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 密版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
3.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
4.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299(简答)
均衡增长理论(辨析)
5.区域开发模式选择p302(简答)
6.区域开发中产业空间转移p302(简答)
7.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p306
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原则p310(简答)
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p310(简答)
10.生产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格局p311(简答)
11.贸易条件对区域贸易的影响p312(辨析)
12.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p312(论述)
13.雁行产业发展贸易理论p313(简答、辨析)
14.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p314
1)工业贸易合作
2)劳务合作
15.城市(镇)化的动力机制p318(简答、辨析)
16.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类型p320(简答、辨析)
17.我国城镇体系的发展方针p321(简答、辨析、论述)
18.区域基础设施建设p372(论述题重点)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p325(简答)
20.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p327(简答)
21.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p327(简答)
22.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328(简答)。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件
2、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较完善的产业结构: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协调;具有“弹性”
较完善的地域结构
核心:中心城市(群) 网络体系:交通网、
通信网 广大腹地
具有组织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形成内生的自我增长机制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自组织能力
为什么要实施“长株潭一体化”?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2)创新活动一般起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
按顺序向较低梯度、低梯度地区推移。
(3)梯度推移的载体是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创新活动的 发源地是中心城市,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城市体系 的等级顺序,按着“梯度最小律”向广大地区扩散。
(解释产业或技术梯度转移的“盲区”)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SPSS 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
软件
因子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3)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4)区域发展规划的分析方法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 网络分析法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第四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 (战略理论)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3、在全国或较高级区域系统中承担特殊的 专业化分工职能
由 专
东北商品粮生产基地
业 化
洞庭湖平原商品粮基地
生 产
中部原材材料工业基地
部 门
新疆长绒棉生产基地
来 承
(上海)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担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区域概念:
*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 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常由一个中心城市(群)、许多中小城镇和 广大腹地组成。(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讲义
04
区域政策与规划
区域政策概述
区域政策定义
区域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 段。
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繁荣。
区域政策类型
区域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等 多种类型。
区域发展规划
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案例,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后续分 析提供基础。
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详细描述和 分析,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发展规 律,为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总结案例分析的成果和经验教训, 提炼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和 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区域经济现象的空 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如空间分布图、地理信 息系统(GIS)等。
空间模拟与预测
基于空间数据和模型, 对区域经济现象进行模 拟和预测,如地理加权 回归分析、空间时间模 型等。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01
回归分析
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解释和预测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1 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优化资源配置
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运行,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差异,有助于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产业转移与承接
01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地区由于产业结构 升级和资源环境压力等原因,将部分 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课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课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的学科。
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
1. 区域经济学原理:这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区域经济发展: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动力和路径,以及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区域经济政策: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缩小地区差距。
4.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等问题。
5. 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主要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和空间经济关系,包括空间结构、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等。
6. 产业组织与政策:产业组织与政策是研究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学科,主要涉及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方面。
7.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以揭示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8.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的学科,主要涉及区域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等方面。
9. 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和地价等方面的学科,与区域经济学密切相关。
10. 世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涉及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此外,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等方面的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区域经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简明扼要地回答基本观点或内容。
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要素禀赋?为什么各地都应专门化生产有禀赋优势的商
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口禀赋差的稀缺要素?
2、简述农村和城市的互动机制。
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4、简要说明区域开发的五种模式。
二、辨析题(先回答对或错,2分;然后简述理由,5分。
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
5、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只有一个,即回答一个地区是如何
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
6、补偿贸易作为工业贸易合作的一种形式,它与生产合作是有区别
的。
7、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中,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位十分重要,但
大城市发展也存在若干弊端。
8、在区域内,任何产业部门的更替都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新局面的
形成。
三、论述题(要示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说理充分;3道题选做2道,3道题全做的,以1、2题计分;每题20分;共40分)
9、结合实际说明区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0、联系本地实际区域经济开发中产业空间转移的原因与特点。
11、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及手段。
经济学考研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精讲
经济学考研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精讲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
对于经济学考研学子来说,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知识要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精讲,帮助考生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地区内各种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现象、规律和特点。
2.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中级阶段农业与工业并重,高级阶段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3. 区域经济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即为区域经济差异。
4. 区域经济政策: 政府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1. 地理学视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学视角通过研究这些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地区经济更为发达。
2. 萨耶夫模型:该模型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初始条件、外部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初期投资、技术进步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应产业政策模型:该模型认为政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包括对不同产业的扶持、鼓励跨地区合作等。
4.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多个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综合考虑各要素的投入和产出,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策1.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聚集经济规模效应: 通过扶持特定产业,鼓励企业集聚,形成聚集经济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和中高级区域经济管理和实务等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对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够结合福建的地理区位优势,对闽台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2、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发展3、区域发展与制度4、闽台经济合作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前1~1.5学年主要用于完成课程学习,后1.5~2学年以收集资料、调研及撰写毕业论文为主。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院长和研究生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
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指导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协助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写作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导师(组)应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人才。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由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并对参加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和论文撰写做出具体的安排。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著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17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
区域经济学 教材
区域经济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区域经济学的教材推荐:
1.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这是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由高洪深编著。
该书对现代区域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梳理、修改、补充和提高。
内容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新区域经济观、“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等,同时还详细论述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特区经济、城市区域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等,以及阐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学理论,如梯度理论、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等。
2. 《新区域经济学》:这是安虎森老师的作品,可以作为本科生阶段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书,为学生提供了空间经济学的学习途径。
3. 《空间经济学原理》:同样是安虎森老师的作品,与《新区域经济学》不同的是,这本书更侧重于空间经济学的学习。
这些教材都是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内容,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
(经济学原理)2020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教材(文字版)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它们分别是: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
第一部分西方经济学一、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和考察人类选择行为的一门科学。
“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
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总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期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即如何实现稀缺性资源的效率最大化配置。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层次:如果研究单个企业、单个居民消费和生产,属于微观层次;如果研究整个社会就是属于宏观层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都是单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资源如何良好运行的问题、社会的总体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西方经济学除了研究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外,还研究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二、供求理论(请结合十九大报告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论述进行复习)(一)需求1.需求的涵义。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价格;(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的收入;(4)相关商品价格;(5)价格预期;(6)战争、灾害、气候、宗教、社会运动等其他因素。
3.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公式表示为:Qdx=f (Px, U,I,Py……),式中,Qdx表示X商品的需求数量;Px表示X商品的价格,U表示消费者的偏好,I表示消费者的收入,Py表示相关商品的价格。
(二)供给1.供给的涵义。
特定时期内,其他条件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数量叫做供给。
2.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生产者的目标;(2)生产技术条件;(3)生产的成本;(4)商品的供给量;(5)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预期;(6)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区域经济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申请条件
区域经济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申请条件
区域经济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申请条件如下:
1. 申请人必须具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且需在职工作至少3年以上。
2. 申请人需要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资格审查,并在院校规定的年限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
3. 申请人需要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一般学校会安排14\~18门课程,每门课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取得《结业证书》。
4. 申请人需要通过每年5月举行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包括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
其中外国语水平考试科目包含的语种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和法语。
5. 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论文,此外还需要在国家统一刊号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的具体申请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在申请前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了解具体要求。
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VIP专享】
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VIP专享】区域经济学1.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里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1)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包括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题、梯度转移问题。
(2)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辆是区域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关系研究主要是对这两大类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进行研究。
(3)区域经济应用工具研究。
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等属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工具,是近来年区域经济的研究热点。
欧盟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区域规划与经济政策问题。
3.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区位条件指一个地区和周围诸社会经济事务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
区位条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区位条件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工业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就不可能实现起飞和持续增长。
第一,区位条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根据资源最佳配置原则,生产要素往往倾向于流向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域,从而有可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
第二,优越区位条件能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
大规模专业化分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空间转移,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而这必须有良好的交通通讯设施作为前提条件。
第三,区位条件的改善与利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发达地域,往往由于交通、信息设施的缺乏和落后,而成为其经济成长的“瓶颈”,使之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贻误了发展时机。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是一种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地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学习为辅。
学员可以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员还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研究项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区域经济分析等工作。
他们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是一种专业学位,它培养的是具备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区域经济学在职硕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毕业生可以在政
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区域经济分析等工作。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课程试题.doc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课程试题1、政治(3学分)2、英语(6学分)3、区域经济学(4学分)区域经济间协调发展研究信息化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某行业区位理论及其选址(零售商业,房地产业等)4、城市经济学(3学分)某城市产业结构同构化研究城市竞争力研究某区城帀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研究5、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3学分)跨国公司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动研究龙头企业带动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公司融资与区域经济发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趋势研究6、中国区域经济研究(4学分)三大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某省县域经济分类与发展战略研究(二)专业必修课程(9学分)1、区域开发与规划(3学分)欠发达区发展差距成因与政策研究商业屮心区的空间结构研究某文化历史古城旅游开发与规划2、新经济地理学(3学分)某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某区域发展特色产业研究新经济地理的文化转向新经济地理的制度转向3、产业经济学(3学分)产业集群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某区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三)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8学分)1、公共经济学(2学分)农业外部性研究中国税制改革方向研究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2学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某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区域可持续发展原理(3学分)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4、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3学分)某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南水北调丁程中资源环境问题研究5、统计学(3学分)旅游规划屮的统计分析6、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3学分)地理信息系统具体领域应用研究7、发展经济学(3学分)农业区(国)工业化转型研究外资对发展屮国家经济影响研究某区人力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研究8、制度经济学(3学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空间差异研究人口变迁和十地产权制度研究。
区域经济学在职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所属专业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全国重点学科学位主管部门备案颁发研究生课程同等学力证书具备学士学位者可申请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
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一、学院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享誉全国,实力强大。
在2004年和2008年连续两次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名列全国第一。
作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理论重镇,这里创造出大批高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科研成果,在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引进与研究外国经济思想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以及创建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探索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培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人才等方面,始终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为多渠道促进我国经济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迫切渴求,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2年继续开设财政与金融方向、融投资管理与应用经济方向、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管理方向、产业投资与战略决策方向区域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思想政治表现好,优秀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工作二年以上,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者。
3、不具备上述第2款条件,旨在提高本人专业素质,报名条件可放宽到从事本专业三年以上的大专以上学历者,但此类进修生不能申请硕士学位,亦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硕士学位课程的考试。
4、报名电话:62515519 82500681报名流程:(正在热招中)1、填写在职人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2、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3、提交1寸和2寸免冠照片各三张;4、有论著(包括著作、论文、调查报告)者提交复印件。
区域经济学 考研科目
区域经济学考研科目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不同地区经济活动的分布和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学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和区域经济案例分析等。
在区域经济学中,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它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其中,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为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府干预和调控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引导外商投资等手段,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工具。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来揭示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常用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包括输入产出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地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提供支持。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具体地区的经济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成功经验。
例如,可以通过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来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路径。
这些案例研究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区经济活动的分布和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
区域经济学考研科目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和区域经济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考研区域经济学知识点精讲
考研区域经济学知识点精讲编者按: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考研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为考生提供备考指导。
以下将围绕区域经济学的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讲解。
一、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一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联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地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二、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 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趋势和规律。
其中包括地区差异理论、地区增长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经济现象的产生和演变。
2.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调控与实施。
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地区的特点和需要,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为了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
包括空间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从数量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和检验理论。
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地区差异的原因和特点。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3. 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区经济活动进行空间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四、区域经济学的实践领域1. 区域发展规划: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这种规划需要兼顾地区的特点和需要,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2. 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3. 区域经济风险评估: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区经济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
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在经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地区经济的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
狭义:研究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经济增长/发展;建立什么/如何建立技术经济联系;劳动地域分工、优势/地位/功能。
)
广义: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要素禀赋问题、增长极问题、发展差距问题、区域贸易问题、梯度转移问题。
关系:区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区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对这两大类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进行研究。
应用工具:区域规划、区域政策。
3.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
第一,区位条件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根据资源最佳配制原则,生产要素往往倾向于流向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从而有可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制。
第二,优越的区位条件能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
现代工业大规模专业化分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空间转移,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商品流通,这必须有良好的交通通讯设施作为前提条件。
第三,区位条件的改善与利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信息条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一种对生产要素组合和促进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互相畅接的整体功能,从而加速生产过程的进行,提高各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发达地域,往往由于交通、信息设施的缺乏和落后,而成为其经济成长的瓶颈,是指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贻误了发展时机。
4.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299(简答)
均衡增长理论(辨析)
基本命题: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生产和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
并不是指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
中心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应尽可能地完备,使产业间能够相互形成需求,从而获得内生的增长愿望。
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观点:国家资源有限,不可能对不发达地区大量投资;国家对不发达地区投资,不需要均衡地投向所有部门,而是对一个或几个关键部门扩大投资,由于关联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增长;非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存在区域贸易。
5.区域开发模式选择p302(简答)
6.区域开发中产业空间转移p302(简答)
特点: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题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完成一半都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空间转移;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阶段的技术
7.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p306
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途径:以全新、更高技术层次的新产业代替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在产业内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或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进步。
建立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主要途径:发展与主导产业有直接联系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原则p310(简答)
要求靠近市场、科研机构和大学,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拥有优良的基础设施,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的支撑,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能靠近投资机构,该地区具有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气氛,有聚集性,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p310(简答)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自发形成/由政府规划和创建/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组建的开发区;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中心建立的研究开发型企业模式;以传播、经营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为特色的开发区。
10.生产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格局p311(简答)
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生产要素通过流动,改善区域要素条件及其组合状况,从而改变区域的生产结构和贸易格局。
11.贸易条件对区域贸易的影响p312(辨析)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价格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
如果一个地区输出商品价格总水平比输入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大,则说明区域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恶化。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深加工工业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农产品和初级产品。
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表现:1.初级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低于制成品2.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价格关系上存在不同的情况3.在劳动力需求上的差异。
发达国家享受双重好处,自身劳动力生产率提高,使本国职工工资增加,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便宜又使本国获利。
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12.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p312(论述)
基本内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变化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将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将逐渐丧失其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后者将逐次把前者市场份额接收过来。
这种随着区域要素禀赋优势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形成的理论就是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产生的基础:动态技术差异是产生的基础。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大量出口-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模仿生产,廉价劳动力、低成本,挤占国际市场-一定程度,发达国家放弃,获得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由于技术差异始终存在,产业更替成为必然。
是梯度转移理论的基础。
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各国和各地区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如一个大梯队。
每个区域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处于梯队的特定位置,他们接受上一梯队转移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向下一梯队转移淘汰技术和产品。
这样就实现了梯度转移。
13.雁行产业发展贸易理论p313(简答、辨析)
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和贸易的理论。
接受发达国家传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将它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产业基地的过程。
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做准备;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
产品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业开始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三阶段,产品大量出口,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
14.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p314
1)工业贸易合作: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
2)劳务合作: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旅游业。
15.城市(镇)化的动力机制p318(简答、辨析)
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产生的共同的作用力。
农村城市互动机制:农村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城市经济发展又拉动农村经济繁荣。
工业化城市化互动机制: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条件:工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产业机构要依次演进、农民参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能拉动市场扩张、城市化能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6.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类型p320(简答、辨析)
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双中心型城镇体系。
17.我国城镇体系的发展方针p321(简答、辨析、论述)
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地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布局。
二,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方针:(调整现有大城市的功能、适度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改造工业结构单一的城市)
18.区域基础设施建设p372(论述题重点)
特征:1.工程建设规模大、耗资多。
2.基础设施建设反映时代的技术特点。
3.经营基础设施经济效益比较低。
4.要保证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消费的需求。
关系:1.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
2.基础设施的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投资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4.投资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p325(简答)
区域性、预见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20.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p327(简答)
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制资源;公平分配收入。
21.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p327(简答)
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基础设施投资手段;政府行政手段;区域开发手段。
22.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328(简答)
区域财政金融政策:区域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增长,实现区域间公平分配,促进区域间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地区税收杠杆、财政分配)、区域货币政策(实现生产要素空间的合理配置,实现地域合理分工和协作)、区域转移支付政策(缩小地区差距,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扶贫)。
区域产业与投资政策:区域产业政策(以区内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保护、扶持、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产业结构/组织/布局政策)、区域投资政策(政府直接投资、鼓励区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吸引国外和区外的投资。
从投资环境建设、投资产业的选择考虑)。
区域协调发展与合作政策:协调发展(指在区域开放前提下,各地经济实现协调、互动、互促的政策)。
合作(协调发展政策的延伸和拓展。
重点是克服由于区域利益矛盾引起的区域经济冲突,达成一种和谐与合理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