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讨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公
平与效率的选择
个人题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经济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缘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经济公平不是无需前提的绝对概念,以按资分派为例,在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体制条件下,它是不可能存在的,也是不公平的;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

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收入分派是不是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

即即是咱们平时讲结果公平,至少也有财富分派和收入分派两个观察角度,财富分派的角度更为重要。

何况,收入分派平均与收入分派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该混淆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

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讲,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取得最大知足,或福利取得最大增进,或财富取得最大增加。

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方方面面。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提高效率,兼顾公平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操作技艺
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并非都是效率提高的结果,其刺激效应达到必然程度后便具有递减的趋势,乃至出现负面的效应
高效率是无法离开以合理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公平分派的
案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人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

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

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

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

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

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

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

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
(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

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

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
的财产土地。

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

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

(二)现有政策、法律的缺点致使了失地农人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

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且在实际征地进程中,农人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致使的直接恶果是农人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三)法定安置途径的缺点,致使失地农人失去了再次就业机缘。

(四)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人丧失了大体的"国民"待遇。

三、表现政府的效率和公平,失地农人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设
(一)明确土地是农人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

(二)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人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三)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五)改革征用土地的收益分派机制,增强征地补偿安金费的监管。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一路目标。

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派相联系的一个概念。

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派差距的心理经受能力。

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

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取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维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进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肯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缘均等。

(2)贯彻按劳分派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踊跃性。

(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经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

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若是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份人的福利水平取得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

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

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

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彼此影响、彼此配合、彼此制约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尽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大体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二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虽然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乃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必然替代关系。

二、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类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经济较快增加,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进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表现社会公平。

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派政策的大体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派,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级提供最大体的生活保障,表现社会公平。

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派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09秋行政管理本科班郑文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