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乐海泛舟》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乐海泛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乐海泛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了解音乐家勃拉母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导言:同学们,回忆一下,小时候,妈妈怎样抚慰我们入睡,或者我们听到过哪些摇篮曲?教师播放二首摇篮曲,来学习勃拉母斯的《摇篮曲》,来感受母爱和母爱的作用。
活动二
1音乐知识讲解:《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现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器乐摇篮曲,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它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世界。介绍音乐家勃拉母斯,
教学回顾
评价要点
一、评价要点:
1.能够准确表达所听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2.能够总结归纳力度、速度等常用音乐记号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能够与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爱心创作。
二:评价方法:
自评、互评、组评、师评
活动三
学唱勃拉母斯的《摇篮曲》
1结合画面,聆听,讨论感受摇篮曲的演唱效果。启发学生发言,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歌曲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2教师讲解,歌曲三拍子,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有徐缓的叙事语气。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教版初中音乐 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初中音乐 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设计 (1)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能力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表达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2重点难点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夏日泛舟海上1、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唱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A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B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C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活动2【讲授】夏日泛舟海上2、学唱歌曲。

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教师教唱(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

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

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

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活动3【作业】夏日泛舟海上练习歌曲活动4【练习】夏日泛舟海上1、教师弹电子琴,学生唱歌谱2、教师弹电子琴,学生唱歌词,注意情绪的把控3、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分组唱)。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通过学习课程让学生们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音乐教案《乐海泛舟》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课程综述】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孩子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教学内容】(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1.先熟悉歌曲《鳟鱼》《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二)学习《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给摇篮曲的特点作个初步的定位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声音要轻柔、给人摇晃的感觉还要把歌曲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和婉转的装饰音掌握好把摇篮曲的特点充分地在歌曲中表现出来3、把歌曲中的难点:如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装饰音、弱起小节等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之中4、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模仿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摇晃动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在自己的座位周围或坐、或站、或自由稍走动5、听辨几种不同体裁的歌曲片段让同学们听一听首是属于摇篮曲体裁的歌曲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课时安排】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歌曲《摇篮曲》;第二课时聆听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2、聆听并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教学重点】1、准确唱好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同时感受并体验摇篮曲音乐体裁的特点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1、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和体验乐曲的情绪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3、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的把握;4、用轻声高位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较好地把情感表达出来【教学策略】1、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练习教学和创作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活动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或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活动、听辨等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2、教师将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教师的设问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主动去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要求避免在教学中发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局面把“要我学”变“我要学”3、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在新课讲解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将教学与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教材分析】(一)《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晃动摇篮以亲切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歌曲用F大调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第一乐段(第1——8小节)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第1——4小节)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句(第5——8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段(第9——16小节)同样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第9——12小节)其中也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其中同样可分为两个乐节这首歌虽为四分三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附:在演唱《摇篮曲》时让学生模仿母亲抱宝宝、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可用手上的音乐书作为道具书本放在左手臂弯里左手架起稍高些第一乐段右手按节奏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乐段双手做摇晃的动作;可以坐下也可以站立来完成以上的动作也可以第一条歌词时坐着来完成动作第二条歌词时站立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二)《鳟鱼钢琴五重奏》《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主题: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奏出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流动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A3: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三十二分音符作急速变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痉挛似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激动起来给人以一种不祥之感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用了ff的强音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不幸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终曲: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由于生活贫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但他又从不愿依附于权贵所以始终没能改变他的艰难处境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用席勒、歌德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的歌曲把诗歌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诗的意境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

2021年七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2021年七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第一课时教案人音版[教学目标]一、实践本单元《乐海泛舟》的教学构想。

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三、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和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四、能够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一、赏析《鳟鱼五重奏》,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唱《摇篮曲》,体味和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渗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过程]第1节一、导语: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

二、听赏与简略分析三首乐曲的音乐片段序号标题作者与国籍形式音乐流派1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奥地利>钢琴五重奏浪漫乐派2惊愕交响曲海顿 <奥地利>交响曲古典乐派3摇篮曲勃拉姆斯 <德国>童声合唱后浪漫乐派三、三位音乐家生平简介(教学软件)四、三首作品均以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着音乐的情感美、内容美、形示美,以下将做进一步的体验和赏析。

五、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1、提问: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2、简介歌曲《鳟鱼》: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16年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

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17年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优质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最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word教案

最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word教案

谢谢观赏此内容是原创,翻版必究。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得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得声音和优美抒情得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得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得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得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得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得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得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得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得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得传统,和同时代得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得感情和深刻得表现,反对浮华得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得精华,写出有创造性得、有个性得、表达强烈得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得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得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得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得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得艺术歌曲得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得《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得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得《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得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得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得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得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得语气,唱着催眠得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得感情——母亲对孩子得慈祥得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得生活气息。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

音乐教案《乐海泛舟》音乐教案《乐海泛舟》【课程综述】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孩子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也进入了变声期,不愿开口唱,特别是较高音的歌曲感到很困难,男同学特别明显,女同学虽然不受变声的限制,但青春期的女同学略带羞涩,也不太敢表现自己,但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模仿能力强,很多同学表面说不敢出来展示,但他内心是很想的,所以老师要鼓励,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对唱歌的不足。

【教学内容】(一)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教学基本要求1.先熟悉歌曲《鳟鱼》。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

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

(二)学习《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

给摇篮曲的特点作个初步的定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声音要轻柔、给人摇晃的感觉,还要把歌曲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温柔和婉转的装饰音掌握好,把摇篮曲的特点充分地在歌曲中表现出来。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教学设计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教学设计

音乐初一下人音版第四单元(乐海泛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乐海泛舟·变奏曲1》教材分析: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人誉为“歌曲之王”。

他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结构简练、音乐形象极为鲜亮的变奏曲。

它以表达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品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比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多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比。

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得音乐情绪富于变化,音乐形象丰富多彩。

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鳟鱼活泼可爱的形象容易给学生以亲近感,音乐形象又极为鲜亮,易于理解,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另一方面,变奏手法简明易懂,通过观赏,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变奏曲的含义,了解多种变奏手法,同时还能给学生以同情弱者,憎恶邪恶的情感教育。

不管从哪方面讲,这首音乐曲教师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作品。

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观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伙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变化?〔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2〕同:旋律特别相似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能够不提〕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

乐海泛舟 教学设计 音乐

乐海泛舟 教学设计   音乐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王芳一、教学内容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二、教学目标(一)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绪,初步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学生模唱和用手势划出旋律线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了解小夜曲、莫扎特生平等音乐知识。

三、课前准备:搜集小夜曲、莫扎特生平等相关音乐知识。

四、教学重点: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熟悉乐曲的旋律,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五、教学难点: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还是回到G大调结束,所以这个调式带给我们绚烂、辉煌的情绪体验。

4、介绍作品的曲式。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它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5、分段赏析、学习、探索。

我们先来看呈示部的主部主题。

大屏幕呈示主部主题第一段旋律:(1)聆听第一段旋律(2)视唱这段旋律(3)请同学用象声词哼唱第一段旋律(4)结合书上的图形谱请学生先讨论再回答第一段旋律的特点。

教师总结:乐曲从主和弦开始给人以雄壮有力的感受,之后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流畅明快的感受。

大屏幕呈示第二段旋律:(1)聆听呈示部主部第二段旋律。

在聆听时感受第二段旋律的力度和情绪。

师总结:这段音乐力度由弱到强,情绪由舒缓轻柔到热烈欢快。

开始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2)视唱第二段柔婉轻盈的旋律。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柔婉轻盈?第一小节旋律节奏拉宽很舒展,进行到第二小节旋律加上了装饰音轻快了许多,最后的休止符给人更多的是轻盈的感觉。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大屏幕呈示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

(1)聆听副部主题。

熟悉乐曲旋律。

(2)随教师哼唱两段旋律前四小节,同时用手势划出旋律线。

总结旋律特点:第一段旋律规整对称,情绪优美抒情。

第二段旋律突出了轻盈俏皮活泼的感觉。

展开部: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申,此后,运用了副部主题素材并在不同的调性上发展变化。

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1)

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 (1)

乐海泛舟教案教学设计《乐海泛舟》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张咏梅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3、了解舒伯特生平,拓展欣赏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之王的艺术歌曲魅力。

重点:1、通过欣赏,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难点:1、结合欣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那位音乐家:1、他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他的创作涉及音乐创作的所有体裁;3、他是奥地利人;4、他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人世;5、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二、新课:1、作曲家简介(略)2、欣赏歌曲《鳟鱼》思考:(1)、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2)、歌曲的情绪?(3)、哼唱你喜欢的乐句。

3、简介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4、初听乐曲《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思考:(1)、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在作品中共出现了几次?情绪如何?? (2)、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5、分段感受(这一部分,采用边听边分析,边听边提问,及小组讨论进行)(1)、小提琴演奏的主题,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

(2)、第一变奏钢琴高八度演奏,音色明亮,仿佛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景。

(3)、第三变奏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32分音符急速变奏,给人一种不详之感。

(4)、第四次的变奏,一开始就用了ff的力度,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6、乐理: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手法: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乐曲结构:A+A1+A2+A3+A4+A5+A67、完整欣赏(观看视频《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8、拓展赏析(1)、〈小夜曲〉(2)、〈摇篮曲〉9、总结:。

人教版音乐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交响乐欣赏教案

人教版音乐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交响乐欣赏教案

命运交响曲欣赏教案一、教学目的:1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二、教学重点: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三、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请两个同学表演“见面握手”(1)互相看的见(2)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味出点什么来?我们请这两位同学说说他们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理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

我想,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命运交响曲”三、《命运》欣赏1、欣赏呈示部,师: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画面?请学生谈感受2、感受两个主题音乐并会哼唱主题旋律。

a第一主题:命运主题 0 3 3 3 1师:你从哪句旋律感觉到贝多芬在和命运作斗争?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对于这个主题动机,贝多芬是这样说的:“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的”我们一起把这个命运主题来哼唱一下。

学生模唱,要求力度强,并能伴以敲门的动作。

b 第二主题:英雄主题 5 1 7 1 2 6 6 5 师: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听音乐)谈谈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抒情旋律,抒发了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

我们把这个主题命名为“英雄”。

学生一起模唱。

用“啦”来表现。

七年级音乐下册 《乐海泛舟》第二课时教案 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乐海泛舟》第二课时教案 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乐海泛舟》第二课时教案人音版
一、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将同学分成五组,同时请两名同学各自扮演小鳟鱼和渔夫,在《鳟鱼五重奏》的音乐中模拟演奏和表演。

二、聆听《惊愕交响曲》
1、教师弹奏钢琴,请同学随着钢琴唱《惊愕交响曲》主题,并随着力度的变化,乐段的结尾突强,唱出惊愕的效果。

2、简介作品:海顿1791年至1794年曾两次旅居伦敦。

在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1 2部交响曲一般称为“伦敦交响曲”。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简称《惊愕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791年,首演便获得极大的成功。

古典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却是一大创举。

据说是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女士们,于是就用此办法使他们惊醒。

3、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4、提问:《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也采用了变奏的手法。

有的改变了节奏,有的改变了音区,有的改变了音色,有的改变了调式……你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吗?这个乐章最有变化的表现手段是什么?节奏?旋律?还是力度?
5、师生共议
6、音乐变奏小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一、教学目标(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一)《摇篮曲》1.作者简介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歌曲用F大调(学生演唱时可以用bE大调)。

单二部曲式。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

第一乐段(第1—8小节)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第1—4小节),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句(第5—8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段(第9—16小节)同样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第9—12小节),其中也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其中同样可分为两个乐节。

这首歌曲虽为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二)《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1.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

由于生活贫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

但他又从不愿依附于权贵,所以始终没能改变他的艰难处境,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

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

他用席勒、歌德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的歌曲,把诗歌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诗的意境。

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

2.乐曲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

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主题: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奏出,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

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

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流动,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三十二分音符作急速变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痉挛似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激动起来,给人以一种不祥之感。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它一开始就用了ff的强音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终曲: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

(三)《惊愕交响曲》1.作者简介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虽然他并非这种体裁的首创者,但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乐队的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其中后期创作的12部《伦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旋律和充满活力的节奏,并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它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是位多产的作家,除交响乐之外,他还创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感到鼓舞。

也因为他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2.乐曲分析海顿1791年至1794年曾两次旅居伦敦,在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12部交响曲一般被称为“伦敦”交响曲。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791年,首演便获极大成功。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据说是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女士们,于是就用此办法来使她们惊醒。

但另有报道说海顿当时只是“想用一些新的东西来使我的观众感到惊奇,使首演更精彩”。

无论如何,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第二乐章C大调行板是一首变奏曲,由主题和四次变奏另加12小节尾声组成。

主题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所含的两个乐段各自变化重复一次。

第一段为8小节,单纯而典雅的主题由第一、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反复时改用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后一小节的弱拍处,突然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第一次产生“惊愕”的效果。

第二段先用弦乐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果略微丰满一些。

第二乐章主题结构图式如下:【A(a4+a4)+A(a4+a4)】+【B(b4+a'4)+B(b4+a'4)】第二乐章主题:第一变奏完全保持了主题的结构,主旋律改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小题琴则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衬托,与主题相比略显活跃一些。

第二变奏转到与主题同主音的c小调,结构有所扩大。

(第二乐段扩大为四乐句)在第二乐段的第三句,乐队的强奏加之定音鼓的衬托,再次出现了“惊愕”的效果。

第三变奏返回到C大调,旋律分别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音乐优美而舒展。

大管轻轻奏出;在第三乐段中,乐队再次使用了有定音鼓参加的全奏,第三次出现“惊愕”的效果。

最后的12小节尾声,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一乐句。

整个乐章在渐弱中结束。

(四)相关知识1.摇篮曲“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摇篮曲的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6/8是摇篮曲中最常见的节拍,其次3/4拍、4/4拍也常见于这种体裁之中。

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如:莫扎特、舒伯特等。

除了为人声合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器乐演奏而创作的摇篮曲。

这种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

器乐摇篮曲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2.室内乐室内乐又称为重奏音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最初它是指在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供少数人欣赏的音乐。

近代的室内乐,指每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

室内乐的乐曲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在表达感情上以细腻见长。

它讲求各声部间的相对独立和个性,但各声部又需要配合默契、协调一致。

室内乐的重奏形式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类,如: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

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古典主义时期是室内乐的黄金时代。

古典主义大师们逐渐完善了室内乐的各种体裁形式并赋予新的活力,浪漫乐派的音乐家又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室内乐的形式和内容。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曾写过许多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他们是古典室内乐的核心人物。

3.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起源于民间音乐中的即兴变奏手法。

变奏曲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

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结构图式为:A(主题)+A1+A2+A3+A4……变奏手法在音乐作品中运用较广。

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变奏手法,变奏曲式需要有两个条件来确立,一是变奏的原则,即变奏主题和各变奏大致平衡;二是主题和每一个变奏主题的规模都应是乐段或大于乐段的结构。

变奏曲大致有四种类型: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后两者是最常见的类型。

三、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共用3课时。

课时分配可以有多种安排。

第一种方案:第一课时,学唱《摇篮曲》;第二课时,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结合学习有关变奏的知识;第三课时,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结合进行变奏的创作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