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物理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谈物理概念教学

篇一: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刘国峰

一、高中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从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而建立起来的,它能准确地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它是从大量的个体、现象中提炼出共同特征并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当然也就不可能弄清物理规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或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或挖掘不出有效信息从而不能建立起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所谓的“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指自然科学实验),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实验当然离不开人们的观察和感知,但它区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在于:实验是将事物置于控制的或特定的条件下加以观测,而不像日常生活经验是在没有任何控制的前提下获得的。实验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教材大量枚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并从这些经验得出了一些热学、声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造成了许多学生误以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就可以得出物

理概念和规律;或者即使有部分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出,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而什么时候又不能借助的困惑!造成这些误解的本质就是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弄懂“实验”和日常生活检验的区别!

2、学习方法不当:

教学中发现大量的学生在中考中物理成绩不错,甚至优秀,但在高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物理成绩大幅下降!一些学生轻视概念的识记与理解,造成概念模糊

不清,不能准确地弄清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有不少同学对“加速度”这个概念模糊,往往“望文生义”的认为:加速度就是速度增加,或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等等不正确的理解。而另一些同学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不能从深层次的把握物理概念的属性,从而只会做“元概念”类型的题目,将概念内涵或外延稍稍延伸就出错的情形。仍以“加速度”为例,虽然这些学生知道“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但往往造成“加速度大速度就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就一定大” 的错误认识。

3、教材衔接不当:

高中物理教材与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大大超出许多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也造成了困难。如学生尚未学到极限的概念,在学习瞬时速度、变化率等概念时就难以理解;高一新生没有三角函数知识,处理和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时难以理解;没有函数图像的知识,用图像法研究各种问题就会比较困难等等??

4、思维能力跟不上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对思维能力的要

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高中物理教材所讲述的知识不仅要求采用观察、实验,更多的要求具备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能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对于多个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的复杂的问题,从物理现象到构建物理模型,从物理模型到数学化的描述,建立一系列的方程,学生接受难度大。

三、加强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1)加强实验教学,深化对“实验”的理解:

大多数物理概念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的,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形成深刻印象,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但一定要对

学生反复强调实验的条件、做好对现象剖析、强化逻辑推理过程、使学生将实验与日常生活经验区别开来。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先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从而感知小车受到了力;再用手弯曲刻度尺,从而感知手受到了力。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下列问题:弹簧和刻度尺发生了什么样形变?发生形变后弹簧和刻度尺要怎样恢复形变?虽然弹簧和刻度尺不一样,但它们产生力的原理是否一样?都是怎样才产生力的?力的作用对象和方向是否有联系?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概念,最后反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的感知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实验与日常生活经验区别在哪里?从而深化对“实验”的理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到底是运动还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以免造成错觉,误以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推,给“力”的概念的教学带来不必要困扰。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概念的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明确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并且在初

学时暂时将它固化:①概念名称;②定义的内容;③符号及表达式;

④单位;⑤物理意义;⑥矢量和标量;⑦状态量和过程量;⑧适用范围;⑨注意事项;⑩与相似概念的区别。力争每个概念都要能回答出这“十个”问题,在加以适量的训练以巩固,既能避免“望文生义”式的学习,又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于“加速度”这个概念,除了名称、内容、符号及表达式、单位这些最基本的要识记外,还要加强后面几个属性的理解,以便使学生理解诸如“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概念;加速度为负的好意;某物体该时刻加速度为2m/s2,此后一定也为2m/s2吗?为什么?与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于联系”等等问题。

(3)解决好教材衔接问题:

针对高一新生,要重视衔接教材的选择,要严格按照衔接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试图一劳永逸,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具体体现为:感知觉的发展;记忆和注意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等等。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的深浅,制约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等等。因此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切不可成人化的看待学生,违背认知事物的规律,同时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更何况,老师作为成人,当初就在很多概念上栽过不止一次跟

斗,妄想学生一步到位肯定是不现实的。对于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要尽力协调数学课程,不然的话就必须先花一点时间,将必要的数学知识障碍扫清后在讲解相关的概念,避免学生因为数学知识障碍影响物理概念的建立。

(4)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防止填鸭式教学: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旧知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