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同步测验(含答案)

合集下载

8下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含解析)

8下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含解析)

《诗经》两首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D.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

2.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左右流之(求取)寤寐求之(醒时)B. 左右芼之(挑选)水中沚(水中的高地)C. 道阻且跻(〈路〉高而陡)水之涘(水边)D. 道阻且右(向右迂曲)溯洄从之(逆流)4.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问题探究1.诗歌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有什么作用?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

2.《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诗歌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A.点名了诗歌的时节和时间——深秋的早晨;B.渲染的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C.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惆怅;D.“为霜”“未晞”“未已”生动地写出了深秋的清晨,露水凝结成霜又转化成水的情态,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3.《蒹葭》巧妙地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A.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B.同时它还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4.《蒹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5.《蒹葭》重章叠句,层层推进手法的赏析。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达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的抒情主人公凝望之间、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的执着之情。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12课 诗经二首 蒹葭》(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12课 诗经二首 蒹葭》(含答案)

12《诗经》二首蒹葭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yǎotiáo)..(jūjiū)窈窕B.好逑..(wùmèi)..(hǎoqiú) 寤寐C.溯洄..(sùhuí) 荇.菜(xìng)D.道阻且跻.(jī) 水之涘.(sì)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B.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5.文学常识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_____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课内精读(一)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在河之.洲B.求之.不得C.左右采之.D.钟鼓乐之.7.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关雎《诗经》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运用《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4、?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习题及答案】。

习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题。

【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同步测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同步测验

《蒹葭》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相同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能够领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仰慕和求而不得的难过。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周南》。

选自《诗经2. 以下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好姑娘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B.姑娘好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C.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D.姑娘好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3. 以下对于《关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比”的手法。

B.《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足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C.本诗环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娴静美好的女子的仰慕追求。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 以下对诗文内容剖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依据“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次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深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众多,三是所刻事物神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乞降想念,写男子梦寐以求的忧虑和最后求而得之的愉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暮秋的清早,在蒹苍露白的河边,彷徨来去,魂不守舍,心焦地寻求他想念的恋人。

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相同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能够领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仰慕和求而不得的难过。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部编版八下《蒹葭》原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下《蒹葭》原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下《蒹葭》原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练习题】一、理解性默写。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凄婉之情句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选择题。

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眼前是一片无边天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怀念之情。

分析: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

应该是“虚写”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蒹葭》精品习题及解析

《蒹葭》精品习题及解析

《蒹葭》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主题思想】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选择题: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分析: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

应该是“虚写”。

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

《诗经》二首·蒹葭——同步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从之( ) ..苍苍( ) 水中沚.( ) 溯洄白露未晞.( ) 在水之湄.( ) 道阻且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2)在水之涘.______________(3)溯洄..从之(4)道阻且跻.3、赏析(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蒹葭》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每章的后两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她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主人公追寻的对象,是美的化身,主人公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5.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

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安慰她?(3)在这次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诗经》知识竞赛”,请你阅读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蒹葭》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蒹葭》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蒹葭》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主题思想】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关雎、蒹葭》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关雎、蒹葭》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2课 蒹葭》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12课 蒹葭》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蒹葭》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未晞.水中坻.溯.洄蒹葭.水之涘.水中沚.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蒹葭苍苍..苍苍:(2)溯洄..从之溯洄:(3)道阻.且长阻:(4)白露未晞.晞:(5)道阻且跻.跻:(6)道阻且右.右:3.(3分)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

(2)《蒹葭》一诗,通过“,。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二、课内精读4.(4分)阅读《蒹葭》,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三、拓展阅读5.(4分)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情景,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C.“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

D.“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蒹葭》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xī;chí;sù;jiā;sì;zhǐ;2.茂盛的样子;逆流而上;艰险;干;高;向右迂曲;3.白露未已;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二、课内精读4.B;三、拓展阅读5.C;。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

《诗经》两首操练合格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篇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篇共有_ _篇,包含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依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求,别离选用、、的艺术方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说明不妥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儿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高兴”的意思,这儿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选用的是“兴”的方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正人好逑”的“正人”,指的是相同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能够领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仰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才能进步1、吟诵这两首诗,扼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首要艺术体现方法有赋、比、兴等,请考虑:《关雎》这首诗首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篇中运用了景象描绘,请考虑:这些景象描绘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篇很多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充沛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重复朗诵,并领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 《诗经》两首答案合格练习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huí Chí xìng 2、(1)《诗经》 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正人好逑3、C.4、B才能进步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而,读诗应该尽力剖析、感悟出蕴藏在诗篇字面背面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关雎(guán jū)窈窕(yáo tiǎo)荇菜(xíng cài)B.派遣(pài qiǎn)酣畅(gān chàng)貂裘(diāo qiú)C.寂寞(jì mò)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D.辗转(zhǎn zhuǎn)好逑(hào qiú)费祎(fèi wěi)2.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前二句是写景,点明季节;后六句是写寻找“伊人”。

B.全诗叙述了在一个初冬的早晨,苍苍的芦苇上白露凝霜,“我”寻找在水一方的“伊人”。

C.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所能到达的路曲折难行,伊人好像置身于洲岛之中,可望而不可及,可思而不可得,表现了寻求者怅惘失落之情。

D.全诗音节上回环往复。

意境上创造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朦胧美,有一唱三叹之韵。

3.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B.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D.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分为、、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诗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5.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2.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蒹葭》同步测验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2. 下列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好姑娘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B.姑娘好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C.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D.姑娘好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3. 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比”的手法。

B.《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C.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文静美好的女子的爱慕追求。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 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事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同步测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同步测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同步测验(含答案)《蒹葭》同步测验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xiǎn)惟吾德馨(xīn)溯流逆上矣(sù)B.愿为市鞍马(wèi)赏赐百千强(qiáng)可爱者甚蕃(fān)C.可汗大点兵(hán)啮沙为坎穴(niè)僧募金重修(mù)D.湮于沙上(yān)康肃忿然曰(fèn)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 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事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4.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文:这只核舟从头至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译文: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思念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译文:顺流而下去追寻,道路险阻攀登难。

5. 下列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蒹葭》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蒹葭》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诗经》二首·蒹葭——同步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苍苍( ) 水中沚.( ) 溯洄..从之( ) 白露未晞.( ) 在水之湄.( ) 道阻且跻.(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2)在水之涘.______________(3)溯洄..从之(4)道阻且跻.3、赏析(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蒹葭》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每章的后两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她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主人公追寻的对象,是美的化身,主人公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5.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

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安慰她?(3)在这次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诗经》知识竞赛”,请你阅读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同步测验
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xiǎn)惟吾德馨(xīn)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赏赐百千强(qiáng)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啮沙为坎穴(niè)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康肃忿然曰(fèn)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 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事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4.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文:这只核舟从头至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译文: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思念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译文:顺流而下去追寻,道路险阻攀登难。

5. 下列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6. 下列关于《蒹葭》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二、古诗词鉴赏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作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

“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

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

B.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追求,都可以在诗中“河水”发生共振和情感共鸣。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主人公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渺茫的象征。

D.可以从诗联想到理想、事业、幸福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暗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交代出“伊人”的所在变换迷离。

C.“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既写出了追求的艰难,也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执著。

D.“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出了追求目标的可望而不可及。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蒹葭》分三章,每章的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议论。

全诗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C.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古人作诗多一章化为三叠,即所谓“一唱三叹”。

本诗即有此特点,韵律悠扬,情感渐趋强烈。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A.朦胧凄苦
B.惆怅失意
C.愉悦轻松
D.痛苦哀伤
8. 阅读《诗经•蒹葭》,完成下面各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诗中的哪些句子表明诗人的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C
4.D
5.D
6.A
二、古诗词鉴赏
7.DABBA
8.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季节,渲染了-种苍凉幽渺的气氛和色调。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