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掌握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4.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4. 教师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特点。
2. 介绍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及其特点。
四、总结(10分钟)
1. 归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初中化学的教案模板5篇
初中化学的教案模板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化学的教案模板5篇随着新学期的开始,相信教师此时一定都在制定教案了,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的7篇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化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化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内容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化肥有效成分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通过探究虚假坑农化肥广告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点:对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关键: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分子的质量总和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定义)→ 通过例题总结计算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一般思路、方法、格式等→ 练习。
教学宜采取总结、概括,以练为主的方式,通过例题,总结计算方法、规律,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得以巩固。
这是本节的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前一课时有关内容,特别是化学式的意义。
新课可采取问题导入法,学生思考并讨论: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与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原子的质量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分子也很小,如何表示分子的质量?由学生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提出用相对分子质量衡量分子的质量,并说明计算方法,教师加以规范,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概念,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有了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基础,后两种类型计算不难学习。
教师引导,通过例题总结方法、规律,进行训练。
教材p111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训练,是一个局部的探究活动,属于资料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建议补充给商品标签,进行有关计算的练习。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组成元素,理解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元素。
2. 水的分子构成。
3.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 难点:实验操作与观察,理解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组成。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准备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点燃装置等。
(2) 进行实验操作:将电解水装置连接好,加入适量水,通电后观察现象。
(3) 实验现象:观察到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3. 分析实验现象:(1) 引导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它们的体积比例是多少?(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它们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4. 讲解水的组成:(1) 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 讲解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5. 练习与巩固:(1) 让学生回答水的组成元素是什么?(2) 让学生解释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原理。
6.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水的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
(2) 拓展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通过电解分解?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水的组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范文初中化学
教案范文初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能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2. 电解水实验3. 氢气与氧气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操作,氢气与氧气的性质。
2. 难点:电解水实验中气体的检验,水的组成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介绍水的组成,讲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讲解氢气与氧气的性质,如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 观察与讨论(1)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讨论实验现象与水的组成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和氢气与氧气的性质。
7.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水的用途,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授、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电解水实验操作,认识了氢气与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知识拓展和作业布置,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初中化学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化学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概念介绍;
2.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3. 化学实验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15分钟):
(1)讲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2)通过实验实例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 操作(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编写实验记录中的化学方程式。
4.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五、教学要点:
1. 化学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2. 化学实验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实例。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后练习来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微课教案模板范文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引言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概况[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
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
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
化学教案模板6篇
最新化学教案范文模板6篇化学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
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3)学会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4)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2)树立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认识到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2)化学变化的类型;(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教学难点:(1)化学变化的类型判断;(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2)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哪些特征?2. 讲授新课(1)讲解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如物质组成、性质发生改变等;(2)介绍化学变化的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3)举例说明化学变化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
3. 实验演示(1)展示实验:铁钉生锈、燃烧实验等;(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化学实验器材;(2)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3)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变化的类型。
5. 讲解化学方程式(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2)举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3)让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变化的定义、特征和类型;(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参考(精选10篇)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参考(精选10篇)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爱恨情仇,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
现在是科技技术快速进展的时代,化学在其中也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校化学备课教案(精选10篇),欢迎查阅!学校化学备课教案篇11. 1.学问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讨论的对象,化学教案-绪言。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观看、描述试验的力量,启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乐观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行毁灭的,只能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试验为载体,向同学展现化学试验中的仪器美,化学试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同学对化学科学的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列表记录试验现象,由同学争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
(2)通过同学争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分。
三、试验及教具预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留意概念间的区分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查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看化学试验。
首先要观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留意观看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看试验,将有助于我们思索变化的缘由,推想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初一下册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
(2)掌握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
(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的热情。
(2)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
2. 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
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其应用。
2. 化学元素的分类依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相关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元素的概念。
2. 提问:化学元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介绍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重点讲解道尔顿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等。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3. 演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分类方法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元素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化学元素的发现历程是怎样的?2.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1. 讲解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及用途。
2.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沟通、协作和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主题:[具体主题,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 课时:[具体课时,如“2课时”]3. 教材内容:- [教材名称及版本]- [具体章节或内容,如“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2. 新课讲授:-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
-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
6.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 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 [教材名称及版本]2. 教具:- [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3. 多媒体资源:- [PPT、视频、动画等]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改进措施。
教师教案模板设计范文初中
---一、课题名称:《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化学反应类型。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类型化学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反应类型知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探索。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基本类型?-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实例。
- 通过图表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区别。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现象。
- 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5.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与水发生反应的情况,了解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与水的反应
规律。
实验材料:锌片、铁片、镁片、铜片、试管、盛水的容器、蜡烛、打火机、酒精灯、滤纸、碘液。
实验步骤:
1. 将锌片、铁片、镁片、铜片分别放入四个试管中。
2. 分别在四个试管中注入适量水。
3. 观察每个试管中金属与水的反应情况,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
4. 使用蜡烛或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观察反应情况是否有变化。
5. 将碘液滴在反应后的金属上,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锌片与水反应会起泡、水变浑浊,放热,生成氢气。
2. 铁片与水反应会缓慢起泡,生成氢气,铁片表面会有些许锈迹。
3. 镁片与水反应会剧烈起泡,受热,生成氢气。
4. 铜片与水不发生反应。
结论:金属在水中的化学稳定性与金属的活性有关,活性越大的金属与水反应越明显。
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水花溅出。
2.使用火源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
4.实验过程中如遇到意外情况,请立即向老师求助。
初中化学老师讲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意识。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内容: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 能够准确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分方法
难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比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并引出区分方法;
2. 学习: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方法,让学生理解。
3. 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金属和非金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学习;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和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复习: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分方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2. 实验设备
3. 课件展示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实验操作情况
3. 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
1. 思考金属和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整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分方法。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注:本教案仅作为参考范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教案格式模板
课题:《XXX》(具体课题,如“物质的溶解性”)年级:《XXX》(如“八年级”)课时:《XXX》(如“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XXX(具体知识点,如“溶解性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XXX(具体技能,如“如何观察溶解现象”)- 培养学生运用XXX(具体方法,如“实验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XXX(具体活动,如“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XXX(具体活动,如“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XXX(具体知识点,如“溶解度的概念”)2. XXX(具体技能,如“如何进行溶解实验”)教学难点:1. XXX(具体知识点,如“溶解度曲线的解读”)2. XXX(具体技能,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2. 学生:预习教材,准备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或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新课讲授1. 讲解XXX(具体知识点,如“溶解性的概念”)- 通过PPT展示,讲解溶解性的定义、影响因素等-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溶解性的概念2. 课堂实验- 分组进行XXX(具体实验,如“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强调重点、难点三、课堂练习1.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问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XXX(具体问题,如“影响溶解度的因素”)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课题:《XXX》2.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3.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学听课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不同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物质?物质有什么性质?物质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新课讲授1. 物质的性质a.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b. 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c. 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变化a.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b.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c.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a. 酸碱盐的性质和变化。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和变化。
c. 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分析下列物质的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化学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四篇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四篇课题:物质的分类教学内容:化学中的物质分类教材分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分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主要特征。
难点: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物质分类的意义。
2. 利用实验或图片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物质,并引导学生找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特征。
3. 教师讲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主要特征,让学生掌握。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质分类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给全班。
5.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分类,并记录下来。
6.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并写一篇关于物质分类的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质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需要继续巩固和深化。
【教案模板二】课题: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教学内容: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教材分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和离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构成,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难点:复杂离子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和离子的概念。
2. 教师讲解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掌握。
3. 学生分组练习,命名简单离子化合物,并相互核对答案。
4. 教师举例讲解复杂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5.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给出的离子化合物命名练习。
6.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并写一篇关于离子化合物的练习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需要继续练习和巩固。
初中化学面试教案格式范文
初中化学面试教案格式范文教师姓名: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等。
2.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类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教学难点:1.如何简单明了地解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教学准备:1.课件PPT2.实验器材和药品3.教学视频或动画4.学生实验手册教具准备:1.黑板、彩板笔2.实验用具3.学生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PPT或视频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讲解物质的分类:介绍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物质的分类。
2.讲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他们能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四、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课后反思1.针对本节课教学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以上教案仅为初稿,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案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少不了需要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初中的老师们带来了化学教案,请看下面吧!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谈]原子的结构[体验]画出原子结构草图(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二、核外电子的排布活动1:[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
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低……→高离核:近……→远活动3:[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交流]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活动4:[操作]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知识画出氢、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5:[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归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二、离子的形成活动6:[投影]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归纳][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活动7:[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8:[讨论]如何表示离子?[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9:[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小结]1.不同点: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相同点(联系):①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②活动10:[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投影]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A~E共表示四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B、C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A、D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B 。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总结反思,拓展珏伸[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启示:.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伸]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C )A.m+n+a B.m+n-aC.a-n-m D.a+m-n[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A.水受热后汽化 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C.氧气溶解于水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 B ) A.X=Y=Z B.Y>Z>XC.X>Z>Y D.Z=Y>X3.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C )4.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B )6.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C )7.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B )A.6 B.8C.10 D.128.(2001长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 9.(2002山西省)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提升能力10.(2002吉林省)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12.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④⑤ D.②③④13.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A.1 B.2C.8 D.10开放探究14.表示M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B )15.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
请回答:(1)1个H3+离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 (填序号)。
(3)H3属于单质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2]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自主探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二、观察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热水2、木炭燃烧变成灰烬3、布料做成衣服4、葡萄酿成酒5、水结冰6、铁矿石炼成钢铁7、酒精挥发 8、矿石粉碎将这些变化分类: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
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
化学造福着人类,然而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社会倡导绿色化学。
阅读课本“多识一点”后总结什么是绿色化学?我的收获: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变化和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绿色化学的理念是。
当堂测试: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沙尘暴 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 B.铝合金门窗 C.玻璃D.木质桌椅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几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D.烧制瓷器6、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在和等方面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