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5页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考点巩固
1.(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 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 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 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 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19年的 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请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两位同 学的发言。
理论分析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国农村改革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合了生产力、上层建 筑适合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
09年的网络流行语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偷菜去、今天买了什么车? 不差钱。 你OUT了!
考点一: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 全同步性 ①先于 ②落后于
•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 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 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
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考点一: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性质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关系、 分配制度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三: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
律
意识形态、
◆....适合...., 促 进 ... 巩固和完
上层建筑
善,... 不适合..., 阻碍... 发展和变革 ◆....先进...服务., 促进 ...,... 落
反 作 用
决 定
考点四:(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贯
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于
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类 社 会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始 终
合作探究
某校高三 . 一班召开 “我看农村改革30周年”主题 班会,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 同学甲:改革开放30年来,从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 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 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 机构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 同学 乙 :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 和问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城 乡差距较大等,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法律守护“放心食品”
《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 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利于强化 我国的食品监管,有利于维护市场 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3月国务院进 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 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④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由于各国对减排的认识和态度不一,尤其是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分歧,使气候大会几乎与生气大会 划上了等号。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 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后闭幕。
根据材料提供信息,请你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辩证关系分析此次会议。
重要观点
后...服务,束缚... 经济基础
政治、法律 制度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
生产关系
的总和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 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 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 度。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
特点:非对抗性
社会主义改革
考点五(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 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唯物论:4、5
马 克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6
思 主
辩证法:7、8、9、10
义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11、12
(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
高考考点
•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
•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分析、解决问题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 过程是曲折的。 我国农村改革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体现了社会 发展的曲折性,也必须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来解决。
考点五(1):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的特点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 经济基础和上层
关系的矛盾 解
决
建筑的矛盾
阶级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历史唯心主义呢?)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 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07年天津卷35)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 谈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 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 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 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 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本轮世 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欧美成员国和发展中成员国各 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表明 A.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双方都未能全面地看问题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法
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考点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
劳动者、劳动工
生产力
具、劳动对象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 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变化会引起 生产关系变革
决 定
反 作 用
◆ …适合…,推 动…;◆ …不适 合 … ,阻碍…
听到吗?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 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 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aidu Nhomakorabea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 过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实施的14年,正值我国社 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出现了一些问题, 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制定一部全方位构筑我国食 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进一步 明确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利于强化我国的食品监 管,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 奏第一提琴。
提示:这种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从根 本上讲,仍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对过去或未 来社会存在的反映。
听到吗?
考点一: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完 全同步性 ①先于 ②落后于 (2)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段材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次会议商讨《京都 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 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 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 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 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 议 。会议议题达成2019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
3.(08江苏卷7)2019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政府机构改 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