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
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

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

后稷的后代公刘、古分亶亶父(dǎnfǔ,胆甫)率领族人继续
施行兴农措施,使部族逐渐强大。

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离开豳(bīn,彬)地移居岐下,营建城邑,修治村落,设立官职,广行仁义,建立了周国。

又经过公季、文王的苦心经营,加强了国力,直到武王率领天下诸侯,抓住商纣王暴虐无道、丧尽民心的时机,一举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本纪》概括地记述了周王朝兴衰的历史,勾画出一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大奴隶制王国的概貌,以及其间不同阶段不同君王厚民爱民或伤民虐民的不同政治作风,君臣之间协力相助共图大业或相互倾轧各执已见的不同政治气氛。

在这篇本纪里,司马迁明显地是以儒家的思想观点来看待周朝历史的,宣扬的是仁义兴邦的道理。

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的叙写上。

这几个人都是儒家理想中圣主贤臣的典范,周初那种君臣和睦、偃戈释旅的局面也正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环境。

篇中对武王着意进行了刻画,在叙写了他灭殷的过程之后,又写了他日不暇食、夜不安寐,立社稷,改正(zhēng,征)朔,实行分封、
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国、攘边安内的政策策略,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有宏图大略、有经营之术的古代政治家形象。

周朝自成王以后,没有出现贤圣君主,却出现了几个昏庸暴君,所以司马迁对一般君主都轻轻几笔带过,而对几个昏庸暴君则给以重墨。

如厉王的专利塞言、幽王的宠妇戏臣,都写得像精彩的戏剧,既有历史背景的辅排,又有人物性格的展现,于严峻的形势之中,突出了他们的昏庸暴虐,刚愎拒谏,给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增添了几个精彩的形象。

与此同时,司马公还为读者展示了几位尽忠敢谏的辅臣形象。

如穆王将伐犬戎时,祭(zhài,寨)公谋父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厉王贪图财利,重用专
擅财利的荣夷公,芮良夫则直言相劝;
厉王以杀戮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召(shào,邵)公不但反复劝谏,在危难之时还舍子救险,与
周公一起代行国政,即历史上有名的“共和行政”。

这些也都写得精彩感人。

这篇本纪选材精审,详略得当,间或用小说笔法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于细行微言之中突出人物性格,使得一篇约八百年的王朝史简明扼要,跌宕生姿,令人回味。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

他的母亲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

姜原是帝喾(kù,酷)的正妃。

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想去踩它一脚,一踩就觉
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

满了十月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于是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

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

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弃小的时候,就很出众,有伟人的高远志向。

他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长得都很茂盛。

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仔细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学习。

尧帝听说了这情况,就举任弃担任农师的官,教给民众种植庄稼,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他做出了很大成绩。

舜帝说:“弃,黎民百姓开始挨饿时,你担
任了农师,播种了各种谷物。

”把弃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

后稷的兴起,正在唐尧、虞舜、夏商的时代,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望。

后稷死后,他的儿子不窋(zhú,竹)继位。

不窋晚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师,不再务农,
不窋因为失了官职就流浪到戎狄地区,不窋死后,他的儿子鞠(jū,居)继位。

鞠死后,儿子公刘继位。

公刘虽然生活在戎狄地区,仍然治理后稷的基业,从事农业生产,巡行考察土地适宜种什么,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使用,使得出门的人有旅费,居家的人有积蓄。

民众的生活都*他
好起来。

各姓的人都感念他,很多人迁来归附他。

周朝事业的兴盛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所以,人们创歌谱乐来怀念他的功德。

公刘去世后,儿子庆节继位,在豳(bīn,宾)地建立了国都。

庆节去世后,儿子皇仆继位。

皇仆去世后,儿子差弗继位。

差弗去世后,儿子毁隃继位。

毁隃去世后,儿子公非继位。

公非去世后,儿子高圉(yǔ,语)继位。

高圉去世后,儿子亚圉继位。

亚圉去世后,儿子公叔祖类继位。

公叔祖类去世后,儿子古公亶父(dǎnfǔ,胆,甫)继位。

古公亶父重修
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

戎狄的薰(xūn,熏)育族来侵扰,想要
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主动给他们。

后来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

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

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

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

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

”于是带领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
居住。

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携幼,又都跟着古公来到岐下。

以至其他邻国听说古公这么仁爱,也有很多来归从他。

于是古公就废除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

又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

民众都谱歌作乐,歌颂他的功德。

古公的长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

他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她也像太姜一样是贤惠的妇人。

生下昌,有圣贤的祥兆。

古公说:“我们家族有一代要兴旺起来,恐怕就在昌身上
应验吧?”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给昌,就一块逃到了南方荆、蛮之地,随
当地的习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了头发,把王位让给季历。

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

公季学习实行古公的政教,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

公季去世,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

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法则,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慈爱晚辈。

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

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商量说为什么不去投奔西伯呢?太颠、闳(hōng,洪)夭、散宜生、鬻(yù,玉)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归顺了西伯。

崇侯虎向殷纣说西伯的坏话,他说:“西伯积累善行、美德,诸侯都归向他,这将对您不利呀!”于是纣帝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

闳夭等人都为西伯担心,就设法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
地区出产的红鬃白身、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国出产的三十六匹好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

纣见了这些非常高兴,说:“这些东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释放西伯了,何况这么多呢!”于是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纣说:“说西伯坏话的是崇侯虎啊!”西伯回国之后就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纣废除炮格的刑法,这种刑罚就是在铜柱上涂上油,
下面烧起炭火,让受罚者爬铜柱,爬不动了就落在炭火里。

纣答应了西伯的请求。

西伯暗中做善事,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

当时,虞国人和芮(ruì,瑞)国人发生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到周国来。

进入周国境后,发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

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惭愧了,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周国人以为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只会自讨耻辱罢了。

”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去。

诸侯听说了
这件事,都说:“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


第二年,西伯征伐犬戎。

下一年,征伐密须。

又下年,打败了耆(qí,其)国。

殷朝的祖伊听说了,非常害怕,把这些情况报告给纣帝。

纣说:“我不是承奉天命的人吗?他这个人能干成什么!”次年,西伯征伐邘。

次年,征伐崇侯虎。

营建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

次年,西伯逝世,太子发登位,这就
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约五十年。

他被囚禁在羑里的时候,据说曾经增演《易》的八卦为六十四卦。

诗人称颂西伯,说他断决虞、芮争执以后,诸侯们尊他为王,那一年就是他承受天命而称王的一年。

后来过了九(十)年逝世,谥为文王。

他曾改变了殷之律法制度,制定了新的历法。

曾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那意思就是说,大概帝王的瑞兆是从太王时开始兴起的。

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以文王为榜样,承继
文王的事业。

武王受命第九年,在毕地祭祀文王。

然后往东方去检阅部队,到达盟津。

制做了文王的牌位,用车载着,供在中军帐中。

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不敢自己擅自作主。

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执符节的官员宣告:“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要诚实啊,我本是无知之人,只因先祖
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

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

”于是发兵。


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后的一律斩杀。

”武王乘船渡河,船走到河中央,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用它祭天了。

渡过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魄魄的鸣声。

这时候,诸侯们虽然未曾约定,却都会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

诸侯都说:“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

”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

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昏庸暴虐更加严重,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

于是武王向全体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以不讨伐了!”于是遵循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

第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会合。

武王说:“要奋发努力,不能懈怠!”武王作了《太誓》,向全体官兵宣告:“如今殷王纣竟听任妇人之言,以致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疏远他的亲族弟兄,又抛弃了
他祖先传下的乐曲,竟谱制淫x之声,扰乱雅正的音乐,去讨女人的欢心。

所以,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

各位努力吧,不能再有第二次,不能再有第三次!”
二月甲子日的黎明,武王一早就来到商郊牧野,举行誓师。

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有旄(máo,毛)牛尾做装饰的白色旗帜,用来指挥。

说:“辛苦了,西方来的将士们!”武王说:“喂!我
的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各位卿大夫们,千夫长、百夫长各位将领们,还有庸人、蜀人、羌人、鬃人、微人、人、彭人、濮人,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来发誓!”武王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不报晓。

母鸡报晓,就会使家毁败。

’如今殷王纣只听妇人
之言,废弃祭祀祖先的事不加过问,放弃国家大政,抛开亲族兄弟不予任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国为非作歹。

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

今天我们作战,每前进六步七步,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刺击过四五次、六七次,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努力吧,各位将士!希望大家威风勇武,像猛虎,像熊罴,像豺狼,像蛟龙。

在商都郊外,不要阻止前来投降的殷纣士兵,要让他们帮助我们西方诸侯,一定要努力呀,各位将士!你们谁要是不努力,你们自身就将遭杀戮!”誓师完毕,前来会合的诸侯军队,共有战车四
千辆,在牧野摆开了阵势。

帝纣听说武王攻来了,也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

武王派师尚父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率领拥有战车三百五十辆、士卒两万六千二百五十人、勇士三千人的大部队急驱冲进殷纣的军队。

纣的军队人数虽多,却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心里盼着武王赶快攻进来。

他们都掉转兵器攻击殷纣的军队,给武王做了先导。

武王急驱战车冲进来,纣的士兵全部崩溃,背叛了殷纣。

殷纣败逃,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武王手持太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向他行拜礼,武王也作揖还礼,诸侯全都跟着武王。

武王进入商都朝歌,商都的百姓都在郊外等待着武王。

于是武王命令群臣向商都百姓宣告说:“上天赐福给你们!”商都人全都拜谢,叩头至地,武王也向他们回拜行礼。

于是进入城中,找到
纣自焚的地方。

武王亲自发箭射纣的尸体,射了三箭然后走下战车,又用轻吕宝剑刺击纣尸,用黄色大斧斩下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

然后又到纣的两个宠妃那里,两个宠妃都上吊自杀了。

武王又向她们射了三箭,用剑刺击,用黑色的大斧斩下了她们的头,悬挂在小白旗上。

武王做完这些才出城返回军营。

第二天,清除道路,修治祭祀土地的社坛和商纣的宫室。

开始动工时,一百名壮汉扛着有几条飘带的云罕旗在前面开道。

武王的弟弟叔振铎护卫并摆开了插着太常旗的仪仗车,周公旦手持大斧,毕公手持小斧,待卫在武王两旁。

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手持宝剑护卫着武王。

进了城,武王站在社坛南大部队的左边,群臣都跟在身后。

毛叔郑捧着明月夜取的露水,卫康叔封辅好了公明草编的席子,召公奭(shì,式)献上了彩帛,师尚父牵来了供祭祀用的牲畜。

伊佚朗读祝文祝祷说:“殷的末代子孙季纣,完全败坏了先王的明德,侮慢鬼神,不进行祭祀,欺凌商邑的百姓,他罪恶昭彰,被x皇上帝知道了。

”于是武王拜了两拜,叩头至地,说:“承受上天之命,革除殷朝政权,接受上天圣明的旨命。

”武王又拜了两拜,叩头至地,然后退出。

武王把殷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

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

然后命令召公把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

又命令毕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表彰商容的里巷,以褒扬他的德行。

命令南宫括散发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

命令南宫括、史佚展示传国之宝九鼎和殷朝的宝玉。

命令闳夭给比干的墓培土筑坟。

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

然后才撤兵回西方去。

路上武王巡视各诸侯国,记录政事,写下了《武成》,宣告灭殷武功已成。

又分封诸侯,颁赐宗庙祭器,写下《分殷之器物》,记载了武王的命令和各诸侯得到的赐物。

武王怀念古代的圣王,就表彰并赐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国,赐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国,赐封尧帝的后代于蓟,赐封舜帝的后代于陈,赐封大禹的后代于杞。

然后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师尚父是第一个受封的。

把尚父封在营丘,国号为齐。

把弟弟周公旦封在曲阜,国号为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弟叔鲜于管,封弟弟叔度于蔡。

其他人各自依次受封。

武王召见九州的长官,登上豳(bīn,宾)城附近的土山,远远地向商朝的国都眺望。

武王回到
周都镐京,直到深夜不能安睡。

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你为什么不能入睡?”武王说:“告诉
你吧:上天不享用殷朝的祭品,从我姬发没出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郊外怪兽成群,害虫遍野。

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上天建立殷朝,曾经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虽然说不上政绩光著,但也不至于灭亡,才使殷朝维持至今。

我还不能使上天赐给周朝的国运永葆不变,哪里顾得上睡觉呢?”武王又说:“我要确保周朝的国运不可改变,要*近天帝的居室,要找出所有的恶人,惩罚
他们,像对待殷王一样。

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确保我西方的安定,我要办好各种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

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朝定居的地方。

我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

”于是对在洛邑修建
周都进行了测量规划,然后离去。

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区域;让军队把武器放倒,进行整顿然后解散: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战胜殷朝之后二年,向箕子询问殷朝灭亡的原因。

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道理。

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所以又故意询问了天地自然规律的事。

武王生了病。

这时,天下还没有统一,王室大臣非常担心,虔诚地进行占卜;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天,为武王消灾除邪,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代替武王,武王病渐渐好了。

后来武王逝世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

成王年纪小,周又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

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周公篡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

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

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

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

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
周公。

周公在东方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起初,管叔、蔡叔背叛了周朝,周公前去讨伐,经过三年时间才彻底平定,所以先写下了《大诰》,向天下陈述东征讨伐叛逆的大道理;接着又写下了《微子之命》,封命微子继续殷后;写下了《归禾》、《嘉禾》,记述和颂扬天子赠送嘉禾;写下《康诰》、《酒诰》、《梓材》,下令封康叔于殷,训诫他戒除嗜酒,教给他为政之道。

那些事件的经过记载在《鲁周公世家》中。

周公代行国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去。

成王住在丰邑,派召公再去洛邑测量,目的是为了遵循武王的遗旨。

周公又进行占卜,反复察看地形,最后营建成功,把九鼎安放在那里。

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进贡的路程都一样。

”在测量和营建洛邑的过程中,写下了《诏诰》、《洛诰》。

成王把殷朝遗民迁徙到那里,周公向他们宣布了成王的命令,写下了训诫殷民的《多士》、《无佚》。

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往东征伐淮夷,灭了奄(yǎn,掩)国,把奄国国君迁徙到薄姑。

成王从奄国回来,在宗周写下了《多方》,告诫天下诸侯。

成王消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袭击了淮夷,回到丰邑,写下了《周官》,说明周朝设官分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音乐,法令、制度这时也都进行了修改,百姓和睦、太平,颂歌四处兴起。

成王讨伐了东夷之后,息慎前来恭贺,成王命令荣伯写下了《贿息慎之命》。

成王临终,担心太子钊(zhāo,招)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

成王逝世之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国政,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

太子钊于是登位,这就是康王。

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复加以说明写下了《康诏》(康王之诰)。

所以在成王、康王之际,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放置一边,四十年不曾使用。

康王命令毕公写作策书,让民众分别村落居住,划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为周都的屏卫,为此写下《毕命》,记录了毕公受命这件事。

康王逝世之后,儿子昭王瑕(xiá,霞)继位,昭王在位的时候,王道衰落了。

昭王到南方巡视,没有回来,因为当地人憎恶他,给他一只用胶粘合的船,结果淹死在江中。

他死的时候没有向诸侯报丧,是因为忌讳这件事。

后来立了昭王的儿子满,这就是穆王。

穆王继位时,已经五十岁了。

国家政治衰微,穆王痛惜文王、武王的德政遭到损害,就命令伯冏(jiǒng,烱)反复告诫太仆,要管好国家的政事,写下了《冏命》。

这样,天下才又得以安定。

穆王准备去攻打犬戎,祭(zhài寨)公谋父劝他说:“不能去。

我们先王都以光耀德行来服人,而不炫耀武力。

军队平时蓄积力量,待必要时才出动,一出动就有威力。

如果只是炫耀武力,就会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没有人惧怕了。

所以歌颂周公的颂诗说:“收起干与戈,藏起弓和箭。

求贤重美德,
华夏都传遍,王业永保全。

”先王对待民众,努力端正他们的品德,使他们的性情纯厚,增加他们的财产,改善他们的器用,让他们懂得利和害的所在,用礼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专心致力于有利的事情而躲避有害的事情,心怀德政而惧怕刑威,所以才能保住先王的事业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从前我们的先祖世代担任农师,为虞舜、夏禹谋事。

当夏朝衰落的时候,夏朝废弃农师,不务农事,我们的先王不窋因而失掉官职,自己流落到戎狄地区,但对农事却不敢松懈,时时宣扬弃的德行,继续他的事业,修习他的教化法度,早晚恭谨努力,用敦厚笃实的态度来保持,用忠实诚信的态度来奉行。

后来世代继承这种美德,没有玷污前人。

到文王、武王的时候,发扬先人的光明美德,再加上慈祥和善,侍奉鬼神,保护民众,普天之下没有不高兴的。

商王帝辛对民众犯下了大罪恶,民众再也不能忍受,都高兴地拥戴武王,因此才发动了商郊牧野的战争。

所以说,先王并不崇尚武力,而是勤勤恳恳地体恤民众的.疾苦,为民
除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都近郊五百里内地区是甸服,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侯服,侯服至卫服共二千五百里内地区总称为宾服,蛮夷地区为要(yāo,腰)服,戎狄地区为荒服。

甸服地区要供日祭,即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区要供月祀,即供给天子祭祀高祖、曾祖的祀品;宾服地区要供时享,即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区要供岁贡,即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区要来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