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江农场“稻鸭共栖”创新种养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稻鸭共作,开创绿色农业发展新局面作者:胡敬东陶丛旺程丽叶先成胡名凤彭邦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5期商城县是生态农业大县,水稻作为商城县种植历史最久、覆盖面最广的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充分发育,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成为现实。
然而,商城县不规则的地形地貌和稻田生产条件,使水稻生产机械化很难逾越化肥、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在稻田不合理施用这个现实,尤其是稻田除草剂过量施用的为害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之首。
标准化稻鸭共作技术,就是通过建设围网等防逃设施,在单位面积(通常0.67?hm2为一个稻鸭共作单元)放养适度规模的稻田鸭(通常为180~200只),以鸭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同时,生产出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乃至有机食品,从而开创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因此,商城县农业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在推进再生稻和稻虾综合种养等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积极总结、推广稻鸭共作技术,扶持、提升稻鸭共作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稻鸭共作产业风生水起。
一、牵头技术攻关商城县农业部门推广稻鸭共作技术是主动作为,目的就是针对商城县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着力解决好稻米生产的优质化和种粮主体的增收问题。
因此,商城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稻鸭共作技术推广小组,研究、提升、熟化关键技术,牵头制定了《商城县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重点研究稻鸭共作模式的“鸭”“稻”品种选择、优质化的种养技术,以及稻鸭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种植在成本、效益和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上的比较优势。
稻鸭共作技术的推广催生稻鸭共作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思路上的转变,不仅对商城县,乃至对整个信阳市稻米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二、抓好典型示范为推进稻鸭共作技术,商城县农业部门在双椿铺、上石桥、鄢岗等乡镇选取了5家有种养经验、积极性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了13.3?hm2标准化稻鸭共作示范基地,规范技术流程,引导、示范、宣传。
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一、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役用鸭的生理、生活习性以及稻田饲料生物的消长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结合技术体系,是目前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二、稻鸭共生机理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它是将幼鸭在水稻返青后放入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草、防除虫害、施肥、中耕浊水、接触刺激;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场所和大量动植物饲料等。
使现代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使现代规模集约养殖转为更符合鸭子生活习性的自然养殖,饲养出来的鸭子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从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鸭肉。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开创了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稻鸭共生方法的确定1 放鸭时段的确定根据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了放鸭时段。
在稻鸭共生方法中,稻鸭在时间上的衔接是稻鸭共生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主体。
从稻鸭工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开进行的。
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有60~70 d。
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7~10 d 才能活棵,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7~14 日龄)全天24 h 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赶鸭上岸。
2 鸭子和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选择放鸭品种。
稻鸭共生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用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而体型较大的鸭品种,易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如番鸭、北京鸭,在稻田中觅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不宜选用。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饲养鸭子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以生态农业为理念,通过充分发挥水稻、鸭子之间的互补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田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提高的目标。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引入鸭子进行饲养,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在水稻种植的初期,将幼鸭引入水田中进行饲养。
由于水稻对光线需求较高,可以选择在饲养鸭子的采用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光线的阻挡,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鸭子会不断捕食水田中的昆虫、杂草等害虫,帮助农民防治病虫害。
鸭子的排泄物会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
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农民的农药使用量,又增加了土地的肥力。
这种模式还可以应用于农民的兼业经营。
除了水稻和鸭子之外,农民还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如养殖草鱼、种植大葱等,实现多元经营。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带来了许多好处。
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繁殖,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通过鸭子的饲养,农民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鸭子的排泄物,水田的土壤质地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土地的肥力。
通过多元经营,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经济效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该模式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否则可能无法有效进行饲养和辅助种植。
这种模式需要农民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该模式可能会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价格波动等问题,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意识。
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小田块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小田块养鸭技术要点稻鸭共生涉及到水稻种植和养鸭生产两大技术环节,作为稻鸭共生的养鸭生产,既有一般养鸭生产的特点,也有与其不同之处,现作一简要介绍。
1、田块的选择和建设选择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稻鸭共生综合种养单元,稻田面积2亩以上。
稻鸭共生宜在人工栽插、机插、机播等种植方式的田块进行,人工直播田块不适合稻鸭共生。
田埂:为了使稻田能灌10厘米深的水,田埂高必须达20厘米,并在适宜位置加宽成100厘米,便于建鸭棚和鸭子休息。
丰产沟:每个种养单元需留丰产沟,沟宽35厘米、深30厘米、长3~5米,并经常保持有水,以利鸭群嬉水,如田边有水沟或水塘鸭可随意进入,则不需另开丰产沟。
秧苗行株距:水稻宜宽行窄距栽培。
行距7.5寸以上,株距5寸以上。
2、养鸭设施设置防护网:确定养鸭的田块,每亩按2.5公斤尼龙网在田边围80厘米高的围网,以防鸭逃跑和天敌进入稻田,围网的网孔以不大于2×2厘米为好。
每隔1.5~2米插一支杆固定围网。
搭建简易鸭棚:在田边选一地势高燥的地方搭建塑料大棚式鸭棚,高1.5米,按每平方养鸭10只及实际地形决定鸭棚的长和宽,用木条或竹条钉制,棚顶盖稻草隔热,地面垫稻草防潮湿。
3、鸭的品种选择和育雏稻鸭共生的鸭品种选择抗病力强、肉质好、产蛋多、善于运动等地方麻鸭,如绍鸭、半番鸭、媒鸭等。
一般秧苗栽插时即引种育雏。
30~50只小群饲养可用纸箱育雏,选一封闭性较好的大纸箱,灯泡取暖。
相邻农户可利用旧房搭建小温室集中育雏,采用红外线灯或煤炉升温,煤炉升温时须用导烟管将废气排出舍外。
也可委托养鸭专业户育雏。
4、入田时间、密度和鸭群驯导入田时间和密度:10~20日龄的苗鸭最适放入稻田。
移栽田稻活棵5天后,机直播田在水稻5叶期以后,鸭可入田。
每亩放养15只左右为宜。
放鸭时间宜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为宜,如果遇雨天,可适当提前或推后1~2天。
鸭群驯导:雏鸭自舍饲育雏开始,每次喂料时吹口哨或固定敲击声音、播放音乐等,训练呼之即来的习性,以便后期入田管理。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们开始尝试各种新型的种养模式,其中就包括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们的收入,又可以保护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将探讨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优缺点。
一、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实践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和鸭子结合起来种养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将鸭子投放到水稻田里,在鸭子的帮助下,水稻可以得到更好地生长,同时,鸭子也可以从水稻中获取食物,这样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在实践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农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适量投放鸭子:在投放鸭子时,要避免投放过多,否则鸭子会频繁走动,会对水稻造成损伤。
根据田地的面积、水稻的生长情况和鸭子的数量进行适度的投放,一般来说每亩水稻放入一只鸭子比较合适。
2.适时投放鸭子:在投放鸭子时,要严格把握时机,一般在水稻灌浆期投放鸭子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鸭子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对水稻成熟也有一定的好处。
3.定期清理鸭粪及鸭绒:在鸭子投放之后,由于它们的排泄物比较多,这些鸭粪会直接落入水稻田中。
为避免鸭粪对水稻造成污染,农民需要定期清理鸭粪。
鸭绒也需要清理,以免造成水稻秧苗缠绕。
二、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优缺点1.优点(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通过鸭子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
(2)更好地利用土地: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种水稻,还可以养鸭子,从而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增加鸭子的养殖量,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通过销售富有特色的鸭肉、鸭蛋等产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2.缺点(1)成本较高: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需要投入一定的饲料、清洁、饮水等成本,因此总体成本较高。
(2)需要科学管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需要科学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否则会导致鸭子数量失控,对水稻造成损害。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进行稻作和养殖业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也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有效提升。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介绍。
一、稻鱼同养模式稻鱼同养模式是将稻田用于种植稻谷,同时在稻田中养殖鱼类。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稻田的水资源,通过稻田的排水网将水流回鱼塘,不仅可以满足稻作的灌溉需求,还可以提供养殖鱼类的生长环境。
稻田中的稻谷底株和稻草可以作为鱼的饲料,减少养殖成本,同时稻谷的根系也可以起到鱼苗的避难所作用,增加了鱼类的存活率。
稻鱼同养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二、稻鸭同养模式稻鸭同养模式是将稻田用于种植稻谷,同时在稻田中养殖鸭子。
稻鸭同养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的害虫和杂草,因为鸭子会在田间觅食,吃掉一些害虫和杂草。
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地的肥力。
稻鸭同养还可以增加田间景观的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种植稻谷和养殖鸭子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五、稻鸽同养模式稻鸽同养模式是将稻田用于种植稻谷,同时在稻田周围设置鸽棚,养殖鸽子。
稻鸽同养模式可以利用鸽子投棚后的粪便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地的肥力。
鸽子的飞翔还可以驱赶田间的麻雀等小鸟,减少害虫的威胁。
稻鸽同养模式也可以提供新鲜的鸽子肉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水稻田里养鸭子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
如何在水稻田里养鸭子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稻鸭共育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鸭子饲养为一体的生态养殖方式。
通过在水稻田里养殖鸭子,可以有效地解决水稻田间地过度利用、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鸭共育养殖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
1.选种和养殖环境准备选用适宜的稻鸭共育品种,如爱鸭种、北京种等,这些品种对水稻田生长环境和气候适应性较好。
在水稻田里养鸭子需要合理规划饲养区域,每亩鸭舍可饲养15-20只鸭子,饲养区域内要设置遮阳网,以保证鸭子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
2.饲料管理稻鸭共育饲料主要有青饲料和饲料粉两部分。
青饲料主要指的是稻谷、水稻秸秆、水生植物等,这些都是鸭子喜欢的食物,可以使用农作物秸秆割碎作为饲料。
饲料粉则是以谷物粉、豆粉、鱼粉等为主要原料,根据鸭子的生长周期和饲养密度来投喂。
3.草药管理在水稻田饲养鸭子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农药使用。
在饲养区内适当设置一些草药植物,如茅草、苦草、柴胡等,这些草药对于鸭子的消化系统和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4.排泄物管理水稻田里养鸭子,鸭子的排泄物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提高稻田的肥力。
但排泄物过多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理饲养区内的鸭舍和粪便,避免积肥。
5.湿地和水分管理水稻田里养鸭子需要注意管理水分,鸭子喜欢在水中觅食,但苗期的稻田不能淹水,要保持浅水状态,待稻苗长大后可以适量增加水深。
在田间设置湿地带,可以利用湿地带的水生植物为鸭子提供食料,同时也可以降低水田中秧苗的病虫害。
6.气候和天气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避免暴雨、强风等极端天气对稻鸭造成伤害或冲走。
同时要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养密度和投喂量,确保鸭子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7.疫病防控稻鸭共育养殖可以有效降低鸭子罹患传染病的风险,但仍需要做好日常的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如鸭子出现异常行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养稻谷和鸭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稻鸭共作能够实现农田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要点探究。
一、场所选择:选择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地,湖泊、江河周围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稻田作为种养场所。
同时确保场所周围环境无严重污染。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稻鸭共作的水稻品种,一般选择耐淹耐涝、耐肥耐病的早熟稻、中熟稻和晚熟稻等。
三、鸭种选择:选择一些适合稻鸭共作的鸭种,如鸽子鸭、樱桃谷鸭等。
这些鸭种具有饲料利用率高、捕捉害虫能力强、适应水稻生长的特点。
四、种植管理:合理选择水稻的品种和密度,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保证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
适时施肥,注意农药的使用。
五、放养管理:稻田中放养鸭子,控制合理的放养数量,避免对水稻生长的过度损害。
每日早晚放养,白天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晚上鸭子进入压水稻舍栖息。
六、灌溉管理: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进行定期排水,避免水稻积水,给鸭子提供合适的觅食环境。
七、收割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收割时间。
在收割前,将鸭子从稻田中饲养室移出,防止对水稻收割造成干扰。
八、农药防治:在鸭子迁出或集中的时候,可以适量使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九、饲料补给:稻鸭共作中,饲料供应是关键之一。
饲料应该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合理添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提高鸭子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十、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稻田和鸭子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清理稻田的杂草和积水,确保稻田和鸭子的生长环境良好。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探究,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养殖方式,可以实现稻田和鸭子的良性互动,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实现稻田与鸭子的互惠共生,既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又可以充分利用鸭子的排泄物,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二、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
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为稻鸭共育的试点,稻田应该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要考虑鸭子的饲养和活动空间。
2. 鸭种选择。
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鸭种,如巨洋鸭、樱桃谷鸭等,这些鸭种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在稻田中生活和觅食。
3. 饲养管理。
在稻田中设置合适的鸭舍和饲料点,保证鸭子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同时要定期清理鸭舍和鸭粪,保持稻田的清洁。
4. 疾病防控。
定期对鸭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鸭子的疾病,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确保鸭子的健康。
5. 稻田管理。
在稻田中合理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稻田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稻田和鸭子的相互配合,避免鸭子对稻田的破坏。
6. 生态效益评估。
对稻鸭共育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稻田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应用。
1. 宣传推广。
通过农业展会、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农民和社会大众介绍稻鸭共育的理念和实施效果,提高大家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
2. 示范推广。
在一些农业示范基地或合作社建立稻鸭共育的示范项目,让更多的农民亲眼见到这种模式的效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愿。
3.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稻鸭共育模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尝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四、总结。
稻鸭共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广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同时也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开始尝试各种新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保护环境。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备受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生产模式。
本文将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优势及发展推动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特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优质水稻和放养鸭群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友好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将稻田和生态环境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放养鸭群,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从而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降低了农田环境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稻鸭共作模式中,鸭群可以利用稻田中的杂草和小虫子为食,同时会在稻田里排泄粪便,这样既可以减少饲料成本,又可以实现鸭粪与水稻田的资源循环利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丰富农产品种类通过水稻和鸭子的共作,生产者不仅可以获得丰收的水稻,还可以收获健康的有机鸭肉,双重丰收,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市场多样的需求。
4. 增加农田收益稻鸭共作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成本,还可以增加鸭肉的收入,提升了农田的经济效益。
二、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优势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降低生产成本稻鸭共作模式通过放养鸭群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提高农产品品质在稻鸭共作模式中,水稻不受农药和化肥的影响,稻米品质更加纯正,口感更佳;而鸭肉则更加健康、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发展推动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广泛推广和发展需要政府、农业科研机构、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多方共同推动:1.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宣传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该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支持。
稻鸭共生水稻种养模式
达1 3 . 7 万 亩 , 占阿城 区 水稻 I 面 积
的7 5 %,年 产无 公 害绿 色稻 米7 0 万 吨 , 鸭 稻 米 的产 量 约 4 0 0 吨 。 鸭 稻 米 由合 作 社 下 属 的 阿 城 金 京 米 业 有 限 公 司 直 接 生 产 , 进 一 步 保 证 了产 品 的质 量 。
按 照 合 作 社 的 规 定 ,通 常 每
事 长 、 城 建 村 党 总 支 书 记 陈 鹤 峰 了 解 到 韩 国 的 一 种 有 机 种 养 方 法——稻 鸭 共 生 水稻 种 养 模 式 ,
即 水 稻 和 鸭 子 共 养 , 鸭 吃 杂 草 害
种 、育秧 、插 秧 、育 鸭 、放 鸭 、
建村 。
城 建 村 是 民 族 村 , 水 田 种 植
面 积 大 , 且 种 植 历 史 悠 久 , 这 片
土地 上 的朝 鲜族 村 民积 累 』 ’ 丰 富 、 传 统 的 种 植 经 验 , 有 着 优 秀
传 统 的 同 时 也 追 求 创 新 , 成 功 引 进 了 韩 国 的 稻 鸭 共 生 水 稻 生 产 模 式 , 生 产 的 “阿 什 河 ” 牌 鸭 稻
年 的6 月1 0 —1 5 日 ( 插 秧后 1 5 天
施 肥 等 生 产 技 术 入 手 , 一 步 步
实 践 , 一 点 一 滴 地 总 结 经 验 , 终
左 右 ),在水 稻 田内放入 小 鸭子
是 最 佳 时 间 ,一 般 1 亩地放 1 5 只 小 鸭 。买回 的小鸭雏 育 1 0 —1 5 天 左 右 , 就 可 以放 到 水 稻 田里 了 。 水
于 总 结 出 大 规 模 推 广 的 方 法 和 技
术 。 接 免 除 药 害 , 鸭 粪 肥 田 , 且鸭 子 在 稻 田 觅 食 嬉 戏 增 加 水 体 含 氧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4期近年来,多地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大力推进冬(闲)水田综合利用,狠抓技术示范带动,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基础上,达到了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四川省累计打造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6个、省级54个,稻渔综合种养产量近16万吨,占传统稻田养鱼产量的40%以上。
(一)“农业园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隆昌市以被纳入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园区支柱产业加快推进。
全市稻渔产业从4万亩发展到12万余亩,其中标准化基地近4万亩,新增30亩以上的稻渔家庭农场、专合社近60余户,基本形成了一批稻渔示范村、重点镇。
(二)“农业共营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崇州市从培育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抓起,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全市发展稻田综合种养2.4万亩,分别由6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企业)具体实施,实现水产品产量2559吨、水产品产值10165万元,帮助农民人均增收200余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江油市、邛崃市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合作联社+科研院所”等产业化经营方式,扎实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健康发展。
江油市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13亩,2018年实现年产值1575万元,2019年预计可实现2361万元;邛崃全市已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万余亩,带动全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
其中,发展稻虾种养4000余亩,实现亩平增收5000元以上。
(来源:宿迁市农业农村局)。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作者:周康才邹陈勇樊丛丛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8期摘要:为探索绿色、生态稻米栽培新途径,创新研究“稻鸭共作”高效模式,遵循水稻生长自然规律和生态环保原则,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与养殖业之间的关系,确保食品安全,提升品质,从而实现农业产品的绿色、生态、安全,达到高产、高效、质优之目的。
关键词:稻鸭共作;绿色稻米;高效栽培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271 实施概况“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实施地设在浦口区汤泉农场试验基地,紧邻滁河,水源充足,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土壤肥沃,土壤属河淤土,无污染源。
稻麦1a 2熟。
地区土地平整,农田林网较好,沟、渠、路建设配套比较完善,交通便捷。
自2013年开始,连续4a对“稻鸭共作”高效新模式栽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实施“稻鸭共作”连片种植面积20hm2。
2 模式成效“稻鸭共作”技术利用鸭子的杂食性特点,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及害虫,特别是栖息在水稻植株以下的害虫,如螟虫、稻飞虱等;同时鸭在水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利用鸭的粪便起到浑水培肥的作用,不断刺激水稻生长,促进分蘖生根,形成壮秆大穗,提高产量和品质。
2.1 良好的生态除草效果“稻鸭共作”的各种效果中,除草效果尤为明显,几乎可以替代人工除草,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工除草成本。
稻鸭共作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d;除草方式多,鸭采食杂草,不仅包括杂草植株,还包括杂草籽实、地下块茎、根茎;抑制后生杂草明显,鸭群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形成“稻鸭共作”另一种特有的浑水现象,抑制了杂草种子的萌发。
2.2 明显的控病除虫效果鸭群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活化了耕作层土壤,能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鸭群来回穿梭,有利于增加水稻行间的通透性,减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鸭子直接取食栖息在稻株中下部的稻飞虱、稻叶蝉等,控制效果突出。
推广“稻鸭共育”模式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稻鸭共育”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摘要“稻鸭共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同时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介绍这种模式的优势和推广方式,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民带来实际的帮助。
稻鸭共育模式的概念“稻鸭共育”模式,简称“DACP”,是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鸭子和种植水稻,利用鸭子吃虫子、杂草和优化土壤,并在其排泄物中添加养分的特点,改善了稻田的环境,提高了稻田的产量。
同时也可以收获鸭蛋和肉类,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稻鸭共育模式的优势1. 提高稻田产量稻鸭共育模式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
因为鸭子会吃掉稻田中的虫子和杂草,防止它们对水稻的侵害。
同时,鸭子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可以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有效肥料,提高了稻田土壤的肥力。
2. 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使用化学农药有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稻鸭共育模式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因为鸭子可以吃掉害虫杂草,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高。
3. 增加农民收入稻鸭共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还可以同时收获鸭蛋和肉类,为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提高农田的土壤质量,为种植其他作物打下好的基础。
推广稻鸭共育模式的方法1. 宣传知识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鸭共育”模式还没有被广泛推广。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包括座谈会、交流会、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普及“稻鸭共育”模式的优势,并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
2. 支持政策为了鼓励农民采用“稻鸭共育”模式,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扶持政策。
例如,提供优惠的贷款、给予相应的补贴、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等,这些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农民采用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3. 科研试验科学研究是推广“稻鸭共育”模式的重要步骤。
通过科研试验,我们可以为种植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生产方式。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农田作为试验田,对“稻鸭共育”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鸭稻种植试验总结
鸭稻种植试验总结李继春【期刊名称】《《新农民》》【年(卷),期】2019(000)018【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水稻; 鸭稻; 试验; 总结【作者】李继春【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浓江农场黑龙江佳木斯1563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单纯的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加收益已经越来越困难。
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目标。
鸭稻共作有机水稻作为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式,完善其不足,更有利于本地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浓江农场通过利用水稻生长环境为鸭子提供共育场所为目的,实现生产绿色有机水稻和鸭子的纯生态养殖。
鸭稻共育生态模式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鸭之间同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系统,在水稻分蘖盛期时将鸭子全部放入稻田中生活,直到水稻抽穗期将鸭子赶出稻田,通过以田养鸭,以鸭促稻,兼顾鸭子的成长和水稻的生长,达到动物和植物同生共育,改变了传统稻田单一种植模式,实现“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零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早稻花香2号,粳香稻品种。
主茎13片叶,株高105cm左右,穗长21.6cm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6.8g左右。
生育日数12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
鸭子品种:重庆小麻鸭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浓江农场第一管理区2号地转方式调结构试验示范区进行,面积为6.67hm2。
草甸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土壤养分含量为:pH值6.63,有机质30.45g/kg,碱解氮147.5mg/kg(扩散法),速效磷43.2mg/kg(Olsen法),速效钾132.2mg/kg(1NNH4AC浸提法)。
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
1.3 试验方法采用大区对比法,以常规栽培早稻花香2号为对照,面积为6.67hm2,不设重复,进行生育期、产量生育性状等综合评价。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探究林浩群【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年(卷),期】2024(44)5【摘要】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提升种植经济效益,实现一种一养,一田两收;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升有机稻米和肉鸭的质量,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主要是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利用肉鸭杂食性的天性,清除田间福寿螺、杂草和田间害虫,科学减少农药的使用。
通过全天候的鸭稻共育,借助肉鸭在田间的持续活动,强化水稻栽培的效果,提升稻田的通风透光能力,加快水稻养分的正常输送;稻田也为肉鸭提供广阔的栖息、活动和觅食场所,两者互利共生提高农田利用效率。
在水稻收割以后,肉鸭可以回田清理落田谷,减少落田谷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同时实现肉鸭育肥。
基于此,该文以广东揭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展示的新技术为例,分析稻鸭共作生态种植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农业生态作业提供合理的借鉴。
【总页数】2页(P27-28)【作者】林浩群【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生态种养节本高效“稻鸭共作”生态养殖技术函授培训2.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r——梅河口市\"稻鸭共作水稻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示范项目\"总结3.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4.“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技术5."稻鸭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江农场“稻鸭共栖”创新种养模式
本网讯(齐英艳)稻田是鸭子的“工作场所”,鸭子给种植户打工,这是“稻鸭共育”新技术。
也是浓江农场今年在农业工作上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种创新模式,今年,这个场将在两个管理区建成160亩的稻鸭共育示范区,让农户“尝鲜”这一新技术。
据悉,“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栽培技术。
对大力发展有机稻米和提高农业效益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栽培技术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在水稻生产上得到普遍认可;具有很好地除草效果,独有的除虫能力,简便的技术要求,更大的效益水平,得到了农户的欢迎,是有机稻米生产的关键技术。
据了解,该模式主要利用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在田间加装杀虫灯,控制田间虫害。
稻鸭除草效果好于任何化学除草剂,同时鸭子踩踏可间接起到除草作用。
还可增加肥力,其排泄物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
同时可起到中耕活水作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活杆成熟,提高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增加水稻产量7%左右。
据估算,农场的这项新技术稻鸭每公顷预计收入700元左右。
不再施用农药除草、除虫,节省农药成本300元,可节本增效1000元。
该市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能生产绿色大米340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亩产值2720元。
所生产的稻米价格较普通稻米价格高出40%,亩均增收300多元。
同时,吃虫吃草的活鸭上市销售可另外获得一笔收入。
”除去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更是惊人,“稻鸭共育”生态循环种养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亩均化肥减量18公斤,农药使用量降低30%。
如饲养到冬季每只稻鸭纯收入在10元以上,如按有机鸭出售效益更高。
截至目前,160亩的稻田养鸭示范建设所需的围网、鸭舍已经装送到位,鸭苗已预订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