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中华文明的三个优点

合集下载

余秋雨优美散文段落

余秋雨优美散文段落

余秋雨优美散文段落余秋雨优美散文段落1) 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肌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文章。

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2) 历史意志要求强蛮突进跨越,文化伦理要求端庄秩序和谐,两者都有充分理由却方向相反,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实现自己,结果成了千年厮磨的生死冤家。

3) 为什么后世的战争狂人、独夫民贼、法西斯分子都没有像挪威海盗那样完成转化这就像说人由猿猴进化过来,为什么现在世上的猿猴不再进入这个进化过程我想正是这种深刻的区别,使现代挪威人没有把“海盗时代”看成“罪恶时代”,没有为祖先的恶行而羞愧,每年愿意一再地到这里来看看。

4) 这种深刻的区别,在于挪威海盗的出现有一种“历史的诚实”。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无以为生,又不知道其它谋生方法,更未曾经受起码的精神启迪,他们就手持刀剑上了船。

换言之,他们彻彻底底地站在蒙昧和野蛮的荒原上,几乎是别无选择地走向了恶。

5) 正是这种“历史的诚实”,正是这种粗砺的单纯,使他们具有最大的被救赎的可能。

文明的秩序对他们来说是蓦然初见,如醍醐灌顶。

6) 相比之下,后世的许多邪恶就失去了这种“历史的诚实”。

那些战争狂人、独夫民贼、法西斯分子往往很有文化,甚至还为自己的暴行编造出一套套堂皇的理由,这就不是文明演进长途中的自然顺序了,因此只能是再也变不了人的猿猴,永无疗救希望的盗贼。

7) 这使我联想起一件小事。

这些年中国大陆文化市场上盗版猖獗,盗版最早就叫“海盗版”,因此在名称上与挪威海盗有一些关联。

我一度曾宽心痴想,这些人的行径也许能冲击一下出版体制上的“蒙昧时代”,然后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吧,因此曾在报纸上对他们好言相劝,说如果及早改邪归正,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生龙活虎的出版家。

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他们不存在挪威海盗那样的“历史的诚实”,而是熟知文明规范,还要连篇累牍地证明被害者是如何地该杀该盗。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各个电视台讲中国文化的谈话节目越来越多,一般都是用故事化的方式讲历史。

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则完全不同,在津津有味地选择中国人最低限度文化记忆的同时,表达了一系列崭新的学术观念,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普遍重视。

我是余秋雨研究者,每次观看《秋雨时分》时记录了一些新的思维片段,现举示几条上网,供同好们参考。

1,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华文明作为全人类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蕴藏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无法用现代科学完全解释。

例如,为什么恰恰在山河飘摇、强敌围噬的关键时刻发现了甲骨文,让中国人猛然想起一个伟大的商代,又立即发现了敦煌藏经洞,让中国人猛然想起一个伟大的唐代呢?而且,又为什么偏偏让京城的城防大臣自己发现呢?又为什么让这个发现者在京城沦陷的当下壮烈自杀呢?这是一种强烈提醒,提醒者正是变成了神灵的中华文化本身。

2,余秋雨先生认为:诸子百家在当时是一个个门派,在后来却变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素质组合。

我们的人格,正是由诸子百家的不同成分组合而成。

尤其是老庄的道家、孔孟的儒家,韩非的法家,以及那个奇特的墨家,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

你要了解自己是谁,首先是探测自己身上诸子百家的组接比例。

3,《诗经》这两个字说明,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群体。

诗是中华民族的魂魄,这个特点甚至还带来了整体缺少科学思维、实证意识的毛病。

《诗经》是平原小合唱,《楚辞》是悬崖独吟曲。

4,《诗经》使中国人懂得什么是诗,屈原使中国人懂得什么是诗人。

5,屈原并不是“爱国诗人”,楚国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国家。

与后来的国家意识比较靠近的,反倒是屈原反抗的秦国,因为它要真正统一中国,使中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屈原是超超楚国的,证据是,全国在端午节都在纪念他,包括当时被楚国侵略和把楚国侵略的地区。

6,诸子百家以教育者的身份训示大众,屈原却相反,是一个永远提问、又永远找不到答案的人。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转型。

中华文明5个突出特征的认识

中华文明5个突出特征的认识

中华文明5个突出特征的认识
中华文明的5个突出特征可以认识为以下几点:
1. 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拥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为持久的文明之一。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精深的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多元的文化:中华文明涵盖了众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呈现出多元的文化面貌。

汉族文化作为主体,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习俗也相互影响、融合。

这种多元文化的特点,使中华文明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3. 崇尚和谐:中华文明强调和谐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礼节等价值观,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4. 文化传统的延续: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历史根基,保持了很强的文化传统的延续性。

尽管历经战乱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中华文明能够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并通过不断传承和创新来焕发生机。

5. 开放包容的特性: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吸纳外来文化,并进行融合创新。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流下,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互动,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

今天,中华文明仍然保持着对外界文化的包容性,积极吸纳并融入全球文明的发展。

余秋雨

余秋雨
• 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由胡妙 胜接任院长。
• 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 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 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 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 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
• 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 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 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 物”。
• 2011年9月16日,余秋雨重返甘肃联合大学, 学校特聘他为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 2012年9月11日,余秋雨正式通知日本方面, 鉴于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种种作为, 决定拒绝出席9月22号在日本召开的中日邦 交正常化40周年研讨会。余秋雨原本准备 在会上发表一篇有关中华文明数千年来 “非侵略、非远征、非扩张”的学术报告, 并以此来对比其他文明。
•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 授。
• 1986年,被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提名,破 格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写 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 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 1987年余秋雨到甘肃联合大学讲学,开办 了戏剧创作班,成为联大的教授。
•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 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 当上院长的余秋雨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 改革,一段时间后,自己还是感到了不自 在。“成天都在处理行政事务,没有时间 写作,没有时间做研究,不大习惯。”余 秋雨开始了艰苦的辞职经历!从第一次提 交辞职报告到最后“卸任成功”,前后经 历了23次!最后一次还是通过朋友们的帮 助,以夸张病情的手段得以卸任。“结石 住院,我当时就假装特别痛苦,最后领导 一看也只能批准了。”
文化之行
——余秋雨

中华文明的三个优点

中华文明的三个优点

中华文明的三个优点余秋雨精彩导读:○每一种文化的理想人格是不一样的。

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是君子。

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

“成人之美”是君子重大的品德。

○我们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节气,其实是礼仪的普及场所。

在元代的时候,外国传教士对中国老百姓评价最高的是“礼仪之邦”。

○中庸之道不仅让大家不要走向深渊,而且要把现在已经在深渊的人也要救过来,所以是最高道德。

○中国文化几千年一直不灭,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它避免了一切极端主义。

中华文明怎么能够延续那么久?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在哪里?在这里我必须讲中华文明的几个优点。

中华文明有些优点,因为我们讲的是“全球背景下的中华文化”,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个习惯。

我们可爱的中国人有个习惯,经常用些形容词来形容我们的优点,忘记了全球背景。

我们老讲我们勤劳勇敢,外国人就笑了,哪个民族不勤劳,哪个民族不勇敢?我们打仗打得比你们还多,我们不勇敢吗?你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你们用文言文讲的,这句话在世界任何宗教里面都有。

我们勤奋,我们刚健,我们“和而不同”,等等,我们可以讲很多这样的词汇。

外国人讲,你们中国人啊,一会儿自卑,一会又把全人类的优点说成你们单独的优点。

所以我们不要把全人类的优点说成我们单独的优点,这是我们的一大毛病。

我们在讲中华文化优点的时候,需要两个特性,一个是独特性,第二是持久性。

这些事情是被中国人民一直做下来的,第一独特,可能西方也有,但主要是中国人在做。

持久性就是它是一直做下来的,而且非常普及。

我在纽约大学演讲的时候讲过,中华文化有“三个道”。

我希望在座的朋友们记一记。

第一个:君子之道这是我按照前面开始讲文化的时候讲到人格是文化的沉淀点,从人格的这个思维来引申的。

既然我们的所有文化都沉淀为人格,每一种文化的理想人格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的文化、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英雄,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先知,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绅士,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骑士,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浪人,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牛仔,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是君子。

高考作文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中华文化长寿,具有特殊生命力的原因 导写(附解题及范文)

高考作文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中华文化长寿,具有特殊生命力的原因 导写(附解题及范文)

高考作文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中华文化长寿,具有特殊生命力的原因导写(附解题及范文)一、原题再现: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

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 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1. 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 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 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1.审出真实情境的限制。

材料引用了余秋雨和罗素对中华文化的评论。

话题“中华文化”是热点。

余秋雨谈的是“特殊生命力”,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跟其他文化相比,最长寿,最有生命力;罗素预言中国人将会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文明的优点,创造出伟大的新文明。

两则材料同一话题,观点各异,情境相同,都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2.审出写作任务:三个作文任务如下:向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写成演讲稿;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议,写成倡议书;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文化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写成书信。

3.审出考生写作的情境要求考生身份限制。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余秋雨散文》读后感1在第一章当中,余秋雨总结中华文化为何长寿的原因,一共总结出是八个原因。

一、体量自觉,二、自守自安,三、力求统一,四、惯于有序,五、简易思维,六、以德为帜,七、中庸为轴,八、特殊门径。

在阅读第二节的时候,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其他文化在地域对峙、教派纷争、军阀割据中也会产生不少人员的身份自判、边界跨越。

这会造成一量一地的喜怒,却不会引起太广泛的反应。

中华文化,则完全不同,非此即彼,非正即反,立场明确,不容漂移。

踏错一步就会直追人格、牵动远近、留迹历史。

”从这段话中,犹其在最尾的那个句子中。

我联想到最近的江歌事件,刘鑫就是踏错了一步,又或者说,她一直就是这样的,只不过是没有人发现而已。

到现在的今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这个事件。

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状况呢?我们都不得而知,由这个这件事件,我吸取的最大教训是:做人不能踏错一步,一步错就会步步错。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是有感情的,我们会思考的,我们会反省的,我当然不希望再发生江歌这样的事件,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身边的伪装的狼人。

其实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我也是哭了。

因为江歌实在是太可怜了,他为朋友失去了生命,而他的朋友、他朋友的家人,却这样子对待江歌的妈妈,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做人不要太善良。

之前有看到一篇__说,孩子,你不要太善良,因为成年人是不会向你求助的。

人贩子伪装求助孩子从而把孩子拐走的事件。

这样的事件也是挺可恨的,让一个家庭失去了孩子,让一个家庭关系破裂,让一个家庭中的父母痛不欲生。

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在世间的意外实在太多了,我不得而知,这样的事件最后会有怎样的发展,怎样的未来。

我们只能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事,善待每一个人。

一个人的坏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坏的,我们要努力认清身边的每一个人,好的请珍惜,坏的如刘鑫一般的要疏远江歌这个事件现在引起大众的关注了,看到很多自媒体都是在谴责刘鑫的。

大家都是有各自的观点,当然都说是刘鑫做得不地道。

最新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

最新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新看法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各个电视台讲中国文化的谈话节目越来越多,一般都是用故事化的方式讲历史。

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则完全不同,在津津有味地选择中国人最低限度文化记忆的同时,表达了一系列崭新的学术观念,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普遍重视。

我是余秋雨研究者,每次观看《秋雨时分》时记录了一些新的思维片段,现举示几条上网,供同好们参考。

1,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华文明作为全人类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蕴藏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无法用现代科学完全解释。

例如,为什么恰恰在山河飘摇、强敌围噬的关键时刻发现了甲骨文,让中国人猛然想起一个伟大的商代,又立即发现了敦煌藏经洞,让中国人猛然想起一个伟大的唐代呢?而且,又为什么偏偏让京城的城防大臣自己发现呢?又为什么让这个发现者在京城沦陷的当下壮烈自杀呢?这是一种强烈提醒,提醒者正是变成了神灵的中华文化本身。

2,余秋雨先生认为:诸子百家在当时是一个个门派,在后来却变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素质组合。

我们的人格,正是由诸子百家的不同成分组合而成。

尤其是老庄的道家、孔孟的儒家,韩非的法家,以及那个奇特的墨家,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

你要了解自己是谁,首先是探测自己身上诸子百家的组接比例。

3,《诗经》这两个字说明,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群体。

诗是中华民族的魂魄,这个特点甚至还带来了整体缺少科学思维、实证意识的毛病。

《诗经》是平原小合唱,《楚辞》是悬崖独吟曲。

4,《诗经》使中国人懂得什么是诗,屈原使中国人懂得什么是诗人。

5,屈原并不是“爱国诗人”,楚国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国家。

与后来的国家意识比较靠近的,反倒是屈原反抗的秦国,因为它要真正统一中国,使中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屈原是超超楚国的,证据是,全国在端午节都在纪念他,包括当时被楚国侵略和把楚国侵略的地区。

6,诸子百家以教育者的身份训示大众,屈原却相反,是一个永远提问、又永远找不到答案的人。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转型。

余秋雨:中华文化贵在创新

余秋雨:中华文化贵在创新

余秋雨:中华文化贵在创新作者:勒川来源:《中关村》2009年第02期2008年元旦前夕的一天晚上,本刊编委、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不顾劳顿,参加了《中关村》杂志和北京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清源论坛。

时隔十数天,余秋雨先生又与本刊社长卫汉青等再度相晤,围绕着文化话题接受了本刊的两次专访。

兴之所至,余老师还挥毫泼墨,为本刊题写了一幅遒劲潇洒、寓意深厚的书法:“引水为泽称海淀,集智成村曰中关。

”《中关村》:余老师,作为我刊编委,您是《中关村》杂志的老朋友,很高兴有机会和您见面。

余秋雨:担任编委一职甚感荣幸,别的媒体我没有这样的职务。

有一段时间我去凤凰卫视做节目,每次经过海淀黄庄,我就会想到你们杂志,想起我是你们杂志的编委。

《中关村》杂志倡导“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这个方向很好,其中“新文化”也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中华文化贵在创新,要创造,要有新的创意,如果过度强调传统文化,就失去了价值。

传统的东西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希望你们坚持和突出“新文化”的元素,起到引领的作用。

《中关村》:我们下一期的专题是“西区艺术”,并且会在近期举办“艺术中关村国际博览会”。

您怎么看待“西区艺术”和海淀文化?余秋雨:中关村要为“人文北京”和成为西部亮点作出贡献。

在世界所有城市中,每个城市都以区域文化作为亮点所在,并且西部普遍比较棒,伦敦、纽约、巴黎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海淀极有可能成为北京西部文化的一个亮点。

海淀区集聚了一大批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以及中科院这样的研究机构,最近我听到海淀区的文化发展规划,心里很高兴。

因为世界上任何大都市的文化都是以社区文化作为基础的,或者我们讲区域文化,历史上每一个文化大都市也是如此。

它不是空洞的概念,一定是群众一块一块的区域,它的责任、特色,然后有一种社区的聚集效果,慢慢地成为文化的代表。

文化就是这样的,一方面是没有边界的,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一种区域性的定位。

余秋雨散文中华文化为何长寿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中华文化为何长寿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中华文化为何长寿读后感篇1:嘿,你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篇超级有趣的文章,是余秋雨叔叔写的,叫做《中华文化为何长寿》。

哇塞,中华文化就像一只永远不老的乌龟,活了几千年呢!“哇,中华文化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的同桌小明瞪大眼睛问我。

“当然啦!”我得意洋洋地回答,“就像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纸,那可是比我们现在用的纸巾厉害多了,能写字,能画画,还能折飞机呢!”小明挠挠头,好奇地问:“那中华文化为啥能活这么久呢?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武器啊?”我嘿嘿一笑,说:“秘密武器就是四个字——包容和创新!就像我们的火锅,什么都能往里放,羊肉、蔬菜、豆腐,咕嘟咕嘟一煮,就成了一锅香喷喷的大杂烩。

”“哈哈,中华文化就像火锅啊!”小明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对啊,中华文化就像火锅,各种各样的文化都能融合在一起,而且越煮越有味。

”我一边说,一边想象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那创新呢?创新是什么?”小明又问。

“创新嘛,就像是我们的作业,每天都要写新的,不能老是抄昨天的。

”我眨巴着眼睛,调皮地说,“我们的文化也是这样,总是有新的想法和发明,比如四大发明,那可是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呢!”小明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哦,我懂了,就像我们的游戏,总是更新,总是有新的乐趣。

”“没错!”我兴奋地拍手,“中华文化就是这样,总是有新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那你觉得中华文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明好奇地问。

我想了想,然后说:“我觉得啊,中华文化长寿的秘诀就是像我们的友谊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们的友谊,不管风吹雨打,都不会变,中华文化也是这样,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更迭,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哇,你说得真好!”小明的眼睛里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嘿嘿,那当然啦!”我得意地笑了笑,“中华文化就像我们的大树,根深叶茂,不管风吹雨打,都能坚强地生长。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中华文化呢?”小明认真地问。

“当然啦!”我用力地点头,“中华文化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我们要好好读,好好学,将来才能成为像大树一样坚强的人。

余秋雨中国文化四讲

余秋雨中国文化四讲

内容摘要
第三,余秋雨先生深入剖析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强烈的 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包容并蓄的文化胸怀。其中,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表现在许多 方面,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中国文化还具 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余秋雨先生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他认为,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不仅在东方文化圈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在西方文化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 化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现代 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余秋雨中国文化四讲》这本书的内容摘要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中国文脉》部分,则是对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深入剖析。余秋雨先生以其 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的生命 潜流和审美潜流。这些文脉,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它 们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中国文化为何能够流传几千年至今,并且 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答案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 国文化始终保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无论是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还是对于 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都能够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这 种包容性使得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内容摘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独 特魅力和人文精神。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为推动人类文明 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余秋雨作品里的经典语录60句

余秋雨作品里的经典语录60句

余秋雨作品里的经典语录60句导读:余秋雨先生写作散文前已经有过深厚的人生体验。

他出生在文化蕴藏深厚的乡村,经历过十年浩劫的家破人亡,又在灾难之后被推举为厅局级高校首长,还感受过辞职前后的苍茫心境,更是走遍了中国和世界,把这一切加在一起,他就深知中国的穴位何在。

因此,他所选的写作题目,总能在第一时间震动千万读者的内心。

即使讲历史、讲学问,也没有任何心理隔阂。

这与一般的“名士散文”、“沙龙散文”、“小资散文”、“文艺散文”、“愤青散文”有极大的区别。

所以他的文字总是那么通透,深得人们的喜欢。

橙子在此精选了余秋雨作品里的经典语录60句,喜欢的拿走哟!1. 君子的本质:蹈仁义而弘大德。

2. 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都鸿蒙难解,过于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种逻辑安慰。

3.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能构成自我嘲弄。

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4. 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

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

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5. 地下总有水源,它们渐渐又都有了波光。

但伸头一看,与我在渤海国遗址看到的一样,冷眼,总是冷眼。

——《文化苦旅》6. 张旭为字字连动创造了最佳理由,那就是发掘人格深处的生命力量,并释放出来。

这种释放出来的力量,孤独而强大,循范又破范,醉意加诗意,近似尼采描写的酒神精神。

凭着这种酒神精神,张旭把毛笔当做了踉跄醉步,摇摇晃晃,手舞足蹈,体态潇洒,精力充沛地让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然后掷杯而笑,酣然入梦。

出自:余秋雨《中国文脉》7. 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这就是平庸的写照。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8. 因尊严,万事万物才默然自主,悄然而立;因自立琳琅世界才有迹可循,有序可寻。

余秋雨:中华文明

余秋雨: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始于4200年前余秋雨:中华文明正式形成时间离现在有4200年,即是公元前21世纪,中华文明就成形了。

一种文明成形有三个标准:一是要具备文字,二是必须有民间的聚居方式,三是有金属冶炼。

在4200年前,中国就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那我们在全世界排第几位呢?第一位是伊拉克的巴比伦文明;第二位是尼罗河边的埃及文明,第三名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排在第四位。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中断地持续到今天的文明余秋雨:全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不中断地持续到今天。

伊拉克很难找到巴比伦文明古迹,太多战争导致没有文化古迹遗留下来;埃及文明的崩溃就体现在连法老的后代都找不到;印度文明缺少司马迁式的历史学家,好多传说跟史诗混为一谈,印度最辉煌的佛教文化也早在13世纪就消亡了。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种、思维方式都没有变化,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中断地延续到今天的文明。

公元前5世纪,是智慧的轴心时期余秋雨:在公元前5世纪,全世界突然智慧大爆发,产生了人类最智慧的世界,那个时期是智慧的轴心时期。

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相继诞生,包括孔子、孟子、韩非子、阿基米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和古希腊的智者。

公元前5世纪前后,这个时候中华文明不仅成形而且充分成熟。

这个时候产生一个决定性的力量:孔子和老子的诞生,他们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中断的文明。

孔子建立一整套中华文明的优点,这时候文明素质开始成形。

中国人基本共同的素质的成形、高度成熟,归根到底是由孔子来完成的。

中华文明的特性,必须具备独特性和实践性余秋雨:别人没有,只有自己有,几千年来全民都在实践。

只有独特性和实践性,才可以被称为中华文明真正的特性。

在这点上,我自己总结出三个道:在人格理想上追求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礼仪之道;在思维方式上追求中庸之道。

这“三道”是孔子建立的,符合了前面所说的两大特性:一个是独特性,其他民族没有;第二是实践性,这“三道”已经被中华民族实践了2000多年。

余秋雨谈中国文化优缺点

余秋雨谈中国文化优缺点

余秋雨谈中国文化优缺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谈中国文化优缺点余秋雨谈中国文化优缺点余秋雨是我i过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余秋雨经典励志名言名句

余秋雨经典励志名言名句

余秋雨经典励志名言名句关于人生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

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

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

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

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

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

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

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

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余秋雨散文经典语段

余秋雨散文经典语段

余秋雨散文经典语段经典语段●蒙昧—野蛮—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

人类专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

我们的一切举止行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蒙昧和野蛮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时时滋生。

它们理所当然在把嘲谑和消解文明作为自己生存本能。

没想到文明对此毫无警觉,它太相信那个所谓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对周围的世界仍然一往情深。

——《文明的碎片·题叙》●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

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文明的碎片·题叙》●消解文明的日常理由往往要比建立文明的理由充分。

这便决定,文明的传播是一个艰难困苦甚至是忍辱负重的过程。

——《文明的碎片·题叙》●社会上万事万物各自的理由组合不成文明。

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是对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元性原则的普及,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提醒。

然而,这种超越、协调、普及、提醒都是软性的,非常容易被消解。

——《文明的碎片·题叙》●剥除文明的最后结果,就是容忍邪恶,无视暴虐,文明被撕成了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

人类历史上一切由人类自己造成的悲剧,大半由此而生。

——《文明的碎片·题叙》●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

人们能做的极致,也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

这些前提是人性的公理、道义的基石、文化的共识、理性的入门,也就是世俗社会所谓的常情常理。

没有这一切,社会无以构成,人类无以自存,因此,所有良知未泯的文化人都应该来参与构建文明前提的事业。

——《文明的碎片·题叙》●文明的火种会不会在漠然者的心头重新点燃?文明的前提会不会使他们恍然收起振振有词的各自理由?具体来说,我们的一切文化行为会不会在人们心中产生真正的积极反应?——《文明的碎片·题叙》●称为文明古国,至少说明在我们国家文明和蒙昧、野蛮的交战由来已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中华文明的三个优点作者:来源:《党建》2014年第04期中华文明怎么能够延续那么久?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在哪里?在这里我必须讲中华文明的几个优点。

中华文明有些优点,因为我们讲的是“全球背景下的中华文化”,所以我们要改变一个习惯。

我们可爱的中国人有个习惯,经常用些形容词来形容我们的优点,忘记了全球背景。

我们老讲我们勤劳勇敢,外国人就笑了,哪个民族不勤劳,哪个民族不勇敢?我们打仗打得比你们还多,我们不勇敢吗?你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你们用文言文讲的,这句话在世界任何宗教里面都有。

我们勤奋,我们刚健,我们“和而不同”,等等,我们可以讲很多这样的词汇。

外国人讲,你们中国人啊,一会儿自卑,一会又把全人类的优点说成你们单独的优点。

所以我们不要把全人类的优点说成我们单独的优点,这是我们的一大毛病。

我们在讲中华文化优点的时候,需要两个特性,一个是独特性,第二是持久性。

这些事情是被中国人民一直做下来的,第一独特,可能西方也有,但主要是中国人在做。

持久性就是它是一直做下来的,而且非常普及。

我在纽约大学演讲的时候讲过,中华文化有“三个道”。

我希望在座的朋友们记一记。

第一个:君子之道这是我按照前面开始讲文化的时候讲到人格是文化的沉淀点,从人格的这个思维来引申的。

既然我们的所有文化都沉淀为人格,每一种文化的理想人格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的文化、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英雄,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先知,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绅士,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骑士,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浪人,有的民族它的理想人格是牛仔,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是君子。

君子这个词汇也可以翻译成英文,但是,这跟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君子不太一样。

君子不仅仅像绅士或者是好人、善良人,不完全是这样的。

请大家记住,如果孔子千言万语对我们有什么遗嘱的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嘱说,希望世世代代的人做个君子,不做小人——这是孔子给我们最重要的遗嘱。

你们要你们的孩子、学生要继承中华文化,不要背那么多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个君子,不做小人,这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孔子和他的学术战友们一起(我又要歌颂他们),他们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是建立了一个人格理想。

人格理想的好处是人人可以仿效,不单是去读一些古文。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所以一定是人格榜样让人家仿效。

而且,孔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给君子下定义。

什么叫君子?他不讲,因为没有文化的时代下个定义有什么用处?他做了一些最了不起的学术上的事情,就是我不下定义,我树立一个他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就是小人。

按照现代逻辑学的概念就是边缘切割,树立一个边缘,一刀切下去,君子是什么就清楚了。

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然后他用一系列中国人都知道的句子,来告诉你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够记住。

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小人乘人之恶”,等等,小人则反是,反过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他比较在乎自己的道德。

这个“土”碰巧和现在我们讲的“土豪”的“土”连在一起。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是孔子讲的话,他都努力地去分,分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告诉大家君子是什么,小人是什么,千万不要做小人,努力做君子。

而且很好做,比如“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则反是,也就是说“成人之美”是君子重大的品德。

这个人不见得是你家里的人,不认识的人也叫“成人之美”。

我们听完演讲,走在昆明的街上,看到今天天气很好,一男一女在举办婚礼,站在饭店门口接待宾客,你虽然不认识他们,但是你投去一个灼热的目光,这就是君子的目光,“成人之美”。

大家知道吗,君子的目光实际上很简单,随时随地。

小人的目光就不一样了,小人就要动坏脑筋了,新娘子好看不好看啊。

新娘子好看不好看,这当然也可能是君子目光的一部分——“成人之美”,关键是下面不要进一步的动坏脑筋,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差别。

我有一本新书就要出版,就叫《君子之道》,从人格上讲中国文化是最简单的,那是不是普及了呢?普及了。

普及在哪里?中国人,只要是中国人,不管在哪个土地上,只要是中国人,你讲他君子一定很高兴,你讲他小人他一定很愤怒。

尽管他没有文化,你讲他是小人他一定很难过,这就表示充分普及。

有些人讲,你宁可讲我坏人也不要讲我小人。

只要是中国人都很明白,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充分普及了。

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要想一想,你不要自称自己是君子,不要这么想,我们身上有君子的细胞也有小人的细胞,都会有,我们努力要做一个君子,是这一辈子的梦想。

我二十几年前辞去高校校长职务的时候,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突然发现我心中小人的细胞有点增长,这是为什么呢?我是一个高校校长,我在报纸上发现别的学校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一点暗暗的高兴,这就是小人细胞了。

我就看到别人有问题,我警惕,我们学校不要发生这样的问题,这还不是小人;看到有竞争关系的学校,他们出了问题我怎么就高兴了呢?这就是小人了。

如果长时间下去就很糟糕了,所以这也是我辞职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举这个例子,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要学做君子,尽量的避免做小人。

到现在为止,我还找不到另外一种划分能够完全替代君子和小人的划分,很难找到划分的标准。

小人不见得就是坏人,小人可怕的是他们不见得是坏人,甚至于你还抓不住他的罪名,但是事情全被他们搞坏了,心态全被他们搞坏了,但是始终还是抓不到他们什么辫子——切切戳戳的,阴暗的眼光,鬼鬼祟祟的动作,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把很多了不起的人搞得灰头土脸。

我们千万要我们的孩子们做君子不做小人(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标)。

我曾经开玩笑地讲,我说,我们中国的一个男人,如果去世的时候,你的墓碑上不要写什么正厅级干部,也不要说你是北大的博士,你说“这里休息着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就是最高的评价了。

君子应该是很多,大家认为,不识字的也可能是君子啊,君子的范围可以很广。

这一点我觉得孔子他们真了不起,他们把君子之道普及了。

第一个是君子之道,在人格模式上,中国普及了君子之道。

第二个:礼仪之道君子不能马上让所有人都学会做君子,因为这里边有教育过程,很难。

你还没有做君子的时候,我就强迫性、半强迫性地让你接受礼仪。

比如,一个孩子,他还不懂得孝道,但是你强迫他每天睡觉前要向爷爷奶奶请安,请安就是礼仪。

你当时还不知道孝的重要性,还不知道爷爷奶奶的重要性,但是你说:“爷爷奶奶,今天晚上好好休息!我去睡了。

”这是必需的,古代是这样的(现在未必如此)。

第二天早晨的时候请安,这叫礼仪。

礼仪不一定有实质性的内容,它把文化变成一种集体行为、行为的模式,这一点很重要。

我曾经讲过,我们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节气,其实是礼仪的普及场所。

为什么要有春节?节日来的时候,你对村子里的老人要有什么态度,对同辈要有什么态度?对舅舅要有什么样的语言,对舅妈要有什么样的语言?到元宵节是什么样,清明节又是什么样?一次次都是礼仪大普及。

通过节气,普及礼仪。

礼仪在中国是多少年积淀下来的。

有的礼仪太复杂,很难流传;有的不人道,逐渐被废除。

比如在宋代的时候,对中国妇女的礼仪显然是太不人道的,所以一定要取消。

但是简化礼仪、优化礼仪肯定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把君子之道延续下去的一个扶手。

否则,光讲君子之道不行,必须有行为模式的创建,你必须如此做。

你不能和航空小姐说,你必须要快乐,必须礼貌,不!必须手势,必须动作,必须一切符合礼仪。

我们在航空小姐身上就看到了礼仪,不管她真诚与否(最好真诚)。

不真诚,她也是完全符合礼仪,我们都感到很舒服。

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对世界各国的客人进行调查:你们最满意奥运会的是什么?是不是安全最好、安全不错,是不是开幕式最好?最后,大家的投票结果是,最满意的是中国年轻志愿者的礼仪。

他们用非常简单的礼仪方式,让外国人深深感觉他们身上的动作和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中华文化的速写本,这就是礼仪。

我们有没有可能让我们的动作变成中华文化的速写本?有集体礼仪也有个人礼仪。

古代(包括西南联大那些教授们)的礼仪一定是非常讲究的,他们有好多好多规则,好多好多礼仪,虽然贫困,他们也不会丢开自己的礼仪。

我的老师(年纪很大,已经去世了),他们当年去看叶圣陶先生(叶先生是中国第一任教育部副部长)。

那么老的一位老先生,不管谁人去看,他一定要送到家门口,而且一定是打躬作揖。

他的礼仪别人做不到,他必须这么做。

每个人有自己的规则,有一定的礼仪。

在国外,在国际上,我们讲他是绅士派头,我们中国就是君子的礼仪,这是非常讲究的。

为什么非常多的中国游客让外国人不舒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最基本的礼仪。

我在《中国文脉》里边引了一段话,在元代的时候,外国传教士对中国老百姓评价最高的是“礼仪之邦”,这不是中国人讲的,是外国传教士讲的。

这说明当时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很讲礼仪,包括乡村里边的老百姓。

他说,他所住的乡村里边,一个农民少了一条牛,全村人怎么帮他找,等等。

整个村庄都是非常有礼仪。

那么我们的礼仪现在是失落了,失落了怎么办?我们不要痛心疾首,不要狠狠地批判,从有的学校,有的系科,从有的单位,从有的群体开始简单礼仪。

礼仪简单,易行,慢慢的,比如包括我们昆明市,昆明市如果太大的话,包括有几个大的公司,大的学校(像我们学校),一点点做好。

礼仪普及之后比其他都好,君子之道就落实了,变成行为了,否则只是空对空。

有的人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有成为君子,但是他一辈子老老实实地遵守礼仪,我认为他实际上就是君子,因为他做到了君子该做的一切。

他的内心可能没有文化,他也读不到孔子的书,但是他是君子,因为他始终讲究礼仪,该怎么样都清清楚楚。

这是我讲的在行为模式上普及了礼仪之道,中国到处都是如此。

第三个:中庸之道这个“庸”啊,因为在中国文字当中和庸俗的“庸”是同一个字,所以在中国往往被误解,以为中庸之道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立场,没有观点。

错了!中庸之道完全不是如此。

中庸之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行为哲学,孔子认为它是最高道德——至德。

孔子怎么会认为中庸之道是最高道德呢?是这样的,“中”是对一切问题考虑中间值,“庸”指的是对一切问题考虑平常态。

“中间值”和“平常态”,非常重要,它使一切事情变得“可行”,本质是反对一切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在中国也流行过一段短时间。

中国文化的本性是中庸之道,反对一切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看起来很爽利、很痛快,但是最后一定坏事,一定是在边缘状态下的英雄呐喊,如果谁听了你,你和听你的人一起落入万丈深渊。

中庸之道不仅让大家不要走向深渊,而且要把现在已经在深渊的人也要救过来,所以是最高道德。

中国文化几千年一直不灭有好多原因,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它避免了一切极端主义。

即使有极端主义,也常常以中庸之道来治疗,来和解,达到和谐,所以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