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提纲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上)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一般)一、哲学的概念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具体说明: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涵: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1)基本派别之一: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基本派别之二: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唯一的标准。
三、哲学的力量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原因: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体现: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应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设美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等。
此原理一般会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一起考查。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其他表述: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块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原理应用:参考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应用,在人类社会领域,一般用于分析各类社会改革要结合实际的原因等。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原理应用:分析提出新方案、新观点、新理念的理由等。
本原理在主观题的应用较少。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20XX年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高三政治学习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必须用心记忆学过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政治学习水平。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1/ 20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和反映世界观。
③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则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2)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依据和基本观点是什么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划分依据(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2/ 20不同回答(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表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神创论。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意义】要求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意义】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意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提纲汇总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2010级1班学科学习资料之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BY 蒲柏林(以弥姐的总结为主,参考个人笔记补充)I辩证唯物论◆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原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 理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 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的存在和发生作 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 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 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 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 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
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史,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 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认识和改造自然 与社会的过程中,要做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首先必须 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 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出发,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认识和 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是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思想(2)*理论(3)“三个代表”【第二单元】★★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怎么做:(1)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认识论》默写提纲
世界观 真理的客观性
方法论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努力学习和发展科学 作用。(或认识对实践 理论,充分发挥真理、 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 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 合的原则 活动引入歧途
原理
2、真理 的பைடு நூலகம்性 (特点)
真理只有一个,真 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条件性 坚持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真理的具体性 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 的特点 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在实践中认识 (追求 和发现真理,在实 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的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过程) 理
认识论原理
归纳: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 (或实践决定认识) 与认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识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要点
中学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才智不是从人们的主观心情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更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分: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驾驭。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分: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相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导向一、哲学的涵义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2. 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注:1.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要判断其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③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于实践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的顶峰!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8)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中学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妙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A、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索。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B、哲学的意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改变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C、哲学的任务就在与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区分: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①区分:详细科学揭示的是某一详细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注:共性与特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①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详细科学探讨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注:不是辩证关系)②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对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③为什么?A、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需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②唯物主义及其形态: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B、基本形态: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
政治教材提纲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基本知识1.哲学的起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①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总结出最一般本质、最普遍规律。
②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3.哲学的含义①从本义:追求智慧,爱智之学②从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从与具体科学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代替论)是错误的。
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取消论)是错误的。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①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反作用于时代→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①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②表现:●何为本原(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③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举例: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上是正确的。
然而,它存在着局限性,即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但同样存在着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忽视了物质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形而上学性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教材提纲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一、基本知识1.哲学的起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①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总结出最一般本质、最普遍规律。
②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3.哲学的含义①从本义:追求智慧,爱智之学②从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者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从与具体科学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代替论)是错误的。
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取消论)是错误的。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①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反作用于时代→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①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②表现:●何为本原(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③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是物质的。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⑤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①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3)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吸取。
②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是“改变世界”的哲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基本观点:实践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按理论体系分类: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按理论成果分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
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核心: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精髓: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地位: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①含义:世界是物质的,其本质在于其物质性。
②表现: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存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遵循客观规律。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③方法论: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意识及其辩证关系①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不能被消灭、不能被创造。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②物质特点:●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特点:客观性、可知性●固有属性:运动③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特点: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非具体物质形态。
④意识含义:1)从生理层面:是人脑的机能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
2)从产生层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3)从本质层面: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不管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⑤意识的能动作用:1)特点:两重性2)能动地认识世界:(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3)能动地改造世界:(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既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4)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
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运动与规律①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不存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④物质运动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⑤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表现在规律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
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⑥人与规律的关系(规律特点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否则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内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
②为什么:●理论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的要求●现实要求: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③怎么做: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把握变化、全面的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认识论5.实践①含义: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