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 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含试卷)
第___单元第__课时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13、苏州园林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与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方法:指导点拨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
13、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本课新词,并能掌握和运用。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说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您欣赏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
[展示课件(一)1、2] [展示课件(一)3——8]2、作者及相关资料简介。
(1)简介叶圣陶;[展示课件(二)] [展示课件(三)](2)导语设计:叶圣陶是苏州人,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苏州。
当年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播放录音。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3、用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4、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课文内容研讨1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课文第2 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这四个方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用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第___单元第__课时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13、苏州园林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与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方法:指导点拨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
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1、学生分组讨论
2、探讨说明方法:作比较
举例子摹状貌
3、语言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周密、精炼
本环节主要以读为主,可利用录音设备,录音后对比,对比中体会语言美,进而品赏苏州园林的盛景,每一处的图画美。
移植园林
白板上投影:我们学校许多地方有待景点规划,假如让你按照苏州园林的模式规划,你将如何设计?(可用文字表述亦可图画展示)
13《苏州园林》
教学主题
苏州园林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益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用大屏幕展示假期在苏州拍摄的照片。
2、让学生猜猜在照片中的美景,来自何方?3、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畅游苏州园林!
1、观看大屏幕。
2、各抒己见,明确地点,说明原因。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叶圣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作者情况。
2、掌握本课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3、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某某园林的特点,领略某某园林的建筑美,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并激发学生热爱灿烂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揣摩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利用已知知识导入课文《某某园林》并板书课题。
二、扫清字词障碍(一)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有关语言文字的练习题。
尔后,小组互助学习将语言文字知识点吃透。
(在此过程中表现最好的组可以免做相应作业)(二)教师活动教师X读一部分课文,余下的由学生朗读。
(教师组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不会的字词进行圈点勾画)朗读结束后学生分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完成配练“我的竞技场”中的1、2题。
三、了解并识记文学常识(一)学生活动结合配练“走近作者”先勾画,后识记。
(1——3分钟时间)(二)教师活动教师指定学生进行抽查。
四、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结构(一)学生活动学生默读课文,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的。
(可分组讨论交流)(二)教师活动教师明确文章结构的划分,并用“答疑法”使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方式为:总——分——总。
(教师板书结构划分与结构方式)五、初步探究,解决疑难(一)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读课文:1、这是一篇说明文,被说明事物——某某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某某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二)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明确。
六、回顾本课时知识七、作业设计假如你是陈家集中学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3《苏州园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3《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并试着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四、合作探究齐读1——2段,回答问题:1.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第一段:总印象:标本)2.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默读3——6段,探究问题:3. 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4. 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第3段:亭台轩榭——讲究布局美第4段:假山池沼——讲究配合美第5段: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美第6段:花墙廊子——讲究层次美5. 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四个“讲究”的顺序依次照应了第3——6段的内容。
)6.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
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本文阐明事物特点得计种阐明方法。
2、认识阐明白话语精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阐明文和记序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阐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阐明白话语特点的学习。
教学想象:1、抓好预习,熟习课文。
2、捉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先生在捉住中国石拱桥次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
4、2课时第一课时一、设计思绪: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捉住事物特点,从全体到局部多方面阐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先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领会文章的言语美。
其中,调动先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先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朗读、重点词句赏析中,领会文章的言语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捉住事物特点,从全体到局部多方面阐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一、激趣以导入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经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味,导入新课学习。
二、披文以感悟1. 组织先生大声朗读课文,熟习课文内容。
2. 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成绩。
3. 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合作以探求1.请同学们以本人喜欢的方式仔细浏览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求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表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甚么阐明方法。
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经过反复朗读,调动先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先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领会文章的言语美。
2.叶圣陶先生曾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甚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在朗读这四段,考虑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播种、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方两个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顽耍过的一座园林,200字摆布。
⑵阐明一幅画。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教学重点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总分式结构层次,准确、严密、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下面让我们伴着风流儒雅的昆曲,先来看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觉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图片后的感觉。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叶圣陶素朴的文字《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跟你们有没有同感呢。
三、读书,提出要求:自由读。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整体把握课文,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四、内容初步梳理。
同学讨论明确中心句。
师问:每段的中心句找到了,那么这篇文章的呢,叶对苏州园林有怎样的印象?(第一段中句)说明:可通过语言品味明确语段的意思。
标本一词,在这里比喻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
也说是说通过苏州园林这样一斑可窥我国各地园林之全豹。
足见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不该错过”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认识、欣赏价值。
问:苏州园林在哪一点上可作为中国园林的标本?这就是第二段中的内容。
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换句话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如在画图中”。
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四个讲究,一个一切。
四个讲究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切是说不仅止于此,而是处处讲究图画美。
这一句是开启7至9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检查字音字形字义掌握情况(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检查,师抽查)。
二、图片欣赏,引导学生品读一些语段。
1、对比欣赏对称性的建筑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明确苏州园林布局的自然之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___单元第__课时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13、苏州园林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与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方法:指导点拨小组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及作品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
《某某园林》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积累生字词语: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某某园林的艺术成就,通过学习能认识到某某园林的图画美。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2、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合作交流、共同研究,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体验美的形象,激发审美的情感,陶冶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追求美的情操。
重点理解文章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
难点掌握一般的研究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某某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1985年,某某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们写的《某某园林》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原籍某某某某吴县,所以对某某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词语轩榭(xuānxiè)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池沼(zhǎo)蔷薇(qiáng)依傍(bàng)因地制宜(yí)重峦叠嶂(luán zhàng)2、读了课文后,某某园林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某某园林的总体特征)请用课文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某某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3、某某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4、为什么只有四个讲究而不是七个讲究?5、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介绍某某园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新词,并能掌握和运用。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说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您欣赏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
[展示课件(一)1、2] [展示课件(一)3——8]
2、作者及相关资料简介。
(1)简介叶圣陶;[展示课件(二)] [展示课件(三)]
(2)导语设计:
叶圣陶是苏州人,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苏州。
当年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播放录音。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3、用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4、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课文内容研讨
1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课文第2 自然段中的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这四个方面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用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1)生互相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多媒体课件展示。
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4、文章采用了那种说明顺序?
四、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用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简要说明。
五、研讨探究
1、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即“寄托深切的怀念”,你从文中亦没有体会到这种感情,请找出来作简单的评议。
2、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请你对本校的建筑布局等做些评价或提出建议。
六、欣赏音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