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五四运动的开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五四运动的开展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二十世纪的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如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战争、贫富分化、劳资冲突等问题暴露无遗。
同时,亚、非、拉殖民地和附庸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为世界革命独立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五四运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它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发生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烈化以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所引发的空前民族危机,直接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发生的过程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出席和会的有20多个国家1000多名代表。
中国曾对德、奥宣战,并派数万华工赵欧参战,因此也得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和会。
北京政府派去参加和会的代表是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施肇基等。
中国代表团最初向和会提出七项要求,主要内容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电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撤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
中国留欧学生团体派出代表要求中国代表团必须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代表团接受了这一建议,向和会请求取消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
但遭到美、英、法操纵的和会拒绝,并提出德人在山东所有他种权利,应无条件地由日本接收。
1919年4月30日,《凡尔赛和约》明文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4月30日、5月1日,陆征祥电告北京政府外交失败。
中国外交失败的的消息传回中国后,立即激起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5月4日下午一时许,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
6月3日,北京20多个学校派数百学生上街展开讲演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学本科复习资料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

练一练
5.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练一练
6.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练一练
6.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是( D )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练一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练一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老师:
打天下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守天下
诞生背景
我党诞生
谋出路 走弯路 富强路 新时代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意义及局限性
①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沉重打击封建专制主义文化。 ② 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 它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 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对西 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怀疑的原因: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向外国学习的过程经 历了三个阶段:
(3)辛亥革命既成功有失败,中国先进分子 从制度层面推进到文化层面——观念形态的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所以从路径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步为科技进步, 第二部由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 第三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军阀势力的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 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 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的和地盘 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制,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更带有动 乱性和黑暗性。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 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因为‚我们多 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 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 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五四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李大钊是最先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6、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7、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1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2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3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8、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著作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
9、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是1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3新文化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10、北洋政府迫于五四运动的压力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1、1919 年6 月5 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包括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学反封建的彻底性。
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萦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级害怕群众的愚昧。而在群众刚有点革命性 的时候,它又害怕群众的觉悟了。”
工人运动的发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 1922.1-3 时间 香港海 员罢工 安源路 矿工人 罢工 京汉铁 路工人 罢工 原因 领导人 结局 增加工资 抚恤死难 释放工人 签订条约 接受要求 被迫取消
1、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的影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火线
2、过程
1919年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 为先锋。 6月5日~6月28日 :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 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展现了崭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 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 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 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历史意义: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
思想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客观上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虽然成立 时只是很小的政党,却拥有马克思主义最先进的思想武器。 她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四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四章)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结束;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格局,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简答](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重点及答案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重点及答案解析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基本口号;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答:主要阵地:北京,上海基本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原因:第一,十月革命给中国人的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了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2、五四运动的特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所以,五四运动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答:特点: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都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历史意义: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答: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要,明确了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开天辟地: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5、新三民主义、三大革命政策;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工人、农民、小资、民资等各革命阶级的联盟)答: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反对民族压迫;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4章

第四章(一)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2)五四运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 给予中国人民“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 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 以十月革命胜利的实施昭示这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4) 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1) 发生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3)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二)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式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最早组织——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陈独秀 1919年12月,在 新青年上发表《本志宣 言》,指出“我们相信世 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 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 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1920年9月,他在《谈政 治》一文中,阐明了无产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的思想,指出劳动者“不 能不组成一个阶级”,不 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占领 权力阶级的地位,“建设 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 的国家” 。
“五四”时期出版的主要进步报刊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 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 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 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 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正如久 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 喷味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2)新文化运动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 识分子圈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所 达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思想方法 上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好的就是绝 对的好,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如他们对 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 分否定。表明他们还没有掌握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的批判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杨 匏 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 1918年,和蔡和森、何叔衡等在长沙组织革 命团体“新民学会”。1918年8月,他为了组织留法 勤工俭学到北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19年 7月,他主编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出版的《湘江评 论》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宣传社会主义,宣传 反帝反封建。1919年冬天,他为了扩大湖南各阶层人 民反封建军阀的斗争,第二次到北京,进一步研读了 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 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继续存在。
代替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 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 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 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 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 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 种朦胧的向往。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 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四章

1.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标准答案:错2. 国民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标准答案:对3. 北伐战争的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标准答案:错4.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准答案:对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举行。
()()标准答案:错6.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两党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军事力量骨干而合作创办的一所军校。
()标准答案:对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
()标准答案:对8. 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标准答案:对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标准答案:错10. 新文化运动是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标准答案:AA. 开展工人运动B. 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C. 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D. 夺取全国政权12.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人是()。
()标准答案:D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周恩来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标准答案:BA.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14. 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 )()标准答案:AA. 《新青年》B. 《共产党》C. 《民国日报》D. 《工人月刊》15.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标准答案:CA. 中山舰事件B. 整理党务案C. 四一二政变D. 七一五政变16.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最主要的错误是()()标准答案:CA. 害怕工农运动B. 反对土地改革C. 放弃革命领导权D. 一切服从国民党17. 1917年1月,北大校长蔡元培聘陈独秀为北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能采取的 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73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工人运动: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 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 高潮。
在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大小罢工100 余次,参加者在30万人以上。
74
香 港 海 员 罢 工
56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陈望
道翻译的《共产 党宣言》中文全 译本公开出版。
57
三次论战:
1919年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的论 战 1920年底,张东逊、梁启超挑起关于社会主 义的论战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黄凌霜、区声白 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58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了进行马克思
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创办了各种形式的
工人学校。
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
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59
1920 年 8 月 上 海 党 组 织创办的面向工人群众的 宣传刊物《劳动界》
1920年11月,上 海党组织创办的《共 产党》月刊
48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 新民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9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
的革命传统,1939年3月,陕甘宁 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
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50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倡 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四章_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 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 的领导者、组织者。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 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 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无数革命的先烈, 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 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确立党的名称
制定党的纲领
明确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演了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为红色旅 程的伟大起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 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遭到破产之后,没有受到欧 洲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影响。
“一个革命的政党在革 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领导, 可见他快要死亡了,故此 次运动中的一般新领袖对 于国民党均不满意,而有 利于新的政党产生,中国 革命需要组织各派力量以 反对帝国主义而引导革命 的党了。‛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 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 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 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 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 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 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 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 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 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 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 《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 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 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 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 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 面。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 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 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 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 击。‛ —— 斯 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月间
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1927年7月 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真题训练
B
A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 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 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
反对封建迷信 反对旧道德 反对文言文 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5年7月 1925年8月
,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5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
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6年3月 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 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国民党内 新右派的代表
谢谢观看!
1927年1月 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 权益
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李大钊(1889-1927) , 河北乐亭人。1916年回 国后担任《晨钟报》、 《甲寅》等报刊的编辑。 《新青年》杂志主编和 主要撰稿人之一,并把 新文化运动引向以传播 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 化方向。
胡适(1891-1962) , 安徽绩溪人,1910年 考取庚款留美官费生, 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 留美期间,他广泛涉 猎各种社会思潮,着 手研究中国文学的改 革问题,成为新文化 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 的主要倡议者。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要求:
1、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 条”;
2、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 利归还中国; 3、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 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 自主等。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 月 革 命 爆 发
1917年11月7日晚9点,向冬宫发起了总攻
全俄苏维埃 第二次代表 大会上列宁 宣布苏维埃 政权成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 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 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 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 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 式是崭新的。 (2)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 的作用。 (3)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 的爱国主义精神。”-江泽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B.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 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 对于历史, 对于外国事物, ……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 一切皆坏;所谓的好, 就是绝对的好, 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 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C.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 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 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 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 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B.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 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 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6.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B. 还我青岛C.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 在民主革命时期, 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 戊戌变法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五卅运动时期D. 一二·九运动时期8.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李大钊B. 陈独秀C. 张国焘D. 毛泽东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 辛亥革命10. 著名学者胡绳说: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 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标准答案:错2. 国民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标准答案:对3. 北伐战争的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标准答案:错4.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准答案:对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举行。
()()标准答案:错6.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两党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军事力量骨干而合作创办的一所军校。
()标准答案:对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
()标准答案:对8. 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标准答案:对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标准答案:错10. 新文化运动是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标准答案:AA. 开展工人运动B. 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C. 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D. 夺取全国政权12.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人是()。
()标准答案:D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周恩来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标准答案:BA.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14. 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 )()标准答案:AA. 《新青年》B. 《共产党》C. 《民国日报》D. 《工人月刊》15.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标准答案:CA. 中山舰事件B. 整理党务案C. 四一二政变D. 七一五政变16.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最主要的错误是()()标准答案:CA. 害怕工农运动B. 反对土地改革C. 放弃革命领导权D. 一切服从国民党17. 1917年1月,北大校长蔡元培聘陈独秀为北大()。
()标准答案:DA. 法科学长B. 理科学长C. 副校长D. 文科学长18.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DA. 1925年7月国民政府的成立B. 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的组建C. 1926年5月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D.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19.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 )()标准答案:AA. 群众运动B. 学生运动C. 工人运动D. 农民运动20. 中国共产党是()。
()标准答案:AA.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运动相结合的产物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三. 多选题注:每题3分。
(得分:0.0)2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标准答案:ADA. 《新青年》杂志B. 《时务报》C. 《中外纪闻》D. 北京大学22.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
()标准答案:ABCA. 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B. 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C. 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D. 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23. 毛泽东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 )()标准答案:ABDA. 《社会主义史》B. 《共产党宣言》C. 《物种起源》D. 《阶级斗争》24.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标准答案:ABCD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Bolshevism 的胜利》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5.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标准答案:ADA. 民主B. 自由C. 平等D. 科学2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工人斗争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先后加入了党的队伍,后来成为重要的领导骨干,他们有()。
()标准答案:ABDEA. 苏兆征B. 项英C. 史文彬D. 邓培2.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两党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军事力量骨干而合作创办的一所军校。
()标准答案:对2. 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标准答案:对3. 在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标准答案:对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标准答案:错5. 北伐战争的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标准答案:错6. 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标准答案:错7. 《天演论》的作者是胡适。
()()标准答案:错8. 国民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标准答案:对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举行。
()()标准答案:错1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
()标准答案:对二. 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11.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人是()。
()标准答案:D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周恩来1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标准答案:AA. 开展工人运动B. 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C. 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D. 夺取全国政权1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标准答案:A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武汉14.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标准答案:CA. 严复翻译《天演论》B. 孙中山创立《民报》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15.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DA. 1925年7月国民政府的成立B. 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的组建C. 1926年5月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D.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16. 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标准答案:A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朝花夕拾》D. 《药》17.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主持下在广州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标准答案:CA. 陈独秀B. 李大钊C. 孙中山D. 蒋介石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标准答案:BA.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19. 中国共产党是()。
()标准答案:AA.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B.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运动相结合的产物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0.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标准答案:CA.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B.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C. 民主与科学D. 民主与法制三. 多选题注:每题3分。
(得分:0.0)2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标准答案:ADA. 民主B. 自由C. 平等D. 科学22.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
()标准答案:ABCA. 北洋军阀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B. 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C. 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D. 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2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工人斗争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先后加入了党的队伍,后来成为重要的领导骨干,他们有()。
()标准答案:ABDEA. 苏兆征B. 项英C. 史文彬D. 邓培24.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十月革命的著作有()()标准答案:ABCD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Bolshevism 的胜利》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5. 毛泽东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 )()标准答案:ABDA. 《社会主义史》B. 《共产党宣言》C. 《物种起源》D. 《阶级斗争》26.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标准答案:ADA. 《新青年》杂志B. 《时务报》C. 《中外纪闻》D. 北京大学3.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准答案:对2.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
()标准答案:对3.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两党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军事力量骨干而合作创办的一所军校。
()标准答案:对4. 在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标准答案:对5. 北伐战争的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标准答案:错6. 国民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标准答案:对7. 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标准答案:错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举行。
()()标准答案:错9. 《天演论》的作者是胡适。
()()标准答案:错10. 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标准答案:对二. 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1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主持下在广州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标准答案:CA. 陈独秀B. 李大钊C. 孙中山D. 蒋介石12.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DA. 1925年7月国民政府的成立B. 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的组建C. 1926年5月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D.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13. 中国共产党做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的会议是()()标准答案:B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四大”14. 1917年1月,北大校长蔡元培聘陈独秀为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