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川教版 (1)

合集下载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顾婷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顾婷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知道起义军撤离北京,李自成牺牲,起义高潮结束。

通过理解李自成起义爆发的背景、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知识归纳的能力;通过学习活动“畅谈明末李自成起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及起义军撤离北京的史实,引导学生运用原因与结果的概念,认识明灭亡的必然性,理解李自成撤离北京(李自成起义失利)的原因。

在引导学生认识明朝灭亡的必然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通过讨论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学习活动“畅谈明末李自成起义”,培养学生阐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壮大及推翻明朝的史实,认识起义军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难点1.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中国历史故事——明朝的盛衰》、《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52集《闯王李自成》、电视剧《闯王李自成》中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片段。

2.要求学生搜集明朝末年政治腐朽的表现和李自成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视频导入——预备铃声响后,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剪辑视频《中国历史故事——明朝的盛衰》。

方案二:复习式的导入——预备铃声响后,首先让学生回顾明朝建立的相关内容。

教师:1368年,农民起义军将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1628年,陕西人民率先揭竿而起,明朝也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明朝,成也农民起义军,败也农民起义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明朝末年,来看一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的过程。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起义军的壮大、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农民起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李自成起义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李自成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李自成起义成功的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网络资源: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明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军的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李自成起义成功的原因,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指导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技能目标:了解闯王起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军是如何入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
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
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清军入关:
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

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一)背景(原因)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

[13]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课件(共19张PPT)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课件(共19张PPT)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 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 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 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 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 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 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 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澄城农民揭竿而起,拉 ◆
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3)李自成被推举为“闯 ◆ 王”,领导起义军与明军战 斗。
发展:
平均分配土地,不用 缴纳粮租。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平买
平卖”。
◆1643在襄阳建立农民政权,拥戴为“新
顺王”1644年,在西安建国,国号“大 顺”,年号永昌,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 起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B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吴三桂勾结辽东的清军
(多尔衮)夹击李自成。明 末农民起义的高潮结束。
◆ 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1、起义军进京后滋长 了享乐腐化的思想。
2、进京后起义军将领产生了骄 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错误的 估计了形式。
3、清军入关,满汉地主阶 级逐渐结合起来,国内形式 起了不利于农民军的变化。
4、起义军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 根据地。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1、表现:
(加派三响: 辽响、剿响、练响。)
(1)大兴土木 (2)皇帝不理朝政 (3)土地兼并严重。 (4)巧立名目,加派赋税。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 1、根本原因:
明末,政局十分动荡,社会 矛盾异常尖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 川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 川教版(1)(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川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川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川教版(1)的全部内容。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及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使学生掌握相关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明朝政治腐败的引起农民起义,掌握明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理解只有政治清明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1644年4月,李自成指挥农民起义大军猛攻北京,明朝皇帝崇祯绝望自缢,明王朝灭亡。

强大的明朝时如何衰败的?李自成起义又是怎样失败的呢?(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的表现?探究点二: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7课,教材通过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两个部分,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设置了“思考点”和“历史资料”,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級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明朝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过程,明朝灭亡的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历史资料。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繁荣景象,然后引出明朝灭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呈现清军入关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让学生明白明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资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

○2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3了解清军入关与农民军的失败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结合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论述历史事件的状况;通过学习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分析原因,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旱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教学难点】内外交困的的晚明政局【教学准备】相关材料;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崇祯煤山自缢》,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晚明政局: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展示明代中后期几位皇帝的图片并作简要介绍。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巨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土地兼并展示明代《流民图》局部作品介绍:作者周巨,明朝中后期著名画家,此图原绘有流离失所的难民24人,描绘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物的形象,展示了老百姓共同经受的不幸,作者如实描写,不加任何修饰,对笔下人物寄予深情的同情。

教师讲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造成朝政混乱,这是导致农民战争的重要原因,统治者对农民残酷的压迫是导致农民战争的另一个原因。

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一下这方面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表现:社会上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

皇室贵族、官宦、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4、学习第二部分: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川教版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导学提纲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1.原因: (万历)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听政; 专权,政治黑暗。

2.表现:权贵大量侵占,农民变成了官绅地主的佃户;豪族对佃户进行残酷的剥削;明政府为摆脱,又巧立名目,大肆搜刮。

3.影响:政局十分动荡,异常尖锐。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直接原因:明朝末年,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税粮不减。

2.起义爆发:1627年,澄城农民揭竿而起,拉开明末农民起义序幕。

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张献忠等纷纷响应。

3.口号:“”“平买平卖”。

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农民政权,被拥戴为“新顺王”。

年初,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年号永昌。

5.灭亡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克,明朝灭亡。

三、起义军撤离北京1.原因:李自成东征山海关,被和清军击败。

2.结果:李自成被迫退回北京,1645年,李自成在通山遇难。

明末农民起义的高潮结束。

巩固训练1.黄仁宇先生写过一本《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A.万历皇帝的昏庸B.明末政治日益腐朽C.明朝实现君主立宪制D.官员结党营私2.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甚至军队也如此。

神宗一次性赐给福王200万亩的庄田。

加征“三饷”等。

以上史实反映了()A.宦官专权B.军队军纪松弛C.政治黑暗、人民苦不堪言D.豪族侵占民田3.在明末诸多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只( )A.张献忠B.李自成C.王自用D.罗汝才4.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提出了怎样的口号()A.平均地权B.打倒土豪C.均田免粮D.耕者有其田5.李自成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于1643年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字是()A.大通B.大利C.大顺D.顺治6.明末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此起彼伏,发生如此情景,原因不包括()A.明末政治腐败B.天灾频发C内忧外患,加征“三饷” D.崇祯20年不上朝7.纪录片《公元1644》讲述了明末崇祯帝、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四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李自成是被谁打败的()A.后金军和瓦剌军B.清兵和吴三桂军C.后金军和吴三桂军D.清兵和南明军队8.历史上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 )①建立大顺政权②灭亡明朝③打退清兵,阻其于山海关外④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材料解析题。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明朝的灭亡》授课时间月日教师姓名学生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课程标准描述考试大纲描述教材内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1.掌握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知道“均田免赋” 这一口号,理解其含义及提出的意义;3.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和被清兵击败的史实;4.识记后金兴起和清兵入关的时间、标志。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层层深入。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军与后金容分析(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明末清初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形。

万历以来。

明朝统治日益腐朽,终于被李自成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推翻。

李自成起义军声势浩大,一度建立政权,最终在明末残余势力和清军的共同镇压下失败。

满洲(辛亥革命后称满族)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发展起来的,在明万历末年建立后金政权,形成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并进而取代明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在近40年的时间里,后金或清朝、明朝和农民起义军这三支势力,相互角逐,展开了频繁的斗争。

结果,满洲贵族取得胜利,建立起了对全国的统治。

学情分有利因素:学生已学过中国封建社会的多次农民起义,包括陈胜吴广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评价任务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等,学生对于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已形成相对稳固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学习李自成起义有较大的帮助。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设计】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明朝的灭亡”。

本课由“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个子目构成,
主要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经过。

本课对于学生学习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时
1课时
明朝的灭亡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动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过程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皇太极改国号清 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失败
政治:日益腐败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亡清兴的过程,通过对明末农民起义的探讨学习,了解明末政治腐败的严重危害,知道农民战争对于明代封建秩序产生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

继立的清王朝以明亡为借鉴,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弊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由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需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补充人物相关知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吴三桂、袁崇焕
丰富学生的知
识,增加学生
的学习兴趣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
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
【2.板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以及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明朝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应具备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难点: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如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画卷,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讲解史料,阐述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归纳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问题如: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对明朝有何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XXX》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XXX》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XXX》优质教案第17课明朝的XXX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末的XXX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缘故。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了一具皇朝从兴旺走向衰颓的缘故。

这本书要紧描述了明朝发生的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际上却是往常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往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在书中开篇讲道:“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大概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进展的尽头。

”二、新课说授目标导学一:明朝中后期的XXX1.教师说述:明朝中后期XXX的基本事情。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进展,但政治XXX;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学生依照教材讲讲明朝中后期政治XXX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操纵力别断下落,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土地兼并严峻,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XXX1.史料解读。

材料:17世纪的明朝处于小冰河阶段,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落。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落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阶段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落,天下大乱,狼烟烽起。

2.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讲的缘故外还有哪些缘故导致明末爆发农民起义。

答案提示:明朝末年,政治XXX越发严峻,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别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催征如故。

3.简要讲讲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事情。

答案提示: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进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别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粮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7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第17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学目标】1. 知道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表现。

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和起义军发展壮大以及结果。

【学习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

【学习难点】起义军发展壮大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吗?2017年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彭山举行“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遗址水下考古”的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

经过两个多月水下考古,现场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

除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还首次出水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

张献忠什么人物呢?学完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出示课题。

二、学习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解读。

三、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一)、看书P96-97第一个主题,说出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表现,按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三个方面,用铅笔在书上把关键词勾划出来,先小组内交流,找一名同学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提纲并适当深化和引申。

五、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小组内订正。

有问题提出。

六、看书P97-99第二三主题,说出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开始、领导人、壮大、结果(起义的胜利结果和起义军的结果),用铅笔在书上把关键词勾划出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由一名同学来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板书提纲并适当深化和引申。

七、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小组内订正。

有问题提出。

八、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探究一:想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壮大? 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4)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精讲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教学重点】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教学方法】巧用史料创设情境导学,教师设问启发和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小说和戏剧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

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

二、教授新课:师:首先大家要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对课本内容进行标记。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预习提纲)生:自主学习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口号: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闯王李自成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兵入关:满洲兴起:发展:明朝的灭亡表现:预习提纲:(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师:通过自主学习,大家对本课基本知识内容已经有所了解,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表现:①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师: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有20多年不上朝,还有一位著名的木匠皇帝(多媒体展示:木匠皇帝),同时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导致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相关史料,说说明末政治腐败的表现,学会“论从史出”。

(2)分析李自成起义原因与推翻明王朝原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教学重点】
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
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朝是由原农民起义军将领朱元璋建立的,270多年后又
亡于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之中。

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起义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学完本课后你就会得到答案。

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教师:1、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表现。

学生:(1)皇帝不理朝政,宦官弄权,朝臣夺利(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3)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一再增税
教师:2、思考: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
学生: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师:1、议一议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学生:明朝末年,陕北地区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吃草根、树皮和观音土充饥。

官府仍旧催租逼税,人民忍无可忍。

1627年,明末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

农民战争迅速发展,涌现了几十支起义军,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在领导的一支势力最大。

高迎祥在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

教师:2、说说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学生:(1)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2)1636年,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口号(3)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教师:3、议一议李自成为什么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原因:1640年,河南一带灾荒严重。

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河南,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影响:“均田免粮”反映了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

教师:4、想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壮大?
学生:(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3)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教师:5、议议统治中国270多年的大明王朝为什么会在历史舞台上灰飞烟灭?
学生:(1)根本原因:①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

朝政混乱,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

②后金崛起,消耗明朝的国力。

同时,为支持对后金用兵,加征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揭竿而起。

三、起义军撤离北京
教师:1、议一议李自成起义军撤离北京的原因及结果?
学生:原因:占领北京后不久,李自成率军东征,与明朝总兵吴三桂率领的军队在山海关展开激战。

吴三桂勾结来自辽东的清军夹击李自成军,农民军损失惨重。

李自成被迫退回北京,匆忙举行登基大典,随即撤离。

结果:农民军渡黄河,过长江,迂回南下。

1645年,李自成在通山(今属湖北)九宫山遇难。

明末农民起义的高潮结束。

课堂小结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

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