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
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

A.上位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3.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4.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起伏
5.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A.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B.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感受
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6.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7.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
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
8.学习迁移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智力
B.学习理解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方法
9.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理论是()。

A.课程结构理论
B.范例教学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1.()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A.思维
B.反应
C.语言
D.理解
12.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结构
C.课程评价
D.课程资源
1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在教学中应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一做法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15.“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我国近代教育家()提出来的。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晏阳初
D.陈鹤琴
1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7.()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A.加涅
B.布卢姆
C.桑代克
D.奥苏伯尔
1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认知方式。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9.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21.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和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22.“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3.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目的
B.课堂教学
C.教师与学生
D.学校教育制度
2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晚清学制”
25.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26.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
C.单向交往
D.双向交往
27.以下选项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的是()。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学制三种主要类型之一的是()。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分支型学制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体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0.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1.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人大学。

其特点是()。

A.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B.一个系列、一个分段
C.多个系列、多种分段
D.多个系列、一个分段
32.我国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为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33.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3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5.《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6.“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3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38.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

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出来,这是一种()现象消极作用的表现。

A.发散思维
B.定势
C.逻辑思维
D.启发
39.青少年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其玩网络游戏的禁令,这属于()。

A.消退
B.惩罚
C.泛化
D.负强化
40.“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判断题
41.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
42.发展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
43.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分为生理疲劳和审美疲劳。

()
44.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
45.《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公办学校校内可以适当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

()
46.怯场是一种情绪过于激动或兴奋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

()
47.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
48.课程管理是指以课程为对象施加的决策、开发、组织、协调、实施等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的总称。

()
49.客观性测验以评分客观而得名,它是通过一系列客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完成一定任务和作业来测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
50.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51.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52.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53.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

()
54.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
55.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
三、简答题
56.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有哪些?
57.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58.简要分析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区别。

59.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60.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61.简要分析学习迁移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62.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

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

“加油,小杨。

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

”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

”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

”“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

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

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

请分析这位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63.在某乡村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晚自习铃声响了,初二某班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

班长多次大声说:“开始自习了,大家不要吵,否则老师看到了又要发脾气的。

”可是几乎没人理睬她。

班长非常焦急并跑到门口查看,发现值班老师很快到教室门口,情急之下,对着教室大声喊了一句“某某来了。

”这位男老师听到有学生直呼其名,走进教室,阴沉着脸问:“刚才谁叫我名字?”班长举起手,站起来刚想向老师解释时,只见这位男老师径直走过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抽了班长两耳光,然后叫她滚出教室。

班长伤心地哭着跑出教室,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

她周末回到家告诉了父母,但父母却责怪她“谁叫你直呼老师名字,打得好,下次就会长记性”。

她心想也许自己真的错了,可又觉得委屈、悲愤。

(1)请运用师德及教育法规相关理论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履行班主任职责,以便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
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论语》
2.大脑的喜怒哀乐爱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生理唤醒
C.情绪的外部行为
D.情绪的外部表现
3.以下哪个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控系统的内容?()
A.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B.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C.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体验
D.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4.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5.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利用了人的()
A.感觉对比
B.知觉选择
C.感觉适应
D.视觉后像
6.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8.我们无法通过感知了解未来天气变化的情况,但可以根据气象台的预测,推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反映出思维的()特征。

A.直接性
B.具体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A.分支型学制
B.双轨制
C.六三三制
D.单轨制
11.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2.()是中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A.谈话法
B.谈论法
C.练习法
D.演示法
1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是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4.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A.升华
B.代偿
C.退行
D.转移
15.“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6.早晨起床后背英语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
A.超限抑制弱
B.倒摄抑制弱
C.延缓抑制弱
D.前摄抑制弱
1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18.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动作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
19.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20.课程()认为,设计好的课程计划是可以变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缔造取向
D.创生取向
二、填空题
2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__________。

22.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__________、民主化、多元化、__________。

23.脑的枕叶是__________中枢。

24.备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25.在心理学中,人们通常从心理过程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去研究心理现象。

26.教育与 __________ 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27.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__________。

28.“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的__________。

29.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3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1.表情动作可以分为__________、言语表情和__________。

3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 __________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三、名词解释
33.学习准备:
34.总结性评价:
35.发展性评价:
36.行动研究法:
37.学生观
四、简答题
38.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9.请简要回答优秀班集体的特点。

40.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41.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42.为什么说教育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六、案例分析题
43.在于漪老师上一节语文公开课上,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C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C
4.参考答案:D
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电影里活动画面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6.参考答案:C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C
9.参考答案:C
10.参考答案:B
11.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2.参考答案:C
13.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4.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15.参考答案:B
16.参考答案:D
17.参考答案:A
18.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个体思维发展的顺序是由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19.参考答案:C
20.参考答案:B
二、填空题
21.孟子
22.全民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3.视觉
2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5.个性心理
26.生产劳动
27.权利与义务
28.示范性
29.认知情感
30.学生
31.面部表情,动作表情
32.学习期待
三、名词解释
33.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4.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35.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3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37.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

学生观的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及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

四、简答题
38.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
理论意义:
(1)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39.请简要回答优秀班集体的特点。

参考答案:
优秀班集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40.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3)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论述题
41.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42.为什么说教育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⑤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六、案例分析题
43.在于漪老师上一节语文公开课上,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案例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该案例中,教师利用一个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
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教学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应具备()。

A.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教育科学知识素养
2.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5.坐巴士会晕车的人,乘船、乘火车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6.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效应称为()。

A.定势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7.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8.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

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
9.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