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策略和过程(共5篇)[修改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初中语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策略和过程
初中语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策略和过程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于方法,具体探讨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课堂教学范式,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二)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
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2.调查法。
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
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
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
课题组将组织教师开课、评课,检查作业、辅导及考试,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4.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
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三)研究实施的策略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的“少教多学”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应该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
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学生、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
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少教多学”有效性的研究。
(1)灵活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生来确定,并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调整预设目标;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
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①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②建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情境;③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参与氛围;④创设学生自我调节型的学习环境。
(4)注重生成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5)采用灵活教学方式:
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
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对精彩描述进行理解品味。
(6)强调多种学法指导:
其一,应更多地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其二,应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记忆;其三,进行思维教学,思维的参与是主体参与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学习应该在思维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学习思维本身;其四,开展反思教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二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策略研究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策略研究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唐佳
关键词:概括
内容
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不是近似于复述课文,就是几个字打发;不是茫无边际,就是面面俱到。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得交给学生简单、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中心句提取法
“中心句提取法”顾名思义,对于那些有中心句的文章,全文就围绕中心句在组织内容,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取中心句,加以适当梳理便可概括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巩乃斯的马》一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就在那场暴雨的冲击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全文写的是作者在巩乃斯看到的暴雨冲打下,那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能运用此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前提是得会识别和找准文章的中心句。
从句子位置来看,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有时也会在中间。
从句子内容上看,它包含全文所涉及的内容,学生通读全文至少两遍,对文章内容有初步感知后,基本可准确判断。
二、过渡句提取法
许多文章中的过渡句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生命与水》第8自然段“既然水对人体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喝水也要讲究科学。
”1—7自然段主要写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9、10自然段就写应当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讲究科学喝水。
第8自然段正好的这两部分的过渡段(也是过渡句),恰好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但是,不是所有的过渡句都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题目提取法
许多文章的题目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记叙文。
如《包公审驴》、《买椟还珠》、《草帽计》等,提取题目并加以梳理,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有不是记叙文的,如《生命与水》它是说明文,就围绕题目写了水与生命的关系和重要性,如何利用水更好的地为生命服务。
四、“六要素”概括法
“六要素”概括法是大多数老师交给学生的方法,这只适合记叙文。
为了学生出现将六要素死板硬套的情况,可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结果怎样。
”这几句话将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就更为简单、形象了。
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对照那三句话概括的主要内容就是“1837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驾驶的诺曼底号轮船与玛丽号轮船相撞,在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船上所有成员都得以逃生,哈尔威船长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
”
五、段意相加法(小标题相加法)
段意相加法就是将课文几个相同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加,用自己的语言组合起来,便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浙江之潮》一文主要写了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退过后三个时段的景象,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六、线索梳理法
线索,在文章中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线索,我们可称之为物线,另一种是感情变化线索,可称之为情线。
它们都贯穿全文,将其有条理地梳理出来,也可概括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包公审驴》一文,驴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驴分别写了“掉驴、告驴、打驴、关驴、饿驴、跟驴”的过程,那就将主要内容概括为“一次,刘五的驴在街上被人换了一头毛色难看的驴,刘五一气之下将驴告上了,包公用:打驴、关驴、饿驴、跟驴的计策巧妙地破案的过程。
”《永生的眼睛》一文,“我”的情感变化是“不能理解”——“遵从”——“骄傲”,全文主要写了父亲捐赠妈妈的主动脉和角膜,令“我”无法理解,“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父亲的眼睛,女儿出车祸走后,我捐赠了女儿的眼角膜,最终觉得无比骄傲的故事。
七、情节梳理法
故事情节基本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尾。
找到文章这四个节点,弄清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加以梳理便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飞夺泸定桥》中,红四团接到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发生),红四团冒雨、抹黑,与敌人斗志斗勇前进(发展),并在泸定桥与敌人展开生死战斗(高潮),胜利夺下泸定桥(结尾)。
八、关键词组合法《绿色千岛湖》
这里指的关键词就是文章各个段落里提到的能够概括某些段落内容的词语,提取并用自己的话将其串联成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是“关键词组合法”。
如《绿色千岛湖》一文,文章第1自然段围绕“秀丽”写。
接下来几个自然段又围绕“富庶”其余部分还围绕“造福”、“和谐”、“奇迹”。
将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串联组合起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是: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千岛湖的秀丽、富庶,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以及千岛湖如何造福人类,人类与千岛湖如何和谐相处,告诉大家“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的道理。
九、取主删次法
取主就是提取文章主要环节,删次即删除、省略文章次要环节。
如《迟到》一文主要写了小海英因为迟到、赖床,想逃学,被父亲打,到学校后,父亲为小海英送铜板和花夹袄的事,体现“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而文中“我”向妈妈求情和老师课堂上的情节都删除了,因为它们不是文章关键环节,在概括是不需要面面俱到,不然会显得啰嗦,主次不分。
再如《毽子里的铜钱》一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忆卖烤山薯的老人两次免费给我吃烤山薯的故事,体现老人的贫苦、善良。
文章二审买烤山薯没给足老人钱的环节是反衬老人的可怜、善良、无奈的,在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时也可省略。
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是分不开的,在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得加上主旨。
文章主旨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赞美……品质。
2、抒发……情感。
3、说明……道理或事物。
“条条道路通罗马”,相同的文章可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去概括其主要内容,重在总结、掌握和运用方法,有了方法孩子们的学习就so easy!
第三篇: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主要内容
1、课题立项申请书
2、批准书(立项证书)
3、课题方案(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计划每个阶段的总结)
4、过程性资料(材料与课题要具有相关度):
★围绕课题展开的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阶段报告等;★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
★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或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教者自我反思、课堂评价表、光盘、图片、影像资料;
★教育教学效果测查情况,检测评价试卷、问卷及检测所得的一些数据资料
★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验统计等。
★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课题小结、随笔、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所获得的荣誉。
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总结、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级别、文章)、获奖论文(注明级别、等次)、撰写的专著。
★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主要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效益。
★课题中期评估申请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课题结题申请书课题结题报告最终成果
第四篇: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6章,其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
重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文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认为本研究有利于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理论框架,为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提供理论准备和实践指导;并对国内外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同时,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与内容,以及文章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
第2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理论基础。
本章首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界定,重点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特征与基本构成要素;并从社会现实风险上升、信息公开不对称、网民心理机制失衡等方面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因子;同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翔实阐述;最后从危机管理理论、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等方面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理论工具体系。
第3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的基本规律。
在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
化阶段划分为生成阶段、扩散阶段和消减阶段,并且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不同阶段都呈现着相应的舆情演化规律。
在舆情生成阶段,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形态突变规律、叠加聚焦规律、共振趋同规律、群体极化规律;在舆情扩散阶段,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线性渐进规律、涟漪发散规律、感染互动规律和螺旋上升规律;在舆情消减阶段,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冲突阻动规律、替代转移规律、散焦碎化规律和自然消散规律。
第4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成效与问题。
本章主要对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舆情监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譬如舆情监控意识普遍提升、舆情监控法律逐步完善、舆情监控机构开始设立、舆情监控技术逐步成熟等;与此同时,在政府舆情监控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对舆情监控地位认识不清、政府对舆情爆发危机应对不当、政府对舆情演化规律把握不准、政府对舆情监控条件投入不足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舆情监控理念观念较为保守、舆情监控法律建设相对滞后、舆情监控监管体制尚未健全、舆情监控应对机制亟待改进等。
第5章:国内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经验与启示。
从国外来看,重点分析了美国、法国、韩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五个国家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中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从国内来看,主要选取了“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甬温”事件、“抢盐”事件等典型个案来分析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中的经验与教训。
综合国内外的典型经验与个案观察,认为对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启示包括四个方面:强化舆情政府监控的观念建设是前提、健全舆情政府监控的制度体系是基础、提升舆情政府监控的应急能力是关键、完善舆情政府监控的技术措施是保障等。
第6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对策研究。
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创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基本理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舆情监控价值取向、构建“道德自律”的舆情监控约束规范、遵循“平等公正”的舆情监控行为准则和实现“及时有效”的舆情监控基本目标;二是优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舆情生成期的研判预警机制、及时启动舆情扩散期的引导控制机制和逐步完善舆情消减期的善后恢复机制;三是改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技术支持,包括舆情信息收集系统、舆情监控分析系统、舆情应急响应系统等;四是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保障体系,包括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制度保障、构建舆情监控的组织体系保障、培育舆情监控的人才队伍保障和优化舆情监控的协同治理保障。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第一,调查研究法
文献调查法。
本项目研究拟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调查与分析。
抽样调查法。
拟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区域的、有典型意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抽样调查,收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相关资料数据。
第二,实证分析法个案分析法。
对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标本事件和个案进行描述和分析,譬如“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等。
计量统筹法。
对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典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帖子数量、回帖数量等进行计量统计,并通过统筹方法分析舆情发展与演化的过程。
第三,理论研究法比较分析法。
在研究中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典型经验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在比较中得到启示。
归纳总结法。
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个体案例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抽象和总结出典型的舆情演化规律。
第五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评估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支持,评估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等。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3.1.1 数据搜集方法
(1)文献检索法。
主要包括查阅国内外关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学习和运用前人已有的合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而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二手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查阅历年来《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二手资料,收集临安市历年财政支农支出等相关数据以及临安市财政支农的相关政策文件等。
(3)关键信息人访谈。
主要包括对临安市相关涉农部门的关键信息人进行座谈和调查;对临安市财政局、临安市审计局、临安市农业办公室和农村经济工作管理站等相关涉农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公务员等进行访谈和调查。
1.3.1.2 数据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也称对比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本文主要对临安市财政支农支出和财政支出总额、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等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分析说明财政支农规模的现状。
(2)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法是在对一个因素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弹性系数对另一个因素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的一种间接预测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弹性系数法对临安农业增加值(农业GDP)、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