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2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1、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是对乘法运算的一种优化。

上课之后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本节课做反思。

一、思得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切入主题,我将主题图中的信息作了适量的调整,让学生尽快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计算定律。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能够自己理解并总结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较高。

因为节省了时间,我将后面的练习增加了内容,从总结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到填空并说出应用了那些定律,从口算中实际应用运算定律达到简化计算,再到实际计算,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地让学会应用,感受到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失同样,节省时间的同时,一副完整的主题图让我分散开,虽然节省了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的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信息较多的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

同时,学生在举例来验证乘法交换律的时候,因为有些孩子已经预习或者之前已经掌握,当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出运算定律的名称,没有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的时候,我还是显得应付有些拘谨,备课的时候没有准备充分,或者平时这方面的锻炼就比较缺乏。

看上去内容紧凑,练习丰富,但难免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学会应用,只是“人云亦云”,从最后的作业说明,我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

作为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有的时候说“因数”,而有的时候却又说成“乘数”,还需要数学语言的锤炼。

三、思效虽然,我在40分钟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后面的家庭作业和练习中,不难看出一部分孩子对计算定律掌握不够牢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该怎么用。

因而表面上的环环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因而,不得不去对那些没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饭”,反而浪费了最有利的教学时机。

同样,在后面的应用题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数学信息是有关联的,哪些没有关联,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能够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篇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

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

通过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归纳、总结,用语言表述出来。

在教学时,我也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安排教学过程的。

先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接着导入新课。

通过(18+7)×6○18×6+7×6、20×(15+90)○20×15+20×3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

课堂上学生气氛不活跃,思维不积极,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结果,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如当天在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45×103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乘,不会简便;尤其是计算59×21+21时,学生发现不了它的特点,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说,本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多听课,多学习。

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同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设计:先创设兔子吃萝卜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买“老伯伯养了10只猴子,每只兔子早上吃4个萝卜,晚上要吃3只萝卜这些猴子一天共要吃掉多少个萝卜”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也可用“=”连接。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5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5篇) 作为⼀位刚到岗的⼈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我对新课程标准进⾏了系统的学习。

根据新⼤纲的教学要求,我⼒求使⾃⼰的教学符合⼉童的年龄特征,注重促进学⽣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体验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

教学的改⾰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学习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学以致⽤”,让学⽣将数学运⽤到实际⽣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定的效果。

⼀、加强⼝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算练习,采⽤多种形式,让学⽣通过他们⾃⼰喜爱的⽅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速算⼿”⽐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提⾼学⽣的⼝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和帮助。

⼆、加强乘、除数的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

学⽣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多加强巩固练习,防⽌学⽣因粗⼼⼤意⽽计算出错。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的计算能⼒不好,特别是除法,甚⾄个别学⽣的乘法⼝诀还不会。

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天天练⼏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的渐变计算能⼒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题⼀直以来都是学⽣学习的⼀⼤难点,但对于两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部分学⽣的应⽤题的理解能⼒都差。

针对这⼀情况,我让学⽣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学⽣分析问题的能⼒,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体会数学应⽤数学的意识。

设计⼀些与学⽣⽣活联系⽐较紧密⼜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篇)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

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通过研究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较12÷3×2写成=12÷6=2,计较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几何?”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寄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寄义。

在学生的操演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

“和”在题目中是透露表现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透露表现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指导学生区别,精确的理解寄义并写出精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教学反思1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思想。

我在组织《三角形》的教学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找出我们所熟知的图形,从红领巾、自行车的车架、屋顶等物体中找到三角形,然后利用学具让学生拼搭这样的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搭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类三角形的三条边一样长,有一类三角形两条边一样长;而也有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

所以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设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探索分类的办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开始就由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入手。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已经没有悬念了,但这样的争论会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

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

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

当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画一画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5篇)《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

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

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81—56)×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

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

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知道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可以求出航模组共有8+6=14人,知道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可以求出美术组有(8+6)×2=28人,强调8+6要加小括号,接下来出示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要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84÷(8+6)×2,通过计算,使学生发现,如果这样列式,在算完8+6=14后,就要计算84÷14,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符,得数也不对。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反思第【1】篇〗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有了前面的基本统计知识做基础,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不大。

本节课以“我是体育小明星”为主题,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1、导入环节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以"体育运动会"引入,并很用心的收集了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学生回忆运动会上的精彩瞬间,瞬间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气氛活跃。

2、经历自主分类统计的过程。

统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注重让学生自觉经历需要统计、进行统计的过程。

学生意识到信息比较杂乱时需要整理统计,所以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如何统计,从而得出可以分类统计,并自主思考出能按照很多种标准进行分类。

随即学生自主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类,然后进行展示汇报,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例如: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合计”;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合计相同的道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反思第【2】篇〗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看、想、问、做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因此,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利用班会课举行联谊会,问要买什么水果?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乐于关注。

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

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如此以来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亲身体会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含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四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节课:算数
•数学四则运算的综合运用。

•异项同类的加减法。

•含括号的算式计算。

2. 第二节课:几何
•认识平行线与垂直线。

•认识常见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第三节课:分数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之间的比较和化简。

三、教学方法
1.示例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快较为困难,下一次教学我会增加更多的实例讲解,以及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

另外,在分数运算部分,一些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分数四则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学课程,学生对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我也发现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本事,为以后提高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帮忙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练习,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然后经过交流,帮忙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

主要是计算本事可是关,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材分得过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学期四五节课,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我的技能,一单元结束了。

所以在新授之前,必须要对已有知识复习,掌握要领,其次加强训练强度,使之构成技能,到达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六单元《统计》教学反思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资料,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数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资料,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景等,供给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进取的情感。

这样不仅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本事。

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反思1在本期中我担任了四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加强小数加减、整数中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分数加减法的笔算。

整数乘法在小学阶段已经是最难的笔算,这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和认真程度,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容易算对,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错数位,分数加减法注意最后结果写成最简分数,为了防止在这些题目中失分,我让学生多加强稳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二、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进步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书中例题的类型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应变,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理论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络比拟严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四、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那么,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才能。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乏。

比方:一、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

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讨论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本期中,我发现我班有局部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

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

还有一局部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标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一、在实践与操作中体验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三角形的特点“物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掌握知识。

课伊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画三角形,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在三角形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有“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

二、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

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都较熟悉,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支点等,但是却没有上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

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沟通,通过让学生自主回忆找寻,并结合课件,在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学生经历了数学过程,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习有用的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的来说,本课在课前精心备课,以为上课应该很流畅的。

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遇到两个难点:(1)在下三角形定义时,学生根据刚刚写出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特征,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或封闭图形),当教师根据正确定义出示错例时,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这时教师还是应借助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概念的表述,这样,对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才到位。

(2)在作三角形高时,从概念入手,由于教学环节忽略了对概念的反复强调和细致理解,结果学生在判断它们是否是一组底和高时,出现了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一、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

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

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通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

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25、36,把36写成4×9。

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达到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

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三、注重题目的对比。

四年级下学期四则运算教学反思(通用6篇)

四年级下学期四则运算教学反思(通用6篇)

四年级下学期四则运算教学反思(通用6篇)四年级下学期四则运算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四则运算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学期运算教学反思1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

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

即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

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

)最后“算”。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

因此,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我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运算教学反思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四则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及带小括号的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集锦13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集锦13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集锦13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第1篇本节课我通过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中不仅有动画而且插入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首先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在争吵,(学生录音,把每个三角形说的话录下放入课件中)让学生判断他们在争吵什么,引入本节课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眼睛一亮,耳朵受到刺激,吸引珠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巧妙就把学生带到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学生观察每把三角尺的内角和内角和,以及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内角和是多少,利用身边的学具材料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呢?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时同桌两人一组测量三角形的内角以及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抽查小组上台把合作探究结果输入电脑表格一便统计和观察。

但是由于需要帮助学生输入电脑,不能对每组学生的测量进行指导及询问,很多学生是运用180度这个结论来量的,不过还是有一组学生测量后得出结论是189°,有了误差。

下面我就引导学生哪个角是180°,以致学生提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平角,,师生共同撕拼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撕拼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我对学生进行辅导。

但是有时间的有限,不能让所学生都亲自感受一下这一撕拼的过程。

但是课件上我运用动画演示,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这一过程。

课堂练习我是通过一个游戏“挑战不可能”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运用课件展示了练习题的多样化,层次化,有易到难,并运用一些可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会后有主角“三角形”(音频)出题带到“荣誉殿堂”。

游戏是孩子都喜欢,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可以激起孩子的活力,调动他们高涨的情趣。

但是我觉得这节课我设计的这个游戏只激起部分孩子的兴趣,如果把这个游戏设计成小组比赛或者男女比赛,看谁最终进入“荣誉殿堂”更激发学生的激情。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万以上的数的信息,在课堂中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于大数目有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万、十万,甚至更大的数到底是多少,大数在孩子的头脑中不再是没有意义的。

在教学计数单位时,从已经学过的个级入手,结合计数器,学习万级、亿级,以及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太保守,始终牵着孩子走。

如学习万级的计数单位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亿级的计数单位,各个数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材在85页的“实践活动”已组织学生栽种蒜苗并作数据记录。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第三步,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对单位量的选择,教师不要作硬性的规定,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蒜苗高度范围确定单位量。

然后再交流讨论。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我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演节目创设情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能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

在教学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平移,然后和例题的结果进行对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进行平移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找对应点,数清方格数,画出平移方向的箭头等。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效果还可以。

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但也有几个学生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有些问题,我在评讲学生的练习时又着重补充强调了:先看清平移的方向,标出对应点,数清平移的方格数等等,有点效果。

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

教师从开始的预习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

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

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

在练习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线段,用笑脸图在方格纸上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贴出笑脸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

课始交流预习作业时,学生完成情况很好,也能根据预习作业知道把图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例题的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很顺利的完成。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精选6篇)四年级数学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

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1、小数是怎么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这个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准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不过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前碰到过,但不是很多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

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水平的欠缺。

所以,这个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水平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很多,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水平有待提升。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升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更容易接受。

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实行的必要活动”,从中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理解事物。

同时,还要即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实行合作、交流。

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使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水平。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水平普遍比较薄弱。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有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因为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

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这个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

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

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升机会,总来说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很多的差别。

努力!加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使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实行验算。

基本能够灵活使用。

不过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使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

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仅仅能够理解,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准确的分析算式,并准确的使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很多的考验,如42X25,使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使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使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持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持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使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

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运算定律能够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使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

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平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

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说实在的,对这个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

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

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

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

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使用缺乏灵活性。

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读作(),表示()。

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

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

()学生判断准确。

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

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

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

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实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增强专项训练。

第三,协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有问题,找到问题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

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

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

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协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

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2、小数的性质(1):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

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

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3、小数的性质(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

归纳为: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100,……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10倍=小数÷10。

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100倍=小数÷100,……4、求小数的近似数: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能够去掉,其余都要写上。

一个是求小数的近似数。

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精确到十分之一),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19007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190070=19.007万≈19.01万。

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

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近似数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

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有问题。

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

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

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实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

如:2.05吨=( 2050 )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

470厘米=( 4.7 )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

3.04米=( 3 )米( 4 )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

4千克70克=( 4.07 )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

6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05 )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