.实验研究、指导实验研究的两种类型:①单组实验:一个班(或几个年龄相同的班,或整个幼儿园)(比较指导前后)②等组实验:两个(或三个以上)平行班(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三.行动研究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二、现代教育发展的这四种能力分别是: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一.家庭概念: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最主要,否是家庭的首要指标)1.血缘(纽带,重要指标)2.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简答)家庭的本质和特征(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二.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1.血缘家庭(群婚制)2.普那路亚家庭(群婚制家庭,又称为团体婚姻)3.对偶家庭(个体婚制)4.一夫一妻制家庭三.家庭的生命周期1.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2.孕育孩子阶段3.为人父母、养育孩子阶段4.孩子长大成人阶段5.老年阶段第二节家庭结构1.核心家庭主要特点:人口少,结构较简单优势: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达到教育的一致性;经济独立,能自由决定对孩子的物质投资等缺陷:儿童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儿童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等。
行政组织理论00319自考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理论第一章绪论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精神要素: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
2.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
(1)静态的组织结构(2)动态的组织过程(3)生态的组织环境(4)心态的组织意识3.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
阶级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4.行政组织的作用。
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5.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4)社会功能6.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
(1)广泛性(2)有限性(3)稳定性(4)变异性7.行政组织的社会功能。
(1)提供社会保障(2)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3)控制人口增长(4)保护自然环境8.行政组织理论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3)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4)行政组织的生态研究(5)行政组织的心态研究9.行政组织综合性总体研究内容。
(1)一般性原理的阐述(2)行政组织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发展10.行政组织静态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结构(2)行政组织的体制(3)行政组织的类型11.行政组织动态研究内容(1)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及管理(2)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12.行政组织理论学科的性质。
阶级性和社会性13.行政组织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4)行政组织理论及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14.行政组织理论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2)系统分析的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静态及动态相结合的方法(5)纵向及横向相结合的方法15.研究行政组织理论的意义。
(1)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2)是行政组织改革实践的需要(3)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需要(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需要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1.我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
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其中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审美教育活动、审美教育问题、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等等。
4.美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5.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研究的范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美育的特点、美育的任务、美育的功能、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等。
美育的实践和实施:美育的媒介、美育的途径、美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以及施教者的审美素养等。
※6.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①美育学是在美学理论中发育、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它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美育学与美学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
②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
③美育正是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人类自身的一种教育,它是实现人的自我塑造的途径和手段,因此,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是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④美学理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及其审美实践才能得以实现。
所以提高人们的美学理论水平,加强人们的审美修养,培养“审美的人”是美学实现其理论价值的关键所在。
美育是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7.美学研究内容的四个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
※8.美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所提出的全面教育,也包括审美教育。
教育学所规定的一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等等,也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从这个方面来说,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
区别: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普遍规律,美育学研究的则是审美教育的特殊规律,他们是一班与特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
数据库系统是以数据为中心,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
它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医疗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指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它具有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数据安全和完整性等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了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它们分别对应了用户的视图、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在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半结构化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它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来操作数据。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概念模型的建立;在逻辑设计阶段,需要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式;在物理设计阶段,需要选择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
数据库语言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了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纵语言(DML)。
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等操作;DM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中的核心内容,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负责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存取和保护等功能。
总的来说,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深度的课程,它涉及了数据库系统的方方面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自考本科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单项选择)文件系统是数据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学校学生的个人档案、学习成绩记录、学生在校生活数据记录分别记录为三个文件,保存在记录中。
那么这三个文件在日常维护中会出现由于数据间没有联系,修改可能带来数据间的不一致,同时三个文件中的数据还会出现数据冗余现象。
(单项选择)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处理一个实际问题时,对数据的描述需要经历的过程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单项选择)逻辑模型主要有层次、网状和关系模型三种,以下没有通过指针来进行数据联系的是关系模型。
(单项选择)DB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数据的集合,称为物理数据库,它是数据库的主体;另一类是各级数据结构的描述,称为描述数据库,它由数据字典系统管理。
(单项选择)数据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交流信息,而对事物进行描述的符号集合。
(单项选择)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其中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是面向程序。
(单项选择)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Ⅰ。
人工管理阶段和Ⅱ。
文件系统阶段。
(单项选择)在文件数据库系统阶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单项选择)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表达在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单项选择)可以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是实体标识符。
(单项选择)实体集是指一群类似的实体形式的集合。
(单项选择)物理存储介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高速缓冲存储器。
(单项选择)数据的独立性是指可以把数据的定义和描述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
(单项选择)课程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联系多对多。
(单项选择)学好与之间存在的联系一对一。
(单项选择)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模式的个数是只有1个,(单项选择)数据抽象的级别定义为四种模型,概念模型级别最高。
(单项选择)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表达实体集。
(单项选择)关系数据库中的视图属于4个数据抽象级别中的外部模型。
1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第一章 绪论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分析题 论述题 合计总体 个体 样本 变量 指标 指标系列题数 15 5 5 3 4 1 33分值 1 2 3 6 5-10 12第一章 绪论总分值 15 10 15 18 30 12 100第1页共9页P30_统计学的性质1.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 对象做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具体要点概括如下:① 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② 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③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P30_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人口统计学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
发展阶段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方法1. 统计指标及其设计不同2. 统计调查3. 统计整理4. 统计图表5. 集中趋势测度6. 离散程度测度7. 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推断统计学:研究如何根据总本中的部分数据去推断总体数据的方法。
核心① 概率与概率分布② 抽样分布③ 参数1估计④ 假设验证⑤ 方差分析⑥ 相关与回归分析⑦ 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一、总体和个体P31: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或 母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
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总称。
通常用 N 表示。
1 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第2页共9页P3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
样本容量:构成样本的个体数目。
通常用 n 表示。
样本的特点: 1、样本中的每个个本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数据库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
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1)数据冗余性(2)数据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8.数据模型的种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这一类中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1.3 算法的描述和分析 (一)算法的描述 1、算法:非形式地说,算法是任意一个良定义的计算 算法: 过程。它以零个或多个值作为输入,并产生一个或多个 值作为输出。 (1)一个算法是用来解决一个计算问题的工具。 (2)一个算法是一系列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计算步骤。 (3)一个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 令的有限序列。 2、算法的重要特性 ①输入:算法应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输入 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执行有穷步骤之后正常结束。 ②有穷性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 ③确定性 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是切实可执行的。 ④可行性 15 输出:算法应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⑤输出
第 1
3、算法的时间效率分析 一个算法所耗费的时间,应该是该算法中每条语句 的执行时间之和,而每条语句的执行时间是该语句的执 行次数(称为频度)与该语句执行一次所需时间的乘积。 但当算法转换为程序之后,每条语句执行一次所需 的时间取决于机器的指令性能、速度以及编译所产生的 代码质量,这是很难确定的。 我们假设每条语句执行一次所需的时间均是单位时 间,这样,一个算法的时间耗费,就是该算法中所有语 句的频度之和。于是,我们就可以独立于机器的软、硬 件系统来分析算法的时间耗费。 4、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1)定义:设问题的规模为n,把一个算法的时间耗费 定义: T(n)称为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它是问题规模为n的函数。
第 1
3、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简称ADT) 抽象数据类型( ADT是指抽象数据的组织和与之相关的操作。可以 看作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在逻辑结构上定义的操作。 抽象数据类型可以看作是描述问题的模型,它独立 于具体实现。 抽象数据类型的优点是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 使得用户程序只能通过在ADT里定义的某些操作来访问 其中的数据,从而实现了信息隐藏。 在C++中,我们可以用类的说明来表示ADT,用类 的实现来实现ADT。因此,C++中实现的类相当于是数 据的存储结构及其在存储结构上实现的对数据的操作。 ADT和类的概念实际上反映了程序或软件设计的两 层抽象:ADT相当于是在概念层(抽象层)上描述问题, 14 而类相当于是在实现层(应用层)上描述问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数 据 结 构
主编: 主编:黄刘生
主讲: 主讲:李学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 1
第1章 概论 (一)课程内容 1.1 基本概念和术语 1.2 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 1.3 算法的描述和分析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绍数据结构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 本章的目的 语以及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要求了解本章介绍的各种 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算法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本章重点是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本章重点 及数据的运算)三方面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本章难点是算法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第 1
(三)数据类型 1、数据类型 所谓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在这些值上定义 的一组操作的总称。通常数据类型可以看作是程序设计 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结构。 如C语言的“整数类型”就定义了一个整数可取值 的范围(其最大值INT-MAX依赖于具体机器)以及对整 数可施加的加、减、乘、除和取模等操作。 2、数据类型的分类 按“值”是否可分解,可将数据类型划分为两类: 原子类型:其值不可分解。通常是由语言直接提供。 ①原子类型 结构类型:其值可分解为若干个成分(或称为分量)。 ②结构类型 是用户借助于语言提供的描述机制自己定义的,它通常 13 是由标准类型派生的,故它也是一种导出类型。
第 1
③索引存储方法:该方法通常在储存结点信息的同时, 索引存储方法 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索引表由若干索引项组成。若每 个结点在索引表中都有一个索引项,则该索引表称之为 稠密索引。若一组结点在索引表中只对应一个索引项, 则该索引表称为稀疏索引。 索引项的一般形式是: (关键字、地址)。关键字是 能唯一标识一个结点的那些数据项。稠密索引中索引项 的地址指示结点所在的存储位置;稀疏索引中索引项的 地址指示一组结点的起始存储位置。 散列存储方法: ④散列存储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结点的关 键字直接计算出该结点的存储地址。 同一逻辑结构采用不同的存储方法,可以得到不同 的存储结构。选择何种存储结构表示相应逻辑结构,视 11 具体要求而定,主要考虑运算方便及算法的时空要求。
第 1
(二)算法分析 1、算法设计的要求 在算法设计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设计出求解它的 不同的算法,如何评价这些算法的优劣?从而为算法设 计和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通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算 法的质量: 正确性: ①正确性:算法应能正确地实现预定功能和要求。 易读性: ②易读性:算法应易于阅读和理解,便于调试、修改和 扩充。 健壮性: ③健壮性:对正确的输入能得到正确的输出。当遇到非 法输入时应能作适当的反应或处理,而不会产生不需要 或不正确的结果。 高效性: ④高效性:解决同一问题的执行时间越短,算法的时间 效率就越高。 低存储量: ⑤低存储量:解决同一问题的占用存储空间越少,算法 17 的空间效率就越高。
第 1
数据(逻辑)结构的形式定义: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 组(D,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R是D上关 系的有限集。 数据结构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与数据 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 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②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及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在 数据的存储结构 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用计算机语言的实现 (亦称为映象),它依赖于计算机语言。对机器语言而 言,存储结构是具体的。一般,只在高级语言的层次上 6 讨论基本概念和术语 (一)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 加工处理。 2、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元素也称元素、 结点、顶点、记录。 3、数据项(Data item) 数据项( 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一个数据 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也可称为字段、域、属性) 组成。 4、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 5 织形式。
第 1
3、算法描述 算法描述 框图算法描述: ①框图算法描述:使用流程图或N-S图来描述算法; 非形式算法描述: ②非形式算法描述:使用自然语言(中文或英文)和程 序设计语言中的语句来描述算法。这类描述方法自然、 简洁,但缺乏严谨性和结构性。 类高级语言算法描述: ③类高级语言算法描述:使用类C或C++的所谓伪语言 来描述算法。这种算法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但专 业设计人员经常使用它来描述算法,它具有容易编写、 阅读和格式统一的特点。 高级语言算法描述: ④高级语言算法描述:使用高级语言来描述算法。这是 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并获得结果的算法描述。 本课程将采用 C语言进行算法描述。 4、算法与程序的关系:算法和程序都是用来表达解决 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问题的逻辑步骤;算法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具体描述, 程序是算法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程序是算法,但算 16 法不一定是程序。
2
第 1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要求达到“识记”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要求达到“识记” 层次。 层次。 1.1 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结构等基本 概念。 1.2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数据运算 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3 数据结构的两大类逻辑结构和四种常用的存 储表示方法。 2、数据结构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要求达到“识 数据结构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要求达到“ 层次。 记”层次。 2.1 数据结构在各种软件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2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是解决应用问题的关键 3 步骤。
8
第 1
2、基本逻辑结构(如图) 基本逻辑结构 集合结构:数据元素的有限集合。数据元素之间除了 ①集合结构 “属于同一个集合”的关系之外没有其他关系。 线性结构:数据元素的有序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形成 ②线性结构 一对一的关系。 ③树型结构:树是层次数据结构,树中数据元素之间存 树型结构 在一对多的关系。 图状结构:图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 ④图状结构
第 1
4、数据结构三方面的关系 、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及数据的运算这 三方面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去理解一个方面,而忽 视它们之间的联系。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同一逻 辑结构的不同存储结构可冠以不同的数据结构名称来标 识。如线性表是一种逻辑结构,若采用顺序方法的存储 表示,可称其为顺序表;若采用链式存储方法,则可称 其为链表;若采用散列存储方法,则可称为散列表。 数据的运算是数据结构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给定 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后,按定义的运算集合 及其运算的性质不同,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数据结构。 如若对线性表的插入、删除运算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 则该线性表称为栈;若对插入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而 12 删除限制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则该线性表称为队列。
第 1
(二)数据的逻辑结构分类和存储方法 1、数据的逻辑结构分类 在不产生混淆的前提下,常将数据的逻辑结构简称 为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以下两大类: 1)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 且所有结点都最多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线性表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结构。栈、队列、串等都 是线性结构。 2)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驱和多个 直接后继。 多维数组、广义表、树和图等数据结构都是非线性 结构。
集合结构
线性结构
树型结构
图状结构 9
第 1
3、存储方法 head
3000
3000 08301
4000 08303
3050 0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