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毛概课后题答案汇总新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可以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中国有其自身独特的国情,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能解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验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使历史传统在新的条件下得以传承。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认真清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使其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地中国特色。
所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央。 高擎 “ 为民所用 、 为 民所系 、 权 情 利
为 民所 谋 ” “ 三 民 主 义 ” 的 新 大旗 ” 执 政 是 手 段 而 执 。
持 下 得 到 的 。 国家 的一 切 权 力 属 于人 民 , 政 的 权 力 来 自人 民 . 以 党 就 执 所 必 须 受 制 于 人 民 、 务 于 人 民 。 党 在 服 掌 握 政 权 的 情 况 下 , 人 民群 众 关 系 与
质 和 全 心 全 意 为 人 民 服 务 根 本 宗 旨
的核 心 。 受 人 民 的 委 托 . 人 民 的 意 是 按 愿 执好政 、 好权 , 掌 当好 “ 个 代 表 ” 三 。 在 这 里 , 须 十 分 明 确 , 与 人 民 群 必 党 众 的 关 系 , 公 仆 与 主 人 、 表 与 被 是 代
党 一 切 执 政 活 动 的最 高 标 准 。 ” 执 把 政 为 民 提 到 我 们 党 一 切 执 政 活 动 的
“ 以人 为 本 、 政 为 民 ” 党 的 最 核 心 执 是 的 执 政 理 念 , 把 为 人 民 服 务 的 思 想 它
诠 释 得更 加 清晰 、 加 真 实 、 加务 更 更 实, 更具 时代价值 。只有坚持 “ 以人 为
而是 应尽的责任 ; 尽不到这种责任 , 人
民就 会 把 权 力 收 回 。 只 有 作 如 是 想 , 我 们 才 时 时 有 一 种 责 任 感 、危 机 感 。
问题 。经过长期 的奋 斗 , 我们 党 已经
从 一 个 领 导 人 民 为 夺 取 全 国 政 权 而
我们党永 恒 的精 神家 园 , 是我 们党执
本 、 政 为 民 ” 执 政 党 , 始 终 是 先 执 的 才 进 的 执 政 党 、充 满 活 力 的 执 政 党 : 只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反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只有在为人民创造价值中才能实现。
因此,共产党人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共产党执政价值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核心价值观执政价值观是一个政党全部执政活动的价值取向的理性选择,是一个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为了实施这一任务而制定和实施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把握,它是对自己执政的历史合法性与现实合法性的回答。
执政是各国政党共同的追求,但是为谁执政、执政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政党性质的区别所在。
而执政价值观说到底是解决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自己看做是人民实现利益要求的工具,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立党为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价值观的核心,它不仅是执政党主体党员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据以判断党的性质并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根本特征。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论基础来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其理论基础即坚持对人和对人的主体性的彻底唯物主义史观的理解,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用人的地位和利益来解决价值的一切理论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民是永恒的主体;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就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毛泽东对此做了精辟的表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人民是实践主体,真理来源于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人民是创造、发展和检验真理的主体。
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5篇
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5篇“依靠群众”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接下来店铺给你整理了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的阅读。
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篇一党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和体现着党的作风。
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又在2012年11月17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文章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也是新时期新要求。
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
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作为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入”。
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
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通过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我深深体会到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
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
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
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贯彻“三个代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0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必然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我们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1]P45八十多年前,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开宗明义地表明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
”[2]P257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不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且在党章中把它规定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任务,把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合格党员的根本标准。
所以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这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高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地位、所处环境和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体现在如何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来为人民服务上。
这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在部署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把“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本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四项目标要求中很重要的一条提了出来。
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干事”,努力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讲党性、重品行”,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党的生命所在。
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独有共产党出现,大大小小的政党曾经不下几百个,但它们最终都没能站住脚,绝大部分成为了历史的匆匆过客。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这些政党都仅仅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因此自然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哪个政党又能发展壮大并有所作为呢?大浪淘沙,为什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能够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代表人民利益者,必为人民利益而存在。
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党所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但是我们党的宗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无论进行武装斗争、还是开展经济建设,无论改革开放,还是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如一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先进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它同 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起,全面地体现了党 的先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 展。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来说,最大 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 素,党必须始终坚持以此作为自己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 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赋予马克思足以新的鲜活力量, 赋予马克思足以新的鲜活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 三个代表” 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问:你知道有哪几种指导思想影响
过中国的发展吗? 过中国的发展吗?
可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今天就让 可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 我们一同 去认真了解一下! 去认真了解一下!
毛泽东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毛泽东指出: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一
三
二
怎样理解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学习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学习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作者:牛伯栋来源:《求知》 2018年第4期《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是毛泽东于1934年1月27日在第二次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的一部分。
他提出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思想,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今天重温这一光辉篇章,对我们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写作背景1934年,正值中国革命战争形势异常严峻,中央苏区经济状况处于异常困难时期。
而此时党内,还存在着严重的“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思想。
在这种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下,中央苏区百姓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到了1933年夏天,中央苏区百姓生活状况已经水深火热。
无独有偶,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正调集百万大军,部署第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为扭转不利局面,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第五次“围剿”,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保护红色政权和土地革命成果,1934年1月22日,在当时的红都瑞金召开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时任中央工农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作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
在代表们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结论。
“结论”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于1951年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题将其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
主要内容1.军民鱼水之情——关心群众生活。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
”这在当时中国革命战争形势异常严峻、中央苏区经济状况异常困难之时,毛泽东的这一观点非常难能可贵,体现了党关心群众利益和共产党人的职责。
历史经验告诫我们,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们决定着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为什么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成小康社会目标共同奋斗。 三、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一个 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 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一个领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党, 也必然应当是创新型的执政党。全党必须牢记,一个政党 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 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在前进 征程上,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 既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时代发 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 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报 告对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作出许多新的部署,比如,积极发展 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和政策创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我们要解放思想,从 新的实际出发,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使党的工作不 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90 多年的发 展历程表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 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新形势下建 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 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 历史前进。党的十八大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 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建设服务 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项重大举措,必须认真抓好,努 力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 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总结近年来各地实践经验作出的 重大部署。我们要广泛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把领导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 务群众、凝聚群众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党Leabharlann 版2013 年 第 1 期
严明党的纪律知识测试题+测试题答案
“严明党的纪律、带头遵守《党章》”知识测试题(共100分)附:严明党的纪律、带头遵守《党章》知识测试题答案单位: 党员姓名: 得分:一、单选题(每题0.5分,共35分)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外部环境“四大考验”。
A、商品经济B、内部环境C、市场经济D、执政能力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A、贪污腐败B、脱离群众C、思想堕落D、执政经验欠缺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的主线是()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B、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4、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全面加强党的“五大建设”是()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B、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C、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D、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A、学习型、服务型、完善型B、学习型、完善型、创新型C、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D、学习型、完善型、创新型6、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A、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B、科学发展C、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D、治国理政7、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A、自我监督B、自我净化C、自我管理D、自我要求8、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
A、政治灵魂B、精神支柱C、政治底线D、道德底线9、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优势。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专题报告和《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我深切地感到,党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血脉和根基,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共产党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为民谋利,不断增强服务群众,造福于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以民为本观念,政为民执、利为民谋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同资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本质的体现。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无往而不胜,重要的经验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现实的危险,也在于脱离群众。
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永恒追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做决策、办事情,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要坚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既要体现对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又不能忽视部分群众正当的现实利益需求。
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群众利益,以群众的利益需求定取舍。
善于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社会越进步,群众利益愈呈多元化。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要最大限度地兼顾好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这是时代发展向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
一切为了群众,就要认真研究并尽快适应这种要求,正确反映、妥善协调、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充分考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尽可能使更多的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照顾了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却又损害了另一部分群众的利益。
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如何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_(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 也是工人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 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 这一论述是对我们党八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深刻揭示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一直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行动准则, 历来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和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尺度, 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党所制定和实行的路线, 纲领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党又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制定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历史充分证明, 只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就会无往而不胜。
现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解。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者:吕霞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7期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一、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己任,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旗帜,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为求得中国人民的解放,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不惜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反动阶级统治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在中国建立起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中国共产党再次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凯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新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制定和贯彻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
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成千上万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奉献的优秀党员,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丰碑。
9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奋斗和全部工作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毛概思考题修订版2018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及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执政为民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我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列为执政课题,这是我党在新时期的又一重大举措。
然而,我党为什么要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执政为民的号召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政治理念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的使命,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忠实地遵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实践着自己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三个“一切”:一是一切为了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为绝大多数人服务作为衡量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准绳。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无论历史条件和党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发生什么变化,都始终保持这个最高准绳。
二是为了一切人民。
什么是人民呢?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概括道:“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现阶段,“人民”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赞同者、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它包括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社会集团,是由它们组成的最大可能的联合体。
我们党努力要实现的利益就是这个最大可能的联合体的利益,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是为了人民的一切。
我党成立80多年来,一以贯之地为人民谋取福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关心和实现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一切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执政所带来的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面对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世界风云,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和执政观。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切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目标逻辑”。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在新时代,为民造福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十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全国碳排放强度下降34.4%,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猛,天蓝、山青、水绿正在成为常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优美、更舒适……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全方位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历史性进步。
为民造福,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最终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上,体现在老百姓在国家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群众,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分配制度、加强就业兜底帮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创造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同时,通过影响和带动群众,激励大家共同奋斗,共同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