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解析)新
人教版必修3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
”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
”这说明( )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特征,③④正确。
①②观点均错误,排除。
2.(xx呼和浩特一模)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
中小学掀起一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
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②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B 材料的行为主体是电视台,面向的群体是中小学生,并没强调教育的作用,①与材料不符;汉字不同于汉语,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③④分别从内容和手段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解读。
3.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但各地喝茶方式有所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喜欢喝茶表明文化有共性,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表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无关。
4.(xx兰州模拟)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B 本题考查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A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说法错误。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关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中华民族特有的眷念故土的家乡情结
B.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D.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A、C、D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其中又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最为重要。
只有选项B不符合历史和现实。
6.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传统文化的特征。
①混淆了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古老的“灯影戏”将绘画、刻纸等融为一体,成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②④;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7.(xx兰州模拟)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
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①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的是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②④不符合题意。
8.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旨要求;B项答非所问;“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说明D正确。
9.(xx郑州调研)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②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③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B ①否认了文化间的交流、借鉴;②否认了文化发展也应与时俱进;③④正确分析了各种戏曲的产生、历史、交流,故选B。
10.(xx太原模拟)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东临滨海的齐国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尚功利、讲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
这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形成从侧面反映了( )
A.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特征
C.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色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材料强调不同文化有机融合,B符合题意;A、C只提到了文化的差异性,只体现材料的部分信息;齐鲁文化由齐文化和鲁文化融合而成,没有体现一脉相承,D与材料不符。
11.(xx晋州模拟)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
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解析:D 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同,激发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力量,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故选出D。
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千秋,各有所长,A说法错误。
B、C均不符合题旨。
12.两岸客家一脉情,宁化石壁是台湾客家寻根问祖的地方。
当前,应通过发挥客家文化独特的吸引力和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弘扬客家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利用客家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依据有(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恒不变的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
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及中华文化的知识。
深远持久不等于永恒不变,②错误;利用客家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体现了①④;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旨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
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区域文化、中华文化等知识。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乡村承载着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在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1)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
(2)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3)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生肖源于中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就以十二生肖来纪年。
十二生肖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
同时,十二生肖也随着算命术的盛行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把生肖与人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与西方的十二星座说相似。
xx年,是中国农历马年。
“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等“马上体”立刻成为网络热词。
有不少人包括不少中学生在热衷推算自己马年的运势,希望马年好运相伴。
某校高三(6)班同学就此展开讨论。
同学甲认为:“属相、星座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不得不信。
”同学乙则认为:“人的命运与属相、星座等外在因素没有任何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完全靠主观努力。
”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生肖文化的认识。
(2)如何正确对待生肖文化中的封建迷信内容?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明确,生肖文化起源于中国,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
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说明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相对稳定性。
但生肖文化又有一些迷信的成分,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第(2)问考查正确对待落后文化的措施。
回答时,要明确生肖文化中的迷信思想属于落后思想,并指出正确的态度。
答案:(1)我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
生肖文化中既有生活智慧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糟粕。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要立足社会实践,改造落后生肖文化,推动生肖文化与时俱进。
(2)对于生肖文化中的封建迷信思想,作为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作为公民,应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39433 9A09 騉r-24337 5F11 弑38178 9522 锢33098 814A 腊26569 67C9 柉22020 5604 嘄21573 5445 呅38456 9638 阸@U
22913 5981 妁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