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必要性及
其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价值论理论基础【论文摘要】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对于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的.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触及新的领域。
党的十五大对此又有重大突破:一是提出分配制度改革要把“按劳分配制度与按要素分配制度结合起来:二是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分配理论。
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并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
马克思从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两种财富的源泉。
一种是使用价值财富.其创造的源泉包括具体劳动与物质资源两个方面另一种是价值财富.即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价值财富,其源泉和实体就是惟一的人类抽象劳动.它是一定的体力和脑力的结晶。
所谓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指的正是后一种概念,它和前一种概念并不矛盾。
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不等于只要有劳动就能创造价值。
前者说的是价值创造源泉问题.后者讲的是价值形成问题。
如果不了解两者的区别.就可能错将价值创造”等同于“价值形成”,从而否定价值形成过程中非劳动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得出”只要有劳动就能创造价值”的片面结论。
各种物质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要素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
没有它.劳动者就不能创造价值。
因为劳动者只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没有生产要素.抽象劳动无法凝结成价值:第二.生产要素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是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第三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就是必须不断地实现价值补偿和替换生产要素得不到替换和补充.社会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价值创造过程就会中断:
第四,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率.影响劳动创造价值量的大小。
因此,生产要素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对价值形成有重要的贡献。
承认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就要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并不否定劳动价值论.而是更好地保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实现。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而在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过程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的具有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方面适应公有制性质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另一方面.适应财产所有者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又必然会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正是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不断提高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同样.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组成的具有非公有性混合所有的企业也存在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也正是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发展壮大。
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密不可分。
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实现形式难以多样化、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难以扩大,主体地位难以增强,而非公有制经济也难以发展。
结果.上述基本经济制度也就难以坚持与巩固。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生产要素作为物质和劳务产品生产时投入的资源,其配置理所当然地也就包括在市场调节的范围内。
而市场对生产要素的调节又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提供者所获报酬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
正是在不断的流动、不断地分化组合中.生产要素不断地按照市场的需求得到了配置。
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就是根据生产要素投入所获收益和稀缺程度给生产要素提供相应报酬.这就意味着按生产要素分配。
所以生产要素价格的实现也就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
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市场配置资源是同一过程,市场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也可以说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可能有市场配置资源.也就根本谈不上市场经济。
可见,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必然性。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深化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与组合的加速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结构不断向高级的转化.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实力不断增强.并日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为一体。
当前.为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参与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进一步推进国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我国.进一步推动我国相应的生产要素进入世界。
由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伴随生产要素流动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因此.这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实行也就极为要。
4.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提高国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要求。
由于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投入及合法经营获利.能够引导和培养公民积极向上、通过诚实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良好素质.形成勤劳、节俭、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社会保障公民的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收益.使得社会的公共生活对社会成员来说成为休戚与共、利害相关的.他人的行为也与自身处于有机联系之中.从而产生对社会、国家的公共生活的归属感.增强公德意识.改善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由于可以从生产要素的投入中获取利益.社会成员就会自觉地思考投入和获益的方式和
结果.关注社会现实。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人们要自觉通过接受教育.参与竞争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发现和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
总之.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程中.使社会成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发挥。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确立及在实践中的发展.对我国现实经济生活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在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过程中。
随着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必将会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分配方式的多元化。
特别是在产权清晰界定的前提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进一步从分配角度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并在实践中使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更加合理化、多样化。
2.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分配上的确立和巩固。
在经济生活中.拥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7就是凭借这种所有制来参与分配.来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决定者。
多种所有制的存在.必然要在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上表现出来.决定了它必然要在分配上得到承认。
按生产要素分配.正是由多种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正是多种所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
二者在生产与分配上得到了统一.使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为完善、更加巩固。
如果我们在所有制上确定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但是在分配制度上却仍然只讲按劳分配.这就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的内在联系.就会使得多种所有制无法在分配上得到实现.这实际上是否定了多种所有制的存在。
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领域必要的延伸。
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而这种作用的发挥.是以生产要素具有合理的价格为前提条件的。
如果生产要素不参与分配.自然无法形成合理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合理.价格信号失真.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就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应该看到并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各种市场发育与消费品市场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要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过程、实现机制和实现形式都是市场化的.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通过供求机制形成生产要素的分配例和分配数额。
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使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双方.在市场上作为等价交换的对应主体相互作用.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合理的均衡价格.从而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内容是分配关系市场化量化标准由市场决定。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各种生产要素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合理配置.其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产品成果得到市场的认可。
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以至于实行按
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
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只讲按劳分配其他的生产要素都不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这样.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没有办法去实现自身的保值和增值。
这些生产要素.作为全社会共同所有的财产.都是无偿调拨、无偿使用。
结果。
各省市、各单位都积极地”跑部钱进“.向各部委要资金、要项目、要土地、要设备、要人才。
所谓”白要白不要”.正是这种无偿使用制度下的一种正常心态。
土地的无偿使用.使得许多单位占用了大量位置优越的土地.长期闲置而不能被有效地利用。
有不少城市中心地带的寸金之地.被一些非经营单位圈起来.难以用作商业用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增值功能。
资金的无偿使用.使资金需求成为填不满的无底洞国有资金被大量消费挥霍却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
技术的无偿使用.自然不会形成知识产权的观念.更不会有专利意识.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其动力自然严重不足。
企业技术进步缓慢,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对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权利的取消.造成了只讲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单一化.这种单一、片面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导致了劳动力以外的其它生产要素在使用中普遍、持续的浪费。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虽然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未彻底扭转。
在社会的范围内是如此.在一个企业内部也是如此。
而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是否合理、优化.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分配的所得份额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从权益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来讲.必须努力实现适应市场要求的生产要素最佳配置.为企业竞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必然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约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大幅度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