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第【1】篇〗一、揭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一起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崛”是山字旁,原本指山崖突出。
“为中华之崛起”中的“崛起”就是?(兴起、振兴。
)这是100多年前少年周恩来立下的志向,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二、认读词语,初读课文,梳理几件事1.课前,你们已经反复读了课文,课文中有几个词语,你能读对、读懂吗?先看这两个——第一组:为之一振中华不振谁来读?这两个“振”的意思一样吗?哪个“振”和题目中“崛起”的意思接近?第二组:修身课光耀门楣这两个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谁来读?读文章的时候,遇到有些陌生的词,就要有好奇心。
有没有人通过猜一猜、查资料等方法弄明白课文中这些词的?交流,师出示“光耀门楣”。
2.之前我们学过概括一件事情的方法,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出示单元篇章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把时间、地点和事件中的其他关键人物圈出来。
(生默读思考、圈画)3.交流你找到了几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说说看。
师出示标注:如果课文写了几件事情,借助时间、地点和人物所做的事,就可以把每件事说清楚。
我们来试试看。
(根据示意图,请同学说一说)出示:课文中第一件事写的是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一句呢?我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咦,你发现了什么?(梳理因果)把三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说,也可以按课文的顺序说,自己先练一练。
(生说,点评)三、精读“中华不振”1.课文中有一个关键词叫“中华不振”(板书)什么叫做“中华不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16自然段,画出“中华不振”的词句,可以在旁边做做批注。
(生自读,画句子,批注)2.交流、深化。
(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读书。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 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表现。
评价学生的朗读、生字词认读和书写的准确性。
4.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5.3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6.2 课中活动: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6.3 课后活动: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训练朗读能力;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学会文章段与段自然过渡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一、导入1、今天我们进入第七组课文有学习,请一名同学导读,其它同学思考:从导读中你知道了什么?2、师: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在成长中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
3、齐读课题,初次看到课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谁?这个人的志向真伟大……)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了解他吗?资料汇报。
二、阅读课文(一)1、和你同桌一齐读一遍课文,并且交流一下你预习中的收获。
2、交流预习收获,词、字两方面相机提示字形、字音、理解个别词意。
3、指名朗读,思考:围绕着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中写了几件事?4、反馈5、这三件事的连接,作者过渡得很巧妙,你发现了吗?(过渡句,过渡段)在哪里?(二)1、为什么而读书?其它同学与周恩来的回答迥然不同,找出相关的段落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它们的区别是什么?(1)读。
(2)体会。
预设(为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为祖国、民族的振兴而学习)2、少年周恩来就已经立下了如此远大的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使周恩来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预设(1)(中华不振)。
(2)(耳闻目睹租界里中国人受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3、根据预设提问:文中几次提到“中华不振”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周恩来又是在哪一次提到后沉思,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呢?4、在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之时,周恩来这样有志青年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大志,那么在21世纪初,中国在世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的今天,作为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我们,思考过“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吗?5、学生发言(预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6、联系今天的学习,坚实地走好每一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吧!三、阅读链接感受周恩来的临别赠言和诗篇的含意,进一步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3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体会作者通过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利用板书和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利用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展示自己。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卡片或板书进行巩固。
朗读表达: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生字词学习:10分钟朗读表达: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回答和朗读表达能力来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表现,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2】篇〗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⑴ 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⑴ 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⑴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
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抓中心事件,拓展相关资料,深层体会“中华不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着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课前准备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五)教学过程1、直击“中华不振”,导入新课(1)指导读题: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大屏幕,读一读课文的题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题目当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
请大家快速找一找。
(3)板书“中华不振”,引导学生读。
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
2、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把它划下来,挑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生自由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3)师生相机交流相关语句,深入体会“中华不振”。
句子1: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呀,明明是中国人自己的地盘,却为什么要“闯“进去,而不能光明正大地去?令人气愤!这正是”中华不振“啊!句子2: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第1篇】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坚定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收集我们先辈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
并在活动时讨论。
2、在黑板上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
三、活动过程:1、由主持人读一段话,引入班会的主题。
女主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国家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60年前,我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经过许多先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艰苦抗战,才终于结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男主持:经过了众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奋战,才使我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齐读:我们需要继承先辈遗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二)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主持:首先请听这个有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吧。
(张沁同学)2、分组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男主持: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正是在众多的先辈共同努力下,才把祖国有如今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举出两个例子来。
给表现好的组加分。
3、歌唱《大刀进行曲》4、诗朗诵(两位男生:顾豪君刘泽轩)——《灵魂》女主持: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豪情到国歌声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悲壮男主持: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到王昭君“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的民族团结,都凝结着这些伟人的苦苦追求。
下面请听诗朗诵《灵魂》。
5、小品《阿q外传》〉表演者:朱海晓徐佳艺女主持:的确,人常常为着理想去苦苦追寻。
可就在我们的周围却还有少数同学仍没有醒悟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也在生活和学习中闹出不好的笑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教案篇一1、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学时,学生可以先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课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
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第二部分,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
如,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并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结合,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3. 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并总结课文的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巩固记忆。
4. 感悟爱国情怀(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结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教案4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崛起的意识和使命感。
2. 了解中华崛起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来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
教学内容:1. 中华崛起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介绍。
2. 阅读书籍的重要性与价值。
3.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流程:活动一:导入(5分钟)1. 老师介绍中华崛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中华崛起的看法和态度。
活动二:中华崛起的历史背景和现状(10分钟)1. 老师介绍中华崛起的历史背景,包括近代中华崛起和当代中华崛起。
2. 老师介绍中华崛起的现状,包括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活动三:阅读书籍的重要性与价值(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如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培养兴趣等。
2. 老师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华崛起相关书籍,如《中国的选择》、《挺起中国脊梁》等。
活动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等。
2. 老师介绍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提问阅读、读书笔记等。
活动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中华崛起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
2. 小组讨论各自所读书籍的内容、观点和见解。
活动六: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的结果和各自的见解。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学习收获。
扩展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本中华崛起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或展览,了解中华崛起的具体展示和实践。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3. 学生写的读后感是否扎实、有观点。
教学资源:1. PPT课件或黑板、白板等。
2. 中华崛起相关书籍的介绍和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奠定基调,直入课题。
1、师介绍周恩来的简介。
(多媒体显示配乐画面)2、导入课题,解题。
(1)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为我们说说课题的意思呢?(3)带着我们的理解,清晰而坚定地再读读课题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聚焦“中华不振”。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检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显示)(2)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完成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
3、聚焦“中华不振”。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
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2)对!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找出来了,是“中华不振”,这个词正好与“中华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齐读这个词。
(3)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4)观看完短片,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三、精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三、教学策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一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面对着繁华、热闹的租界地,面对着大伯含糊不清的话语,使他产生了哪些疑问?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课件: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3.只有十二岁的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后提出了这么多的疑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通用1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通用1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篇1尚利君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1、交流资料师:同学们,昨天布置大家查找周总理的资料,大家有收获吗?生:有!师:那么,谁来给大家交流交流。
生:周总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这些是妈妈帮我从网上查到的。
师:网络是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资料库。
老师相信大家以后经常会通过这个渠道获取信息。
生:出示图片“周总理的睡衣”,这是周总理的夫人——邓妈妈,这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
大家看,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
看得出周总理是非常简朴的。
师:真好!如果你能说说是怎么找到这张图片的就更好了。
生:我还从书上看到一个小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生:我在姐姐的课本上找到了一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师:我们通过上网、查书、向大人请教搜集了许多周总理的资料。
那课文又给我们讲周总理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学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1)多媒体一笔一画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书空写。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来读一读。
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教师巡视)2 、同桌互读师:请同桌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对方完全读对又完全通顺,就给他画红旗,如果对方读得有不对或不通顺的地方就帮助他,让他也能得到光荣的红旗。
3 、教师检查师:那些同学的了红旗,请举手;谁在同桌的帮助下,读对、读通顺了的请举手。
三、学习讨论读悟道理1、学习课文,相互交流师:大家要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给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一课前准备:布置同学们课前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展示搜集的资料,自然导入。
1.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要求:⑴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⑴标出小节。
2.检查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2.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边读边画。
3.汇报自读情况,共同解决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校长认为周恩来回答的好?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引导。
4.开火车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老师小结:周恩来在他年仅一叁岁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志向,他努力的学习,发奋的读书,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袓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因而深受人国人民的爱戴。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你有什么志向?把你的志向写下来吧!五、学习汉字的书写1.大屏幕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书写情况,师生共同解决。
3.同位之间做扩词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读16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会写9个字,注意词语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
一叁岁的周恩来的志向比一般孩子远大,他心里装着中华、而且知道中华现在的苦难,必须崛起还把中华崛起与自己联系起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全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的小孩子说出的豪言壮语,很难判断是不是由衷的,这就给教学本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最新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最新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篇四知识与能力: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课件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激情导入2.齐读课题3.通读全文,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誓言?4.总结板书:中华不振二、精读课文(一)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2.把相关语句画出来3.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二)研读课文1.探究学习1-8段(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a、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
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教程:一、聚焦“中华不振”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课题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个词,圈出来。
3、据生答板——中华不振!师:“中华不振”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中国(落后、衰败、软弱)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仅仅是这个词的表面意思,这四个字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
二、感受“中华不振”1、师: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恩在租界里亲眼目睹的那一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作上记号。
2、交流反馈:师: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找到一处的同学再认真读,仔细找,可能你会有新的收获。
你们到找到哪几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读着这句话,有一个字很快跃入我们的的眼帘——“闯”。
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来可以堂堂正正的,居然还要闯,)评:从一个字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齐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抓“大不相同”师:看到这个词“大不相同”,这里与中国的别处有哪些大不相同?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是断垣残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褴褛的中国人……)师:放眼中国满目苍凉,唯有几处繁华的地方,但却不属于中国,请接着老师的话读:(师)中国的别处一条条街道破旧不堪,冷冷清清,而这里——(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完成当堂训练第一题。
(3)学生互相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4)读令自己最感动的一句话。
(5)指生填空。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过渡:同学们学得真好,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1、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三部分说说课文内容:
1—5自然段写了周恩来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6—8自然段写了周恩来亲眼看到了“中华不振”
9—17字让段写了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生交流汇报;
(2)其生补充,师相机板书。
四、当堂训练。
1、给形近字组词
崛( ) 伯( ) 帝( ) 范( )锵( )
2.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标出自然段;(2)读通课文,圈出生字;
(3)不理解的地方标上“?”。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一、导入揭题
你每天早早起床,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到校读书,是为了什么?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周恩来少年时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倔( ) 拍( ) 啼( ) 犯( )坚( )
2、解释
中华不振——
租界地——
3、将下面的词语填完整,并分类。
()()非凡灯()酒()
左()右()疑惑()()
得意()()风()日()
分类:
(1)、描写人物神态的:
(2)、描写环境的:
4、改句子练习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反问句→陈述句)
五、学习反思
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学习生字词.
过渡语:课文将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那就赶快来读读吧!
1.出示学习要求(一):
(1)自由读课文,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2)再读课文并填空: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人欺凌)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金碧中心学校语文教案设计(三槐小学)
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时
1
年级
四年级
主备
教师
夭贵盈
备课组
长签名
设计日期
2013-12-6
教学
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并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学习
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并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父说
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亲眼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