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原发型单纯疱疹的临床类疱疹性龈口炎、新生纯疱疹、疱疹性湿疹、接种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亲神经性和亲皮肤性的特性。

3、根据临床表现特点不同,可将病毒性皮肤病分为新生物型(如各种疣)、疱疹型(如单纯疱疹)、红斑发疹型(如麻疹)三型。

一、名词解释1、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英文缩写ZAP,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统称ZAP。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英文缩写PHN,带状疱疹在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续存在者,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Ramsay-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侵入面神经导致其运动和感觉神经受损,发生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症。

是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

三、简答题1.试述复发型单纯疱疹的临床特点答:1、好发于口周、鼻周、外阴,也可见于口腔黏膜等部位。

2、早期局部自觉灼热,随后出现红斑,簇状小丘疹和水疱,可相互融合,数天后水疱破溃形成糜烂、结痂继而愈合。

3、病程1~2周。

2.试述带状疱疹的诊断依据及治疗要点答:一、诊断依据:1、典型临床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处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颅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炮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但也有例外。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较为剧烈。

2、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可出现Ramsay-Hunt 综合征)、播散性带状疱疹、并发HIV感染。

二、治疗要点:1、系统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镇静止痛,糖皮质激素。

2、外用药治疗。

外用药以干燥、消炎为主。

眼部用药需请眼科医生协同处理。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

皮肤性病学要点复习总结一、概念类要点:1.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特点,表皮由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在皮肤科主要用于药疹,多形红斑,严重的急性寻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SLE等。

3.急性寻麻疹多由食物,药物,或感染引起,发病机制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4.带状疱疹治疗以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和保护局部为原则5.多形红斑依其临床特点可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

6.丘疹是局限性,实质性,隆起性浅表损害,直径一般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7.遗传过敏性皮炎又称特异性皮炎,具有家族史,血IgE水平高,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8.药疹最常见类型为固定型,较常见的类型有寻麻疹型,麻疹型或腥红热型。

特异性类型为固定性药疹。

重型包括重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等。

9.带状疱疹的诊断根据单侧分布,沿周围神经分布,簇集性水疱及周围神经痛等。

10.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皮疹好发于指缝,腕部,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

自觉剧痒。

11.皮肤原发性损害有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脓疱,囊肿。

12.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有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

13.寻麻疹常见发病病因有药物,感染,食物,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和内脏和全身因素。

14.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解热镇铜类,镇静催眠和抗癫痫类,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类,中药和抗痛风类。

15.足癣常可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3型16.寻常型银屑病的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

17.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常见副作用有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粘膜干燥,瞳孔散大18.皮质类固醇药理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抗细胞毒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增生19.HPV临床可引起的皮肤病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

皮肤性病学-知识总结

皮肤性病学-知识总结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性病学(dennatoVenereology)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相关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包括各种皮肤及附属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性病学是研究性传播疾病的科学,包括各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皮肤(skin)被覆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

表皮(epidermis)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构成。

表皮借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根据分化阶段可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附属器(cutaneousappendages)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

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覆盖体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皮脂腺和汗腺完成。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体征是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其中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是皮肤性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对各种皮肤性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皮肤损害。

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无隆起或凹陷,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 时称斑片(parch)。

斑疹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2)斑块(plaque):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总论皮肤的结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1、表皮在组织学上发球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黑素细胞(含黑素,可遮挡和反射紫处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消化细胞外物质)和梅克尔细胞(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感觉作用)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五层,分别为:基低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由浅到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由纤维(主)、基质和细胞成分构成。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

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糖代、蛋白质代、脂类代、水和电角质代)、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损:皮肤性病临床表现的体征称皮肤损害,分为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和囊肿;继发性皮损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和苔藓样变。

7、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8、斑块(plaque):为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等。

9、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10、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11、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

12、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出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

1.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和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1.5cm2,新生儿约为0.21cm23.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4.角质形成细胞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表皮通过时间话或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的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6.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突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7.表皮中的连接结构:桥粒(破坏后可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半桥粒、基底膜带(结构异常可致表真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8.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表皮无血管营养和代谢废物通过基底膜带与真皮交换)9.毛发: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为长毛;眉毛、鼻毛、睫毛、外耳道毛为短毛。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正常人每日脱落约70-100根头发)10.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部,11.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1.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HSV可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腰以上);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腰以下)。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书本重点整理

皮肤性病学考试重点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2 皮肤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3表皮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4表皮细胞通过时间:由基底层到颗粒层约需14 天;再移行到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由需14 天,共28 天。

5表皮层分乳头层和网状层。

6表皮黑素单元: 一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 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7.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8.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层之间并无界限。

9.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蒂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0.皮脂腺是一种可以产生脂质的器官,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

11 Pacinian 小体感受压力;Meissner 小体感受触觉12 角质层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毛囊,皮脂腺,汗腺。

13. 皮肤的功能: 屏障功能,吸收功能,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14 皮肤的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和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和通透性有关。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趾)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吸收强弱: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15.皮肤脂溶性的物质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有VADEK16.体表散热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汗液蒸发实现。

环境温度过高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为:汗液蒸发17.瘙痒是皮肤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特有感觉。

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麻木感常见麻风患者。

18.皮损(皮肤损害):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

19.原发性皮损: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脓疱,结节,囊肿)20.斑疹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不规则,斑疹直径<1cm; 斑片直径>1cm。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习题填空:1.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2.浅部真菌主要指的是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

3.手足癣根据临床特点不同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

4.黄癣的典型皮损是:硫磺色,质硬,干燥,易碎。

5.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白癣、黄癣、黑点癣病发:依次为亮绿色荧光,暗绿色荧光,无荧光。

6. 浅部真菌有亲角质蛋白的特点。

名词解释1.头癣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癣及脓癣。

2.股癣凡由致病性真菌侵犯腹股沟内侧所致环状或半环状皮损者统称为股癣,实际是体癣在阴股部位的特殊型。

3.体癣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的光滑皮肤上(除手、足、毛发、甲板以及阴股部以外的皮肤)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

4.双相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37℃时呈酵母形态,称之为双相真菌。

简答题1.试述头癣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

答: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将头癣分为白癣,黄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

治疗原则:1、剪发:尽可能将病发剪除,每周一次,连续八周。

2、洗头:用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每天一次。

3、搽药: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剂,5%至10%硫磺软膏,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于患处,每天两次,连用八周。

4、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煮沸消毒。

急性炎症期可短期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感染可加抗生素。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1. 表皮由深至浅分五层,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 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3.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5.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6.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瘙抓、治疗不当引起的。

7.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8. 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者为阳性。

1)第一反应:划后3-15s,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2)第二反应:划后15-45s,在红色线条两侧发生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3)第三反应:划后1~3min,划过处发生隆起、苍白色的风团状线条,了能使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9. 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10.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①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②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③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11.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簇集性的小水疱、沿单侧的周围神经分布、常伴神经痛;典型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轻度不适,皮肤灼热或神经痛,持续1-3天)2.典型皮损(潮红斑-小丘疹-簇集紧张性水疱-干涸结痂)3.分布特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不过中线,水疱群间皮肤正常)4.病程2--3周。

12.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13. 脓疱疮:①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又称寻常性脓疱疮②大疱性脓疱疮③新生儿脓疱疮④深脓疱疮⑤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SSSS)14. 手足藓:临床分为三型①水疱鳞屑型②角化过度型③浸渍糜烂型15. 花斑糠疹:是由马拉色菌侵犯表皮角质层引起的表浅感染。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2.角质形成细胞分:基低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角质层。
3.皮肤附属器包括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毛囊、指甲4.。
5.毛发生长周期:生长期、退行期、何止期.
6.原发性损害: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脓疱、囊肿、肿块
7.继发性损害:鳞屑、痂、糜烂、溃疡、瘢痕、表皮剥脱、皲裂、苔藓化、萎缩
C.有糜烂、渗出不多
者用糊剂
3.寻常疣临床特点:初起损害为针头
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后逐渐增至黄
豆大或更大,表面角化粗糙,触之坚硬,
呈污黄色至污褐色,好发青少年手背或
手指及足缘处
强哥制作,尊重版权!祝大家考个好成绩,谢谢!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以需14天,共28天称~
2.脂溢区:头皮面部胸背部称脂溢区。
3.原发性损害:指初发性皮疹,即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损害。
4.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或经治疗、搔抓、及其它机械性损害而产生的损害。
知识点
1.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
8.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引起。诊断要点:基本损害为数堆群集的小水泡;单侧,沿皮肤阶段呈带状分布;自觉疼痛。
简答题1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丘疹
结节
局限性,实质性、高出皮面的皮损,直径<0.5cm,病变发生于表皮或真皮上部
局限性,实质性的深在性损害病变发生在真皮下部或皮下组织
糜烂
溃疡
为表皮或黏膜上皮的缺损,比较表浅,愈后不留瘢痕
皮肤或黏膜缺损达真皮以下,愈后留瘢痕
2.外用药物正确选择剂型:(1.亚急性皮炎:少量渗出用糊剂或油剂;无糜烂用乳剂或洗剂。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

皮肤性病学重点1.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⑴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⑵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和基底膜带⑶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2.皮肤的功能。

屏障、感觉、吸收、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3.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⑴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

①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②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③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④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⑤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

⑥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⑦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⑧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⑵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①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②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③鳞屑: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④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

⑤裂隙: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皮肤性病学(加粗重点)总论一皮肤的结构1.表皮2.KC与N-KC的区别:KC:有细胞间桥,能合成角质,产生角蛋白N-KC:无细胞间桥,不能合成角质,零星的散布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需特殊染色识别(仅黑素细胞HE可识别),数量很少。

3.表皮分层特点如下: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

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

该层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

表皮更替时间(表皮通过时间):Epidermal turnover time共约28天,基底层移到颗粒层最上部:约14d,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d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起以桥粒相连。

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

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membranecoating granule),亦称为角质小体(karatinosome)或Odland小体。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上方,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

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line granules),故名颗粒层。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

位于颗粒层上方。

HE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碱、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

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保证了它不断的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便表皮厚度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4.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5.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之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也称网板)。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讲解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讲解

《皮肤性病学》复习总论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

(P5)3.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

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P6)6.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

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P9)7.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

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P10)8.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P11)9.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皮肤性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皮肤性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皮肤性病学整理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皮肤(skin):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

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约为0.5~4mm。

3、表皮(epidermis):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外胚层分化而来,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

(1)基底层(stratum basaie):一层立方形或圆柱形细胞构成,电镜下可见许多走向规则的张力细丝。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棘层(stratum spinosum):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轮廓渐趋扁平,相邻细胞之间由桥粒相连。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透明角质颗粒。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细胞界限不清,角质蛋白更成熟。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

5、黑素细胞(melanocyte):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其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而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

(1)黑素小体(melanosome):位于黑素细胞的胞质内,为内含酪氨酸酶的细胞器,是合成黑素的场所,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2)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6、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并通过一定循环通路进入表皮的免疫活性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

皮肤性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
8) 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2.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P23)
10.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P12)
11. 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P15)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原发性皮损(P19):
1)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
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8.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P11)
9.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皮肤性病学 重点归纳

1、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2、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or填]3、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4、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册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肤溢出部位。

5、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自觉症状)。

6、体征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他觉症状),又称皮肤损害。

7、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表面可扁平,圆形,粗糙不平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淡黄色或黑褐色。

8、风团:为真皮浅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9、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10、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

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11、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

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12、带状疱疹: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显著神经痛。

13、Ramasay-Hunt 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asay-Hunt 综合征。

《皮肤性病学》期末重点

《皮肤性病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眼睑最薄,掌跖最后。

重量占体重的16%。

指趾末端屈侧的皮脊呈涡纹状排列称为指纹,受遗传因素影响其形状各不相同,终身不变。

表皮分层:由内向外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更替时间共约为28天:基底细胞移行至颗粒层细胞最上部约14天;颗粒层细胞→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天。

基底层特点:相邻的基底细胞、基底细胞与棘细胞及棘细胞间以桥粒相连;(基底细胞与真皮以半桥粒和基底膜相连接)。

树枝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

鸡皮疙瘩:立毛肌下端附着在毛囊下部,上端附着于真皮乳头,属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立毛肌收缩引起毛发直立。

皮肤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屏障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和排泄、吸收、代谢、参与免疫作用。

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①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肤的吸收能力就越强;②局部用药后进行封包,药物吸收可提高100倍。

第二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瘙痒是一种可以引发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是皮肤性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轻可重,可阵发性、间断性或持续性发作,或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疖、丹毒及结节性红斑。

体征:①原发损害:斑疹、丘疹、斑块、水疱、脓疱、结节、囊脓、风团。

(斑块为较大的或多数丘疹融合而成的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浸润性损害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损害;常见于麻疹。

)②继发损害:鳞屑、浸渍、抓痕、糜烂、溃疡、裂隙、痂、苔藓样变、萎缩、瘢痕。

糜烂与溃疡的区别:①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露出红色浸润面。

因损害表浅,尚有部分基底细胞未受损害,故愈后不留痕迹。

②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主要由结节或肿块破溃、或外伤后形成,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棘层细胞松解征又称为尼氏征,是某些发生棘层松解病理变化的皮肤病检查方法。

斑贴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IV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诊断方法;适用于接触性皮炎、化妆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足湿疣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加粗重点)总论一皮肤的结构1.表皮2 .KC与N-KC的区别:KC:有细胞间桥,能合成角质,产生角蛋白N-KC:无细胞间桥,不能合成角质,零星的散布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需特殊染色识别(仅黑素细胞HE 可识别),数量很少。

3.表皮分层特点如下: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

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

该层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

表皮更替时间(表皮通过时间):Epidermal turnover time共约28天,基底层移到颗粒层最上部:约14d,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d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起以桥粒相连。

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

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membranecoating granule),亦称为角质小体(karatinosome)或Odland小体。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上方,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

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line granules),故名颗粒层。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

位于颗粒层上方。

HE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碱、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

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保证了它不断的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便表皮厚度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4.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5.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之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也称网板)。

8.皮肤的附属器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甲。

二.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

(七大功能) 三.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皮肤损害(皮损):指可以用视觉(看得到)或触觉(摸得着)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早期皮肤损害。

-包括以下8种: 1-.斑疹(macule) 皮肤黏膜的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只能看到,不能摸着,一般直径小于1cm 。

直径>1cm 者称斑片。

分为四种:红斑(真皮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引起,压之褪色)、出血斑(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层所致压之不退色)、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脱失)斑2-.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d<1cm 的表浅隆起性皮损,高出皮面,可以摸到。

表面可扁平(扁平疣)、圆形脐凹状(传染性软疣),粗糙不平乳头状(寻常疣)。

3-.斑块(plaque) 丘疹扩大或者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1cm 的隆起型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

4-风团 (wheal) -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损害。

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速起速消,退后不留痕迹,自觉剧痒,见于荨麻疹。

5-.水疱(vesicle )和大疱 (bulla) 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 直径一般小于1cm ,大于1cm 者称大疱。

6-.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型银屑病)引起。

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粘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

7-结节(nodule) 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圆形或者椭圆形,可隆起亦可不隆起,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深度可达真皮或皮下组织,d>2-3cm 称肿块(mass /tumer ) 8-囊肿(cyst ) 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感染、治疗不当引起。

-包括以下10种: 1鳞屑 (scale) 为干燥或者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者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

2浸渍(maceration)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所致表皮强度减弱,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变软,变白 3糜烂 Erosion -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形成的红色浸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剥脱所致。

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ulcer)-病变位置较深,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慢,留有瘢痕5裂隙 fissure (皲裂)-可深达真皮,伴疼痛和出血,多发生于掌跖、指(趾)关节、口角、肛周6痂 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痂可厚可薄,质地柔软或脆硬,附着于创面。

7瘢痕 Scar-真皮或真皮以下组织缺损或破坏,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表面光滑、无皮纹、无毛发等皮肤附属器、无弹性。

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

8萎缩Atrophy皮肤的退行性病变,可发生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表皮萎缩-表皮变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正常皮纹消失。

真皮萎缩-局部皮肤凹陷,变薄,但皮纹正常,常伴皮肤附属器萎缩皮下组织萎缩-明显凹陷9抓痕Excoriation(表皮剥脱)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

10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常伴剧痒。

2.尼氏征(Nikolsky sign) 棘层松解征四种阳性表现:1)手推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动方向移动。

2)手压水疱顶部,疱液向四周移动。

3)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

4)推擦外观正常皮肤,表皮即剥离。

3.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痕处出现红色线条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四.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择外用药物的种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选择:细菌性(抗菌),真菌性(抗真菌),超敏反应性(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组胺药),瘙痒(止痒),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度过化(角质剥脱剂)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而无皮损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讲述用法和注意事项人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皮损以群集性水疱为特征、好发于口周、鼻腔、生殖器等部位、有自限性,但易复发▲发病机制:1 HSV侵入皮肤粘膜后,先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

2以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区域神经的神经节中长期潜伏,当受某种因素激惹后,病毒可被激活并经神经轴索移行至末梢所分布的表皮,表现为疱疹复发。

3 HSV感染人体后不产生永久性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不能阻止复发。

▲临床表现:疱疹性龈口炎:口腔、牙龈等处2疱疹性角膜结膜炎3接种性单纯疱疹:接触部分,如手指4新生儿单纯疱疹:多数为HSV-II引起5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疹)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原有皮损处红肿并出现群集水疱、脓疱,病情严重,可泛发全身,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消化不良等引起;具有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倾向,患者多为成人;复发型单纯疱疹往往较原发型的水疱小且密集;)(亲皮肤亲神经)定义: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

1.典型表现:发疹前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潮红→丘疹→水疱→结痂→色素沉着。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者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2.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 亦可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或脑膜脑炎。

耳带状疱疹: Ramsay-Hunt综合征:膝状神经节受累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面瘫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他: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播散型。

无疹型:无红斑丘疹、仅感觉疼痛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或小丘疹而不发生典型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现大疱出血型:疱液呈血性坏疽型:出现组织坏死、脓性分泌物、愈后留有瘢痕(多见于老年人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播散型: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或脑等器官列,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等特点不难诊断。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PCR检测VZV DNA和病毒培养可作为确诊依据。

本病前驱期或无疹型应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偏头痛、胆囊炎等进行鉴别,发疹后有时需与单纯疱疹、脓疱疮进行鉴别。

HPV)感染皮肤或粘膜所致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HPV有100多种亚型,故临床表现多样。

▲多由HPV-1型所致)疣。

多由HPV-3等亚型引起)锐湿疣、性病疣,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治疗: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内用药物。

定义: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

临床上以薄壁易破的水疱、脓疱为特点,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

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

易在儿童中流行。

系统治疗:有全身症状者及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mycosis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毛发及指甲的疾病(猫、狗等)无症状带菌者;间接接触传染,不洁的理发器具、互戴帽子、共用枕巾、梳子等可发生。

红,并 有薄片状鳞屑,此后形成以毛发为中心的碟形黄痂,称黄癣痂。

黄癣痂常伴有鼠臭味。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

毛发暗无光泽,脆而易折。

病久者,毛囊萎缩、毛发脱落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

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致病茵: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小孢子菌属多侵犯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