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模板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政治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
一、国体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
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2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
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3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识记:
①影响消费的因素②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③消费结构的含义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⑤主要的消费心理
◇理解:
①当前、未来收入的高低及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②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③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 ④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运用: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例解析合作释疑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引领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消费现象,从而自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重点、难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性消费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P60-63
【预习时间】:15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难
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梳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2、按照不同的消费划分标准,消费分为哪几种类型?
3、仟么是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4、消费心理有哪些方面?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自主探究
(一)根据导学提纲自学
(二)检查自学情况,查找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景一:
关注P17页情景设置,提问消费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如果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学生活动,思考:粮食、猪肉等商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点评:(1)粮食、猪肉是生活必须品,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比较小。
(2)粮食、猪肉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会增加食品支出,从而使恩
格尔系数变大,生活水平降低;而粮食、猪肉价格上涨对高收入家庭影响比较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而掌握关于“消费的类型”的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过生日请客搭礼要花几百元。
别以为这是社会上哪个阶层的消费,这其实是我国许多城市中学生消费的现状。
实践探究学生们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
2.求异心理
3.攀比心理
4.求是心理
(二)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合作释疑】
(一)查找误区:(通过师生问答方式,结合学生自查情况确定)
(二)误区指津:
l、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1)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就是增加收入。
(2)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事实上会提高。
(3)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
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适度消费与刺激消费互相矛盾?
适度消费是指家庭生活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
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但是我国目前商品短缺时期早已结柬,消费需求不旺,事实上是消费水平已经滞后
于生产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刺激消费是基于我国的现状而采取的正确举措。
可见,适度消费和刺激消费都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特定策略,都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适度消费不是抑制消费,刺激消费也不是超前消费,二者并不矛盾,它们统一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一种盲目消费行为,是一种不科学的消费行为。
贷款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为前提的,它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实际收入状况,故不能简单理解为超前消费?
4.如何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这种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就是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消费,又不盲目攀比,做理性的消费者。
(2)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国情与家庭收入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不能把量入为出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在基本生活资料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通过储蓄有计划的安排生活。
(3)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4)反对超前消费和适度消费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判断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包括对未来收入空间的准确认识。
5、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
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收入多少,都不能丢掉这一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完全
一致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
五、【板书设计】与课后练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3、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预习准备]:
第一、教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获得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以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资料,制作教学演示文稿。
第二、学生分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确定小组研究的内容,使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①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的发
展历程的资料。
②收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教学过程]: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复习之前两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到第三单元的内容,回顾开学初的笔记,明确本课学习的是中华文化的第一个特征:源远流长。
展示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明确重难点。
拆解源远流长的含义,并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深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镜头一: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出现城市与最早的文字,率先跨入了文明时代。
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
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
公元前538年,巴比伦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古文明烟消云散。
镜头二: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凯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
古埃及文明面目全非。
镜头三: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是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人民还发明了0-9的记数符号,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其中的代表。
公元前1750年,印度河文明突然失落被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列表比较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图片搭配轻音乐,历数古代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感受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结合中华世纪坛的图片和“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提出疑问: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哪些历史见证?
引入第二目的内容: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书典籍
汉字: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投放图片)
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但始终没改变“方块字”的特色,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应用举例: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C)。
A.甲骨文
B.汉字的发明
C.文字的发明
D.火的发明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交流分享: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诗歌总集——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
第一部军事著作——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第一部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
第一-篇抒情诗——
第一-篇叙事诗——
…………
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3000多卷,4000多万)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清史稿
《永乐大典》,明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
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四库全书》,清乾隆时经十年编成。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细数古代各优秀史书典籍,结合梁启超和黑格尔的话:
梁启超: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黑格尔: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得出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进而引出其原因。
总结源远流长的两大见证,并重申中华文化的辉煌。
转折提问:是否一直辉煌?不是,引出第三目内容。
三、创造中华文化薪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图片比较圆明园复原图的美轮美奂和现实中的断壁残垣,深切感
受文化衰微的民族之痛,中华之耻。
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东流,我国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中国历代名画、编钟等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只能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
思考: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在清末会被外国列强掠夺、残毁?
结合所知的历史,探究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原因?能得出什么结论?
(1)表现:
①经济上:继续小农经济;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②政治上:清朝统治阶级封建落后意识浓厚。
闭关自守,无视外面的世界。
③思想上:清朝统治者极力推行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
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④文化上: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西学大量传入,西学东渐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比较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经济上:工业革命,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民族、-意识增强。
④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得出(2)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思考:文化衰落与国家衰落关系?
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
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
发展。
得出结论: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那要怎么办呢?强盛国家的经济政治。
图片结合介绍,展示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经济政治的进步和文化上的成就,得出(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结合之前的学习,增添:
(2)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华文化的发展应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板书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
难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继承性,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一首非常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茉莉花》,来进入我们中华文化的学习。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一下中国的四大国粹。
设计意图:是通过情景导入课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时把学生的思绪带进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之中,使迅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地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
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课堂上展示他们通过到图书馆查询、互联网查询等方式收集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图片及多媒体资料,阅读教材P62-63思考问题:大家觉得中华文明与其他三大文明相比较,的不同是什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小组代表展示课件并回答:唯有中华文明一直都没有中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教师小结:古代文明中,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唯有中华文明远远而流长。
活动3【活动】活动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