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NPP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创正压通气(NPPV)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
临床研究证明,在合适的病例中NPPV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需要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减少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量。
NPPV可以避免人工气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但同时不具有人工气道的一些作用(如气道引流、良好的气道密封性等)。
由于NPPV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气,使得通气支持不能达到与IMV相同的水平,临床主要应用于意识状态较好的轻、中度的呼吸衰竭,或自主呼吸功能有所恢复、从IMV撤离的呼吸衰竭患者,而有意识障碍、有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严重呼吸衰竭应选择IMV。
NPPV与IMV各自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和临床地位,两者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28-30]。
1 适应症和禁忌症
推荐意见:具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并且无使用NPPV 的禁忌症均可试用NPPV。
推荐级别 E级
原因与解释: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的动用,而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和面罩)不能维持满意氧合或氧合障碍有恶化趋势时,应及时使用NPPV。
NPPV并发症较少,可随时停用、间断使用,故可以早期试用。
但患者必须具备使用NPPV的基本条件:较好的意识状态、咳痰能力、自主呼吸能力、血流动力学状况和良好的配合NPPV的能力。
应用NPPV的禁忌症: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无力排痰,
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腹胀,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NPPV或面罩不适等[31-33]。
推荐意见:NPPV可作为急性加重期COPD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推荐级别 A级
推荐意见:合并免疫抑制的呼吸衰竭患者可首先试用NPPV。
推荐意见 B级
原因与解释:Girault等人总结2年应用NPPV的临床实践表明:64%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而NPPV失败后改用有创通气者,其死亡率仅为10.5%,因此NPPV可作为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线选择[34]。
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急性呼吸衰竭,NPPV使用的支持证据不同。
对于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和免疫抑制患者,已有较多的RCT研究表明,较早地应用NPPV可降低这类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
对于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术后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和拒绝插管者,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表明NPPV可能对这些患者有效,部分患者有避免气管插管的可能,证据尚不充分,临床可以试用,不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而对于肺炎和和ARDS,目前支持证据很有限,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才可试验性使用,但必须严密观察,一旦病情恶化,立即采取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35-37]。
2 呼吸机的选择
要求能提供双相的压力控制/压力支持,其提供的吸气压力可达到20~30cmH2O,能够提供满足患者吸气需求的高流量气体(60~100L/min),具备一些基本的报警功能;若用于I型呼吸衰竭,要求能提供较高的吸氧浓度(>50%)和更高的流速需求。
3 连接方式
应准备不同大小型号的鼻罩和口鼻面罩以供不同患者使用。
鼻罩和口鼻面罩都能成功地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应用NPPV的初始阶段,口鼻面罩应首先考虑应用,患者病情改善24小时后若还需较长时间应用NPPV则可更换为鼻罩。
4 通气模式与参数调节
持续气道正压(CPAP)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是最为常用的两种通气模式,以后者最为常用。
BiPAP有两种工作方式:自主呼吸通气模式(S模式,相当于PSV PEEP)和后备控制通气模式(T模式,相当于PCV PEEP)。
因此BiPAP的参数设置包括吸气压(IPAP),呼气压(EPAP)及后备控制通气频率。
当自主呼吸间隔时间低于设定值(由后备频率决定)时,即处于S模式;自主呼吸间隔时间超过设定值时,即由S模式转向T模式,即启动时间切换的背景通气PCV。
在ACPE患者首选CPAP,如果存在高碳酸血症或呼吸困难不缓解可考虑换用BiPAP。
BiPAP参数调节原则:IPAP/EPAP均从较低水平开始,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到满意的通气和氧合水平,或调至患者可能耐受的最高水平。
BiPAP模式通气参数设置的常用参考值如下表所示[30]。
表2 双水平模式参数设置常用参考值
参数常用值
IPAP/潮气量10~
25cmH2O/7~
15ml/kg
EPAP 3~5cmH2O
(Ⅰ型呼吸
衰竭时用
4~
12cmH2O)
后备频率(T模式)10~20次
/min
吸气时间0.8~1.2s
5 NPPV转换为有创通气的时机
推荐意见:应用NPPV1~2小时病情不能改善应转为有创通气。
推荐级别 E级
原因与解释:在应用NPPV过程中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NPPV 的效果,对于是继续应用NPPV,还是转换为IMV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NPPV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避免延迟气管插管,从而提高NPPV的安全性。
对于能够成功应用NPPV的患者的特征可能是:基础病情较轻,应用NPPV后血气能快速明显改善,呼吸频率下降。
而可能失败的相关因素为:较高的APACHE II评分,意识障碍或昏迷,对NPPV的初始治疗反应不明显,胸片提示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很多,高龄,满口缺齿,营养不良等[3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