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
节(二)(含答案)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18~19)
1.观察突触的结构,回答相关问题
(1)突触的结构: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
(2)其他结构
D .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 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②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阅读教材P19~21)
1.根据各级中枢示意图填空
[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④]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神经中枢关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
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人脑的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共研探究]
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定的结构。
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
(1)从图1看出,相邻神经元相接触的突触类型主要有两种,甲为轴突—胞体型,可表示为:;乙为轴突—树突型,可表示为:。
(2)填写图2各部分的名称,其中属于突触亚显微结构的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实质上属于细胞结构的细胞膜,突触间隙的液体实质上属于内环境的组织液。
2.神经递质
(1)突触小泡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其成分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
和一氧化氮等,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线粒体。
(2)神经递质类型: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3)作用机理: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其本质为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从图3看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神经递质的去向:①酶水解,②载体运回突触小泡。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2)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是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③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4.兴奋传递异常分析
(1)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
[总结升华]
(1)刺激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尽管ab 与bd 距离相等,但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
奋,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 点,兴奋只能由c 点传到d 点,不能传到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可以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对点演练]
1.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正误
(1)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
(2)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
(3)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
()
(4)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
(5)“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
(6)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7)“6”上能与“3”内物质结合的结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
(8)有较多的“2”存在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解析: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正确。
突触组成方式主要分为三类:①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②轴突与树突相接触;③轴突与轴突相接触,故(2)正确,(3)错误。
一个神经元的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会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4)正确。
“3”结构为突触小泡,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5)错误。
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6)正确。
受体和神经递质的结合是具有专一性的,(7)错误。
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分泌过程消耗能量,(8)正确。
答案:(1)√(2)√(3)×(4)√(5)×(6)√(7)×(8)√
[共研探究]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有各自的功能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结合教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相关生理功能有关的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脑干。
[注意]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无法对脊髓进行控制,而成年人则能。
由此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结合教材P20“资料分析”,从及下面排尿反射的示意图,然后分析:
①婴儿会尿床,没有控制排尿的意识。
婴儿排尿反射的过程(用字母和箭头表示):C→a→B→b→D。
②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
主动排尿的过程(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c→B→b→D。
主动排尿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③根据排尿反射示意图得出: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言语区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完成下图,然后分析:
①S区受损出现不能讲话的现象,具体是指:B。
A:口腔和声带不能运动,发不出声音
B: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组织语言,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
②我们做英语试题(包括听力测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H区、V区、W区。
③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
完成下图并回答问题:
根据上图得知:学习中除了要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外,还要课后认真复习(重复),才能不遗忘。
[总结升华]
言语区的分区及损伤症
[对点演练]
2.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言语区听话中枢(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选D 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是只有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
1.图中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刺激a点,则除b点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率受突触限制
D.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为传导介质
解析:选A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由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因此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率受突触限制,C正确;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即该过程需要组织液为传导介质,D正确。
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选B神经元之间兴奋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故突触前神经元可以合成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没有兴奋产生,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定受体,改变膜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
3.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解析:选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
语症。
4.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⑦中所包含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这些物质可与____________(填序号)上的受体作用改变________的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________(填细胞器)有关,结构⑦________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有关。
解析:只有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能产生递质,突触后神经元不能产生递质,只能接受递质而发生反应,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其内所含的神经递质主要为乙酰胆碱和单胺类物质,不同的突触小泡含有不同的递质。
答案:(1)←(2)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③突触后膜核糖体突触小泡高尔基体
【基础题组】
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 TP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释放的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的。
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解析:选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但能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刺激c处,b处会发生兴奋,a处不会发生兴奋,C错误;刺激a处,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D错误。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选D静息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A错误;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不会影响神经元的静息电位,B错误;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兴奋,不是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方式进行传导,D正确。
4.(2016·德州高二月考)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选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图中①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⑤是突触间隙,①④⑤构成突触,B正确;在突触后膜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前膜传向后膜),D正确。
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如图①②③表示的是检测时的三种连接方法与刺激前的电位状态,图①②中的刺激点与两电极的距离相等。
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B.图②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C.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图①与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
解析:选B图①中随着动作电位向刺激点两侧移动,当到达两电极处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微电流计发生一次与图示相反的偏转,随着动作电位的继续移动,两连接处均恢复静息电位,此时,微电流计指针再发生一次偏转,恢复到图示状态;图②中,两极均连在膜内,无论是静息电位时,还是刺激后,动作电位移动到两电极所在的位置时,由于两电极所处位置的电位相等,故电流计指针均不发生偏转;给予③中的刺激点适宜刺激后,随着动作电位的传导,当左侧电极为动作电位时,右侧电极尚处于静息电位状态,因而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动作电位传到右侧电极时,左侧电极处已恢复为静息电位,因而,指针会向右偏转一次;图①中的两次偏转为先右后左,图③中的为先左后右。
6.你幸福吗?最近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而当人感到悲伤时该多肽水平减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ypocretin 在突触后膜中形成
B .hypocretin 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C .人开心时,较多hypocretin 进入组织液
D .hypocretin 在神经元间双向传递
解析:选C 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合成;hypocretin 是分泌蛋白,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开心时hypocretin 增加,说明有较多的hypocretin 被释放进入组织液;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Ⅴ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 .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解析:选A 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其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 项正确;Ⅴ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但可以写字,B 项错误;温度感受器通常位于皮肤和内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 项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 项错误。
8.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B .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图示细胞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
D .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解析:选C 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而①②代表的都是膜外电位;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能力题组】
9.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 .刺激M 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解析:选C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传递到突触后膜时,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刺激腓肠肌――→兴奋传入神经―→大脑(神
经中枢)―→M点―→电流计左电极(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右电极(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腓肠肌。
因此,该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正确;刺激M点,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0.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②④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选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结构,细胞核位于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内,具有正常功能神经元的细胞核不位于突触小体内。
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11.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解析:选A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的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向③;感觉的产生是兴奋由④⑤⑥上行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的。
12.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
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冲动能在被刺激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错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A错误;但神经冲动能通过突触结构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C错误,D正确。
13.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X为________。
图2中③为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
若结构X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④上的________协助。
(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图2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
解析:(1)图2中③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
(2)B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④处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对突触后膜起抑制作用。
(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⑤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有血浆和淋巴。
答案:(1)突触突触小泡高尔基体(2)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抑制载体蛋白(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血浆和淋巴
14.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_______(填“是”或“否”)。
(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________次。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不能确定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填“是”或“否”)。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点_______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解析:(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分泌过程需要消耗ATP。
(2)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在刺激甲图中的e点后,其他4个点中,只有d、c点兴奋,即电流表只能偏转一次。
(3)由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完整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
若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当药物投放在b处时,则刺激a点,肌肉没有反应,刺激c点,肌肉会发生反应;若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当药物投放在d处时,刺激c点,肌肉没有反应,刺激e点,肌肉有反应。
答案:(1)突触前膜、突解间隙、突触后膜是(2)1(3)①否②a有③c e
15.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____________神经元的____________构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的。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树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
(2)a处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位点,若给以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并以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3)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a处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后传导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5)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
答案:(1)感觉(传入)树突末梢(2)由正变负神经冲动(局部电流)(3)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不偏转d处为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或者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由c传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