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12篇)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1
“孩子的行为只是他们内心需要的冰山一角,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渴望、期望和感受。
”在郑丹娜看来,老师只有“变小孩子,知其心;理解宽容,顺其性”,才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接纳每一个孩子。
“对于那些活泼外向的孩子,老师要对他的行为稍微压一压,让他知道心中有秩序;对于那些内敛含蓄的孩子,老师要寻找机会对他抬一抬,放大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学会表达。
”多年来,郑丹娜在工作中总结出“全接纳、慢引导”的教育理念。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曾气得父母掉眼泪,但我长大后很孝顺。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郑丹娜说,孩子今天的错误不代表永远的错误,现在表现不好,不代表他们永远不能好。
“聪明漂亮学习优秀的孩子谁都喜欢,但是,当你面对拖着鼻涕、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时,更要给予他们爱,这是教师应该有的情怀。
老师要善于发现‘野草’的价值,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但接纳不意味着纵容,“老师要接纳的是孩子的感受,不是孩子的`行为。
”在郑丹娜看来,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的时候,他自己就会调整自己行为中的不当之处,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是农业,成长需要缓慢过程,老师们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提起慢引导,郑丹娜说对孩子的成长不要心急,允许他们犯错误,要等待孩子的顿悟。
要把感情的接纳,变成有价值的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要给予学生阳光,更重要的是在‘全接纳、慢引导’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发现阳光的眼睛和心态,让孩子在接纳的环境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
”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2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
她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的教师,在28年的从教生涯中,以“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以“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自2016年以来,她两次申请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坚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
她始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创建了一支充满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带领学生走上全国舞台。
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3
郭晓芳,女,汉族,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
她作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讲授新时代“云端”思政课,从人物主题、内容形式、传播渠道多维度创新,将思政教育“养分”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个大课专题、600余个配套课程。
她的创新课堂覆盖全省2.8万余所学校并辐射全国,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形成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品牌。
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4
作为一名老师,谁不想体会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
而周美琴, 30多年如一日,每天面对残障的孩子。
她的学生不聪明,甚至无法听懂、领会一个简单的指令。
苦与累用心付出,但对特殊孩子的关爱,未必能很快看到希望中的成效。
有时候教很多遍孩子还是不开窍;有些孩子无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走进他内心……年轻时代,周美琴也曾失落过、流泪过。
但要感谢她的妈妈,因为每当这时候,妈妈总会对她说,“你不能放弃,你应
该要为这些孩子带去幸福。
”
那年,剖腹产刚2个多月的周美琴得知上海要举办首届学生
艺术节,并邀请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其中。
“多好的展示平台啊,
要是学生们可以在艺术节上表演,不仅是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孩子们展现自我,提升自信的绝佳机会!”
周美琴放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拖着还不是很硬朗的身
体便一头扎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近2个月的训练,很多时候她都
是到万家灯火时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看着学生们辛苦,
还自掏腰包给他们买来好吃的。
领导和同事每每看到她如此拼命,都劝她注意休息,谁知她反而安慰他们说,“你们别担心,练舞
正是给了我一个产后修复的机会,看看我瘦得多快,恢复得多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她编排参赛的两个节目分别获一等奖、
三等奖。
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并荣获上海市特殊学校中唯
一一面由时任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同志亲自授予的“上海市首届学
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锦旗。
师生和家长一片沸腾:“谁说特殊
孩子就不行?我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比高低!”望着孩子们幸福
的笑脸,周美琴说了两个字:“值了!”
倾情一生,周美琴担当残障孩子的筑梦人:把扶助他们“康
复发展,回归主流”当作毕生使命,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
教育。
学校组建了聋人舞蹈队、特奥运动队,把学生带上了国际
舞台;学校培养的聋生,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南京金陵科技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更多智障的孩子学会了自食其力,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
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
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学会了感恩。
在这里,我收获了成功,学会了自信……”
学校一名残疾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
学校9年的教育在她身上产生的变化,让人无法想象。
周美琴说,“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老师略微夸张的口形,演绎出震撼心灵的声音;老师熟练优美的画笔,描绘出缤纷美丽的天地;老师丰富灵动的表情,奉献出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这是一首献给特教老师的诗篇,也是周美琴的真实写照。
她用大爱,温暖着一群人、温暖着一座城、温暖着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历程。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5
对于有效的教学,没有经验,但可能有一些感受。
根据我的理解,数学的有效教学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和做。
一堂课是否有效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
充分理解教材,然后备课。
课前准备教具和学习工具,熟悉教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教学质量好不好,对课堂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中习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是否考虑到了所有的学生,每一道习题是否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等目的。
都与教学效果有关。
从上个月公开课总结开始,我就觉得备课是有效上课的前提。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备课。
相反,有效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
预设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障。
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力提供条件;它可以促进课堂上多方向、多类型的信息交流,并及时给出反馈。
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改变传统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课堂教学。
教师要转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
要充分考虑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也就是说,整个教学过程是有准备的,是有意识预设的。
今天的孩子都是宝贝,父母的宝贝,家人的掌上明珠。
作为老师,我的宝宝信任我,崇拜我。
我爱他们,爱他们。
同时,我应该好好教育他们。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既然热爱教育,选择教育为职业,那就努力吧。
我也相信自己会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6
郑丹娜,女,1973年11月出生,北京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
郑丹娜说“成绩的好坏只是暂时的,但心灵不健康却会毁掉孩子的现在和终生。
”所以,她用心呵护每一朵小花的成长,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标指向首先是孩子们的心灵。
她在班里挂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情,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丹娜和每位学生建立了悄悄话的交流本。
从此,小小的本子帮助她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有机会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读着学生们的悄悄话,郑丹娜自己也变成了小孩子。
她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她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体会善待他人的乐趣;她劝慰孩子体谅父母,用沟通消除误解;她也会悄悄地告诉孩子,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请你谅解。
郑丹娜坚持和家长的“电话联系”。
每晚坐在灯下,梳理学
生一天的情况,主动给一位家长打个电话,与家长沟通时,郑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责、不抱怨。
每次电话沟通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
沟通中她劝慰望子成龙的父母;她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她用孩子的进步,帮家长洗去一天的疲惫;她用自己的真诚,架设家校沟通的心桥。
对此,家人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专门为她开辟了“沟通专线”。
郑丹娜的家校联系还涉及到网络,开辟了“飞信”、“博客”等新的方式,这“升级版”的悄悄话成为了她和家长的.又一座心桥。
郑丹娜从来没请过病事假。
生病了,她利用暑假匆匆安排了自己的腹腔手术。
开学以后她克服身体的许多不适,提前回到学校;她的小孩生病住院,白天她按时给学生上课,晚上住在医院陪护,等孩子睡熟就在走廊的灯光下备课,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一个多月,她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没有错判一份作业;寒假里,她的学生锁骨骨折,疼的天天哭,郑丹娜得到消息后,顾不得雪天路滑,骑车前去探望她。
家长开放日后,下课了,家长们却坐在郑丹娜的语文课堂上,久久不肯离开,他们说:“上郑老师的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
”作为语文老师,她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她鼓励学生参加区孙敬修杯故事比赛,22人报名,22都获得奖励,其中有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
王佥和田然两名同学,还获得了北京市一等
奖。
悄悄话不仅为对学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还为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营建了一间又一间的素材库。
学生能写、爱写,他们的作文分别刊登于《东方少年》、《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等杂志。
郑丹娜的一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技能大赛中,朗诵了与老师对话的中的一段“悄悄话”,夺得第一名。
郑丹娜的教育理念“全接纳、慢引导”已逐渐形成,并得到专家的首肯。
她的“全接纳”强调个“全”字,接纳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学生;接纳孩子所有的感受,因为感受无罪。
在全接纳的基础上就有了“慢引导”。
因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她允许他们犯错误,再慢慢的,通过耐心地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她用全接纳的态度,聆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用慢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扬起成长的风帆。
其间,她的第二本专著《走进心灵》已成稿。
郑丹娜在教委、学区、学校等领导的帮助下,还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她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了更多的班主任。
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老师进行班主任“沙龙研讨”;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全区的新班主任做培训;她还组织全区一年级组长、青年优秀班主任的研讨会。
她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十佳班主任、首都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7
教师节来临之际,发布了20__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他们虽处不同环境,但有同种身份,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做学生锤炼品格的锻造者,做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者,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领者,做学生奉献祖国的示范者。
他们是广大优秀教师的代表,是全国教师队伍的`缩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每一位优秀教师都值得敬佩。
在平凡的岗位上,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书写新时代铸魂立德育新人的灿烂篇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这是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认可,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更高要求。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8
王振义院士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创始人、首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血研所从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为设备一流、管理先进、人才辈出的国内著名的人才孵化地。
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部、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上海市领先专业,20__年成为医学基因组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担80余项省部委级重大课题,100余项国家级课题,14项国际合作课题等。
除临床医疗工作外,王振义院士还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1958年,他翻译了《出血性疾病》(1958年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成为当时国内该领域唯一可供参阅的书籍。
1988年,他作为第一主编编写了《血栓与止血》,并相继于1996年(第二版)及20__年(第三版)出版,该著作获得第十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振义院士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临床与基础结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是王振义院士的得意门生。
谈及老师为自己修改硕士论文的场景,陈国强记忆深刻:“王老师一遍遍地修改,我一遍遍地整理抄写。
近2万字的毕业论文,王老师先后修改了10遍。
”陈国强说,正是导师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不断地攀登医学高峰。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9
郑丹娜一直没有离开所热爱的班主任岗位,在工作中创造了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悄悄话”、“心情晴雨表”等富有个性、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
郑丹娜刚参加工作时,把教育看得比较简单,
总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对学生“盯紧了、看住了”,不愁班级学生成绩和常规考核上不去。
她后来发现,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一番思索、实践,在她教的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用来写“悄悄话”的本子。
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秘密。
从20__年开始,她坚持每晚主动给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一个月保证跟每位家长和孩子电话沟通一次。
郑丹娜以她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理想信念、独特的教育理念,增进了教育、教师与广大民众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了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10
翻开杨凌示范区推广基地分布图,不难发现,从三秦大地到西部边陲,从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处处彰显着杨凌的农业科技含量和示范推广的成果。
在黄淮麦区,江苏徐州、河南长葛等地种植的“杨凌小麦”穗大粒饱、连年丰收;在陕北高原,“杨凌玉米”个头硕大、种植广泛……
去年秋收时节,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的玉米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自从种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培育的‘陕单609’‘陕单650’‘陕单636’玉米
新品种逐年增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提及这几年的收成,玉米种植大户高海宽喜不自胜。
种植面积从20亩到630亩,亩均种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亩产量也从700公斤提高至1000余公斤,年纯收入40万元,高海宽不仅自己尝到了良种的甜头,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20万亩。
成果转化推广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
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育种技术、示范推广等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杨凌农业科技成果送到了千家万户。
“杨凌示范区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在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说。
不仅如此,杨凌还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文章,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5年来,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年示范推广
面积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
同时,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充分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探索形成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8届,跻身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序列并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展会品牌,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杨凌示范区探索形成了多种示范推广路径,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旱区特色农业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说。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11
郑丹娜在教低年级时,为了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情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在班里挂起了“心情晴雨表”。
每天早晨,老师拿着心情表,第一个站到门口,亲切地问候每一个孩子:“今天你的心情好吗?”根据孩子的回答,老师在笑脸或哭脸上打“√”。
当孩子们逐渐熟悉了心情表的填写方法后,每周
选一位值日班长代替老师的工作。
“值日班长的介入,使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变成了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关心,增进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郑丹娜说。
在郑丹娜眼中,老师要像孩子一样去体谅孩子,关注孩子、帮助孩子。
“老师要做孩子心灵的点灯人。
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心里才会充满阳光。
”
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篇12
199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郑丹娜被分配到垂杨柳中心小学当老师,教美术和历史。
第二年,她成为班主任,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
初为人师,郑丹娜理解的“教育”很简单,把学生盯紧了、看住了,把成绩搞上去,拿到流动红旗。
面对四十几个学生,郑丹娜觉得“顾此失彼,每天能说一车话”。
教室在一层,办公室在三层,她连回办公室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为了显得有威严,二十岁出头的郑丹娜装出不苟言笑的样子,绷着脸,把学生“管得严严的”。
学校要求靠右行走,郑丹娜就告诉学生哪怕两个人去上厕所也要站成纵列;学校要求保持纪律,郑丹娜就每个课间到教室里监督。
学生们怕她,甚至有小女孩猜测郑丹娜有60岁,理由是“我爷爷就60岁,特别严肃,不爱笑”。
如今回忆起来,郑丹娜觉得那时不懂教育也缺少方法。
她曾经准备了一个剪报本,把从报纸上看到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并经常跑去听老教师的课,模仿和借鉴,努力让课堂变得有趣。
1998年,郑丹娜进入语文中心组,开始专门教语文。
一开始郑丹娜讲课只站在讲桌前,局促、放不开。
市里的老教师来她的`班上听课,直言不讳地指出:“情感性不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游离在语文教学之外。
”老教师告诉她,要想把学生吸引住,先要把自己吸引住。
郑丹娜决定拿自己的儿子“练手”。
那一年儿子不满一岁,咿呀学语,郑丹娜每天给他讲故事,“关上门,家人也看不见。
我就连蹦带跳,手舞足蹈,特别夸张。
”儿子被逗得咯咯笑。
慢慢地,郑丹娜“放得开了”,感情更充沛,和学生的交流也在增加,上课不再藏在讲桌背后,而是敢于站在学生中间,有了沟通和互动。
成为“小豆包们”的“自己人”,郑丹娜花了几年的时间。
现在,课余时间,经常有一群学生围着她聊天;小男孩有了“心里喜欢的人”,会偷偷说给她听;小女孩因为自己个子矮发愁,也会找到她倾诉……
郑丹娜说,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南风和北风的故事:南
风和北风比谁更有力量。
有人穿大衣走过,北风施展威力,冷风劲吹,那个人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上阵,送来轻微的暖风,那个人最终敞开了胸怀,脱掉了大衣。
她希望,成为像南风一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