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伦理的审美诉求

合集下载

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

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

21China Television 2011评论空间 │ 栏目主持:东方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情形来看,跨入21世纪的近十年来,家庭伦理剧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提高,所引发的社会反响也更加强烈;同时,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也日趋多元和丰富,比以往更加贴近家庭与现实,通过对剧中人物生活经历、家庭变迁的展示,对有关社会变迁所引发的思索,润物细无声般地沁入到观众的心田。

正是由于这些家庭伦理剧反映了夫妻、母子、婆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真情,贴近生活,以情动人,不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也获取了很高的收视份额。

近十年间,中国家庭伦理剧所呈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取向值得认真反思和探讨。

一、题材选取:反映家庭亲情、情感纠葛的平民故事家庭伦理剧的题材选取是以家庭为核心、以亲情为经纬,主要探讨男女情感、婚姻关系、赡养老人等问题、矛盾和纠葛。

一般而言,家庭伦理剧很少涉及社会大事,均是围绕百姓的柴米油盐和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当然,各种社会问题也会通过家庭伦理剧得到一定程度的诠释,如婚外恋、七年之痒、婆媳问题、围城现象、母女关系、私生子女等等。

电视剧《双面胶》的热播,就引发了人们对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孙宜君 马晶晶近十年22ChinaTelevision2011评论空间 │ 栏目主持:东方媳关系的再度思考。

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上海媳妇和一个东北婆婆之间的矛盾冲突,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生活习惯、地域差异、消费方式、知识背景等,从对日常生活状态近乎白描式的表现中,揭示出当下社会家庭中带有普遍性的矛盾与冲突,特别是文化差异、住房紧张给现代人造成的压力以及两代人消费意识和生活习惯上的代沟。

婚姻、家庭、地域间的矛盾尖锐化和极端化,令夫妻、婆媳、亲家这三个层面因一桩婚姻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陷入了分歧、冲突以至于水火不容的境地。

家庭伦理剧与其它题材相比,更契合观众的心理。

毕竟对家的归依,对亲情的依恋是人类的共同情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过:“家庭关系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民众更倾向于从家庭中寻找心理安慰。

简析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诉求

简析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诉求

的审美诉求下.家庭伦理剧势必会在“人性善”、“善恶有 报”等方面下足功夫。以达到创作者的意图.即将自己的
艺术主张注入作品中,通过中国各式各样的家庭伦理道 德问题。完成在审美价值层面上的美善统一。
的怀旧等.就成为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上所体现的必然趋 势。同样地,正是由于其在精神文明所承担的责任,造就 了家庭伦理剧的收视保障,掀起了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又 一个收视热潮。 如电视剧《半路夫妻》描写的是当代都市人的再婚现 象.它所关注的是社会上日益渐长的离婚后再婚现象,给
了观众一个新的观看视角。剧中人物胡小玲与丈夫江建 平离婚.并不是由于第三者家庭暴力等因素,只是为了结
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善统一的原则,导演都会从亲情、 善良等方面入手。大部分作品的审美价值恰恰是展示人 物的道德境界即人物的善良来赢得人们的审美同情从而
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的。…《我的丑娘》这部电视剧讲的
主要是儿子因为母亲丑娶不上媳妇而“拒绝”认母.母亲 以其人丑但心美最终与儿媳儿子相认。《我的丑娘》引起 观众共鸣并取得高收视率的核心所在.便是一个个与
近年来,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类型中的主力军.在 不断热播的同时,其收视率也随之一路走高,成为当下业 界关注的对象之一。在引领大众化电视消费的同时。它所 具有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意蕴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世俗生活的时代化书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 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文化层次上来讲。上世纪八十 年代盛行的精英文化逐渐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大众 4.思维改良。摒弃线性变系统。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口流动频繁、行业融合、城乡发 展统筹等已经是整个社会发展现状的主流.农村人口迸 城务工,城市人口到农村租赁田地、山林搞种植、养殖业的 现象比比皆是,线性的单纯说农显然会使对农节目自身的 收视号召力严重受损。也无益于对农宣传与服务的作用体 现。变线性节目策划为系统节目策划.变线性节目内容为 以“三农”为核心的多元系统节目内容是当前对农节目亟 待探索的思维改良行动。曾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电视 节目奖提名奖的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栏目是近年 来国内热播的一档对农节目,它除了围绕农村、农业这个 主题做文章外.对农民的主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外沿 的延伸,比如.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务T同样是对农节目所 要关注的事件,《垄上行》栏目就曾聚焦农民工招聘会等活 动。浙江台的《大家》也曾以专题的方式记录了农民工进城 务工的生存现状.节目的内涵除了故事化外.还透射、包含 着人文关怀与务T技巧资讯服务,极具感染力与实用性。 我认为,对农节目除了要唱好在农村土地上的那首“四季 歌”外。更要将镜头广罗各种与“三农”有着千丝万缕的信 息与故事的别样“四季歌”。达到天天唱“四季歌”,歌歌都 不同,歌歌都新鲜的效果。这个方面的探索需要采制人员

伦理与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

伦理与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

伦理与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引言伦理和艺术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互相影响并塑造着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评判和认知。

伦理和道德准则存在于诸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而艺术道德则是一种专注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价值观的道德准则。

本文将围绕伦理与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伦理和道德的概念,并探讨其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讨论人们对于伦理与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的态度和看法,并总结全文。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伦理的概念伦理是关于人类行为和品德的研究,它研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并制定相应的规范。

伦理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们的行为和应该如何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伦理准则是指人们根据道德经验和实践形成的规范,它们指导人们的行为,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和道德的决策。

道德的概念道德是指人们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对他人的尊重、诚实、公正、正直等等。

道德规范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们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艺术道德创作的概念艺术道德创作是指艺术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艺术道德创作不仅包括艺术家对于创作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原则的遵守,还涉及艺术家对于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对观众的影响的考虑。

艺术道德创作强调艺术家对于作品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的责任和担当。

审美价值观的概念审美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观念和评判标准。

审美价值观是主观的,它会因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和审美偏好而有所不同。

审美价值观不仅涉及对于艺术作品的外在美感的评判,还包括对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的认知和理解。

艺术道德创作与审美价值观的关系艺术道德创作和审美价值观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互相影响并塑造着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评判和认知。

后现代伦理生活审美化:伦理与审美的融合

后现代伦理生活审美化:伦理与审美的融合
德是 “ 美 学 的一个 分支 ” 德 国 后现代 哲 学家 沃 尔夫 岗・ 韦 尔施 指 属臆 造 。道 德标 准 所依 据 的世 界 是根 本 没有 的— — 不存 在 道德 和
出“ 伦理 学 今天 自身 正在 转 化成 为美 学 的 一个 分 支 。 ” 理 查 德 ・ 非 道 德 的行 为 。 ” 指 出没 有 永恒 或 普 遍 的 道 德 , 所 谓 道德 是 一 舒 斯特 曼 更进 一 步从 三 个方 面分 析 了美 学和 伦 理学 的 亲缘 关 系 。 定 阶层 某些 人 的意 志和 利 益 的表 达 ,揭 露 了道德 的人造 性 和 非本 “ 第 一 ,二者 都 包含 从 永恒 的观 点 上看 事物 ”,就 是伦 理 与 美学 源 性 。尼采 认 为道 德违 背 人 的 自然本 质 , “ 反 自然 的道 德 , 也就 都 以整个 世 界为 背 景的 方式 来看 待 事物 。 “ 第 二 ,伦 理 学和 美学 是 几乎 每 一种 迄今 为 止被 倡 导、 推崇 、 鼓吹 的道 德 ,都 是 反对 生 二 者都 关注 ‘ 神 秘 的 ’领 域 。 ”指 伦 理 学 与 美 学 都属 于 不 能言 命 本能 的 ,它们 是 对 生命 本 能的 隐蔽 的 或公 开 的 、肆无 忌 惮 的谴 传 、超 视野 的绝对 价值 。 “ 第三 ,二者在 根 本上 都关注 幸 福 。 ” 责 。 ”他认 为,道 德违 背 了人 的 自然 特 性 ,会抑 制 人 的生 命 力 ,
化、审美与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伦理 ;审美化
论 对现 实的 回应 。从 其产 生 的理 论 层面 而论 ,这种 回 应 的 出现 , 是 西 方后 现代 哲 学对 西 方现 代哲 学 批判 的 结果 。 西方 后现 代 哲 学 尽 管观 察 问题 的 角度 不 同 ,分析 问题 的方 法越 来 越 成 为 西 方 后 现代 哲 学 关注 的 一 个热 的理 论前 提 、基 本观 点 和思 想 实质 。这 就 是它 们 从否 定 物质 与精 点 。理 查 德 ・ 舒 斯 特 曼就 曾在 《 实用 主 义 美学 中》 说过 : “ 伦理 神 、主体 与 客体 的对 立 统一 关系 的前提 出发 ,反 对基 础 主义 、本 生 活 审美 化 是 我们 后 现 代 时代 的 主要 趋 势 。” 1 这 一趋 势 的 主 旨 质 主 义 、理 性主 义 ,宣 扬不 确 定性 、 易逝 性 、碎 片性 、零散 化 , 是 以美 学取 代 伦理 ,让 审 美成 为 生活 的基 础 和 目标 。本 文 目的在 推 崇 主观 性 和相 对性 。 由此 ,在 尼 采提 倡 泛 审美 化 的存 在 、福 柯 生存 美 学 ”、 理查 德 ・ 罗 蒂提 倡审 美 生活 作 为善 的生 活 于 阐释 后现 代 伦理 生 活审 美化 这 一趋 向出现 的哲 学 根源 。笔 者 认 提 倡 的 “ 为 在西 方后 现 代语 境 下 ,伦 理与 审美 的 融合 ,主 要 受到 尼采 、福 的典 范等 思 想 中 ,伦理 和 审美逐 渐 融合 ,并在 社 会和 个 人 生活 中

伦理片转向:情色影像与伦理诉求

伦理片转向:情色影像与伦理诉求

伦理片转向:情色影像与伦理诉求[摘要]《色,戒》、《苹果》、《左右》等华语片大胆的性爱场景挑战观众接受尺度,更挑战华语伦理片传统的价值取向,原因既在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也在时代特点。

[关键词]伦理片性爱相对论伦理片是电影中一个历史悠久的片种,是“以反映社会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主要以家庭、婚姻、爱情、友谊等方面问题为中心内容”的故事片。

在我国。

伦理片几乎与电影同时诞生,从郑正秋、张石川开始,到蔡楚生、史东山,到谢晋……电影史上在当时被广泛认可并影响深远的伦理片无不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标杆,有显在或含蓄的宣教目的,通过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教导世人“忠、孝、礼、义、廉、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即使被称为“弑父”的第五代成名作,形态上散淡了前辈人精心构筑的故事、情节,内核却更加精英姿态地坚持儒家价值观。

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的第六代电影创作群体初涉影坛时逢经济、文化急遽变革,他们是失去经济与精神双重庇护的一代。

政府的经济建设中心论和舶来的消费主义从实物层面弥散到心灵,以儒家价值观为主的传统精神坚守、经世之道受到挑战。

与一边迷茫中寻觅一边成长的第六代不同,同时期精力仍然旺盛的第五代可以理性冷静的分析、判断。

在伦理片创作上,无论可见的影像还是需要分析才清晰的伦理诉求,两个群体不约而同的表现出与之前伦理片一定程度的差异。

伦理片中华传统特色的审美和精神坚守在港台和海外华人的电影创作也有悠久的历史,且更早的表现出视听觉审美和主题的变化。

事实上,严格意义的伦理片之外的不少影片都含有伦理内容,如武侠片《英雄》对于“家――国”的阐释,《满城尽带黄金甲》对帝王家父子、母子关系的探讨,但引起广泛关注的却是近期部分影片,如《色?戒》对身体欲望与家国情结的大胆诠释,《苹果》对漂在都市的婚姻爱情的迷茫和香火传统观念的揭示,《左右》对家庭、性爱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强烈;中突的大胆展示……“郑正秋――蔡楚生――谢晋”所形成的传统中国式伦理片关注着国家、“大”民族与“小”个体之间的冲突且往往以“小我”服从“大我”作为结局,这种拟古典模式在许多国家都能找到类似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思考与价值观塑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思考与价值观塑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思考与价值观塑造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伦理思考和价值观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伦理思考和价值观塑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伦理思考和价值观塑造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思考伦理思考是指在道德基础上针对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进行道德分析和解释的思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思考中,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秉承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把伦理思考贯彻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考中,更强调道德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将道德和现实相结合,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融为一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伦理思想。

伦理思考是对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在伦理思考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各方面的改革必须具有道德前瞻性;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情观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塑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价值目标的认同和追求。

价值观塑造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中,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诚信、友善、和谐、节俭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应时刻坚持这些价值观念,加以落实、加强宣传和教育,使价值观得到真正的塑造和发展。

价值观的塑造是一个长期、深入和普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宣传各具特点,独具价值。

教育可以通过塑造青年人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传媒手段,传播正能量。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从政府到个人,从家庭到企业,坚定不移地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分析

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分析

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分析在后现代语境下,英美文学的伦理诉求分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英美文学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在文学批评界,从伦理诉求对英美文学展开了分析,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降低了后现代语境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从伦理诉求角度对英美文学的分析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通过对文学、道德、作品、作者、审美与现实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促进英美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后现代语境;英美文学;伦理诉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文学边缘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文学中缺少必要的民族品质与民族精神,同时网络文学对传统的纸质文学也带来一定的冲击,文学对人们的影响逐渐减弱。

在后现代语境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意义具有多元性与模糊性,同时在多元文化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等思潮的作用下,文学的内容、文学的结构、文学的形式等均不断转变,英美文学在此环境下,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文学批评界“伦理转向”的出现,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本文将分析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英美文学伦理诉求,旨在对英美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

1.文学和道德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功能,比如教化与净化等,其功能在欧美古典文学中均有所体现,但传统的道德批评家根据道德论对其进行评论,使英美文学不能得到正确的对待。

在近代,艺术批判的法则为“康德审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判也趋于绝对的唯美主义,因此,将文学和道德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否定,将文学的教化与净化功能进行了否定。

在20世纪,英美新批判、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等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主义文论,将文学和伦理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割裂。

此时对英美文学研究的基础为“审美诉求”,将文学与其他的联系进行了否定,对文学的研究主要关注文学性、审美性与叙事、修辞方式等内容。

在后现代时期,文学叛离伦理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潮流,同时道德相对主义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文学伦理意义在多元化的价值作用下不断消除。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道德及诉求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道德及诉求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道德内涵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趋势已经在中国范围内逐渐产生和发展。它得益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载体作 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享乐主义和感官体验被不断放大, 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刺激了功利主义的泛滥。大 众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适时地进行伦理道德审视, 有利于人们进行反思 和调整, 进而把社会整体伦理道德品质与社会风气拉回正轨, 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 一) 大众日常生活的伦理道德 从个人层面而言, 人们所接触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人们的生活通常具有一种双重性, 而这种双重性 就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交叉, 使人们总是处在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维度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 握好二者的平衡。然而, 对于个人而言, 人生观的形成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和道 路。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是巨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要积极地适应历史遗留下来的现实, 按照自己的面 貌对其进行影响和改造。当代经济的繁荣更新了人们的观念, 也丰富了日常生活使之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和更加多元化。这就使人们在闲暇之余更加关注日常生活, 关注过后才会发现需求, 于是人们对自己的日 常生活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与美化。尤其是信息时代, 在消费经济的刺激下, 人们的行为更加频繁, 丰富的 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从家庭层面而言, 家庭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所以肯定 家庭关系的社会性, 是研究家庭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出发点。社会性是人类的根 本属性,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 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了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主要有婚姻自由、 男 女平等, 保护妇女、 儿童和老人, 计划生育等。在男女婚姻自由的前提下所建立的家庭制度是社会主义的 一夫一妻制度, 而男女平等的原则则是社会主义家庭制度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 应当重视家庭对社会规 范的遵循即尊重社会伦理道德, 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起美好的婚姻与家庭, 开拓新的生活。 从社会层面而言, 考虑到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 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要坚持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出发, 把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内在要求具体化、 表象化, 将其内化为公民自发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当代社会, 随着消费因素进入审美活动中, 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 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 受, 如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 人们的需求层次便会变得更加高级, 向往更高品质的生活: 精致的食 材、 华丽的服饰与珠宝、 豪华的装潢等, 这些当然只是停留在浅层的物质层面, 当这些需求进一步被满足 后, 人们则会将对“ 美” 的追求提升到精神层面, 会更加追求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 在审美活动中不仅 会追寻感官的满足, 进而也会寻求精神上的升华。 ( 二) 伦理道德追求与审美体验的结合 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现象, 是人们之间某种伦理道德关系的表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种社 会关系。除了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外, 还形成了一定的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关系、 道德关系等一 系列由于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思想方面的社会关系。人们通常所说的追求、 诉求这一类词语, 是指通过某 种努力尽力地寻找、 探求。所以说道德追求这一概念的存在, 意在告诫人们道德理想的实现离不开道德实 践, 在实现伦理道德理想的过程中, 要以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去进行道德实践, 追求道德目标和行动 的高度统一。伦理道德与审美是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生存方式, 美与善作为两种价值,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 值得人们去研究。社会道德追求是一种规范, 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从而使社会中的人更加理性化; 而审 美体验则是通过感性上的主观体验去进行审美活动, 体验对美的感受, 从而达到更加感

美学与伦理:探寻审美体验的道德维度

美学与伦理:探寻审美体验的道德维度

美学与伦理:探寻审美体验的道德维度摘要:美学与伦理看似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关注于审美体验,一个聚焦于道德行为。

然而,本文将试图证明,美学与伦理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在审美体验的道德维度上相互交织。

从柏拉图到康德,再到当代美学理论,学者们都曾试图探究艺术和审美体验的道德意义。

本文将回顾这些理论,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审美体验如何影响个人道德判断和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价值如何赋予审美体验更深层的意义。

最终,本文旨在呼吁更多关注美学与伦理的交融,并在审美体验中挖掘道德的内涵,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

关键词:美学,伦理,审美体验,道德维度,艺术一、问题的提出美学与伦理,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

美学关注的是对美的感知和体验,探讨艺术的形式和审美规律;而伦理则关注的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探讨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如何评价行为的善恶。

两者似乎泾渭分明,各自占据着不同的研究领域。

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时,会发现美学与伦理之间并非完全割裂。

事实上,美学与伦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并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首先,审美体验本身就蕴含着道德维度。

当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和谐,内心会升起一种敬畏和崇高感,这不仅是一种审美感受,更是一种对自然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当我们欣赏一首动人的音乐,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力量,内心会产生一种共鸣和感动,这不仅是一种审美愉悦,更是一种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价值的理解和共鸣。

其次,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往往与道德价值观紧密相关。

艺术家们往往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立场,而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会受到作品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复仇、正义等道德问题,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进而影响其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因此,我们需要将目光从单纯的审美层面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究,即审美体验的道德维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美学与伦理的传统关系:从柏拉图到康德,西方美学思想如何探讨艺术的道德意义?* 2. 审美体验的道德维度:如何理解审美体验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美学与伦理的当代思考:当代美学理论如何将美学与伦理相互融合,并探讨新的审美体验模式?* 4. 总结:美学与伦理的交融,如何促进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二、美学与伦理的传统关系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美学与伦理的交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2024年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审视》范文

《2024年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审视》范文

《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审视》篇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春节档已成为每年最为关注的电影时段之一。

在众多的新片中,既有丰富多样的类型元素,也不乏在审美和伦理方面的探索。

本篇论文将对2023年春节档电影进行审美与伦理层面的审视,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电影作品的价值与问题。

一、春节档电影的审美特点(一)视觉呈现的多样性在2023年的春节档电影中,不少作品都采用了精良的视觉制作技术。

电影中绚丽的色彩运用、高清的画质和独特的视觉特效都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某些科幻片通过逼真的特效呈现了未来世界的壮丽景象,而一些古装片则通过精美的服饰和布景再现了古代的繁华。

(二)类型融合与探索春节档电影不仅包括传统的喜剧、动作等类型,还有许多创新和融合的作品。

例如,有的电影在传统的爱情故事中融入了悬疑元素,使影片在保持情感深度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张力。

此外,一些影片还尝试了跨文化、跨类型的融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二、春节档电影的伦理审视(一)家庭伦理的呈现春节档电影中,家庭题材的作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代际关系等,探讨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如有的影片通过描绘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与理解,强调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价值和意义。

(二)社会伦理问题的反映除了家庭伦理外,春节档电影还对一些社会伦理问题进行了反映和探讨。

例如,一些作品通过对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等问题的描绘,引发了观众对现代社会伦理的反思。

此外,还有一些影片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探讨了历史背景下的道德选择和责任担当。

三、审美与伦理的融合与挑战在2023年春节档电影中,审美与伦理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许多作品在追求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注重了对伦理价值的探讨。

这种融合使得电影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然而,这也给电影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在追求艺术表现的同时,处理好审美与伦理的关系,避免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伦理价值,是电影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伦理审美与美学经验的共鸣

伦理审美与美学经验的共鸣

伦理审美与美学经验的共鸣伦理审美和美学经验是人们对美之理解和感受的重要方面。

伦理审美关乎道德和伦理的尺度,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和善良的努力和追求。

而美学经验则是个体对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中美的感知和体验。

两者虽然看似有一定区别,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会产生一种共鸣,相互交织和影响。

首先,伦理审美的形成往往源于美学经验。

人们对于美的好恶、美的内涵和重要性,往往是基于所体验到的美的感受和效果。

比如,当一个人在大自然山水之间徜徉,欣赏到山川河流交相辉映的美景时,他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的延续,从而形成一种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和保护。

这种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往往能够激发个体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伦理审美的价值判断。

因此,个体对于美的感受、美的意义和美的价值的认知,往往来自于美学经验的启迪和指引。

其次,美学经验也受到伦理审美的引导和影响。

伦理审美的尺度和准则对于个体的美学经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个体在感受和体验美的过程中,会被道德和伦理的因素所塑造。

比如,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个体往往会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和引导。

如果作品中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善良、友爱、正义等,个体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会被这种正面情感所感染,从而在实践生活中更加追求美好和善良。

因此,伦理审美的价值观和美学经验的感受往往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塑造。

除此之外,伦理审美和美学经验还在实践中产生着一种互补和协调。

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个体对于美的感受和伦理价值的考量是相互交织和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道德准则的思考和关注融入到作品中,呈现出对于美与伦理的共鸣和思考。

而个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会通过审美经验和伦理审美的参照,对作品中所传递的美和道德信息进行理解和接纳。

因此,艺术作品与个体的伦理审美和美学经验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和共鸣。

伦理审美与美学经验的共鸣,不仅在艺术领域中存在,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学与伦理的相交与共生

美学与伦理的相交与共生

美学与伦理的相交与共生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美学和伦理一直被视为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个重要维度。

美学涉及艺术、审美、美感等方面,而伦理则关乎道德、价值观、人伦等领域。

尽管美学和伦理看似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然而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互交织、共生发展的。

美学与伦理的相交点可以从审美道德和伦理审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审美道德作为美学和伦理的交叉点,关注的是美的体验和行为的道德观察。

美学所强调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能够通过道德准则来进行界定和评估。

例如,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道德伦理的思考与表达,道德价值的关注也在其中得到了体现。

而伦理审美则关注以美学为基础的道德判断,即美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通过审美体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情感和享受,同时也能触发我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美学与伦理的相交点还可以在伦理审美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伦理审美关注的是伦理价值和审美体验的结合。

伦理美学认为,美的存在是伦理价值在审美领域中的体现。

人们通过审美体验来感受和对待世界,其中蕴含着对于善恶、正义与道德价值的思考。

换句话说,美的体验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关怀和呼唤。

在这样的视角下,伦理价值和审美体验得以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除了审美道德和伦理审美之外,美学与伦理的相交与共生还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探讨。

美学和伦理本身都是关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它们都涉及到人类的感知、情感和思考过程。

美学注重艺术表达和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来实现对于美的追求和感知。

而伦理关注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通过价值观念和人伦关系来规范人类行为。

这两者虽然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差异,却都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之间存在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美学和伦理的相交和共生进一步体现在广告、媒体、品牌等方面。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美的概念逐渐被商业利益所利用。

广告和媒体通过对于美的创造和展示,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然而,伦理价值的缺失或扭曲也使得美学被滥用,变为不道德行为的掩饰。

《2024年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审视》范文

《2024年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审视》范文

《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审视》篇一一、引言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最为重要的档期之一,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电影制作方和观众的关注。

2023年的春节档更是如此,众多电影作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崭露头角。

然而,在这些电影作品背后,除了技术、情节和演员等元素外,其审美伦理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审美伦理的角度出发,对2023年春节档电影进行审视。

二、春节档电影的审美特点1. 题材多样性:2023年春节档电影涵盖了多种题材,如动作、科幻、喜剧、爱情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春节档电影在特效、音效、画面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明星效应:明星的加盟往往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春节档电影中众多知名演员的加盟,为电影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

三、审美伦理的考量1. 内容审美: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春节档电影在内容上应注重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审美价值。

2. 道德伦理:电影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也是审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应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人权、尊重生命,避免过度渲染暴力、色情等元素。

3. 价值观引导: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应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春节档电影应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2023年春节档某科幻电影为例,该电影在技术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画面精美、特效震撼。

然而,在审美伦理方面,该电影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电影中过度渲染暴力元素,给观众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电影在价值观引导上存在偏差,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规范的尊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该电影在审美伦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审美伦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内容审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春节档电影的内容审查,确保电影内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社会化视域下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

政治社会化视域下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

政治社会化视域下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
一、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
1、正当教育权益: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正当教育权益而
进行的,各项改革必须实现可及性、公平性、正义性,保障每个学生
和家庭享有均衡的教育机会,确保存在深度差距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
育照顾。

2、有效的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评估过程应
严格地履行准则,努力减少意外、不良的影响,并充分保障学生的隐
私权。

另外,还需要更完善的改革化机制,从而可以实现对改革的长
期维护。

3、加强监督:课程改革法规和监督需要加大实力,确保改革过程的顺
利开展,避免出现破坏教育公平先进性和社会发展机制的现象。

同时,要加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改革事项的严格管理,擦亮改革红利
及效应。

4、建设教育公共文化:改革也应穿透社会文化层面,实施包容的文化
发展战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操和责任感,促进教育公共文化的
建设。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文化伦理审美的正确性,努力建设健
全的情感心理环境。

5、形成利益共担观念:改革也要与利益共担观念相结合。

更多地关注
家庭和社会多样性,共同参与推动改革,形成合作分享的政治社会氛围。

多方社会共同参与,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以营造更加公正
的政治社会环境。

二、结论
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的伦理诉求是要维护和促进正当教育权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建设教育公共文化以及形成利益共担观念,从而达到社会赋权、空前平等、和谐共存的目的,从而让教育得到公正而深获家长、学生、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

美学8-审美与伦理的关系

美学8-审美与伦理的关系

整理ppt
12
审美的独立
❖ 18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家,极力强调审美和 艺术具有独立价值。他们的论证主要从三个 方面进行:认识论的、美学的、和本体论的。
整理ppt
13
认识论的论证(以艺术作品为例)
❖ 1、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伦理知识(如果有的话)是微不 足道的。很难说一个人通过艺术作品获得伦理知识。更
❖ 苏格拉底主张美就是善。
❖ 苏格拉底讲述的故事:伊斯霍玛斯一天看到妻子在 脸上涂脂抹粉,脚上穿着高跟鞋,心里很不自在。 于是他对妻子说:“亲爱的,你要知道,我也不愿 意看到白粉和胭脂,而宁愿看到你真正的肤色。正 象神使马爱马,牛爱牛,羊爱羊一样,人类也认为 不加伪装的人体是最可爱的。象这样无聊的装饰, 也许可以用来欺骗外人,但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 打算互相欺骗,那一定会出现真相的。”
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人应该具有某种伦理知识才能欣赏 艺术作品中隐含的道德倾向,而不是从艺术作品中的道 德倾向学习伦理知识。
❖ 2、艺术作品中的伦理知识(如果有的话)在经验上是 靠不住的,因为艺术作品是虚拟的。虚拟的艺术作品可
以将假的当真,真的当假。因此,艺术作品可以表现恶。 就像表现恶的艺术作品不是在宣扬恶一样,表现善的艺 术作品也不在宣扬善。
❖ 你心里要有把握,除掉颂神和赞美好人的诗歌 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如果你让步, 准许甘言蜜语的抒情诗或史诗进来,你的国家 的皇帝就是快感和痛感;而不是法律和古今公 认的最好的道理了。
整理ppt
6
❖ 我们准许保留的乐调要是这样:它能很 妥帖地摹仿一个勇敢人的声调,这人在
战场和在一切危难境遇都英勇的确立
❖ 柏拉图将诗人逐出理想国的主要理由:诗人 说谎和诗人滋养不健康的情感。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

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和审美观就是在这样一种宇宙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它们之间的的。

尽管伦理与审美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但又是和谐的、统一的。

由于中国哲学基本上是伦理学,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受伦理学的影响,因此伦理与审美的统一是以伦理为核心的。

下面我们从“天人关系”、“善美关系”、“理情关系”三个方面论述它们的统一。

一、天人关系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

中国的伦理学与中国的美学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只是中国的伦理精神侧重于将天人关系义理化,而中国的美学精神则侧重干将天人关系情感化。

它们虽各有侧重,但内在意蕴又是相通的。

这内在意蕴就是将宇宙人生看成流转不息的生命。

正是在生命的基础上,作为兼自然与上帝二义之“天”与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和谐关系。

伦理与审美共处于这交感和谐关系中:各以自己的曲调,协奏出中华民族独具风貌的精神乐章。

“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本是一种带有浓厚泛神色彩的原始宗教思想,原始人类本都有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上不少民族抛弃了这一宇宙观,象西方民族就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相分,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之中去认识自我,改造自然,导致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华民族虽然走出了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但由于经济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仍然相当多地保留氏族社会的“天人合一”精神,经过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的改造,逐步建构起庞大的、严整的理论系统,而成为整个封建意识形态系统的理论根基。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说的“天”有三种涵义:一指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

与此相关,中国的“天人合一”就包含有多种意义:宇宙观上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宗教观上的神与人的统一;伦理观上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和艺术观上的景与情的统一。

科学伦理精神的审美之维

科学伦理精神的审美之维

科学伦理精神的审美之维摘要:科学伦理精神的审美之维包括自然的审美之维和创新的审美之维。

科学伦理精神自然的审美之维也可称为科学伦理精神审美的客体之维,它是科学活动主体对自然物或现象的表现形式、内在结构、运作规律、相互与相互制约性的好奇惊异、敏锐感悟、执着追求、不懈探索,进而生成独特的美学透视、美感领悟和审美直觉。

科学伦理精神审美的创新之维也可称为科学伦理精神审美的主体之维。

就其本质而言,在它所关涉的对象(科学理论、技术产品)的美, 无论是其概念及其目的,还是其外在的特性,丰富的复杂性和实在性,都显得是从其本身生发出来美。

关键词: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精神;科学活动的主体;审美之维Abstract: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eeethics includes two parts: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nature, and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innovation.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nature refers to the ob jeer dimens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ce eT.hic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expIo rati on of thi ngs such as exp ressi on form, internal structure,operation laws,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action. T he aesthetic dimensionof innovation is the subject dimens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ee ethics. By the very n ature, the beauty of things which may be the concept, the purp ose, the exter nal characteristics, the plexity and reality liesinLhenisel ves.Key words: scie nee sp irit; sp irit of scie nee ethics;subjectofscie ntific activity; aesthetic dime nsion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渗透,对于科学活动的主体而言,逐渐生成了科学伦理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的研究 , 主要在发展的经济价值和发展的伦理价 值之 间寻求 一种平衡 和统 一 , 于发 展 的伦理 价值 对
和审美价值 之 间 的关 系研 究 较少 。本 文试 图 通过
对发展是什 么 的生存 论辨 析 , 清发展 的伦理 价值 厘 和审美价值 的本源性 关联 , 探讨 这种本 源性关 联对 于当代人类 构建发展 伦理 的意义 。
的方 向 过 度 专 长 化 了 , 也 无 法 补 救 这 种 缺 再 陷 。 J ’ 的生命 器 官虽然 也具 有功 能区分 , ” ( 人 跚 但 是这 种 区分没 有被 自然 完全 固化 , 人不 能依靠 自然 专 门化 的器 官来 实 现生存 需要 的 满足 , 能像其他 不 动物 那样 自然 而 然 地生 活 在 自然 界 中 。在 特 定 的 环境 条件下 , 特定 化 的器官 不仅保 持着 变化 的空 未 间, 而且 在特殊 的环 境条 件下 向新 的生存 方式发生 转化 , 逐渐 超越 动 物 的 自然 本 能 的生存 方 式 , 通过 非生 物本 能 的方式来 满 足 自己的生命 存在 的需要 , 这种 超越 生物 本 能 的生 存 方 式就 是 以物 质生 产 劳
的使用意义, 从而佐证了今天言说的“ 发展” 发 和“ 展问题 ” 都是 现 代 性 的 产物 。在 l 纪 , 发 展 ” 7世 “

词用 于描 述物 的存 在状 态 , 指 物 的 “ 开 ” 意 展 或
学》 中所 指 出的 :发展 是 一个 含 糊 的 词语 , “ 它被 用
来描述性 地 以及 规 范性 地 说 明一 种 当前 的状 况 或 者规划 一种想 望 的选 择 。 … ” 管 “ 展 ” 内 ” 尽 发 的
发展 的 生 存 论 内 涵 : 展 是 人 的 劳 发 动 生存 方 式 的本 质 规 定

属人 的特殊意 义 。 由于 当时 人 类 活动 引发 的 消极
后果 尚未 显露 出 来 , 种 关 于 “ 展 就 是 好 的 ” 一 发 、

“ 更多 的就是更好 的” 的发 展 观念 由此 成 型并被 广 为接纳 , 以经济增 长为 核心 的发展观 得 以形成并 随 着 现代 性 的世 界 性 流 动 而 被 普 遍 化 。2 0世 纪 6 0
1 8世纪早期 , 发 展 ” “ 被拓 展 到 用于 描 述人 的心智 能力 的成 长 ;8世 纪 中 叶 以后 , 兴 生 物 学 使 用劳 动 特 殊生 发
存方式 的本质规定 , 价值结 构包含 真 、 、 三个 其 善 美 基本维 度 , 伦理 与审美具 有生存 本体论 意义 上 的本
源性关 联 , 研究这 种本源 性关 联对于 发展伦理 的构
建具有重要 意义 。发 展 伦理 作 为 反 思 现代 性 发展 问题 的产物 , 实质是要 为人类 的发 展实践确 立起 其
“ 发展 ” 一词来 指与 进化 、 长 等有关 的生物状 态 , 生 是一个 东西致 力于 成为它 还不是 的东西 , 是生命存
年代 以后 , 随着人 类 对 生态 问题 的 自觉 , 人类 活 动 的消极后果 逐 渐 明显 , 发展 问题 ” 为人 类 发展 “ 作 实践 的 累积 负效应 随着 人 的 实践 能力 的强 大而 日 趋严 重 , 而 出现 了发 展 问题 研 究 的全 球热 潮 , 从 围
“ 发展 ” 一个 现 代 性 概 念 , 发 展 问 题 ” 现 是 “ 是 代性 问题 。在 一般 的意义上 , 我们 可 以把 任何 存在
绕 发展 问题 的研究 , 生 了发 展哲学 、 产 发展经济学 、 发展 政治学 、 发展 社会学 、 发展 心理 等新 兴学科 , 发 展学 成为 显学 , 发 展 ” 内涵 也 因 此 而呈 现 出众 “ 的 说纷 纭 的状 况 。正 如 德 尼 ・ 莱 在其 《 展伦 理 古 发
21
最 高原则。
[ 键词 ]发展 伦理 ; 关 伦理 价值 ; 美价 值 ; 的发展 审 人
[ 者简介 ] 陈媛 , 西民族 大学政 法学院教授 , 作 广 博士 , 广西 南宁 500 306
[ 中图分类 号 ]B 2— 5 8 0
[ 献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 10 4 3 (09 1 0 2 — 5 04— 44 20 )2— 0 1 0 “ 舒卷 ” 与 “ 裹 ” “ 扎 ” 词 的意 义相 对立 ; , 包 、捆 等 在
物 的上升性变 化称 为 发 展 , 在 生 存论 的意 义上 . 但 发展 只能是人 之为人 的劳动 生存方式 的本 质规定 。 从 词源学 来 看 , 发 展 ” 历 了一 个 从 普 通用 “ 经
语上 升到哲学 生存 论 范 畴 的过 程 。雷蒙 ・ 廉斯 威
在《 关键 词 : 化 与社 会 的 词 汇》 文 中考 察 了“ 展 ” 发
在 物的新 的适 应 性 、 的功 能 或 者 新 的能 力 的获 新
伦理价值 规范 和基 本 原则 。综 观 当前关 于 发 展伦
得 , 不特 指人类 所具有 的 自觉 自为 的 自我创生过 并 程 , 何 生物 有 机体 的产生 、 长 、 任 生 成熟 、 亡 的过 死
程都 是发展 , 动物 、 物 和人 一 样 都具 有 发展 的特 植 性 , 是 一 个 自在 的 自然 过 程 。直 到 1 纪 , 发展 9世 “ 发展 ” 才获得 了一种 直 接 与人 的特 殊活 动相关 的 新 内涵 , 开始 与经 济变迁相 联系—— 发展是 经济在 量上 的增 长 , 人类 自为 活 动 的结 果 , 是 发展 获得 了
20 0 9年第 1 2期 ( 总第 2 7期 ) 2
学 术 论 坛 A A E C FR M C D MI O U
NO. 2, 0 9 1 20
( u lt eyNO.2 C muai l v 2 7)





陈 媛




[ 摘
要 ]发展 是人 的 劳动 生存 方式 的本质规 定 , 发展 不仅 要 满足 人 的保 存 生命 的需要 , 而且要 满足
人 的表 现生命 的需要 , 两种 需要 的满 足对 于人 的 生命 存在 具 有“同时性 ” 人 的保 存 生命 需要 的 满足形 这 ; 成发展 的伦理价值 , 的表 现 生命 需要 的满足 形成发展 的审 美价值 , 人 发展 的伦理 价值 和审 美价值 具有本 源 性 的关联 ; 发展 的伦理价 值和 审 美价值 的本 源性 关联 使发展 伦理 具有 审美的规 定性 , 美是构 建发展伦理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