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黄洋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用探伤仪给金属内部检查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大小来判断不同人的讲话声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一样的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
D.人耳能听到的是声波,听不到的就不是声波
3.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D.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等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6.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
7.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A.引吭高歌B.高声喧哗
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D.听不见,声音高些
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世界上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捕猎时的速度可达36m/s;飞最快的鸟是褐海燕,速度可达5km/min;游最快的鱼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猎豹、褐海燕、旗鱼B.旗鱼、猎豹、褐海燕
C.褐海燕、猎豹、旗鱼D.褐海燕、旗鱼、猎豹
10.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1.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国际救援队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利用声传递能量 B.将周围物体砸开
C.消除寂寞D.利用声传递信息
12.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14.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cm,宽为18.3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
15.下列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
16.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速铁路全长为306km,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会给沿途经过的资阳、内江、永川等市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其中内江至成都的里程约为135km.若通车后某列火车当日早上到内江后,从内江开往成都的启程、到站时刻如图所示,则这列火车从内江到成都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120km/h B.300km/h C.200km/h D.350km/h
17.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1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9.《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来常用该成语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2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8s内通过的路程为40米,它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m/s,在第6秒内通过的路程为m.
2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控制噪声.
22.9月6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夺得2015女排世界杯挂冠,这是中国女排第八次荣膺世界冠军.如图所示,比赛场上,队员击打球的声音不时传来,可知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女队员在比赛中不时叫喊,发生的音调比一般男队员(选填“高”或“低”)
2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24.“山不转水转,水不转呀山也转”这两句话中的“山不转”选的参照物是.“山也转”选的参照物是,说明运动和静止的性.
25.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26.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μm=km (2)45min=h.
27.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可知瓶是否灌满.这是因为水灌得越多,空气柱变得越,气柱发出的音调越.
28.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而产生噪声;放爆竹时小朋友们往往用手捂着耳朵,这是从处减弱噪声;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空气中光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声速.
29.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
30.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乙是,丙.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31.如图所示,刻度尺B的分度值为,刻度尺A的读数为cm.
32.某同学在做研究甲、乙两物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时间与路程的图象,由图中可以看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应当是,在第min时,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在第2min钟末,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倍.
33.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cm/s;V BC=c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四、计算题
35.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
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6.张宁乘坐一辆出租车,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黄洋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用探伤仪给金属内部检查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考点】声与信息.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根据题目所给具体事例,分析与信息有关的内容.【解答】解:A、用探伤仪给金属内部检查,来反馈物体内部的信息,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利用超声传递的能量,将人体内部结石击碎,故B错误.
C、利用超声传递的能量,将灰尘与眼镜分离,故C错误.
D、利用超声传递的能量,将污垢和牙齿分离,起到美白的效果,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大小来判断不同人的讲话声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一样的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
D.人耳能听到的是声波,听不到的就不是声波
【考点】音色;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A、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人说话的特点是不同的.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不同,有些人不能听到的声音,有些动物能听到.
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A、不同人讲话时,声音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我们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对说话者进行分辨.故A错.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不一样的.故B错.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C正确.
D、人耳能听到的是声波,听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声波.故D错.
故选:C.
3.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要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快.
【解答】解:人走路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水中传播,也可以在岸﹣﹣水中传播;
在水中的鱼可以通过以上不同的途径接收到声波,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其接收途径主要是岸﹣水﹣鱼.所以选项A、B、C都不是主要途径.
故选D.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没有不振动发出的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还在继续;
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被人听到(超声、次声等).
【解答】解:
A、声音的产生条件就是振动,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不振动产生的声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C错误;
D、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振动发出的声不一定被人听到,故D错误.
故选A.
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D.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等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根据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2)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3)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4)根据乙车在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进行比较.
【解答】解:
A、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C正确;
D、乙到达600m所用的时间大于20s,而甲到达600m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D错误.
故选D.
6.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对于小明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
故选D.
7.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A.引吭高歌B.高声喧哗
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D.听不见,声音高些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A、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符合题意;
B、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音调太高时,往往跟不上去,符合题意;
D、声音响度小时容易听不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
故选C.
9.世界上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捕猎时的速度可达36m/s;飞最快的鸟是褐海燕,速度可达5km/min;游最快的鱼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猎豹、褐海燕、旗鱼B.旗鱼、猎豹、褐海燕
C.褐海燕、猎豹、旗鱼D.褐海燕、旗鱼、猎豹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根据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统一速度单位,然后根据速度大小比较运动快慢.
=129.6km/h,
【解答】解:猎豹的速度v
猎豹=36m/s=36×
=300km/h,
褐海燕的速度v
褐海燕=5km/min=5×
旗鱼的速度v
旗鱼=108km/h,
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旗鱼、猎豹、褐海燕;
故选B.
10.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考点】音色.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
打开;
故选C.
11.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国际救援队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利用声传递能量 B.将周围物体砸开
C.消除寂寞D.利用声传递信息
【考点】声与信息.
【分析】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在地震中遇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大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被搜救人员发现.
故选D.
12.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声音频率较大,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但超声波是机械波,它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声波方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破碎能力等特点.
【解答】解: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普通声波速度一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A正确.
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 正确.
C、墙壁是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故C正确.
D、“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D.
14.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cm,宽为18.3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5和8所对应的cm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故选B.
15.下列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
【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分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解答】解: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选C.
16.正在建设的成渝城际高速铁路全长为306km,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将会给沿途经过的资阳、内江、永川等市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其中内江至成都的里程约为135km.若通车后某列火车当日早上到内江后,从内江开往成都的启程、到站时刻如图所示,则这列火车从内江到成都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120km/h B.300km/h C.200km/h D.350km/h
【考点】速度的计算.
【分析】先算出火车从内江到成都用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已知:内江至成都的里程约为135km,
这列火车从内江到成都用的时间为t=8:57﹣8:30=27min=0.45h,
那么这列火车从内江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v===300km/h,
故选B.
17.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考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A、B选项分别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给出了噪声的定义.C、D选项要从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来分析.注意该题是要选取错误的说法.
【解答】解: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和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A、B选项的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
D、在校园内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A、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而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C、噪声强度显示仪可监测噪声,但不能消除噪声;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A说法错误;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B说法正确;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消除噪声,C说法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传播速度应为零,D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9.《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来常用该成语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盗贼所犯的错误是不能阻止别人听到铃声,既没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解答】解: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
铃声是由空气传播的,“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
在掩耳盗铃的故事中,除了捂住耳朵的“盗铃者”其他人仍然是可以听到声音的.
故答案为:不能阻止别人听到铃声;产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