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近段时间来,我在认真总结与反思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德育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高尚的志趣、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这既是育人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与强大动力。

那么,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我们怎样来寻求突破口呢?笔者认为,"体验式"德育能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与有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生机。

1.体验式德育的慨述
1.1 体验式德育概念。

何谓体验式德育?目前教育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探究的价值与意义。

笔者认为,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

(1)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条件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德。

(2)特点:主体式、活动式、普遍式、反思式、开放式。

1.2 体验式德育产生的背景。

(1)传统说教式德育的弊端,忽视学生主体性,假大空,教育效果与现实的差异性,官方思想与民间思想的不一致。

1.3 体验式德育的理论根据(1)主体性教育理论--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

(2)建构主义认识论――学生的德式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经过反思、体验、自己建构起来的。

(3)马卡连柯的集
体主义教育理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集体的特点(共同的目的;健全的组织机构;自觉地纪律,正确的舆论;良好的传统)
1.4 陶行知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

(3)教学做合一。

2.体验式德育的重要性
如果在教育中不重视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不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道德知识、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枯燥,情感得不到激化,认识得不到深化,心弦无法拨动。

体验式德育就是以组织与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生活实践是学生情感的生发剂,道德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扮演好社会角色,必经体验;接触自然、社会与伙伴,学会反省,进而形成社会道德意识与观念,启迪道德觉悟,激励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推理、道德选择与道德实践能力,增强道德责任感。

3.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条件
3.1 夯实体验式德育的基础――高尚的师德。

德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互换,思想对思想的撞击,人格对人格的感染,必须以德
育德。

3.2 建立体验式德育的管理机制。

年级管理、班主任负责、包班教师配合、全体教师监督的监督机制。

3.3 营造体验式德育实施的环境气氛(净、静、竞得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

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作风。

4.体验式德育的具体内容
4.1 开展文明达标晋级活动――体验成长
4.1.1 内容:(1)评文明学生:班级文明学生--年级文明学生――校级文明学生;(2)创建十星级文明班:遵规守纪星、仪表仪容星、文明就餐星、文明宿舍星、卫生保洁星、志愿活动星、三操达标星、竞赛优胜星、学习进步星、自定目标星;(3)创建文明宿舍;(4)创建文明餐厅;(5)评选文明家长。

4.1.2 原则:(1)高目标、低起点,实行滚动;(2)奖励多数,鞭策少数;(3)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4.2 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体验管理。

(1)作为爱校的具体表现,学校倡导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为学校志愿服务一周;(2)学校设志愿活动星,实行量化考评,与班主任效益工资挂钩;(3)由少先队、团委负责管理;(4)管理的原则:谁使用、谁培训、谁考评、谁管理。

4.3 开展班集体建设活动――体验集体
4.3.1 班集体建设考评项目:(1)干部队伍;(2)共同目
标;(3)管理制度;(4)班风学风;(5)舆论导向;(6)班级纪律;(7)自主管理;
4.4 实施违纪学生帮教制度――体验纪律。

(1)严格值周督导制度。

从早起床跟踪管理到晚睡觉,全程管理。

(2)教职工每月完成一定量的违纪学生帮教任务。

(3)严肃校纪,严格执行违纪学生处理规定,每月召开校会奖优惩劣。

4.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幸福。

(1)学会对比。

学习要跟勤奋的比,享受要跟贫困的比;(2)跟学生交心谈心,因势利导;(3)重视共性心理问题的疏导;(4)善待心理不健康学生;(5)请长辈忆苦,理解长辈。

"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 道德概念、道德观念是由外而内移入学生头脑的。

这种"内化"过程,既是主体道德思维的成果,也是学生情感选择的结果。

实践证明,只有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不会被学生所拒绝;只有坚持不断完善植根生活、以生为本、体验为主的"体验式"德育,我们的德育成效才会更加卓著,我们的学校发展才会永葆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