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第九章第三节 褶皱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地层较老,两侧依次对称出现 较新地层;
背斜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由中心向两侧, 岩层由老依次对称变新.
一、褶皱的概念
4、向斜的概念及特点:
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地层较新,两侧依次对称出 现较老地层;
向斜在地面及地质图上的出露特征:由中心向两 侧,岩层由新依次对称变老.
二、褶皱要素
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一、读图及确定剖面位置
二、用铅笔在地质图中,标记剖面线切到的背斜(用 “^”)和向斜(用“ V”)的位置
三、按比例建立纵横坐标:
纵坐标起点应比区域最低点的投影点低两个厘米、
比最高点的投影点高两个厘米
四、绘制剖面地形起伏线
五、绘地质界线
先画不整合界线以上的地质界线,再画其下的地质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3、根据褶曲曲面弯曲形态:
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状褶皱、挠曲、构造阶 地
构造阶地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二)根据枢纽产状
水平褶皱:枢纽近于水平(枢纽倾伏角小于10°),两翼岩层 走向基本平行。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两翼走向不平行,同一高程的走向线向 枢纽倾伏方向汇合。 倾竖褶皱:枢纽近于直立,两翼岩层也近于直立。
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七、如何在不同面上认识褶皱及其形态特征(绘制背 向斜的剖面图、地表出露图)
八、如何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及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一、读图式及规格
二、读出地层层序
从地质图的图例或相应的柱状图中了解图区出露地层及层序、地层接触 关系;
从地质图中认识各个地层在地质图中的分布及延伸方向;
四、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的概念 五、同沉积褶皱特点?
1)多为开阔褶皱,上部地层较下部地层平缓;2)背斜核 部地层较两翼薄,向斜核部地层较两翼厚;3)背斜核部沉 积物较两翼沉积物颗粒粗;向斜核部沉积物较两翼沉积物 细。
六、褶皱组合形式有哪些?
平行褶皱、分枝褶皱、雁行褶皱、帚状褶皱、弧形褶皱、 穹隆、构造盆地
界线;
遇断层时,应先画断层线,再画其上下地层界线
褶皱构造的剖面绘制
1、从褶皱核部开始,再画两翼; 2、绘制法
用圆弧法画褶皱剖面图 用平差法绘制褶皱剖面图 用等厚法绘制褶皱剖面图(需要先知道转折端的形
态和地面轴迹的位置)
(1) 首先要认识和识别层面, 并注意区分层面与其它次生 的面状构造。
(2) 进行地层研究,根据岩石沉积特征、岩层组合特征、和 古生物化石情况来查明地层的时代及其形成先后顺序(层序) 。
(3) 要注意利用沉积岩的原生层面构造(如斜层理、波痕、 泥裂、冲刷构造、粒序层等)和岩层中的次生小构造(如层间 小褶皱、层间劈理等)来判断沉积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以此来 查明岩层的产状和岩层层序是正常还是倒转 ,并根据地层重 复对称分布的关系,确定背斜和向斜的存在和发育部位。
图9-20 根据枢纽产状的褶皱分类 a-水平褶皱;b-倾伏褶皱;c-倾竖褶皱
(三)平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根据褶曲的某一褶皱层的纵横长度比分为:
线状褶皱(纵横长度比>10:1) 短轴褶皱(纵横长度比:10:1--3:1)
等轴褶皱(纵横长度比<3:1) 穹隆构造(纵横长度比<3:1的背斜) 构造盆地(纵横长度比<3:1的向斜)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四、褶皱观察与研究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1.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不整合面下伏褶皱中最
新地层沉积之后,上覆最老 地层层间之前。
四、褶皱观察与研究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2.岩性厚度分析法:
对于在较长的地质历 史时期内逐渐变形而形 成的褶皱,可以通过褶皱 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确 定其形成时代。
例如,同沉积褶皱是在岩 层沉积过程中,地壳不断 缓缓升降运动中逐渐形 成的。
四、褶皱观察与研究
褶皱构造作业与思考题
一、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特点? 二、绘制褶皱要素图 三、根据褶皱各形态类型的特点,绘制褶皱图
根据轴面及两翼产状; 根据两翼间夹角分为; 根据褶曲曲面弯曲形态。 根据枢纽产状; 平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1、根据轴面及两翼产状分为:
直立褶皱、平卧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翻卷褶皱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描述
2、根据两翼间夹角分为:
平缓褶皱:翼间角为180°-120° 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 ° 闭和褶皱:翼间角为70 °—30 ° 紧闭褶皱:翼间角为<30° 等斜褶皱:翼间角接近0°
四、褶皱的组合类型(形式)
平面组合类型: 平行褶皱 分枝褶皱 雁行褶皱 帚状褶皱 弧形褶皱 穹隆 构造盆地 横剖面组合形态: 复背斜和复向斜 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
四、褶皱观察与研究
(一)研究意义 (二)褶皱形态研究
1、了解区域构造棱廓 2、褶皱形态研究 查明地层层序和追索标志层、 填绘地质图 褶皱形态研究:确定褶皱两 翼、轴面、枢纽产状;观察褶 皱核部形态
(二)褶皱形态研究
3、褶皱形态特征研究
褶皱在地表的出露形 态只是褶皱在某个方向的 地面出露效应,是褶皱不 完整、甚至被歪曲了的形 态。
因此,需通过对褶皱在 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出 露形象进行综合测量分析, 并结合赤平投影解析来揭
示褶皱的真实形态和产状。
(二)褶皱形态研究
3、褶皱形态特征研究
从褶皱区平面地质图、 横剖面状、转折端形态等了解 褶皱在三度空间的形态 和产状
(三)褶皱形成时代研究
(二)褶皱形态研究
1.了解研究区区域的总的构造轮廓:
(1)收集和阅读研究区小比例尺的地质图。 (2)收集和解译研究区的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 (3)在研究区选择露头良好的地带进行横穿区域构造线的路 线地质构造观察:
(二)褶皱形态研究
2.查明研究区地层层序和追索标志层:
查明地层层序是研究褶皱构造的最基础的工作
同沉积褶皱对形成油、气藏和其它沉积矿产的形成和分布 起一定控制作用。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 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 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 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当岩浆上升,侵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时, 则可形成岩浆底辟。
穹隆构造(等轴状褶皱)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四)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
同沉积褶皱:岩层沉积过程中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也叫生长褶皱。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四)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
特点: 1)多为开阔褶皱,上部地层较下部地层平缓; 2)背斜核部地层较两翼薄,向斜核部地层较 两翼厚; 3)背斜核部沉积物较两翼沉积物颗粒粗;向 斜核部沉积物较两翼沉积物细 。
二、褶皱要素
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
核(核部):泛指褶皱 中心部分的地层。 翼(翼部):指褶皱核 部两侧的地层,简称 翼。两翼之间的最小 夹角称为“翼间角” 。 转折端:系指从一翼向 另一翼过渡的部分。
枢纽:同一褶曲面在褶曲的各个横剖面上,各最大弯 曲点的联线叫做枢纽。
轴面:是一个褶曲内各相邻 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故又称枢纽面。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 面的交线。 脊、脊线:背斜的同一褶曲 面的各横剖面上最高点为 “脊”,它们的联线称为脊 线; 槽、槽线:向斜的同一褶曲面 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为 “槽”,它们的联线称为槽 线。
三、根据地层的重复、对称情况认识背斜与向斜
四、认识分析单个背斜的形态
单个背斜的形态的认识主要是确定:
两翼产状、
轴面产状、
枢纽产状和轴迹的认识、
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四、褶皱组合形态的认识
五、褶皱形成时代的认识
单个褶皱形态描述实例
大两会背斜:
位于汉王山复式向斜的南侧,西起于彭家沟,往东 经大两会,于王家坪倾伏,长约49公里,背斜走向 东—西,开阔对称,倾伏角3°—5 ° 。核部为寒武 系—三叠系东向倾伏端次级褶皱发育,成指状分支, 延长不远,一般8—9公里,随主要褶皱逐渐向下倾伏 消失。
底辟构造具有重要的经 济价值,底辟核常形成 重要的盐类矿床,底辟 核上部及其周缘围岩中 常富集石油或天然气。 我国胜利油田有类似构 造。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五)与逆冲断层有关的褶皱
断弯褶皱(断层弯曲褶皱):冲断岩席在断坡上滑动 而产生的褶皱。 断展褶皱(断层扩展褶皱,端线褶皱):由逆冲断层 终端扩展所形成,沿着断坡向上变为未错位的岩层。 断滑褶皱(滑脱褶皱): 发育在顺层滑脱面上或逆 冲断层面上的褶皱,也产 生于断层终端,但逆冲断 层是断坪,褶皱不需要断 坡。滑脱褶皱需要塑性滑 脱层,这些塑性层能充填 由褶皱底部产生的空间。 滑脱褶皱是无根的,并且 常是不协调的。
追索标志层: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层位稳定、 分布广泛,在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 或所含化石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的 岩层。
层面和层序尚未弄清等原因,褶 皱构造的认识和确定是困难的,则 可追索和填绘标志层的方法,沿着 标志层的走向追索其分布并系统测 量其岩层产状,便可填绘出褶皱的 形态,确定褶皱的类型和位置。
第三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的概念 二、褶皱要素 三、褶皱形态描述(褶皱形态类型) 四、褶皱组合形式 五、褶皱的观察与研究
一、褶皱的概念
1、褶皱:岩层受力后所产
生的弯曲变形现象.
2、褶曲:褶皱中的单个弯
曲。
褶曲可分为背斜和向斜 两种类型。
一、褶皱的概念
一、褶皱的概念
3、背斜的概念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