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
(四)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计
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
的技术平台。

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物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存储、传播等各
个方面,它通过综合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生物学的技术来分
析大量而复杂的生物学数据而揭示生物学的奥秘。

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
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有两个重要应用:一是构
建和分析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二是数据库的搜索与构建。

蛋白质组数据库是蛋
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标志和基础。

瑞士的SWISS-PROT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种类最多的蛋白质组数据库。

丹麦、英国、美国等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蛋白质组
数据库。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数据库是NRDB和dbEST数据库。

NRDB由SWISS-PROT和GENPETP等几个数据库组成。

dbEST是由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EBI)共同编辑的核酸数据库,
包括许多生物体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

用肽序列
标签(PST)或部分序列信息最适合查寻dbEST数据库。

最近有报道强调用蛋白质质谱分析数据查寻EST数据库以鉴定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未知蛋白质的重要性,
表明人类EST数据库能满足用质谱数据快速识别哺乳动物多蛋白质复合物的要求。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给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计算机分析软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质谱鉴定软件和算法发展迅速,如SWISS-PROT、Rockefeller大学、UCSF等都有自主的搜索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

最近发展的
质谱数据直接搜寻基因组数据库使得质谱数据可直接进行基因注释、判断复杂
的拼接方式。

随着基因组学的迅速推进,会给蛋白质组研究提供更多更全的数
据库。

另外,对肽序列标记的从头测序软件也十分引人注目。

(五)定量蛋白质
组学研究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对一个混合体系中
的蛋白质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要求更加准确的定量分析。

为此,有人提出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定量蛋白质组学,就是把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或一个复杂体系中所有的蛋白质进行精确的定量和鉴定。

这一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已从对蛋白质的简单定性向精确定量方向发展,并且成
为当前蛋白质组研究的一个热点。

蛋白质组研究和基因组研究相比最大的不同
和难点之一是定量,而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又是影响生物功能的重要因素。


白质组定量技术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也面临很多难点:首先,对低丰度蛋白
质检测的困难显然阻碍对这些蛋白质的定量。

其次,当蛋白质表达量差异很小,如在50%以下时,精确定量成为瓶颈。

另外,生物体系中蛋白质表达瞬时变化
的捕捉是样品制备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总之,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还任重道远。

目前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主要有:基于双向凝胶电泳的定量蛋
白质组研究策略和基于生物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等。

1.基于双向凝胶
电泳的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双向凝胶电泳(2-DE)作为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
伴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而发展,是目前唯一能分离展示大量蛋白质并进行蛋
白质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具有高通量、重复性好、分辨率极高、敏感性较高
等优点,能同时分离和定量数千种甚至上万种蛋白。

虽然它有许多不尽如人意
的地方,但依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蛋白质分离和定量分析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

在传统的双向凝胶电泳上比较两种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组
样品时,要将其总蛋白分别展现在不同的凝胶上。

由于双向凝胶电泳重复性的
问题,每种样品通常需做多次电泳,以获得图像的电子"平均值",从而使二者
间的比较更有把握。

同时,考马斯亮蓝与银染蛋白质点定量上线性动态范围较窄,为蛋白质点的精确定量比较带来限制。

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F-2D-DIGE)是在传统双向凝胶电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凝胶蛋白质点的新方法,其
优点是可以在同一块凝胶上比较两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处理的蛋白质组表达,能
比较精确地在较宽的动态范围内对研究者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因此成为
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待比较的几个
样品的总蛋白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标记试剂(Cy2、Cy3或Cy5)进行标记,然
后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几种待比较蛋白质等量混合,上样进行双向电泳,2-DE凝胶在成像仪上用不同的波长激发,分别将样品的荧光图谱成像,用2D分
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差异的蛋白质点用MALDI-TOF-MS或ESI-MS进行鉴定。

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亦称荧光差示双向电泳)与传统的双向凝胶电泳最大的
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了荧光试剂来标记蛋白质并通过荧光成像以获取电泳图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同一块凝胶上比较两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处理样本的蛋
白质表达谱,能在较宽的动态范围内精确地对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定量。

2.基
于生物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策略由于不同蛋白质和多肽在质谱仪中离子化
能力不同,质谱仪检测得到的信号对来自单一样品的蛋白质并不具有定量功能,所以从质谱图中不能得到量的信息。

但是对于具有相同离子化能力的蛋白质或
多肽,可以通过比较质谱峰的强度(或峰面积)得到待比较蛋白质的相对量。

根据这一原理发展了基于生物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Oda和Gygi等人最先利用此原理,用一种质量标签标记一种状态下的蛋白质,然后与另一种状态下没有标记的蛋白质混合起来,进行质谱分析,通过比较某蛋白质没有标记的峰和标记后峰的强弱,就得到这种蛋白质在两种状态下表达量的变化。

这里经常用到的内部标准就是稳定同位素(如2D、13C、18O和15N)标记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不同样品来源的肽段标记后化学性质是相同的;若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标记后肽段的保留时间要尽可能相同。

二、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方法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最终目标。

其主要研究目标是要揭示蛋白质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关系,并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基因结构与蛋白质结构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发展了许多有效的功能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如酵母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生物传感芯片质谱、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的突变表达分析、核磁共振成像、X线晶体衍射分析、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研究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蛋白质在翻译中或翻译后会在氨基酸链上共价结合各种非肽类基团,形成翻译后修饰,这些修饰能影响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折叠状态、构象分布、稳定性以及活性,而且翻译后修饰本身可作为一个附加功能基团发挥作用。

生物体能迅速对体内环境变化和外界环境刺激产生应答反应,这些反应过程靠复杂的调控机制调节,其中大多数调控机制是由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所介导的。

而蛋白质本身的构象变化常常是通过变构效应和蛋白质一级结构上发生的各种共价修饰来实现的。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包括:糖基化、二硫键的配对、甲基化、乙酰化、羧基化、焦谷氨酸化、蛋白质降解、S-硝酸化以及ADP核糖基化等二十多种,是蛋白质行使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有些修饰基团只出现在蛋白的N端,与氨基酸种类无关;有些却只出现在某几个氨基酸残基上,与氨基酸位置无关;还有些修饰现象既与氨基酸种类有关,又与其位置有关。

这些修饰基团会影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使其在双向电泳胶上偏离其理论位置。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与其活性及功能状态有关,也与蛋白质所在细胞的种类和生命周期相关。

完全理解特定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信息,而不仅仅是它的氨基酸序列,
翻译后修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但是目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面临着以
下困难:其一、被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经常只是很少的拷贝数,因此修饰肽的
检测需要高灵敏度的方法;第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要求在确定其修饰位点和
修饰数目的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第三、蛋白质多肽之间的键经常是脆弱的,很
难找到一定的条件使得在修饰状态下进行处理和电离;第四、已经有超过400
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被发现,且所有可能修饰蛋白质序列的测定工作是巨大的。

所以,尽管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等蛋白质组技术不断完善,但是从整体上了解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的
大大提高,质谱已经成为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中坚力量,目前蛋白质翻译
后的修饰的解析主要采用电喷雾(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两种质
谱技术。

蛋白质的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饰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
最常见、最重要的共价修饰方式,是目前蛋白质组中翻译后修饰研究的热点。

3.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蛋白质鉴定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
步骤,而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技术的引入是蛋白质鉴定中最重要
的技术突破,它具有高通量、灵敏、准确、自动化等特点,已逐步取代传统的Edman降解测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成为蛋白质鉴定的核心技术,已广泛用于
二维电泳、色谱分离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复合体的鉴定。

基于质谱技术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步骤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靶蛋白制备,蛋白质复合体
的纯化,蛋白质复合体的质谱鉴定。

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亲
和层析和免疫共沉淀,以及新型的串联亲和纯化(TAP)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如Biacore技术)。

根据纯化蛋白质复合体的方法的不同,可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
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亲和层析耦联质谱技术亲和层析是一种传统的纯化蛋白质复合体、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蛋
白质以共价键固定在基质(如琼脂糖)上作为诱饵,让含有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
质的细胞裂解液通过层析柱,先用低盐溶液洗脱下未结合的蛋白质,然后用高
盐溶液或SDS溶液洗脱结合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最后用多维液相色谱耦联质谱
技术(MDLC-ESI-MS/MS)鉴定靶蛋白的结合蛋白。

这种方法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能
够得到足够多的保持生物活性的重组靶蛋白作为诱饵(bait),以及获得足够量、纯度高的与诱饵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用于质谱鉴定。

获得纯度高的相互作用蛋白
质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利用含靶蛋白的融合蛋白,常用的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融合蛋白,可以在谷胱甘肽-琼脂糖(agarose)柱子上纯化相互作用蛋白质。

其它的还有蛋白A融合蛋白,可在含
IgG的柱子上纯化,含少数几个组氨酸肽段的融合蛋白可在镍柱上纯化。

亲和
层析耦联质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如下主要优点:①灵敏度高:在高
浓度靶蛋白存在的条件下,能检测到微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②细胞裂解物中
的所有蛋白质与靶蛋白的结合机会均等;③适应于检测多亚基蛋白质之间的相
互作用。

但是,运用这种方法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会碰到内源性诱饵蛋白的表
达以及非特异结合蛋白质的干扰等问题。

(2)免疫共沉淀耦联质谱技术免疫共沉淀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它以细胞内源性靶蛋白为诱饵,采用抗靶蛋白抗体与细胞总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
纯化包括靶蛋白及其结合蛋白的免疫复合物,凝胶电泳将蛋白复合物分离后,
应用质谱技术鉴定靶蛋白的结合蛋白。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也可以是多克隆。

如被分析的靶蛋白质加上一个抗原决定簇标签(如FLAQ),则可应用抗FLAQ抗
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免除对每一种被分析的靶蛋白均需制备其抗体的麻烦。


今该方法已对许多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了成功的鉴定。

我们采用免疫共沉淀耦
联质谱技术对鼻咽癌细胞系中的p53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研究。

首先,用抗
p53抗体分别与鼻咽癌细胞系HNE1和HNE2的总蛋白质进行免疫共沉淀富集p53结合蛋白;一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免疫沉淀复合物进行分离;
从胶中切取p53结合蛋白条带、胶内酶解后进行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得到相应的肽序列标签,搜索数据库鉴定9个p53结合蛋白质,分别是
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成员GRP-78和GRP-75;HSP90家族成员GRP-94;核纤层蛋白A/C(Lamin A/C)、а-actinin 4、Ezrin/Cytovillin;DNA复制准许
因子(DNA replication licensing factor);CD98/4F2 heavy chain和蛋白激
酶C。

这一研究首次在鼻咽癌细胞中鉴定了9个与p53结合蛋白,为阐明鼻咽
癌中p53蛋白聚集及功能异常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免疫共沉淀耦联
质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是利用细胞内源性的靶蛋白质作为诱饵分离
蛋白质复合体。

因此,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最大的区别在于,这种方法研究的是在生理条件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不仅可以检测
到在体内形成的天然复合体,而且过表达靶蛋白所带来的假阳性结果可以被排除;②与亲和层析耦联质谱技术一样,它检测的是细胞裂解液中的所有蛋白质
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③内源性的靶蛋白质是完全加工、修饰和成熟的蛋白质,因此,依赖于修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也能被检测到。

但是该技术研究蛋白质之
间相互作用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是免疫共沉淀的灵敏性不高,它只能研究较
高丰度的蛋白质;其次是免疫共沉淀的蛋白质有时并非是与靶蛋白直接作用的
蛋白质;最后是受免疫球蛋白的干扰较大。

(3)生物传感器耦联质谱技术生物传感器耦联质谱技术由两部分组成:Biacore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进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质谱仪(MALDI-TOF-MS或LC-ESI-MS/MS)鉴定Biacore芯片上配体所捕获的生物分子。

Biacore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生物大分子结合(如蛋白质相互作用)时会引起作用表面(芯片)折射率的变化,这种光信号可被光感受器接受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再由计算机还原为模拟的生物信号。

Biacore除具有现代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特点外,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附带的分析软件,它内置若干描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程模块,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采集的数据给出速率对各参数的偏微分方程,不仅能实时监测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而且能计算出生物大分子的初始结合率。

Biacore以共振单位(resonance unit,RU)来衡量,1 000 RU相当于每平方毫米1 ng的质量。

目前,生物传感器耦联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检测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受体-配体结合、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蛋白质-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等。

(4)串联亲和纯化耦联质谱技术串联亲和纯化(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TAP)耦联质谱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特别适应于研究生理条件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能揭示细胞内部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学上的突破。

TAP耦联质谱技术鉴定蛋白质复合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靶蛋白的一端或中部嵌入蛋白质标记(TAP Tag),由于没有破坏靶蛋白调控序列,因此被标记的靶蛋白的表达量与其自然表达水平相当,避免了由于过表达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经过特异性的两步亲和纯化,在生理条件下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便可洗脱下来,然后用质谱技术对得到的蛋白质复合体进行鉴定。

串联亲和纯化耦联质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流程是:将一个双重的分子标签(蛋白A的IgG结合区和钙调素的结合区,两个分子标签之间含一个TEV蛋白酶的酶切位点)构建到靶蛋白上,再在宿主细胞内表达融合蛋白,可以与靶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合到融合蛋白上,形成蛋白质复合体。

然后,制备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裂解液,首先用IgG柱纯化,融合蛋白通过蛋白A的IgG结合区与亲和柱上的IgG结合,洗脱非特异性结合蛋白后,加入含有TEV蛋白酶的洗脱液,将蛋白质复合体从柱中洗脱下来;再将含蛋白质复合体的洗脱液用耦联了钙调素的亲和柱纯化,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融合蛋白通过钙调素的结合区与亲和柱上的钙调素结合,进一步洗去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再用含EGTA的
洗脱液将蛋白质复合体从柱中洗脱。

最后用质谱技术鉴定与靶蛋白的结合蛋白质。

TAP技术与质谱技术的联用,以及质谱技术的自动化,使得大规模分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可能。

这种大规模、全细胞地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向人们展示出细胞内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图。

这种相互作用的网络图是我们准确理解蛋白质功能,揭开细胞生命奥秘的又一个重要信息平台。

TAP耦联质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领域是:①鉴定新的蛋白质复合体;②鉴定已发现蛋白质复合体中的新组分。

而鉴定已经发现的蛋白质复合体中的新组分是目前该技术应用的热点。

与传统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相比,TAP耦联质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具有如下特点:①可获得生理条件下与靶蛋白存在真实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真实地反映细胞中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而且周期短、假阳性结果少;②可以鉴定出在空间上非直接物理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能找出传统方法所不能鉴定出的蛋白质复合体的新组分;③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如Gavin应用该技术在酵母中鉴定了232个蛋白质复合体,并发现TAP耦联质谱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不论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方面均超过了酵母双杂交等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传统技术。

虽然TAP耦联质谱技术能对酵母细胞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但在高等真核细胞中的应用却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是因为在高等真核细胞中难以进行原位蛋白质标记,存在内源性蛋白质的干扰,以及蛋白质翻译后调控机制等不同因素。

但可以相信,随着TAP 耦联质谱技术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其它技术联用,该技术将在研究高等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蛋白质芯片技术传统的蛋白质化学方法一般是一次只研究一个或几个蛋白质,而且确定一个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需要花费几年或更长时间,这种缓慢的、单一的蛋白质功能研究显然不能适应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研究的需要,而且这种孤立的研究也不利于对蛋白质功能和相互作用网络的理解。

基因芯片技术虽然可以对基因的功能进行高效分析,但是它只是间接对蛋白质进行分析,而且由于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蛋白质的功能。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protein array)技术,它是一种高通量、平行、自动化、微型化的蛋白质的表达、结构和功能分析技术。

目前已被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疾病诊断、药物设计和筛选等多个领域。

根据蛋白质芯片的检测方法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我们可将蛋白质芯片大致分为生物化
学芯片、化学型芯片和生物反应器芯片三类。

生物化学型芯片的探针可根据研
究目的不同,选用抗体、抗原、受体、配体或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多肽,其中,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探针蛋白。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应用
加速了生物化学型蛋白质芯片的发展,例如噬菌体抗体探针就是典型的代表。

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的蛋白质文库如噬菌体肽库和噬菌体表达文库等制备探针。

另外,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到的疾病相关蛋白质或其抗体作为探针,可制备
诊断用蛋白质芯片。

有研究使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制备蛋白质芯片,该方法实际
上是96孔板的扩大化,在玻片上高密度排列有6 000个凹井,每个凹井中含有微量的酵母转化子,用来检测酵母中可能的全部6 000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是把蛋白质芯片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蛋白质的研究。

化学型芯片的探针为色谱介质,通过介质捕获样本中的兴趣蛋白,若将洗脱条
件进行调整,则可选择不同的靶蛋白进行研究。

目前,对芯片捕获的蛋白质的
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直接检测法,包括前面已提
到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SELDI-TOF-MS)、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和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分析等(ESI-MS/MS)。

通过质谱分析,可获取靶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或肽序列标签,经数据库搜寻,对靶蛋白进行鉴定。

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适用于
上述三种蛋白质芯片。

另一种靶蛋白的检测方法是间接的,将样品中的蛋白质
或识别靶蛋白的抗体用酶、荧光素或同位素进行标记,结合到芯片上的靶蛋白
就会直接或通过底物间接发出特定的信号(荧光、颜色、放射线),然后对信号
进行扫描检测。

这类芯片的检测方法类似于DNA芯片的检测,从定量及简便的
角度来讲优于前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生物化学型芯片的检测,用于研究抗
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酶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蛋白质组学研究在
技术发展方面将出现多种技术并存,各有优势和局限的特点,而难以象基因组
研究一样形成比较一致的方法。

除了发展新方法外,更强调各种方法间的整合
和互补,以适应不同蛋白质的不同特征。

另外,蛋白质组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
也将日益显著和重要,这种交叉是新技术新方法的活水之源,特别是,蛋白质
组学与其它大规模科学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所呈现出的系
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研究模式,将成为未来生命科学最令人激动的新前沿。

第三节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在DNA→mRNA→蛋白质的过程中存
在着转录后剪接和翻译后的修饰加工及蛋白质合成后的转移定位等多种变化,
所以DNA或mRNA水平、状况并不完全代表蛋白质的水平、状况,也就是说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